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德育渗透方案
2024年幼儿园小班班级德育工作计划样本(五篇)

2024年幼儿园小班班级德育工作计划样本众所周知,幼儿阶段的品德教育对于个体一生的成长起着奠基性的作用。
而____班的幼儿正处于学前晚期,这一时期是他们从学前教育平稳过渡到小学教育的关键阶段。
因此,我们着重在这一重要时期,致力于培养幼儿的诚实、礼貌、勇敢、谦让、合作以及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同时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陶冶情操,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为他们顺利进入小学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品德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并非孤立的说教,而是融入幼儿每日生活的各个方面。
我们时刻都在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1、晨间活动:幼儿到园时需学会向老师和同伴问好,进班后自主整理桌椅、安静就座,参与晨间交谈,以此培养礼貌用语的习惯,增强文明意识。
我们采用幼儿自我点名的方式,让他们学会关心同伴,热爱集体。
2、课间活动:我们教育孩子在课间相互关心、照顾年幼的同伴,帮助他们复习课堂知识,并学会分享玩具,培养谦让精神。
3、进餐:我们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避免食物洒落,鼓励他们吃完饭后主动整理餐具,以克服依赖的不良习惯。
4、午睡:在午睡环节,我们教育幼儿将脱下的衣物叠放整齐,并尽快安静入睡。
5、离园活动:要求幼儿保持安静,不追逐嬉戏,妥善整理个人物品,等待家长接送。
二、节日中的品德教育1、“三八”妇女节,我们引导幼儿尝试制作小礼物或用零用钱为母亲挑选节日礼物,通过“记忆中的妈妈”主题活动,让幼儿回忆母亲的付出,激发他们孝顺父母、尊重女性的意识。
2、____月____日的“学雷锋日”,我们组织“学雷锋,做好孩子”系列活动,教育幼儿关心集体,为班级做好事,如打扫卫生、布置环境等,以实际行动展现关爱集体的品质。
3、“植树节”期间,我们带领幼儿在户外寻找春天,观察各种树木,了解树木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爱护环境的意识。
4、“五一劳动节”,我们开展“我是爱劳动的好孩子”主题活动,鼓励幼儿发表对劳动的理解,探讨如何成为爱劳动的好孩子,促进他们形成尊重劳动的价值观。
幼儿园小班德育工作计划(精选9篇)

幼儿园小班德育工作计划幼儿德育教育工作非常重要,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有利于幼儿以后的生活学习。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德育工作计划,欢迎大家阅读!幼儿园小班德育工作计划篇1一、培养幼儿爱的情感。
一个懂得爱的人才能懂得工作、生活与学习。
对幼儿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教育能帮助幼儿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从小胸怀大局,有集体意识,能培养幼儿强烈的责任感和爱的意识,激发他们长大了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的愿望。
1、让幼儿知道我们的国家是中国,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的国家很大,人口很多。
认识国旗、国徽,了解国歌、首都等。
2、教育幼儿热爱自己的父母、老师、小伙伴,逐步扩大到爱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尊敬、热爱他们。
3、引导幼儿学会爱护自己,只有爱自己才有能力爱别人、爱国家,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而要修身齐家,还要格物致知。
二、培养幼儿独立能力和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习惯是养成的,习惯也是可以被改变的。
注意培养幼儿的好习惯,改变幼儿的坏习惯。
好习惯终身受益,我们应注重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贯穿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1、培养幼儿的独立能力,只有独立,才能更好的成长。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衣服和手脸的干净,勤洗头、洗澡,会刷牙。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不吃不干净的食物,学习保护自己。
4、坐、立、行、看书、写字能保持正确的姿势,知道用眼卫生,会保护眼睛。
三、培养幼儿有礼貌和讲秩序的行为习惯。
讲礼貌和守秩序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应体现出来的文明行为,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每一个公民提出的要求。
我们必须从小对幼儿进行讲礼貌和守秩序的教育。
1、会使用礼貌用语:请、您、早、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
2、学会交往的礼仪。
3、能较主动地遵守本班和幼儿园的各项规则。
4、能克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
四、培养幼儿合作与分享的精神,有自信心、同情心。
儿童的个性是他自己的生活史的产物,起源于儿童同周围世界的积极主动的相互作用。
幼儿园小班品德教育活动设计 幼儿园品德教育

幼儿园小班品德教育活动设计一、概述品德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幼儿园小班阶段,品德教育更是需要特别关注和重视。
设计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品德教育活动至关重要,本文将围绕幼儿园小班品德教育活动进行设计探讨。
二、活动目标1. 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正确认识和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2. 培养幼儿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幼儿的交流能力和社交能力;3. 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
三、活动内容1. 游戏形式的品德教育活动利用游戏形式进行品德教育活动可以增加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
可以设计一些小组竞赛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团队合作和互助,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2. 情境模拟的品德教育活动利用情境模拟的方式,让幼儿置身于不同的情景中,学会正确处理各种问题和挑战。
可以设置一些场景剧,让幼儿扮演不同角色,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学会如何正确解决问题。
3. 创设互动体验的品德教育活动通过互动体验的方式,让幼儿亲身感受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
可以组织一次义工活动,让幼儿参与其中,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
四、活动实施方式1. 班级整体活动可以在班级集体活动中,安排品德教育活动,全班幼儿共同参与,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小组分组活动可以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小组之间进行品德教育活动竞赛,增加互动和趣味性,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3. 个性化指导活动针对一些特殊情况或个别幼儿,可以开展个性化的品德教育指导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存在的品德问题,提升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
五、活动效果评估1. 进行定期的评估检查对品德教育活动进行定期的评估检查,对幼儿的品德教育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2. 多方面观察评价除了定期的评估检查外,还可以结合幼儿的日常行为和言行举止等方面进行多方面观察评价,全面了解幼儿的品德教育情况并给予反馈。
幼儿园小班德育工作计划(16篇)

幼儿园小班德育工作计划(通用16篇)幼儿园小班德育工作规划篇1一、指导思想我园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立德树人,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为主线,以“情感德育”为核心,以提高全园幼儿思想道德素养为目标,坚持德育为先,加强师德师风建立,强化幼儿行为标准,深化改革,提升内涵,不断增加幼儿园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凸显德育特色,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科学化水平,促进幼儿全面进展。
二、工作目标1、加强安全教育,创立平安校园。
2、深化师德建立,提升教师素养。
3、组织多彩活动,提高德育实效。
4、亲密家园联系,实现和谐共育。
三、详细措施本学期我园将以20xx年XX县教育局德育工作指导意见为指导,从师德师风建立——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两方面着手形本钱园德育工作特色。
(一)优化德育环境,注意隐性渗透1、合理构建环境转变过去单纯的为美化活动室而布置环境的观点,从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动身,考虑全面进展的需要和不同共性的差异,为幼儿创设一个干净、温馨、舒适而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
在幼儿园墙壁上、盥洗室、午睡间等地方布置礼仪教育和养成教育的图片,让孩子熟知幼儿园礼仪的要求;在各楼走廊上粘贴温馨小提示,知道上下楼梯要留意安全、说话要轻声、轻拿轻放玩具等;在家教栏和宣传栏等公共场所粘贴公益广告标语,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
2、激发道德情感良好的环境气氛和开心的心情能使孩子乐于承受成人的建议,这样情境下的教育过程会给幼儿带来开心,并培育了安康、积极的道德情感。
为此幼儿园首先尽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布满着爱、信任、怜悯以及民主的人际交往环境,同时利用家长会、家园联系栏、半日活动、亲子活动等向家长做好宣传工作,了解幼儿园德育工作开展状况,引导家长共同参加,同时建立了《教师行为标准》和《家长行为标准》,催促家长留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典范。
(二)加强师德建立,锻造德育团队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小班幼儿常规培养中渗透德育初探]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
![[小班幼儿常规培养中渗透德育初探]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bb5b84581b6bd97f19eada.png)
[小班幼儿常规培养中渗透德育初探]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摘要德育在幼儿园是通过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活动进行的,重点培养幼儿最基本的思想行为习惯。
而常规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它对良性格奠定良好的基础。
它对于班级正常的保教秩序及幼儿发展本身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德育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G61 :A :1002-7661(xx)17-0035-02小班幼儿正处于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初始期,所谓“一岁看小,三岁看老”,幼儿时期的德育将影响到一个人的整个人生。
如何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如何将道德教育的内容、目的和方法与现实结合,是我们幼教工作者需要一直探究的问题。
一、在小班幼儿常规培养中渗透德育的意义传统的道德教育一味诉诸知识的灌输,背离了德性成长和道德教育的本性,而对儿童来说,想象他人的内心生活是需要经验的,身为儿童可以加入的社会活动环境毕竟有限,可以相互发生作用的场合毕竟不多,这一切造成道德教育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
儿童需要快乐成长、全面发展,传递给他们“道德”是他们正常发展的一个前提。
然而这个前提本身也要有个前提,那 __的道德一定不能是伪道德,并且要适合儿童的成长,关注儿童的成长。
从小班的年龄特点来看:3—6岁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
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关键期。
其一,幼儿入园后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在新的环境中建立新的规则,培养良好的习惯以及道德品质这对低年龄段的幼儿来说相对容易。
其二,低年龄段的幼儿无论在生理、心理上都处于个体发展的低级阶段,在品德教育上处于他律时期,这一年龄特点为教师进行常规管理创设了有利条件,同时,良好的习惯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
其三,小班的常规建立好了,将为以后中、大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在小班幼儿常规培养中渗透德育的问题(一)小班新生生活常规都较差对于新生幼儿来说生活常规都较差,特别是在生活和卫生习惯方面,但幼儿的个体差异不同。
幼儿园小班德育工作计划

幼儿园小班德育工作计划5篇幼儿园小班德育工作计划精选篇1一、指导思想幼儿期是智力开发的最佳起,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对幼儿进行初步得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教育和训练,是幼儿教育中一向非常重要的工作。
因此,我们特制定此计划。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的要求,结合五大领域的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向幼儿渗透德育教育,全面提高我班幼儿的思想素质,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
二、情况分析:通过前阶段的生活和学习,孩子们各方面的进步较明显,孩子们已有了一定的自豪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我们班孩子在能力上各不相同:如谢丁、吴沈乐等小朋友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性格开朗、活泼、自主,富有个性;吴晶晶.张弛等小朋友踏实守纪,学习认真、劳动积极,团结同伴,是孩子们学习的好榜样;但也有一些小朋友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进餐时爱说话、对学习不感兴趣、喜欢打闹生事,如蒋乐天.陆珂菲等,还有何益楠.俞越等小朋友天真幼稚,不守常规。
但从整体看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及独立解决问题两方面都有明显进步。
今后需加强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其次,孩子不爱惜劳动成果,吃饭掉饭粒,本子随意撕也需要个别辅导。
三、措施、内容: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要进行纠正、改善,促进幼儿良好品德形成与发展。
对此,我们设计以下方案:(一)常规教育,常抓不懈。
1.班级每天进行晨谈,根据周计划.日计划,切实际地开展,充分发挥晨谈的教育作用,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
2.重点围绕季节.时事展开,丰富幼儿的知识,指导幼儿了解初浅的德育知识。
3.开展系列活动或引导幼儿学习班中进步较快的同伴,促使其做个守纪律、好行为的孩子4.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常规活动,让幼儿在学习的同时,品德、行为也得到同化。
5、有效发挥德育氛围的主渠道教育作用。
(二)学习标准,培养习惯。
1.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照本班幼儿水平,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
2.学习园内的德育工作经验,用于实践。
3.学习有关文章、理论,对照实践,寻找差距,不断做好本职工作,抓好思品工作。
小班德育教案

小班德育教案【篇一:幼儿德育教案】“德”即是指人道德品质行为的一种表现。
幼儿德育就是幼儿园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特征,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幼儿进行思想、道德及行为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的一种教育活动。
它是通过幼儿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其形成具有一定社会与环境所需的品德、行为的教育。
简单的说:幼儿园的德育是指教师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培养幼儿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教育。
它以社会公德、生活习惯、文明礼貌等规范为主要内容,旨在培养幼儿诚实守信、礼貌待人、坚强勇敢的道德品质;培养幼儿热爱祖国、关爱生命的道德情感;使其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的习惯。
幼儿德育教育既包括培养,也包括形成,培养是途径,形成是目标。
德育是一项基础教育, 是我们开展其它教育活动的前提和保证,是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它处于幼儿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是我们进行一切教育工作的根本,也是我们教育工作的根本所在。
德育工作贯穿于幼儿教育的全过程,贯穿于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整合于语言、社会、健康等领域之中,渗透在学习、生活、游戏及娱乐等活动之中,融入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里。
幼儿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是对幼儿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阶段,幼儿德育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起着主导和决定性作用。
了解了德育的含义及其重要性,下面,我们来谈谈如何实施的问题。
幼儿园德育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幼儿德育的内容及方法有哪些?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有效地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幼儿园德育工作的成败与否,还是我们德育工作的关键所在,是教师必须研究和掌握的问题。
一、德育教育的目标《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行为习惯为主要目标”。
就是教师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使幼儿在思想、行为、品德等方面受到教育和影响,培养幼儿基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使其建构和提升自己的价值理解、情感体验和品德行为,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的良好品质与行为习惯。
幼儿小班德育工作计划(11篇)

幼儿小班德育工作计划(11篇)幼儿小班德育工作计划1一、日常生活中渗透品德教育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工作不是单独的说教,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的每时每刻都在对他进行教育。
晨间活动:教会幼儿简单的礼貌用语,如早晚跟老师说“早上好”再见”让幼儿学习礼貌用语,增强文明意识。
课间活动:这时,教育孩子要相互关心、互相照顾,协助他复习课上所学的内容;要学会谦让,好玩的玩具大家一起玩。
进餐:进餐时,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指导幼儿独立进餐,吃饭时不掉米粒、不剩饭菜,吃完后能自觉地将餐具放好,让幼儿克服“饭来张口、衣来生手”不良习惯。
午睡:教育幼儿睡前将脱下的衣服叠整齐,并迅速入睡。
离园活动:要求幼儿不追逐、不吵闹,安安静静等父母来接。
二、教育活动中的品德教育1 培养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让他感受到周围成人的关心保护。
学期初,为了使小班幼儿尽快适应集体生活,首先组织他观赏幼儿园,故事《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歌曲《上幼儿园》幼儿尽快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2 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虽让他能够独立进餐,但由于家长的过渡保护,大部分幼儿都不会独立进餐,独立性较差。
因此,针对幼儿的这些特点,语言活动《大公鸡和漏嘴巴》看图讲述《吃得真干净》知识《认识餐具》音乐歌曲《好娃娃》等活动,有计划、有方法地引导幼儿独立的进餐、盥洗、睡觉等良好的自理能力。
3 学会简单的礼貌用语,进行礼貌教育。
礼貌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为此,语言《有礼貌的好宝宝》故事《两只羊》歌曲《好妈妈》好娃娃》认识《老师》认识《家庭》向幼儿进行礼貌教育。
三、节日中的品德教育九月十日”教师节”让幼儿绘画 < 红花 > 送给老师,让幼儿知道老师的辛苦劳动,教育幼儿热爱老师,尊重老师。
十月一日“国庆节”让幼儿了解国庆节的来历,知道我中国的历史,要热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一月一日“元旦”通过家园同乐庆新年联欢活动,让幼儿感受到新年的快乐,培养爱父母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幼儿常规培养中德育渗透方案小班幼儿正处于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初始期,所谓“一岁看小,三岁看老”,幼儿时期的德育将影响到一个人的整个人生。
如何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如何将道德教育的内容、目的和方法与现实结合,是我们幼教工作者需要一直探究的问题。
一、在小班幼儿常规培养中渗透德育的意义传统的道德教育一味诉诸知识的灌输,背离了德性成长和道德教育的本性,而对儿童来说,想象他人的内心生活是需要经验的,身为儿童可以加入的社会活动环境毕竟有限,可以相互发生作用的场合毕竟不多,这一切造成道德教育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
儿童需要快乐成长、全面发展,传递给他们“道德”是他们正常发展的一个前提。
然而这个前提本身也要有个前提,那就是这样的道德一定不能是伪道德,并且要适合儿童的成长,关注儿童的成长。
从小班的年龄特点来看:3—6岁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
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关键期。
其一,幼儿入园后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在新的环境中建立新的规则,培养良好的习惯以及道德品质这对低年龄段的幼儿来说相对容易。
其二,低年龄段的幼儿无论在生理、心理上都处于个体发展的低级阶段,在品德教育上处于他律时期,这一年龄特点为教师进行常规管理创设了有利条件,同时,良好的习惯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
其三,小班的常规建立好了,将为以后中、大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在小班幼儿常规培养中渗透德育的问题(一)小班新生生活常规都较差对于新生幼儿来说生活常规都较差,特别是在生活和卫生习惯方面,但幼儿的个体差异不同。
有的独立性强,主动、积极地进行生活技能的练习,有的有较大的依赖性,懒得自己动手;有的很爱干净,有的习惯于脏和乱的环境。
因此,要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我们应做到因人施教,实现促进全体幼儿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幼儿园家长对培养幼儿德育的误区1.误把幼儿园教育当成全部的幼儿教育,不重视家庭教育,认为教育孩子是幼儿园的事,忽略孩子能力性格和情感的培养,偏重于知识和智力。
2.“望子成龙”:家长一味追求智力开发,过早的进行各种知识技能训练,做出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决策。
3.对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以及道德品质不重视。
(三)初入园幼儿的习惯与家园脱节父母的溺爱不利于幼儿良好品质的培养,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五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在家里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来到幼儿园后不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
加上小班幼儿年龄小、依赖性强,对一切都感到陌生、新奇,也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顽皮,一旦整天生活在一个班集体里,势必很不习惯、很不适应。
因此,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与品质必须是家园一致。
三、在小班幼儿常规培养中渗透德育具体处理策略(一)适应集体生活,了解一日生活常规新学期开学是小班工作最为重要,也是最为辛苦的一个阶段,但是只要班上的老师齐心协力,找到工作的突破口,问题就会解决。
通常小班的孩子入园时会有不同程度的哭闹,所以我们在幼儿来园前一天通过家访的形式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同时给家长提出需要配合的地方。
孩子第一次离开家庭,走入幼儿园,要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因此,入厕、盥洗等环节就成为小班工作的难点,同时也是我们生活常规建立的关键环节。
(二)建立良好习惯,引导幼儿自我管理1.创设游戏情境,感受德育“之美”(1)小班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而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
新生入园时,组织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引导认识自己的标记。
还可以通过智力游戏“猜猜我是谁”,使幼儿加深对班上老师的认识,对小朋友的认识,增进与老师、小朋友的感情。
(2)孩子玩好玩具后容易乱扔、乱放,可以采用“送玩具宝宝回家”的游戏进行训练。
教师可以和孩子一起将玩具送回家,边送边说:“玩具宝宝回家喽,玩具宝宝再见。
”通过这样反复的游戏,幼儿就会知道什么玩具该放什么地方,逐步培养幼儿玩具哪里拿,哪里放的常规习惯。
(3)利用休息时间,还可以玩一些生活小游戏。
在对幼儿进行常规训练时,可以经常使用儿歌来引起幼儿的兴趣,以帮助幼儿掌握生活常规的要领。
如在培养和训练孩子们正确洗手环节中,孩子们不是把先后顺序弄错,就是细节达不到要求。
我和孩子们一起编了洗手歌:“吃饭之前要洗手,轻轻拧开水龙头。
先把小手打打湿,再用肥皂搓搓手。
挫手心,搓手背,甩甩小手真干净。
”这样既可以让孩子熟练地掌握要领又可把握动作的先后顺序。
(4)利用音乐游戏的趣味性,如“碰一碰”“朋友你好”,使幼儿能愉快地、心甘情愿地去顺从游戏的规则和要求而加强对自己的约束,并且在游戏过程中会得到其他幼儿的提醒和督促,从而使其有效地矫正自己的行为遵守规则,养成遵守规则进行游戏的良好习惯。
2.提供多元空间,关注幼儿主体意识区域活动能有效地提高个体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更多的活动空间,因此我们开展了区域活动。
例:一天晨间活动,孩子们在玩区域活动。
有的玩橡皮泥,有的玩积木,有的画画,还有的玩娃娃家。
八点三十是收拾整理玩具的时间,我轻轻地放起了收拾玩具的音乐。
孩子们听见音乐很自觉地收起了手里的玩具材料。
正收拾着,忽然听见哭闹声:“我不要收起来,我还没有画完!”豆豆大声嚷嚷着。
我走过去一看,原来豆豆的画上颜色只涂了一半,豆豆按着画了一半的画就是不愿意收起来。
考虑到孩子心理特点和创作的持续性,我同意豆豆把画放在旁边,等午饭后再画。
听了我的话,他高兴地笑了。
在这个活动中,既定的幼儿活动常规与幼儿的需要之间发生了冲突。
区域活动没有完成的活动内容,完全可以衍生到自由活动中去,这样还可以使更多的孩子相互学习。
常规是社会的客观存在,幼儿期是个体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逐步认识、理解和掌握活动中的常规是必要的。
教师能在尊重幼儿意愿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使幼儿园的常规为幼儿的发展服务。
3.结合榜样学习,促动幼儿跟学行为(1)同伴间的榜样。
“瞧,诺诺的小手洗得多干净”“看,牛牛把玩具放得多整齐”等等,老师只要表扬了某个小朋友,立即就会有许多小朋友纷纷模仿这个小朋友的良好行为。
因此,老师应及时表扬幼儿中的良好品质。
(2)教师做榜样。
教师是幼儿心目中极有影响的人,一举一动都能发挥巨大的感染作用,因此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和家长必须首先做到。
如要求幼儿有礼貌,教师首先待人诚恳,说话文雅;要求幼儿注意倾听别人讲的习惯,教师和家长就要认真听完幼儿的讲话,而不是边听边做其他的事情。
(3)桃心粘纸的魔力。
为了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激发幼儿在各方面的进步,就要发挥小红花的作用。
离园前的准备工作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如果组织得不好,很容易造成安全问题的发生。
在幼儿整理好之后手举着桃心,嘴里念着:“我的桃心要找好朋友了”。
同时,用桃心鼓励有进步的幼儿,如:没有迟到,有礼貌,自己解便,在活动中认真倾听等良好的常规习惯,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
小朋友为了争做好宝宝,努力认真地遵守着各项常规。
(4)故事引导法。
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榜样教育,但这种教育方法主要是运用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向幼儿介绍遵守常规的典型,启发幼儿向文艺作品中的榜样学习,以养成良好品质的教育方法。
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而教师充分利用故事教育的载体,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
如为培养幼儿爱惜粮食,教师可以向幼儿讲述《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再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启发幼儿爱惜粮食,减少倒饭菜的行为。
为了强化教育效果,教师可以组织幼儿模仿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进行表演,使幼儿在游戏的模仿实践中学习和养成良好的社会性行为品质。
(5)情景表演。
充分调动幼儿运用看、听、说、做等感官参加活动,使幼儿在榜样的影响下、行动的实践中逐步理解和遵守常规。
如:“共同玩游戏”“轮流玩”等情景表演,就是通过先观看两个小朋友在游戏中如何运用语言、协调关系、共同使用玩具,然后学会运用“我跟你一起玩好吗?”“请你跟我玩一会儿好吗?”“我玩一会儿给你玩,行吗?”等语言,再进行共同滚球、共同玩汽车、共同搭积木、轮流滑滑梯等实践活动,使幼儿在情景中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
情景表演使知、情、意、行四种心理因素相互作用,激发了幼儿到现实生活中愉快实践的愿望,同时使幼儿获得了协调同伴关系与别人交往的初步经验。
4.关注情感体验,道德教育深入人心小班幼儿年龄小,在他们入园以前,主要接触的是家庭中的人,包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当他们来到幼儿园,发现好多不熟悉的人和事物,便会产生一种分离焦虑及与陌生人接触的防范心理。
他们会出现哭闹或不接受老师帮助等行为,这时如果用一些身体语言如:抱抱他们、亲亲他们、与他们握握手,每天多和他们谈心交流,有时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微笑,也能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我还注意捕捉幼儿在园一点点的进步,及时在孩子的家长面前表扬他,亲亲他的小脸或摸摸他的头以表示鼓励或奖励五角星,渐渐地孩子们就会从不接受老师变得接受老师,喜欢老师进而离不开老师。
通过这些与孩子们的情感交流,孩子们会越来越喜欢你,有了感情的基础,同时也为我们常规管理打好了基础,做好了铺路石。
5.结合主题教育,创设趣味有效活动如《开心宝宝》介绍我和我的家庭;《我的物品》认识自己在幼儿园使用的物品;《我的朋友》认识同伴及一起玩游戏;《我的幼儿园》认识幼儿园、老师、保健医生、食堂的阿姨等。
通过这些主题活动使他们认识自己,对自己与幼儿园的人、事物的关系建立初步的概念。
与此同时,教师请幼儿将自己最喜爱的照片和玩具带到幼儿园来,使他的自我情感得到满足,从而进一步悦纳周围的环境。
6.做好家园配合,养成幼儿良好品质家庭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受着不同的家庭教育与影响,成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为了使孩子们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行为习惯,以及良好的品质,家长能参与幼儿园的活动,可以让家长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增添了乐趣。
也可利用家校通、个别交谈等形式架起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品德。
总之,构建一种基于文化、返璞归真的生活化的德育模式是很重要的。
幼儿园的道德教育应该从重视幼儿生活常规培养开始。
小班正是生活常规养成的关键期,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个关键期,对幼儿进行有效地、实在的、朴素的、平易近人的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