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小升初数学知识专项训练(空间与图形)- 11观察物体

合集下载

观察物体五年级练习题

观察物体五年级练习题

观察物体五年级练习题观察物体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以下是一些适合五年级学生的观察物体练习题:1. 基础练习题:- 题目:观察一个立方体,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分别画出你看到的图形。

- 答案:从正面看,看到的是一个正方形;从侧面看,看到的也是一个正方形;从上面看,看到的还是一个正方形。

2. 进阶练习题:- 题目: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10厘米、8厘米和6厘米,请从不同角度画出这个长方体的视图。

- 答案:从正面看,看到的是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从侧面看,看到的是一个长10厘米、高6厘米的长方形;从上面看,看到的是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

3. 实际应用题:- 题目:你站在一个房间的一角,你可以看到房间的哪些部分?- 答案:站在房间的一角,你可以看到两面墙和地面的一部分,以及房间的天花板。

4. 空间想象题:- 题目:想象一个球体,描述一下从不同角度观察球体时你能看到什么。

- 答案:从任何角度观察球体,你看到的都是一个圆形的截面。

5. 组合图形题:- 题目:一个由两个正方体组成的图形,每个正方体的边长都是5厘米。

一个正方体放在另一个正方体的上面,请画出这个组合图形的三视图。

- 答案:从正面看,看到的是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从侧面看,看到的是一个高为10厘米的长方形;从上面看,看到的是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中间有一个小正方形的空洞。

6. 综合应用题:- 题目: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叠放在一起,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和高都是10厘米,圆锥体的底面直径是8厘米,高是12厘米。

请从不同角度画出这个组合图形的视图。

- 答案:从正面看,可以看到圆柱体的圆形底面和圆锥体的圆形底面;从侧面看,可以看到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侧面;从上面看,可以看到圆柱体的圆形底面,上面有一个较小的圆形空洞,这是圆锥体的底面。

这些练习题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不同视角下物体的观察结果,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感知能力。

海口市小升初数学专题复习:观察物体

海口市小升初数学专题复习:观察物体

海口市小升初数学专题复习:观察物体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亲爱的小朋友们,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收获怎么样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吧!一、选择题 (共9题;共18分)1. (2分) (2018六上·长春期中) 把一粒花生米放入装满水的杯子里,溢出来的水的体积大约是().A . 1毫升B . 100毫升C . 1升D . 10升2. (2分)图中共有()个三角形。

A . 6B . 12C . 15D . 103. (2分)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1.6厘米和1.2厘米,第三条边可能长()。

A . 0.4厘米B . 2.8厘米C . 2厘米4.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两个不同素数的和一定是合数B . 9℃与﹣1℃相差8℃C . 假分数的倒数一定小于1D . 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都是整厘米数,其中两条边长度是3厘米和5厘米,那么第三条边的长度有5种可能5. (2分)如果一个圆的半径是2厘米,那么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A . 6.28B . 12.56C . 66. (2分)下面哪个数字是轴对称数字()A . 8B . 4C . 57. (2分)自行车的车轮快速旋转形成的图形是()A . 正方形B . 圆形C . 三角形8. (2分) (2019五下·龙岗期中) 一个长方体正好可以切成两个棱长是3cm的正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cm3。

A . 27B . 36C . 54D . 489. (2分)(2020·滨州) 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再对折,打开后两条折痕()。

A . 互相平行B . 互相垂直C . 可能互相平行,也可能互相垂直D . 可能既不互相平行,也不互相垂直二、判断题 (共4题;共8分)10. (2分)五星红旗是轴对称图形11. (2分)判断对错.过直线外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12. (2分)判断对错.两条线段互相平行,它们也一定相等.13. (2分)(2020·蚌埠) 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就是它的高.()三、填空题 (共10题;共23分)14. (1分)一个圆柱的侧面积9.42平方厘米,高4厘米,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15. (1分) (2020六下·睢宁期中) 两个圆柱形容器,它们的高相等,底面半径的比是3:1。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小升初专题训练:空间与图形(含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小升初专题训练:空间与图形(含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小升初专题训练:空间与图形一、单选题1.下面有4组立体图形,从左面看与其他3组不同的是( )A .B .C .D .2.如图,将一个圆柱的侧面剪开,不可能出现的形状是( )A .B .C .D .3.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项。

①把一个圆柱的侧面剪开,不可能得到平行四边形。

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对应的高成反比例。

③实际距离一定比相对应的图上距离大。

④一个长方形面积一定时,它的长与宽的关系用图像表示出来是一条直线。

A .1B .2C .3D .44.如图所示,把底面直径是8cm 的圆柱切成若干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80cm 2,那么长方体的体积是( )cm 3。

A .251.2B .502.4C .2009.6D .1004.85.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体积相等,高也相等。

圆柱与圆锥的底面积的比是( )A .1:1B .3:1C .1:3D .1:96.圆柱的底面周长是圆锥底面周长的23,画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25,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比是( )A .5:3B .9:10C .10:3D .3:10二、填空题7.在下图中,正方形的面积是9平方厘米,这个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8.做一个棱长50厘米的无盖正方体鱼缸,至少需要 平方厘米玻璃。

9.如图,将圆柱形纸筒沿虚线剪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

(π取3.14)10.将一个底面半径是2cm,高是15cm的铁制圆锥放入盛满水的桶里(圆锥完全浸没),将有 cm3的水溢出。

1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50°,这个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 。

12.如图,小聪在小明的 偏 的 方向上。

13.如下图是一个圆柱的展开图,圆柱的底面半径是 cm,表面积是 cm2,体积是 cm3。

14.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的体积是80cm3,则圆锥的体积是 cm3,圆柱的体积是 cm3。

小升初数学知识专项训练空间与图形 11观察物体

小升初数学知识专项训练空间与图形 11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基础题一、选择题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一个立体图形,从左面看到的形状如图,则这个立41.由)。

体图形的搭法不可能是(D。

【答案】个1层:下层【解析】观察图形可知,从左面看:ABC看到的都是22个正方形,上层个正方形靠2正方形靠左边,符合题意,只有D看到的是层:下层2个正方形,上层1 右边,不符合题意,据此即可解答。

)。

.如图为用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 2B. C.A.【答案】A。

个正方形,前3行:后面一行【解析】观察图形可知,这个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2个;据1个正方形靠左边;从正面一行3个、左面右面看到的图形都是行是21面一行此即可解答。

看体立图形,要面状左,从的看求从正面到形搭方小53.用个正体下搭法不正确的是(,到的形状那么以)。

A. 以上都正确 D. C.B.C 【答案】【解析】:层是2正面看到的图形都这试题分析:观察图形可知,三个选项中的图形从图到的符合,从左面看1上层个正方形靠左边,与已知相3下层个正方形,的到中的图形看C 的图形与已知相符合,选项项只形有A、B两个选中看到即可解答。

边,不符合题意,据此方图形,上层一个正形靠右的已知与左面看到的图形从有题:根据干分析可得,只选项C中的图形解合,所以搭法不正确。

故不相选符:C。

4.如图是一个正方形的展开图,与2相对的面是()A.4B.5C.6D.1【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正方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解:相对的面的中间要相隔一个面,易得1、4相对;2、6相对,3、5相对.故选:C.5.下图是由5个小立方块搭成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A. B. C. D.【答案】B【解析】解:根据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面不同进行解答,由题干分析可知,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所以答案为B。

6.观察一个正方体,一次最多能看到()个面,最少能看到()个面。

1 B.3 C.4 D.5.A.【答案】B. A【解析】解:正对着我们一个面的时候看的最多,斜对着我们一个面最少。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小升初专题训练:空间与图形(含答案)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小升初专题训练:空间与图形(含答案)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小升初专题训练:空间与图形一、单选题1.在如图中,以直线为轴旋转,可以得到圆柱的是( )A.B.C.D.2.下面( )组的3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A.2m、8m、5rm B.3cm、4cm、4cmC.2dm、0.5dm、7dm D.5cm、9cm、1cm3.一个物体,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右面看到的形状是。

要搭一个这样的物体,至少用( )个小正方体。

A.5B.6C.7D.84.如图,大圆的周长与两个小圆的周长和比较( )A.大圆的周长长B.两个小圆的周长和长C.一样长D.无法判定5.妈妈榨了一大杯橙汁(如图)招待客人,如果倒入如右图所示的杯子中,可以倒满( )杯。

(两个杯子的杯口同样大)A.3B.6C.9D.126.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到原来的2倍,高不变,那么它的体积扩大到原来的( )倍。

A.2B.4C.6D.8二、判断题7.一个棱长是6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和表面积相等。

( )8.从正方形中剪一个周长是12.56dm的圆形,至少需要边长为4dm的正方形纸片。

( )9.圆柱的高不变,底面半径扩大到原来的2倍,体积也扩大到原来的2倍。

( )10.如果一个圆的半径按2:1放大,那么这个圆的周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

( )11.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5cm2,如果一个底是6cm,那么这个底上的高是5cm。

( )12.小明说:“我用11cm、1cm、1cm的三根小棒可以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 )三、填空题13.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底面积的比是4:9,它们体积的比是5:6,那么圆柱与圆锥高的最简整数比是 。

14.小明把圆规的两脚张开3cm,在纸上画了一个圆,这个圆的周长是 cm,面积是 cm215.如图,把一个底面周长是25.12分米、高10分米的圆柱体切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体积是 立方分米。

16.一个圆柱底面直径是6厘米,高4厘米,侧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试题统计生活中的数观察物体看图找关系讲义及练习题通用版

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试题统计生活中的数观察物体看图找关系讲义及练习题通用版

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试题统计生活中的数观察物体看图找关系讲义及练习题通用版第一局部知识点梳理1.复式条形统计图〔1〕能在格子图中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2〕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特点: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表示出两组数据各局部数量的多少。

〔3〕能读懂复式条形统计图。

方法:运用横向、纵向、综合、对比等不同的方法观察,获取尽能够多的信息。

2.复式折线统计图〔1〕在格子图中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2〕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和特点: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两组数据数量的多少、数量增减变换状况,而且还可以比拟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向。

〔3〕能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

方法:运用横向、纵向、综合、对比等不同的方法观察,获取尽能够多的信息。

3.综合运用:生活中的数〔1〕数据世界;〔2〕数字的用途:①学号编码:①能看出哪一年退学;②能区分年级和班级;③能看出是男生还是女生。

规那么:学号前四位表示退学年份;第五、六位表示所在班级;第七、八位表示班级内的学号;最后一位数字表示性别,1代表男生,2代表女生。

②邮政编码:由6位阿拉伯数字组成。

规那么:前两位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三位数字表示邮区;第4位数字表示县〔市〕的编号;最后两位代表邮件投递局〔所〕。

③身份证号码:18位阿拉伯数字组成。

规那么:前六位为地址码,每两个号码区分代表了持证人所在的省份、市、县〔区〕;第七位到第十四位为出生的年份、月份、日期;第十五位到第十七位为顺序码,其中十五、十六位代表了派出所所在地;第十七位代表了持证人的性别,男性是奇数,女性是偶数;最后一位是校验码,是依据前面17位数字计算出来的。

④其他用途。

〔3〕正、正数。

①了解正、正数的意义,掌握正、正数可以相互抵消。

②正正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③〝0〞的相对性。

④画折线统计图描画事物的变化状况。

4.观察物体〔1〕能正确识别并画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复杂物体的外形。

〔2〕依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恢复物体战争面图形。

〔3〕依据给定的两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确定搭成这个平面图形需求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观察物体》教案

《观察物体》教案
在实践活动方面,学生们通过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加深了对观察物体的理解。但在操作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对物体形状的描述不够准确。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描述物体形状的方法。
此外,我认为在本次教学中,导入新课环节的问题设计还需改进。虽然学生们对问题表现出了兴趣,但问题的引导性不强,导致部分学生难以将问题与所学内容联系起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意优化问题设计,使其更具针对性和启发性。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观察物体》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同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什么不同?”(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观察物体的奥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能够描述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的形状特征。
(2)认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物体,培养空间观念。
(3)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特征,提高表达与交流能力。
举例解释:
-学生需要学会从前后、左右、上下等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能指出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围绕观察物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发现他们在这一环节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并提出有创意的想法。这让我深感教学目标的达成。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语言组织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观察物体是指从不同的角度和位置去观察和描述物体的形状、特征等。它是建立空间观念的基础,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世界。

小升初数学专题复习观察物体通用版含解析

小升初数学专题复习观察物体通用版含解析

小升初数学专题复习:观察物体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如图,某小区在安装摄像头,安装在哪点监控到地面的范围最大?()A. A点B. B点C. C点D. A和B和C一样大2.淘气晚上散步,经过一盏路灯时发现自己的影子()A. 变长B. 变短C. 先变长后变短D. 先变短后变长3.如图中,淘气从左边看到的是()A. B. C.4.在下面的4个几何体中,从左面看到形状是的图形是()A. B. C. D.5.小明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长方形,这个立体图形不可能是()。

A. B. C.6.如果用表示1个立方体,用表示两个立方体叠加,用表示三个立方体叠加,那么下面的图是由7个立方体叠加的几何体,从正面观察,看到的平面图形是()。

A. B. C.7.用最少的小正方体摆一个立体图体,使得从正面、上面和侧面看都是,这个立体图体是()A. B. C. D.8.下面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图形的是()。

A. B. C.9.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

A. B. C.二、判断题(共4题;共8分)10.从不同方位观察课桌,看到的样子是相同的。

11.我们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同一本字典,看到的图形都一样。

()12.长颈鹿长得高,它站在同一个位置就可以看到物体所有的面。

13.看图判断三、填空题(共10题;共23分)14.在夜晚,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它的影子越________.(填长或短)15.下面的这组照片是从远到近拍摄的,可是现在摆放顺序乱了,请你重新排列好。

从远到近拍摄的顺序是________。

16.摄影师连续拍摄了正在行驶的一辆汽车的一组照片。

请你在图下的括号里标出摄影师拍摄这三张照片的先后顺序。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17.下面的图片分别是谁看到的?请填一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爸爸给淘气买了个新年礼物,外包装盒是个长方体,做得很漂亮,他想用手机拍张包装盒的照片发给笑笑,他拍照的时候发现一次最多只能拍到________个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升初数学专项训练观察物体基础题一、选择题1.由4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一个立体图形,从左面看到的形状如图,则这个立体图形的搭法不可能是()。

2.如图为用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

A. B. C.3.用5个小正方体搭立体图形,要求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从左面看到的形状,那么以下搭法不正确的是()。

A. B. C. D.以上都正确4.如图是一个正方形的展开图,与2相对的面是()A.4B.5C.6D.15.下图是由5个小立方块搭成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A.B.C.D.6.观察一个正方体,一次最多能看到()个面,最少能看到()个面。

A.1 B.3 C.4 D.57.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摆放如图,它们从左面看到的是()。

A. B. C. D.8.—本书放在桌面上,站在同一个位置上观察,最多看到()个面.A. 1B. 2C. 39.给添一个小正方体变成,从()面看形状不变.A.正面B.上面C.左面10.如图,晚上小亮在路灯下散步,他从A处向路灯柱方向径直走到B处,这一过程中,他在该路灯灯光下的影子()。

A. 逐渐变短B. 逐渐变长C. 先变短后变长D. 先变长后变短11.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每次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个面.A.3 B.2 C.112.找一找,()图形从上面看是.A.B.C.13.如图,数数它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

()A.9 B.10 C.11 D.12二、填空题14.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的是图_____;从侧面看到的图形是,的是图_____;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的是图_____。

15.图中一共有个正方体,从上面看能看到个正方形.16.这个正方形的面是红色,是黄色,黄面是蓝色.17.请你填一填。

(1)从侧面看是图A的有。

(2)从侧面看是图B的有。

(3)从正面和上面看都是图A的有。

18.同样高度的物体在同一光源下,离光源越近,这个物体的影子就越(),离光源越远,这个物体的影子就越()。

1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古诗说明()。

20.茗茗家所住的公寓前是一个停车场,茗茗爬得越高,看到的汽车就越()。

21.小刚和小明身高一样,可是在同一盏路灯下,小刚的影子却比小明长,这是因为小刚离路灯()。

22.学校围墙外有一座六层楼房,小明站在二楼比六楼看到的地面面积()。

23.如图是从空中观察到的公园一角,下面的四幅画面分别是站在A、B、C、D哪个位置看到的,请在四个画面的下面分别标出来。

24.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是:,从左面看是:,从前面看是:,要搭成这样的立体图形,需要()个小正方体。

A.4B.5C.6D.725.建筑物A有上下两个观察点,B是建筑物前面的障碍物。

从上面的观察点可以看到个☆,从下面的观察点可以看见个☆。

三、判断题26.同一物体的形状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一定相同.(判断对错)27.观察一个立体图形,从右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是,这个立体图形是一定是由2个正方体摆成.(判断对错)28.看一个长方体,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29.从上面、正面、左面看到的图形都相同..(判断对错)30.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判断对错)31.从上面看是..(判断对错)四、解答题32.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

搭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需要几个小立方块?33.分别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34.画一画.35.小燕晚上在路灯下来回散步,你能用语言描述她的影子是如何变化的吗?36.下图是敌人碉堡里两盏探照灯扫射的区域。

(1)我游击队员通过敌封锁线时,什么区域不容易被敌人发现?为什么?(2)从什么区域通过封锁线最困难?说说你的理由。

37.如下图,小明的爸爸在楼顶浇花时向院外张望,这时,小明放学后走到院墙外A处,小明的爸爸能否看到小明?为什么?38.如下图,王老师站在窗外观察教室内的情况。

他说:“我离窗户越近,观察到的区域越大。

”你认为他说得有道理吗?画图说明。

39.一座塔高30 m,小芳分别登上塔的A、B两处向远处的广场眺望,请你画出小芳在A处和B 处时,看到的最近的点A′和B′。

40.小丽能看到甲楼上的A点吗?能看到甲楼上的B点吗?请你作图说明。

提升题一、作图题41.填一填,画一画.班上举行跳绳比赛,由你制作领奖台,你有4块正方体可用,你准备在左边摆_____个,右边摆_____个,中间摆_____个,把摆成的领奖台从正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画出来。

42.横着放3个,在中间的正方体上面再放1个。

()()()43.44.下图是由五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分别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状。

45.作图题点A处有一路灯,请画出两个同样高的立杆BC、DE在地面上的影子。

参考答案1.【答案】D。

【解析】观察图形可知,从左面看:ABC看到的都是2层:下层2个正方形,上层1个正方形靠左边,符合题意,只有D看到的是2层:下层2个正方形,上层1个正方形靠右边,不符合题意,据此即可解答。

2.【答案】A。

【解析】观察图形可知,这个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2行:后面一行3个正方形,前面一行1个正方形靠左边;从正面一行3个、左面右面看到的图形都是1行是2个;据此即可解答。

3.【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观察图形可知,这三个选项中的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图形都是2层:下层3个正方形,上层1个正方形靠左边,与已知相符合,从左面看到的图形只有A、B两个选项中看到的图形与已知相符合,选项C中的图形看到的图形,上层一个正方形靠右边,不符合题意,据此即可解答。

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只有选项C中的图形从左面看到的图形与已知的不相符合,所以搭法不正确。

故选:C。

4.【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正方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解:相对的面的中间要相隔一个面,易得1、4相对;2、6相对,3、5相对.故选:C.5.【答案】B【解析】解:根据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面不同进行解答,由题干分析可知,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所以答案为B。

6.【答案】B. A【解析】解:正对着我们一个面的时候看的最多,斜对着我们一个面最少7.【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观察物体可得,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一个正方形,圆锥被圆柱完全遮挡,据此即可选择。

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故选:A.8.【答案】C.【解析】一本书放在桌面上,站在同一个位置上观察,最多看到3个面。

9.【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无论从上面和前面看到的两个图形的形状不同,从左面和右面看到的形状相同,由此得出答案即可.解:两个图形从左面和右面看都是由两个小正方形组成,从上面和前面看到的图形中的小正方形数量不一样,因此从左面看形状不变.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1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物体在光源下移动影子的变化情况。

物体离光源越远,影子越长;物体离光源越近,影子越短。

由题意可知,小亮从A处走向B处,是离路灯越来越近,因为离路灯越远影子越长,离路灯越近影子越短,所以小亮的影子会越来越短,即逐渐变短,故选A。

11.【答案】A【解析】解: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每次最多能看到物体的3个面.故选:A.1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观察图形可知,A选项中的图形从上面看到的是一行3个正方形;B选项中的图形从上面看到的是一行2个正方形;C选项中的图形从上面看到的是两行:后面一行3个正方形,前面一行1个正方形靠中间,据此即可解答问题.解答: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只有选项B中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13.【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观察图形可知,这个图形一共有2层:下层是3+3+1=7个小正方体,上层是3个小正方体,据此加起来即可解答问题。

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7+3=10(个)。

一共有10个小正方体。

14.【答案】③;①②③;②④。

【解析】观察图形可知,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2层:下层3个正方形,上层1个正方形靠中间的是图形③;从侧面看到的图形是一列2个正方形的是图形①②③;从上面可得到图形是一行2个正方形的图形是②④,据此即可解答问题。

15.【答案】4,3.【解析】试题分析:观察图形可知,这个图形一共有2层:下层3个正方体,上层1个正方体,所以小正方体的总个数为:3+1=4个;从上面看有2行共1+2=3个正方形;据此解答即可.解:观察图形可知:图中一共有3+1=4个正方体,从上面看能看到1+2=3个正方形.故答案为:4,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几何体的三种视图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16.【答案】正;右面;上.【解析】试题分析:观察图形可得,这个正方形的正面是红色,右面是黄色,上面是蓝色,据此即可解答.解:这个正方形的正面是红色,右面是黄色,上面是蓝色.故答案为:正;右面;上.【点评】此题考查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17.【答案】(1)①③;(2)②;(3)③【解析】试题分析:(1)通过观察,①③从侧面观察到的是图A,(2)②从侧面观察到的图是B,(3)③从正面和上面看图是一样的,都是图A。

解:通过观察可知,(1)从侧面看是图A的有:①③,(2)从侧面看是图B的有:②(3)从正面和上面看都是图A的有:③。

18.【答案】短长【解析】将光源和物体的顶点看做两点,过这两点画线。

同样高的物体,离光源越近,影子就越短;离光源越远,影子就越长。

19.【答案】所处的位置越高,看到的范围就越大。

【解析】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观察范围也随之发生变化。

20.【答案】多【解析】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观察范围也随之发生变化。

21.【答案】远【解析】将路灯和人的头顶看做两点,过这两点画线。

同样高的人,离路灯越近,影子就越短;离路灯越远,影子就越长。

22.【答案】小【解析】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观察范围也随之发生变化。

23.【答案】A;C;D;B【解析】试题分析:第一个图是看到的亭子的右侧,两棵树在亭子的后面,所以得出是从A处看到的;第二个图,只有看到的是亭子的正面,两棵树在亭子的左面,所以是从C处看到的;第三个图形是看到亭子的左面,两棵树在亭子的正前方,所以是从D看到的;第四个图形是看到亭子的后面,两棵树在亭子的右面,所以是从B看到的;据此即可解答。

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第一个图是看到的亭子的右侧,是从A处看到的;第二个图,只有看到的是亭子的正面,是从C处看到的;第三个图形是看到亭子的左面,是从D看到的;第四个图形是看到亭子的后面,是从B看到的。

24.【答案】B【解析】解:从左面看,物体有两层,上层有1排,下层有两排;从上面看,物体有两排,外排有3个小正方体,里排有1个小正方体;从前面看下面一排有3个,上面一排靠左边有1个,要搭成这样的立体图形上层只有1个小正方体;画出立体图形:,一共需要小正方体:1+4=5(个),25.【答案】5,2【解析】试题分析:过建筑物A有上下两个观察点,分别过B点的右上角作直线,直线下面的部分是看不到的,直线上面的部分是可以看到的,据此解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