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知识点汇总(总16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知识点汇总(总16页)第一章整式与代数式一、定义1、定义1:整式整式是由常数和未知数的乘积以及未知数的幂次构成的一个或多个项的表达式。
2、定义2:代数式代数式是数学中由常数、未知数、及他们的运算符号组成的符号表达式的总称。
二、运算1、加减运算在加减运算中,同类项要求具有相同的底数和指数,再将它们的系数相加减,整式中一些未知数有相同指数,可以合并为一项。
2、乘除运算乘除运算中,同一式子中的若干未知数及其指数要求相同,否则将它们拆开,系数则相乘、相除,未知数则相乘、相除。
三、同类因式1、定义:同类因式是指有相同底数和指数的项。
2、形式当底数相同,有两种形式出现:(1)乘积形式,如:(a+b)2;(2)对比形式,如a2:b2;当指数相同,有三种形式出现:(1)口诀形式,如:a2b2;(2)引号形式,如:(a+b)2;(3)下标形式,如:a2/b2。
第二章平方差一、定义1、定义1:平方平方是数学中指一个数的平方,也可以表示为n²。
2、定义2:差差是指在数学中表示两个或多个数之间的差,也可以表示为a-b。
二、运算1、解平方差要解方程:x²-a=b,须将a和b分别平方,变为x²-a²=b²,再根据等式左右两边分别加或减a²,变为:x²±2a x±a²=b²,再用平方根法求出x的值。
2、完全平方差要解方程:ax²+2bx+c=0,首先设:x²+2px+q=0,其中p=b/a,q=c/a,再将上式化为完全平方差的形式:(x+p)²=q-p²,最后解出 x=–p±√q–p² 。
三、巧解平方差当a、b、c的数值比较简单且不能完全平方差时,则可用巧解方法。
只要将a、b、c 做互质处理,即将a与b、c求公约数,将a、b、c分解为两个数的乘积,如果形式中乘积可以分解完全平方式,则可用巧解方法解方程。
北师大九年级数学上册

北师大九年级数学上册一、章节知识点总结。
1. 特殊平行四边形。
- 矩形。
- 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 性质:- 四个角都是直角。
- 对角线相等。
- 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两条,对边中点连线所在直线)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对角线交点)。
- 判定:-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 菱形。
- 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 性质:- 四条边都相等。
-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 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两条对角线所在直线),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 判定:-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 正方形。
- 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 性质:- 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 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 既是轴对称图形(有四条对称轴,两条对角线所在直线和两组对边中点连线所在直线)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 判定:-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2. 一元二次方程。
- 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为ax^2+bx + c=0(a≠0)。
- 解法:- 直接开平方法:对于形如x^2=k(k≥slant0)的方程,x=±√(k)。
- 配方法:将方程ax^2+bx + c = 0(a≠0)通过配方转化为(x+(b)/(2a))^2=frac{b^2-4ac}{4a^2}的形式,然后求解。
- 公式法: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 + c = 0(a≠0),其解为x=frac{-b±√(b^2)-4ac}{2a}(b^2-4ac≥slant0)。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主要知识点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主要知识点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实用的学科,它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数学知识的积累和掌握,对于我们的学业和未来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九年级阶段,对数学的学习更加深入和复杂,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并掌握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的主要知识点。
一、代数与函数代数与函数是数学的基础,也是九年级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表示和解决代数方程式,理解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并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们还需要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和应用,以及简单的不等式和绝对值函数等。
二、几何与变换几何是数学中一门重要的分支,它研究的是空间与形状的关系。
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将学习平面图形的性质和判定,尤其是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征和相似性质。
我们还需要了解圆的性质,熟练运用弧长和扇形面积的计算。
此外,还需要掌握变换的概念,如平移、旋转、翻转和对称等,并能灵活运用这些变换解决问题。
三、数据与统计数据与统计是数学中与实际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部分。
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将学习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归纳。
我们需要掌握频数和频率的计算,学会制作和解读各类统计图表,如直方图、折线图和饼图等。
同时,我们还需要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概率事件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四、数系与立体数系与立体是九年级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将学习实数的性质和运算,掌握根号的运算法则和解方程的方法。
我们还需要了解立体的基本概念,如球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等。
此外,我们还要学会通过直线与平面的相交关系,解决相关的问题。
五、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作为一门实用学科,最终的目的是解决问题。
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将学习一些常见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式。
例如,通过设未知数、列方程和代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分类、归纳和推理的方法解决几何问题;通过逻辑推理和举例法解决函数和概率问题。
这些方法不仅在数学中有用,也对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积极的影响。
九年级北师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北师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特别是在九年级的学习中,数学的知识点日益增多,我们需要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以下是九年级北师大数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1. 代数运算1.1 多项式运算1.1.1 多项式的加法与减法1.1.2 多项式的乘法1.1.3 多项式的除法1.2 分式运算1.2.1 分式的加法与减法1.2.2 分式的乘法与除法1.3 方程与不等式1.3.1 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1.3.2 一元二次方程与不等式1.3.3 分式方程与分式不等式2. 几何2.1 平面几何2.1.1 直线和角2.1.2 三角形的性质2.1.3 四边形的性质2.1.4 圆的性质2.2 空间几何2.2.1 空间图形的投影2.2.2 空间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2.2.3 空间几何体的性质3. 概率与统计3.1 事件与概率3.1.1 基本概率的计算3.1.2 条件概率的计算3.2 统计图和统计量3.2.1 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3.2.2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4. 函数与图像4.1 函数与方程4.1.1 一次函数与方程4.1.2 二次函数与方程4.1.3 幂函数与方程4.2 图像4.2.1 函数图像的性质与变化规律4.2.2 图像的平移、翻转和缩放5. 解决问题的能力5.1 数学建模5.1.1 问题拆解与模型建立5.1.2 模型求解与结果分析5.2 推理与证明5.2.1 数学推理的逻辑思维5.2.2 数学定理的证明方法通过对以上九年级北师大数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还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的灵活运用。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不断巩固这些知识,勇于面对数学的挑战,培养自己的数学素养。
通过数学的学习,我们能够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数学领域的小专家!。
九年级数学目录及其主要知识点(北师大版)

九年级(上册)第一章证明(二)一、1、公理及其推论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等腰三角形知识回顾(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的中线、底边的高线互相重合。
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等角对等边)4、等边三角形的判定(1)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有一个角等于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它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除此以外,它还具有每个内角都是60度的特殊性质。
5、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度,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二、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呵呵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4、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这两个定理称为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
5、HL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简称“斜边,直角边”或“HL”三、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逆定理: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3、定理: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四、角平分线1、角平分线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九年级数学知识点北师大版

九年级数学知识点北师大版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知识点数学是一门抽象而严谨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是国内知名的教材之一,下面将介绍一些九年级数学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应用这些知识。
1. 代数运算代数运算是数学的基础,包括整式的加减乘除、多项式的提取公因式与检验因式分解、分数的加减乘除等。
例如,对于一个整式的加法,要将同类项相加,其中同类项是指具有相同字母的幂的项。
掌握代数运算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解方程过程中可以运用代数运算简化计算。
2. 平面几何平面几何是研究二维图形的性质和关系的学科。
九年级数学中,学生将学习到关于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性质,例如平行线具有平行线夹角相等、垂直线具有垂直角相等等特点。
此外,还有关于三角形的知识,包括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以及三角形的最外角等。
平面几何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在设计建筑物或布局家具时,需要考虑到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关系以保证结构的稳定。
3. 空间几何空间几何是研究三维空间中图形的性质和关系的学科。
九年级数学中,学生将学习到点、直线、面的位置和相互关系,例如相交、平行和垂直的判定。
此外,还有关于立体图形的知识,包括各种形状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空间几何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在建筑设计中需要计算建筑物的体积以确定材料的用量。
4. 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是数学中的重要分支,可以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推测和判断。
九年级数学中,学生将学习到事件与概率的关系,如何计算概率,以及如何利用概率进行问题的求解。
此外,还有关于统计的知识,如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如何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
概率与统计的应用广泛,比如在进行市场调查时需要利用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
5. 函数与方程函数与方程是数学中的核心概念,也是现代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基础。
九年级数学中,学生将学习到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如线性函数、二次函数等,以及方程的解法与应用。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知识要点(复习提纲)一、整数与有理数
- 整数的概念
- 整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 有理数的概念
- 有理数的分类:正有理数、负有理数、零、无理数
- 有理数的比较
- 有理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二、代数初步
- 代数式的概念与运算
- 开放式与等式
- 方程的概念与解方程
- 不等式的概念与解不等式
- 函数的概念
- 线性函数与一次函数
三、平面图形的认识
- 二维坐标系的认识与运用- 点、线、面的基本概念- 角的概念与性质
- 三角形的分类
- 三角形的面积与周长
- 四边形的分类
- 四边形的面积与周长
四、比例与相似
- 比例的概念与性质
- 等式与比例
- 相似的概念与判定
- 相似图形之间的比较
-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平行线与比例
五、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 统计调查的概念与方法
-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平均数的概念与计算
- 数据的图表表示
- 相关系数的概念与计算
- 折线图与趋势线
六、立体几何初步
- 空间直线的概念与性质
- 平面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 立体图形的概念与表示
- 空间几何体的性质与计算
- 三视图的绘制与应用
以上是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知识的复习提纲,包括整数与有理数、代数初步、平面图形的认识、比例与相似、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以及立体几何初步等内容。
希望能帮助同学们复习并掌握数学知识。
北师大九年级数学知识点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定理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 (上册 )第一章证明 (二)※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作一条等边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线,将等边三角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锐角等于 30o,这它所对的直角边必然等于斜边的一半。
※有一个角等于 60o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如果知道一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首先要想的定理有:①勾股定理:a2 b 2c2(注意区分斜边与直角边)②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有一个内角等于30o,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③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此定理将在第三章出现)※垂直平分线是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
(注意着重号的意义).........<直线与射线有垂线,但无垂直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
※线段垂直平分线逆定理:到一条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个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如图1所示,A AAO=BO=CO )D FOOC CB B E图 1图 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逆定理:在角内部的,如果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则它在该角的平分线上。
角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交点到三边距离相等,交点即为三角形的内心。
( 如图 2 所示, OD=OE=OF)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且都可以化为ax 2bx c0 (a、b、c为常数, a≠ 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把 ax2bx c 0 (a、b、c为常数,a≠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 为二次项系数; b 为一次项系数; c 为常数项。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①配方法< 即将其变为(x m) 20的形式>b b24ac②公式法 x2a(注意在找 abc 时须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③分解因式法把方程的一边变成0,另一边变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来求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一、平行四边形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两条对角线把平行四边形分成四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4)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3、判定:(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面积:S平行四边形=底ⅹ高二、菱形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性质:(1)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2)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两条对角线把菱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4)菱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两条)。
3、判定:(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4、面积:S菱形=底ⅹ高;S菱形=对角线乘积的一半三、矩形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性质:(1)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2)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两条对角线把矩形分成四个面积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4)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5)矩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两条)。
3、判定:(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3)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4、面积:S矩形=底ⅹ高四、正方形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2、性质:(1)正方形具有菱形和矩形的所有性质。
(2)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两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4)正方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四条)。
3、判定:(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正方形=菱形+矩形 (3)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4)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4、面积:S 正方形=边长的平方;S 正方形=对角线乘积的一半五、中点四边形1、定义:以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为顶点组成的四边形2、中点四边形:一般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正方形。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一、定义:我们把形如2(,,)ax bx c o a b c a o ++=≠为常数,的方程,称为一元二次方程。
其中2ax ,bx ,c 分别称为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a ,b 分别称为二次项系数和一次项系数。
二、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1、配方法:移项→二次项系数化为1→配方(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开平方(有正负两个结果)→求解→写根。
2、公式法:化为一般形式(2ax bx c o ++=)→找出a ,b ,c (记得带上符号)→代入根的判别式(24b ac -)→代入求根公式2b x a -=(240b ac -≥)→求解→写根。
3、因式分解法: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为0,另一边易于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时可用因式分解法。
(1)提公因式法:0ac bc +=→()0c a b +=(2)公式法:①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 -=+-②完全平方公式:2222()a ab b a b ±+=± (3)十字相乘法:2()()()x p q x pq x p x q +++=++ 三、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对于一元二次方程2()ax bx c o a o ++=≠ (1)当240b ac ->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当240b ac -=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当240b ac -<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四、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韦达定理)如果方程2()ax bx c o a o ++=≠有两个实数根1x ,2x,那么12b x x a +=-,12cx x a =五、应用一元二次方程(1、几何面积问题;2、销售问题)审题→寻找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设未知数(直接假设和间接假设)→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方程→检验→作答。
第三章 概率的进一步认识一、列表法和化树状图法1、列表法:当一次实验涉及两个因素,并且可能出现的结果数目较多时,为了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采用列表法。
2、画树状图法:当一次实验涉及3个或更多因素时,列表就不方便,为了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采用画树状图法。
二、频率估计概率:一般的,在大量重复实验时,如果事件A 发成的频率mn 稳定于某个常数P ,那么事件A 发生的概率()P A P=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一、成比例线段1、定义:四条线段,,,a b c d 中,如果a 与b 的比等于c 与d 的比,即a c b d =,那么这四条线段,,,a b c d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2、性质:(1)基本性质:如果a cb d =,那么ad bc =; 如果ad bc =(),,,0a b c d 都不等于,那么a cb d =(2)等比性质:如果()==0a cmb d n b d n=+++≠,那么a c m ab d n b +++=+++(3)合比性质:如果a c b d =,那么a b c d bd ++=,a b c d b d --=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1、定理: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2、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三、相似多边形1、定义:各角分别相等,各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
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2、性质: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四、相似三角形1、定义:三角分别相等,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2、判定:(1)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3)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3、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2)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3)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五、黄金分割: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 ()AC BC>,如果AC BCAB AC=,那么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与AB的比叫做黄金比,即:0.618:1AC AB≈六、位似图形1、定义:一般的,如果两个相似多边形任意一组对应顶点P,'P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点O,且有'OP= ()0k OP k⋅≠,那么这样的两个多边形叫做位似多边形,点O叫做位似中心2、性质: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相似比3、画图步骤:(1)尺规作图法:①确定位似中心;②确定原图形中的关键点关于中心的对应点;③描出新图形(2)坐标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一个多边形每个顶点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乘于同一个数()0k k≠,所对应的图形与原图形位似,位似中心是坐标原点,它们的相似比为k第五章投影与视图一、投影: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在地面或其他平面上留下它的影子,这就是投影现象,影子所在的平面叫做投影面1、中心投影:由同一点(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如物体在灯泡发出的光照射下形成的影子就是中心投影2、平行投影:由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
如物体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形成的影子(简称日影)就是平行投影。
若平行光线与投影面垂直,则这种投影称为正投影二、三视图1、视图:用正投影的方法绘制的物体在投影面上的图形,称为物体的视图2、三视图概念:(1)主视图:从正面得到的视图叫做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高(2)左视图:从左面得到的视图叫做左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宽(3)俯视图:从上面得到的视图叫做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高和宽3、三视图特点:(1)主视图和俯视图的长对正(2)主视图和左视图的高平齐(3)左视图和俯视图的宽相等第六章 反比例函数一、定义:一般的,形如()0ky k k x =≠为常数,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
其中x 是自变量,y 是函数。
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二、表达式:1、ky x =; 2、1y kx -=; 3、xy k =三、图象与性质1、图象:由两条曲线组成(双曲线)2、性质:3、反比例 函数比例系数k 的几何意义如图,在反比例函数ky x =上任取一点(),P x y ,过这一点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PE ,PF 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PEOF 的面积S xy k==函数k图象 所在象限 增减性 k y x =()0k k ≠为常数,0k >第一、 三象限(),x y 同号在同一象限内,y随x 的增大而减小0k <第二、 四象限(),x y 异号在同一象限内,y随x 的增大而增大k越大,函数图象越远离坐标原点4、对称性:(1)中心对称,对称中心是坐标原点(2)轴对称:对称轴为直线y x =和直线y x =-第七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一、锐角三角函数在Rt ABC ∆中,90C ︒∠=,则A ∠的三角函数为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三角函数 30°45°60°1三、解直角三角形1、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1)两锐角关系:90A B ∠+∠=︒(2)三边关系:222a b c +=(勾股定理)(3)边角关系:sin cos a A B c ==,cos sin bA B c ==tan a A b =,tan b B a =2、解直角三角形的类型和解法αsin 212223αcos 232221αtan 333 定 义 表达式取值范围关 系正弦(∠A 为锐角)余弦 (∠A 为锐角) 正切(∠A 为锐角)1tan tan A B =斜边的对边A A ∠=sin c aA =sin 1sin 0<<A B A cos sin =B A sin cos =1cos sin 22=+A A 斜边的邻边A A ∠=cos c bA =cos 1cos 0<<A 的邻边的对边A tan ∠∠=A A b aA =tan 0tan >A 对边邻边b第八章 二次函数一、概念:一般的,若两个变量x ,y 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表示成()2,,,y ax bx c a b c a o =++≠是常数的形式,则称y 是x 的二次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 ,,a b c 分别是函数解析式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二、二次函数图象及其性质1、图像与性质已知条件图形解法已知一直角边和一个锐角(),a A ∠(90,,sin tan a a B A c b b A A ∠=︒-∠===或已知斜边和一个锐角(),c A ∠ (90,sin ,cos B A a c A b c A b ∠=︒-∠===或 已知两直角边(),a btan ,90ac A A B A b ==∠∠=︒-∠由求已知斜边和一条直角边(),c asin ,90ab A A B Ac ==∠∠=︒-∠由求函数()()2,,,0y a x h k a h k a =-+≠为常数()2,,,y ax bx c a b c a o =++≠是常数图象0a >0a < 0a > 0a <性质开口方向 开口向上开口向下开口向上开口向下对称轴直线x h =直线2b x a =-增减性 当x h <时,y 随的x 增大而减小; 当x h >时,y 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 h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当x h >时,y 随的x 增大而减小;当2b x a <-时,y 随的x 增大而减小; 当2b 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2b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当2bx a >-时,y 随的x 增大而减小;0a >时,在对称轴左侧,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右侧,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0a <时,在对称轴左侧,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右侧,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对边 邻边bAC2、抛物线与,,a b c 的关系三、二次函数表达式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