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学复习资料文库.docx
灾害地理学第五章气象灾害资料

(三)干旱的成因
干旱形成的两个基本因素:降水与蒸发
我国旱灾频繁的原因:
1. 水资源区域性缺水严重 水资源区域性分布南北不均衡是我国干旱灾害频发的重要 原因之一
▪ 我国降雨量南方比较充沛,年平均降雨超过1000 mm, 北方内陆地区降雨量少,年平均降雨量少于400 mm
▪ 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36.5%,但水资源 占全国的81%;而淮河流域及以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 的63.5%,而水量仅占19%,其中西北内陆河地区资源性 缺水更严重
构破坏 ▪ 容易形成强烈的水土流失和风蚀
二、洪涝灾害
(一)洪涝的概念
洪涝即指水灾,水灾分为“洪”和“涝” 两种。“洪”指大雨、暴雨引起的、水道急流 、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淹没农田等;涝,是 指水过多或过于集中或反浆水过多造成的积水 成灾。
2020/7/4
15
(二)洪涝的分类
▪ 按发生地域不同分为: 河流洪水、湖泊洪水、海岸洪水、山洪 ▪ 按成因不同分为: 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凌洪水、山洪、溃坝洪 水、天文潮和风暴潮等
▪ 1988~2004年统计,我国大陆每年平均因台风死亡人数 440人,经济损失约为233.5亿元,倒塌房屋30.7万间, 农作物受灾面积288.5×104 hm2
一、台风分类
1. 以风速大小分类: 按世界气象组织(WMO)统一规定,热带气旋分为5级 ,按风速风力大小分为:
▪ 热带低压:风速118~153 km·h-1 ▪ 热带气旋:风速154~177 km·h-1 ▪ 热带风暴:风速178~210 km·h-1,中心最大风力
2020/7/4
7
2. 降雨的季节性导致季节性缺水 我国降雨受典型季风气候影响,全年降雨在年内时间分布 极不平衡,水资源呈明显的季节性,其中70~80%降雨 集中在汛期的6、7、8月内,汛期雨量大;汛期过后,季 节性缺水严重,
《气象灾害》 讲义

《气象灾害》讲义一、气象灾害的定义与分类气象灾害是指由大气运动变化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造成损失的自然灾害。
常见的气象灾害主要包括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高温、低温冻害、雷暴、冰雹、龙卷风等。
暴雨是指短时间内降雨量过大,超过了地面的排水能力,从而引发洪水、城市内涝等灾害。
洪涝则是由于江河湖泊水位上涨,淹没大片地区,造成房屋倒塌、农田被淹、交通中断等严重后果。
干旱是指长时间的降水量严重不足,导致土壤缺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用水。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具有强大的风力和暴雨,常常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的破坏,包括房屋损毁、基础设施破坏、人员伤亡等。
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带来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农业、交通和人们的健康都有较大影响。
高温天气会导致人体不适、中暑甚至死亡,同时也会对农业生产、电力供应等方面造成压力。
低温冻害则会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影响其生长和收成。
雷暴、冰雹和龙卷风等灾害虽然发生的范围相对较小,但也具有很强的破坏力。
二、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气象灾害的形成通常与大气环流、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有关。
大气环流的异常变化是气象灾害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当副热带高压位置异常、冷空气活动频繁且强度较大时,容易导致暴雨、寒潮等灾害的发生。
地理环境也对气象灾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地形地貌会影响气流的运动和水汽的分布。
比如,山区容易形成地形雨,河谷地区容易遭受洪水袭击。
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气象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的水泥、沥青等不透水地面增加,导致雨水无法及时渗透,容易形成城市内涝。
过度开垦、破坏森林等行为导致水土流失,降低了土地的蓄水能力,增加了洪涝和干旱的风险。
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使得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
三、气象灾害的危害气象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多方面的严重危害。
在农业方面,气象灾害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
气象灾害培训资料

救援队伍组建与培训
01
02
03
队伍组建
组建专业的气象灾害应急 救援队伍,包括指挥人员 、技术人员和救援人员等 。
培训与演练
对救援队伍进行定期培训 和演练,提高队员的应急 反应能力和救援技能。
装备配备
为救援队伍配备先进的救 援装备和器材,确保救援 工作的顺利进行。
现场处置与救援措施
现场指挥与协调
灾情评估与信息报告
建立现场指挥机构,统一指挥和协调现场 处置和救援工作。
对灾害现场进行评估,及时掌握灾情信息 ,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救援行动与安全保障
后期处置与恢复重建
制定救援行动方案,采取必要的救援措施 ,并确保救援人员的安全。
灾害过后,及时进行后期处置和恢复重建工 作,帮助受灾地区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气象灾害案例分析
06
与总结
典型案例介绍与剖析
案例一
某地区暴雨洪涝灾害。该案例详细介绍了暴雨洪涝灾害的形 成原因、影响范围和造成的损失,深入剖析了预警发布、应 急响应和救援行动等关键环节,为类似灾害的防范和应对提 供了借鉴。
案例二
某城市雾霾天气事件。该案例分析了雾霾天气的成因、危害 及应对措施,重点探讨了政府、企业和公众在应对雾霾天气 中的责任和作用,提出了加强空气质量监测、推广清洁能源 等建议。
05
与管理
风险评估方法与流程
识别危害因素
搜集历史气象灾害数据 ,识别可能对人类社会 造成影响的危害因素。
评估脆弱性
分析承灾体的暴露度、 敏感性和适应能力,评 估其面对气象灾害的脆
弱性。
确定风险等级
结合危害因素和脆弱性 评估结果,采用定性和 定量方法确定风险等级
(地理)高三地理复习资料气象灾害

高三地理复习资料气象灾害●学习目标:●掌握洪涝、干旱、台风、寒潮、暴雨、沙尘暴、冻雨、雾、冰雹、霜冻等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
●能够利用天气系统和气候因子分析气象气候灾害的成因与时空分布规律。
●能够结合大气环流、各种气候特点了解气象气候灾害产生的机制、发生的时间、影响和分布的主要区域,产生的危害及其防御对策。
如结合冷空气、锋面等因素分析旱涝、寒潮等灾害,结合大气运动分析台风、伏旱、中国华北春旱等灾害成因。
●知识梳理:一、洪涝灾害1、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
2、河流的治理措施: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长江洪灾的原因】自然原因包括:(1)水系特征:①流域广,支流多;②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③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季风气候不稳定变率大。
人为原因包括:(1)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中游地区)。
【孟加拉国涝灾严重的原因】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不稳定,西南季风强盛,多暴雨,降水丰沛;②地势低洼,排水不畅;③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此交汇且同时进入汛期。
人为原因;人口密度大,城市密集,上游植被破坏较多,水土流失严重。
【典例1】我国地理条件复杂,气象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发生频繁。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a阴影表示哪种气象灾害的多发地区,分析形成该气象灾害的共同原因。
气象灾害复习

③图示台风的结构:
④全球台风的集中分布地区:
太平洋、大西洋及印度洋的热带、副热带海域, ① 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 ② 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 ③ 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 其中西北太平洋海域上空热带气旋最多
⑤台风的主要危害(致灾因子)及特点:
狂风、暴雨、风暴潮, 突发性强、来势凶猛、破坏力大
①寒潮的危害:
1、对农作物造成冻害(秋\春) 2、生产、生活设施遭破坏
②我国寒潮的发生时间、源地:
1.发生时间:9月至次年5月 (深秋到初春)
2.源地: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
③简要说明侵袭我国寒潮的路径:(图示)
偏西路径——经新疆和蒙古高原向日本海及东海北部移动; 偏北路径——经蒙古高原向我国南方移动; 东北路径——经日本海或我国东北向我国东部沿海侵入
旱灾某一时期降水比多年平均偏少,人类生存受到危害。 因此,湿润地区也可能发生旱灾。
②旱灾的特点:
时间长、范围广、渐发性
③世界干旱(旱灾)的两种类型及成因:
类型 副热带型
原因 副高控制,寒的温带内 陆
温带型
深居内陆
④我国的4个旱灾多发中心及成因:
华北区 春季 长江区 7—8月,伏旱 华南区 以夏秋旱为主 西南区 一年四季都可能
④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
⑤寒潮的防御措施:
① 加强天气预报,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
② 事先对农作物,畜群等做好防寒准备;
③ 注意添衣保暖; ④ 做好防风准备工作
沙尘暴
①沙尘暴的产生条件:
沙尘暴产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 大风——动力; 沙源——物质条件;
不稳定的空气状态。
②我国华北地区沙尘暴多发的时间、原因:
⑥中国台风灾害的空间、时间分布特点:
气象灾害学复习资料

2012年国内10大天气气候事件1.7.21百年一遇特大暴雨袭华北9.35% 109812.云南连续4年受干旱困扰9.2% 108073.一个月内6台风连登我国 8.49% 99724.长江以北首次出现强台风登陆 8.2% 96325.暴雪袭京冀等地红色警报拉响 7.91% 93006.11月上中旬暴雪横扫东北7.65% 8983 7.甘肃岷县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 7.51% 88268.夏季南方多地高温破历史极值 7.03% 82569.三峡水库现建库以来最大洪峰 6.68% 7844 10.4月6次大暴雨袭华南江南 6.54% 7690 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四类。
1)浮尘: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天气现象; 2)扬沙: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公里至10公里以内的天气现象; 3)沙尘暴: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 4)强沙尘暴:大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模糊不清,浑浊不堪,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的天气现象。
浮尘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我国天气预报区域内5个或5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浮尘天气;扬沙天气过程:扬沙天气;沙尘暴天气过程:3个或3个以上沙尘暴天气;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强沙尘暴天气。
必须具备4个条件:一是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它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二是大风,这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也是沙尘暴能够长距离输送的动力保证;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这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傍晚,说明了局地热力条件的重要性;四是干旱的气候环境,沙尘暴多发生于北方的春季,而且降雨后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沙尘暴是很好的证据。
在极有利的大尺度环境、高空干冷急流和强垂直风速、风向切变及热力不稳定层结条件下,引起锋区附近中小尺度系统生成、发展,加剧了锋区前后的气压、温度梯度,形成了锋区前后的巨大压温梯度。
高三地理(气象灾害)

三、干旱
• 什么是干旱? • 干旱的危害在哪里? • 如何防御干旱?
干旱: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 造成空气干燥,土地缺水的一种现 象。 危害:人畜饮水困难、粮食减产,影 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1、修建各种水利工程,提高防洪力, 营造防护林
2、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水旱兼治。
3加强气象卫星监测和预报,提高预 报的准确率。
寒 潮 入 侵 我 国 路 线图
危 冻范寒 害 害围潮 : 等的: 强 现剧由 烈 象烈强 降 。降冷 温 温空 造 ,气 成 并迅 冻 伴速 害 大入 。 风侵 、造 雨成 雪大 、
旋涡风雨区
外围大风区
二、暴雨洪涝
亚洲是每年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 我国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暴雨和洪涝灾 害发生。
资料: 1998年夏,我国长江流域 发生特大洪水,造成的经济损 失高2000亿元。
暴雨形成的必备条件是什么?
源源不断地水汽供应 强烈的上升气流 成雨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
如何减少暴雨造成的损失?
第五节气象灾害
授课人
梁良梁
请大家看一组数据: 项目 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 地区 死亡人 经济损 死亡人 经济损失 数 失 员 121.3 61% 世界 万 40% 57% 中国 1-2万 500-600 亿Fra bibliotek什么是气象灾害呢?
气象灾害: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 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资料1:我国从1950-1980年的38年间,每年都出现旱
涝和台风等多种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旱灾7.5次, 水灾5.8次,登陆的热带气旋6.9个。
资料2: 同一种灾害常连年连季出现出现,如1951年-
高三地理备考资料气象灾害

高三地理备考资料:气象灾害1.气象灾害: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主要类型: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
台风多发生时间:每年夏秋季节地点:多在沿海地区。
形成条件:台风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C以上的广阔洋面上特点:(1)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2)北逆、南顺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3)结构分:台风眼、旋涡风雨区、外围大风区。
(4)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
主要灾害: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减灾措施: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发布台风预报或警报。
探测手段:气象卫星。
暴雨洪涝: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
主要发生地:(1)我国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外,均会出现暴雨。
主要出现在南方和东部地区。
(2)亚洲是每年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
形成暴雨条件:(1)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2)强烈的上升运动(3)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较长。
减灾措施:(1)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
(2)防洪:①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或滞洪区等)②非工程措施(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订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相结合。
③生物措施:植树造林,营造河流中上游防护林干旱: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主要发生地:干旱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
形成因素:由多种因素引起。
防御干旱:(1)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减轻和避免干旱威胁。
(2)在干旱多发区,选择耐旱的作物(3)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等。
寒潮: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多发时间:冬半年,以秋季和春季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防御方法:(1)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使海上船只在大风到来前返港(2)提前有关部门事先对农作物、畜群等做好防寒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灾害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气象灾害指由异常天气现象引起的灾害现象和过程。
2、台风是指发生在热带洋面上具有暖中心机构的强烈气旋性涡旋(热带气旋),就是在大气中绕着自己的中心高速旋转,并向前移动的空气涡旋,在北半球作逆时针旋转,在南半球作顺时针旋转。
3、风暴潮指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降,使其受影响的海区的潮位大大地超过平时潮位,引起海域水位暴涨,乃至海水侵溢内陆的现象。
4、洪灾是指河水泛滥严重,淹没田地和城乡所引起的灾害。
5、涝灾是指长期大雨或急骤性暴雨,造成地表积水过度,使农作物被淹致死或受到破坏,从而造成大量减产或颗粒无收的灾害。
6、干旱通常指淡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作物生长、人的生活需要和经济发展需求的气候现象,是一种水量供需矛盾的自然现象。
7、冷冻灾害主要是由于北方冷空气南下,气温骤降,危害农作物生长发育和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甚至造成动植物伤亡和出现作用事故的灾害现象。
8、寒潮是冬季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只有当冷空气袭击到某地以后,使那些地方的温度在一天内降低达UTC以上,同时那一天的最低温度又在零下5°C以下时,才把这股冷空气叫做寒潮。
9、冷害指作物生育期间0°C以上的低温,或者同时出现少日照,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并引起减产的自然灾害。
10、冻害是指作物在0°C以下的低温使作物体内结冰,对作物造成的伤害。
11、雪灾是指冬季降雪过多,积雪过厚、雪层维持时间过长,致使农作物、家畜和林木生产及农业设施等遭受损害的一种自然灾害。
12、冰雹灾害是由强对流天气系统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气象灾害,它出现的范围虽然较小,时间也比较短促,但来势猛、强度大,并常常伴随者狂风、强降水、急剧降温等阵发性天气过程。
13、龙卷风是一种最猛烈的小尺度天气系统。
它是强烈积雨云底部下垂的强烈旋转的象鼻状漏斗形云柱,出现在陆地上的叫陆龙卷,在海面或水面上的叫水龙卷。
14、连阴雨灾害是指连续出现4〜5天以上的阴雨天气,土壤和空气长期潮湿,日照严重不足,使农作物生长发育不良及产量和质量遭受严重影响的灾害现象。
15、气象灾害学是在灾害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以气象灾害和气象灾害系统为研究对象,气象灾害学研究气象灾害的发生和演变规律并寻求有效的防灾减灾途径的一门学科。
16、气象灾害风险是指气象灾害发生及其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二、填空题1、台风结构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外围大风区、旋涡区、台风眼区2、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灾害性天气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两个基本的运动构成主要的灾害诱发与致灾因素,一个是高速旋转的气旋,另一个是云墙中携带的大量水汽。
台风引发狂风、暴雨、风暴潮。
3、以北太平洋西部地区台风移动路径为例,其移动路径大体有三条:西进型、登陆型、抛物线型。
4、筑堤防潮是沿海群众防御潮灾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范公堤是过去已建成的防潮堤中最负盛名的工程。
5、洪灾的主要类型有暴雨洪水、山洪、融雪洪水、冰凌洪水、溃坝洪水、海岸洪水。
6、洪水的形成受多种自然地理要素的制约,主要分为三大类:气象气候因素、海洋水文因素和下垫面因素。
7、我国洪水灾害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等七大江河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
8、我国的洪水灾害主要发生在4・9月。
9、干旱的分类有多种,根据农作物干旱成因分类,分为土壤干旱、大气干旱、生理干旱。
按干旱发生的季节分为春旱、夏旱、秋旱、冬旱、季节连旱。
10、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按干燥度数值把干旱地区分为极端干旱地带、干旱地带、半干旱地带和亚湿润(或半湿润)地带等四类。
11、降水和蒸发是干旱形成的两个基本的气候因素。
就大范围的干旱来说,由大气环流和海温异常引起的降雨量的变化是干旱形成的主要原因。
12、冷冻灾害包括寒潮、冷害、冻害、冻雨、冰害和雪害等种类。
13、在不考虑冰雹伴随的暴雨、雷电和大风的前提下,直接由冰雹致灾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雹块大小、降雹持续时间、地面积雹厚度。
14、龙卷风灾害的致灾原因为异常强风的侵袭、极端低压的危害、强烈上升气流的危害。
15、产生冰雹的主要条件是:云中要有强烈的上升运动的气流、含有大量过冷却水分16、全球四大沙尘暴发生地有北美、中亚、中北非、澳大利亚。
17、台风形成的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比较高的海洋温度;二是充沛的水汽。
18、气象学将沙尘天气分为如下四个等级: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
19、气象灾害是发源于地球大气圈的自然灾害,全球大气在不停的运动之中,它常表现为各种波状和涡旋运动,使得大气中的动能、热能不断积累和释放,从而构成了各种气象事件,其中有些气象事件所产生的天气现象会对人类生存、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威胁和损害。
20、我国国家气象局规定,由于冷空气侵袭,使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C以上,最低气温降至_以下时,作为发布寒潮警报的标准。
21、台风和飓风是指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级或以上(即风速32.6米/秒以上)的热带气旋,只是因产生的海域不同而称谓有别。
22、在各种气象气候灾害中,具有全国性的是干旱。
23、我国受低温冷害的地区有东也i南、华南。
24、华北地区干旱发生的时间是每年3—6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发生的时间是7—8月。
25、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除带来洪涝灾害外,其有益方面有带来降雨,缓解旱情。
26、气象气候灾害一般具有群发性,存在季节差异和地域差异。
三、选择题1、台风属于下列哪一种天气系统?(B )A、热带气团B、热带气旋C、热带反气旋D、温带气旋2、一次洪水过程中通过某个测站断面的最大流量,称为____________ 。
(A )A、洪峰流量B、洪水总量C、洪水历时D、洪水过程线3、下列哪个不属于气彖灾害(D )A、台风B、寒潮C、连阴雨D、泥石流4、洪水灾害的发生与以下哪些因素无关:(A )oA、国家的综合国力B、诱发水灾的因素,如暴雨、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C、存在受危害的对象,如受洪水淹没而遭受损害的人及其财产D、人的防御和抵抗能力5、抵御洪水的非工程措施是:(D )oA、河道堤防B、水库C、分洪工程D、植树造林6、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报道,当地时间8月29日清晨6时10分,飓风“卡特里娜”裹胁狂风暴雨在美国墨西哥湾沿岸登陆,登陆时风速达到了每小时145英里(约233千米),淹没新奥尔良市的数个居民区,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目前,对飓风最重要的监测手段是什么?(A )A、利用气象卫星B、建立洪水预报系统C、利用探测气球D、气象台人工监测7、下列自然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是(A )①洪水②干旱③台风④泥石流⑤寒潮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③8、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C )A、干旱和泥石流B、台风与干旱C、洪涝与干旱D、台风与寒潮9、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分布在(C )A、印度洋和大西洋海区B、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区C、西北太平洋海区D、印度洋和南太平洋海区10、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分布于(B )A、欧洲B、亚洲C、大洋洲D、非洲11、台风侵袭我国沿海地区的时间主要分布于(B )A、冬春季节B、夏秋季节C、夏季D、冬季12、寒潮是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它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季节是(D )A、春季和夏季B、夏季和秋季C、秋季和冬季D、秋季和春季13、按所在的地球圈层与灾害成因分类,发生在水圈中的自然灾害有(B )A、干旱与台风B、洪水和风暴潮C、泥石流与寒潮D、寒潮与台风14、有关暴雨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 )A、充沛的水汽B、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移动缓慢C、强烈的空气上升运动D、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重复或持续出现15、在我国,造成的损失约占气象灾害损失一半左右的是(B )A、洪涝B、干旱C、台风D、寒潮16、下列哪条路径的台风对我国影响较小(C )A、西移路径B、西北路径C、转向路径D、中路路径17、下列措施对预防干旱具有长远意义的是(D )A、人工降雨B、选择耐旱作物C、开展农田水利建设D改善干旱地区农业生态环境18、下列与干旱不属于同一类型灾害的是(C )A、暴雨B、寒潮C、泥石流D、台风19、在我国,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寒潮多发生在(A )A、秋季和春季B、冬季和春季C、秋季和冬季D、初冬和秋末20、从气候和农业两方面考虑,我国春旱最严重的地区是(B )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西北地区D、江淮地区21、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台风是(C )A、形成于温带海区的气旋B、形成于亚热带海区的反气旋C、形成于热带亚热带海区的气旋D、形成于热带海区的反气旋22、下列天气过程中属于暖气旋控制下的有(D )A、寒潮B、台风C、梅雨D、伏旱四、判断题1、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普通灾害的区别是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会出现大范围的冻雨和冰冻。
W )2、 雪灾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蓝色、黄色和橙色表示。
(X )3、 洪水总量是指一次洪水过程通过某个测站断面的最大流量。
洪峰流量是指一次洪水过程 通过河道某一断面的总水量。
洪水历时是指河道某断面的洪水过程线从起涨到落平所经历 的时间。
(X )4、 气候是指发生在较短时间(几个小时或几天)之内的大气圈的运动和状态的变化。
(x )5、 按世界气象组织(WMO )统一规定,热带气旋共分5级,中心最大风力达到8-9级的 热带风旋称为强热带风暴。
(x )6、 夏季暴雨是泥石流最主要的水源。
其次的水源来自冰雪融化和水库溃坝等。
(7 )7、 冰雹是强烈对流云中降落的一种固态水,是我国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
(7 )8、洪水灾害的形成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自然环境发生变异从而诱使洪水发生;二是 洪水影响地区有人类居住,即有承受灾害的客体。
(7 )10、 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7 )11、 冰雹是强烈对流云中降落的一种固态水,是我国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
(7 ) 12、台风往往产生于热带大陆上。
(X ) 13、冷冻灾害并不是温度越低灾害越重,而要与常年同期温度比较,偏离常温越多,动植 物对气温不适应程度越高,灾害就越严重。
(7)14、 按世界气象组织统一规定,热带气旋分为五个等级,按风速分力大小分为:热带低压、 热带气旋、热带风暴(中心最大风力为级)、强热带风暴(中心最大风力为10・11级)、 台风或飓风(中心最大风力为12级)。
(P )15、 冻雨多发生在冬季和早春时期。
(P )16、气候是指发生在较短时间(几个小时或几天)之内的大气17、雷电灾害是指因雷雨云中的电能释放、直接击中或间接影响到物体而造成损失的灾害 现象。
(V ) 五、简答题 1、什么是台风?台风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哪4个?台风灾害的成灾机制?台风是指发生在热带洋面上具有暖中心结构的强烈气旋性涡旋(热带气旋),就是在大气中 绕着自己的中心高速旋转,并向前移动的空气涡旋,在北半球作逆时针旋转,在南半球作 顺时针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