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经营方针、原则和目标

合集下载

森林经营管护责任制实施方案

森林经营管护责任制实施方案

森林经营管护责任制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森林是我们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水源、保护空气质量等起着重要作用,也是人类获得木材和其他森林资源的重要来源。

然而,由于过度砍伐、非法采伐和森林火灾等原因,我国的森林资源遭受了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和恢复森林资源,提高森林的经营和管护水平,我们有必要实施森林经营管护责任制。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1)加强森林保护,减少非法采伐和砍伐行为;(2)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实现可持续利用;(3)提高森林管护效能,保障生态安全;(4)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弹性。

2. 原则:(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2)统筹兼顾,协同推进,形成合力;(3)多方参与,各负其责,形成工作合力;(4)依法行政,加强执法监督,保障责任落实。

三、责任划分1. 中央政府:(1)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森林经营管护责任制的顺利实施;(2)加大对森林保护和恢复的财政投入,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3)制定和推进购买森林碳汇的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森林保护;(4)加强森林火灾防控工作,完善森林防火体系。

2. 地方政府:(1)加强森林资源的规划和管理,制定具体的经营管护计划;(2)加强森林执法监督,查处非法砍伐和采伐行为;(3)鼓励社会组织和居民自发参与森林管护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扶持;(4)开展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恢复行动,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植被恢复率。

3. 企业和个人:(1)加强自身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按规划和批准的用途合理利用森林资源;(2)加强生态修复和植被保护工作,确保采伐和砍伐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小化;(3)积极参与森林防火工作,确保森林火灾的及时发现和扑灭;(4)按照相关规定购买相应的森林保护产品,参与森林碳汇交易。

四、实施步骤和措施1. 制定相关政策:(1)制定和完善森林经营管护责任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2)建立健全森林经营管护责任制的工作机制和组织体系。

森林经营分类的基本原则及森林培育建议

森林经营分类的基本原则及森林培育建议

森林经营分类的基本原则及森林培育建议森林经营是指通过科学的措施和管理方法,对森林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的活动。

森林经营的基本原则是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和多功能。

下面将就森林经营分类的基本原则以及森林培育建议进行详细介绍。

1. 保护为主原则:保护森林资源是森林经营的首要任务。

要加强森林保护意识,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森林的生态环境,防止森林破坏和退化,尤其是要重点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森林遗传资源。

2. 合理利用原则: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是森林经营的重要内容。

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科学规划和配置森林资源,实施合理的采伐和利用措施,保持森林资源的永久可持续利用。

3. 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是森林经营的基本目标。

要采取措施促进森林资源的再生、更新和生态修复,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完整性,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 多功能原则:森林具有丰富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

要充分发挥森林的多功能作用,既要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又要保护生态环境,解决社会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二、森林培育建议1. 种植适宜树种: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和水源等自然条件,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种植。

要注重多样性,避免过度依赖单一树种,增加森林的抗灾能力和生态稳定性。

要优先选择优良品种,提高林木的产量和品质。

2. 采用科学的造林技术:在进行森林培育时,要运用科学的造林技术,包括选地、建园、犁地、播种、育苗等各个环节。

要合理选择造林模式,包括人工造林、天然更新和直播造林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造林方式。

3. 加强幼林管理:要加强对幼林的管理,包括灌溉、修剪、病虫害防治、施肥等。

要及时清除杂草,保持光照和通风,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增加林分的密度和产量。

4. 合理采伐和更新:在进行采伐活动时,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确定采伐强度和周期。

要进行定期的更新和补植,及时填补漏洞,保持林分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要加强林木病虫害防治和火灾防范,保护森林资源的安全。

森林经营方案

森林经营方案

森林经营方案1. 背景森林资源一直是国家生态建设的重要资源之一,同时也是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虽然我国拥有大量的森林资源,但是由于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滥伐等不良现象,导致我国森林资源减少、质量下降,森林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威胁,为此,我们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森林经营方案。

2. 目的与意义制定森林经营方案有着重要意义。

一方面,可以促进森林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另一方面,可以保障森林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资源和生态系统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满足人民对生态环境的需求。

3. 原则和方法制定森林经营方案应遵循以下原则:1.综合利用要素,保障生态效益优先。

2.优先发展非木产品和生态旅游业,使森林经济可持续发展。

3.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利益平衡,坚持可持续发展。

4.落实“资源优先、保护为主、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

制定森林经营计划应遵循以下方法:1.依托科学技术,开展持续经营和经济增长模型建模及评价。

2.根据森林生态环境,确定各地森林保护与开发的不同要求和重点任务,制定针对性的经营方案。

3.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生态监测和风险评估。

4.加强对森林资源的全方位管理。

4. 执行步骤制定森林经营方案需要按照以下步骤:1.森林理论分析。

审视国内外森林发展历史,了解森林保护现状与存在问题,掌握森林生态环境变化情况,分析森林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2.森林资源调查。

对森林资源进行调查,统计资料,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收集各种森林生态数据。

3.森林分类划区。

将面积相当,并在森林类型、土地利用状况、森林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相似的森林划分为同一管理分区。

4.经济评估。

根据各区森林资源的开发方案,估价森林生态的环境效益,分析可持续实施策略的收益或损失的可能影响。

5.编制经营方案。

综合考虑以上步骤,编制森林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案,包括森林保护、森林经营利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政策手段、投资措施、监测评估等。

森林经营规划

森林经营规划

森林经营规划森林经营规划是指为实现科学、高效、可持续的森林管理目标而制定的长期经营方案。

它是在研究和分析森林资源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经营措施,规划森林的营造、培育、保护和利用,同时考虑到经济、生态、社会等各方面的利益,确保森林经营对各项指标的达到预期效果。

一、森林经营规划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规划要基于科学的研究和数据分析,确保所制定的经营措施符合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

2.可持续性原则:规划要注重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防止过度采伐和滥砍滥伐等不合理利用。

3.综合性原则:规划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确保森林经营既能增加经济收益,又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4.参与性原则:规划要充分考虑相关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各方共同参与规划制定,增强规划的可实施性和可接受性。

二、森林经营规划的内容1.森林营造规划:根据森林类型、地形地貌等特点,确定合理的营造目标和措施,包括造林、树种选择、造林技术等。

2.森林培育规划:通过合理的抚育措施,提高森林生长速度、改善林分结构,促进林木健康生长,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森林保护规划:包括火灾防控、病虫害防治、自然灾害防范等一系列措施,保护森林资源的安全和完整性。

4.森林利用规划:确定合理的利用方式和方法,包括木材采伐、非木材林产品开发、生态旅游等,提高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

5.生态环境规划:通过森林经营规划,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保持生物多样性,提高碳汇效应,改善局部气候和水资源。

三、森林经营规划的实施步骤1.调查评估:对森林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和评估,了解其现状和发展潜力,为规划制定提供依据。

2.制定目标:根据调查评估结果和利益相关方的需求,确定具体的经营目标和各项指标。

3.制定策略:根据目标和指标,制定相应的经营策略和措施,包括造林、培育、保护、利用等方面。

4.编制规划方案:将目标和策略具体化,编制出详细的规划方案,包括时间安排、投资预算、实施措施等。

森林经营分类的基本原则及森林培育建议

森林经营分类的基本原则及森林培育建议

森林经营分类的基本原则及森林培育建议森林经营分类的基本原则:1. 可持续发展原则: 森林经营应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在保障森林资源的长期可利用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 生态保护原则: 森林经营应注重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完整性,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防止非法砍伐和过度采伐,以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3. 经济效益原则: 森林经营应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通过科学的资源配置和经营措施,提高森林资源的价值和利用效益。

4. 社会效益原则: 森林经营应考虑社会效益,满足人们对生态环境、文化传承、旅游观光等方面的需求,促进森林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森林培育建议:1. 种植适宜树种: 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种植,提高森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 混交林经营: 合理组织不同树种的混交种植,可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增加经济收益。

3. 合理间伐: 根据森林生长状况和经济需求,进行合理的间伐,促进主要树种的生长和更新,提高森林品质。

4. 引进外来种: 针对区域内品种匮乏或适应性差的情况,可以引进外来种进行试种和推广,丰富森林资源结构。

5. 生态修复措施: 对于已经遭受破坏的森林地区,采取适当的生态修复措施,如退耕还林、抚育造林等,恢复生态系统功能。

6. 科学管理措施: 使用先进的森林管理技术和方法,进行森林生长监测、害虫病害防治、水土保持等工作,提高森林培育的效果。

7. 合理利用森林资源: 在森林经营过程中,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如木材、林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增加经济效益。

8. 社会参与和教育宣传: 打造具有社区参与的森林经营模式,增加当地居民的参与度,并通过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森林经营的认识和意识。

森林可持续经营目标

森林可持续经营目标

森林可持续经营目标
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态安全:确保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如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同时,要关注森林与周边环境的关系,防止森林退化和生态系统崩溃。

2. 经济效益:通过合理的采伐和木材利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木材和林产品的需求,同时促进林区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3. 社会效益:保障当地社区的利益,提高民生水平。

在森林经营过程中,要尊重当地社区的传统文化和习惯,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公众参与。

4. 可持续性: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护森林的长期健康和生产力。

这包括采取科学的经营措施,保护和恢复森林生态系统,促进森林的自我更新和演替。

5. 法规与政策: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森林经营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

总之,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目标是在保障生态安全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可持续性的有机统一。

森林经营方针与目标

森林经营方针与目标

森林经营方针与目标1.1经理期限本经理的期限为10年,即2010年至2019年,其中:前期2010~2014年,后期2015~2019年。

1.2经营方针经理期森林经营方针根据国家、地方有关对林业的方针政策,结合xx森林资源现状、经营特点、技术及基础条件水平等因素,统筹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协调好森林多功能与森林经营多目标的关系,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以及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种效益的充分发挥。

根据xx县的实际情况,结合大环境对林业的发展要求,制定本经理期森林经营方针为:(1)实行以生态建设为中心、产业发展为重点、科学技术为依托、多资源多功能综合利用为方向、可持续经营为目标;(2)实行分类经营、分区施策、分级保护、定向培育、集约管理的经营管理策略;(3)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提升经营效益、培育稳定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以及高效益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经营发展方向。

1.3经营原则(1)坚持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2)坚持分类经营、分区施策的原则;(3)林权林地相关的应用原则;(4)坚持保护、发展与利用森林资源并重,及时更新和培育后备森林资源,注重林种、树种配置的原则;(5)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筹,积极推进森林景观改造的原则;(6)有利于优化森林资源结构,提高林地生产力;(7)有利于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8)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环境;(9)有利于提高森林经营者的经济效益,改善林区经济社会状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4经营目标无论是经理期目标或长期目标的制定都应具有针对性以及时效性,要融入到xx县国民经济总体发展规划中,体现出林业发展所带来的效益和作用。

xx县林业经营目标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到现有森林资源状况、林地生产潜力、森林经营能力和当地经济社会情况等,应纳入成为xx国民经济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1.4.1经理期目标本经理期目标具体确定为:(1)森林覆盖率:由目前的56.75%提高至60.0%左右。

林场经营规划方案

林场经营规划方案

林场经营规划方案1. 背景和意义林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一,是我国山水林田湖草全域资源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林业经济的发展对于缓解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和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林场作为林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护和经营森林资源、推进森林生态建设的重要责任。

为了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林场经营管理,制定合理的经营规划方案,提高林场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 目标和原则制定林场经营规划方案应遵循以下目标和原则: - 提高林场经济效益 - 保障林场生态安全 - 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 - 促进森林经济和社会发展 - 科学合理规划,突出可行性和实效性3. 内容和方法3.1 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是林场经营管理的基础,包括林场的基础设施建设、经营活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要综合考虑区域经济、环境质量、社会需求和政策法规等因素,确立合理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目标,探索推进现代林业发展的途径,推进林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双重提升。

3.2 森林资源管理规划森林资源是林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保护和宣传教育是保障森林健康绿色发展的关键,森林资源管理规划应该注重生态保护,推进森林生态修复,同时注重林产品的开发和利用,提高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3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林场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影响到林场的经营效益和生态效益,制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以实现林场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重提升为目标,因地制宜,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使林场基础设施达到最佳使用标准。

3.4 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是林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应注重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挖掘林场的发展潜力,促进森林生态发展,推进可持续发展,不断创新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加大森林产品营销和宣传力度,提升林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实施和监测制定好林场经营规划方案是关键,但实施和监测工作同样重要。

应建立完善的规划方案实施机制,加强规划方案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修订和完善方案,确保方案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经营方案(摘要)吉林森工集团松江河林业有限公司目录1、基本情况2、森林资源与经营评价3、森林经营方针、原则和目标4、森林经营区划5、森林经营类型设计6、森林经营方案7、非木质资源经营和森林旅游规划8、森林健康与生物多样性保护9、森林资源监测10、方案实施保障措施1、基本情况1.1 自然条件1.1.1 地理位置松江河林业有限公司位于吉林省抚松县境内的长白山西坡,地理坐标为东经127°12′—127°50′、北纬41°44′—42°21′,东西宽57.8km,南北长65.5km。

东部与长白山保护局相邻;南部、西部以漫江、张广才岭及太平山为界与临江松林公司毗连;北部以二、三道松花江的分水岭为界与泉阳松林公司、抚松县松林公司接壤;西北部以头道松花江为界与湾沟松林公司隔江相望。

FSC森林认证的13个林场(所)的地理坐标为东经127°12′—127°50′、北纬41°44′—42°21′,东西宽57.8km,南北长65.5km,总面积158568hm2。

1.2 社会经济概况1.2.1 当地社会经济概况截止2006年底,抚松县总人口32万人,松江河镇6万人;全县土地面积6530km2,国民生产总值31.3亿元,人均收入6760元,森林工业占全县比重16%,松江河林业有限公司占5.3%。

1.2.2 松江河林业有限公司社会经济概况松江河林业有限公司现有林业人口17382人,在职职工4202人,在岗职工3050人。

2006年木材产量13.54万m3,消耗蓄积25.77万m3;年产值14507万元,年利润3189万元,年税金798万元;人均收入11405元;年底固定资产14936万元。

2、森林资源与经营评价2.1 森林资源现状2.1.1 各类土地面积根据松江河林业有限公司2008年森林资源档案统计,全公司总经营面积158568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58067hm2,占总经营面积的99.68%;非林业用地面积501 hm2,占总经营面积的0.32%。

森林覆盖率93.8%。

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148554 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94.07%;疏林地面积155 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0.1%;灌木林地面积580 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0.37%;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536 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0.97%;苗圃地面积78 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0.05%;无林地面积787 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0.49%;林业设施用地面积6245 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95%。

在有林地面积中,按林种划分:用材林面积140605 hm2,占有林地面积的94.57%,防护林面积7222 hm2,占有林地面积的4.85%,特用林面积859 hm2,占有林地面积的0.58%。

按龄组划分:幼龄林面积28677 hm2,占有林地面积的19.29%,中龄林面积41823 hm2,占有林地面积的28.12%,近熟林面积29851hm2,占有林地面积的20.08%;成过熟林面积48335hm2,占有林地面积的32.51%。

按起源划分:人工林面积32351 hm2,占有林地面积的21.76%;天然林面积116335 hm2,占有林地面积的78.24%。

2.1.2 各类林分蓄积33,占活立木总蓄积的98.96%;疏林地蓄积8552m3,占活立木总蓄积的0.04%;散生木蓄积203305 m3,占活立木总蓄积的1.0%。

3,占有林地蓄积的93.23%;防护林蓄积1199178m3,占有林地蓄积的5.94%;特用林蓄积168169m3,占有林地蓄积的0.83%。

按龄组划分:幼龄林蓄积1559031m3,占有林地蓄积的7.72%;中龄林蓄积5009330m3,占有林地蓄积的24.82%;近熟林蓄积4439714m3,占有林地蓄积的22%;成过熟林蓄积9178448m3,占有林地蓄积的45.46%。

按起源划分:人工林蓄积2721409m33,占有林地蓄积的7.26%。

2.1.3 FSC认证区林地资源FSC认证区13个林场(经营所)林地总面积158568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58067hm2,非林业用地面积501 hm2。

在林业用地面积中,有林地面积148554 hm2,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536 hm2,无立木林地面积787 hm2,林业设施用地面积6245 hm2。

2.2 森林经营状况与评价长期以来,松江河林业有限公司紧紧围绕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总体发展战略,合理、有序地进行木材生产、营林生产及高保护价值森林经营和非木质产业的多种经营,森林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在木材生产、培育森林、多产业开发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

2.2.1 木材生产情况一直执行国家采伐限额,1998年至2000年采伐限额为每年林木蓄积采伐量35.17万m3,出材量23.6万m3。

2002年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后,2004年至2006年采伐限额降至蓄积采伐量27.37万m3,出材量11.5万m3。

林木采伐方式主要有主伐、更新采伐、抚育伐和低产林改造。

2006年林木采伐结构为128:138:115:1,更新采伐比重最大,说明一般公益林是木材来源的重要渠道;抚育采伐比重紧逼主伐量,表明小径木比重在增加。

2.2.2 森林培育情况种苗生产。

有三处苗圃,经营面积78.1hm2,2004—2006年共完成育苗面积80hm2,产成苗2045万株,一、二级品率100%。

落叶松种子园,定植嫁接16.3hm2.有母树林829.5hm2,1986—2006年采育苗用种子108.5万kg。

2004—2006年累计完成更新造林9053hm2,保存率为100%,其中林冠下补植造林5858 hm2,人工促进天然更新1438 hm2,林参间作652 hm2,工业原料林1105 hm2。

我公司2004年以前对择伐迹地实行林冠下补植造林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相结合方式更新,但成效不够理想,从2005年开始取缔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方式,实施林冠下全面补植,有利于调节树种结构,促进形成针阔混交林。

在林参间作造林上,全面实行营参与造林同时进行,杜绝参后还林及不还林现象。

1988—2006年,我公司营建各种类型速生丰产林和工业原料林5599 hm2,,工业原料林的建设成为吉林森工集团试点造林地。

取得了显着成效。

1985年后利用育林基金已安排退耕还林,加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截止2006年完成退耕还林面积达1151 hm2。

2004—2006年完成抚育间伐6108 hm2。

2004—2006年完成低质林改造11.5 hm2。

2004—2006年完成有害生物防治33689 hm2。

2.2.3 非木质资源开发利用情况1、养殖业80年代初,我公司就着手养殖业,主要有鸡、牛、羊、猪、鹿、鱼、林蛙等,到2005年养殖累计量为鹿24500只,猪51000头,牛9200头,羊31200只,禽类50余万只,林蛙3.8亿只。

2、采集业松江河林业有限公司采集野菜等主要品种有大叶芹、广东菜、刺五加、黄花菜、蒲公英、龙芽楤木、蘑菇、坚果、浆果。

每年采集人数达万人,到2006年累计采集山野菜76000t,中草药38100t,蘑菇16000t,坚、浆果2900t。

3、种植业松江河林业有限公司种植的主要品种有白菜、萝卜、土豆、人参以及小品种蔬菜,每年蔬菜产量达200余吨,从业人员近3000人。

2001年开始林地管护试点工作,至2007年末,林下种植面积达575 hm2,从业人员910多人,主要经营项目有林下人参、天麻、贝母、细辛等。

1996年开始以木耳、香菇、榆黄磨为主的食用菌种植,到2006年累计产量1680t,产值2100万元,净收入315万元。

近2年,开始种植越桔和五味子,面积30 hm2。

4、旅游业现在开展的森林旅游项目主要有温泉洗浴、河道漂流,年接待人数4万人,产值800万元,利润50万元。

5、矿业我公司矿产开发为浮石项目,2006年3.9万吨,年产值730万元,利润360万元。

2.3森林经营环境评估与保护苗圃育苗前,在土壤管理上要进行土壤改良,其主要措施是整地,整地对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机械整地,破坏了土壤原有土层结构,导致土壤迁移,易造成水土流失,影响生态环境。

土壤是林木及一切植物承载的基础,同时提供植物所需要的肥分。

长期种植单一树种,土壤肥量不够,苗圃施肥应多施有机肥,少用无机肥,如长期施单一成分的无机肥,表土肥分流失和污染水源,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和土壤结构破坏,生态环境受到影响。

苗圃在整地作床的过程中,对土壤进行消毒、杀菌和杀地下害虫,使用硫酸亚铁、辛硫酸或高锰酸钾等化学药品,如使用不当或过量,可能会导致化学药品流失到水源或空气中,造成污染环境,并对人体和动植物的健康及安全带来危害,生态环境受到影响。

应选择多个树种和多个无性系品种育苗,苗木品种少或无性系种类少,会影响营林多样性,削弱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造林整地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的影响植树前,首先对造林场地进行整地,整地可使土壤疏松,提高土壤肥力。

但整地方式和整地面积要合理,如采用整地方式不合理,整地面积过大,对土壤、植被的破坏程度也就越大,易造成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会受到影响。

2、造林树种选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造林树种的选择有本地树种和外来树种,本地树种是本地生态系统和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选择生长率低的本地树种,产量低,经济和生态效益不明显。

如选择外来树种,没有足够的引种实验,不能适应本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会造成大范围非正常死亡或其它的负面生态影响。

而且具有侵入性,破坏本地生态系统。

由于参加造林人员较多,造林季节又是森林防火季节,如用火不当,发生森林火灾,影响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扑救工作中存在危及员工生命和健康及破坏植被、生态环境等因素。

1、割灌作业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割灌过程中,如果采取全部割除的方法,没有把野生动物爱吃的植物和药用植物及有经济价值的植物进行保留,相对减少了生物多样性的作用,对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2、透光抚育活动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影响由于透光抚育作业局部改变了林分的结构和自然环境,对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会有一定的影响。

3、透光抚育砍除作业对环境的影响幼龄林郁闭初期,林木生长较快,林木分化与自然稀疏较为明显,有的生长过密、生长不良的弱小林木自然死亡,由于没有及时的抚育砍除,可能导致发生森林病虫害,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1、采伐对伐区小气候的影响由于通过采伐活动,林地立木相对减少,森林植被程度不同的受到破坏,使伐后林内疏透度增加,也就增加了林内的光照强度,改变了林内温度梯度,白天和夜间温差较大,同时也改变了林内风速和林内水分循环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