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 析 数 学 美

合集下载

数学之美的发现与欣赏

数学之美的发现与欣赏

抽象代数对现代科技影响
加密通信
抽象代数在密码学中的应用,为 现代加密通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 基础,保障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和隐私性。
数据存储
编码理论中的抽象代数方法,提高 了数据存储的可靠性和纠错能力, 为大规模数据存储和云计算提供了 有力支持。
计算科学
抽象代数中的概念和方法被广泛应 用于计算科学领域,如算法设计、 复杂性分析和量子计算等,推动了 计算科学的发展和创新。
XX
PART 04
微积分在描述变化过程中 展示艺术魅力
REPORTING
极限概念及其哲学思考
极限的严格定义
极限是微积分的基础,它描述了一个量在变化过程中趋近于某个确定值的行为 。这种精确定义不仅为微积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还体现了数学追求精确 和严谨的精神。
极限的哲学思考
极限概念不仅在数学中有重要地位,还引发了哲学家们对于无穷小、连续与离 散等问题的思考。这些思考对于理解时间、空间等物理概念的本质产生了深远 影响。
期望值反映平均水平或趋势
期望值的定义
随机变量所有可能取值的 加权平均数,权数为每个 取值对应的概率。
期望值的性质
线性性质、独立随机变量 和的期望等于期望的和等 。
期望值的应用
预测随机现象的平均结果 ,为决策提供依据。
方差衡量波动程度及风险控制
方差的定义
各数据与全体数据平均数之差的平方 值的平均数,用于衡量随机变量取值 分散程度。
XX
数学之美的发现与欣 赏
汇报人:XX
2024-01-30
REPORTING
目录
• 数学之美概述 • 几何图形中的数学美 • 代数方程中隐藏的美学原理 • 微积分在描述变化过程中展示艺术魅力 • 概率统计揭示随机现象背后秩序和规律 • 抽象代数中概念推广和结构优化思想

数学美的内容及对数学教学的意义

数学美的内容及对数学教学的意义

数学美的内容及对数学教学的意义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往往有着严谨的逻辑和抽象的表达方式,但它同时也具备着独特的美感。

数学美是指在数学思维和数学表达中所展现出来的美感,它既包括数学的形式美,也包括数学的思维美。

数学美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拥有广泛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

本文将围绕数学美的内容展开探讨,并分析其对数学教学的积极意义。

一、数学美的内容1.数学的形式美数学的形式美是指数学表达和数学符号所具备的美感。

数学语言的简洁性与准确性是数学形式美的重要体现。

数学公式及其推理过程具有简练的结构和逻辑,其中各种符号和运算符号的组合与排列展现出一种美感。

例如,欧拉公式e^iπ+1=0,虽然只包含了五个基本数学符号,却能够展示出数学界的伟大。

2.数学的思维美数学的思维美是指数学思维的独特性和深邃性。

数学思维的抽象和逻辑是数学思维美的主要表现形式。

数学家们通过抽象出一种数学模型来描述和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数学思维的独特之处。

例如,费马大定理在数学领域长期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但通过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的努力,最终证明了费马大定理,展示了数学思维的深邃和美感。

二、数学美对数学教学的意义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美作为数学教学的一种资源,能够吸引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在数学课堂上展示数学问题的美感和思维的魅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难题或数学优美的公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喜爱。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数学美的存在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思维,通过推理和证明来探索数学领域的未知之美。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可以组织数学建模比赛,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数学美要求学生能够在数学符号和公式中感受到美的内涵,对数学问题进行审美评价。

浅谈数学美的鉴赏

浅谈数学美的鉴赏

浅谈数学美的鉴赏人类对数学的认识最早是从自然数开始的。

这看似极普通的自然数里面,其实就埋藏着数不尽的奇珍异宝。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对自然数很有研究,当他们将这数不尽的奇珍异宝的一部分挖掘出来并呈现于人类面前时,人们就为这数的美震撼了。

其实,“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这是古代哲学家对数学美的一个高度评价。

一、简洁美数学中的概念许许多多,但每个概念都就是以最为提炼、最归纳的语言得出的。

例如在《图的初步科学知识》教学中,可以先使学生回去探究过两点的直线存有多少条?然后再使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归纳这个结论,最后教师再得出“两点确认一条直线”,短短的一句话,简洁细致,内涵多样,充份使学生体会了数学定理的简约之美;又例如九年级上圆的定义“圆就是至定点的距离等同于定长的点的子集”,若并无“子集”则构成了点,二重未成圆,一字之差则情况差距万里,体现了数学概念的简约美。

欧拉给出的公式:v-e+f=2堪称“简单美”的典范。

世间的多面体有多少?没有人能说清楚。

但它们的顶点数v、棱数e、面数f,都必须服从欧拉给出的公式,一个如此简单的公式,概括了无数种多面体的共同特性,能不令人惊叹不已?在数学中,像欧拉公式这样形式简洁、内容深刻、作用很大的定理还有许多。

二、人与自然美和谐是数学美的最高境界。

如果把数学比作一座殿堂,那么和谐性是其主要建筑特色,无论从局部或整体来看,都让人体会到平衡协调、相互呼应、浑然一体的美感。

欧拉公式:v-e+f=2 曾获得“最美的数学定理”称号欧拉建立了在他那个时代,数学中最重要的几个常数之间的绝妙的有趣的联系。

和谐美,在数学中多得不可胜数。

如著名的黄金分割比。

即0.…。

“黄金分割”问题,为什么它被誉为“黄金”呢?黄金分割比在许多艺术作品中、在建筑设计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达?芬奇称黄金分割比为“神圣比例”。

他认为“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

维纳斯的美被所有人所公认,她的身材比也恰恰是黄金分割比。

浅谈数学之美

浅谈数学之美

浅谈数学之美美是人类创造性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人类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通常我们所说的美以自然美、社会美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艺术美、科学美的形式存在。

数学美是自然美的客观反映,是科学美的核心。

简言之数学美就是数学中奇妙的有规律的让人愉悦的美的东西。

一、数学美的性质1、数学美的客观性:即指客观存在于数学领域中的审美对象是不以审美主体是否承认、是否意识到为转移的,尽管因审美主体的主观条件的不同,并不是所有的或特定的数学美都能为审美主体所感知,但这并不能改变这数学美的存在。

2、数学美的社会性:数学美是一种社会现象,因为数学美是对人而言的。

数学家通过数学实践活动(特别是数学理论创造的实践活动),使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了,或者说“自然人化”了。

所谓的“人化”就是人格化,即自然物具有人的本质的印记,实质上就是社会化。

这种社会化的内容正是数学美的内容,它是数学美产生的本原。

3、数学美的物质性:数学美的内容人的本质力量必须通过某种形式呈现出来,必需要有附体,数学美的这种形式或附体,即数学美的物质属性。

二、数学美的表现形式1、简单性,是数学美的基本表现形式之一。

作为反映现实世界量及其关系规律的数学来说,那种最简洁的数学理论最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简单性又是数学发现与创造中的美学因素之一。

最简单的例子便是代数运算中之乘法与幂的运算的引进是源于避免重复的加法运算和重复的乘法运算。

2、统一性,是指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或共同规律所呈现出来的和谐、协调、一致。

数学美中的统一性在数学中有很多体现。

数学推理的严谨性和矛盾性体现了和谐;表现在一定意义上的不变性,反映了不同对象的协调一致。

例如,数的概念的一次次扩张和数系的统一,运算法则的不变性;几何中的圆幂定理是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的统一形式。

3、对称性,是指组成某一事物或对象的两个部分的对等性。

数学形式和结构的对称性、数学命题关系中的对偶性、数学方法中的对偶原理方法都是对称美的自然表现。

数学的美学欣赏数学的美妙之处

数学的美学欣赏数学的美妙之处

数学的美学欣赏数学的美妙之处数学,作为一门严谨的学科,常常被视为枯燥和晦涩的领域。

然而,如果我们用心去感受,并深入探索数学的内涵,我们将会发现数学中隐藏着许多令人惊叹和美妙的元素。

本文旨在欣赏数学的美学,展示数学之美。

一、几何之美几何是数学中最能直观展示美学价值的分支之一。

在几何学中,我们可以看到形状的对称、曲线的优美以及空间的谐调。

例如,黄金分割点便是几何之美的一种体现。

它的比例关系简洁而优雅,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绘画等领域中,赋予作品以令人心醉的美感。

此外,曲线也是几何学中展现美学价值的重要元素。

斯皮罗曲线、费马曲线等都因其独特的特征而成为了几何中的艺术品。

这些曲线的优美性质,引发了无数数学家的探索与研究,同时也打开了了解自然界中曲线形态的大门,让我们对于世界的美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二、代数之美代数学,强调的是符号和数的抽象运算规律。

在代数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数学推理的优雅与美妙。

比如,数学家对于方程的理解和解决方法,常常精巧且优雅。

方程的变形与运算,在数学家的手中,宛如一曲交错的乐曲,旋律动听、精彩纷呈。

此外,代数学中的数学公式也展现了它的美学价值。

著名的欧拉公式e^(iπ)+1=0,被认为是数学中最美丽的公式之一,将五个最基本的数学常数联系在一起,以出人意料的方式揭示了数学的内在联系,彰显了数学的美学之美。

三、概率与统计之美概率与统计是数学中应用广泛且实用的分支,它们对于理解现实世界中的不确定性与变异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概率与统计的美学之处。

概率的美学体现在它能够揭示事件发生的规律与趋势。

通过统计数据和分析方法,我们可以预测大规模事件的发生几率,从而指导我们的决策和行动。

这种能力是深深迷人的,它赋予了我们对未来的洞察力,让我们能够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统计学中的抽样和推断也包含了美学的要素。

通过从样本中获取信息,并将其推广应用于整个总体,我们能够获得对全局的认识。

数学美的特征及体现

数学美的特征及体现

数学美的几个特征以及应用一、数学美的特征1. 简洁美。

简洁美是数学美最突出的表现,简洁的数学理论能给人以美的最直接的享受。

简洁的东西容易被人类把握,有助于提高思维的效率。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省身说过:“数学世界中,简单性和优雅性是压倒一切的。

”无论是广泛适用的数学概念、公式和法则,还是逻辑系统的数量,又或是空间的本质属性,无一不以它所特有的精炼语言、严密的逻辑、抽象的符号向我们展示出数学简洁的魅力。

2. 对称美。

对称美是指数学内容与结构系统的协调完备所表现出来的均衡对称,它不仅是指几何图形的对称关系,也指各种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间的对称思想。

美国的数学教育家舍菲尔德在问题的分析和理解中就建议:“借助对称性或其他不失一般性的考虑使问题得到简化。

”数学中与对称有关的内容数不胜数,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中的很多内容都能给人以对称的美感。

3. 奇异性。

奇异美是指数学中原有的习惯法则和统一格局被新的事物所突破,从而引起惊愕与诧异,同时又赢得人们的赞赏与叹服。

如,数学中出人意料的结果、公式、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等。

没有了这个方面,数学的美也许会显得单调,数学上许许多多出人意料的奇异巧合让人们对数学的美更加着迷。

数学结论的奇异往往令人惊叹,独特的方法也使学生感受到创造的喜悦和成功的乐趣。

二、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数学美首先教师必须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数学美,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以数学魅力拨动学生的心弦,开启心灵,陶冶情操,激发兴趣,促进其能力的发展。

例如,教学“黄金分割”时,列举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建筑,都符合黄金分割;最美身体上下比例,也是符合黄金分割的。

其次让学生明白数学美的意义,在学习中体会数学之美。

如,在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后,引导学生深入发掘它们的内在联系。

发现当梯形上底缩短为0时(上底小于下底),这时梯形就转化为三角形,因此三角形可视作上底为0的梯形;当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相等时,梯形就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因此平行四边形可看作上下底相等的梯形。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美的体现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美的体现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美的体现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美体现在许多方面,以下是几种体现数学美的方式:
1. 几何图形的美感
对称美:教学中强调各种对称图形的美感,学生通过学习对称性,欣赏各种对称图形的美妙之处,如镜像对称、中心对称等。

规律美:几何形状中的规律美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美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索不同几何形状之间的规律,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2. 数学公式和方程的美感
简洁美:数学公式和方程的简洁性是数学之美的一部分,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欣赏公式和方程简洁明了的形式,以及它们背后隐藏的深奥之处。

等式美:等式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教学中可以通过等式的漂亮性和等式两侧不变的原则来展现数学之美。

3. 数学问题解题的美感
创造美:数学解题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是数学之美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其解决问题的美感。

逻辑美:数学问题解题过程中的严谨逻辑是数学之美的表现之一,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让他们感受数学推理的美妙之处。

4. 数学历史和文化的美感
历史美:数学作为一门古老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数学的历史故事,让他们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文化美: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的数学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美感,教学中可以多角度呈现数学之美,促使学生拓展对数学的认识。

通过引导学生领悟数学中的美感,不仅可以提升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这种对数学美的感受和体验将使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数学之美欣赏数学的美妙与深奥之处

数学之美欣赏数学的美妙与深奥之处

数学之美欣赏数学的美妙与深奥之处数学之美:欣赏数学的美妙与深奥之处数学是一门既古老又现代的学科,其美妙与深奥之处令人惊叹。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数学是宇宙的语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探索数学的美丽之处,并且欣赏数学的魅力。

一、对称美:数学的几何形式在数学中,对称美是一种无处不在的美。

数学中的对称性,不仅仅存在于几何图形中,还存在于方程的形式和等式的复杂性中。

正如迪斯东所说:“对称是真实世界美的显现”。

1.1 几何美几何学是数学中最直观且最引人入胜的分支之一,它探讨了空间中的形状、大小和相对位置等概念。

几何图形的对称性给人一种和谐和平衡的感觉。

在平面几何中,我们熟悉的圆、矩形、正方形等形状,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具有对称性。

例如,圆和正方形都是对称的,无论你如何旋转它们,它们看起来都相同。

然而,几何学不仅仅局限于平面图形,还包括立体几何。

例如,多面体如正四面体和正八面体,它们具有各种对称性质,给我们带来视觉上的愉悦和美感。

另外,对称性不仅存在于形状上,还存在于对称变换中。

例如,平移、旋转和翻转等变换保持了图形的对称性。

这些变换不仅在几何学中有意义,也在其他数学分支、物理学和艺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2 方程美数学中的对称性不仅停留在几何形状上,还存在于方程的形式中。

例如,平方和立方等特殊的数学函数具有对称性,它们在自变量取正数和负数时具有同样的性质。

这种对称性使我们能够推导出一些重要的等式和恒等式,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中的关系和规律。

在代数学中,方程的对称性也是一种美妙的存在。

例如,二次方程的对称轴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将二次曲线分成两个对称的部分。

对称轴不仅在数学中有重要作用,还在物理学中的摆动、光学和电磁学等领域中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逻辑美:数学的思维方式除了几何美,数学还有着独特的逻辑美。

数学的思维方式注重严密的推理和清晰的逻辑,这使得数学成为一门深奥又美丽的学科。

2.1 推理的美数学中的推理是一种基于逻辑思维的过程,它通过严格的证明来建立数学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 析 数 学 美大庆石油高级中学 陆桂菊(163453)众所周知,数学在我们的基础教育中占有很大的份量,是我们的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她不但有智育的功能,也有其美育的功能。

数学美深深地感染着人们的心灵,激起人们对她的欣赏。

下面从几个方面来欣赏数学美。

一、简洁美爱因期坦说过:“美,本质上终究是简单性。

”他还认为,只有借助数学,才能达到简单性的美学准则。

物理学家爱因期坦的这种美学理论,在数学界,也被多数人所认同。

朴素,简单,是其外在形式。

只有既朴实清秀,又底蕴深厚,才称得上至美。

欧拉给出的公式:V -E+F=2,堪称“简单美”的典范。

世间的多面体有多少?没有人能说清楚。

但它们的顶点数V、棱数E、面数F,都必须服从欧拉给出的公式,一个如此简单的公式,概括了无数种多面体的共同特性,能不令人惊叹不已?由她还可派生出许多同样美妙的东西。

如:平面图的点数V、边数E、区域数F满足V -E+F=2,这个公式成了近代数学两个重要分支——拓扑学与图论的基本公式。

由这个公式可以得到许多深刻的结论,对拓扑学与图论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数学中,像欧拉公式这样形式简洁、内容深刻、作用很大的定理还有许多。

比如:圆的周长公式:C=2πR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平方。

平均不等式:对任何正数nnn n x x x x x x x x x 212121,,,,≥+++正弦定理:ΔABC的外接圆半径R,则RCc Bb Aa 2sin sin sin ===数学的这种简洁美,用几个定理是不足以说清的,数学历史中每一次进步都使已有的定理更简洁。

正如伟大的希而伯特曾说过:“数学中每一步真正的进展都与更有力的工具和更简单的方法的发现密切联系着”。

二、和谐美数论大师赛尔伯格曾经说,他喜欢数学的一个动机是以下的公式:-+-=513114π,这个公式实在美极了,奇数1、3、5、…这样的组合可以给出π,对于一个数学家来说,此公式正如一幅美丽图画或风景。

欧拉公式:1-=πi e ,曾获得“最美的数学定理”称号。

欧拉建立了在他那个时代,数学中最重要的几个常数之间的绝妙的有趣的联系,包容得如此协调、有序。

与欧拉公式有关的棣美弗-欧拉公式是θθθi e i =+s i n c o s ――(1)。

这个公式把人们以为没有什么共同性的两大类函数――三角函数与指数函数紧密地结合起来了。

对他们的结合,人们始则惊诧,继而赞叹――确是“天作之合”,因为,由他们的结合能派生出许多美的,有用的结论来。

比如,由公式(1)得2sin , 2cos θθθθθθi e i e i e i e --=-+=。

由这两个公式,可把三角函数的定义域扩展到复数域上去,即考虑“弧度”为复数的“角”。

新定义的余弦函数与我们早已熟悉的通常的余弦函数和谐一致。

和谐的美,在数学中多得不可胜数。

如著名的黄金分割比215-=λ,即0.61803398…。

在正五边形中,边长与对角线长的比是黄金分割比。

数学中有一个很著名的菲波那契数列{a n },定义如下:a 1=1,a 2=1,当n ≥3时,a n =a n -1+a n -2可以证明,当n趋向∞时,1-n n a a 极限是215-=λ。

维纳斯的美被所有人所公认,她的身材比也恰恰是黄金分割比。

黄金分割比在许多艺术作品中、在建筑设计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达·芬奇称黄金分割比215-=λ为“神圣比例”.他认为“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

与215-=λ有关的问题还有许多,“黄金分割”、“神圣比例”的美称,她受之无愧。

三、奇异、突变美全世界有很大影响的两份杂志曾联合邀请全世界的数学家们评选“近50年的最佳数学问题”,其中有一道相当简单的问题:有哪些分数bcab ,不合理地把b 约去得到ca ,结果却是对的?经过一种简单计算,可以找到四个分数:9849,9519,6526,6416。

这个问题涉及到“运算谬误,结果正确”的歪打正着,在给人惊喜之余,不也展现一种奇异美吗。

还有一些“歪打正着等式”,比如31112931921131252531255225922952=⋅=⋅=⋅人造卫星、行星、彗星等由于运动的速度的不同,它们的轨道可能是椭圆、双曲线或抛物线,这几种曲线的定义如下:到定点距离与它到定直线的距离之比是常数e的点的轨迹,当e<1时,形成的是椭圆. 当e>1时,形成的是双曲线. 当e=1时,形成的是抛物线.常数e由0.999变为1、变为0.001,相差很小,形成的却是形状、性质完全不同的曲线。

而这几种曲线又完全可看作不同的平面截圆锥面所得到的截线。

椭圆与正弦曲线会有什么联系吗?做一个实验,把厚纸卷几次,做成一个圆筒。

斜割这一圆筒成两部分。

如果不拆开圆筒,那么截面将是椭圆,如果拆开圆筒,切口形成的即是正弦曲线。

这其中的玄妙是不是很奇异、很美。

无序的混沌状态,通常以为不可用数学来研究。

可从确定的现象(一个二次函数λx(1-x))通过迭代居然能产生出随机现象,也就是说无序的混沌状态,竟然可以从一个二次方程的迭代产生出来。

这就把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沟通起来了。

这深刻的发现,使人不禁感叹大自然规律的神奇。

还有,菲根鲍姆对许多迭代函数进行了大量的计算,都得到了常数4.669201629…,这决非巧合,尽管目前还不清楚这个数的本质。

就是数学的这种奇异美使神秘、严肃、程式化的数学世界充满了勃勃生机。

四、对称美在古代“对称”一词的含义是“和谐”、“美观”。

事实上,译自希腊语的这个词,原义是“在一些物品的布置时出现的般配与和谐”。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一切空间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

圆是中心对称圆形――圆心是它的对称中心,圆也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都是它的对称轴。

梯形的面积公式:S=2)(hb a +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2)1(nn a a n S +=,其中a是上底边长,b是下底边长,其中a1是首项,an是第n项,这两个等式中,a与a1是对称的,b与an是对称的。

h 与n 是对称的。

对称不仅美,而且有用。

电磁波的波动方程:022212022212=∂∂-∇=∂∂-∇tB C B t E C E其中,B为磁场强度,E为电场强度,C为光速。

这个方程中B与E是对称的,麦克斯韦用纯数学的方法从这些方程中推导出可能存在的电磁波,这种电磁波后来被赫芝发现,由此可得电场与磁场的统一性。

对称美的形式很多,对称的这种美也不只是数学家独自欣赏的,人们对于对称美的追求是自然的、朴素的。

如格点对称,十四世纪在西班牙的格拉那达的阿尔汉姆拉宫,存在所有的格点对称,而1924年才证明出格点对称的种类。

此外,还有格度对称,如我们喜爱的对数螺线、雪花,知道它的一部分,就可以知道它的全部。

李政道、杨振宁也正是由对称的研究而发现了宇称不守恒定律。

从中我们体会到了对称的美与成功。

五、创新美欧几里得几何曾经是完美的经典几何学,其中的公理5:“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和结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二直角”,这些似乎是天经地义的绝对真理。

但罗马切夫斯基却采用了不同公理5的结论:“过直线外一点至少有两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在这种几何里,“三角形内角和小于二直角”,从而创造了罗氏几何。

黎曼几何学没有平行线。

这些与传统观念相违背的理论,并不是虚无飘渺的,当我们进行遥远的天文测量时,用罗氏几何学是很方便的,原子物理、狭义相对论中也有应用;而爱因斯坦建立的广义相对论中,较多地利用了黎曼几何这个工具,才克服了所遇到的数学计算上的困难。

每一个理论都在需要不断创新,每一个奇思妙想、每一个似乎不合理又不可思议的念头都可能开辟新的天地。

这种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开阔了我们心胸、给我们完全不同感受的难到不是切入肌肤的美吗?如果我们再大胆设想一下,是不是还存在一个能包容欧氏几何和非欧几何的更广泛的几何学呢?事实上,通过高斯曲率可以将三种几何统一在曲面的内在几何学中,还可以通过克莱因几何学与变换群的观点将三种几何统一起来。

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数学得到了发展。

六、统一美数的概念从自然数、分数、负数、无理数,扩大到复数,经历了无数次坎坷,范围不断扩大了,在数学及其他学科的作用也不断地增大。

那么,人们自然想到能否再把复数的概念继续推广。

英国数学家哈密顿苦苦思索了15年,没能获得成功。

后来,他“被迫作出妥协”,牺牲了复数集中的一条性质,终于发现了四元数,即形为a 1+a 2i+a 3j+a 4k (a 1 ,a 2i ,a 3j ,a 4k 为实数)的数,其中i、j、k如同复数中的虚数单位。

若a 3 =a 4 =0,则四元数a 1+a 2i+a 3j+a 4k 是一般的复数。

四元数的研究推动了线性代数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线性结合代数理论。

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利用四元数理论建立了电磁理论。

数学的发展是逐步统一的过程。

统一的目的也正如希而伯特所说的:“追求更有力的工具和更简单的方法”。

爱因斯坦一生的梦想就是追求宇宙统一的理论。

他用简洁的表达式E=mc2揭示了自然界中质能关系,这不能不说是一件统一的艺术品。

但他还是没有完成统一的梦想。

人类在不断探寻着纷繁复杂的世界,又在不断地用统一的观点认识世界,宇宙没有尽头,统一美也需要永远的追求。

数学之美,还可以从更多的角度去审视,而每一侧面的美都不是孤立的,她们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她需要人们用心、用智慧深层次地去挖掘,更好地体会她的美学价值和她丰富、深隧的内涵和思想,及其对人类思维的深刻影响。

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能与数学家们一起探索、发现,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美的享受,那么我们就会不断深入其中,欣赏和创造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