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术作品欣赏

合集下载

17、18世纪欧洲绘画大师及作品赏析

17、18世纪欧洲绘画大师及作品赏析

一.课题:17、18世纪欧洲绘画大师及作品赏析(伦勃朗,鲁本斯)二.课时:一课时三.教材研究内容:了解17、18世纪欧洲绘画大师的生平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的艺术特色四.教学目的:1.通过对17、18世纪欧洲绘画大师作品的欣赏,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2.通过对17、18世纪欧洲绘画大师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

3.了解17、18世纪欧洲绘画大师作品的艺术成就,提高学生分析理解作品的能力。

五.课业类别:欣赏六.教学思路:通过对17、18世纪欧洲绘画大师作品的分析,从而使学生学会评价美术作品。

七.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绘画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17世纪三大油画家介绍。

八.教学难点:①学生分析作品、理解作品的能力培养。

②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理解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九.教具准备:17、18世纪欧洲绘画大师作品图。

(展示)十.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整顿课堂纪律,稳定情绪1分钟)①首先和同学门问好!②准备上课所必需的工具。

2.导入新课:(展示《夜巡》图片)提问:这幅画是哪位大师的作品?(学生:伦勃朗!)提问:伦勃朗是什么时期的绘画大师?引出课题——17、18世纪欧洲绘画作品的欣赏。

3.讲授新课:(我们先来了解伦勃朗的生平)①伦勃朗伦勃朗·马尔曼松·里因,荷兰画家 ,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

伦勃朗生于荷兰莱顿,父亲是磨坊主,母亲是面包师的女儿,他们共有九个孩子。

伦勃朗14岁进莱顿大学;17岁去阿姆斯特丹向历史画家拉斯特曼学画;1627年21岁时已经基本掌握油画、素描和蚀刻画的技巧并发展了自己的风格,回家乡自己开画室招徒作画,期间画了许多自画像;1631年离开莱顿去阿姆斯特丹,30年代就成为阿姆斯特丹的主要肖像画家。

他的肖像画风格人物安排具有戏剧性,深深打动人心,他以神话和宗教故事为题材的作品供不应求。

他对戏剧很感兴趣,经常利用如同舞台高光的亮色描绘在阴暗背景下的人物。

达利作品欣赏 美术课件

达利作品欣赏 美术课件

《哥伦布之梦》表达了画家对
《 哥 伦
西方现代社会的精神危机的逃 避,希望让逝去的哥伦布再一

次发现了人类的精神新大陆。



《由飞舞的蜜蜂引起的梦》
一个由于蜜蜂的蜇刺而引起的 荒诞离奇的梦。画面上,裸体 的加拉悬浮在一块礁石上休憩, 而礁石则漂浮在海面上。在加 拉身旁,一只红色石榴飘浮在 礁石边,一只小蜜蜂正专心致 至地围绕着石榴“工作”。加拉 的左上方,大石榴裂开了口, 裂口中窜出一条大鱼,鱼夸张 的大嘴中又跃出两条斑斓猛虎, 张牙舞爪地扑向加拉柔软的躯 体。猛虎前面,一把枪直指加 拉,尖尖的刺刀头点在加拉的 臂膀上,引起蜂蛰般的疼痛。 远处,一只大象驮着尖顶方塔, 迈着被极度拉长的竹杆般的四 条腿走在海面上。一场由绕石 榴飞舞的蜜蜂而引起的梦就这 样呈现在我们眼前,它的颜色 清澈明亮,形象逼真写实,但 却毫无逻辑性可小就接受了这样一种看法: 长头发、长眉毛是艺术家的特征,胡子 是艺术家的骄傲。
达利把自己的胡子比作蝴蝶的触角, 认为只有蝴蝶之王才会有那么长的触角, 同样,只有出色的艺术家才会有上翘的 胡子。
“记忆的永恒”创作于1931年,非常 典型地体现了达利早期的超现实主 义画风。达利承认自己在“记忆的永 恒”这幅画中表现了一种“由弗洛伊 德所揭示的个人梦境与幻觉”,是自 己不加选择的,并且尽可能精密地 记下自己的潜意识,自己的梦中每 一个意念的结果。而且达利为了寻 找这种超现实的幻觉,他曾去精神 病院了解患病人的意识,认为他们的言论和行动往往是一种潜意 识世界的最真诚的反映。达利运用他那熟练的技巧精心刻画那些 离奇的形象和细节,创造了一种引起幻觉的真实感,令观众看到 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根本看不到的离奇而有趣的景象,体验一下精 神病人式的对现实世界秩序的解脱。

西方风景美术作品赏析

西方风景美术作品赏析

西方风景美术作品赏析西方风景美术作品是西方艺术的重要部分,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吸引着无数观众。

这些作品描绘了自然风光的壮丽和美丽,展现了艺术家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几幅西方风景美术作品进行赏析,探索其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首先,我们来欣赏约翰·康斯特布尔的《哈德良城墙》。

这幅作品描绘了意大利罗马的哈德良城墙,画面中城墙沉稳而壮丽,远处的山峦和树木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宁静而美丽。

康斯特布尔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精湛的色彩运用,将自然风光的壮丽和历史建筑的古朴融为一体。

观赏这幅作品,不仅能感受到艺术家对自然景观的热爱,还能领略到他对历史文化的敬畏和珍视。

接下来,让我们转向克劳德·莫奈的《印象·日出》。

这幅作品是印象主义艺术的代表之一,它以光影和色彩的变化来表现自然风景的美丽和变幻。

在这幅作品中,莫奈运用了大量的色彩层叠和斑斓的笔触,勾勒出了日出时分的湖泊和远山。

画面中的光影变化和色彩斑斓,让人仿佛置身于自然之中,感受到了清晨的宁静和美好。

莫奈通过这幅作品,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独特理解和对光影色彩的敏感把握,同时也传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除了康斯特布尔和莫奈,还有许多西方艺术家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技巧,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风景美术作品。

例如,威廉·特纳的《雨、蒸汽和速度》、弗朗西斯科·戈雅的《第三五十年代》、弗朗西斯·贝肯斯的《科罗拉多峡谷》等作品都展现了艺术家们对自然风光的独特理解和对艺术表现形式的探索。

在欣赏西方风景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自然风光的壮丽和美丽,还能领略到艺术家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观众,成为了西方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西方风景美术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吸引着无数观众。

这些作品展现了艺术家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同时也传达了他们对历史文化的敬畏和对美的追求。

西方美术作品欣赏教案

西方美术作品欣赏教案

西方美术作品欣赏教案教案标题:西方美术作品欣赏教案目标:1. 了解西方美术作品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

2. 学习欣赏西方美术作品的基本要素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西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向学生展示一幅西方美术作品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西方美术的兴趣。

2. 提问:请学生谈谈对这幅作品的第一印象和感受。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西方美术的历史背景:简要介绍古希腊罗马艺术、文艺复兴时期、印象派等重要阶段。

2. 西方美术的发展趋势:讲解现代主义、抽象艺术、当代艺术等西方美术的发展方向和特点。

3. 西方美术作品的基本要素:色彩、构图、线条、形状等要素的讲解和示范。

三、实践操作(25分钟)1. 分发西方美术作品图片集: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套西方美术作品图片集。

2. 欣赏和讨论:学生观看图片,讨论作品的主题、表现手法和艺术效果。

3. 作品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色彩运用、构图结构、线条表现等要素,了解艺术家的意图和创作思路。

四、总结归纳(10分钟)1. 学生分享:请几个学生分享自己对某幅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发表见解。

3. 总结要点:归纳西方美术作品欣赏的基本要素和技巧。

五、拓展延伸(5分钟)1. 艺术实践:鼓励学生进行自己的艺术实践,如绘画、摄影等,以加深对西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体验。

2. 资源推荐: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艺术书籍、电影或艺术展览,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教案评估: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欣赏和讨论作品时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2. 作品分析报告: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关于自选西方美术作品的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案延伸:1. 艺术史研究: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某个时期或艺术家的作品,撰写相关的艺术史研究报告。

2. 艺术展览策划:组织学生策划并参与学校艺术展览,展示他们对西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国外美术作品欣赏

国外美术作品欣赏

17、18世纪欧洲美术
巴洛克美术。 17世纪荷兰绘画 鲁本斯的艺术特点和艺术成就。 伦勃朗的
19世纪欧洲美术
新古典主义美术与浪漫主义美术 印象派美术 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
罗 丹
青 铜 时 代
20世纪美术
超现实主义 后现代主义美术
古希腊、古罗马美术
掷 铁 饼 者
断 臂 的 维 纳 斯
欧洲基督教美术
圣 特 里 尼 塔 的 圣 母 像 基 督 受 洗 图
有 天 使 和 圣 徒 的 圣 母 子
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列奥纳多· 芬奇 达·
(1452—1519)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 的画家。在绘画上,他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索平 面造型的奥秘,他研究透视、解剖、人的内心活 动和各种表情,画了大量的素描和速写稿子。 达· 芬奇的兴趣极其广泛,除了绘画,他还研究 哲学和科学。从1482年起,达· 芬奇在米兰生活 了17年,这是他在艺术创作和科学研究上进入 鼎盛和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他最出名的作品是 《最后的晚餐》。1500年,他回到佛罗伦萨, 创作了著名的《蒙娜· 丽莎》。
米开朗基罗·
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Bounaroti, 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 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 峰的代表。米开朗基罗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的最高峰, 他创作的人物雕像雄伟健壮,气魄宏大,充满了无穷的力量。他的 大量作品显示了写实基础上非同寻常的理想加工,成为整个时代的 典型象征。他的艺术创作受到很深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宗教改革运动 的影响,常常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和浪漫主义的幻想,表现当时市民 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自由而斗争的精神面貌。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不 同于达· 芬奇的充满科学的精神和哲理的思考,而是在艺术作品中 倾注了自己满腔悲剧性的激情。这种悲剧性是以宏伟壮丽的形式表 现出来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征又是现实的反应。这些 都使他的艺术创作成为西方美术史上一座难以逾布鲁特斯

另一种选择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二

另一种选择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二

Thank you very much !
Beybey
2019/10/23
05(1) 魏蓝 05171110
2019/10/23
05(1) 魏蓝 05171110
2《灰色的树》油 画(荷兰)蒙德 里安(1892— 1944)
通过对树和其它 事物的研究,发 展了一种成为纯 粹几何图案的, 日趋抽象的风格
2019/10/23
05(1) 魏蓝 05171110
思考:分组讨论然后回答
你喜欢哪一位画家的作品,如果你 要当画家你会选择哪一种风格?说
05(1) 魏蓝 05171110
《睡莲》技巧成熟老练,笔法纵横不 羁,油彩涂抹厚薄自由,构图奔放, 有着浓郁的诗意和音乐感,是油画中 的大写意之作,后成列在法国政府在
巴黎伊勒田宫的橘园中。
想一想说一说: 看了莫奈画的
《睡莲》后在去看看我们身边的睡
? 莲有何不同感受
2019/10/23
05(1) 魏蓝 05171110
05(1) 魏蓝 05171110
《睡莲》系列作品欣赏
《睡莲》系列之二 油画(法国)莫奈
《睡莲》系列之三 油画(法国)莫奈
2019/10/23
05(1) 魏蓝 05171110
《睡莲》系列作品欣赏
《睡莲》系列之四 油画(法国)莫奈
《睡莲》系列之五 油画(法国)莫奈
2019/10/23
10/23
05(1) 魏蓝 05171110
作品欣赏(四)边看边思考
1《教廷的皇宫》油画(法 国)西涅克(1863—1935)
在对光,色的研究和 表现方面,西涅克, 修拉有了进一步地认 识。他们以光学原理 为基础,发明了一种

第三章--外国美术作品欣赏

第三章--外国美术作品欣赏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标志着文艺复兴 运动达到了最高峰。
在稍晚的时候,又产生了独具特色的威尼斯画派, 其主要代表人物提香和乔尔乔尼 。
三、名家作品欣赏
这里主要欣赏的是乔托、马萨 乔、波提切利、达·芬奇、米开 朗基罗、拉斐尔和威尼斯画派的 提香等人的作品。
乔托
是佛罗伦萨画派的创始人,也 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先驱 者之一.在罗马、佛罗伦萨和帕都亚 都遗留下了他的作品。主要作品有 《逃亡埃及》、《哀悼基督》等兰的一个修道院食堂所作的一幅巨幅壁画。因为当 时还没有现在通常所说的油画颜料,据说这幅壁画是用鸡蛋清调和着色彩画的。
《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 的一幅重要作品,现藏 于法国巴黎的卢浮宫。 这是文艺复兴时期及整 个世界美术史上最优秀 的肖像画之 一
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不仅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而且一 生非常勤奋、坚毅,对艺术创作永不满足,直到逝 世前一星期,89岁的米开朗基罗还在创作雕刻。临 终时,他感到遗憾的不是生命即将结束,而是他热 爱的艺术创作就要停止。他说:“当我刚刚对艺术 有点入门,正在打算创作我的真正艺术作品的时候, 我却要死了。”米开朗基罗的绘画作品存世作不多, 只有《创世纪》(壁画)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是雕塑 作品他主如:《大卫》《圣伤》等等,他所塑造的 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征又是现实的反映,他的艺术成 为西方美术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画家用戏剧性手法,《犹大之吻》
将矛盾尖锐对立的双方 置于画面的视觉中心。 其余人物分列两旁,作 对称式向着中心主体人 物。处于中心的犹大身 被明亮醒目的黄色斗篷 所包裹着,在周围复杂 的人群中显得更加突出, 他抬手欲搂抱耶稣时, 使斗篷形成扇面形的褶 纹由疏到密向上集中, 将人们的视线引向头部, 人们的目光最后落在耶 稣和犹大的对立面孔上, 两个对立着的面孔表现 了人类社会光明与黑暗、 正义与邪恶、美与丑的 搏斗。

美术鉴赏文艺复兴

美术鉴赏文艺复兴


列奥纳多· 芬奇简介 达·

列昂纳多· 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画家, 达· 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 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作家、雕塑家、发明
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
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

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世产生了重大而深

2008年4月26日,在瑞士西部城市帕耶讷,36岁的 瑞士人奥利维耶· 维耶提-特帕使用由达· 芬奇设计的金字塔 型降落伞从距地面600米高的直升机上成功跳下。
列奥纳多· 芬奇简介 达·

地质 达· 芬奇根据高山上有海中动物化石的事实推断出地 壳有过变动,指出地球上洪水的痕迹是海陆变迁的证明, 这个思想与300年后赫顿在地质学方面的发现颇为近似。 并且在麦哲伦环球航行之前,他就计算出地球的直径为 7000余英里。


达·芬奇 作品欣赏
列奥纳多· 芬奇(1452—1519年) 达·

是人类智慧的象征,他怀有神灵般的 无限理想,试图重新创造世界的美,量度 世界的广大无垠,解释世界的奥秘。可是 他只有常人的生命和力量。他的抱负是发 现一切、研究一切、创造一切。他的生命 是一条没有走完的道路,路上是撒满了崇 高的未完成作品的零章碎片,他在临终前 心酸地说过:“我一生从未完成一项工 作。”
列奥纳多· 芬奇简介 达·

在世时间: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 国籍:意大利 星座:白羊座 智商:220 家庭状况:父:迪· 塞尔· 皮耶罗· 芬奇 达· 母:卡特里娜 婚姻状况:终身未婚
习惯:左撇子

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镇,卒于法国的昂布瓦斯城堡.达· 芬奇的生母卡 特里娜因出生卑微不能和其父结婚,从达· 芬奇出生后的洗礼记录来看,她生 下达· 芬奇后不久就和同村的另一人结婚,达· 芬奇从小在祖父的田庄中长大。 达· 芬奇并不是姓,而是表示芬奇镇出身之意,全名列昂纳多· 塞尔· 迪· 皮 耶罗· 芬奇,意思是芬奇镇迪· 达· 塞尔· 皮耶罗之子──列昂纳多· 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美术作品鉴赏
班级XXXXXX
姓名XXX
学号XXXX
一、人物简介——多纳泰罗
文艺复兴早期意大利著名的雕塑家,全名为多那托·迪·尼科罗·迪·贝托·巴地,多那太罗是他的外号。

他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早年丧父,其艺术生涯是从在当时著名的雕塑家吉贝尔蒂那里当助手开始的。

1416年,作品《圣乔治》使他闻名于佛罗伦萨,并开始受到当时银行界巨头美第奇家族的礼遇,后来完成的罗马教皇陵墓雕刻更加确立了他的艺术声誉,1443-1453年他曾在帕多瓦从事艺术创作。

多那太罗是个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作品风格丰富多变,体现出罕见的深度和力度。

他深入研究了古希腊罗马古典主义的雕塑作品,重新发现了希腊美术的精华,并加以发扬广大。

他打破了中世纪古板的雕塑造型模式,通过细致的观察和高超的雕塑技巧,在作品中逼真地表现了处于运动状态中的人体,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他是第一位推崇和借鉴希腊古典主义艺术风格的大雕塑家,也是他结束了一千多年的中世纪美术史,开创了文艺复兴的新纪元,确定了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雕塑艺术发展的基本路线。

多那太罗的作品中贯穿着很强的民主主义艺术思潮,受到后来著名艺术家达·芬奇、拉斐尔等人的尊崇。

他一生作品众多,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为青铜雕像《大卫》、《格太梅拉达骑马像》等。

多纳太罗年轻时从师于基布尔提,在他的工作室里受过严格的艺术训练,由于老师是位严守哥特传统的雕刻家,这使追求自然、孤傲而有才能的弟子不能忍受。

29岁时独立创作《圣乔治》,塑造了一位充满自信心和自傲感的青年英雄理想化形象,雕像全身重量压在左腿上有前进迸发出巨大冲击力量之感,雕刻家按对立方式保持躯体均衡的表现手法塑造形象。

《圣乔治》问世使多纳太罗名盖佛罗伦萨,紧接着为乔托大师设计建造的独立式钟楼制作四个先知雕像,在这些雕像中人们发现都是同代人的肖像。

他在制作雕像时,有时高声叫道:“你说话呀,你真该死”,他常把雕像当活人一样与它对话。

同许多诗人和艺术家一样,多纳泰罗在承受了他前辈以及同时代艺术家的影响之后,在驯服于学派及传统的教训之后,更与当时一般艺术家同样仔细观察过了时代以后,渐渐显出他个人的气禀,肯定他的个性,甚至到暮年时不惜趋于极端而沦入于“丑的美”的写实主义中去。

多纳泰罗有时因为要表现纯粹的精神生活而遗弃作品外形的美。

45岁的雕刻家和同代建筑大师勃鲁内列斯奇一起赴罗马,对古代艺术作深入的考察研究,充分地继承古希腊罗马的古典艺术传统,相继创作了《大卫》等名作。

57岁的大师来到帕多瓦城,在那里塑造了名作《加塔梅拉特骑马像》。

10年后又回到故乡佛罗伦萨,已是68岁的老人了,他仍然从事创作。

由于客观社会的变化,雕刻家思想感情和艺术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些转变在他晚年的名作《抹大拉》中充分体现出来。

多纳太罗的前期艺术核心,是直接研究人与自然为基础的新的写实手法,借鉴希腊罗马古典表现形式为基础的理想化的艺术处理方法,作品中介入作者强烈的个性化表现;晚期的创作特色,是有意追求形式上的夸张和变形,脱离古典雕像的理想美和华丽庄严气魄,强调激情,丑陋和痛苦成为他后期创作的内涵。

二、多纳泰罗——创作历程
1411至1413年,多纳泰罗完成了雕像圣马克(St. Mark)。

那是依据了传统思想与传统技巧所作的雕像,是十三世纪以来一切雕塑家所表现的圣者的模
样。

圣马可面貌庄严,垂着长须一直悬到胸前,手里拿着一册书,就是所谓福音。

衣褶是很讲究地塑成的。

多纳泰罗对于圣马克的身体先给了一个很明显的倾侧的姿势,然后可使衣褶更复杂,更多变化。

外衣的褶痕,都是垂直地在支持整个体重的大腿方面下垂。

这一切都与传统符合。

米开朗琪罗(Michelangelo Buonarroti, 1475-1564)曾经说过:这样一个好人,真教人看了不得不相信他所宣传的福音!圣马可的手势依了自然的模型而雕塑的。

这是又粗又大的石工的手。

右手放在大腿旁边,好似不得安放。

多纳泰罗全部作品中都有这个特点。

一个关於劳作的工人,当他放下工具的时候,往往会有双手无措的那种情景。

多纳泰罗就是这样一个工人。

他雕像上的手,永远显得没有着落,这“没有着落”,是他不知道怎样使用的“力”在期待着施展的机会。

1417,多纳泰罗创作完成雕像圣乔治(St. George)。

雕像底座上的浅浮雕,被认为是最早的中央透视法(central perspective) 的代表之一。

这座雕像,表现圣乔治威武地站着,左手执盾,右手垂在身旁,同样也是那种无可安放的情景。

紧握的拳头更增加了强有力的感觉。

圣乔治肩上挂着一件小小的外衣,使整个雕像不至有单调之感。

这件外衣更形成了左臂上的不少衣褶,使手腕形成许多阴暗的部分。

这样穿插之下,整个作品便显得丰富而充实了。

但整个雕像的精神,还是没有摆脱古雕塑的宁静的风格。

三、代表作品简介——青铜雕像《大卫》
多纳泰罗青铜雕像大卫,高159厘米是第一件复兴了古代裸体雕像传统的作品。

多纳泰罗运用古希腊人创立的对应构图方式,向人们展现一位形体比例和结构都十分准确的少年形象。

这位圣经人物不再是概念性的象征,而是一个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生命创作于约公元1430-1432年,现收藏于佛罗伦萨国立美术馆。

公元前10世纪以色列希律王在位时,非利士人兴兵入侵,有个武士叫哥利亚,身高8尺,手持巨戟,出阵40天,以色列人不敢迎战。

一日,少年大卫去看望在军中服役的兄长,听说哥利亚如此飞扬拔扈,很伤自尊心,他坚决要求希律王同意他出阵杀死哥利亚以雪以色列人的耻辱。

无能的希律求之不得。

大卫出阵后,大吼一声,随即用甩石机击中哥利亚的头。

被击昏的巨人倒地,大卫机敏地拔出利剑割下哥利亚的头。

多纳太罗雕塑的少年大卫正是表现这一情节。

多那太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前期雕塑新纪元的代表人物,曾耗费大量的精力去研究古代希腊和罗马的雕塑,但他并不一味地模仿,而善于在继承古典主义雕塑艺术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

这尊《大卫》就是多那太罗进入艺术的成熟期的一件重要的代表作。

着意表现人的完美体魄和崇高精神的雕塑作品,在黑暗的中世纪已经消失,所以同真人一般大小的裸体《大卫》问世,实在是惊世骇俗之举。

裸体的、有血有肉的少年大卫立在人们面前表现了过去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到来,开创了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和颂扬人体美的先河,奠定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传统。

他所塑造的大卫是佛罗伦萨人热爱和平、追求自由的心愿象征。

《大卫》的身体各部分之间的比例符合古典艺术的理想标准;它的姿态遵守“重心转移”的造型规律,显得放松而自然。

《大卫》正陷入复杂沉思的心理状态,他的沉思目光似乎发现了人类自身的美和力量。

这种对人类自身价值的发现和认识,正是文艺复兴的根本精神。

雕像塑造的人物大卫是圣经《旧约全书》中的英雄,后来成为以色列王,并使国家得到了统一。

以色列王扫罗在位时,非利士人进攻以色列,其中有一个巨人勇士哥利亚所向披靡,无人能敌;大卫见此情景,主动要求作战,并用智慧和勇气杀死了哥利亚。

雕塑表现的就是这个青年勇士杀死敌人后的场景。

在雕像中,这位圣经人物不再是概念性的象征,而是一个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生命。

用裸体形象表现宗教形象,并强调肉体的美感,表明这个作品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大卫在雕像中被塑造成了一个可爱的牧童形象,头戴牧人帽子,右手握剑,脚下踩着被割下的哥利亚的头颅,脸上的表情是那样悠闲,似乎还有一点得意。

他的身体形态几乎完全是古希腊风格的,显得自然而放松,身体各部分的比例也符合古典主义理想美的标志,似乎又回到了崇尚人体美的希腊和罗马时代。

然而,大卫的表情却表现出人物是复杂的心理状态:这位还没有成年的英雄的目光并没有对准巨人哥利亚的头颅,而是对准了自己的身体,似乎是由于他所完成的英雄业绩才使他首次发现了人类自身的美和力量。

作品体现了佛罗伦萨人热爱自由和追求自由的心愿,也开创了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作品的一个重要而引人注目的主题,就是对人类自身价值的发现和认识。

同时,作为中世纪以来第一尊裸体的圆雕作品,《大卫》就更显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了。

《大卫》作品照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