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高一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高二语文 孔子世家3教案新人教版
《孔子世家》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孔子世家》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识记《孔子世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能够概述孔子的一生及其主要思想。
(3)能够分析并评价孔子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孔子世家》的内容。
(2)学会运用文献研究、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孔子及其思想进行深入探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孔子的一生及其主要思想。
2. 孔子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孔子的思想观念,如仁、义、礼、智、信等。
2. 孔子世家后代的发展及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孔子及其世家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孔子世家》,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孔子的一生及其主要思想,重点解析孔子的思想观念。
4.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享对孔子及其思想的看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探讨: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案例教学法,挑选《孔子世家》中的典型事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孔子及其思想。
3. 结合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孔子所处时代的特点,有助于理解孔子的思想观念。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孔子的一生及其主要思想,引导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2. 谈话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史记选读》之《孔子世家》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史记选读》之《孔子世家》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史记选读》之《孔子世家》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史记选读》之《孔子世家》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史记的选读,使学生了解古代中国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变革和演变。
2. 通过对《孔子世家》的学习,了解孔子及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影响。
3.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古代文献的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史记选读》之《孔子世家》。
三、教学步骤1. 孔子世家简介教师简要介绍《孔子世家》的背景和作者司马迁,以及史记的特点和意义。
2. 学生阅读《孔子世家》在课堂上,让学生阅读《孔子世家》,重点学习孔子的生平和思想。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细节,理解每一句话的意义,对不懂的地方及时询问,加深对孔子的认识。
3. 学生分享和讨论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孔子世家》中的某些观点和情节进行分享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扩大视野,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4. 孔子思想与当今社会的联系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孔子的思想及其在当今社会的影响,以及道德、礼仪等观念的意义和作用。
同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将它们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四、教学评价1.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关注学生在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上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2. 通过出题、作文等形式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孔子思想、道德、礼仪等方面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对教学内容的传达效果进行评估。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将教学内容与当今社会、学生实际相结合,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2. 教师要深入了解教材的内容和意义,合理安排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3. 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发掘教学中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孔子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人们的道德及社会素质具有深远影响。
《孔子世家》教案完美版

《孔子世家》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默写《孔子世家》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
(2)能够分析并评价孔子的思想、言行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能够运用文言文阅读和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孔子世家》的内容。
(2)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孔子的言行进行客观评价。
(3)学会文言文断句、翻译和解读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的地位。
(2)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提高个人品德修养,树立远大的志向。
二、教学重点1. 孔子的生平事迹、思想体系和教育观念。
2. 《孔子世家》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的解读。
3. 学会文言文阅读和鉴赏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孔子的思想体系和对后世的影响。
2. 文言文断句、翻译和解读的技巧。
3. 对孔子言行的客观评价。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孔子的生平事迹、思想体系和教育观念。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孔子世家》,完成学习任务。
3. 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对孔子的言行进行评价。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孔子世家》中的重要案例,理解孔子的思想。
5. 实践操作法:练习文言文断句、翻译和解读。
五、教学内容1. 孔子的生平事迹:介绍孔子的出生、成长、教学、游说、晚年等阶段。
2. 孔子的思想体系: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
3. 孔子的教育观念: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等教育原则。
4. 《孔子世家》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解读并默写。
5. 文言文阅读和鉴赏:练习断句、翻译和解读《孔子世家》中的片段。
六、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孔子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讲解孔子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生。
3. 案例分析:分析《孔子世家》中的重要案例,让学生体会孔子的思想。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就孔子的言行进行合作探究,培养评价能力。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高二语文 孔子世家3教案 新人教版

3、共同归纳12-19节的文言知识,以便上黑板展示。
三、知识预设
(一)通假字
1、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同“鉴”。)
3、孔子语鲁大师。(大,同“太”。)
4、所慎:齐,战(11),疾。(齐,同“斋”。)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高二语文孔子世家3教案新人教版
课题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重点
积累文言实虚词
难点
了解孔子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教法
积累文言知识,诵读、训练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个案调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检查
检查有关重点词语的掌握情况和重点句子的翻译(具体见第二课时学案和文下注释)。
二、学生自学阶段
1、学生自读,疏通文意。
5、约其文辞而指博。(指:同“旨”。)
(二)重点文言词语释义(书上不曾有或不清楚的。)
1、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书传》:即《尚书》之传。)
2、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文:指文采。质:指质朴。)
3、吾从周。(从:遵行。)
4、古者《诗》三千余篇。
积累文言词语
9、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意:揣测。必:武断肯定。固:固执。我:指自以为是。)
16、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可与人共:可以与人商量斟酌。)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个案调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词类活用
1、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序,名词为动用法。)
2、推此类以绳当世。(绳,名词用作动词。)
(四)古今异义
孔子语鲁大师。(大师,古义:太师,即乐官之长。今义: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造诣,为大家所尊崇的人。)
《孔子世家》教案完美版

《孔子世家》教案完美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孔子世家》的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背景。
教学内容:1. 介绍孔子生活的时代背景。
2. 讲述孔子的家庭背景和生平经历。
3. 强调孔子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看关于孔子的短片或图片,激发学生对孔子的好奇心。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孔子的了解和印象。
3. 教师简要介绍孔子的生平背景,引发学生对《孔子世家》的兴趣。
第二章:孔子思想概述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
2. 培养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初步理解。
教学内容:1. 孔子的“仁”的思想。
2. 孔子的“礼”的思想。
3. 孔子的教育观念。
教学活动:1. 教师简要介绍孔子的主要思想,引导学生思考其现实意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和看法。
3. 教师组织小组分享,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孔子思想的内涵。
第三章:孔子的教育观念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孔子的教育观念。
2. 培养学生对教育的重视和热爱。
教学内容:1. 孔子的教育观念: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
2. 孔子创办私学的意义。
教学活动:1. 教师详细讲解孔子的教育观念,引导学生思考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孔子教育观念的理解和看法。
3. 教师组织小组分享,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孔子教育观念的实际应用。
第四章:《孔子世家》的文学特色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孔子世家》的文学特色。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孔子世家》的叙事方式、人物描写等文学特色。
2. 比较《孔子世家》与其他历史文献的差异。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孔子世家》中的精彩片段,分析其文学特色。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孔子世家》文学特色的理解和看法。
3. 教师组织小组分享,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孔子世家》的文学价值。
第五章:孔子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孔子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孔子世家教案4篇

孔子世家教案4篇孔子世家教案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孔子世家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孔子世家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2、积累相关“如”“夫”“则”“尔”“方”“然”等实词虚词及句式等文言文知识3、初步了解孔子。
教学重点:学习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教学过程:一、查查(查缺漏)检查《国学诵读》论语部分。
二、读读(读全文)正音,全文诵读,培养语感。
1、字音:俟,音、莫,音、甫,音、哂,音、相,音铿,音、沂,音、喟,音、雩,音、冠,音颡,音、皋陶、要,音、累累、殡,音三、练练(练方法)进行文言文的翻译训练。
黑板展示。
呈现成果和问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後。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孔子世家教案篇2第一课时:一、孔子其人及《孔子世家》: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世家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

•《史记选读》之《孔子世家》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阅读次数:2358]●教学目标:1、大致了解孔子的生平主要活动,理解他在中国历史文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深切感受到他的为人,感念他的孜孜不倦,了解他的博学多才,认识他“一以贯之”的人格和坚持自己理想主张决不放弃的精神。
3、积累文言词汇,各类句式,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阅读次数:1129]一、教学目标:1、大致了解孔子的生平主要活动,理解他在中国历史文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深切感受到他的为人,感念他的孜孜不倦,了解他的博学多才,认识他“一以贯之”的人格和坚持自己理想主张决不放弃的精神。
3、积累文言词汇,各类句式,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阅读次数:914]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与常见虚词的用法,疏通课文,成语典故。
2.通过文章所述事迹了解孔子性格特点及其高尚人格。
(孔子好学、乐学、善学的精神,孔子坚持原则、信念坚定的高尚人格,孔子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3.了解孔子的影响和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
教学重点: 1?..•[阅读次数:4017]江苏四中学习目标: 1、积累掌握常用文言实词“息、斥、益、固、绳、赞、服”等,整理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掌握词类活用现象文言句式特点。
2、了解孔子的伟大人格。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新课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是我国教育?..•孔子世家(苏教版高二选修)[阅读次数:985]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孔子世家》。
2.积累文言实词与常见虚词的用法,疏通课文,通过文章所述事迹了解孔子性格特点及其高尚人格。
3.了解孔子对司马迁的影响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实词与常见虚词的用法,疏通课文。
2.?..•[阅读次数:1725]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研读课文1~5节。
2、积累文言实虚词。
3、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
4、学习孔子好学、乐学、善...•[阅读次数:859]一、教学目标:1、大致了解孔子的生平主要活动,理解他在中国历史文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孔子世家》教案完美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教案名称:《孔子世家》教案完美版2. 适用年级:初中3. 学科:语文4. 课时:每章2课时,共10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孔子世家》的基本内容,把握孔子及其弟子的生平事迹和思想主张。
(2)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观点,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如何查阅相关资料,提高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3)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升综合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孔子及其弟子的崇高品质和伟大人格,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孔子世家》的基本内容,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生平事迹和思想主张。
(2)分析并欣赏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观点,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2. 教学难点:(1)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内涵,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2)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剖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孔子及其弟子的生平事迹和思想主张。
(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孔子世家》。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课堂讲解。
(2)详细解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5. 课堂练习:(1)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批改并及时反馈。
6. 总结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高二语文孔子世家3教案新人教版课题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重点积累文言实虚词
难点了解孔子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教法积累文言知识,诵读、训练
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
检查有关重点词语的掌握情况和重点句子的翻
译(具体见第二课时学案和文下注释)。
二、学生自学阶段
1、学生自读,疏通文意。
2、分组讨论,解决疑难,用红颜色的笔圈画出
不懂的字词及句子。
3、共同归纳12-19节的文言知识,以便上黑板
展示。
三、知识预设
(一)通假字
1、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
(缪,同“穆”。
)
2、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
(监,同“鉴”。
)
3、孔子语鲁大师。
(大,同“太”。
)
4、所慎:齐,战(11),疾。
(齐,同“斋”。
)
5、约其文辞而指博。
(指:同“旨”。
)
(二) 重点文言词语释义(书上不曾有或不清楚
的。
)
1、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
(《书传》:
即《尚书》之传。
)
2、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
(文:指文
采。
质:指质朴。
)
3、吾从周。
(从:遵行。
)
4、古者《诗》三千余篇。
积累文言词语
9、毋意,毋必,毋固,
毋我。
(意:揣测。
必:
武断肯定。
固:固执。
我:指自以为是。
)
10、所慎:齐,战,疾。
(齐:同“斋”,斋戒。
战:战争。
疾:疾病。
)
11、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隅,角落。
这里可释
为一个道理或一个方
面。
)
12、则弗复也。
(弗复:
不再重复。
)
13、弗乎弗乎,君子病没
世而名不称焉。
(弗乎:
犹言“不行”。
病:担
忧。
没世:指死亡。
14、
乃因史记作《春秋》(因:
依据。
)
15、约其文辞而指博。
(指:同“旨”,宗旨,
内容。
)
16、文辞有可与人共者。
(可与人共:可以与人商
量斟酌。
)
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三)词类活用
1、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
(序,名词为
动用法。
)
2、推此类以绳当世。
(绳,名词用作动词。
)
(四)古今异义
孔子语鲁大师。
(大师,古义:太师,即乐官之
长。
今义: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造诣,为大家
所尊崇的人。
)
(五)特殊句式
1、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宾语
前置句)
2、天王狩于河阳。
(介词结构后置句)
(六)成语典故
1、韦编三绝
2、举一反三
四、课堂探究
1、概括文章这一部分(第四部分)所写的事件
及影响。
明确:这一部分介绍孔子整理文献、从教授业、
撰写《春秋》的情况。
孔子整理文献,使《诗》
《书》《礼》《易》得以流传后世;从教授业,
使他的弟子众多,直接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文化
和生活;撰写《春秋》,“《春秋》之义行,则
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春秋笔法”成为后世史
家常用的笔法。
孔子在育人方面成绩显
著,弟子“身通六艺者
七十有二人”,其中可谓
儒家之“正果”者颜渊
对孔子的评价是:“仰
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
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
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
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
竭我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蔑由也
已。
”对这段话应如何
理解?
明确:这段话的意思是:
“我越是仰慕老师的学
问,越觉得它无比崇高,
越是钻研探讨,越觉得它
坚实深厚。
看见它是在前
面,忽然间又在后面了。
老师善于循序渐进地诱
导人,用典籍来丰富我的
知识,用礼仪来规范我的
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
不可能。
已经竭尽了
我的才力,
我现在也好
像有所建
树,但老师
的学问却依
然高立在我
的面前。
虽
然我也想追
赶上去,但
是不可能追
得上。
”
从这段话中
可见孔子的
学识高深、
育人有方、
教育理念。
板书
作业
教后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