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七(上)第七章学法指导与小结生物《修订版》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七章知识点总结本文主要对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七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通过观察物体判断其性质、物体相互作用的本质、引力、重力和万有引力定律等内容。
一、通过观察物体判断其性质
我们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材料等可以判断出其性质。
比如,通过观察花瓶的形状可以知道它是一个装鲜花用的容器,通过观察红苹果的颜色可以知道它是成熟的苹果。
二、物体相互作用的本质
物体相互作用是指物体之间的接触或非接触作用。
接触作用包括推、拉、摩擦等,非接触作用包括重力、万有引力等。
三、引力
引力是物体之间的一种非接触作用,它是由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引起的。
地球对物体产生引力,使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
四、重力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它是由地球的引力引起的。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越大。
五、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是描述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定律。
它是由牛顿于17世纪提出的。
该定律表明,物体之间存在引力,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与物体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物体的性质与相互作用,识别不同物体之间的引力和重力作用,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明白误解常见的引力现象如“水平飞行”等。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七章第一节 能量的释放和利用教案(新版)苏科版

第一节能量的释放和利用(共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从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这个角度了解能量和释放与呼吸的关系②描述什么叫呼吸作用。
了解呼吸释放的能量在生命活动中被利用的问题。
2、能力目标:①学会测定呼吸频率的简单方法,初步学会将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尝试得出能量释放与呼吸有关的结论。
②初步学会验证植物呼吸释放二氧化碳的方法。
③初步尝试探究萌发的种子能释放能量。
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能够对呼吸作用的原理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作出解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生理现象和生活实际入手,用正确的科学方法,逐渐深入地发现能量的释放与呼吸之间的关系,懂得更进一步地珍爱绿色植物,并能运用所学的能量和呼吸相关的知识解决生活、生产实践中新鲜果品、蔬菜贮存等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体验→分析→实验,揭示能量的释放需要氧。
三、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尝试“探究萌发的种子释放能量”实验方案的设计。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1、生活实例:当我们剧烈运动时,体力会大量消耗,需要补充食物获得能量:当我们感到饥寒交迫时,需要补充食物获得热量。
2、分析:为什么通过补充食物可获得力量和能量?(原因:食物中含有可被人利用的能量。
)2、组织学生阅读课文:P102页第一节3、讨论:人体能直接利用食物中的能量吗?回答要点:食物中的能量不能直接被人利用。
食物中的能量随营养物质经过人体的消化吸收过程进入细胞,在细胞里被释放出来,从而被人体所利用。
4、设置问题情境:能量是如何在细胞中被释放出来的?(二)、能量的释放需要氧气1、体验能量释放与呼吸的关系①测量在不同状态下,每人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呼吸频率)。
②记录测量所得结果③讨论:#计算出表中各项平均值,比较人体在三种不同状态下的呼吸次数是否有差异。
回答要点:人体在安静时、剧烈运动时和剧烈运动后三种状态下呼吸频率是有差异的。
#这三种状态哪一种消耗的能量最多?消耗能量的多少与呼吸频率有关系吗?回答要点:剧烈运动时所消耗的能量要比平静状态下所消耗的能量多得多,。
七年级上册生物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总结七年级上册生物课程主要包括了细胞和组织、生物多样性和分类、生物的营养和生物的调节等内容。
通过这些学习,我们对生物世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培养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科学的热爱。
首先,我们学习了细胞和组织的相关知识。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部分。
而细胞可以通过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来进行生长和繁殖。
在细胞的组织结构方面,我们了解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以及组织器官的构成和功能。
其次,我们学习了生物的多样性和分类。
生物种类繁多,通过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我们学习了植物和动物的分类方法,了解了生物的进化和适应。
同时,也认识到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
在生物的营养方面,我们学习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阳光能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而呼吸作用则是动物通过氧气和有机物质进行能量代谢的过程。
这些过程不仅是生物生存的基础,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我们学习了生物的调节和协调。
生物体内有着复杂的调节系统,包括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
这些系统可以帮助生物体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保持内部稳定的环境。
同时,我们也了解了一些常见的生物调节失常的疾病,以及预防和治疗的方法。
通过七年级上册生物课程的学习,我们对生命的奥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培养了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生物不仅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探索世界的重要途径。
希望我们能够继续保持对生物的好奇心,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为未来的科学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重点知识总结

七年级生物上册重点知识总结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 认识生物复习要点:一、生物的主要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的呼吸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如: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逃走;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注:常说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等) 二、调查1、调查的一般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2、尝试根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对它们进行归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复习要点: 一、生物圈 1、生物圈的范围(注:生物圈指地球上的生物和它们生活所需要的环境。
人类的活动借助一定的工具可以到达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细菌可以生活在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光、温度、水、空气、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是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2、生物和生物之间的三种关系3、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实验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植物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动物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水圈的大部 大气圈的底部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竞争(如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 捕食(如七星瓢虫捕食蚜虫)合作(如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每章总结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每章总结生物学是关于生命的科学,通过学习生物知识,我们可以了解自身与生物的关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以下是七年级生物学每章的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生物的组织生物体是由许多不同类型的细胞构成的。
细胞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细胞有许多不同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器。
多细胞生物由多种特定类型的细胞组成,形成器官,系统和组织。
第二章:家蚕与蚕茧家蚕属于昆虫,生命史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幼虫在蜕皮过程中会逐渐变大,成熟后他们会用一种物质制造蚕茧,成为蛹。
一段时间后,蛹变成成虫,用特化的器官进行繁殖。
第三章: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指植物通过吸收光能并与二氧化碳产生化学反应,将其转化为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
该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内,需要光照和叶绿素。
光合作用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生物化学过程之一。
第四章:单细胞生物许多微生物生活在地球上,在海洋和土壤中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身影。
这些生物包括细菌,隐杆菌,水藻,酵母菌和原虫等。
单细胞生物在生态环境和生物科技中都具有重要作用。
第五章:传染病传染病是由生物体引起的疾病,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
许多传染病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重要作用,如鼠疫,黑死病和天花等。
现在,许多疾病已经被控制或治愈,但它们仍然是人类社会的威胁。
第六章:肺和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肺和其他器官,它们的作用是将氧气运送到体内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肺在呼吸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需要通过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来获得能量。
肺对生命活动的稳定运作至关重要。
第七章:现代遗传学现代遗传学是遗传学的一个分支,通过研究基因组和遗传变异等方式,探索了基因如何影响生物的性状和行为。
现代遗传学的发展引起了人类积极有意识的基因编辑,目前还存在一些伦理和法律问题亟待解决。
第八章: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脊椎动物。
它们的特点包括毛发,乳腺和温血等。
有些哺乳动物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如北极熊和沙漠沙鼠等。
2019-2020年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七章第1节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教案 华东师大版

2019-2020年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七章第1节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教案华东师大版2019-2020年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地球教案华师大版第一节地球仪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了解地球仪上的地轴及两极。
2、了解地球仪上的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东西半球的划分。
3、了解地球仪上的赤道、纬线、纬度、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度划分。
4、了解经线、纬线表示的方向,经纬网及其应用。
能力目标:1、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知道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从而鼓励他们勇于创新和探究。
教学重点与难点:1、东西半球的划分和东经西经的划分。
2、经纬网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多媒体演示从宇宙飞船上拍摄到的地球的图片)师:通过刚才的图片,发现地球如此之大,如此之美,我们能够在宇宙飞船上将地球“尽收眼底”。
现实生活中我们怎么样来展示地球的“面貌”呢?生:可以通过地球仪来展示。
师:对,地球仪是仿照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缩小后制成的地球模型,是一种非常实用的仪器。
二、提出问题、实施探究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手中的地球仪,仔细观察地球仪,作出大胆的猜想,然后分组讨论、总结出从地球仪上可以帮我们了解多少信息?(教师有意识地将他们回答的信息按书本中地球的模型、经纬网及其他的知识点在黑板上分写开来)生:(学生回答)师:大家发挥了各自的聪明才智,获取了许许多多信息。
这些信息大致可以分为地球的模型、经纬网及其他三大块,今天我们针对地球的模型和经纬网来系统地学习一下。
板书:地球的模型1、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2、地轴——地球自转时,旋转围绕的轴(地轴是否真的存在?)3、两极——地轴通过地心并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端叫北极(N),另一端叫南极(S),合称两极板书:经纬网1、经线和纬线(1)、在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也称子午线.(经线是否真的存在?) (2)、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一、科学在我们身边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二、实验和观察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
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
了解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l千米(km)=1000米(m)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nm)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观察: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
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
(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
思考: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测量结果是什么?(读数偏大)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找一清晰的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如图所示,但读数时要注意)*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思考:视线偏左和偏右时,读数会怎样?(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
数值后面注明所用的单位——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没有意义的。
*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3)长度的特殊测量法。
*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七章 生物的多样性教案(知识点+练习) 华东师大版

第七章生物多样性第一节生物的多样性教学目标:初步了解生物的多样性的基本含义之一——“种”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从物种多样性认识生物多样性1.通过不同种类的常见动植物的观察的教材内容的学习,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物种的知识。
2.懂得不同自然环境下生物的多样性和不同地理位置下生物的多样性是生物对不同环境适应的结果。
3.知道生物的多样性不仅使地球绚丽多彩,生物和谐发展,而且维系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4.要求自觉地树立保护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教学重点:物种的多样性教学难点: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三种含义确定生物物种的三个条件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从两个方面来分析1)怎样确定生物物种:生物体形态结构的相似性、能否相互交配并繁殖后代、后代要有生育能力2)物种多样性:物种是多的、造成物种多样性的原因是生物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由于地理隔离产生了外形、结构和生活习性的明显变化,不能再相互交配,因此形成不同的物种。
教学过程:自然界多姿多态的生物体难以记数。
众多的、各种各样的生物体与它们生存的环境构成了一个个综合体,从而形成了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生物多样性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我们的共同任务。
而我们主要了解的是物种多样性。
地球上的生物物种超过500万种,包括许许多多的动物和植物,生物的物种是多样的。
那么,什么是物种?如何来确定生物的种?板书:一、生物的种观察图7.1.1毛色不同的猫和狗,对这些动物的归类不能根据它们的毛色归类,而是分成猫和狗两个种。
说明,不能根据动物的毛色来确定种,而要根据生物间是否能相互交配并繁殖后代来确定种。
黑色雄猫和白色雌猫能交配,产生灰色幼猫,因为它们是同种生物。
黑色雄猫和白色雌狗不能交配,因为它们不是同种生物。
同种生物是很相象的,它们能够相互交配并繁殖后代。
观察图7.1.2有时不同种的动物也能交配,并生出后代,如公驴和母马交配,能生出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生物多样性
学法指导
学法,简单地说,就是学生为掌握知识所采用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要采用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活动中,不应该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有条件时,要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自主探索,建立完全属于自己的高效的学习方法。
说明1.生物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本章主要是以生物物种多样性为线索,来阐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前提下的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本章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当通过上网、上阅览室、旅游、考察等多种手段建立对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感受。
本章的内容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第二部分是同种生物的差异性,第三部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第四部分是生物资源及其合理利用。
2.后面附有学习本章的“学习目标”和知识的归纳。
3.本章各节习题的解答可参阅“教材直通车”。
7.1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一)阅读本节内容,通过物种的多样性的了解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知道地理隔离室形成新物种的主要条件。
通过本节活动的观察和记录,进一步掌握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二)通过做课后练习,复习同种生物的特征以及地球上生物的分布,并进一步掌握地球上生物物种多样性的体现。
7.2同种生物的差异性
(1)阅读本节内容,通过对同种生物的差异性的了解来认识生物多样性,学会从人和同种植物存在不同性状来说明同种生物存在差异。
通过本节“活动”的学习充分掌握同种生物的差异性。
(2)认真做课后练习题,能够熟练从人的性状来说明同种生物存在差异。
7.3保护生物多样性
(1)阅读本节内容,了解生物多样性受到严峻挑战以及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2)认真做课后练习题,进一步了解目前生物多样性受到严峻的挑战,和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怎样保护生物多样性。
7.4生物资源及其合理利用
(1)阅读本节内容,了解人类应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生物资源,了解常见的食用生物资源和药用生物资源、观赏生物资源、工业原料生物资源。
(2)认真做课后练习题,进而充分掌握本节所讲的内容。
小结
一、知识结构图
请你按照下面知识结构图,回忆本章所学知识.
二、学习目标:
1.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理解生物多样性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
2.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性状差异,例如人,同种植物。
3.了解生物多样性受到严峻挑战以及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价值,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意识。
4.了解人类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如何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三、复习提高
本章内容的总结
1.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由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组成。
2. 同种生物是很相像的,它们能够相互交配并繁殖后代。
2.物种多样性:是指物种和物种间差异的多样性。
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3.地球上物种最丰富的环境是热带雨林、珊瑚礁、热带湖泊。
4.由于山脉、河流、海洋的分隔,使地球上的某些区域处于隔离状态,这种隔离状态的环境,使生物在外形、行为等方面发生显著变化,因而形成新的物种。
物种多样性表现在数量多达500万种以上,其中多数为昆虫和植物。
5.人的性状差异主要表现在:相貌、指纹、血型等方面。
6.同种植物性状也存在差异。
例如同种植物的叶子,果实,花色等。
7.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严峻挑战。
8.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条件。
人类食物几乎全部取自各类生物;大量的工业原料和世界主要能源也是来自食物;
植物的光和作用是人类和整个生命世界生存与发展的物质能量基础;
整个生物世界在维持生态平衡和为人类提供优美的生活环境所作的贡献更是无法估量。
8.要将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和保护生物生存的环境结合起来,将保护、恢复和重建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结合起来。
9.人们常利用的生物资源可分为:食用生物资源、药用生物资源、观赏生物资源、工业原料生物资源。
以及各种生物资源的不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