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测量平均速度、计算题训练

合集下载

1-4 测量平均速度(专题训练)【四大题型】(原卷版)

1-4 测量平均速度(专题训练)【四大题型】(原卷版)

1.4 测量平均速度(专题训练)【四大题型】【题型1 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题型2 测量平均速度的其他方式】. (5)【题型3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8)【题型4 平均速度的计算】 (12)【题型1 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1.(2023•高新区模拟)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实验中,小枫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用来测量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的平均速度,把斜面的右端用木块垫起,已知斜面AC的长度为120cm,B点是斜面AC的中点;实验时,将小车放置在斜面A点,松手后,小车依次通过A、B、C三点的时间(停表每格为1s)如图所示,在小车下滑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金属片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B.小车AB段的平均速度小于AC段的平均速度C.为了便于计时,只需将木块向斜面左端移动一点D.测量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BC段的平均速度,应将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2.(2022秋•济阳区期末)如图,“探究小车从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的实验,下列做法中,能有效减少时间测量误差的是()A.将斜面等分成更多段B.适当减小斜面的高度C.换用质量更大的小车D.听到撞击挡板声停表3.(2022秋•如皋市期末)(多选)小明同学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斜面上的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

秒表显示格式为“时:分:秒”,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图1中AC段的路程为90cmB.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为40m/sC.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该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D.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用图像来描述,图2中能反映图中小车运动情况的是图B 4.(2022秋•武侯区期末)如图所示,在用斜面和木块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时,将带刻度的木板一端垫高做成斜面,小明用频闪照相机记录了木块沿斜面下滑的运动过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带参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带参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带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龟兔赛跑中,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中途睡起了大觉,醒来以后,飞速跑到终点,却发现乌龟早已到达终点.在整个赛跑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乌龟的平均速度大,运动快B .兔子的平均速度大,运动快C .兔子比乌龟运动的路程长D .乌龟比兔子运动的路程长2.用高速频闪照相机拍摄正在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个小球,得到一张频闪照片,如图所示若照相机每次曝光的时间间隔相等,比较甲、乙两小球通过AB 过程中的平均速度A .v v >甲乙B .v v <甲乙C .v v =甲乙D .无法判断3.某运动员参加百米赛跑时,起跑的速度为7m/s ,中途的速度为9m/s ,最后冲刺的速度为10m/s ,若他的成绩为12.5s 。

则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 .9m/sB .8.67m/sC .8m/sD .12m/s4.一运动员在一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7s 内的平均速度为7m /s ,10s 到达终点,则他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 .15m /sB .11m/sC .10m /sD .9.7m /s5.“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相同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刻物体的位置。

如图是甲,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从a 到b ,甲、乙两球运动的时间相同B .从a 到b ,甲球的平均速度比乙球小C .甲球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D .乙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小6.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 、B 、C 三点的时刻,B 点是全程AC 的中点.小车从A 点运动到C 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B .小车对斜面的压力就是小车的重力C .小车AB 段运动所用时间与BC 段运动所用时间相等D .小车AC 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 段的平均速度7.小枫同学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 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 处所用时间为t ,小车长为s 1,斜面长s 2,下列对这个实验的分析和说法错误的是( )A .小车由静止下滑,下滑的过程中在做变速运动B .小车从A 到B 的平均速度的数学表达式为 21s s v t-= C .为了延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可减小倾斜程度D .图象乙能准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情况8.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刚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如图所示是他们通过的路程s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前2s 内,小明跑得较快B.小刚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比后一半路程大C.两人的速度一直相同D.小刚全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9.小明家距学校1.5Km,一天,小明骑自行车上学,他以4m/s的速度行驶到刚好一半路程时,车扎带他只好停下来,补胎用了5min,接着又以6m/s的速度到达学校,则小明骑车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约为()A.4.8m/s B.5m/s C.2.45m/s D.4.8km/h10.甲、乙两人相距18m,同时沿同一直线开始做匀速运动,其中甲的s-t图象如图所示。

1.4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

1.4测量平均速度练习题

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一、选择题1、关于平均速度,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B. 平均速度是用来精确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快慢的C. 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D. 平均速度是几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2、某同学从甲地到乙地,前200m 以4m/s 的速度步行,后1000m 以10m/s 的速度乘车,则该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 、7m/sB 、5m/sC 、8m/sD 、9m/s3、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 时,用了2s ,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 )A .1.5m/sB .2m/sC .1m/sD .2.5m/s4、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A .甲图和丙图 B.甲图和丁图 C .乙图和丙图 D.乙图和丁图二、填空与实验题5、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图中a 、b 、c 三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开始运动,则甲图中运动最快的是,其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 ;乙图中运动最快的是 ,其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6.、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两电动小车在一条直线上匀速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根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1)观察图可知,甲车通过0.6 m 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是 s.(2)观察图可知,乙车运动1min 通过的路程 m.(3)比较图像可知,甲车的速度 乙车的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甲 乙 c 图1 a b a b c值为l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 AB= cm; t BC= s; V AC=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填“大”或“小”)第7小题图三、综合应用题1、骑自行车上坡用50s,下坡用20s,坡长100m,求上坡的平均速度,下坡的平均速度,上、下坡一次的平均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某物体在前一半运动时间内的速度是20 m/s,后一半运动时间内的速度是30 m/s,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A.10 m/s B.24 m/sC.25 m/s D.30 m/s2.一辆小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在第1s内通过10m,第2s内通过10m,第3s内通过10m,则这辆小车()A.在第1s内速度保持10米/秒B.在第2s内路程和时间成正比C.在这3s内路程和速度成正比D.在这3s内可能做变速直线运动3.心电图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

我们根据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1min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

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待检者甲、乙的心电图如图所示。

若甲的心率为60次/mi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坐标纸的走纸速度为20mm/s B.乙的心率为75次/minC.甲的心率比乙的心率快D.甲每次心跳的时间间隔为0.8s4.一辆普通家用轿车的长约为4.5m.如图是某家用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用相机每隔0.5s曝光一次得到的照片.拍照过程中,轿车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A.30 km/h B.60 km/h C.90 km/h D.120 km/h5.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B.0~4s时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C.0~3s时甲比乙的平均速度大D.0~2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 m/s6.无风的天气,小虹和同学一起用机械停表和刻度尺测量乒乓球下落的平均速度,他们让乒乓球从三楼由静止竖直落到地面。

对于实验有关的操作和分析,正确的是()A.该实验很简单,不必注意操作的安全B.选择量程为1米的刻度尺来测量路程C.使用停表前,要先观察停表是否调零D.所测速度表示乒乓球每一时刻的快慢7.长江三峡雄奇险秀,滔滔江水奔腾直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练习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练习

1.4 测量平均速度一、选择题1.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A.图中AB段的路程s AB=50.0 cmB.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t AC=2.5 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 AC=32.0 cm/sC.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大D.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 BC,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2.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

图中显示的是某次测量过程中小车在甲、乙、内三个位置及对应的时刻,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小车从乙位置运动至丙位置的平均速度是0.40m/sB.小车沿斜面下滑过程中,从甲位置到乙位置的平均速度等于从甲位置到丙位置的平均速度C.小组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实验时斜面的倾斜度不宜太大,这样可以延长小车下滑的时间,便于准确测量D.在某次实验中,小组同学们发现小车从乙到丙的平均速度大于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因此得出平均速度与斜面倾斜度有关3.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A.航模飞行器以11m/s的速度飞行B.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跑完全程D.从30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s4.我们可以用路程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还可以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出一条线段来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如图所示,某物体分别沿两条路径从M点运动到到N点;第一次先从M到P,再从P到N;第二次直接从M到N,则物体的两次运动()A.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相同B.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不同C.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不同D.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相同5.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分别作出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的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二、填空题6.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通过的路程是乙通过的路程的一半,甲用的时间是乙用的时间的2倍,甲速度是乙速度的________倍。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带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带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是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向东运动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A.0~5s,甲车的速度是4m/s B.10~25s,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C.10~15s,甲车处于静止状态D.0~15s,甲、乙两车运动的路程都是30m2.一辆摩托车做直线运动,1s内走1m,2s内走2m,3s内走3m…,则此车的运动是()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3.关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sv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通过路程越长,速度就越大B.物体时间越短,速度就越大C.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而与时间成反比D.速度与路程、时间无关,但可由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求出4.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 t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车的速度为10米/秒,乙车的速度为2米/秒C.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12米D.经过5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米5.甲、乙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1/3,则()A.甲通过的路程是乙通过路程的1/3B.乙所用时间是甲所用时间的1/3C.通过相同的路程,乙所用的时间是甲所用时间的3倍D.在相同的时间内,乙通过的路程是甲通过路程的3倍6.下列物理量估算不合理的是()A.一个中学生的重力约500N B.人步行速度约10m/sC.人体正常体温约37℃D.人体平均密度约1×103kg/m37.如图a,在平直高速公路上的某时刻,甲、乙两车相距s,经过时间t后,两车距离变为s1(s1<s).两车的s﹣t图象如图b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b中的图线℃表示的是甲车的运动情况B.图b中的t0时刻表示甲乙两车此时的速度相等C.t时刻一定在图b中的t0时刻之前D.t时刻可能在图b中的t0时刻之前8.寓言《龟兔赛跑》中说: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大觉,它一觉醒来,发现乌龟已悄然地爬到终点,后悔不已。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解析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同步基础练习)实验题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小明在学校举行的体育运动会百米赛跑中,前50米用时6秒,后50米用时8秒,小明百米赛跑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 )A.16.7m/s B.12.5m/s C.7.1m/s D.7.3m/s【答案】C【解析】解:百米全程用时:t=t1+t2=6s+8s=14s;则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st =100m14s≈7.1m/s。

故选:C。

2.某次体育考试,王海同学完成1千米长跑项目用时大约4min,则他在1千米长跑中的平均速度约为( )A.20km/h B.4m/s C.2m/s D.10km/h【答案】B【解析】解:王海通过的路程s=1km=1000m,运动时间t=4min=240s,王海的平均速度:v=st =1000m240s≈4m/s=14.4km/h。

故选:B。

3.物体在做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如果速度大小随时间发生变化,则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若某物体沿直线以12m/s的速度运动,通过了全程的13,又以同方向16m/s的速度运动通过了剩余的全部路程,则它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14.4m/s B.15.4m/s C.14.33m/s D.14.66m/s【答案】A【解析】解:设全程为s,物体沿直线以12m/s的速度运动,通过了全程的13,由v=st 可得,所用时间:t1=13sv1=s3×12m/s;又以同向16m/s的速度运动通过了剩余的全部路程,所用时间:t2=23sv2 =2s3×16m/s;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平均=st1t2=ss3×12m/s2s3×16m/s=14.4m/s。

故选:A。

4.已知某物体做直线运动,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v1,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v2,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且v=3v1,则v1与v2的比值是( )A.1:5B.1:3C.2:1D.1:2【答案】A【解析】解:设前一半时间为t由v=st 可得,前一半时间通过的路程:s1=v1t;后一半时间通过的路程:s2=v2t;全程的平均速度:v=s1s22t =v1t v2t2t=v1v22;由v=3v1可得:v1v22=3v1解得:v1v2=15。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含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含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题-含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斜AC的长度为80cm,B点是斜面AC的中点。

实验时,将小车放置在斜面A点,松手后,小车依次通过A、B、C三点的时间如图所示。

在小车下滑过程中()A.以金属片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B.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0cm/sC.为了便于计时,应将木块向斜面底端移动D.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小于在BC段的平均速度2.如图,小明在比较纸锥下落快慢的活动中发现纸维下落较快,时间测量的精确程度不高,下列四种提高测量精确程度的方法,你认为可行的是()A.减小锥角B.降低下落高度C.用同一纸锥进行多次实验,用秒表测量每次的下落时间,最后取平均值D.用多块秒表同时测量某一纸锥的一次下落时间,取平均值3.P、Q是长直路面上的两地,P、Q两地相距1500m。

现有甲、乙二人骑自行车分别从P、Q两地同时、同向出发,沿直线运动,如图是甲、乙二人骑自行车运动的s—t图像,则运动2min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二人可能相距1740m,甲距Q点600mB.甲、乙二人可能相距1260m,甲距P点360mC.甲、乙二人可能相距1260m,甲距P点900mD.甲、乙二人可能相距1740m,甲距Q点2100m4.关于测“平均速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中为便于测量时间,应保持斜面较缓的坡度B.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C.用刻度尺和秒表一起测量出物体的速度,用到了等效替代法D.用svt算出的平均速度,可以粗略表示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5.某同学百米赛跑成绩为10s,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他每秒通过的路程是10m B.他在冲线时的瞬时速度可能大于10m/sC.他赛跑时做匀速直线运动D.他在百米内的任何一个瞬时速度为10m/s6.某同学放学后慢跑回家,前半程平均速度为2m/s,后半程加快步伐,平均速度为3m/s,则该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2.2m/s B.2.3m/s C.2.4m/s D.2.5m/s7.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若路程1s段的平均速度为1v,路程2s段的平均速度为2v,路程3s段的平均速度为3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车沿斜面从顶端到底端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B .要测得小车通过路程S 3的时间t 3,可以使小车从B 点由静止释放并开始计时,到达C 点时停止计时 C .可以用1122v v v +=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 D .要测得小车通过路程2s 的时间2t ,可以将小车从A 点由静止释放并开始计时,车头到达B 点时停止计时8.如图是甲、乙两物体的s ﹣t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图中可看出甲比乙运动得快B .第5s 时甲乙相遇C .乙一直以5m/s 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D .甲的速度为15m/s9.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6s 内通过30m 路程,则它在第2s 的速度是A .18km/hB .5km/hC .18m/sD .15m/s10.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 、B 、C 三点的时刻, B 点是全程AC 的中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导学稿
课 题
1.4测量平均速度、计算题训练 课 型 新授课 第 周 第 课时 教师寄语
想过成功,想过失败,但从未想过放弃! 学习目标 1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测量平均速度 2熟练应用速度公
式(难点)
学生自主活动材料
一.前置自学自学指导:自学教材P 23—25内容,时间不少于15min ,并记住以下内容
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①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 。

②该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和 。

③该实验所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和 。

2、某同学参加百米赛跑,跑前24m 用了4s ,跑完100m 用了12s ,该同学百米跑的速度是( ) A .6m/s B .8.3m/s C .7.15m/s D .7.75m/s
3、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 ,轮船上的超声波探测器在发出信号6 s 后听到回声,求海水的深度?
二.合作探究
4、一列火车长200米,以15米/秒的速度通过1600米长的大桥,求这列火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

5、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
较 (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AB S = cm ; BC t = s ; AB V =_ m/s ; BC V = m/s 。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
AC
V偏 (选填“大”或“小”)。

三.拓展提升
6、一支长200米的队伍以5千米/时的平均速度通过一座桥,若桥长800米,求该队伍通过该桥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7、汽车在一条直线上行驶,第1s内通过5m,第2s内通过20m,第3s内通过20m,第4s 内通过5m,则此汽车在最初2s内的平均速度是 m/s,全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m/s。

8、物体做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30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0m/s,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m/s。

9、如图所示,兔子和乌龟在全程为s的赛跑中,兔子跑到树下用时t
1,树下睡觉用时t
2

醒后跑完剩下的路程用时t
3
,小兔子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团体赛中,乌龟驮着兔子水中游,兔子背着乌龟地上跑,实现了双赢。

兔子在乌龟背上说:“我是静止的,又可以悠闲的睡觉了!”兔子说自己是静止的是以为参照物的。

10、百米赛跑过程中的某时刻甲、乙两运动员位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两运动员中,
的速度较快,因为在相等的时间内该运动员较大。

11、一列长200m的火车通过隧道用了90s。

已知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50m/s,求这个隧道的长度。

12、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离高楼500m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20m后,司机刚好听到鸣笛的回声,求汽车的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四.当堂达标
自我评价专栏(分优良中差四个等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