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语言艺术特色

合集下载

水浒传艺术鉴赏

水浒传艺术鉴赏

水浒传艺术鉴赏
水浒传是中国明代小说家施耐庵所著的一部小说,描绘了宋朝末年108位江湖好汉为了反抗腐败官府而组成的团伙故事。

其艺术鉴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文学特色:水浒传采用了通俗易懂的白话,描写生动形象,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曲折跌宕,语言优美流畅,风格独特,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杰作之一。

2.历史意义:水浒传反映了宋朝末年社会的腐败和维护正义的民间力量,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反对暴政、追求自由、平等和正义的精神,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文献之一。

3.思想深度:水浒传描绘了108位好汉的人性和情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家庭观念和人生观念,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艺术表现:水浒传运用了丰富的形式表现手法,如描绘人物生动形象的刻画、运用音乐、歌谣来渲染氛围和情感、运用象征手法来凸显主题等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总的来说,水浒传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不仅自身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和研究中国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水浒传的艺术特色

水浒传的艺术特色

《水浒传》艺术特色解析
1.深刻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在前七十回表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梁山泊农民起义的酝酿、形成和发展过程,深刻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

2.善于描写人物.
《水浒传》善於把人物置身於真实环境中,紧扣人物的身份、经历、遭遇,成功地塑造了李逵、鲁智深、林冲、武松等众多鲜明的英雄形象。

3.情节引人入胜
《水浒传》的情节生动曲折,大小事件都写得腾挪跌宕,引人入胜。

有一些段落,集中了很多人物、精彩的场面,如「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等。

4.人物性格的对比鲜明
在塑造,人物时,作者亦多用对比手法。

如在武松斗杀西门庆的事件中,何九叔与郓哥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5.语言个性化
书中人物的语言各自显示其个性,成就甚高。

如阎婆惜语言的刁钻泼辣,王婆语言的老练圆滑,予人深刻的印象。

水浒传的语言艺术特色

水浒传的语言艺术特色

水浒传的语言艺术特色《水浒传》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它以描绘农民起义的故事为背景,展现了一个英雄豪杰云集、激情澎湃的世界。

在这部作品中,语言艺术被运用得淋漓尽致,体现出独特的魅力和风格。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水浒传》的语言艺术特色。

口语化的表达《水浒传》采用了大量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使得作品更加贴近人民群众,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

这种口语化表达不仅体现在对话中,还贯穿于整个叙述中。

例如,作者在描写人物形象时使用了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容词和比喻,如“英勇无敌”、“威风凛凛”、“骁勇善战”,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水浒传》中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使得作品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并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其中最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和拟人等。

比喻比喻是《水浒传》中最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

通过对人物形象、事件和景物等进行比喻,作者能够更好地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例如,在描写梁山泊英雄时,作者用“如烈火燎原般”来形容他们的勇猛和威力;在描写宋江时,用“如鲜花盛开般”来形容他的英俊和聪明。

夸张夸张是《水浒传》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夸大事物或描述来营造戏剧效果,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例如,在描写梁山泊英雄们战胜敌人时,作者经常使用夸张的手法来描述他们所具有的非凡能力和无敌战斗力。

拟人拟人是《水浒传》中广泛运用的修辞手法之一。

通过将非人类事物赋予人类特征和行为,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在描写自然景物时,作者经常使用拟人的手法来赋予其情感和意义,如“山峦欢笑”,“江水低语”。

精炼而富有节奏感的句式《水浒传》中的句式精炼而富有节奏感,不仅使得作品具有律动感,还能够更好地表达情感和意境。

例如,在描写战斗场面时,作者使用了大量简洁明了、富有冲击力的句子,如“一箭射中”、“刀剑交错”,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水浒传》中运用了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并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水浒传的艺术特色与主旨

水浒传的艺术特色与主旨

“水浒传的艺术特色”:(一)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富于个性特色的典型形象;(二)与内容相适应的艺术结构;(三)语言富于个性化和形象化。

下面稍作一点补充说明。

一、水浒英雄人物个性描写得特别成功的有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宋江等人,然后是燕青、石秀等,其余的不能说是很成功。

这是由于一百零八个好汉在前七十回全部出场,刻画的时候有主次之分。

上述诸人实际上是主角,每个精品文档,你值得期待人的故事情节丰富,占的回合很多,个性就比较突出。

从第二回至第七十回,几乎每一回都有好汉初次登场;但水浒显然是以故事带动全局,而不是以人物个性的发展带动全局,所以其中若干回流于空洞化,公式化,面目模糊。

例如第四十四回,杨林、邓飞、孟康、裴宣、杨雄、石秀六人分别登场,除了拼命三郎石秀为了杨雄而呕心沥血,显得机智勇敢外,其它各人只是轻轻带过,形象并不突出。

二、水浒故事的发展基本上是单线式的。

你看故事中提及话分两头的情况并不多,可见一斑。

前面提过,好汉并非一下子全部登场,而是这个带出那个,或一个引来几个。

直到第七十回,还有没羽箭张清、花项虎龚旺、中箭虎丁得孙和紫髯伯皇甫端四人加入聚义,结果就像支流汇主流,成为一片汪洋,卷起了滔天巨浪,故事也就近乎结束。

这种写法其实比较容易,如果不是为了凑足一百零八个好汉,中间删去若干回合也于全书无损。

而七十一回排座次后,除了燕青和李逵的一些情节尚可一读,精彩故事已经不多,成为可有可无之篇幅了。

有些细节写得并不成功。

例如第六十二回,写奸夫李固买通官府欲害死卢俊义。

柴进出一千两黄金反收买押狱蔡福,叫他不要下手,但是跟着就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

后来董超、薛霸在半途欲施展故技,谋害卢俊义,梁山竟无人注意,全靠燕青救主,才保住性命。

宋江当初对卢俊义非常重视,才设计使之堕入罗网,到了卢俊义自身难保时,却疏于照顾防范至此。

这就非常不合理。

水浒常常通过人物自己的语言来显示人物的个性。

第三回写鲁智深明知镇关西已经没有气息,逃走时却故意回头指着郑屠尸说:“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

水浒传叙事语言特点

水浒传叙事语言特点

水浒传叙事语言特点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英雄豪杰为主角的长篇叙事小说。

在叙事语言方面,水浒传有着以下几个特点。

一、艳丽的描写例如,小说中的人物描写多使用形容词修饰,如“威风凛凛”“英俊潇洒”“勇猛异常”等,使人物形象具有冲击力和感染力。

同时,水浒传中也充满了美丽的自然景色的描绘,如“明月装山水,高回白云里”“沃野千里,天苍苍茫茫,野草茫茫”。

这些描写不仅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还使人物和情节更具有戏剧性。

二、丰富的对话水浒传中对话的运用非常丰富多样,人物之间通过对话展开交流,展现出各自的心理、性格和智慧。

对话不仅能让人物形象更加生动,还能推动情节发展。

对话中经常运用夸张手法来增加笑料和幽默感,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三、歌谣和曲调水浒传中穿插了许多歌谣和曲调,通过歌谣和曲调能够更加形象地表达人物的心情和情节的发展。

这些歌谣和曲调有的是一首完整的诗歌,有的是反复出现的旋律片段,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黑旋风李逵,乃是天下第一快刀,当年皇天大圣遥称伏虎禅。

鲁智深一条臂,敢提日没三更,行走江湖,风云何等壮!”这首歌谣以曲调的方式描述了李逵和鲁智深的英勇事迹,使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他们的形象和精神。

四、夸张和夸张手法例如,小说中有许多英雄人物身怀超凡绝技,力大无穷,智勇双全。

杨志的力大无穷,如能抓住一根树,可以将整棵树连根拔起;而晁盖的先天神力更是无与伦比,若用力一撩起石桌,石桌像轻纸一样飞起。

这些夸张的描写让人物形象更加突出和鲜明。

总之,水浒传的叙事语言特点丰富多样,描写生动、色彩艳丽,对话精彩幽默,歌谣和曲调富有情感。

这些语言特点使小说更加有趣,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和听觉享受。

《水浒传》赏析

《水浒传》赏析

《水浒传》赏析
《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史诗式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该作是由明代作家施耐庵编著,其赏析如下:
1.鲜明的人物刻画:该书对梁山好汉的形象刻画极为生动,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故事,如武松打虎、林冲雪夜上梁山等,这些故事都充分展现了人物的英勇和忠诚。

2.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水浒传》的故事情节极富戏剧性,引人入胜。

从梁山好汉的起义,到接受招安,再到征战方腊,每一个转折都令人热血沸腾。

3.反映当时社会的现实:书中不仅描写了英雄们的高大形象,还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病和矛盾,反映了百姓的苦难和无奈。

这种现实主义的描绘使得作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4.独特的语言艺术:《水浒传》的语言质朴生动,极富表现力。

它采用了丰富的口语和民间传说,使得整部作品既有文学性又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5.强烈的反抗精神:尽管梁山好汉最终接受了招安并成为朝廷的打手,但他们在书中所表现出的反抗精神和兄弟间的忠诚都深深打动了读者,展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6.对忠义思想的深入探讨:书中对忠义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使人们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忠诚和义气,这种深入人心的思考使得作品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

总的来说,《水浒传》是一部集文学性、思想性和历史价值于一体的伟大作品,它深深影响了后世的小说创作和人们的价值观念,值得每一个文学爱好者仔细品味。

《水浒传》的写人艺术

《水浒传》的写人艺术

《水浒传》的写人艺术1.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善于把英雄人物的传奇性和现实性、超常性与平凡性结合起来刻画其性格,以“近人之笔”写“骇人之举”。

作品既注重对英雄人物的本质特征和传奇行为极力加以夸张渲染,把他们塑造成高度理想化的典型,同时也注意描写他们与常人接近的一面,以富于生活气息的细节把他们置于真实合理的具体环境中,使得这些英雄既可敬可佩,又可亲可信。

2.稳定与变化、单一与丰富的结合,塑造了个性与发展的人格。

比如通过林冲误入白虎节堂刺沧州、风雪山寺、雪夜上梁山,写出林冲从屈辱、退让到抗争的变化过程,为我们塑造一个生动感人的林冲。

3.粗线条勾勒与工笔细描相结合,细腻而含蕴丰富的细节描写。

如第十回“风雪山神庙”,林冲看到火起,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冤家所为,而是先想到要去救火,这段细节通过一系列行动心理的刻画,将林冲忍辱苟安的思想和他精细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后走投无路,奋起反抗的性格转变中,细写了大快人心的报仇场面。

“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

林冲压抑已久的个性得到了总爆发,性格上完成了由“忍”到“狠”的转变。

环境在变,性格也在变,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所以必须选取与人物所处情境相吻合又符合人物性格的逼真细节,才能借细处表现出人物形象的全貌。

4.善于把人物放在特定的社会现实环境中,紧紧抓住他们的身份、教养、经历、际遇,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

鲁达和杨志同是武官出身,但身份、经历、遭遇不同,性格便不同。

杨志为“三代将门之后”,一心想走正统的仕进道路,为此他可以委曲求全,不具备反抗性格。

直到“生辰纲”被劫,功名利禄被断,牢狱之灾将临,由此才迫不得已走上反抗造反的道路。

鲁达并无杨志的不顺,本来生活境况尚可,只是他看透了黑暗的社会现实,又结交江湖好汉,无牵无挂,因而无所顾忌,行侠仗义,一步步走上起义造反的道路。

5.善于处理英雄人物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他不仅写出了英雄人物性格的异同,而且更注重用异同之差来表现性格相似的人之间的微妙差异。

水浒传的文体

水浒传的文体

水浒传的文体
摘要:
1.水浒传的文体特点概述
2.水浒传的叙事方式
3.水浒传的人物塑造手法
4.水浒传的语言风格
5.总结
正文:
一、水浒传的文体特点概述
《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文体独特,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全书采用白话文写成,以流畅、简练的文字描述了众多英雄人物的生活和斗争,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社会画卷。

二、水浒传的叙事方式
《水浒传》采用了顺序、倒叙和插叙等多种叙事方式,使得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其中,顺序叙事让故事发展脉络清晰;倒叙和插叙则使情节更加紧凑,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故事的主题。

三、水浒传的人物塑造手法
《水浒传》的人物塑造手法多样,通过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众多英雄人物的形象。

这些人物形象丰满、立体,各具特色,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水浒传的语言风格
《水浒传》的语言风格独特,采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俚语和口语,使文字更具生活气息和表现力。

同时,作者还运用了诗词、歌谣等形式,展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五、总结
《水浒传》的文体特点鲜明,叙事方式多样,人物塑造手法丰富,语言风格独特,使得这部作品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水浒传》的语言艺术特色
谢琴08 文秘单班31 号[ 摘要] :《水浒传》是一座蕴藏丰富的艺术宝库,其语言艺术尤为突出。

作者熟练地驾驭了明快、生动、形象的语言,用字准确、精当,或生动地显示出人物的性格,或恰到好处地传达出人物彼时彼地彼境的心理状态,或巧妙地烘托出人物活动的环境氛围,或清晰的叙述了故事情节,或准确地描摹了人物的行为动作,为后人提供了值得模拟的语言标本。

[ 关键字] :水浒传语言艺术人物描写场面描写人物对话
《水浒传》艺术方面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不仅在结构艺术上有很大的成就,在语言上的成就也十分的显著。

由于它从话本发展而来,因此先天就有口语化的特点。

施耐庵又在人民口语的基础上进行了巨大的艺术加工,使其成为优秀的文学语言。

状人叙事,多作白描,能够抓住主要特征和细节,洗练而传神。

《水浒传》则能娴熟地运用白话来写景、叙事、传神,比如第十回“林教头风雪神庙” 中的“那雪正下得紧” 一句,鲁迅就称赞它“比‘大雪纷飞' 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

因为“紧”字不但写出了风雪之大,而且也隐含了人物的心理感受,烘托了氛围。

特别是在人物语言个性化方面,《水浒传》能“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 ,从对话中能看出不同人物的性格。

例如第七回写高衙内调戏林冲娘子,鲁智深赶来要打抱不平,林冲道: “原来是本官高太尉的衙内,不识得荆妇,时间无礼。

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

自古道:‘不怕官,不怕管。

'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

”而鲁智深则道:“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两句话,鲜明、准确地反映了林冲和鲁智深两人不同的处境、不同的性格:一个是有家小,受人管,只能委曲求全、逆来顺受;另一个是赤条条无牵挂,一无反顾。

又如李逵初见宋江时的一段对话非常精彩,就是一些次要人物的语言也表现得很出色。

例如武松打虎后,遇见两个猎户,他们吃了一惊道:“你那人吃了忽律(指鳄鱼)心,豹子肝,狮子腿,胆倒包着身躯,如何敢独自一个,昏黑将夜,又没器械,走过冈子来!不知你是人是鬼?”这就非常切合猎户的身分和他们当时的心情。

此外像差拨语言的两面三刀,阎婆惜语言的刁钻泼辣,王婆语言的老练圆滑,都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水浒传》作为一部长篇小说,就是用这种民间口语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净化了的文学语言,塑造了一大批传奇的英雄。

这不但标志着我国古代运用白话语体创造小说已经成熟,而且对整个白话文学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水浒传》的画面所以显得那样光辉夺目,绚丽多彩,人物形象所以表现得那样活灵
活现。

呼之欲出。

就是因为作者熟练地驾驶了明快、生动、形象的语言。

用字准确、精当。

或生动地显示出人物的性格,或恰到好处地传达出人物的彼时彼地彼境的心理状态,或巧妙烘托出人物活动的环境氛围,或清晰地叙述了故事情节,或准确地描摹了人物的行为动作。

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节,写店小二不放金老走时,“鲁达大怒,揸开五指,去那小二脸上只一掌,打得那店小二口中吐血;再复一拳,打落两个当面门牙。

小二扒将起来,一道烟跑向店里去躲了。

”鲁达是个急性子的人,干什么事都是大咧咧的,打人亦此你看他还没说上几句话。

便“大怒” ,不由分说就打起来。

“揸开五指”如见其伸出大手, 往小二脸上打去。

“只一掌” ,清脆响亮之声,响于耳际。

“再复一拳” ,是一掌不足于解恨。

“小二扒将起来,一道烟跑向店里去躲了。

”店小二的狼狈相活现于眼前。

作者以幽默、
俏皮的语言,贴切的比喻,并通过郑屠的自身感受,把他被打的丑态表现得异常逼真,
读来特别使人感到痛快。

《水浒传》根据人物出身、身份、地位、性格的不同。

所用的语言也各自有别,恰到好处。

如阮氏三雄,虽是一母同胞,但因性格各异,说话用语就各各不同。

阮小七性情粗爽快。

说起话来也与二位哥哥不同,心直口快,直来直往,干脆痛快。

其兄小二、小五说不出来。

尤其在“智取生辰纲”一节里,写黄泥冈上的杨志、老都管、虞侯、军舰的斗口语,看出他们因身份不同。

心想不一,说话口气也就各异。

看作者写来,杨志是杨志的话,老都是老都管的话,虞侯是虞侯的话,军健是军健的话。

从而见出他们的性格、心想、态度的差异来。

杨志的尽心精细,一路上小心谨慎。

时时事事防范,却又处处使性的神态,逼真如画;老都管的倚老卖老。

托大放肆的架势,声色俱有,两个虞侯。

一路絮絮地搬口,众军汉挨打受苦而又不得不忍气吞声的可怜相,惟妙惟肖。

总之,通过作者的描述用语和人物自己的语言,不同身份的人物心理、性格。

无不生动细致地显现了出来,个性十分鲜明。

《水浒传》的全部结构基本上是完整的,同时又是富有变化的。

书中人物与情节的安排,主要是单线发展,每组情节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是一环紧扣一环,互相勾连的。

这种安排固然是由于继承了“话本”表现手法的特点,把一些主要人物和事件集中起来叙述;但更主要的还是为全书的内容所决定,即通过不同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道路来展示起义斗争的广阔画面的。

小说结构的完整,还表现在开端、高潮和结局等安排的精心设计上。

作品把高俅安排在全书开端,是为了突出“官逼民反”的意义。

从英雄们个人反抗到排座次,逐步形成了起义的高潮,以后斗争走上了妥协投降的道路,终以“魂聚蓼儿洼”的悲剧告终。

从开始到结尾正是农民起义一般过程的真实反映。

这里必须指出七十回后田虎、王庆部分,显然是后人增添的,无论人物形象的刻画还是情节的处理,都与前面有很不一致的地方。

《水浒》这部古典名著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用白话写的长篇小说。

在它的形成中,有
一个民间口头传说、瓦舍艺人说唱、文人加工成书的复杂创作过程,它语言艺术上的一些特
点与这一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是由此而派生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