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导论(第三版)》-第5章WindowsXP操作系统

合集下载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三版第5章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三版第5章

1. 什么是硬盘分区和逻辑驱动器
分区有主分区和扩展分区之分
。主分区是标记为由操作系统使用 的硬盘的一部分。一个物理硬盘最 多可有4个主分区和一个扩展分区。 一个主分区对应一个逻辑驱动器。
2. 查看分区信息
25 /56
在“控制面板”中双击“计算机管理”图标,显示“计
算机管理”窗口。在左栏目录树中展开“存储”,再选择“ 磁盘管理”,于是右边显示磁盘及分区相关信息。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三版)》第5章
2. 路径 5.2.3 目录与路径 当指定某文件时,若该文件所在的目录不是当前目录时,
就需要给出到达该目录的各级目录名,这一系列的目录名就称为
“路径”。
路径的两种基本形式: 绝对路径
从根目录开始的,其构成是:
\一级子目录名\二级子目录\…\
(第一个\是根目录名,其余\是分隔符号)。
2. 检查磁盘
在“我的电脑”窗口中右击待检查
的磁盘,在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
显示相应对话框。切换到“工具”选项
卡,再单击
,显示检查磁盘对话
27/56 框。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三版)》第5章
5.4.4 磁盘碎片整理
1. 什么是磁盘碎片整理
将没有存放连续单元的文件进行重组,使每一个文件都放 置在连续单元中,以提高磁盘的存取速度。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三版)》第5章
5.2.5使用DOS命令
1. 获得帮助:DIRI?
使用DOS命令时,如果对该命令不很熟悉,可以 先通过帮助系统了解其作用和格式。例如,欲获得关 于“DIR”命令的帮助,可以在窗口中输入“DIR /?” ,然后再回车,窗口 中即显示帮助信息,如图5.4所示。
12 /56
(最多8个)。

《计算机科学导论》 (第三版) 第05章

《计算机科学导论》 (第三版) 第05章



1.3
To understand how computer throughput can be improved using pipelining.
To understand how parallel processing can improve the throughput of computers.
1.40
Figure 5.28: MISD organization
1.41
Figure 5.29: MIMD organization
1.42
5.8 A Simple Computer
To explain the architecture of computers as
well as their instruction processing, we

1.2
To define the input/output subsystem.
Objectives (continued):
❑ ❑ ❑
To understand the interconnection of subsystems and list different bus systems. To describe different methods of input/output addressing. To distinguish the two major trends in the design of computer architecture.
1.36
Figure 5.24: Pipelining
1.37
Figure 5.25: A taxonomy of computer organization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页眉内容附件1:四川民族师范学院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格式规范《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计算机导论课程编码:适用专业及层次:本科四年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总学时:64课程总学分:4理论学时:42实践学时:22先修课程:无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它担负着系统、全面地介绍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进入计算机科学技术大门的重任。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在介绍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组成、程序设计、数据库、网络及病毒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word、excel及power point软件的基本操作。

使本专业的新生初步建立起对计算学科的本质认识,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同时为学习后续课程打基础。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一)理论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第一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概述【教学内容】计算机的定义;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特点、分类及应用;计算学科新的应用领域及未来的展望。

【教学要求】了解计算机发展的历程;了解信息论的产生、研究范畴;了解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上图灵(A.M.Turing)、冯.诺依曼等人的关键工作;介绍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五代及各代的划分标准,介绍计算机的特点及主要特点;介绍计算机的发展方向;介绍计算机的各个应用领域;介绍计算学科新的应用领域及对未来的展望。

【教学重难点】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中各阶段的特点、计算机的特点、分类及应用第二章计算机硬件基础【教学内容】计算机工作原理与系统组成;微型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输入输出系统。

【教学要求】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输入/输出设备、运算器、控制器、内存储器、外存储器,了解上述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合作关系;了解计算机的更新换代与关键元器件技术的发展;了解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存储程序、程序控制”概念;了解各种计算机外围设备和存储设备。

【教学重难点】重点:计算机各基本组成部分的功能,各部件之间的协作关系,“存储程序”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全部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全部

3.1.2 进程的定义
• 进程与程序的区别与联系: ★进程是一个动态概念,程序是一个静态概念。 ★进程具有并发特征,而程序没有。 ★进程是竞争计算机系统资源的基本单位。 ★不同的进程可以包含同一程序,只要该程序所
对应的数据集不同。
Redhat Linux 9.0的窗口界面
2.4.1Linux的命令控制界面
Linux的命令一般包含9类: 1 系统维护与管理命令 2 文件操作与管理命令 3 进程管理命令 4 磁盘及设备管理命令 5 用户管理命令 6 文档操作命令 7 网络通信命令 8 程序开发命令 9 X Windows管理命令
操作系统原理 Operating System
第1章 操作系统绪论
• 操作系统的概念 • 操作系统的历史 • 操作系统的特性 • 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 • 操作系统的功能 • 计算机硬件简介 • 算法的描述 • 研究操作系统的观点
1.1 操作系统概念
• 操作系统的地位 • 引入操作系统的目的 • 操作系统定义
• 操作系统的产生
– 手工操作阶段 – 成批处理阶段 – 执行系统阶段
• 操作系统的完善
– 多道批处理系统 – 分时系统 – 实时处理系统 – 通用操作系统
• 操作系统的发展
– 网络操作系统 – 分布式操作系统 – 多处理机操作系统 – 单用户操作系统 – 面向对象操作系统 – 嵌入式操作系统 – 智能卡操作系统
1.4.6 网络操作系统
建立在宿主操作系统之上,提供网络通讯、网 络资源共享、网络服务的软件包。
host1 NOS1
DOS3 host3
host2 NOS2
Printer
网络操作系统的目标
• 相互通讯
• 资源共享(信息,设备)

计算机科学导论第三版答案

计算机科学导论第三版答案

第1章概述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D2. B3. CD4. C5.A6. ABC7. A8. C9.B 10. B11. C12. A13. ABC14.B 15. ABCD16.C 17.ABCDE二.简答题1.简述计算机的发展阶段计算机的出现是20世纪最辉煌的成就之一,按照采用的电子器件划分,计算机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1. 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7)其主要特征是逻辑器件使用了电子管,用穿孔卡片机作为数据和指令的输入设备,用磁鼓或磁带作为外存储器,使用机器语言编程。

第一台计算机需要工作在有空调的房间里,如果希望它处理什么事情,需要把线路重新连接接,把成千上万的线重新焊接。

1949年发明了可以存储程序的计算机,这些计算机使用机器语言编程,可存储信息和自动处理信息,存储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开始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第一代计算机体积大、运算速度低、存储容量小、可靠性低。

几乎没有什么软件配置,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尽管如此,第一代计算机却奠定了计算机的技术基础,如二进制、自动计算及程序设计等,对以后计算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代表机型有:ENIAC、IBM650(小型机)、IBM709(大型机)等。

2. 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其主要特征是使用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内存储器采用了磁芯体,引入了变址寄存器和浮点运算部件,利用I/O处理机提高了输入输出能力。

这不仅使得计算机的体积缩小了很多,同时增加了机器的稳定性并提高了运算速度,而且计算机的功耗减小,价格降低。

在软件方面配置了子程序库和批处理管理程序,并且推出了Fortran、COBOL、ALGOL等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及相应的编译程序,降低了程序设计的复杂性。

除应用于科学计算外,它还开始应用在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等方面。

其代表机型有IBM7090、IBM7094、CDC7600等。

3. 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2)其主要特征是用半导体中、小规模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作为元器件代替晶体管等分立元件,用半导体存储器代替磁芯存储器,使用微程序设计技术简化处理机的结构,这使得计算机的体积和耗电量显著减小,而计算速度和存储容量却有较大提高,可靠性也大大加强。

计算机操作系统(汤小丹第三版)第5章设备管理第6章文

计算机操作系统(汤小丹第三版)第5章设备管理第6章文

(3)使用信息类
文 扩属 件展 名 名性
备 用
时 间
日 期
第 一
块 号
盘 块 数
图 6-15 MS-DOS的文件控制块
29
第六章 文件管理
2、 索引结点 (1)磁盘索引结点 文件主标识符 文件类型 文件存取权限 文件物理地址 文件长度 文件连接计数 文件存取时间
(2)内存索引结点 索引结点编号 状态 访问计数 逻辑设备号 链接指针

7901
400
7900

98 202 99 201
299
399
7899

201
301
7801
图 6-23 空闲盘块的成组链接法
7999 7901
39
第六章 文件管理
6.6 文件共享与文件保护
文件共享与文件保护是文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共享性与安全性是一个问题的两方面。
文件共享:是指在不同用户之间共同使用某些文件。 (1)是完成共同的任务的必需; (2)能节省大量辅存空间和主存空间; (3)减少输入/输出操作; (4)节省用户的劳动,减少重复开发。
30
第六章 文件管理
6.4.2 目录结构
1、 单级目录结构
文件名 文件名1 文件名2
……
物理地址
文件说明
(1) 查找速度慢 (2) 不允许重名 (3) 不便于实现文件共享
状态位
31
第六章 文件管理
2、 两级目录
用户名 Wang Zhang Gao
指向子目录指针
Wang用户目录
Alpha Test
10
9
5
EOF
图 6-10 MS-DOS的文件物理结构

计算机科学导论3到5章

计算机科学导论3到5章

计算机科学导论3到5章第三章介绍了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而软件则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本章还介绍了计算机底层的基本概念,如位、字节、数据表示和存储,以及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执行指令的过程。

第四章讨论了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编程语言可分为低级语言和高级语言。

低级语言如汇编语言和机器语言,直接操作计算机硬件;而高级语言如C、Java和Python,则提供了更高级的抽象和更方便的编程方式。

本章还介绍了编译器和解释器的工作原理,以及程序的编译和执行过程。

第五章探讨了算法的概念和应用。

算法是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步骤和规则,它是计算机科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本章介绍了算法的基本特性,如输入、输出、确定性和有穷性。

此外,还介绍了常见的算法设计技术,如递归、分治法和动态规划。

本章还介绍了算法分析的方法和复杂度理论,用来衡量算法的效率和时间复杂度。

在计算机科学导论的这几章中,我们学习了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组成、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以及算法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技术。

这些知识是理解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并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各个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这些章节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历史发展和未来趋势,从而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和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总之,计算机科学导论的第三到第五章涵盖了计算机科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包括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编程语言和算法的基本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章节,我们可以对计算机科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各个领域打下基础。

Windows XP 操作系统标准教程第五章

Windows XP 操作系统标准教程第五章

上一页 下一页
§5.2 配置与使用Windows XP 网络
PPPOE的全称是Point to Point Protocol over Ethernet(基于局域网的点对点通信协议),这项协议是 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宽带上网设备和越来越快的网络之间的 通信而最新制定开发的标准,它基于两个广泛接受的标准: 局域网Ethernet和PPP点对点拨号协议。 对最终用户来说,不需要了解比较深的局域网技术,只需要 当作普通拨号上网就可以了;对于服务商来说,在现有局域 网基础上不需要花费巨资来做大面积改造、设置IP地址绑定 用户等来支持。
上一页 下一页
§5.1 上网的基本知识
(2)ISDN方式的优缺点 (3)DDN方式的优缺点 (4)ADSL方式的优缺点 ADSL方式的主要优点是:① 有公网IP地址;② 下载速度 较快,而且价格适中。 主要缺点是ADSL的上传速度较慢。


上一页 返 回
§5.2 配置与使用Windows XP 网络

上一页 下一页
§5.1 上网的基本知识
5.1.2 常用的网络设备



网络适配器:又称网络接口卡(网卡),它插在计算机的总 线上将计算机连接到其他网络设备上,网络适配器中一般只 实现网络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网络收发器:是网络适配器和传输媒体的接口设备,它提供 信号电平转换和信号的隔离。 网络媒体转换设备:是网络中不同传输媒体间的转换设备, 如双绞线和光纤等。


5.2.1 配置Windows XP的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规定了网络中各用户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配 置网络协议可参考下列操作: (1)单击“开始”按钮,选择“控制面板”命令,打开 “控制面板”窗口,如图5-1所示。 (2)在该对话框中,双击“网络连接”,打开“网络连接” 窗口,如图5-2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开始”菜单
▪ “开始”菜单所包含的主要选项和操作方法。
▪ (1)打开“开始”菜单。打开“开始”菜单的方法有:单击“开始”按钮和按 Ctrl+Esc键。单击“开始”按钮,出现如图所示的菜单。(2)选择“开始”菜 单项。选择菜单项有如下方法。
▪ I、移动鼠标将高亮条移动到需要的项上单击。如果 这项有下一层菜单, 可以不单击, 高亮条在上面暂 停一会儿后,下一层菜单就会自动打开。
或单击要删除的对象,按Delete键即可。 ▪ (3)排列图标:右键单击桌面上的空白处,选择快捷菜单中的“排列图标”命
令,并从中选择排列顺序,这时图标就按所选择的顺序重新排列。 ▪ (4)启动应用程序:双击要启动的应用程序图标。
5.2.5 窗口的组成与操作
窗口是Windows操作系统的最大特点,所谓窗口是指桌面上用于查看应用程序 文档等信息的一块区域。一般分为应用程序窗口和文档窗口,这两种窗口的组成 和操作基本相同。 1.窗口的组成 ▪ 它由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及工作区域等组成。
第5章 Windows XP操作系统
自从Microsoft公司1985 年 11 月发布Windows 1.0以来,Microsoft公司先后又推出了 Windows2.0 、 Windows 3.0 、 Windows 3.1 、 Windows 95 、 Windows 98、Windows 2000 和Windows XP等多个版 本,其中Windows XP是迄今最为出色的操作系统之一。
▪ Windows XP的运行环境
▪ (1)处理器时钟频率至少为233MHz,建议配置300MHz 或以上 处理器。
▪ (2)内存至少64MB,建议使用128MB以上的内存。 ▪ (3)磁盘可用空间在1.5GB以上。 ▪ (4)SVGA(800×600)分辨率或更高分辨率的视频适配器或监
视器。 ▪ (5)键盘和鼠标或兼容的定位设备。
可编辑ppt
2
5.2 Windows XP 的基本操作
5.2.1 Windows XP的启动与退出
1.Windows XP的启动
▪ 要启动Windows XP,通常只需直接开机即可。如果计算机中添加了多个用户 帐户或设置了密码,这时需选择用户名和输入正确的密码才能启动Windows XP.
2.Windows XP的退出
▪ (6)滚动:上下移动鼠标中间的滚可轮编,辑p可pt 实现页面信息的上下移动。
3
2.键盘操作
▪ 当文档窗口或对话输入框中出现闪烁的插入标记时,就可以输入文字。
▪ 在快捷方式或Alt键+某个字母下,来启动相应的程序或文件。
▪ 在菜单操作中,可以通过键盘上的箭头来改变单选项,按Enter键来选取相应 的选项。按Alt+Tab键在不同的窗口、对话框选项及按钮之间进行切换。
本章主要介绍Windows XP的基本特点、操作和功 能。
可编辑ppt
1
5.1 Windows XP概述
▪ Windows XP是微软公司发布的一款视窗操作系统,中文全称为视窗 操作系统体验版,XP即英文单词的体”(experience)。它发行于 2001年,原来的名称是Whistler。微软最初发行了两个Windows XP 版本:家庭版(Home)和专业版(Professional)。家庭版的消费对象 是家庭用户,只支持1个处理器;专业版则在家庭版的基础上添加 了新的为面向商业设计的网络认证、双处理器等特性。
▪ (2)单击左键:按下鼠标左键然后松开,用于选择某个对象、执行按钮等。
▪ (3)单击右键:按下鼠标右键然后松开,会弹出对象的快捷菜单或帮助提示。
▪ (4)双击:快速地连续按鼠标左键两次,用于启动程序或者打开窗口,一般 是指双击左键。
▪ (5)拖动:单击某对象,按住左键,移动鼠标,在另一个地方释放左键,常 用于滚动条操作或复制、移动对象的操作中。
▪ (5)设置。“设置”菜单显示以下内容:控制面板、打印机、任务栏和 开始菜单、网络和拨号连接。
▪ (6)搜索。选择“搜索”级联菜单中的不同项,可以完成相应的查找操 作.
▪ (7)运行。通过输入程序的路径和名称来运行程序. ▪ (8)帮助。选择“开始”->“帮助和支持”或在显示桌面的状态下按
“F1”键,可打开“帮助和支持中心”窗口。 3.任务栏 ▪ 任务栏一般位于Windows桌面的底部,它由“开始”按钮、快速启动栏、
▪ II、使用↑和↓方向键移动高亮条到需要的项上,按 回车键。
可编辑ppt
5
▪ (3)程序。单击“开始”->“程序”,将显示“程序”子菜单,其中包 含各种Windows XP系统自带的程序,以及用户自行安装并注册的可执行程 序。
▪ (4)文档。此菜单下面记录了最近使用过的文档(最多15个),通过单 击文档名,可以同时打开与文档关联的应用程序。
任务按钮区、语言栏和通知区域5部分组成。任务栏如图5-5所示。
“开始”按钮
快速启动栏
任务按钮区
语言栏
通知区域
可编辑ppt
6
5.2.4 桌面操作
常见的桌面操作及其方法如下: ▪ (1)添加新对象:可从其他窗口中通过鼠标拖动的方法在桌面上添加一个新对
象,也可右键单击桌面的空白处来创建一个新对象或快捷方式。 ▪ (2)删除对象:右键单击要删除的对象,选择快捷菜单中的“删除”命令即可,
5.2.3 Windows XP桌面组成和操作
▪ 所谓“桌面”,是指Windows XP启动成功后系统进入的第一界面,其上排列着 常有应用程序的图标、“开始”菜单、任务栏和快速启动按钮等。如图5-1所 示。
图标
桌面
快速启动 工具按钮
开始菜单
任务栏
可编辑标
▪ 系统启动后,桌面上出现的图标根据Windows XP系统安装方式的不同而有所不 同,常见的有“我的电脑”、“网上邻居”、“我的文档”、“回收站”等一 系列图标;此外,还可能有用户根据自己需要创建的若干快捷方式图标。
▪ 退出Windows XP前,要结束所有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然后单击“开始”按 钮,选择“开始”->“关闭计算机”命令,选中“关闭”选项后,单击“确 定”按钮.
5.2.2 Windows的鼠标和键盘操作
1.鼠标操作
▪ (1)移动:把鼠标移动到某一对象上,一般可以用于操作定位,为后面的鼠 标操作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