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大病理生理学全套PPT课件

合集下载

病理生理学完整ppt课件

病理生理学完整ppt课件
• 肿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还涉及到免疫逃逸和代谢异常等方面。 • 肿瘤细胞可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如表达免疫抑制分子和抑制免疫细胞活性等。此外,肿瘤细胞还
可通过代谢异常等方式获取能量和合成生物大分子,以维持其生长和增殖。
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学
糖尿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 关,包括遗传、环境和行为 习惯等,其病理生理学机制 主要涉及到胰岛素分泌和作 用异常以及糖代谢紊乱等方 面。
疾病诊断与治疗
要点一
疾病诊断
病理生理学为疾病诊断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对疾病发生 、发展的机制研究,有助于医生准确地诊断疾病。
要点二
治疗策略
基于病理生理学的知识,医生可以制定更为精准的治疗策 略,针对疾病的根本原因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新药研发与药物评价
新药研发
病理生理学的深入研究为新药研发提供了理论支持,帮 助科学家发现新的药物靶点,开发出更有效的药物。
单一病因与多因素病因
阐述单一病因疾病和多因素病因疾病 的区别和联系。
发病机制
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
解释基因突变、蛋白质异常表达等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信号转导与疾病
阐述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疾病过程中的病理生理变化
一般病理生理变化
如代谢紊乱、水电解质失衡等。
各系统病理生理变化
如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等系统在疾病过程中的变化。
肝硬化的病理生理学
01
肝硬化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 关,包括肝炎、酒精和药物 等,其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 涉及到肝细胞的损伤和纤维 化等方面。
02
肝硬化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包 括肝细胞的损伤、坏死和凋 亡等过程,以及由此引发的 纤维化和肝硬化形成。长期 肝损伤可导致肝功能衰竭和 门静脉高压等严重并发症。

《病理生理学》PPT课件

《病理生理学》PPT课件
病理生理学
第一章 绪 论
说出病理生理学的任务 说出病理生理学的内容 简述病理生理学的性质及研究方法 简述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 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以患病机体为对象 以功能与代谢变化为重点 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
归的规律与机制
疾病(disease)
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稳调 节紊乱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自稳调节的紊乱 损害和抗损害反应
机能、代谢和形态 结构的异常变化

症状主观上的异常感觉

体征客观表现


行为异常
第2节 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病因(Etiology)
健康机体
不利条件 (诱因)
(+)
病因
患病机体
(-) 有利条件
(三) 脑死亡的意义
◆ 有利于判定死亡时间 ◆ 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线 ◆ 为器官移植创造条件
6. 先天性因素(congenital factors)
能够损害胎儿生长发育的有害因素
7. 免疫性因素(immunological factors)
过敏反应
强烈的反应,致使组织细 胞损伤和生理功能障碍。
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抗原发生反应引起自 身组织的损害造成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
因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缺 陷所引起的疾病。
病因 -引起疾病,赋予其特异性的因素
1.生物性因素
病因的类型
• 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 特点: 有一定的入侵门户和定位
链球菌
2. 物理性因素(physical agents)
机械力 温度 气压 电流 电离辐射
外伤、骨折 冻伤、烧伤、中暑 潜水员病 电击伤 放射伤

2024版《病理生理学》ppt课件完整版

2024版《病理生理学》ppt课件完整版
诊疗水平
6
02
疾病概论
2024/1/30
7
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健康
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
疾病
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的 有规律过程,体内有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的改变,临床出现症状、体征。
2024/1/30
8
病因学
生物性因素
2024/1/30
39
纤溶系统异常引起的疾病
01
原发性纤溶亢进 2024/1/30
02
继发性纤溶亢进
03
04
遗传性纤溶异常性疾病
获得性纤溶异常性疾病
40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30
41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酸碱平衡紊乱可引起心肌收缩力减弱、 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系统症状,严重时 可导致休克。
2024/1/30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酸碱平衡紊乱可影响呼吸中枢的敏感 性和呼吸肌的收缩力,导致呼吸困难、 呼吸衰竭等呼吸系统症状。
对肾功能的影响
酸碱平衡紊乱可引起肾小管功能障碍, 导致肾性酸中毒或肾性碱中毒。
碱中毒
包括呼吸性碱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主要由肺部过度通气引起,表现 为血浆PaCO2降低;代谢性碱中毒主要由体内碱增多或H+丢失引起,表现为血浆 HCO3-原发性增多。
19
酸碱平衡紊乱对机体的影响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酸碱平衡紊乱可影响脑组织的代谢和 功能,导致头痛、烦躁、意识障碍等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转归期
疾病的最后阶段,包括康复和 死亡两种情况。
2024/1/30
11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PPT演示课件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PPT演示课件
病理学与病理课生件理学PPT演示
目 录
• 病理学概述 • 病理生理学基础 • 常见疾病类型及其特点 • 诊断方法与技术应用 • 治疗策略与原则探讨 • 预后评估及生活质量提升建议
01
病理学概述
病理学定义与研究对象
病理学定义
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疾病 过程中机体形态结构、功能代谢 变化和病变转归的一门基础医学 科学。
复发和转移情况
观察患者疾病复发和转移 的情况,评估治疗效果和 预后。
生活质量改善途径探讨
疼痛管理
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手段 ,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病情和营养需求,制定合 理的饮食计划,提供营养支持。
运动康复
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康复计划,帮助 患者恢复体力,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干预在康复过程中作用
病理学作为医学科学的基础学 科,为医学科学研究提供了重
要的理论支撑和实验手段。
02
病理生理学基础
细胞损伤与适应机制
01
02
03
细胞损伤原因
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因 素等外部损伤,以及代谢 障碍、缺氧、中毒等内部 损伤。
细胞适应机制
细胞通过肥大、增生、萎 缩、化生等方式适应环境 变化。
细胞损伤表现
细胞损伤后表现为细胞膜 通透性增加、细胞器功能 障碍、代谢异常等。
结核病
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可侵犯全身各器官,但以肺结核最常 见。临床表现多样,包括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结核中 毒症状。治疗需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的原则 。
艾滋病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 统。临床表现包括发热、盗汗、淋巴结肿大等,晚期可出现 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预防艾滋病的关键是切断传播途径 ,如避免不洁性行为、不共用注射器等。

病理生理学ppt课件-第一章--概-论

病理生理学ppt课件-第一章--概-论
2.物理性因素
致病特点: ➢ 仅在发病初期起作用,不参与疾病的发展,对机体的
器官没有明显的选择性 ➢ 是否引起疾病及疾病的程度与其强度,作用时间、部
位等有关。例如,温度愈高,作用面积愈大,则引起 的烧伤愈严重
第二节 疾病的病因及发病学
3.化学性因素
致病特点: ➢ 致病作用取决于毒物的性质、积蓄量、作用部位和机
作学习压力过重,人际关系不良,环境污染等
第二节 疾病的病因及发病学
1.生物性因素:
致病特点: ➢ 有入侵门户和定位; ➢ 有生命,可在体内生长繁殖; ➢ 是否致病决定于其毒力、侵袭力,更主要决定于机体 状态和对病原体的感受性; ➢ 病原体与机体之间会产生相互影响(免疫和变异);
第二节 疾病的病因及发病学
2.致病因素的蔓延
➢ 致病因素通过外部屏障侵入机体后,沿着一定的途径 蔓延,若内部屏障不能消除病因或进行解毒,致病因 素就会到达一定的部位而发生疾病
➢ 不同的病原体作用的部位不同,蔓延的方式也不同
第二节 疾病的病因及发病学
2.致病因素的蔓延
致病因素的蔓延途径有三类:
①组织性蔓延,致病因素由病灶直接向邻近的健康组织蔓延,如 皮肤的丹毒、蜂窝织炎等; ②神经蔓延,致病因素沿着神经组织蔓延,如狂犬病毒等; ③血行蔓延,致病因素随着血液、淋巴液在管腔内的移动而蔓延 ,如菌血症、毒血症和淋巴管炎、淋巴结炎等;
脑,但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可顺利通过,以维持神经系统内环境的 相对稳定 ➢ 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这种生理特性,与细胞膜上存在许多不同类 型的转运体(transporter)和酶有关 ➢ 血脑屏障的存在保证了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的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 ,对重要生命器官起到防御保护作用
第二节 疾病的病因及发病学

病理生理学 ppt课件

病理生理学  ppt课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38
无复流现象
无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on) 输血补液治疗后,虽血压可一度回升,但微循环 灌流无明显改善,毛细血管中淤滞停止的血流仍不能 恢复的现象称无复流现象。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39
组织灌流特点
不灌不流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40
微循环变化特点
病理生理学
54
MODS概念
(一)在严重创伤、感染、休克、烧伤等急性危 重病时或在其复苏后,短时间内同时或相继出现两个 或两个以上原无病理关联的器官功能损害,从而影响 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的综合征,称为MODS。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55
第四节 休克的防治原则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56
一、病因学防治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52
心功能不全
突然发生低血压 心指数<2L/min.m2 对正性肌力药物不起反应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53
凝血系统功能障碍
低凝状态 血小板<50×109/L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为正常值的2倍以上 纤维蛋白原<200mg/dl 血中出现FDP
人民卫生出版社

真Cap血流 增加

Cap前括约肌 与微动脉舒张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16
休克的分期及各期特点
以失血性休克为例,休克可分为以下三期 微循环缺血期 微循环淤血期 微循环衰竭期
17
1.微循环缺血期
休克早期 休克代偿期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18

病理生理学PPT课件

病理生理学PPT课件

肿瘤的病理生理学
总结词
肿瘤是一种异常增生的疾病,其病理生理学机制涉及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多个方面。
详细描述
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其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包括细胞周期失调、基 因突变、信号转导异常等。这些机制会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形成肿块,并可能向周围组织浸润和转移。
学科建立
19世纪中期,随着实验医学的兴起和生物学、化学等学科的发展,病理生理学逐渐成为 一门独立的学科。学者们开始通过实验研究和动物模型来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 。
现代发展
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病理生理学的研究领域 不断拓展和深化。如今,病理生理学已经成为医学科学中的重要分支学科,为人类健康事 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信号转导异常 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可能影响细 胞功能,导致疾病的发生。例如, 某些癌症与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 有关。
疾病发生的过程
起始阶段
结局阶段
在这一阶段,损伤或异常因素导致细 胞或组织发生改变,触发一系列反应。
在这一阶段,疾病达到稳定状态或发 生恶化,导致器官功能衰竭或死亡。
进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损伤或异常因素持续存 在或加重,导致疾病状态进一步发展。
VS
详细描述
肝硬化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包括慢性肝 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等引起的肝细胞 损伤,以及损伤后肝细胞的再生和纤维化 。这些机制会导致肝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引起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后 果。
05
病理生理学研究方法
实验性研究方法
动物实验
利用动物模型模拟人类疾病,通过观察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及 转归过程,探讨疾病机制。
深入研究基因和蛋白质在疾病发生发 展中的作用,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 治疗提供新思路。

病理生理学课件全套课件(精)

病理生理学课件全套课件(精)

1. 低(容三量)性低低钠钠血血症症(—hy—po低n渗at性re脱m水ia) (hypovolemic hyponatremia) (h特y点p:ot失onNaid+大eh于y失dr水a,tio血n清) Na +浓度小于
130mmol/L,
血浆渗透压小于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 减少。
交感神经兴奋 凝血功能启动
血管收缩 心功能加强
血液凝固 止血
过 强
严重失血 缺氧 休克 多器官功能衰竭
损伤与抗损伤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
因果交替
病因
损伤性反应
抗损伤反应
结果
外伤
血管破裂 大出血
CO 交感神经兴奋 BP 儿茶酚胺
小血管收缩 BP
组织 缺氧
结果
BP 血容量 CO
血管麻痹扩张 血管通透性增加 血液外渗
(1)病因:
经肾丢失
利尿剂 肾脏
肾上腺皮质
重吸收
功能不全 肾脏疾病
H2O 、 Na+ 减少
肾小管酸中毒
肾外丢失
消化道失液 第三间隙积液 经皮肤失液
含大量 H2 O、Na +
的液体 丧失
(2)发病机制:
低渗性脱水
细胞外液移向细胞内
3.细胞分子机制:①细胞机制:如严重缺血
缺氧 细胞坏死、凋亡 器官功能
障碍;②分子机制:如蚕豆病 血红蛋
白分子结构异常
溶血。
四、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疾病的经过
潜伏期 前驱期 临床症状明显期 转归期
疾病的转归
康复 死亡
康复
完全康复:即病因消除,症状消失,受损组、 织细胞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完全恢复正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指作用于机体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特征性的因素。
机体的必需物质 感染性因素 理化因素 缺乏或过多 (infective agents) (physical/chemical ) 先天性因素 遗传因素 (congenital factors) (genetic factors)
免疫因素 (immunological factors) 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 (psychological factors)

1.1. What are health and disease?
Health:
a state of complete well-being in terms of body, mental and social application
Sub-health:
a transitional state from health to disease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病理生理学
10 10 9 8 7 6 5 4 3 2 1 0 6
பைடு நூலகம்
教授 14%
副教授 14%
其他 48%
2
3
讲师 24%
博士 硕士 学士 其他
教学
专业
八年制医疗班 七年制法语医疗班 七年制英语医疗班
学生人数
19名 25名 70名
学时
42 68 68
教研室每年完
成理论课教学约 700学时,实验课 教学约340 学时。 每年授课学生达 1000 名,其中研 究生约80人。
280万 100万 50万 70万
BLOOD
(IF:10.12)
Cancer Res
(IF:8.56)
LEUKEMIA
(IF:5.12)
1. What is pathophyiology?
Physiology
Pathophysiology
Normal life
Abnormal life Disease (疾病) Health (健康)
1.2. What are pathophysiology?
一门侧重从功能和代谢角度, 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的学科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绪论和疾病概论 疾病的细胞机制 疾病的分子机制 肿 瘤
肾衰
水肿 酸碱平衡紊乱 缺氧
在不同疾病中可能出现的 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 变化
病 理 发热 过 应激 程
Clinical
Basic
2. How does disease occur? etiology(病因学)
2.1. etiology agents:疾病发生的原因/病因
是指作用于机体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特征性的因素。 感染性因素 理化因素 (infective agents) (physical/chemical )
疾病的发生常常引起一系列功能、 代谢、形态结构的变化。在临床上, 患者可出现各种症状(symptom, 患者主观上的异常感觉)、体征 而出现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sign,患者的客观表现)和实验 室检查的异常表现;
自稳调节机制发生紊乱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动态过 程,并具有发生、发展、转归的一 般规律。
遗传易感性(genetic predisposition): 指由遗传决定的易于罹患某种疾病的倾向性,即此类人具有 患某种疾病的遗传素质,但这种遗传特性的发病须与环境因 素共同作用
2. How does disease occur? etiology(病因学)
2.1. etiology agents:疾病发生的原因/病因
① 有一定的感染途径和体内定位; 根据发病的急缓,化学性因素致病可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大多数物理性因素所引起的疾病可无潜伏期,也无组织器官特异性。 ② 致病性的强弱取决于病原体侵入宿主的数量、毒力、侵袭力, 根据发病的急缓,化学性因素致病可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化学性因素的致病作用主要取决于毒物的量和毒性,但也与体机 慢性致病往往是毒物在体内的一个蓄积过程, 致病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物理性因素的作用强度、部位、时间,很少 和机体抵抗能力的大小有关。病原和机体的对抗左右着疾病的发 慢性致病往往是毒物在体内的一个蓄积过程, 对于毒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有关 。 而急性致病则无或只有很短的潜伏期。 与机体的反应性有关。 展方向和程度; 而急性致病则无或只有很短的潜伏期。 ③ 病原体可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病原体也可能发生变异。
七年制口腔班
五年制医疗班 五年制高护班 研究生
60名
300名 60名 80名
36
68 68 84
夜大本科班
夜大高护班 夜大大专班 夜大专升本
60名
110名 95名 220名
42
30 30 30
科学研究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万 上海市科技发展规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 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 其它 400万 200
Disease:
Abnormal life activity generated by disorder of hemostasis control in the presence of pathogenic factors
任何疾病都是由于致病原因引起 的。没有病因的疾病是不存在的;
机体在一定原因作用下 疾病发生的基础是机体自稳调节 机制紊乱而引起的生命活动障碍;
2. How does disease occur? etiology(病因学)
2.1. etiology agents:疾病发生的原因/病因
是指作用于机体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特征性的因素。
机体的必需物质 感染性因素 理化因素 缺乏或过多 (infective agents) (physical/chemical ) 先天性因素 遗传因素 (congenital factors) (genetic factors)

呼衰
休克
20%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力衰竭
肝性 脑病
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与衰竭
1.3. Why to learn pathophysiology?
1.4. How to learn pathophysiology? background pre-review retro-review logical thinking comprehensive think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