圆明园流失文物及追讨史剖析

合集下载

圆明园文物流失情况及追讨史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组成联军

圆明园文物流失情况及追讨史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组成联军

圆明园文物流失情况及追讨史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咸丰十年(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

10月6日,占领圆明园。

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

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

在将圆明园中的财物抢劫一空后,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英国全权大臣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做出了令世界都为之愤怒的行为,下令烧毁圆明园,罪恶的大火连烧了三天三夜,最终我国的圆明园就这么化为一片废墟,断送人手了,成为我们中国人的第一个国耻(我是这么认为的,如果有错请纠正)圆明园中收藏着全国上下最尊贵的工艺品,包括国内和国外的玩物,英法联军在火烧圆明园的时候至少掠夺了圆明园中150万的文物,这都是中国广大劳动人民辛苦的结晶,就这么落入了外人之手。

如今大多数圆明园的文物已经不知去向了,只有少数的文物知道具体的下落,而追讨回来的文物更是少之又少,每每想到这里都有一种切肤之痛!近些年来不断有国内的爱过人士将当年圆明园流失的文物买回捐赠给国家,打我觉得这是对当年英法联军行为的一种屈服,所以我认为还是应该以法律的手段将我们重要的文物依法追回,这样做才是我们该努力的,而近几年在国际上争议最大的就是圆明园兽首了。

圆明园兽首铜像是清朝乾隆年间修建。

圆明园兽首铜像由欧洲传教士意大利人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 ,1688-1766)主持设计,法国人蒋友仁(R.Michel.Benoist,1715-1744)设计监修,清宫廷匠师制作,在英法联军侵华的时候这些兽首无一幸免,全部被抢走,流失海外。

目前,牛、虎、猴、猪、马5件青铜兽首已分别在2000年和2003年和2007年由爱国人士出资抢救回国,收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

现已知鼠首、兔首2009年2月在法国一家拍卖行拍卖,铜龙首、蛇首、羊首、鸡首、狗首等5件仍然下落不明。

中国追讨圆明园文物的故事

中国追讨圆明园文物的故事

中国追讨圆明园文物的故事朋友!今天咱就聊聊那追讨圆明园文物的事儿。

这故事啊,说起来真的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文化追寻,就像是在寻回失落的珍宝。

我第一次听说这事儿,还得从小时候说起。

有一回我老爸给我讲故事,说那圆明园里头可真是个藏宝地,什么金银珠宝、奇珍异兽应有尽有,可惜啊,后来被外国人给抢走了。

我当时心想,这是咋回事儿呢?这些最珍贵的宝贝咋就被拿跑了呢?这追讨文物的过程就像是在挖老祖宗留下的宝贝一样。

你知道吗?那些失落在外的文物,有的在拍卖会上露脸,价格高得吓人,就像是天上的星星一样遥不可及。

国家可没闲着,像一位耐心的收藏家,时刻都在关注这些披着神秘面纱的宝贝。

有一回看到新闻,说是从海外拍卖行追回了一批珍贵的圆明园文物。

我一边看新闻一边琢磨,这可真是不容易。

这些文物就像流浪在外的孩子,要让它们回家可不是一句简单的说说就行。

这其中的艰难曲折,就好比要从一个巨大的蛛网中解开没头没尾的线索。

你们听说过吗?拍卖会上有时候明明是咱家的东西,结果却得千辛万苦地跟人讨论、协商,再花上一笔不小的资金才买回来。

这些幕后交易的故事,更是让人觉得唏嘘。

有时候我就在想,要是这些文物它能说话,会不会也想迫不及待地说:“快带我回家,我已经等不及啦!”说起来,咱国家的专家啊,真是绝顶聪明,就像是文化侦探。

为了圆明园的那些文物,那可是各显神通,什么途径都要试一试。

有时候就靠一个小小的照片对比,就能确认某件文物是不是圆明园的。

这回家之路,是那么漫长,又是那么耐人寻味。

当然啦,有些文物因为年代太久,早已成了某个外国博物馆里的“常客”。

咱们这追讨的过程啊,那可是在世界范围内打响文化责任的号角。

虽然有的已经回不来了,但它们的存在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文化根基。

我觉得,圆明园文物追讨的事儿就像是为我们民族找回记忆的旅程。

每一件追回来的文物,不仅仅是回归她所属的土地,更是作为一种文化自信的象征,让我们不停地告诫自己,珍惜眼前所拥有的文化瑰宝。

文化遗产的破碎圆明园毁灭的深刻反思

文化遗产的破碎圆明园毁灭的深刻反思

文化遗产的破碎圆明园毁灭的深刻反思文化遗产的破碎:圆明园毁灭的深刻反思圆明园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皇家园林,曾经是中外闻名的文化遗产。

然而,1860年的圆明园火灾给我们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文化遗产的破碎使我们陷入了深深的反思。

本文将对圆明园的毁灭以及其中隐含的历史启示进行探究和反思。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清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

它的建设历时几十年之久,占地宽广,包含了许多巍峨的宫殿、华丽的花园和珍贵的艺术珍品。

然而,1850年代末至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对北京进行侵略,圆明园遭到了彻底的破坏。

这场浩劫中,圆明园中的文物被劫掠一空,建筑被烧毁,美景化为灰烬。

圆明园的毁灭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反思。

首先,它使我们意识到了文化遗产的珍贵性。

圆明园毁灭后,许多珍贵的文物流失,很多无法估量其价值的文化艺术作品永远消失。

这让我们明白,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共同保护和传承。

其次,圆明园的毁灭也反映出了历史事件对文化遗产的不可磨灭影响。

战争和侵略不仅带来了人员伤亡和社会动荡,而且给文化遗产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圆明园的火灾就是历史事件对文化遗产造成灾难性打击的一个生动例证,它警示我们要认识到历史与文化的密切联系,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圆明园的毁灭还引发了对文化与现代化之间矛盾关系的思考。

在19世纪的中国,西方列强的侵略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冲击,许多文化符号被摧毁或改造。

圆明园的毁灭可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破碎标志之一,体现了当时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这种矛盾在今天依然存在,对于我们来说,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既需要尊重传统,又要积极适应现代化的需求。

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首先,政府应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保护文化遗产安全,惩治破坏行为。

其次,社会公众也应增强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加入到保护工作中来。

此外,加强文物修复和展示工作,使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圆明园文物流失及追讨

圆明园文物流失及追讨
圆明园文物流失及追讨
• 引言 • 圆明园文物流失的原因 • 圆明园文物追讨的努力 • 圆明园文物的保护和传承 • 结论
01
引言
圆明园的历史背景
01
圆明园作为清朝皇家园林,始建 于18世纪,历经多位皇帝的扩建 和改造,成为当时世界上最著名 的园林之一。
02
圆明园集合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 之大成,汇聚了大量的文物和艺 术品,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政府应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力度,制定更严格的法律法规, 严惩文物走私和盗窃行为。同时,应加大对文物保护的投 入,提高文物的保存和修复水平。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打击跨国文物盗窃和走私活动。 通过国际组织和外交渠道,推动流失文物的追讨和归还。
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文物教育,提高公众对文物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通过媒体宣传、展览等方式,普及文物知识,让更多人了 解文物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国际公约和法律框架
国际公约
国际社会已经制定了一些关于保护文化遗产和文物追讨的国际公约,如《关于被 盗或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和《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公约 》,为文物追讨提供了法律框架。
国内法律
各国也制定了相关国内法,对文物追讨进行规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 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等。
圆明园文物对于研究古代历史、文化 艺术、建筑技术等方面具有极高的科 学研究和教育价值,有助于推动相关 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保护圆明园文物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 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 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文物保护的措施和方法
建立完善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
加强文物鉴定和登记工作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文物保护提 供法律保障。

历史趣谈圆明园曾遭遇“四劫” 圆明园到底流失多少文物

历史趣谈圆明园曾遭遇“四劫” 圆明园到底流失多少文物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圆明园曾遭遇“四劫”圆明园到底流失多少文物
导语:“圆明园到底流失了多少文物,没有精确的统计。

”中国人民大学博导、圆明园研究专家王道成说。

他说,根据档案记载,清漪园(颐和园旧称)留有
“圆明园到底流失了多少文物,没有精确的统计。

”中国人民大学博导、圆明园研究专家王道成说。

他说,根据档案记载,清漪园(颐和园旧称)留有详细的“陈设清册”,详细记载了勤政殿(现仁寿殿)、佛香阁等不同建筑的各种摆设,精确到了每一层楼、甚至每一张桌子,但圆明园的陈设清册没有留存下来,可能是在战火中毁掉了,因而失去了精确排查圆明园流失文物的依据。

今天,我们对圆明园文物的盘点主要来源于众多文物专家的研究。

著名文物专家史树青先生曾在《圆明园——历史·现状·论争》一书中提到:1973年5月,史树青随中国出土文物展览代表团赴法。

前往巴黎东南70公里的枫丹白露的一座行宫参观,法国人称为枫丹古堡。

1863年,拿破仑三世在此另建中国馆,这里收藏着法国侵略军当年从圆明园劫去的大量珍贵文物。

中国馆门前有俩石狮,馆中收藏文物一千余件,展出了320件,全部是1860年从圆明园劫夺去的。

中国馆室内金漆桌案及多宝格上,陈设有商周青铜器,明清官窑瓷器(重要瓷器有宣德青花莲花大碗,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五彩和粉彩瓶、罐、花盆等),明景泰蓝熏炉(宫熏)、尊、觚、吊灯,各种玉雕,各种如意、盔甲和丝绣等物,尚有成对大象牙、成对大犀角。

此外,尚有翡翠、玛瑙、珊瑚、水晶、文竹、黄杨木、象牙器、雕漆等工艺品。

宫廷肩舆(辇)一抬,据说,此肩舆被劫运法国后,拿破仑三世的王后曾乘坐过。

生活常识分享。

《圆明园的毁灭》反思范文

《圆明园的毁灭》反思范文

《圆明园的毁灭》反思范文《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非常痛苦的历史记忆,它让人们深感痛惜和反思。

这次毁灭不仅损失了无数的珍宝文物,更丧失了中国人民的尊严和自信心。

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反思,我们应该提醒自己珍惜现在的和平稳定,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和国家尊严。

首先,我们应该深刻反思历史的教训,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圆明园的毁灭是由于当时中国面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种问题而导致的。

我们应该认识到,政治不稳定和社会不和谐会严重影响国家和人民的发展和稳定。

只有通过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才能真正保护好我们的国家和文化。

其次,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

圆明园的毁灭让人看到了文化的无价,珍宝文物的消失是一段历史无法弥补的缺憾。

我们应该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不仅要保护好我们现有的文化遗产,还要积极发掘和传承新的文化艺术,让它们能够被更多的人认识和欣赏。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国家的综合实力,提升国家的软实力。

圆明园的毁灭让人感受到了国家的弱势与无力。

要想真正保护好我们的国家尊严和文化,就必须要提升国家的实力和综合能力。

这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的提升,更包括科技、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只有国家强大了,我们才能真正保护好自己的文化和尊严。

最后,我们要加强对历史的研究和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接受历史教育。

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的执政者的决策和人民的痛苦,从而更好地反思和面对自己的现实。

同时,我们也应该将这段历史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中,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这段历史,从中吸取教训,培养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总之,通过对《圆明园的毁灭》这段历史的反思,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和平稳定,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和国家尊严。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自身的综合实力,提升自己的软实力,才能真正做到文化的传承和国家的强大。

通过加强对历史的研究和教育,我们可以更好地面对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圆明园丢失文物故事

圆明园丢失文物故事

圆明园丢失文物故事《那些流离失所的“宝贝”》提起圆明园,那真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的痛啊!想起那曾经辉煌无比,却被强盗洗劫一空的园子,就让人忍不住叹气。

而其中那些丢失的文物,背后的故事更是让人唏嘘。

咱就先说说那个著名的兽首吧。

想象一下,这些个兽首曾经在圆明园的喷泉里欢快地喷着水,多神气啊!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强盗闯了进来,二话不说就把它们给掳走了。

这就像是你家里养了一群可爱的宠物,结果被坏人给硬生生抢走了,你说气不气人!而且这些兽首在国外流转的过程那叫一个坎坷,就好像是迷失的孩子找不到回家的路一样。

每次在拍卖会上看到它们的身影,我就忍不住想:“嘿,这可是中国的宝贝啊,你们咋还不还回来呢!”还有那些精美的瓷器、书画啥的,那可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啊!强盗们可真是一点都不客气,能拿的都拿走,拿不了的就砸了毁了,这简直就是暴殄天物啊!咱可以想象一下,要是这些文物会说话,它们肯定得抱怨:“我们在中国待得好好的,你们这些强盗干嘛把我们抢走啊,我们想回家!”有时候我就想啊,这些丢失的文物在国外会不会也很想念中国呢?会不会也做梦都想回到自己原来的地方呢?每次看到关于圆明园丢失文物的报道,我心里就憋着一股气,觉得咱得做点啥才能把这些宝贝给接回家。

还好,现在国家越来越强大了,对于这些流失文物的追回也越来越重视。

很多爱国人士也在努力地让这些宝贝们回家。

虽然这个过程可能很漫长,但是总有一天,我相信那些流离失所的“宝贝”们都能重新回到圆明园这个大家庭里。

所以啊,我们也不能光生气抱怨,得努力让自己变得强大。

就像那句话说的:“少年强则国强”。

等我们强大了,那些抢走我们宝贝的人就得乖乖把东西还回来。

到时候,我们可以好好地欣赏这些历经沧桑的文物,给它们讲讲回家的故事。

希望这一天能够早点到来,让那些丢失的文物不再流离失所,早日迎来它们的归期!。

圆明园流失文物的资料

圆明园流失文物的资料

圆明园流失文物的资料圆明园是中国古代一座享誉世界的皇家园林,也是清朝的皇家园林之一。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圆明园遗失了大量珍贵的文物,这些文物的流失给中国文化遗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圆明园流失的文物众多,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八国联军焚毁圆明园时所掠夺的文物。

186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焚毁了圆明园,掠夺了大量的文物艺术品。

据统计,八国联军在圆明园掠夺的文物达到了数以百计,其中包括了许多珍贵的瓷器、绘画、书籍、字画等。

这些文物中不仅有中国古代的精美艺术品,还有来自其他国家的文化遗产,如西方的雕塑、绘画等。

这些文物的流失对于圆明园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灾难,也对于中国文化遗产的完整性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除了八国联军焚毁时的掠夺,圆明园的文物还因为其他原因而流失。

在清朝末年,由于政治动荡和社会动乱,圆明园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此时一些园内的文物被人们偷盗、掠夺。

另外,还有一些文物因为园内的建筑物毁坏而丧失了原有的价值。

这些因素的叠加,使得圆明园的文物流失达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程度。

圆明园流失的文物之多,不仅令人痛心,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反思。

文物是一个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是人们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保护文物不仅是个别人的责任,更是国家和全社会的责任。

我们应该加强文物保护意识,加强文物保护法律的制定和执行,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我们的文物遗产,避免再次发生圆明园这样巨大的文物流失事件。

为了弥补圆明园文物流失的损失,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一直在努力寻找和追回流失的文物。

近年来,中国政府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成功追回了一些圆明园流失的文物,这对于圆明园的保护和文物的完整性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中国政府也加大了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投入,修复和保护了圆明园的遗址和建筑物,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向人们展示了圆明园的风采和历史。

圆明园流失文物的故事告诉我们,文物的保护是一个长期的艰巨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明园到底流失了多少文物呢?
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自 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超过 1000 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地 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另据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统计,流失到中国境外的文物大约有164万件, 分散在全世界47家博物馆,而民间藏中国文物是馆藏数量 的10倍之多。这两个统计都反映了一个接近的数据:在海 外的中国文物超过 1000 万件。至于确切的数字,恐怕只 能永远是个迷。
圆 明 园 复 原 图
德国 英国 美国 法国 奥匈帝国 意大利 俄国 日本
1900年8月28日,八国联军在皇宫阅兵,各国军队在天安门广场 金水桥前集结列队通过天安门、端门,穿过皇宫,出神武门。依 次有俄军、日军、英军、美军、法军、德军、意军、奥军等 3170 人,俄国军乐队吹奏各国国歌、乐曲。这是对中国的严重 的侮辱,对中国主权的践踏。阅兵之后,各国军官重新回到皇宫, 以参观为名公然疯狂抢劫,一个英国侵略者事后回忆说:“一大 群联军军官见到这些东西伸手就拿,把他们想要的东西装入口
中窃取,和珅被抄家后,玉马被重新放回圆明园,最终还是没躲过被劫掠的命运。 东晋时期顾 恺之的《女史箴图卷》,乃我国古代卷轴画中的稀世珍品。《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是当今存世 最早的中国绢画,被誉为中国美术史的“开卷之图”,本为清宫所藏,是乾隆皇帝的案头爱物,
藏在圆明园中。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军大尉基勇从圆明园中盗出并携往国外。1903年
乾隆大玉山子
收藏于明尼阿波利斯奥克艺术中心内的
乾隆大玉山子,是一块含有绿色和白色的 玉石,能放射清冷的灰绿色光泽,在 1784年被雕刻成一座高峰深谷的玉山。
山崖下露出亭台殿阁,小路和下面的山脊
上有几座浮雕人物,房钱有一个百合花环 绕的池塘,极为壮观和精致。在峭壁之上, 还刻有乾隆皇帝御笔临摹的王羲之的《兰
本应属于我们的文物,它们如今身在何方?
枫丹白露宫 Palace of Fontainebleau
在西方博物馆中,收藏和展览圆明园珍宝最多最好的要数法国的枫丹白露
宫,宫中的中国馆可以说是圆明园在西方的再现。枫丹白露宫中的中国馆 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欧也妮王后建立的。兴建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 了存放抢自圆明园的文物。
宫廷画师沈源和孙佑版的木刻本
«西洋楼二十铜版画» ——宫廷画师伊兰奉制作的海晏堂 «格登鄂拉斫营» «乾隆肖像»
西 洋 楼 二 十 铜 版 画
圆明园四十景图
格 登 鄂 拉 斫 营
英军曾将所劫走的圆明园文物一部分献给了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这部分敬献文物连同被拍
卖的圆明园文物都收进了东方艺术馆。一匹3尺长、2尺高的白玉马,这匹玉马曾被和珅从圆明园
圆明园流
失文物

追讨史
圆 明 园 简 介
圆 明 园 复 原 图
流 失 文 物
回 收 途 径
追 讨 史
圆明园
圆明园
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 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一百五十余景。建 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
圆明园于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 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 异宝。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西郊皇家园林再遭劫难。
被大英博物馆收藏,成为“镇馆之宝”。
大英博物馆 British Museum
《女史箴图卷》(局部)
英国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内的中国文物中陶瓷最多,有 7000 多件,其次是丝织品。这是因为当时的英国制瓷行业并未成 熟,该博物馆积极收购世界各地陶瓷产品。而各类中国文物中,英 国人对陶瓷也是最为熟悉,他们自18世纪便用中国瓷器装饰厅堂。
康熙玉如意
乾隆帝后和十一位妃子肖像
是由郎世宁绘制, 画中的青年时代 的乾隆皇帝英姿 飒爽,栩栩如生。 这幅画乾隆只见 过3次,即绘制完 成之时,70岁时 和他退位之际。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Cleveland Museum of Art
奥克艺术中心 Minneapolis Walker Art Center
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 Victoria and Albert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收藏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内 的康熙玉如意,为圆明园散失的艺术 珍品之一。它由一块名贵的白玉雕刻 而成,长近半米,白中透绿,被雕刻 成多孔真菌形状。手柄顶部有“御制” 两个大字,下部刻铭文:“敬愿屡丰 年,天下咸如意。臣吴敬恭进”。当 年它被英法联军抢走后,又在巴黎拍 卖会上被拍卖,最后入藏大都会博物 馆 。
金曼扎
2015年3月1日,枫丹白露 宫中国馆的15件珍贵展品 遭窃,其中便包括圆明园 流散文物铜胎掐丝珐琅麒 麟和金曼扎。
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 La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
收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内的艺术珍品
«圆明园四十景图»
——清代宫廷画师沈源和唐岱共同绘制的绢本
1860年英法联军劫毁圆明园后,侵华法军司令孟托邦把从圆明园抢劫来的
所谓战利品敬献给拿破仑三世和欧也妮王后。欧也妮王后将送给她的圆明 园文物汇集在一起,在枫丹白露皮埃尔大厦旧址底层建造了中国馆。中国 馆内收藏文物1000余件,展出320件,全部是当年从圆明园抢劫去的,其 中包括各种青铜器、玉器、瓷器、漆器、金银制品、景泰蓝等等。
亭序》。
然而我们又要通过怎样的途径 回收这些珍贵文物
非法流失文物的主要回归途径
捐赠
回购
追讨
捐赠
枫丹白露宫 Palace of Fontainebleau
此鎏金佛塔是圆明园正大光明
殿皇帝宝座前的摆设,与故宫
现存佛塔基本相似。该塔有两 米高,青铜鎏金,通体各层镶 嵌着绿宝石。是我国古代仅存 为数不多的鎏金器物。 流失时间:1860年
鎏金佛塔
现藏地:法国枫丹白露宫中国馆
金曼扎是藏传佛教的寺庙摆设品, 金罐通体如意花纹闪闪发光,并 镶有珍珠、绿松石等多种宝石。 曼扎中央凸起的部分为须弥山, 四周为婆罗门教的四大部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