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知识点

合集下载

科学七年级下第三章知识要点汇总

科学七年级下第三章知识要点汇总

科学七年级下第三章知识要点汇总1.人的生命周期.2. 是个体发育的起点,种子中的是由它发育而来的。

3.青蛙的生命周期。

5.青蛙的变态发育:象青蛙那样,从到的发育过程中,在和上要发生很大改变的发育类型,叫做变态发育。

6.昆虫的变态发育有两种类型:(1)不完全变态发育(蝗虫、螳螂、蜻蜓、蟋蟀、蝼蛄、臭虫):受精卵→幼虫(若虫)→成虫(2)完全变态发育(蚊、蝇、蝶、蜂、蛾、蟑螂):受精卵→幼虫(如孑孓、毛毛虫、蛆、蚕、菜青虫)→蛹→成虫(如蚊子、蝴蝶、苍蝇、蚕蛾、菜粉蝶)7.人体中的生殖细胞是和。

男性的生殖系统由、、、等器官组成,其中是主要的性器官。

能分泌和产生。

10. 女性的生殖系统由、、、、等器官组成,其中是主要的性器官。

能分泌和产生。

11.受精卵形成的场所是,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

早期胚胎发育营养来自,胚胎着床后发育营养主要来自。

12.胚胎通过和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获得氧气和养料)。

13.青春期发育的主要特点是性发育、性成熟。

是女孩的卵巢发育成熟,能产生的标志;是男孩的睾丸发育成熟,能产生的标志。

14.第一性征是指,第二性征是指,男性的第二性征由分泌的来维持和激发。

女性的第二性征由分泌的来维持和激发。

激素直接进入血液而起作用。

15.男性的第二性征有,;女性的第二性征有。

16.通过和结合形成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是生物界普遍的生殖方式,如昆虫类、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17.有性生殖按照胚胎发育方式可分为①胎生如;②卵生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

③卵胎生如鲨、腹蛇。

20..有性生殖按照受精方式分①体外(水中)受精的有鱼类、两栖类。

②体内受精的有昆虫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21.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无性生殖。

生物的无性生殖有①分裂生殖如细菌、变形虫、草履虫、衣藻、小球藻。

②出芽生殖如酵母菌、水螅。

③孢子生殖如蕨类、藻类、苔藓类植物。

④营养生殖:用被子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进行繁殖。

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知识点

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知识点

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知识点七年级下科学的第三章主要讲解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这些知识点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从“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的分类”两个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是地球上所有有机体的总称,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细胞组成:所有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元,也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2.新陈代谢:生物可以自行进行代谢作用,摄取营养物质并转化为能量和生物体的物质,同时排出代谢废物。

3.生长和繁殖:生物可以通过有性或无性方式繁殖,并在此过程中不断生长和发育。

4.适应环境:生物可以适应其所处的环境,并对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

5.具有遗传信息:生物都有DNA作为遗传物质,这种遗传信息会随着繁殖被传递给下一代。

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指所有生命体都具有的基本属性,这些属性是进行生物学分类的重要基础。

二、生物的分类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繁多,为了方便研究和认识,人们将生物按照其形态、结构和功能等特征进行分类。

生物分类的目的在于整理和描述生物的各种形态和特征,便于人们对生物的认识和研究。

生物分类依据不同的特征可以分为多种方式,其中最广泛应用的是基于生物的进化关系来进行分类的,这种分类方法被称为“系统发生学”。

根据系统发生学的原则,生物可以分为以下七个分类阶层:1.界:最高一级,包括生物界所有生物。

2.门:界下一级,包括拥有大量共同特征的生物。

3.纲:门下一级,包括同一门的生物,共同具有一些特征。

4.目:纲下一级,包括相似的科。

5.科:目下一级,包括同一目的生物,已经能够得到进化上和形态上的证实。

6.属:科下一级,包括共同特征明显的生物。

7.种:属的下一级,是生物分类的最小单位。

例如,在界Animalia(动物界)下,门Chordata(脊索动物门)包括了我们熟知的禽鸟、鱼类、哺乳动物等,属于Mammalia(哺乳动物纲)的有老虎、狮子、鲸鱼、海豹等,而属于Hominidae (人科)的则只有人类一种,人类是Homo sapiens的学名。

七年级下第三章科学知识点

七年级下第三章科学知识点

七年级下第三章科学知识点第三章主要讲述的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本章内容涉及到了生命存在的标准,生物如何获取养分,以及生命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点。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吧。

一、生命的存在标准生命的存在标准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1. 细胞结构:所有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2. 能自我繁殖:生物能够通过遗传信息在其后代中复制自己的基因。

3. 能够适应环境:生物在适应和改变环境的过程中能发生进化。

4. 具有代谢活动:生物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从环境中获取养分。

二、生生不息的能量生物为了维持生命,需要不断获取能量。

不同种类的生物通过吸收光、摄取其他生物或者吸取矿物质来获取能量。

能量的转换使生物能够进行吸收、循环和消耗,这个过程被称为代谢。

三、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生命活动由许多基本过程组成,下面列举一些常见过程:1. 供能-贮能:让生物能够存储和使用能量。

2. 摄取和运输养分:生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摄取养分并将其运输至各个细胞。

3. 呼吸和呼出:生物通过呼吸将氧气和能量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其排出体外。

4. 排泄和呕吐:生物会将体内废物通过排泄或呕吐的方式排出体外。

四、生命活动的影响生命活动对环境有很大的影响,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养分:生物吸收和消耗养分,对环境中养分的需求程度不同。

2. 能量:生物的代谢和活动将消耗大量的能量,与环境中其他生物共同竞争。

3. 生物之间的关系:生物之间存在着很多关系,包括捕食和被捕食、共生等等。

总结本章所讲述的知识点是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和变化。

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身的生命排列,还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演变和生物世界的丰富潜力。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章 阳光教案(知识点+练习)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章 阳光教案(知识点+练习) 华东师大版

第三章阳光重点:阳光的组成;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的概念及其应用;选择题:阳光组成;复色光,单色光的应用;紫外线、红外线的应用;彩虹;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与防治;填空题:光的反射的应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应用;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练习:☆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⑴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反射面平滑。

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知识点提纲

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知识点提纲

一、物质与能量1.物质的组成与性质a.物质的分类和特征b.分子与原子的概念c.物质的性质:固体、液体、气体2.物质的变化a.物理变化的特点和示例b.化学变化的特点和示例c.化学反应的条件和标志二、能量与其转化1.能量的概念和单位2.能量的形式和转化a.动能和动能的转化b.势能和势能的转化c.热能和热能的转化d.光能和光能的转化e.电能和电能的转化3.能量守恒定律三、物质和能量的运动1.物质和能量的运动方式a.物质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b.能量的传递与转化:热传导、对流、辐射、能量的传递链2.物质和能量的运动受到的影响a.物质的受力情况及其影响b.能量传递中的损失四、机械功与功率1.功的概念和单位2.机械功的计算公式和物理意义a.力的功b.重力的功3.功率的概念和单位4.功率的计算公式和物理意义五、机械简单机械1.摩擦力和滑动摩擦a.摩擦力的产生和特征b.滑动摩擦的影响因素和特征2.斜面和斜面上物体的运动a.斜面上物体的平衡条件和运动规律b.斜面的作用和应用3.杠杆和杠杆的平衡条件a.杠杆的概念和组成部分b.杠杆的平衡条件和作用4.轮轴和轮轴的作用a.轮轴的概念和组成部分b.轮轴的作用和应用以上是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的知识点提纲,主要包括物质与能量、能量与其转化、物质和能量的运动、机械功与功率、机械简单机械等内容。

每个知识点都涵盖了基本概念、重要原理、相关公式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一章节的知识。

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知识点

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知识点

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知识点1.机械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位置发生变化。

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可以将物体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4.根据在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是否相等,可以将物体运动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5.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6.速度可以定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7.速度 = 路程S / 时间t。

8.1米/秒 = 3.6千米/时。

9.力是指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0.力的作用效果体现在:(1)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其中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

11.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2.力的单位是___,简称牛,符号为N。

13.测量力大小的工具是测力计,实验室用的是弹簧测力计。

14.弹性是指弹簧受到外力的拉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会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性质。

15.弹力是指针对发生的形变,产生一个反抗形变的力。

两个物体之间相互接触的力一般都是弹力,两个物体不接触的是磁力。

16.使用弹簧秤时要沿着轴线方向施力。

17.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18.力的示意图是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在箭头边上标上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19.重力是指地球对周围的一切物体都有向下吸引的作用。

20.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平面)。

21.重力的作用点是重心。

22.对于形状规则、质量均匀的物体,其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对于形状不规则、质量不均匀的物体,其重心用悬挂法确定。

23.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有关,跟星球的质量、半径有关。

24.重力的公式为G=mg,其中g=9.8N/Kg(为了粗略计算g一般取10N/Kg)。

25.如果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它一定受到了力;但物体受到了力,运动状态未必改变(可能受到平衡力,可能受到合力为零)。

26.牛顿第一定律是指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七下科学第三章ppt课件

七下科学第三章ppt课件

THANKS
[ 感谢观看 ]
CHAPTER 06
第三章自测与反馈
自测一:基础练习题
总结词:巩固基础
示例题目:1.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动物 的运动方式?请选择。A. 鸟类飞行 B. 鱼类游泳 C. 昆虫爬行 D. 植物生长
难度等级:相对较低,适合全体同学完 成。
详细描述:本部分练习题设计目的是帮 助同学们巩固课堂所学的基础知识,掌 握核心概念和基本技能。
详细描述
核心原理包括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等基本原理。这些原理是解释生物体各种生命现象和活动的基础。
知识点三:核心应用
总结词
掌握核心应用有助于将第三章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详细描述
核心应用包括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细胞和组织,如何理解生物体各种生命 活动之间的联系和影响等。通过这些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现象,并将这些知识 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CHAPTER 04
第三章实验与探究
实验一:实验操作指南
总结词
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方法
详细描述
介绍实验室的安全规则和基本仪器使用方法,包括天平、量筒、酒 精灯等,让学生了解实验的基本操作流程。
总结
通过实验一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方法,为后续的探 究活动打下基础。
实验二:探究活动指南
总结词
CHAPTER 03
第三章核心内容
知识点一:核心概念
总结词
掌握核心概念是学习第三章的基础。
详细描述
核心概念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等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生命系 统中的关系和作用。这些概念是构建生物科学理论的基础,也是理解生物体各种 生命活动和现象的基础。

七下科学第三章知识点

七下科学第三章知识点

七下科学第三章知识点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光的传播与折射的知识。

1.光是一种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不需要介质。

2.当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因介质的光密度不同而发生折射现象。

3.光线在入射介质中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光线在折射介质中与法线的夹角叫做折射角。

4.当光线由光密度较大的介质向光密度较小的介质传播时,入射角越大,折射角越小;同时发生反射现象。

5.当光线由光密度较小的介质向光密度较大的介质传播时,入射角越大,折射角也越大。

6.光的折射现象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光纤通信和显微镜等。

7.光的折射还会导致物体的视位置发生偏移,这种现象叫做折射至。

8.人眼的构造和光线的传播规律是视觉成像的基础。

9.透镜也是折射光线的重要工具,是眼镜和放大镜的核心部件。

10.各种透明器材都对光线的传播产生影响,比如光学仪器、眼镜和晶体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机械运动:物体空间位置发生变化。

2、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 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将物体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4、 根据在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是否相等,将物体运动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5、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6、 速度可以定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7、 时间路程速度= t
S v = 8、 1米/秒=3.6千米/时
9、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0、力的作用效果体现在:(1)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其中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
11、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2、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位N
13、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是测力计,实验室用的是弹簧测力计
14、弹性:弹簧受到手的拉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会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性质
15、弹力:针对发生的形变,产生一个反抗形变的力(两个物体之间相互接触的力一般都是弹力,两个物体不接触的是磁力)
16、使用弹簧秤时要沿着轴线方向施力
1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18、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在箭头边上标上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19、重力:地球对周围的一切物体都有向下吸引的作用
20、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平面)
21、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22、形状规则,质量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形状不规则,质量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用悬挂法确定。

23、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有关,跟星球的质量、半径有关。

24、重力的公式:G=mg g=9.8N/Kg (为了粗略计算g 一般取10N/Kg )
25、如果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了,它一定受力;但物体受力了,运动状态未必改变(可能受到平衡力,可能受到合力为零)
26、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7、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是理想状态下的定律。

28、原来物体处于运动状态,当某时刻不受力后,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原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当某时刻不受力后,将保持静止状态。

29、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0、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31、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属性。

无论是固体、液体或气体都存在惯性。

32、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明这两个力是平衡的。

33、两个力相互平衡需要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4、二力平衡: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即: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35、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异物、等大、反向、共线)
36、摩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37、摩擦力的方向:(1)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相反(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8、摩擦力的大小:(1)静摩擦力的大小在一直在变化的(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是多少,摩擦力就是多少)(2)滑动摩擦力大小是一定的(等于物体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力的大小)
39、增大摩擦力的方法:(1)增大压力(2)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用滑动代替滚动
40、减小摩擦力的方法:(1)减小压力(2)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在接触面上滴加润滑油(4)让接触面形成气垫(5)用滚动代替滑动
41、压力的作用效果是让物体产生形变。

42
力物体;大小(见下图)
(1)
F压=G
(2) F压=G+F (3)F压=G-F
(5)F压=0
43、压强:在单位面积上受到压力的大小
44、压强定量描述的是:压力形变程度
45、
S
F
=
=p
受力面积
压力
压强
46、压强的单位:牛/米2 N/m2 帕斯卡简称:帕
47、增大压强:(1)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2)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3)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48、减小压强:(1)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2)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小压力(3)减小压力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49、液体压强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并具有流动性
50、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压强计(由金属盒、橡皮管、U型玻璃管组成)
51、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两管内液面高度差越大(转换法)
52、液体压强的特点:(1)一切液体内部都存在着压强(2)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3)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4)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53、液体压强的公式:p=ρ液g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