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心大厦结构设计总体介绍精简版

合集下载

上海中心大厦

上海中心大厦

主体结构:钢筋混泥土核心筒 外部结构:预制钢结构+玻璃幕墙

大厦的电梯由三菱公司设计。
该电梯采用加压舱设计和可以发电转换器能减少 30%的能耗。 快速电梯最大时速超过每小时64公里,是世界速 度最快的电梯,55秒就能达到119层观景台。 大楼安装106部电梯,其中七部为双层电梯,足 以应对巨大的客流量。

2.概况 上海中心大厦,位于陆家嘴,建筑主体为118层, 总高为632米,其设计高度超过附近的上海环球金 融中心,被称为中国第一高楼,世界第二高楼。上 海中心大厦项目面积433954平方米,结构高度为 580米,机动车停车位布置在地下,可停放2000辆。

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地层土体十分软弱,为第 四纪沉积淤泥质软土,工程地质条件相当不好。因 此,要修建超高层建筑其地基处理应十分严格。 经大量实验验证,以及专家组论证,决定采用超 深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和折叠底板浇筑法来应对其 软弱地基。
一、建筑概况 二、地基处理技术 三、建筑的结计理念 美国Gensler建筑设计事务所的“龙型”方案及英 国福斯特建筑事务所“尖顶型”方案入围。经过评 选,“龙型”方案中标,大厦细部深化设计以“龙 型”方案作为蓝本,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完 成施工图出图。



在主楼顶层计划布置72台10千瓦的风力发电设备 对冷却塔周围进行围护以降低噪音。
有效利用建筑雨水资源实现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 低于40%。 建筑施工可再生循环资源利用率超过10%,实现 绿色施工。


欲知详情请看:
钻孔灌浆折叠底板浇筑: 上海中心大厦主楼61000立方米大底板混凝土浇筑工 作于2010年3月29日凌晨完成,如此大体积的底板浇筑工 程在世界民用建筑领域内开创了先河。上海中心大厦基 础大底板浇筑施工的难点在于,主楼深基坑是全球少见 的超深、超大、无横梁支撑的单体建筑基坑,其大底板 是一块直径121米,厚6米的圆形钢筋混凝土平台,11200 ㎡的面积相当于1.6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厚度则达到两层 楼高,是世界民用建筑底板体积之最。其施工难度之大, 对混凝土的供应和浇筑工艺都是极大的挑战。作为632米 高的摩天大楼的底板,它将和其下方的955根主楼桩基一 起承载上海中心121层主楼的负载,被施工人员形象地称 为“定海神座”。

上海中心大厦结构设计

上海中心大厦结构设计

上海中心大厦塔楼结构设计丁洁民,巢斯,赵昕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目录上海中心大厦塔楼结构设计 (1)摘要 (2)1 工程概况 (3)2 结构体系 (4)3 主要分析结果 (6)3.1 结构动力特性 (6)3.2 地震作用分析结果 (6)3.3 风荷载分析结果 (7)4 关键设计问题 (8)4.1 巨柱受力性态分析及设计 (8)4.2 组合钢板剪力墙设计 (11)4.3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12)4.4 风工程研究 (13)4.5 结构控制 (13)4.6 弹塑性动力分析 (14)4.7 考虑施工过程的非荷载效应分析 (15)4.8 抗连续倒塌分析 (16)5 结论 (17)6 参考文献 (18)摘要上海中心大厦建筑高度为632m,位于台风影响区和7度抗震设防地区,建成后将成为中国第一高楼。

由于高度超高、建筑形态复杂、风荷载及地震作用显著,为实现其高效和安全的结构设计,需解决众多的技术难题。

本文对上海中心大厦的结构设计进行了介绍。

首先介绍了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定位及功能、设计团队构成、建筑形态特征以及采用的基础形式。

其次对结构体系构成和主要的结构分析结果进行介绍,主要内容包括本项目采用的巨型框架-伸臂-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的各组成部分和主要的地震和风荷载分析结果。

最后对项目结构设计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介绍,包括巨柱受力性态分析、组合钢板剪力墙设计、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风工程研究、结构控制、弹塑性动力分析、非荷载效应分析以及抗连续倒塌分析等。

关键词:上海中心大厦、结构设计、巨型框架-伸臂-核心筒体系、混合结构1 工程概况上海中心大厦位于上海陆家嘴金融中心区Z3-1地块,基地邻近有上海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多幢超高层建筑。

上海中心大厦建成后将成为满足公众审美层面与专业审美层面的标志性、地标性建筑,成为商务活动中心,商务交流休憩中心和市民休闲娱乐中心。

该项目用地面积30370平米,地上建筑面积38万平米,地下建筑面积16万平米,建筑总高度为632m,结构高度为574m。

上海中心大厦分析

上海中心大厦分析
上海中心大厦分析
汇报人:XX
2024-01-24
CATALOGUE
目 录
• 引言 • 上海中心大厦概述 • 建筑结构与技术分析 • 机电系统与智能化技术应用 • 运营管理与服务品质提升策略 • 总结与展望
01
CATALOGUE
引言
目的和背景
分析上海中心大厦的建筑特点、设计 理念及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安全
通过精细化的抗震设计,采用隔震支座、耗能支撑等减震 技术,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确保在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安 全。
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如大模板施工、滑模施工、爬模施 工等,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建筑材料选择与性能评估
1 2 3
高性能混凝土
采用高性能混凝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具有高强 度、高耐久性、高抗渗性等优点,能够满足超高 层建筑的特殊要求。
智能化技术应用
大厦在智能化技术应用方面取得 了显著成果,如智能电梯、智能 空调系统等,为超高层建筑的智 能化发展树立了典范。
绿色环保理念
上海中心大厦注重环保和节能设 计,采用了先进的绿色建筑材料 和技术,对未来超高层建筑的绿 色化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深入学习专业知识
基本情况
上海中心大厦是中国第一高楼, 也是世界第二高楼,建筑主体为 119层,总高度632米,结构高度 为580米,机动车停车位布置在 地下,可停放2000辆。
建筑设计特点
独特的外形
上海中心大厦外形呈螺旋式上升 ,建筑表面的开口由底部旋转贯 穿至顶部,与城市的天际线和周
围环境相融合。
高科技应用
大厦采用了众多高科技技术,如智 能电梯、双层玻璃幕墙、风力发电 等,体现了绿色、环保、节能的理 念。

“上海中心”项目建筑设计简析

“上海中心”项目建筑设计简析

“上海中心”项目建筑设计简析上海中心位于中国上海市浦东新区,是一座综合性超高层建筑,是上海市的新地标和城市名片。

本文将对上海中心的建筑设计进行简析。

首先,在外观设计上,上海中心融合了现代主义和东方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造型。

建筑呈现出一个逐层递减的形状,上半部分向尖顶延伸,形似一个巨大的玻璃索引针,象征着上海的现代化与未来发展的方向。

同时,建筑的玻璃幕墙采用了独特的蓝绿渐变色方案,使其在城市中独一无二的立面设计更加引人注目。

其次,在结构设计上,上海中心采用了一种多模块、框架-核心筒相结合的复合结构系统。

核心筒采用了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能够有效地抵抗地震和风力对建筑的影响。

而外框架由钢材、钢混凝土和混凝土组成,形成了强而有力的框架结构。

通过这种复合结构系统的设计,可以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再次,在内部空间布局上,上海中心分为多个功能区域,包括写字楼、酒店、观光景区和娱乐设施等。

写字楼区域集中在底部和中部,提供了高标准的办公空间。

酒店位于中部和顶部,设有豪华客房和高级餐厅,为游客和商务人士提供舒适的居住和会议场所。

观光景区位于顶部,提供360度全景的城市观景体验。

娱乐设施包括购物中心和娱乐场所,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消遣活动。

最后,在可持续性设计上,上海中心采用了多项环保和节能措施。

建筑外墙的玻璃幕墙采用了太阳能反射涂料,可以减少建筑对太阳光能的吸收,降低能耗。

同时,建筑内部采用了高效节能的照明系统和空调系统,以及废水回收和雨水收集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上海中心是一座具有独特设计理念和创新技术的超高层建筑。

其外观设计融合了现代主义和东方元素,给人以视觉冲击;结构设计保证了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内部空间布局合理,满足了不同功能的需求;可持续性设计节约了能源和资源。

上海中心的建筑设计不仅代表了上海的城市形象,也展示了中国在超高层建筑设计方面的领先地位。

《上海中心大厦》演讲介绍-精简解读

《上海中心大厦》演讲介绍-精简解读

总结
上海中心大厦:是中国的新高度,上海的新 地标;巨龙的腾飞不仅是雄厚经济实力的 展现;绿色高层的实现将是中国,乃至整 个世界的先驱。愿这样一个造型独特、技
术创新的摩天大楼,能真正谱阅读
技术原则
• (1) 建立建筑和城市环境的友好关系,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营造 以人为本、健康高效的高质量微气候环境,室内环境达标率为100%。
• (2) 结合独特的气候环境与建筑本体特征,最大程度地优化建筑节 能设计,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合理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提高建筑能 源利用效率,综合节能率大于60%。
涡轮式风力发电技术
• 据悉,在大楼最高区域的几 层内,已经规划设计了一个 巨大的“王冠”。“王冠” 内有一个精致的雨水收集利 用系统和54台垂直风力发 电机,计划每年为大厦提供 54万千瓦时的绿色电力。
•垂直风力发电机
• 风力发电具有如下的优越性 :
• 一是风力发电是一种干净的 自然能源
• 二是风电技术日趋成熟,是 一种安全可靠的能源;
• (6) 设置能源和环境信息综合监管平台,提高运营管理和物业管理 智能化的水平,最终实现建筑节能减排目标。
技术措施
• 分布式能源的利用技 术。
• 变风量空气调节技术 。
• 热回收利用技术。 • 地源热泵技术。 • 涡轮式风力发电技术
。 • 雨水收集处理和回用
技术。 • 绿色施工技术
热回收利用技术
• (3) 通过减少再生资源使用量、减少排放量等设计优化,有效利用 建筑雨污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中办公 商场不低于40%、宾馆不低于25%。
• (4) 本着因地制宜、本土材料使用最大化和绿色建材最优化的思路 ,提高3R建材利用率,可再循环材料利用率超过10%。

上海中心大厦分析

上海中心大厦分析

上海中心大厦分析上海中心大厦是由美国建筑设计师Gensler设计的,其设计理念是将大自然与现代建筑融为一体。

这座建筑的外立面呈螺旋形状,如同一片翻滚的海浪,象征着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蓬勃发展和无穷活力。

此外,大厦内部还拥有许多独特的设计元素,如高效的天气系统和有机农场,为居民提供健康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上海中心大厦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其采用了先进的节能技术与绿色建筑材料,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大厦的外墙表面采用了双层玻璃幕墙,不仅能有效地隔绝热量和噪音,还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线,节省能源。

此外,大厦还采用了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系统、雨水收集系统等先进技术,使其成为一个高度可持续的建筑物。

上海中心大厦的政府支持和战略位置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上海市经济中心的陆家嘴地区,这里是全球知名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的聚集地。

充足的资源与便利的交通网络,使得上海中心大厦成为了各行各业企业在上海市发展的首选地点。

上海中心大厦对于上海市的经济和旅游业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该大厦为上海市提供了更多的办公空间和商业机会,吸引了更多的国内外企业进驻。

这不仅推动了上海市的经济增长,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其次,上海中心大厦成为了上海市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游客们可以到大厦的观景台欣赏整个上海市的美景,还可以体验高速电梯、360度旋转餐厅等独特的设施和体验。

这为上海市的旅游业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同时也提升了上海市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形象和知名度。

总之,上海中心大厦作为中国上海市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在设计、可持续发展、地理位置和经济影响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物,更是上海市向世界展示其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的象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海中心大厦将继续为上海市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上海中心大厦项目概况(修订版)

上海中心大厦项目概况(修订版)

上海中心大厦,中国第一高楼,高度632米工程投资额:148亿元工程期限:2008年—2014年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以及正在建设中的上海中心大厦,将构成上海陆家嘴天际线的塔尖。

2008年8月30日,高达492米的环球金融中心宣布正式启用。

与此同时,毗邻环球金融中心,正在准备开工建设一幢更高的摩天大楼——上海中心大厦。

根据规划,上海中心大厦的主楼为124层,总高度为632米,结构高度为565.5米(原公布为580米),这两个高度均超过了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建成之后,上海中心大厦将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第一高楼。

上海中心大厦的占地面积3.04万平方米,容积率为12.5,项目建成后,总建筑面积将达到55.88万平方米——远远超过毗邻的环球金融中心(38万m2)。

不过,在总建筑面积中,上海中心大厦的地上建筑面积约为37.97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达到约17.92万平方米(包括地下停车库面积约1万平方米,2000个停车位)。

另外,上海中心大厦规划有5层的裙房,高度约35米。

值得一提的是,之前上海市有关部门曾经公布上海中心大厦高度为580米,此次,报告中提及其主楼高127层,结构高度约为565.6米,而建筑高度将达到惊人的632米。

上海中心大厦的开发建设和运营,由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于2008年11月29日进行主楼桩基开工,它将超过20.5米的金茂大厦和492米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成为中国第一高楼,也将成为完全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摩天大楼。

2010年7月19日,上海黄浦江两岸风景。

项目地块上海中心大厦项目坐落在小陆家嘴的黄浦江沿岸,地块的正式名称是E14单元Z3-1、Z3-2地块,其东至东泰路、南依银城南路、北靠花园石桥路,西临银城中路,北对金茂大厦,东接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做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陆家嘴金融城最重要的标志性功能建筑。

根据制定于1993年的《上海陆家嘴中心区规划设计方案》,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所在地以及陆家嘴Z3-2地块,将建设3幢超高层的标志性建筑,形成“品”字形布局。

上海中心大厦空间流派赏析

上海中心大厦空间流派赏析

上海中心大厦空间流派赏析上海中心大厦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中国最高的建筑之一。

它位于陆家嘴金融区,是一个集商务办公、购物娱乐和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厦。

这座大厦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的石榴花,象征着繁荣和好运。

在上海中心大厦的空间中,有许多不同的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特点。

首先,我们来欣赏一下这座大厦的商务办公区域。

这里的办公室布局合理,宽敞明亮,配备了现代化的设施和舒适的办公家具。

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上海的美景,给人一种俯视世界的豪迈感。

同时,这里还设有一些会议室和休息区,方便人们进行商务洽谈和休息放松。

上海中心大厦的购物娱乐区域也是非常吸引人的。

这里有各种各样的高档品牌店铺和时尚潮流的服装店,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购物选择。

此外,这里还有一些精致的餐厅和咖啡馆,提供各种美食和饮品,让人们在购物的同时享受美食的诱惑。

而且,购物娱乐区还设有一些娱乐设施,如电影院和游乐场,让人们可以尽情享受购物和娱乐的乐趣。

上海中心大厦还有一个观光区域,提供了360度全景的观景台,让人们可以鸟瞰整个上海的美景。

站在观景台上,可以看到繁华的都市景观、繁忙的交通流动和蓝天白云,感受到城市的脉搏和活力。

同时,观光区还设有一个展览馆,展示了上海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发展成果,让人们更加了解这座城市的魅力和骄傲。

总的来说,上海中心大厦的空间流派非常丰富多样,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商务办公区域让人感受到尊贵和成功,购物娱乐区域让人感受到时尚和潮流,观光区域让人感受到城市的壮丽和魅力。

这些不同的流派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上海中心大厦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和赞叹。

无论是商务人士、购物爱好者还是旅游观光者,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并留下美好的回忆。

上海中心大厦的空间流派赏析,是对这座建筑的全方位描述,希望读者们能够通过这篇文章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上海中心大厦的独特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项目概况 用地面积:30370m2 容积率:12.51 地上建筑面积:38万m2 地下建筑面积:16万m2 绿化率:30% 建筑密度:45% 建筑总高度:632m
1.4 国际化设计团队
1. 项目概况
建筑设计:Gensler
——设计总包
合作设计: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安全等级 1)塔楼重要构件一级,重要性系数1.1,包括:核心筒、巨型柱、伸臂桁架、环带 桁架和径向桁架;
2)塔楼次要构件二级,重要性系数1.0,包括:除重要性构件以外的其他构件,如 楼面梁。
建筑位移
内容 重现期为50年的风荷载下层间位移角 重现期为50年的风荷载下底层层间位移角 多遇地震荷载下层间位移角 多遇地震荷载下底层层间位移角
3.塔楼结构体系简介
环带桁架
数量
5 outriggers
位置
3/5/6/7/8
第一阶周期(s) 9.2
最大层间位移角 h/501
6 outriggers 1/3/5/6/7/8 9.15 h/500
6 outriggers 2/4/5/6/7/8 9.07 h/496
8 outriggers 1/2/3/4/5/6/7/8 8.91 h/492
1.1 区域定位
金茂大厦
上海中心
1. 项目概况
环球金融中心
上海中心大厦与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用地相连,在区域总体布局中三 者的主要朝向相互错开,避免了对视干扰,也有效保证了各自展示形象的可能。
1.1 区域定位
1. 项目概况
未来上海中心将与东方明珠遥相呼应,成为统领浦江两岸的制高点
1.1 区域定位
Zone8
Zone1
Zone2
Zone3
Zone4
2.2 几何特征
2. 建筑设计简介
2.3 竖向功能布置
9区:3层观景/
以上设备层
Zone9
概况
8区:10层酒店
建筑高度:632m
+5层精品办公
Zone8
结构高度:574m
塔楼层数:地下5层,地上124层
7区:15层酒店
Zone7
大楼竖向划分为9个区
1~5区普通楼层 结论:
6~8区普通楼层
加强层
巨柱的布置宜结合建筑布局及结构性能综合确定。主巨柱设置于核心筒内隔墙 对应位置,通过伸臂桁架协同抗侧力,可获得相对较大的力臂。
次巨柱主要作用是减小环带桁架跨度,故不设伸臂桁架与核心筒连接,避免伸 臂与核心筒角部连接构造的困难。
巨柱采用SRC组合柱,含钢率控制在4~7%。可有效减小巨柱截面,并提高延性。
——设计咨询及全部施工图设计
结构设计:Thornton Tomasetti
——方案及初步设计阶段结构设计
机电设计:Cosentini
——方案及初步设计阶段机电设计
1.4 国际化设计团队
1. 项目概况
景观设计:SWA (美国) 风洞试验:RWDI、西安大略大学(加拿大) 工料测量:利比工料测量师事务所 酒店咨询:HVS (酒店)咨询公司、大班(酒店)咨询公司 市场咨询:高纬环球公司 其他提供咨询的公司: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角:1.8x4.8 C70 4%
2 主:3.4x5.0 C70 4%
角:2.2x5.0 C70 4%
1 主:3.7x5.3 C70 5%
角:2.4x5.5 C70 4%
ZONE6~8典型平面 8根主巨柱
ZONE1~5典型平面 8层主巨柱+4根角柱
3.3 核心筒
3.3 核心筒
ZONE9
ZONE7~8
3.4 伸臂桁架
位于第2、 4、5、6、7、8区 外伸臂桁架贯穿核心筒腹墙
3.塔楼结构体系 OT8 OT7 OT6 OT5 OT4 OT2
构件规格(mm) H1000x1000x90x90 H1000x1000x80x80 H1000x1000x60x60 H1000x1600x100x100 H1000x1000x80x80 H1000x1000x90x90
水平支撑
3.6 幕墙支撑体系
鳍状竖向 桁架
3.塔楼结构体系简介
皇冠结构 轮辐结构
支承框架 结构
塔冠结构整体轴侧图
3.7 地基基础
3.7 地基基础
3.塔楼结构体系简介
桩型:钻孔灌注桩(后注浆) 桩径:1000mm 桩长:核心区56米,扩展区52米 基础持力层:9-2-1层粉砂 单桩承载力:10000KN(1000吨) 承载力取值依据: 1)地质勘察报告提供参数计算:
上海中心大厦结构设计介绍
李伟兴
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结构三所 2011年04月
目录
1. 项目概况 2. 建筑设计简介 3. 塔楼结构体系简介 4. 结构设计中的主要弹性分析结果 5. 结构设计中的一些关键问题
1. 项目概况
1.1 区域定位
1. 项目概况
上海中心大厦项目选址于中国上 海陆家嘴CBD金融区Z3-1地块,位 于东泰路以西、花园石桥路以南、 银城路以东、陆家嘴环路以北, 地块面积约3公顷。
1个裙房商业区 5个办公区 2个酒店区 1个观景区
6区:14层办公 5区:14层办公
Zone6 Zone5
每个区被2层高的设备层分隔 空调设备 电力设备 逃生区域 电梯设备 维修保养设备
4区:13层办公
3区:13层办公 2区:12层办公 1区:5层商业/会议
Zone4 Zone3 Zone2 Zone1
中庭
双层玻璃幕墙效果图
3.塔楼结构体系简介
3.6 幕墙支撑体系
带水平支撑的轮辐结构在各个楼层将幕墙结构的水平风荷载传
递到楼板。
楼板
轮辐结构
轮辐
楼板
水平支撑
幕墙体系轴侧图
幕墙体系平面图
3.塔楼结构体系简介 3.6 幕墙支撑体系 幕墙结构的自重通过吊杆传递到加强层内的悬挑钢桁架上。
悬挑钢桁架
吊杆
轮幅
11267.419﹥10000kN 2)试桩取得参数计算:13000﹥10000kN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计算:11661.6﹥10000 4)桩基础选型科技委专家意见
3.7 地基基础
3.塔楼结构体系简介
总桩数:947根 核心区:桩长56米,共247根 扩展区:桩长52米,共700根 长度依据:通过增加核心区桩长
限值 h/500 h/2000~h/2500 h/500 h/2000~h/2500
4.2 塔楼周期与振型图
4.塔楼结构主要分析结果
4.3 自重下基底反力
4.塔楼结构主要分析结果
竖向荷载作用下基底反力(不含地下室B2及以下部分)
荷载 恒载 活载 总计
巨型框架承担 核心筒承担
基底反力分配
重量 62.5万吨 12.3 万吨 74.8 万吨
1. 项目概况
2. 建筑设计简介
2.1 世界超高层建筑比较
2. 建筑设计简介
2. 建筑设计简介
2.2 几何特征
由三段圆弧构成的圆导角三边形(其中之一切角)作为上海中心外围几何的基 本构形,旋转上升并均匀缩小,演进为一个平滑光顺的非线性扭曲面,形成了大厦 独特的立面造型。
Zone5
Zone6
Zone7
核心筒 +巨柱
3.塔楼结构体系简介
3.1 抗侧力结构体系
核心筒 +巨柱 +外伸臂
3.塔楼结构体系简介
3.1 抗侧力结构体系
核心筒 +巨柱 +外伸臂 +箱型空间桁架
3.塔楼结构体系简介
3.2 巨型柱
3.塔楼结构体系简介
3.2 巨型柱
经过多轮结构体系选型分析,并与建筑布局充分协调,确定以下巨柱布置方案
1. 50
25.3×104
1.74
70×104
41.25×104
1.70
42.5×104
24.7×104
1.72
74.8×104
37.9×104
1.97
4.塔楼结构主要分析结果
4.4 风载和地震作用下基底反力
综合评价: 对比上海中心与金茂大厦、环球
金融中心的结构形式、桩型、持力 层深度,综合分析预估上海中心桩 基础沉降值约为120~150m。
4. 结构设计中的主要弹性分析结果
4.塔楼结构主要分析结果
4.1 塔楼主要设计指标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1)承载力及正常使用情况下为50年; 2)耐久性下重要构件为100年,次要构件为50年。
3.2 巨型柱
区 截面(m) 砼 含钢率

等级
8 主:1.9x2.4 C50 4%
7 主:2.3x3.3 C50 4%
6 主:2.5x4.0 C60 4%
5 主:2.6x4.4 C60 4%
角:1.2x4.5 C60 4%
4 主:2.8x4.6 C60 4%
角:1.5x4.8 C60 4%
3 主:3.0x4.8 C70 4%
3.塔楼结构体系简介
OT8 OT7
OT6
OT5
伸臂桁架轴侧图
OT4
伸臂桁架立面图
OT2
塔楼剖面图
3.5 楼面体系
3.5 楼面体系——标准层
155mm厚组合楼板 79mm厚混凝土现浇板 76mm厚压型钢板
3.塔楼结构体系简介
3.5 楼面体系——加强层 200mm至250mm厚组合楼板 设置径向桁架
上部为十字形布置 中部为切角方形布置 底部为方形布置
ZONE6~8
ZONE5~6
ZONE1~4
3.3 核心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