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原理实验指导书汇总
内燃机实验指导书

第1章概论1.1内燃机原理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内燃机试验是内燃机生产制造和科学研究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作为一名汽车专业学习者,必须掌握汽车内燃机的试验基本方法、原理及操作技能。
内燃机原理实验课的目的:1、学习内燃机试验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的试验操作技能;2、了解内燃机台架试验主要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3、验证课堂学习的某些理论,加深对理论的认识。
通过实验课教学,学生应能学会最基本的内燃机性能试验知识,能独立操作主要实验仪器设备,掌握试验数据的处理方法以及试验报告的撰写规范。
1.2内燃机原理实验课实施内燃机性能实验是一项集体性很强的工作,参加实验人员各自承担其中的一项工作。
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测量数据的准确可靠,与各个工作岗位成员之间的密切配合、协调一致有很大关系。
任一工作岗位成员的疏忽大意和自行其事,往往导致整个试验的失败。
因此,在试验前,由指导老师进行组织和分工,学生应按照分工要求,明确自己在本试验中所承担的任务,了解自己工作岗位上的仪器设备的操作使用方法,待熟悉后再开始实验,否则,在内燃机实验过程中,可能由于某一工作岗位的配合失调而导致实验过程拖长甚至实验失败。
在上实验课前,学生必须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和教材的有关内容,对实验目的要求和方法步骤要做到心中有数。
实验结束后,学生要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整理实验数据,编写实验报告,并绘制合乎规范的实验结果图形。
1.3实验室规则1、参加实验的学生,均应遵守本规则和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2、保证室内肃静,严禁嘻笑打闹,禁止吸烟,实验期间,禁止做其它与实验无关的事情;3、未经实验教师同意,不得擅自动用与本实验无并的仪器、设备;4、实验完毕,学生应整理好实验仪器设备,并擦试干净,清理实验场地,经指导教师允许后,方可离去。
第2章内燃机性能试验的一般条件和试验通用规程2.1试验条件1、试验时内燃机除装有本身工作的必要附件之外,不带其它附件(做特殊试验除外),即不带空气滤清器、冷却风扇、排气消声器、空气压缩机等。
内燃机工作过程计算指导书

.内燃机工作过程计算一、 内燃机实际工作过程的数值计算1、基本原理与公式在推导气缸工作过程计算的基本微分方程式时,作如下的简化假定:①不考虑气缸内各点的压力、温度和浓度的差异,并认为在进气期间,流入气缸内的空气与气缸内的残余废气实现瞬时的完全混合,缸内状态是均匀的,亦即为单区计算模型。
②工质为理想气体,其比热、内能仅与气体的温度和气体的组成有关。
③气体流入或流出的气流为准稳定流动。
④不计进气系统内压力和温度波动的影响。
⑴能量平衡方程式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得出能量守恒方程的一般形式如下:()w s e B s dQ dm dm dQ d mu dWh h d d d d d d φφφφφφ=++++ m :工质的质量 u :工质比内能 Q B :燃烧放出的热量Q w :通过系统边界传入或传出的热量 W :作用在活塞上的机械功 m s :通过进气阀流入气缸的质量 m e :通过排气阀流出气缸的质量h s 和h :分别为进气阀前和气缸内气体的比焓()(,).1()()w s e B s d mu du dmm u d d d u f T du u dT u d d T d d dQ dm dm dQ dT dV dm u d p h h u m u d d d d d d d d m T φφφλλφφλφλφφφφφφφλφ=+=∂∂∴=+∂∂∂∴=+-++--∂∂∂QQ ⑵质量平衡方程式通过系统边界的质量有:喷入气缸的瞬时燃油质量B m 、流入气缸的气体质量s m 及流出气缸的气体质量e m ,质量平衡的微分方程可写为:s eB dm dm dm dm d d d d φφφφ=++ ⑶气体状态方程式pV mRT=⑷气缸工作容积21[1cos (121(sin 2180h sh s V V V dV d φελπφλφ=+-+-=+h V 气缸工作容积(3m )V 气缸瞬时容积(3m )s λ 曲柄连杆比(2s SLλ=) dVd φ气缸容积变化率 (3m /度)⑸传热计算公式气缸中的气体通过活塞顶面、气缸盖底面及气缸套的瞬时传热面进行热量传递。
内燃机实验指导书-吉林大学试验

内燃机实验指导书-吉林大学试验内燃机综合实验指导书实验一汽油机总功率特性实验一、汽油机总功率特性一、实验目的1. 掌握总功率特性的基本概念,学习汽油机总功率特性的试验方法,学习汽油机性能评价方法;2. 了解试验测试系统的组成,学习测功机和油耗仪以及测控系统等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3. 学会试验数据的处理和总功率特性曲线的绘制以及试验结果的分析。
二、实验条件仪器设备1.AVL PUMA5电力测功机; 2.MF2200数字油耗仪; 3.测控系统; 4.汽油发动机。
试验材料1.93号乙醇汽油; 2.汽油机用润滑油。
温度控制1.冷却液温度:出口温度控制在88±5℃; 2.机油温度:控制在95±5℃; 3.燃料温度:控制在25±5℃。
三、实验原理总功率特性是指在内燃机燃料供给调节机构固定在全负荷位置时,测得的速度特性。
也称外特性或全负荷速度特性。
用曲线的形式表现出来就称为总功率特性曲线。
速度特性是指当燃料供给调节机构位置固定不变时,内燃机性能指标随转速的变化规律。
性能指标主要有:转矩Ttq、功率pe、燃油消耗量B、燃油消耗率be、排温、内燃机综合实验指导书实验一汽油机总功率特性排气污染物CO、HC及NOx等。
实测有效功率Pe:发动机在实际进气状态下所输出的功率。
校正有效功率Pe0:将实测有效功率校正到标准进气状态下的功率。
标准进气状态参数:进气温度T0=298K,进气总压p0=100kPa,进气干空气压pd0=99kPa,水蒸气分压pw0=1kPa。
总功率:指发动机在全负荷工况下仅带维持运转时所必须的附件时所输出的校正有效功率。
净功率:指发动机带全套附件时所输出的校正有效功率计算公式:实测Bb1000 Pe 校正Bb1000Pe0aP epd0T校正系数 apdT0pdppwpd0—标准进气干空气压,为99kPa;pd—实测进气干空气压;T—实测进气温度;T0—标准进气温度,为298K;p—实测进气总压;pw—水蒸气分压,通过湿度图换算读取。
内燃机开放实验设计书

一. 实验组织及方法1. 每次试验,试验人员根据试验内容分成若干工作部位,在组长统一指挥下,各人按自己分工的内容,按指挥信号、迅速地统一行动,依次测量和记录各点的参数。
2. 试验前检查发动机各连接部位的固定情况及发动机的技术状态,检查燃油箱油量、机油油面和冷却水面,注意各连接处有无漏油漏水现象。
3. 在试验中,要绘制监督曲线。
所谓监督曲线就是以该试验的变量为横座标,以测得的测功器读数Ttq 和设定时间的燃油消耗量△m 随试验变量而变化的曲线,此曲线即为该试验所测得的性能曲线的大致趋势,这样,在试验中可及时发现远离曲线的特殊点,以便及时重新测量。
4. 在试验过程中,发动机必须保持正常技术状态,即机油温度和压力、水温等在正常的范围内,随时注意所发生的各种现象,如排气烟色和各种敲击声等,并把现象记录下来,以供分析曲线时参考。
5. 试验结束后,整理试验数据,并绘制试验曲线,写出分析报告。
必须说明,燃油消耗率be 值不是由所测得的B 和Pe 值来计算,而是从已绘出的B 和Pe 曲线上量出对应的B ′和Pe ′来计算。
二. 实验机器简介2135高速柴油机主要技术参数: 型 号 2135 G 额定功率 29.4kW 缸 径135 mm额定转速1500min r行 程 140 mmD350型水力测功器主要技术参数:最高转速 4500min r 最大测定功率 350马力 功 率 n P N e ⋅=001.0 P ——指针读数 N ——测功器转速三.实验人员安排能动0701班第三组共计11人。
实验具体人员安排如下: 调 度:明 艳测功器调整:赵进龙,孙剑涵柴油机调整:徐坤航,程鹏,满建磊 油耗 测量:李 朋,刘建坤 进气 测量:韩娜丽,王芸芸 数据 记录:唐艾飞,雷雨一、柴油机负荷特性实验一. 实验目的:1. 掌握柴油机负荷特性实验方法。
2. 观察和分析在额定转速下各工作参数随负荷变化的规律,找出经济性最佳的 运行点。
《内燃机学》实验指导书

《内燃机学》实验指导书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2015年6月实验一机械效率测量机械效率测量——倒拖法一、实验目的要求:1. 掌握应用电力测功器倒拖法来测量内燃机机械损失功率;2. 了解实验的全过程,掌握基本操作方法;3. 测取内燃机机械损失功率,计算机械效率。
二、实验仪器设备:MS2821-4电力测功器295柴油机数字耗油仪数字转速表三、实验步骤:1、按操作规程先起动电力测功器,使测功器作电动机运行,与此同时,置柴油机油门于起动位置,并压下减压手柄,待到达起动转速时松开减压手柄,柴油机即被起动,起动后测功器便作发电机运行,调节柴油机油门和测功器负荷,使柴油机在标定工况下运转,待热状态稳定后,即停止供油,这时柴油机被测功器拖动运转,待喷油器内剩余燃油消耗完后,立即操纵测功器电位调整器手轮,使柴油机转速为第一个预定值,由组长发出指令,记录测功器读数、转速、机油温度等数据,第一点数据测量完毕后,再次调整电位器手轮,使柴油机转速为第二个预定值,再次测量记录第二点数据,依次进行,隔200r/min为一个调节点,从标定转速开始,直至最低稳定转速为止。
整个测量过程必须在3~5min内完成。
2、测量完毕,按操作规程停转测功器,柴油机亦随测功器的停转而停转,切断电、水、油,擦净仪器设备,整理实验场地。
四、实验报告:1. 将测量记录及计算结果填入表格。
2. 在方格纸上绘制柴油机机械损失功率P m随转速n变化的曲线。
机械效率测量——灭缸法一、实验目的要求:1. 掌握应用灭缸法来测取多缸内燃机机械损失功率;2. 了解实验的全过程;3. 测取机械损失功率,计算机械效率。
二、实验仪器设备:MS2821-4电力测功器295柴油机数字油耗仪数字转速表三、实验步骤:1. 按操作规程起动电力测功器,使测功器作电动机运行,与此同时,置柴油机油门于起动位置,并压下减压手柄,待到达起动转速时松开减压手柄,柴油机即被起动,起动后测功器便转为发电机运行,调节柴油机油门和测功器负荷,使柴油机在标定工况下运转,待热状态稳定后,准备进行测量,由组长以出指令,记录转速和测功器读数,计算有效功率P e。
内燃机原理实验指导书资料

内燃机学实验指导书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室第一章实验教学的组织、要求和安全一、实验的组织按照《内燃机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下列实验内容:1、内燃机机械效率的测定;2、内燃机负荷特性的测定;3、内燃机速度特性的测定;4、柴油机调速特性的测定。
为使每一位学生能对试验的内容、方法和操作技术得到深入的了解,每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一实验小组学生应为5—6人,并推选出一名小组长。
由于内燃机实验过程中的噪声、振动及温度等对人体的影响较大,因此,每次实验连续时间不宜超过3小时。
实验指导教师是整个实验的负责人,实验课开始时,应扼要地向学生说明每次实验的目的、主要内容、实验工作位置、以及达到实验目的所用的仪器和工具性能、使用方法与误差。
并向学生说明各项实验中安全操作技术。
在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全面掌握实验的进度,保证学生的实验质量。
二、实验的要求1、发动机的性能试验,是一种集体性很强的工作。
实验能否顺利进行,所取得的测量数据是否准确可靠,完全取决于每个测量人员的精细及协同一致地工作。
任何一个部位的疏忽和大意,必定招致整个试验工作的失败,所做工作可能会前功尽弃。
测量误差的原因,多半由于工作心乱,草率与不小心,必须严加注意。
2、实验前每位学生必须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对实验的目的及实验方法有充分的了解,如未进行预习者,不得参加实验,凡参加实验者都要带实验指导书、记录纸、笔等。
每个实验小组须带计算器台。
3、实验开始前学生要熟悉练习各种设备食品的操作使用方法,实验过程中听从指导教师的指挥,统一协调进行。
4、学生小组长负责组织学生的分工与轮换工作位置,要求同学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爱护试验设备、仪器和工具。
5、实验结束后,学生应打扫各工作位置,整理好试验设备、食品和工具。
经实验指导教师批准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三、实验的安全保障这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参加实验的指导教师和学生必须严格遵守下列各项安全规则:1、发动机及试验设备上的危险转动部件及连接件必须装有保护罩;2、实验前应仔细检查并紧固所有连接螺钉;3、严禁在发动机运转时调整或揩抹任何转动部件;4、所有设备不允许有漏油、漏水及漏气等现象。
华南理工大学内燃机原理试验-任务书和试验报告

内燃机原理课程试验大纲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试验-1 机械式喷油系统【实验目的】1. 了解柴油机机械式燃料供给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2. 学习传统柱塞式喷油泵的工作原理。
3. 观察孔式喷油器的喷油现象。
【实验仪器】柴油燃料供给系统实验面板、油泵总成、调速器总成、输油泵总成、油箱、喷油器、高压油管、低压油管和滤清器,量筒。
【实验原理】如图1,柴油燃油箱内盛有经过沉淀和初次滤清的柴油。
在输油泵的作用下,柴油从燃油箱中经低压油管被吸出,经油水分离器分离过滤和燃油滤清器再次滤清后送往喷油泵。
喷油泵使低压柴油变为高压柴油,并将高压油经高压油管送至喷油器。
喷油泵上的限压阀通过控制回油量的大小,控制油泵内油压不会过高。
喷油器将高压油呈雾状喷入透明观察容器内,多余的柴油经回油管流回燃油箱。
图1 柴油燃料供给系统示意图柱塞式喷油泵工作原理如图2,柱塞式喷油泵利用柱塞在柱塞套内的往复运动吸油和压油,每一副柱塞和柱塞套只向一个气缸供油。
图2 柱塞式喷油泵结构图柱塞式喷油泵最关键一部分是泵油机构。
泵油机构主要由柱塞偶件(柱塞和柱塞套)、出油阀偶件(出油阀和出油阀座)等组成,见图3。
柱塞的下部有油量控制机构,可通过它调节柱塞的位置来控制供油量。
柱塞上部的出油阀弹簧压紧在油阀座上,柱塞下端与装在滚轮体中的垫块接触,柱塞弹簧通过弹簧座将柱塞推向下方,并使滚轮保持与凸轮轴上的凸轮相接触。
喷油泵凸轮轴由柴油机曲轴通过传动机构来驱动。
对于四冲程柴油机曲轴转两圈,喷油泵凸轮轴转一圈。
图3 柱塞偶件与出油阀偶件结构图柱塞式油泵的泵油原理。
柱塞的圆柱表面上铣有直槽和螺旋型斜槽,斜槽内腔和柱塞上面的泵腔通过直槽连通。
柱塞套上有两个径向油孔都与喷油泵体上的低压油腔相通。
柱塞由凸轮驱动,在柱塞套内做往复直线运动,此外它还可以绕自身轴线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
(1)吸油过程当柱塞下移,燃油自低压油腔经径向进油孔被吸入并充满泵腔。
(2)压油过程在柱塞自下止点上移的过程中,起初有一部分燃油被从泵腔挤回低压油腔,直到柱塞上部的圆柱面将两个油孔完全封闭时为止。
《内燃机综合实验》实验指导书

《内燃机综合实验》指导书(修订版)(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室编)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2006年5月《内燃机综合实验》实验指导书适用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内燃机综合实验》作为单独的集中教学实验环节,是专业课程理论课内实验的进一步拓展,大部分实验项目来源于科研课题的基础性内容,涵盖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发动机模块中主要专业必修课、选修课程相互交叉理论知识。
本实践环节的目的在于,通过完整和系统的实验技能训练,使学生对本学科专业课程中相互交叉的基本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深入理解,提高综合运用,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严谨的科学态度,观察、研究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加强基本仪器操作、典型实验方法及基本性能参数测量方法的学习和训练。
为了按教材、实验指导书和指导教师介绍的方法圆满完成各项实验任务,要求学生实验前认真阅读教材和实验指导书中的相关章节,掌握相应实验的步骤、测量系统的组成和测试仪器的使用方法。
实验过程中应认真听实验指导教师的讲解,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客观仔细地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要求,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并及时交给任课教师,以便进行考核和评分。
实验报告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实验目的;2.实验中所用的仪器和设备的名称、型号、主要规格(如仪表的精度等级、量程等);3.实验装置连接图或测试系统框图;4.实验原理、方法和实验步骤;5.原始数据及实验环境条件;6.数据整理计算和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所得到的数据,绘制实验或传感器、仪表的标定曲线。
如需计算,则给出有关参数的计算结果;如需进行误差分析,则给出误差计算结果,并绘制误差曲线,分析原因。
7.选择比较有体会的思考题进行回答。
如有可能对实验中存在或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或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室2004.9目录实验一多缸高压油泵供油均匀性调整实验 (1)实验二 高压油泵速度特性实验 (4)实验三 高压油泵供油量调整实验 (7)实验四 喷油器针阀升程和喷油规律实验 (10)实验五 发动机进气压力传感器静态标定实验 (12)实验六 汽油机油气混合比调整特性 (19)实验七 汽油机点火提前角调整特性 (21)实验八 喷油提前角调整特性实验 (23)实验九 热式空气流量传感器的动态标定实验 (25)实验十 多缸发动机各缸工作均匀性和机械效率的测量 (32)实验十一 内燃机缸套温度场的测量 (36)实验十二 发动机进气压力传感器动态标定实验 (40)实验十三 噪声级综合、分解与频谱分析实验 (49)实验十四 发动机动态特性及循环波动测量 (52)实验十五 喷油器喷雾特性的测量 (68)附录:FASTCAM-ultima 512 使用操作方法简明 (72)实验一多缸高压油泵供油均匀性调整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多缸高压油泵各柱塞之间的供油间隔角、柱塞泵油的不均匀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燃机学实验指导书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室第一章实验教学的组织、要求和安全一、实验的组织按照《内燃机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下列实验内容:1、内燃机机械效率的测定;2、内燃机负荷特性的测定;3、内燃机速度特性的测定;4、柴油机调速特性的测定。
为使每一位学生能对试验的内容、方法和操作技术得到深入的了解,每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一实验小组学生应为5—6人,并推选出一名小组长。
由于内燃机实验过程中的噪声、振动及温度等对人体的影响较大,因此,每次实验连续时间不宜超过3小时。
实验指导教师是整个实验的负责人,实验课开始时,应扼要地向学生说明每次实验的目的、主要内容、实验工作位置、以及达到实验目的所用的仪器和工具性能、使用方法与误差。
并向学生说明各项实验中安全操作技术。
在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全面掌握实验的进度,保证学生的实验质量。
二、实验的要求1、发动机的性能试验,是一种集体性很强的工作。
实验能否顺利进行,所取得的测量数据是否准确可靠,完全取决于每个测量人员的精细及协同一致地工作。
任何一个部位的疏忽和大意,必定招致整个试验工作的失败,所做工作可能会前功尽弃。
测量误差的原因,多半由于工作心乱,草率与不小心,必须严加注意。
2、实验前每位学生必须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对实验的目的及实验方法有充分的了解,如未进行预习者,不得参加实验,凡参加实验者都要带实验指导书、记录纸、笔等。
每个实验小组须带计算器台。
3、实验开始前学生要熟悉练习各种设备食品的操作使用方法,实验过程中听从指导教师的指挥,统一协调进行。
4、学生小组长负责组织学生的分工与轮换工作位置,要求同学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爱护试验设备、仪器和工具。
5、实验结束后,学生应打扫各工作位置,整理好试验设备、食品和工具。
经实验指导教师批准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三、实验的安全保障这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参加实验的指导教师和学生必须严格遵守下列各项安全规则:1、发动机及试验设备上的危险转动部件及连接件必须装有保护罩;2、实验前应仔细检查并紧固所有连接螺钉;3、严禁在发动机运转时调整或揩抹任何转动部件;4、所有设备不允许有漏油、漏水及漏气等现象。
实验室环境应保持干燥清洁。
5、实验室内严禁吸烟与使用明火;6、参加实验的所有人员必须服装整洁;7、实验过程中学生必须服从指导教师的指导和安排,不允许擅自操作仪器和设备。
第二章内燃机性能的测定实验实验一内燃机机械效率的测定一、实验目的了解发动机的机械损失,评定发动机的结构完善程度与调整装配的质量。
二、实验要求及原理1.熟悉用油耗线法测定发动机的机械损失功率的方法和基本操作技术;2.发动机在转速不变时测定出整机油耗量随负荷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然后将此线外延到与横坐标相交的a点,则图上oa的值就是所求的机械损失,即Pmm,则机械效率为:图1-1油耗量曲线三、实验设备、仪器及工具水力测功器一台、柴油机、数字转速显示仪一台、测量油耗仪一台、计算器一台、工具一套。
四、实验步骤和方法1、实验时,按实验须知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启动发动机,暖机,使发动机达到正常工作状态;2、将发动机节气门或供油齿条调节到一定位置,调整发动机负荷(即改变测功器供水量)到较低负荷,使发动机在最大扭矩转速下稳定运转;3、测取该工况下发动机的转速n 、测功器磅秤读数F 、燃油消耗量B 、燃油消耗率e b 、冷却水温度t 、机油压力m p ,润滑油温度m t ,发动机排气温度r t 。
并记录下来;4、全部数据测取完后,改变节气门(或供油量)位置,增加发动机负荷,使发动机恢复到标定转速下稳定运转,此时重复测取上述数据并记录;5、继续改变工况,一般由低负荷往高负荷做,一直到节气门全开(或供油量达到最大值)为止,按上述方法重复进行参数测定和记录,一般完整的实验需要测取6~8个工况点;6、实验过程中要绘制监督曲线B —e p ,如图1—2所示,以监督试验的准确性,如发现某点数据不符合一般规律,应补做;B (K g /h )图1-2监督曲线7、实验结束后,将发动机熄火。
五、实验报告内容1、说明实验的时间、地点,写明实验的环境条件和仪器设备的名称及性能等;2、提供完整的实验记录表;3、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实验用发动机的不同负荷下的机械效率;4、分析与评价该机的机械效率;实验二内燃机负荷特性的测定一、实验目的制取发动机负荷特性的目的在于找出发动机在转速不变的情况下,燃料消耗量、燃料消耗率和排气温度等指标随负荷变化的关系。
二、实验要求1、熟悉制取发动机负荷特性曲线的方法、步骤和基本操作技术;2、了解发动机以不同负荷工作时动力性指标与经济性指标的变化规律;3、实验要求从低负荷开始往高负荷做,一直到最大供油量为止。
三、实验设备、仪器及工具水力测功器一台、发动机一台、数字转速显示仪一台、测量油耗仪一台、计算器一台、气压计一台、温度计一台、湿度计一台、烟度计一台、常用工具一套。
四、实验条件1、高压油泵或化油器应按该发动机混合气成分调整特性中所确定的最佳位置加以确定;2、喷油或点火提前角应按该发动机最佳提前角高速特性加以确定。
五、实验步骤和方法1、实验时,按实验须知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启动发动机,暖机,使发动机达到正常工作状态;2、将发动机节气门或供油齿条调节到一定位置,调整发动机负荷(即改变测功器供水量)到较低负荷,使发动机在标定转速或者最大扭矩转速下稳定运转;3、测取该工况下发动机的转速n、测功器磅秤读数F、燃油消耗量B、燃油消耗率e b、冷却水温度t、机油压力m p,润滑油温度m t,发动机排气温度r t。
并记录下来;4、全部数据测取完后,改变节气门(或供油量)位置,增加发动机负荷,使发动机恢复到标定转速下稳定运转,此时重复测取上述数据并记录;5、继续改变工况,一般由低负荷往高负荷做,一直到节气门全开(或供油量达到最大值)为止,按上述方法重复进行参数测定和记录,一般完整的实验需要测取6~8个工况点;p,如图2—1所示,以监督试验的准确6、实验过程中要绘制监督曲线B—e性,如发现某点数据不符合一般规律,应补做;Pe/Kwb e /g (K w .h )-1B /(g /h )t r /0C图2-1负荷特性监督曲线 图2-2内燃机负荷特性7、实验结束后,将发动机熄火。
六、实验报告内容1、说明实验的时间、地点,写明实验的环境条件和仪器设备的名称及性能等;2、提供完整的实验记录表;3、根据所测数据进行计算并绘制be-Pe 、B-Pe 和r t —Pe 曲线,如图2—2所示;4、对负荷特性曲线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说明其变化趋势及其原因;5、评价实验用发动机经济性的特征。
实验三内燃机速度特性的测定一、实验目的制取发动机速度特性的目的在于找出发动机供油量调节机构位置(或节气门T、燃料消耗率be和排气温位置)保持不变时,发动机的有效功率Pe、转矩tq度t等指标随转速n的变化关系。
r二、实验要求1、熟悉制取发动机速度特性曲线的方法、步骤和基本操作技术;2、了解发动机转速变化时,动力性与经济性的变化规律及其特点;3、实验从最大供油量位置,最低稳定转速做起,逐步减少负荷直至发动机功率下降(或标定功率)为止。
三、实验设备、仪器及工具水力测功器一台、发动机一台、数字转速显示仪一台、测量油耗仪一台、气压计一台、温度计一台、湿度计一台、废气分析仪一台、烟度计一台、常用工具一套。
四、实验条件1、高压油泵或化油器应按该发动机混合气成分调整特性中所确定的最佳位置加以确定;2、喷油或点火提前角应按该发动机最佳提前角高速特性加以确定。
五、实验步骤和方法1、实验时,按实验须知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启动发动机,暖机,使发动机达到正常工作状态;2、逐渐加大油门直至最大开度(或供油量)位置,将其固定。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油门位置不再改变。
调节发动机负荷,使其在最低转速下稳定运转,此即为试验起点;3、测取该工况下发动机的转速n、测功器磅秤读数F、燃油消耗量B、燃油消耗率e b、冷却水温度t、润滑油压力m p,润滑油温度m t,发动机排气温度r t。
并记录下来;4、以上数据测完后,减少测功器负荷,使发动机转速增加并选择适当的转速间隔,使发动机在另一工况下稳定运转,此时重复测取上述数据并记录; 5、重复步骤4,一般完整的实验需要测取6~8个工况点。
最后一点的选择应以发动机功率开始下降(或最大功率点)为准;6、在实验中作监督曲线,如图3—1所示,如不符合一规律,应补做该点;7、实验结束后,将发动机熄火。
P e /k wn/r.min b e /g (k w .h )-1n/r.min -1P e /k wt r /0CT t q /N .m图3-1 内燃机速度特性监督 图3-2 内燃机速度特性六、实验报告内容1、说明实验的时间、地点,写明实验的环境条件和仪器设备的名称及性能等;2、提供完整的实验记录表;3、根据测取记录数据逐点算出有效功率Pe 、转矩tq T 、燃油消耗量B 、燃料消耗率be 值,并以Pe 、tq T 、be 、r t 值为纵坐标,转速n 为横坐标绘制出外特性曲线,如图3-2所示。
并对此进行分析;4、试验时,记录大气状态(压力、温度、相对湿度),如不符合标准,应对实验结果进行大气修正;5、对速度特性曲线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说明其变化趋势及其原因;6、评价实验用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特征。
实验四 内燃机调速特性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制取发动机调速特性的目的在于找出发动机在调速器控制下负荷改变时,发动机动力性及经济性随负荷变化的规律;2、了解调速器起作用区段的变化特点;3、检查调速器的工作性能。
二、实验设备、仪器及工具水力测功器一台、发动机一台、数字转速显示仪一台、测量油耗仪一台、气压计一台、湿度计一台、常用工具一套。
三、实验步骤和方法1、实验时,按实验须知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启动发动机,使发动机达到正常工作温度,并调整发动机至最佳的正常工作状态;2、将调速器操纵手柄处于标定工况位置,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不变动;3、使发动机在无负荷下空转,达到最高转速并稳定以后,测取数据;4、测取此工况下的发动机转速n 、测功器读数F 、燃油消耗量B 、燃油消耗率e b 、冷却水温度t ,润滑油温度m t 、润滑油压力m p 等数据,把测取数据记录下来;5、逐渐增加负荷,每增加一定的负荷并稳定后,重复测取上述数据并记录。
在标定负荷的75%左右处,测点可以取密一点。
找出调速器不起作用的转折点以及最大转矩maxtqT 点;6、绘制监督曲线P —n ,如图4-1所示;7、全部试验结束后,将发动机熄火。
四、实验报告内容1、根据测取记录数据,逐点计算有效功 率Pe 、转矩tq T 、燃油消耗量B 、燃油消耗率e b 值; 图4-1 调速特性监督曲线 2、以n 为横坐标,以Pe 、tq T 、B 、e b 为纵坐标,绘制调速特性曲线;3、通过分析调速特性,对该发动机调速器进行评价;4、按下式计算其稳定调速率,并评价稳定调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