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死不屈的文天祥:中国爱国名人故事
爱国人物故事古代事迹文天祥【7篇】

爱国人物故事古代事迹文天祥【7篇】南宋王朝风雨飘摇,张世杰也失败了,弘范在军中置酒大摆庆功宴,演上歌舞升平,弘范对,文天祥说:“你的国家已经灭亡,你作为丞相忠孝已经两全了,若能以是宋之二是我大元皇帝,人不是你的,荣华富贵。
你还可以做宰相。
”文天祥本就无心酒水,此刻更是潸然泪下。
沉声说道:“国家灭亡不能救,作为人臣及时死了也不能免除自己的罪过,怎么还能苟且偷生,另是他主呢?”弘范被文天祥的一片忠心所感动,派人护送她回到京城。
文天祥不愿屈服于皇帝。
最终慷慨就义。
从此却有个多的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和平,民族的振兴,抛头颅,洒热血,从八年抗战到如今的中国梦,文天祥那一片丹心永远在我们心上铭记。
激励着我们,给我们力量,让我们有,大踏步向前走的力量。
让我们时刻铭记着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说出的努力,还有那些英雄,我们相信祖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而文天祥因为你的一片丹心你也将永载史册,万古流芳,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远远的听到孩子们读书的声音,“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稚嫩的童音读着如此悲壮的诗。
却别有一种意境。
文天祥你听到了吗?还有那些为了中华民族的和平发展的仁人志士,你们听到了吗?后人将永远铭记你们!爱国人物故事古代事迹文天祥【篇2】爱国故事:杨靖宇临危不惧1940年2月,在风雪弥漫、摄氏零下40多度的大森林里,东北抗联杨靖宇同志遭到敌人围追堵截。
两个警卫员一个英勇牺牲了,一个身负重伤隐蔽在树洞里。
他只身一人,边打边走。
他刚到黑龙江濛江县保安屯附近,就被敌人的坐探发现了。
不一会儿,一大群敌人扑了过去。
杨靖宇选择了一棵大树作掩护,拔出两支短枪,左右手同时向敌人射击,独身一人和几百个敌人打了一个多小时。
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被他打回去了,一批批的敌人倒在了他的面前。
杨靖宇身负重伤,枪里也只剩最后一颗子弹了。
他坚强挺起高大身躯,深情注视祖国壮丽河山,用热血和生命,高喊“_日本帝国主义!”随后壮烈牺牲。
宁死不屈的文天祥:中国爱国名人故事

宁死不屈的文天祥:中国爱国名人故事宁死不屈的文天祥:中国爱国名人故事文天祥,字履善,后又改字宋瑞,自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宋未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宁死不屈的文天祥:中国爱国名人故事,仅供参考!宁死不屈的文天祥:中国爱国名人故事1文天祥(1236-1283年),宋末元初人。
蒙古族侵略南宋时,他曾率领兵士保卫京城临安。
临安失守后,他转移到南方,与各将领抵抗敌人,保卫国家。
后来兵败被俘,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终于壮烈牺牲。
文天祥的时代,正是蒙古族侵略南宋的时代。
1271年,元朝建立,派大军攻打南宋,临安危在旦夕。
文天祥虽然是个文官,但他认为自己既然是国家的一分子,就应当负起保卫祖国的责任。
1275年,他毅然变卖了家产,招兵买马,购买军粮。
百姓纷纷响应,加入他的抗敌队伍。
由于元军势力强大,文天祥和其他将领抵抗不住,不得不退守临安。
1276年,朝廷派他去和元军讲和,元军将领反而逼他投降,甚至威胁要把他杀死。
文天祥说道:“国家存在,我也存在;国家灭亡,我也灭亡。
你们就是把刀、锯、油锅放在我面前,我也不怕!”元军将领拿他没办法,只好把他扣留起来,再押送到大都去。
途中,文天祥得到一个船夫的协助,乘机逃脱。
他历经许多艰险,好不容易才回到了南方,重新组织抗元救国队伍,还打了几次胜仗,收复了一些失地。
1278年,文天祥在一次战役中,被元军俘虏了。
元军主帅劝文天祥投降,但被文天祥一口拒绝。
1279年,元军消灭了南宋的残余部队。
文天祥知道国家灭亡了,伤心欲绝,于是写下了一首诗,表达他以死报国的决心。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它的意思是:“自古以来,有哪一个人不会死去呢?死要死得有价值,让我们把红心留在史册上吧!”文天祥被押送到大都,关在地牢里。
元朝统治者劝文天祥说:“只要你投降,为我们出力,我们就让你享尽荣华富贵。
”可是,不管他们怎样威迫利诱,也无法动摇文天祥尽忠报国的决心。
有关文天祥爱国故事

文天祥爱国故事有关文天祥爱国故事引导语:文天祥热爱自己的国家,宁死不屈,以身殉国,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与敬佩的,下面是有关文天祥爱国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了解。
宁死不屈的文天祥爱国故事文天祥(1236-1283年),宋末元初人。
蒙古族侵略南宋时,他曾率领兵士保卫京城临安。
临安失守后,他转移到南方,与各将领抵抗敌人,保卫国家。
后来兵败被俘,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终于壮烈牺牲。
文天祥的时代,正是蒙古族侵略南宋的时代。
1271年,元朝建立,派大军攻打南宋,临安危在旦夕。
文天祥虽然是个文官,但他认为自己既然是国家的一分子,就应当负起保卫祖国的责任。
1275年,他毅然变卖了家产,招兵买马,购买军粮。
百姓纷纷响应,加入他的抗敌队伍。
由于元军势力强大,文天祥和其他将领抵抗不住,不得不退守临安。
1276年,朝廷派他去和元军讲和,元军将领反而逼他投降,甚至威胁要把他杀死。
文天祥说道:“国家存在,我也存在;国家灭亡,我也灭亡。
你们就是把刀、锯、油锅放在我面前,我也不怕!”元军将领拿他没办法,只好把他扣留起来,再押送到大都去。
途中,文天祥得到一个船夫的协助,乘机逃脱。
他历经许多艰险,好不容易才回到了南方,重新组织抗元救国队伍,还打了几次胜仗,收复了一些失地。
1278年,文天祥在一次战役中,被元军俘虏了。
元军主帅劝文天祥投降,但被文天祥一口拒绝。
1279年,元军消灭了南宋的残余部队。
文天祥知道国家灭亡了,伤心欲绝,于是写下了一首诗,表达他以死报国的决心。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它的意思是:“自古以来,有哪一个人不会死去呢?死要死得有价值,让我们把红心留在史册上吧!”文天祥被押送到大都,关在地牢里。
元朝统治者劝文天祥说:“只要你投降,为我们出力,我们就让你享尽荣华富贵。
”可是,不管他们怎样威迫利诱,也无法动摇文天祥尽忠报国的决心。
文天祥在地牢里,受尽了折磨。
1283年,元朝统治者知道无法逼他投降,就下令把他杀了。
文天祥的英雄事迹(精选11篇)

文天祥的英雄事迹文天祥的英雄事迹(精选11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写过事迹吧,事迹可以起到引导良好风气、推动工作、激励后进的作用。
事迹到底怎么拟定才正确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天祥的英雄事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文天祥的英雄事迹篇1文天祥在南宋危亡之际,领兵抗敌,欲挽狂澜于既倒,不幸兵败被俘。
在狱中他备尝艰苦,断然拒绝元人的诱降,至死不屈,最终英勇就义。
他坚贞的民族气节,万世流芳。
文天祥的名《正气歌》气势磅礴。
他留下的名言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对后人的启发很大。
宋理宗时期,奸相贾似道把朝政弄得一团糟,元世祖忽必烈便加快了兼并南方、统一全国的步伐。
宋理宗死后,他的儿子赵禥即位,就是宋度宗。
朝政大权还是掌握在贯似道手中。
到了公元1274年,宋度宗生病死了,四岁的赵显登基,成为宋恭帝。
第二年,元朝大将伯颜率大军威逼临安,形势危急,朝廷急忙下诏,要各地派兵勤王。
可是各地几乎没有人响应,只有文天祥立即召募了义军一万余人。
文天祥,号文山,少有大志,博览群书,二十岁中进士,被宋理宗钦点为状元。
主考官王应麟称赞他“忠肝如铁石。
”开庆年间,蒙古军队侵宋,文天祥屡次上书,主张抗敌,斥责权贵们惑主误国,竟遭猜忌和迫害,不得不在三十七岁正当盛年时就正式退休。
当时有朋友劝他:“你这一万多乌合之众,去同蒙古兵打仗,正像羊入虎口,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文天祥激昂慷慨地回答说:“我岂能不知!但我这样做了,天下义士忠臣就会闻风而起,奋勇保卫国家。
”但文天祥带兵到临安后,因投降派的刁难,终于未能上前线抗敌,却被朝廷派到蒙古兵营,去与伯颜谈判投降之事。
当时宋恭帝年幼,朝廷大事都由他的祖母谢太后作主。
谢太后见蒙古大军兵临城下,朝内又无抵挡的兵力,就派人到伯颜军营求和投降。
伯颜是元朝的丞相,他提出他只能与宋室丞相等级的人谈判。
右丞相陈宜中怕被元兵扣留,先溜走了,左丞相留梦炎则早就逃到南方去了;另一位重要大臣张世杰见朝廷轻率投降,气得从海上出走,另寻机会组织反攻复国。
文天祥的英雄事迹简介(精选5篇).doc

文天祥的英雄事迹简介(精选5篇)文天祥的英雄事迹简介(精选篇1)文天祥的死,一方面是元的残酷和他的不屈和节烈,而江南故国自己人对其殉国的巨大期望,甚至生祭他,督促其早死,也促成了文天祥最终被押上刑场。
文天祥从被俘那一天起,就有人希望他尽快舍生取义了。
1278年12月,文天祥在广东海丰被元兵突袭,服毒自杀未成,被俘。
次年四月被押解到广州,而后北上前往大都。
文天祥作为俘虏进入江西时,就决心开始绝食,希望船到自己故乡吉安时像为不食周粟的伯阳、叔齐一样饿死守节,“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在饿了八天后,却没有饿死,由于家乡已过,押解人按着鼻子灌食,文天祥没有能够在家乡殉国。
他希望能够有机会逃脱,即使死也不能在荒山野岭中,而要世人关注下悲壮而殉节。
所以,文天祥就“配合”押解他的元军,继续北上。
但是,状元宰相文天祥被俘的消息此时已经传遍江南,他一直不殉国,让无数人焦虑不安、坐不住了,唯恐文天祥不死,担心他投降,从而让他与大宋的贞节受损。
此时,南宋王朝已经彻底被灭,“旧中国”的无数官宦要么被杀,要么已经投降,包括文天祥的弟弟,而百姓和原来的低级官僚则是“沉默的大多数”。
“沉默的大多数”并非不爱国,甘愿接受异族统治,但他们自己不原意牺牲,那是“肉食者”当大官者们的事,但他们也有期待,就是希望别人为“旧中国”守节殉难。
如今,整个江南都在看着被俘的文天祥,盼望着他早日杀身成仁。
也许,他们是害怕又出现一个“李陵”吧。
喊出“沉默的大多数”心声的是文天祥的老部下,也是他庐陵(今吉安)的同乡王炎午。
王炎午(1252年—1324年)字鼎翁,是一位爱国青年。
文天祥赣州起兵勤王时,王炎午满怀一腔报国热血,参加抗元斗争事业,作了文天祥勤王军中的幕僚,很快却因为母亲有病而回归乡里,并“躲过”文天祥部队失败捐躯或者被俘的机会。
这位当时28岁的王炎午,闻知文天祥押送船将过江西,即作了长达1800余字的《生祭文丞相文》。
王氏将《生祭文》誊写近百份,“字大如掌,揭之高砌”,张贴于文天祥可能被押解经过的自赣州、吉安、榉树、南昌等沿途驿站、码头的山墙、店壁诸醒目处。
宁死不屈的文天祥名人故事

宁死不屈的文天祥名人故事作文1:大家好,我今天想要跟大家分享一位古代名人——文天祥,他是一位宁死不屈的人。
文天祥是南宋时期的名臣,因为他的正直和勇气,被称为“忠臣”。
他曾经在《靖康耻》这首诗中,写下了“三千宠爱在一身,不闻父母唤名声”,意思是说,他宁可忍受失去父母的抚养和社会名誉的磨灭,也不愿低头向侵略者屈服。
文天祥面对逆境时也从未屈服过。
他曾被金朝抓捕,但是在监牢中,他仍然高唱国歌,表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
最后,在国人的努力下,他被释放。
他的宁死不屈,也激励了更多的人挺身而出,为祖国作出贡献。
所以,我们应该学习文天祥的精神,坚守自己的信仰,在面对困难时,不屈服,勇往直前。
重点:在写作中要把握文天祥宁死不屈的形象,体现他的正直和勇气,以及他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
用词:正直、勇气、忠臣、逆境、监牢、国歌、贡献。
作文2:大家好,今天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个精神高尚的人物——文天祥。
他是一位在巨大压力下宁死不屈的人,他的故事启示着我们要守护自己的信仰。
文天祥曾经在南宋时期,担任过许多高官,但是他毫不妥协的态度,使他在当时的政治圈中非常孤立。
他不向金朝屈服,而是表现出自己的坚定立场。
即使在金军被交给他命令斩首的朝臣时,文天祥也表现出了自己的勇气和冷静,不屈服于任何威逼利诱。
最终,他夺回了不屈的荣誉和自己的尊严。
文天祥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应该像他一样保持自己的信仰,宁死不屈,坚定不移地前行。
(综述)重点:在写作中突出文天祥的态度和行动,彰显他的决心和勇气。
强调文天祥的精神是我们的榜样和激励。
用词:孤立、不屈服、命令斩首、荣誉、尊严、坚定不移。
文天祥爱国个人事迹

文天祥爱国个人事迹文天祥的英雄事迹你知道吗?在中国的历有过非常多的状元,其中也有很多事文武双全的英雄人物。
在这些人当中,最让人钦佩的就是南宋时期的状元文天祥,下面本店铺给大家带来文天祥爱国个人事迹,希望大家喜欢!文天祥爱国事迹1时人称誉能成天下宰相之大器者“北有耶律楚材,南有文天祥”,元朝统治者对文天祥是“既壮其节,又惜其才”,希望能够利用文天祥的声望收复民心,稳定天下。
因此,在文天祥被俘后整整三年里,元朝君臣用尽一切办法对文天祥进行劝降,只是文天祥“如虎兕在柙,百计驯之,终不可得”。
文天祥在大都为囚,劝降之人纷至沓来,他们或是文天祥旧日同僚,或是他的亲人子女,或是新朝贵人。
无论来人如何口若悬河,说得天花乱坠,许以何等富贵,动之何样情怀,文天祥从不假以颜色,决心终生不作贰臣。
第一位被文天祥痛骂得抱头鼠窜的说客,是降元宰相留梦炎,文天祥毫不留情的讽刺这位失节同僚“龙首黄扉真一梦,梦回何面见江东”。
接着出场的是九岁小孩宋恭帝。
年幼孩子不谙世事,文天祥仍尽君臣之义,北面拜号,之后才乞回圣驾,铮铮铁骨不卑不亢。
文天祥爱国事迹2文天祥也是南宋的一位民族英雄。
他本来是个文官,可为了反对侵略,保卫国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战场。
那时候,元朝派出大军,要消灭南宋,文天祥听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产,召募起3万壮士,组成义军,抗元救国。
有人说:“元军人那么多,你这么点人怎么抵挡?不是虎羊相拚吗?”文天祥说:“国家有难而无人解救,是我最心疼的事。
我力量虽然单薄,也要为国尽力呀!”后来,南宋统治者投降了元军,文天祥仍然坚持抗战。
他对大家说:“救国如救父母。
父母有病,即使难以医治,儿子还是要全力抢救啊!”不久,他兵败被俘,坚决不肯投降,还写下了有名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明自己坚持民族气节至死不变的决心。
他拒绝了元朝的多次劝降,终于实现了舍身取义的理想,慷慨就义。
多少年来,文天祥的救国精神,代代相传,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百家姓名人故事宁死不屈文天祥

百家姓名人故事宁死不屈文天祥文天祥,字敬之,号远升,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公元1245年出生于福建福州,公元1282年逝世于元朝的流放地湖北黄州。
文天祥是南宋末年的忠臣之一,他以不屈的精神和坚定的信仰,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以下将从他的早年经历、政治生涯、忠诚精神和文学才华几个方面来介绍文天祥的故事。
文天祥在福建福州长大,从小就展示出了卓越的才华。
他家境贫寒,但并没有被困境击败。
相反,他勤奋努力,对学问充满了热爱。
文天祥很早就展示了出色的文学才能,被人们誉为“一代才子”。
然而与此同时,他也对国家充满了忠诚之情。
在进士考试中,文天祥以考试第二名的成绩取得了状元的头衔。
然而,因为南宋面临着元朝的入侵,文天祥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
他历任各级官职,努力为国家效力,但由于种种原因,他的建言并没有得到重视。
然而,这并不动摇文天祥为国家奉献一切的决心。
元朝统治下,南宋灭亡,文天祥被流放到湖北黄州。
他决定在困境中保持忠诚,宁死不屈。
文天祥在流放地坚守信仰,引领着其他流亡的南宋官员和军人,保持着对国家的忠诚。
他写下了著名的《满江红》和《正气歌》,表达了对国家的热爱和坚定的信念。
他的精神影响了那些身处困境中的人们,很多人都对他充满了敬佩与钦佩之情。
文天祥的忠诚精神不仅在当时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也深深地影响了后世。
他的名字成为了民族英雄的代名词,他的故事被广泛传颂。
无论是在革命斗争还是在现代社会,人们都会一直铭记文天祥的忠诚精神,并将其视为学习的榜样。
文天祥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英勇,他的事迹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他深情厚意、宁死不屈的精神仍然发出着闪耀的光芒。
无论是面对困境还是逆境,我们都应该怀揣着文天祥的坚定信念和自信心,努力奋斗,守护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文天祥的姓名已成为历史长河中一座闪耀的丰碑,他用自己坚贞的信仰和不屈的精神,在岁月的荣光中闪耀,永远不会被遗忘。
无论是在学业上,工作中,还是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我们都可以汲取文天祥的精神力量,勇往直前,坚守初心,宁死不屈,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天祥
(1236-1283年),宋末元初人。蒙古族侵略南宋时,他曾率领兵士保卫京城临安。临安失守后,他转移到南方,与各将领抵抗敌人,保卫国家。后来兵败被俘,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终于壮烈牺牲。
文天祥的时代,正是蒙古族侵略南宋的时代。
1271年,元朝建立,派大军攻打南宋,临安危在旦夕。文天祥虽然是个文官,但他认为自己既然是国家的一分子,就应当负起保卫祖国的责任。1275年,他毅然变卖了家产,招兵买马,购买军粮。百姓纷纷响应,加入他的抗敌队伍。
文天祥热爱自己的国家,宁死不屈,以身殉国,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他的光辉事迹和伟大精神,至今仍然永垂不朽!
[宁死不祥和其他将领抵抗不住,不得不退守临安。1276年,朝廷派他去和元军讲和,元军将领反而逼他投降,甚至威胁要把他杀死。文天祥说道:“国家存在,我也存在;国家灭亡,我也灭亡。你们就是把刀、锯、油锅放在我面前,我也不怕!”元军将领拿他没办法,只好把他扣留起来,再押送到大都去。
途中,文天祥得到一个船夫的协助,乘机逃脱。他历经许多艰险,好不容易才回到了南方,重新组织抗元救国队伍,还打了几次胜仗,收复了一些失地。
1278年,文天祥在一次战役中,被元军俘虏了。元军主帅劝文天祥投降,但被文天祥一口拒绝。1279年,元军消灭了南宋的残余部队。文天祥知道国家灭亡了,伤心欲绝,于是写下了一首诗,表达他以死报国的决心。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它的意思是:“自古以来,有哪一个人不会死去呢?死要死得有价值,让我们把红心留在史册上吧!”
文天祥被押送到大都,关在地牢里。元朝统治者劝文天祥说:“只要你投降,为我们出力,我们就让你享尽荣华富贵。”可是,不管他们怎样威迫利诱,也无法动摇文天祥尽忠报国的决心。
文天祥在地牢里,受尽了折磨。1283年,元朝统治者知道无法逼他投降,就下令把他杀了。文天祥临死时,朝南方拜了几拜,沉痛地说:“我报答国家的机会,只能到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