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20页PPT
流失在海外的国宝级文物

流失在海外的国宝级⽂物感恩有你19世纪中期以来,由于国外列强的掠夺和战争,加上⽂物⾛私等因素,⼤量中国古代⽂物流失海外,其中不乏精品、孤品。
据中国⽂物学会统计,1840年鸦⽚战争以后,超过1000万件中国⽂物流失到欧美、⽇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其中国家⼀、⼆级⽂物达100余万件。
联合国教科⽂组织的统计则是另⼀个数字:在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有中国⽂物164万件,⽽民间收藏的中国⽂物是馆藏数量的10倍之多。
这两个统计都反映了⼀个接近的数据:在海外的中国⽂物超过1700万件。
下⾯让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国宝流失在海外。
圆明园⼗⼆⽣肖铜⾸荟萃了中国⽂物精华的北京,先后遭到英法联军和⼋国联军的野蛮掠夺,在这两场浩劫中,北京“⾃元明以来之积蓄,上⾄典章⽂物,下⾄国宝奇珍,扫地遂尽”。
天龙⼭⽯佛1924年⾄1926年,⽇本⼭中商会2次来到⼭西太原的天龙⼭⽯窟,将⽯窟内的佛头敲下来,装成箱偷运到⽇本。
1928年,⼭中商会将偷运来的45尊佛造像编辑成书,名为《天龙⼭⽯佛集》。
圆明园鎏⾦佛塔众多外国⼈打着“⽂化考察”的旗号巧取豪夺,仅1876年⾄1928年,到达中国西北地区的探险队就有42⽀。
⽬前,敦煌遗书在中国国内仅存2万件,⽽藏于英国⼤英图书馆的就有1.37万件,法国巴黎国⽴图书馆有6000件,俄罗斯亚洲民族研究所有1.2万件。
晋代历代帝王图甲⾻⽂也⼤量流失海外,据不完全统计,安阳⼩屯出⼟的20万⽚甲⾻,流失海外的有2.67万⽚,遍及⽇本、美国、英国、德国、瑞典、瑞⼠、法国、俄罗斯、⽐利时等⼗⼆国,其中⽇本多达1.2万多⽚。
商代兽⾯纹⿀抗战期间,⽇本侵略者公然将中国沦陷区的⼤量馆藏⽂物运到⽇本,还在中国东北及华北地区,进⾏了长时间⾮法的、有计划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出⼟的⼤量精美⽂物也全部被运到⽇本。
明代五彩龙牡丹纹瓶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在⾼额利润的驱动下,国内外不法分⼦相互勾结,⼜掀起⼀次盗掘、⾛私珍贵⽂物的狂潮。
中国那些流失在海外的奇珍异宝

中国那些流失在海外的奇珍异宝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华夏文明,每每想到此,中国人都会感到万分自豪。
但自从清朝末年开始,中华文明陷入了停歇不前的境地,开始走向衰落。
落后了就要挨打,西方列强凭借着坚船利炮打开了旧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开始了长久的掠夺。
在经历一百多年的侵略掠夺过程中,古老的中国遭受了一场惊天的浩劫,国土沦丧,饿狼遍野,大批财富被列强掠到了海外。
尤其是一些记载着古代中华文明的历朝奇珍异宝,大量流失海外,这是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完全统计,在全世界47个国家、200多家博物馆的藏品中,有164万余件中国文物,但这个数字并不包括海外私人收藏。
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共有1000万件左右。
这些数据是不是很惊人?中国辽代南海观音木雕山西广胜寺炽盛光佛壁画藏于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战国绞丝龙形玉佩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宋代观音菩萨坐像藏于美国辛辛那提艺术馆金代磁州窑“张家造”瓷枕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1924年华尔纳从敦煌盗走的唐代壁画藏于哈佛艺术博物馆北魏青銅鎏金弥勒佛像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五代龙纹碗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南宋玛瑙杯藏于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唐彩绘漆金阿弥陀佛像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唐韩干《照夜白图》卷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红山文化玉马蹄形器藏于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唐鎏金叶形银盘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清玛瑙碗藏于英国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元彩绘木雕观音菩萨像(柳木胎)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明宣德青花龙纹罐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清王翬等《康熙南巡图》(卷三: 济南至泰山)卷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清乾隆碧玉云龙洗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清玉香炉藏于英国剑桥大学费兹威廉博物馆唐狩猎纹错金银高足杯藏于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清乾隆粉彩瓷瓶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圆明园十二生肖兽头像圆明园十二生肖兽头像(清朝)喷泉,最早见于希腊罗马建筑,清朝乾隆偶然见到西洋画中的喷泉便进行了仿造。
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

• Imperialist powers snatched them from China after the Opium War • Some foreigners stolen from china • Some reactionary warlords sell the treasures to foreigners in low price
Dunhuang Grottoes in northwestern China's Gansu province, dating back 366 A.D., contains a reservoir of Buddhist statues, frescoes, scriptures as well as Buddhist sutras and relevant records. To date, China has kept only some 20,000 sutras and related records, or 30 percent of the total housed previously in the grottoes, whereas the 70 percent have been "drained' overseas. Among them, 13,700 records in Oriental editions are now kept in the British Museum, 6,000 sutras in the Bibliotheque Nationale de France; 12,000 sutras in the Asia Ethnic Research Institute in St. Peterberg, Russia, and close to 2,000 kept in the india affairs section in Britain. Furthermore, Dunhuang relics are also available in Japan, the U.S. sweden, Austria and the Republic of Korea today.
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

唐彩陶仕女陶俑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唐代银剪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交股剪刀的出现早于双股剪刀(后者直 到现在还在沿用),魏晋至隋唐时期流 行这种交股8字形制的剪刀。这把银剪体 型小巧,是用于修剪面部毛发等的美容 用具(不排除它的主人也曾用它剪绣线 之类的)。两股上一股錾刻小回旋唐草 纹,一股錾破式海棠纹(或),做工精 美,保存完好,十分珍贵。
金银嵌玉铜带钩 战国时期 长20.2 cm,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古代衣服没有纽扣,需要 在腰间加以绑系。除用丝 带外,也可用革带。革带 常用兽皮,因为较硬,需 用带钩来连接,相当于今 天的皮带扣,常与玉环同 时使用。带钩有金、银、 铜、铁、玉等材质,一般 由钩首、钩身、钩纽三部 分组成,钩首用于勾连, 钩纽则起固定作用。
二里头文化 鸟形玉垂饰 高9.4 cm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明珐花莲花纹梅瓶 高36.8 cm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制作珐华彩的工匠,据说来自于 西域,故而这种器物的图案有明 显的伊斯兰文化特征.做起来也 很麻烦,后来这种工艺就失传了 在素胎上用立粉方法勾勒出花 纹的轮廓,以各色釉料填满, 然后烧制而成。珐华釉始见于 元,山西晋南地区烧制的陶胎 珐华釉;流行于明,大约明宣 德时期景德镇开始仿烧瓷胎珐 华釉。这一时期,郑和下西洋 使得中华文明较为直接地接触 西亚文明,从珐华釉浓腻规整 的审美特点
藏刀 15世纪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金木雕释迦牟尼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 明15世纪木雕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元木雕大势至菩萨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西藏玛尔巴铜像 12世纪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明木雕水月观音 1385年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明木雕狮吼观音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金漆嵌螺钿提梁壶 清--山水酒壶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中国流失海外的十五大极品珍稀文物

中国流失海外的十五大极品珍稀文物1、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始建于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
在清室150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称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
当时乾隆看到西方的喷泉后,感觉十分神奇,于是就想让西方的传教士结合中国的特色打造一批中国的喷泉,称之为大水法,于是命令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制作。
郎世宁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设计了十二生肖的样式,并推荐法国耶稣会神父蒋友仁监督修建,再由清朝宫廷匠师制作。
十二生肖是立在海晏堂前的扇形水池喷水台南北两岸12石台上。
南岸分别为子鼠、寅虎、辰龙、午马、申猴、戌狗;北岸则分别为丑牛、卯兔、巳蛇、未羊、酉鸡、亥猪。
这些肖像皆兽首人身,头部为铜质,身躯为石质,中空连接喷水管,每隔一个时辰(两小时),代表该时辰的生肖像,便从口中喷水,起到了报时的作用;正午时分,十二生肖像口中同时涌射喷泉,蔚为奇观。
圆明园兽首铜像为什么如此珍贵? 因为乾隆盛世,清王朝国力强盛,工艺水平处在巅峰。
一是它所用的铜是专门为宫廷所炼制的合金铜,内含诸多贵重金属,与北京故宫、颐和园陈列的铜鹤等所用铜相同,颜色深沉,内蕴精光,历经风雨而不锈蚀,堪称一绝。
二是是由专门为皇帝服务的宫廷造办处工匠们精心制作的,铸工精整,表面还以精细的錾工刻划,动物绒毛等细微之处皆一凿一凿锻打而成,清晰逼真,鼻、眼、耳等重点部位及鼻上和颈部皱褶皆表现十分细腻,不见一丝马虎,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
铜像融合了西方造型艺术的特点。
截至2019年11月,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鼠首、兔首、马首在内的七尊圆明园流失的兽首铜像通过不同的方式回归祖国。
文化之殇,十大至今流失海外的国宝级文物

文化之殇,十大至今流失海外的国宝级文物一、唐木刻佛经版画。
1900年发现于甘肃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为现存最早有明确纪年的版画。
该画布局饱满严谨,线纹细密流畅,墨色均匀,刀法熟练,显示出雕版印刷的技法已相当成熟。
此卷被英国人斯坦因连同一批同时发现的珍贵古代佛经、文书、佛像等掠往国外,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唐木刻佛经版画二、唐《女史箴图》摹本。
原作是顾恺之根据张华《女史篇》画的一卷插图。
现存为唐代摹本,原为清内务府所藏,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被英军所掠。
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全卷长348.2厘米,高24.8厘米,绢本设色,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仅剩9段。
唐《女史箴图》摹本三、商双羊尊。
铸造于商朝晚期中国长江流域的湖南省,通高45.1厘米,重10.6公斤,展现出写实又浪漫的艺术风格。
柔和素雅的铜绿、四平八稳的对称、纷繁复杂的纹饰和厚重拙朴的质感,都可以称为中国青铜器时代的代表作品,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商双羊尊四、东周黄金剑柄。
一把透雕纯金铸造剑柄,这件黄金剑柄的双面都有明显的线条,顶部与剑柄和剑刃相接处都向外凸出。
剑柄是镂空的,其双面都装修着闻名的“蟠龙纹”。
黄金剑柄易碎,不能使用在真实的剑上,所以剑柄是礼器或祭器的可能性极高。
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东周黄金剑柄五、唐模本《丧乱帖》。
这是被认为最接近于王羲之真迹的唐模本,相传是鉴真大师东渡时带到了日本。
是晋唐书法中的极品,完全可以和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快雪时晴帖》和故宫的秘宝《神龙兰亭序》齐头并进,价值无可估量。
现藏于日本皇宫内厅。
唐模本《丧乱帖》六、商虎食人卣。
中国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珍品,是商代的盛酒器,共有两件,都流落国外。
一件藏于法国巴黎市立东方美术馆,一件藏于日本泉屋博物馆。
其中以日本泉屋博物馆所藏较著名,通高35.7厘米,重5.09千克。
卣,作为一件礼器,它是贵族阶层的标志,商代以虎作为该器物的表面纹饰,是试图显示贵族权势的威严。
商虎食人卣七、唐昭陵六骏。
圆明园流失文物及追讨史剖析36页PPT

圆明园流失文物及追讨史剖析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流失在日本的中国十大国宝PPT[1]
![流失在日本的中国十大国宝PPT[1]](https://img.taocdn.com/s3/m/ca3c8a344b35eefdc8d333fb.png)
四:《潇湘卧游图》
等级:国宝
价值:南宋山水画第一神作
年代:南宋 质地:纸
流入日本时间:近代
收藏地:东京国立博物馆 隐居于浙江吴兴的金斗山中。他不无遗憾地想到自己尚未踏足的潇湘山水,于是请一位姓李的画家替他绘出 潇湘美景,将画挂于房中,躺在床榻之上,就能欣赏美景,故为潇湘卧游。这幅画是乾隆皇帝最喜爱的山水 画,整幅长卷淡墨皴染一气呵成,不施勾勒,不露笔痕。大片的留白,朦胧的山水,山色空蒙,水到天际, 大气磅礴,让观者一时笔法墨意尽忘,完全沉浸在画家营造出来的那片广阔的境界之中,恍惚有神游天外的 感觉,完全就是个神品。当年这幅画的价值甚至在《溪山行旅图》和《富春山居图》之上,清末为日本收藏 家菊池惺堂所得。1923年东京大地震,菊池家仓库着火,老头子冒着生命危险,从里面把最珍贵的《潇湘 卧游图》和《寒食帖》抢救出来,于是两幅长卷上都留有一点火痕,现在后者是台北故宫(微博)博物院的镇 馆之宝。
谢 观
谢
赏
八:《无准师范像》
等级:国宝
价值:宋代人物画代表作 年代:南宋,1238年 质地:纸 流入日本时间:古代(南宋) 收藏地:京都东福寺 禅师的肖像画,在日本人称为顶相。唐宋禅宗的 很多门派在中国都衰落了,但是在日本却一直流 传了下来,于是宋代的禅宗艺术品大多也保存在 日本。禅门的肖像画主要是师傅给弟子的,上面 有题字,证明师承。无准师范是宋理宗的国师, 径山寺主持,南宋佛门的领袖,这幅肖像画特别 重视面部的表情细节,不经意的传达了禅师智慧 风趣的风范,是宋代肖像画的代表作,而且明清 以前的人物肖像画,也无一幅能出其右。
十二生肖铜兽首
如果要问除中国之外,哪个国家收藏中国文物最多,那答案必然是日本。 日本自隋唐以来,一直以中国为文化母国,虚心学习,并大量输入各种艺术品, 经过数百上千年的时光,到现在留下了相当一批珍宝。而且,近代以来列强入 侵,中国文物大量流失海外,其中得到中国国宝最多的,也还是深谙中国文化 的日本人。然而,我们都知道很多国宝在海外,真要数个一二三四,却知者寥 寥了,所以我特此总结一下日本收藏的中国十大国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