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阅读——文天祥

合集下载

文天祥的故事(优秀7篇)

文天祥的故事(优秀7篇)

文天祥的故事(优秀7篇)因为前几天在新会的崖山看到宋朝和元朝的最后一战的战场,对文天祥的故事非常感兴趣,今天看了一下文天祥的历史,记录下来,我知道北京有个文天祥祠,数次经过都没进过。

以后一定去看看。

文天祥(1236—1283),男,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自号文山,民族英雄。

选中贡士后,他以天祥为名,宝佑四年(1256)中状元,历任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赣州等职。

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正月,因元军大举进攻,宋军的长江防线全线崩溃,朝廷下诏让各地组织兵马勤王。

文天祥立即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招募当地豪杰,组建了一支万余人的义军,开赴临安。

宋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命令他发兵援救常州,旋即又命令他驰援独松关。

由于元军攻势猛烈,江西义军虽英勇作战,但最终也未能挡住元军兵锋。

次年正月,元军兵临临安,文武官员都纷纷出逃。

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派他出城与伯颜谈判,企图与元军讲和。

文天祥到了元军大营,却被伯颜扣留。

谢太后见大势已去,只好献城纳土,向元军投降。

元军占领了临安,但两淮、江南、闽广等地还未被元军完全控制和占领。

于是,伯颜企图诱降文天祥,利用他的声望来尽快收拾残局。

文天祥宁死不屈,伯颜只好将他押解北方。

行至镇江,文天祥冒险出逃,经过许多艰难险阻,于景炎元(1276)五月二十六日辗转到达福州,被宋端宗赵昺任命为右丞相。

文天祥对张世杰专制朝政极为不满,又与陈宜中意见不合,于是离开南宋行朝,以同都督的身分在南剑州(治今福建南平)开府,指挥抗元。

不久,文天祥又先后转移到汀州(治今福建长汀)、漳州、龙岩、梅州等地,联络各地的抗元义军,坚持斗争。

景炎二年(1277)夏,文天祥率军由梅州出兵,进攻江西,在雩都(今江西于都)获得大捷后,又以重兵进攻赣州,以偏师进攻吉州(治今江西吉安),陆续收复了许多州县。

元江西宣慰使李恒在兴国县发动反攻,文天祥兵败,收容残部,退往循州(旧治在今广东龙川西)。

文天祥的故事阅读理解

文天祥的故事阅读理解

文天祥的故事阅读理解
文天祥的故事主要讲述了他在国家危难时刻的英勇表现。

他为人正直,抨击权臣,仕途一直不得志,甚至有一段时间辞官回家。

然而,当国家危难之时,他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响应皇帝的号召,变卖家产,千金散尽,招募了一支千把人的义军,到都城临安救援。

他的这种忠诚和勇敢的表现,展现了他的高尚品质和责任感。

在元军大举南下、朝廷危若累卵的时刻,他挺身而出,带领义军与敌人抗争,表现出了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

同时,文天祥的故事也展现了他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即使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他也毫不退缩,毅然决定以身报国,这种坚定的决心和勇气使他成为了后人敬仰的英雄。

此外,文天祥的诗歌作品也展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的责任感。

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激励着人们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总的来说,文天祥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忠诚、勇敢、坚韧不拔和爱国精神的故事。

他的事迹和作品一直激励着人们,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永恒的传说。

名人故事100字(20篇精选)

名人故事100字(20篇精选)

名人故事100字(20篇精选)【名人故事一】宁死不屈的文天祥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

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

”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名人故事二】莫扎特:一个天资聪慧的神童莫扎特被公认为音乐史上的神童,他很早就显露出了在音乐方面的非凡天赋和卓绝才能。

从莫扎特的童年中,你能看到一个孩子对待音乐的积极心态,对艺术事业的执著追求。

虽然不能人人皆为天才,但对广大孩子来说,“神童莫扎特”绝对是具有传奇色彩、又值得学习的好榜样。

小时候,莫扎特常常走到钢琴前面,按着琴键细听,并努力弹出他曾经听到过的音乐。

一次,莫扎特的父亲和朋友一起回家,看到4岁的莫扎特正坐在桌旁写东西。

父亲问他在干什么,莫扎特说他正在写钢琴协奏曲。

父亲把五线谱纸拿过来一看,激动得流出了眼泪,他对朋友说:“你看,他写的这些又正确又富有意义啊!”天资加上勤奋和用心,这就是神童莫扎特!【名人故事三】钱钟书的夫人的故事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杨绛为人谦和,天性恬淡。

几年前,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励基金,一向深居简出的杨先生亲自参加仪式并宣布将他们夫妇所获稿酬悉数捐赠给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也是在那个仪式上,当主持人介绍钱钟书先生的生平,提到他曾获得英国牛津大学文学副博士学位时,杨绛坦然而又坚决地纠正道:不是副博士,是学士学位。

许是主持人的疏忽,抑或是有意褒扬。

但其丈夫,一个著名作家的学位光环,就这样被杨绛坦然而认真地抹去。

【名人故事四】华佗拜师学艺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沛国(今安徽亳县)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

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是一种很有效的全身麻醉药,比西方的麻醉药要早一千六百年左右,华佗对世界医学的贡献非常巨大。

【名人故事】名人爱国故事:文天祥_800字

【名人故事】名人爱国故事:文天祥_800字

【名人故事】名人爱国故事:文天祥_800字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希孟,号文徵明,浙江绍兴人。

南宋末年杰出的爱国诗人、政治家、军事家,被人们誉为“南宋的民族英雄”。

他铮铮铁骨、忠诚国家,一生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成为后世的楷模。

文天祥在政治上主张抵抗元朝的统治,一直坚持不屈,不肯臣服。

他曾经担任过南宋将领,带领军队多次抵抗元军的进攻,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才华和勇猛的战斗精神。

在抵御元军南下时,由于士兵不听指挥私自退却,文天祥主动走到士兵面前,个人率先冲向敌阵,一边高举旗帜呼喝一边奋战三日,成功吓退了元军,赢得了时间给宋军主力撤退。

这一壮举使得士兵们备受感动,士气大增,为后来的抗战立下了坚实的基础。

文天祥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他曾经担任过宋理学宗派的代表,精通经典文献,深谙国家大义。

他对南宋的危难局势看得很清楚,因此主张坚决抵抗元朝的统治。

他一直坚持“苟富文量,以见当世笑已”这一信条,以真诚、直截了当的言辞反对投降求安,呼吁人们团结起来为国家的繁荣而拼搏奋斗。

他在《过零丁洋》一诗中写道:“把泪无情画向水,复礼有词献合钱”。

他的爱国情怀和忠诚精神一直激励着全国人民不屈不挠地抗击外敌。

文天祥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爱国词作《蜀江怀古》。

在这首词中,他以凄婉雄壮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对家国的挚爱。

他把浩渺长江比喻成南宋江山,感叹南宋的江山沦为外族的统治,表达了对国家破败的愤懑和对奋起抵抗的催促。

这首词深情激昂,动人心弦,被后人誉为“英雄赞歌”。

文天祥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为国家倾注了全部的力量和智慧,成为南宋人民心目中的精神领袖。

他是中华民族巍然站立的象征,他的爱国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告诉我们要珍爱家国,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而不断奋斗。

【名人故事】名人爱国故事:文天祥_800字

【名人故事】名人爱国故事:文天祥_800字

【名人故事】名人爱国故事:文天祥_800字文天祥是南宋末年的一位爱国烈士和文学家,他以忠诚于国家、坚守原则而闻名于世。

文天祥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他从小聪明机智,懂得学习和努力。

而在他成年之后,面对国家的危难局势,他选择了奋起抗争。

当时,南宋的统治者被金国的侵略所逼,多次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将国土割让给了金国。

许多士人们都选择了妥协和投降,只有文天祥认为这是对国家的背叛,他不愿意向金国低头。

文天祥曾为官,但在面对金国的压力下,他选择了辞官回家,宁愿过上贫苦的生活也不愿意同化。

他在家中专心致志地研究国事,写下了《正气歌》和《出使金陵诗》,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国家复兴的希望。

当文天祥的忠诚之心为世人所知晓之后,金国对他展开了迫害和威胁。

他始终没有退缩,坚守自己的原则。

金国知道文天祥的坚定不屈,于是派人前来软化他,威胁他,甚至想要收买他。

但文天祥丝毫没有动摇,始终抱着对国家的深深热爱之心。

最终,文天祥被金国所逮捕,关押在监狱中。

在监狱中,他面临着生死的抉择。

金国派人到他面前,逼迫他写下一个忏悔书,并签署投降的声明。

文天祥义愤填膺地拒绝了他们的要求,坚决地说:“我宁愿以忠臣的身份死去,也不会做一个叛徒!”最终,在金国的迫害下,文天祥被判处死刑。

在他赴刑之际,他毫不畏惧,满怀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牵挂之情。

他挺直了胸膛,豪迈地高歌:“一将功成万骨枯!”文天祥的爱国情怀深深感动了人民,他的牺牲精神成为后世的楷模。

他的坚持和忠诚为人们树立了一个值得崇敬的榜样。

文天祥以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爱国,他一生都在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他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中国历史的丰碑上,激励着后来的人们。

文天祥是一位伟大的爱国教育与文化人。

他的坚持和忠诚精神将永远照耀着这片土地,激励着每一个为国家和人民奋斗的人。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爱国不仅仅是口号,更是一种为国家和人民付出的行动。

我们要像文天祥一样,坚守自己的原则,忠诚于国家,为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尽一份力量。

【名人故事】文天祥.同胞兄弟志向径庭_450字

【名人故事】文天祥.同胞兄弟志向径庭_450字

【名人故事】文天祥.同胞兄弟志向径庭_450字文天祥,南宋末年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被誉为“忠臣文宗、民族英雄”。

他的一生充满了曲折离奇的经历,但无论面临怎样的困境,他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质,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面旗帜。

文天祥出生于南宋末年,家境贫寒。

他从小聪明好学,兄弟之中最有志向。

他的才华却引起了宋理宗的嫉妒和忌惮,于是理宗设下陷害他的圈套,导致文天祥被贬职南方,从此便生活在贫困和被人欺辱的境地中。

文天祥并没有被困境击倒,相反,他越发坚定了为国家、为民族的抱负。

他的一篇《正气歌》广为流传,其中写道:“嗟尔君子,无恃其己之长而畏人之不及也。

”这种豪情志士的语言,鼓舞了无数后来者。

在南方的贫病交加中,文天祥依然积极投身于抗金斗争。

他发动民众自愿役造成了大规模的抗金军队,最后成功解围太平府,在抗金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天祥的辛勤工作并没有得到相应的认可和奖励。

杨令公灭宋后,文天祥继续抗金斗争,为南宋国家复兴一直努力奋斗,但最终被金军在文山县擒获。

当时,金军大将钟健对文天祥大加赞赏,希望他投降。

文天祥坚守宋朝的忠诚,毅然拒绝了钟健的诱降,表示宁死不屈。

在终日面对极寒的牢狱生活中,他仍然信心满满,用他精湛的文学天赋写下了《青琐折臂书》、《与魏了翁书》等抒发自己志向的作品。

最终,文天祥被处死,但他的精神得以永存。

他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忠臣的信念和胸怀,激励着后来者永不言败。

他的一生,以“交织中国与世界的格局”的巨大历史题材,表现了民族英雄与正直刚强的政治家的形象。

文天祥的一生,是充满了沧桑和不幸的,但他始终保持着一颗坚定的心。

他在贫病交加的困境中,以壮志豪情和坚定的信念,投身于为国家、为民族的抗争中。

他的忠诚和正直令人钦佩,他的行动激励着后人。

文天祥虽不通战争和经济,却留下了令人动容的一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道风景线。

文天祥名人事迹大全

文天祥名人事迹大全

文天祥名人事迹大全(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职场资料、心得体会、祝福语、读后感、观后感、签名说说、句子大全、语录大全、事迹材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place information, experience, blessings, after reading, after watching, signatures, sentences, quotations, deeds, other models, etc.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文天祥名人事迹大全文天祥的一首诗过零丁洋流传至今,再现了一代忠臣不折不挠的英雄事迹,文天祥的故事众所周知,下面本店铺给大家带来了文天祥名人事迹大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名人故事】名人爱国故事:文天祥_800字

【名人故事】名人爱国故事:文天祥_800字

【名人故事】名人爱国故事:文天祥_800字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文蔚,号坦南,又号晚香居士,福建福州人,南宋末年抗元名将,文学家、政治家。

他是南宋末年抗击外敌的英雄,也是一位爱国主义者。

文天祥在政治上有着崇高的理想和追求,他曾任职于南宋的政府机构,后因不满元朝的统治政策,辞官回乡。

元朝统治者对汉族人实行的压迫政策,使得当时的社会充满了不安和危机。

文天祥深知国家面临的困境,他决定为祖国的命运而战。

文天祥在没有官职的情况下,发动并参与了多次反抗元朝统治的起义。

他积极倡导民族振兴思想,提倡民主政治,组织民众开展反抗斗争。

他在朱熹、陆秀夫等学者的支持下,努力培养人才,推动汉文化的发展。

文天祥还十分关注民众的生活和福祉,他倡导国家要对民众给予更多的关怀和保障。

文天祥以他的爱国精神和牺牲奉献的精神,成为后世爱国英雄的楷模。

他在抗战中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考验,始终不离不弃地守护着自己的祖国。

在他担任各种职务期间,他坚决反对任何对国家和民族不利的行为,始终保持自己的原则和立场。

文天祥的爱国精神体现在他的思想和行动中。

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怀,始终贯穿于他的一生。

无论是在政治舞台上,还是在战场上,他都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毫不动摇地为祖国奋斗。

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爱国不仅仅是口号,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文天祥的爱国精神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品质,更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他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社会上充斥着各种困扰和不公正,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信念,而是积极地参与到社会运动中,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他以自己的行动,向人们传递了爱国主义的力量和价值观。

文天祥虽然在抗战中不幸被俘,但他并没有向敌人屈服,而是选择宁死不屈,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深情厚意。

他以自己的热血和献身精神,铸就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成为中华民族的英雄。

无论是当时的人们,还是后世的后代,都将永远铭记他的英勇和伟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人故事阅读——文天祥导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句诗出自文天祥之笔,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文天祥的故事,欢迎阅读!?人物生平: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

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

相貌堂堂,身材魁伟,皮肤白美如玉,眉清目秀,观物炯炯有神。

在孩提时,看见学宫中所祭祀的乡先生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的画像,谥号都为“忠”,即为此高兴,羡慕不已。

说:“如果不成为其中的一员,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汉。

”他二十岁即考取进士,在集英殿答对论策。

当时宋理宗在位已很久,治理政事渐渐怠惰,文天祥以法天不息为题议论策对,其文章有一万多字,没有写草稿,一气写完。

宋理宗皇帝亲自选拔他为第一名。

考官王应麟上奏说:“这个试卷以古代的事情作为借鉴,忠心肝胆好似铁石,我以为能得到这样的人才可喜可贺。

”宝佑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

不久,他父亲逝世,回家守丧。

开庆初年(公元1259年),元朝的军队侵伐宋朝,宦官董宋臣对皇上说要迁都,没有人敢议论说这是错的。

文天祥当时入朝任命为宁海军节度判官,上书“请求斩杀董宋臣,以统一人心”。

因不被采纳,就自己请免职回乡。

后来逐渐升官至刑部侍郎。

董宋臣又升为都知,文天祥再次上书一一列举他的罪行,也没有回音。

因此出外任瑞州知州,改迁江南西路提刑,升任尚书左司郎官,多次遭台官议论罢职。

担任军器监并兼任代理直学士院。

贾似道称说有病,请求退休,用以要挟皇上,诏令没应允。

文天祥起草制诰,所写文字都是讽刺贾似道的。

当时起草圣旨诰命的内制沿袭要呈文稿审查,文天祥没有写,贾似道不高兴,命令台臣张志立奏劾罢免他。

文天祥已经几次被斥责,援引钱若水的例子退休,当时他三十七岁。

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起用为荆湖南路提刑。

因此见到了原来的宰相江万里。

江万里平素就对文天祥的志向、气节感到惊奇,同他谈到国事,神色忧伤地说:“我老了,观察天时人事应当有变化,我看到的人很多,担任治理国家的责任,不就是在你吗?望你努力。

”文学成就:文天祥给人民留下的精神财富是丰富的。

虽然他在文学研究上除了《御试策—道》这篇哲学专著外,再无其它专题研究或专著,这是由于当是的环境不允许他坐下来进行专题研究所致,除对策、封事等外,他在百忙中不却友人之所托,写了大量的文稿,其中包括序言、墓志铭,寿序、赞、颂、祝辞、书、启、跋等各种不同形式的文体。

此外,诗、词最多,除了《指南录》和《指南后录》和《吟啸集》外,还有《集杜诗》200首以及《十八拍》和少量的词等。

这是最有价值的著作,称之为史诗。

此外还有在抗元前的部分诗稿。

轶事典故:文天祥在狱中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

文天祥明白: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

但文天祥不愿因妻子和女儿而丧失气节。

他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

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

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

泪下哽咽哽咽。

”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口刑场的那天。

监斩官问他:“丞相还有什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

”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他又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历史评价《宋史》: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

论曰:自古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君子命之曰“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尔。

商之衰,周有代德,盟津之师不期而会者八百国。

伯夷、叔齐以两男子欲扣马而止之,三尺童子知其不可。

他日,孔子贤之,则曰:“求仁而得仁。

”宋至德祐亡矣,文天祥往来兵间,初欲以口舌存之,事既无成,奉两孱王崎岖岭海,以图兴复。

观其从容伏质,就死如归,是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可不谓之“仁”哉。

宋三百余年,取士之科,莫盛于进士,进士莫盛于伦魁。

自天祥死,世之好为高论者,谓科目不足以得伟人,岂其然乎!宋理宗: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

王积翁:南人无如天祥者。

王炎午:呜呼!扶颠持危,文山诸葛,相国虽同,而公死节。

倡义举勇,文山张巡,杀身不异,而公秉钧。

名相烈士,合为一传,三千年间,人不两见。

事谬身执,义当勇决,祭公速公,童子易箦。

何知天意,佑忠怜才,留公一死,易水金台。

乘气捐躯,壮士其或,久而不易,雪霜松柏。

嗟哉文山!山高水深,难回者天,不负者心。

常山之舌,侍中之血,日月韬光,山河改色。

生为名臣,死为烈星,不然劲气,为风为霆。

干将莫邪,或寄良治,出世则神,入土不化。

今夕何夕,斗转河斜,中有茫光,非公也耶。

蒋一葵:当时有先兆曰:“擎天者,文天祥。

捧日者,陆秀夫。

”于谦:呜呼文山,遭宋之季。

殉国亡身,舍生取义。

气吞寰宇,诚感天地。

陵谷变迁,世殊事异。

坐卧小阁,困于羁系。

正色直词,久而愈厉。

难欺者心,可畏者天。

宁正而毙,弗苟而全。

南向再拜,含笑九泉。

孤忠大节,万古攸传。

载瞻遗像,清风凛然。

陈循:天祥孤忠大节为宋臣,首按谥法;临患不忘国曰“忠”,秉德遵业曰“烈”请谥曰“忠烈”。

枋得仗节死义为天祥亚。

韩雍:今斯集也,传之天下后世之人,争先快睹,皆知是君之大义,守身之大节,不宜以成败利钝而少变。

以扶天常,以植人纪,以沮乱臣贼子之心,而增志士仁人只之气。

其于世教,重有补焉。

胡华:昆陵忠义之名益著,忠义著而诸公之英声伟烈,震耀两间,人人知所景仰,吾辈又当以君之录达于朝行,将立庙奉祀,勒石颂功,隆一代崇褒之典,而大显扬于时,于以励髙风,激颓俗,匪直有劝于常抑有劝于天后世是録有关于忠义大矣。

杨士奇:文丞相甫冠奉廷对,即极口论国家大计。

未几元兵渡江,又上书乞斩嬖近之主迁幸议者,以一人心安社稷,固已气盖天下矣。

自是而断断焉,殚力竭谋,扶颠持危,以兴复为已任。

虽险阻艰难,百挫千折,有进而无退,不幸国亡身执,而大义愈明。

盖公志正而才广,识远而器闲,浩然之气以为之主,而卒之其志弗遂者,盖以天命去宋也。

虽天命去宋,而天理在公,必不可已。

故宋亡其臣之杀身成仁者不少。

论者必以公为称首公。

敖英:人莫不有死也,恶之欲其死者,众人之情也。

爱之欲其死者,君子之心也。

夫既爱之矣,又欲其死何哉!盖所爱有重于死者,先民有言,纲常九鼎,生死一毛,是故南霁云被执而未死,张睢阳大呼男儿以速其死,文丞相被执而未死,王鼎翁作生祭文以速其死。

宋仪望:公之忠大矣,海隅荒服闻其名犹知敬慕,况过化之区乎!孺子懦夫一及当时事怒发竖指,涕洟沾襟,况冠裳之儒乎!谢肇淛:宋之人物,若王沂公、李文正、司马温公之相业,寇莱公、赵忠定之应变,韩魏公之德量,李纲、宗泽之拨乱,狄青、曹玮、岳飞、韩世忠之将略,程明道、朱晦庵之真儒,欧阳永叔、苏子瞻之文章,洪忠宣、文信国之忠义,皆灼无可议,而且有用于时者,其它瑕瑜不掩,盖难言之矣。

王世贞:谈者悲文信公之忠,而惜其才之不称也,余以为不然夫信公非无才者也。

当咸淳之末天下之事巳去而信公以一远郡守,募万余乌合之众,率以勤王而众不溃,此非有驾驭之术不能也;丹徒之役能以智窜免,间关万死,而后至闽复能合其众,以收巳失之郡邑;而所遣张汴、邹凤遇李恒悉败,既再散而再合矣。

而举军皆大疫,死者过半。

五坡之役,复遇张弘范以败,凡天祥之所用将,皆非恒范敌也。

元起朔漠。

以力雄海内外,灭国四十歼夷女直,以至宋宋自朱仙之后未有能抽一矢、发一骑,而北驰者元举太山之势以压宋卵。

而信公欲以单辞羁身,鼓舞其病媍弱息,以与贲育中黄之徒抗,葢未接刃而魄先夺矣。

虽有韩白未易支也。

故信公之数败,而能数起吾以是知其才,其数起而数败,吾不谓其才之不称也。

乾隆帝:才德兼优者,上也;其次,则以德贵,而不论其才焉……当宋之亡也,有才如吕文焕、留梦炎、叶李辈,皆背国降元,而死君事、分国难者,皆忠诚有德之士人也。

然此或出于一时之愤激,奋不顾身以死殉之,后世犹仰望其丰采。

若文天祥,忠诚之心不徒出于一时之激,久而弥励,浩然之气,与日月争光。

该志士仁人欲伸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

陆以:此四人者(范仲淹、诸葛亮、陆贽、文天祥),皆经纶弥天壤,忠义贯日月。

蔡东藩:及文、张、陆三人之奔波海陆,百折不回,尤为可歌可泣,可悲可慕。

六合全覆而争之一隅,城守不能而争之海岛,明知无益事,翻作有情痴,后人或笑其迂拙,不知时局至此,已万无可存之理,文、张、陆三忠,亦不过吾尽吾心已耳。

读诸葛武侯《后出师表》,结末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败利钝,非所逆睹。

”千古忠臣义士,大都如此,于文、张、陆何尤乎?宋亡而纲常不亡,故胡运不及百年而又归于明,是为一代计,固足悲,而为百世计,则犹足幸也。

毛泽东:评语说,“命系庖厨何足惜哉”,此言不当。

岳飞、文天祥、曾静、戴名世、瞿秋白、方志敏、邓演达、杨虎城、闻一多诸辈,以身殉志,不亦伟乎。

熊逸:那些理学名儒,如许衡、吴澄辈,皆俯首称臣。

只有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谢叠山不肯臣元,都死了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