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日读后感
读《红日》后个人心得和感慨 (合集4篇)

读《红日》后个人心得和感慨 (合集4篇)《红日》是作家王蒙的一部代表作品,小说以吴老儿和儿子吴小弟的生活为主线,展现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家庭在大时代潮流中的沧桑与坚韧。
读完《红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下是我个人的心得和感慨。
我被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所感动。
吴老儿是一个善良、朴实的农民,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了对家庭的责任与爱。
他默默地耕种土地,带领全家艰苦地生活,无怨无悔地追求着自己的幸福。
他的人物形象给我带来了一种真实而深刻的感受,使我对农民这个阶层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小说中描写的时代背景让我深思。
《红日》的故事发生在中国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
小说中展现了人们在这些历史事件中的生活困境和世界观的改变。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在历史课上学到的知识,更加明白了这些历史事件对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
小说中的语言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蒙以淡然的笔调描述了吴老儿一家的生活,没有过多的修饰和煽情,却让人感到非常真实和贴近。
王蒙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平实的语言,将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展现得栩栩如生。
这种风格让我深深地沉浸在故事当中,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深刻情感。
小说中传递的人生观给我以启示。
《红日》描绘了普通农民面对社会风波的坚韧和乐观,他们以乡土文化的智慧和信仰,坚守自己的信念,克服了各种困难。
他们的坚持和努力告诉我,人生道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但只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就能够战胜困难,追求自己的幸福。
读完《红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时代背景、语言风格以及传递的人生观,都让我深思和反思。
我相信这部小说将在我心灵深处留下一道深深的烙印,使我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红日》读后感800字大全精选5篇

《红日》读后感800字大全精选5篇《红日》这本书犹如一幅气壮山河的画,又像一首气势磅礴的歌。
吴强老先生把人物写得正直,把一幅幅画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仿佛看到战火纷飞的年代。
下面本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红日》读后感800字”,欢迎阅读与借鉴!《红日》读后感800字1在公司组织的读红色经典书籍的活动中,我选择了吴强所著的长篇小说《红日》。
记得在此之前,每次阅读这种红色书籍或是观看红色电影,都会感触良多,而《红日》这部现实主义的成功之作,以全景式的战场描写,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感触,而是极大的震撼,让我仿佛看到了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看到了那个枪林弹雨的战场;看到了那些浴血奋战的革命烈士。
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叫舍生取义,愿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伟大情操。
《红日》主要描写的是1947年华东野战军与国民党王牌军74师在山东战场上的涟水、莱芜、孟良崮的这三个连贯战役。
文中首先描写了发生于1946年底的涟水战役,由于国民党军队既有装备和数量的优势又有美国的支持,所以此战以国民党军队攻占涟水,解放军因伤亡惨重而被迫撤退作为结局。
之后,描写华东野战军重整队伍,总结经验教训,兵贵神速的迅速拿下了莱芜。
以此战大捷作为过渡,小说中着重描写了孟良崮战役。
1947年4月,张灵甫率领王牌军74师,再次向沂蒙山区大举进攻,华东野战军把敌人逼进了孟良崮一带,包围了起来,此时国民党的外围后援部队又把华东野战军包围了起来,企图与74师里应外合,一举歼灭华东野战军,情势非常危急。
但华东野战军上下一心,一面抵御外围敌军,一面集中火力24小时内攻上了孟良崮的高峰,经过三天三夜激烈的战斗,华东野战军英勇的战士们,终于把躲藏在山洞里的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和他的残兵败卒,统统歼灭。
这场惊心动魄的战役,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华东野战军英勇善战的气魄,团结一致的军心,和那为了理想与希望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内部的腐朽,军队里派系林立,各自保存实力,打自己的小算盘,在莱芜战役中,74师为保存实力,没有支援友军,致使在孟良崮战役中,外围后援部队也没有全力营救74师,最终导致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华东战场的全面溃败。
《红日》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

《红日》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红日》是一本红色书籍,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九四六年秋末初冬,国民党张灵甫的七十四师进涟水城,我军在经过苦战以后,撤出了阵地,北上山东,经过二月的莱芜大捷,到七十四师的被消灭和张灵甫死于孟良崮的故事。
以下是整理的读后感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红日读后感范文一再过一个月就到建党90周年了,今日我独自坐在安静的教室里,看起了名作《红日》,感受着中共党员那时的抗战艰辛。
《红日》这部小说以1947年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作为中心,讲述了共产党华东野战军与国民党的王牌军74师之间展开的大规模战役的故事。
1946年底张灵甫所率领的74师是蒋介石用全副美式装备武装起来的王牌部队,他们发起了涟水战役,与华东野战军交锋。
华东野战军的沈丁部队在涟水与敌主力部队二次交锋后,实行战略后撤,退到山东,休整训练。
经过修整后的人民解放军在莱芜战役中,灵活运用毛主席伟大的战略战术思想,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五万多人,活捉了敌军中将副司令官李仙洲,赢得了辉煌的胜利。
国民党在各个战场上连吃败仗,途穷计拙。
1947年4月,张灵甫又以他所率领的74师王牌军,再一次向沂蒙山区的华东野战军大举进攻。
经过三天三夜激烈的战斗,华东野战军英勇的战士们,攻上了孟良崮高地,把躲藏在山洞里的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和他的残兵败卒,统统歼灭。
华东野战军经历了惊心动魄的艰难曲折的战争,经过了无数战士的牺牲,最终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毛泽东战略战术思想的正确指导,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私支援,人民解放军服从大局听指挥,团结一致,浴血奋战,用小米加步枪的简单装备打败了用清一色美式装备武装起来的蒋介石军队。
今日,我们生活在幸福的时代,我们的幸福生活是烈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应当好好珍惜,努力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为祖国更加完美的明天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红日读后感范文二在公司组织的读红色经典书籍的活动中,我选择了吴强所著的长篇小说《红日》。
红日读书心得体会5篇

红日读书心得体会5篇《红日》讲述了共产党华东野战军与国民党的王牌军74师之间展开的大规模战役的故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日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红日读后感1今天我读了《红日》这部红色经典,作者吴强以解放战争时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作为中心,讲述了共产党华东野战军与国民党的王牌军74师之间展开的大规模战役的故事。
涟水战斗,描写的是1946年秋末冬初人民解放军沈振新军守涟水城,国民党王牌军74师进攻连水城,人民解放军经过苦战以后,撤出阵地,北上山东的故事。
吐丝口、孟良崮两次战斗,描写的是1947年2月至5月17日,蒋介石为一举全歼山东解放军,调集汤恩伯兵团20余万人,以张灵甫74师为前锋由南向北齐头并进,又命令济南的李仙洲兵团由北向南推至莱芜、新泰一线,企图南北夹击我军。
华野解放军陈毅、粟裕两位司令员决定留沈振新部在南线阻击,大部队则围歼李仙洲部,著名的莱芜战役打响。
莱芜5万敌军企图向吐丝口方向突围。
沈振新率部飞兵攻占吐丝口,截断敌军退路,全歼李仙洲兵团。
蒋军不甘失败又以张灵甫为先锋,向我山东蒙阴县进攻,妄图聚歼我华野于沂蒙山区。
陈毅、粟裕两位司令员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魄,围歼74师,张灵甫却不顾死活,占据孟良崮,妄图以中心开花、四壁合围的战法置我军于死地,两军72万人在小小的孟良崮山区激战三天三夜,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最后,沈振新部从山后小路攻入孟良崮主峰,直捣张灵甫指挥部石洞。
张灵甫无路可走便自杀身亡的故事。
本书犹如一幅气壮山河的画,又像一首气势磅礴的歌。
吴强老先生把人物写得正直,把一幅幅画呈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仿佛看到战火纷飞的年代、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里,中华大地上有多少优秀儿女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为了国家的安宁和和平而光荣牺牲,他们总是赴汤蹈火的与可恶的敌人搏斗,用他们宝贵的生命,保卫人民的利益。
烈士们虽然离我们远去了,奋斗不止的精神却永垂不朽,一代一代的传送下去。
红日读书心得感悟(精选5篇)

红日读书心得感悟(精选5篇)红日读书心得感悟篇1“战争的硝烟还未散尽,被战火烧的已经残破不堪可看上去却依旧鲜艳的红旗高高地插上了孟良崮的峰顶。
山下,一片欢声雷动,士兵们高举着枪杆,庆祝着战争的胜利。
”脑海中的画面最终定格在了这里,看完了《红日》,心情久久不能恢复平静,心中仿佛有一团熊熊的火焰,在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而燃烧,在为那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而燃烧!《红日》是一部以解放战争为背景,堪称中国军事文学创作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的书籍。
书中由我军军长沈振新率领的一支英雄部队串起,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在涟水、莱芜、孟良崮三次战役。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孟良崮之战。
在这场战役中,号称国民党十大王牌军之一、五大主力之首、虎贲御林的第七十四师几乎全军覆灭!“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处遁”。
从中,我体会到了解放军们的勇敢,也感受到了共产党人舍生取义的精神。
中国共产党,一个多么响亮的名字,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她永远是中国人民最坚强的后盾,永远是最闪亮的那颗星星。
看我这本书,我觉得我们这一代该做次好好地反省。
如今如此幸福的生活,是伟大的共产党人出生入死换来的,流了那么多血,牺牲了那么多生命,我们难道不该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吗?反观现在的学生们,上了大学之后,似乎只记得吃喝玩乐,完全没有高三时那种拼搏的精神。
面对挫折,也少了份勇气。
不是哭哭啼啼,就是选择自杀。
革命先辈们那种坚强、拼搏的精神去了哪里?还有现在弥漫全国的考公务员热,多少人挤破了脑袋要往里钻。
为什么?因为公务员待遇好,工作又轻松。
这正好对上了现在年轻人的胃口。
现在的年轻人怕吃苦,都希望过上好的日子。
他们真应该好好学习学习共产党人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们经历了改革开放,加入世贸组织,进入信息化时代。
我们有过胜利,但也同时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作为接班人的我们,我们怎能以这样的面貌去接过前辈手上的旗帜。
红日读书心得5篇

红日读书心得5篇吴强的长篇小说《红日》讲述了共产党华东野战军与国民党的王牌军74师之间展开的大规模战役的故事。
红日读后感1读《红日》,敬先烈,奋力学习。
近日,我又读了吴强写的《红日》。
《红日》是一部以解放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主要讲了1946年冬天,蒋介石军队大规模进攻华东解放区。
人民解放军沈振新军长与蒋介石王牌部队整编74师在苏北涟水城发生了激烈的交战,为保存实力,我军主动北撤。
但敌军非常猖狂,又联合83师,组成20万人的部队进犯山东沂蒙山区,妄图将我军主力击溃。
但我军战士士气高涨,作战顽强,在47年冬爆发的莱芜战役重创了敌74师。
但在战斗中,连长石东根一时大意,中了敌人假投降的奸计,使部队受到了不必的损失,战斗结束后,他又陶醉于胜利,骄傲自满。
军长沈振新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使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积极改正。
在随后的孟良崮战役中,他有勇有谋,攻进敌人的指挥所,并击毙敌师长张灵甫,全歼了74师,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而新编的电视剧却有些牵强,加了许多情节,扭曲了原著作者的本意。
所以,我认为读原著才能真正品味本书的强烈的爱国、爱人民的思想,才能真正体会先烈们为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而前赴后继、不惧牺牲。
现在,我们的学习条件越来越好,更应该加倍努力学习,对得起没能看到今天美好生活的先辈们。
红日读后感2小说《红日》描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消灭国民党七十四师的故事。
故事主要讲了一九四六年初冬,蒋介石对华东解放区发动了大规模的疯狂攻击。
敌七十四师昌狂万分,配合八十三师等三十万人又向山东临沂方向齐头并进。
历史上最着名的莱芜战役展开了。
在书中所有共产党人个个成了骁勇善战的英雄好汉。
在那腥风血雨的战争岁月里,有多少优秀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用顽强不息的斗志以及他们宝贵的青春,高举革命火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出生入死。
虽然他们心中个个都明白在这惨酷的莱芜战役中他们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可为了保家卫国,人人都愿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来抵挡敌人的猛烈进攻。
《红日》读后感500字精选6篇

《红日》读后感500字精选6篇“战争的硝烟还未散尽,被战火烧的已经残破不堪可看上去却依旧鲜艳的红旗高高地插上了孟良崮的峰顶。
山下,一片欢声雷动,士兵们高举着枪杆,庆祝着战争的胜利。
” 下面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红日》读后感500字”,欢迎阅读与借鉴!《红日》读后感500字1小说《红日》描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消灭国民党七十四师的故事。
故事主要讲了一九四六年初冬,蒋介石对华东解放区发动了大规模的疯狂攻击。
敌七十四师昌狂万分,配合八十三师等三十万人又向山东临沂方向齐头并进。
历最着名的莱芜战役展开了。
在书中所有共产党人个个成了骁勇善战的英雄好汉。
在那腥风血雨的战争岁月里,有多少优秀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用顽强不息的斗志以及他们宝贵的青春,高举革命火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出生入死。
虽然他们心中个个都明白在这惨酷的莱芜战役中他们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可为了保家卫国,人人都愿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来抵挡敌人的猛烈进攻。
他们个个都是好样的。
人们常说:“天下皆兄弟。
”可是在一九四六年那黑暗的年代,国民党又引发了一场不必要的战争。
大家想想看,我们自己的国家人民都做不成兄弟,怎么与全天下人做兄弟呢?读完这本书,我下定决心,在学校要好好学习,团结同学,在家要尊敬长辈,多做家务,少给父母添麻烦,在外要文明有礼,做个人人称赞的好公民。
因为我现在生活在幸福的时代,我们的幸福生活是烈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努力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为祖国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红日》读后感500字2在暑假中,我阅读了一本叫做《红日》的书。
合上书,我的思绪却早已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硝烟滚滚的年代。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我们的中华民族展现了她不畏艰难,奋力拼搏的精神。
在伟大的背后,是那些人民战士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建起了新的长城,换来了民族的崛起。
在读这本书时,仿佛我也来到了战场上。
只见远处解放军正与禽兽般的侵略者英勇地搏斗着。
2022年红日读后感(通用8篇)

2022年红日读后感(通用8篇)2022年红日读后感篇1《红日》描述了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山东歼灭国民党部队整编七十四师的故事。
书中解放军战士战胜敌人的英勇行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部小说是以1947年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开展的一系列军事战役为主导,从最初华东野战军沈、丁部涟水战役失利,到莱芜战役的战术转移,以及孟良崮战役的决战,最终全歼国民党五大王牌中的王牌全副美式装备的整编七十四师的故事。
《红日》作者吴强说过:记住昨日的战斗生活,对于我是永远的;只要还在活着的时候,都是必要的。
因为它已经给了我,今后还将给我以前进的力量。
当应对无法挽回生命的战友时,...战士含着泪咬牙前进;当艰巨的任务、难以克服的困难时,战士们反而愈战愈勇,冲锋陷阵。
一听说有任务,他们就兴奋、就欢乐,就充满了活力和力量!战斗是战士们的生命!就是这种信念之下,...打败了国民党,而使国民党失败的最大原因,就是两个党派之间的最大不一样:团结与不团结。
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在那个年代,有多少优秀的中华儿女献身于民族的解放事业,他们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
关键时刻舍身为民的优秀品质和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永垂不朽。
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是烈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要好好珍惜,加倍努力的学习!2022年红日读后感篇2红日是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
主要讲述的是:1947年,蒋介石悍然撕毁和平协议,对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
张灵甫率王牌主力整编74师从淮南攻到淮北,二次攻涟水城,血战十二昼夜,军长沈振新率部突围,败走麦城。
张灵甫连战连捷,攻克淮阴、宿县、临沂,从苏北杀到鲁南,攻占我苏北和鲁南根据地。
扬言三个月内解决山东问题,活捉陈毅和粟裕。
在这敌强我弱的态势下,毛泽东在延安运筹帷幄,作出战略决策,将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并,组建华东野战军,集中兵力南征北战,消灭蒋介石的有生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日读后感
导语:欢迎前来聘才网,以下范文仅供参考篇!
适逢建国60周年这个大好时机,很多讲述战争年代的影视作品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在各大电视剧场。
例如《高地》、《潜伏》等。
这些影视作品以他强大的视觉震撼力征服了观众。
在注视热播剧场的同时,我冷静地思考着一个问题:这些电视剧背后的脚本呈现的是怎样一种震撼呢?站在尊重原著的立场上,我借机认真品读了吴强先生所著的《红日》。
《红日》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成功之作,堪称新中国军事文学创作历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他以庞大的战争阵容和激烈的战争场面吸引着无数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人,而他所传递的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豪情壮志也深深地感动着远离战争年代的年轻一代,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来自遥远年代的温暖和激情。
它主要向我们讲述的是关于1947年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作为中心,讲述了共产党华东野战军与国民党的王牌军74师之间展开的大规模战役的故事。
本部书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1947年4月,张灵甫以所率领的74师王牌军作为核心和中坚,再一次向沂蒙山区的华东野战军大举进攻的情节。
华东野战军把这股敌人逼进沂蒙山区的孟良崮一带全面包围了敌人。
沈丁部队配合兄弟部队围歼在孟良崮一带的国民党74师。
国民党的外围后援
部队,冒死向解放军阻击部队冲击,企图救出陷于绝境的74师,都被华东野战军打退。
经过三天三夜激烈的战斗,华东野战军英勇的战士们,攻上了孟良崮高峰,把躲藏在山洞里的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和他的残兵败卒,统统歼灭。
华东野战军经历了惊心动魄的艰难曲折,经过了无数战士的牺牲,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我善于联想,情不自禁地就陷入那些激情文字所传递出来的感动中,透过字里行间,我仿佛看到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里,中华大地上有多少的热血儿女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为了国家的和平统一,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舍身取义,矢志不渝,用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热血,在茫茫黑夜追求马列主义真理,高擎起革命的火把。
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他们出生入死视死如归。
是他们为了新中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才换来了如今这么美好的生活,才使我们这么安然地追求梦想,实现个人的价值。
烈士们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他们临危不惧、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关键时刻舍身为民的优秀品质,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却永垂不朽。
我们生活在今天幸福的时代,我们的幸福生活是烈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
一定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为祖国明天建设的更好做出贡献。
我感激打败了强敌的那些革命人民、人民展示的勇敢的、高尚的、忠诚于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英雄。
想军长沈振新、
副军长梁波、参谋长朱斌、战士王茂生、班长秦守本……他们为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创造了辉煌的胜利,建立了丰功伟绩。
他们在生活里感动过我,他们总是向别人多一点,想自己少一点。
就如梁波同志教导战士们:“我自己少赚或者不赚有什么不好?有时候,为了别人赚钱,自己还得干赔钱。
在家庭里,要照顾兄弟姐妹!”
作者把张灵铺的骄纵、冷酷、奢侈、虚伪和狡诈有手中的笔写了出来。
他率领七十四师直下淮南、淮北,两次进攻连水城,在莱芜战役里李先洲当了俘虏和李先洲的五万多人马被歼灭的悲惨教训是我最喜欢的段落,我似乎看到了沈振新一团得到胜利的喜悦。
在书的封面有一幅汪观清画的画。
画上有两个军首长站在山头,望向远方,血多指挥员们,红旗排、红旗一班的英雄战士们,屹立在巍峨的山上。
长大着他们鹰一样的光亮炯炯的眼睛,俯瞰着群山四野,构成了一个伟大的、崇高的、集体英雄形象!
看完这本书,我感到自己现在美好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都是无数战士用鲜血换来的。
战士们虽然都不在了,但他们那永垂不朽,宁死不屈,舍己救人的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红日是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
主要讲述的是:1947年,蒋介石悍然撕毁和平协议,对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
张
灵甫率王牌主力整编74师从淮南攻到淮北,二次攻涟水城,血战十二昼夜,军长沈振新率部突围,败走麦城。
张灵甫连战连捷,攻克淮阴、宿县、临沂,从苏北杀到鲁南,攻占我苏北和鲁南根据地。
扬言三个月内解决山东问题,活捉陈毅和粟裕。
在这敌强我弱的态势下,毛泽东在延安运筹帷幄,作出战略决策,将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并,组建华东野战军,集中兵力南征北战,消灭蒋介石的有生力量。
蒋介石为一举全歼山东解放军,调集汤恩伯兵团20余万人以张灵甫74师为前锋由南向北齐头并进,又命令济南的李仙洲兵团由北向南推至莱芜、新泰一线,企图南北夹击我军。
陈粟决定留沈振新部在南线阻击,大部队则围歼李仙洲部,著名的莱芜战役打响。
莱芜5万敌军企图向吐丝口方向突围。
沈振新率部飞兵攻占吐丝口,截断敌军退路,全歼李仙洲兵团。
蒋军不甘失败又以张灵甫为先锋,向我山东蒙阴县进攻,妄图聚歼我华野于沂蒙山区。
陈粟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魄,围歼74师,张灵甫却不顾死活,占据孟良崮,妄图以中心开花、四壁合围的战法置我军于死地,两军72万人在小小的孟良崮山区激战三天三夜,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最后,沈振新部搭人梯攀上悬崖绝壁,攻占孟良崮主锋,直捣张灵甫指挥部石洞。
张灵甫负隅顽抗,决以杀身成仁却被我军乱枪击毙。
一场惊天动地的经典战役,国共力量对比悬殊,成败却瞬间
逆转。
通过对小说剧情的初步阅读,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了曾经战争的艰辛。
解放军要解放全中国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然而,他们却做到了,这并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做到的,在这样一轮红日生起来的背后是无数的牺牲。
五星红旗是烈士的鲜血染的,这句话不是小时侯说着完的,那是历史见证的。
曾经的中国人民为了今天中国的和平而出生入死,让我更加明白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呢?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是现在的成绩是显著的。
这样的生活对我们来说是美好的,在现在的社会当中,我们不需要为了生存而担忧,不需要风餐露宿,不需要担惊受怕,因为我们处于和平的环境之下。
这样的环境才能让我们安心地生活、学习,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在前一辈的牺牲之下,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安宁。
作为一个大学生的我们,更加不能辜负前人对我们的期望,不能辜负了他们用生命作为代价。
现在很多大学生似乎忘记了这些,出现了很多让人失望的现象。
有些同学在学习上不思进去,成天就知道吃喝玩乐,没有一点正确的价值观;还有些同学课余之后老说着无聊,真要干点什么却有嫌苦怕累的,没有一点吃苦精神;更有些同学遇到一点失败就想着自杀,对生命一点都不知道珍惜。
对于以上描述的一些同学,我觉得真的有必要看一些像《红日》之类的战争小说,了解一些当时解放军的故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比较生活的不同,考虑自己应该做什么或者不应该做什么。
从另一方面也让我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前进中所受到的磨难,好多个生死攸关,都让他们一一克服,度过难关。
这并不是偶然的,不拥有智慧,不拥有正真的领导才能,怎么能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脱颖而出,怎么才能让人们信任他们,听从他们的指挥。
共产党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正义的队伍,现在我们处于和平的年代,更加不能忘记当初动乱,要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之下,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让自己的人生不白白虚度。
对于我们现在的大学生来说,我们首先应该好好学习,不辜负祖国对我们的希望,不践踏前人用鲜血换来的和平,在完成应有的学业后,也要不断创新,钻研,不怕吃苦,不怕脏不怕累,做一个合格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