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动脉导管鞘代替深静脉导管治疗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研究

合集下载

(最新整理)不同扩容方案对狗失血性休克的治疗

(最新整理)不同扩容方案对狗失血性休克的治疗

(完整)不同扩容方案对狗失血性休克的治疗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不同扩容方案对狗失血性休克的治疗)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不同扩容方案对狗失血性休克的治疗的全部内容。

不同扩容方案对犬失血性休克的治疗【摘要】目的:休克是常见的急性危重病症,本实验以犬为实验对象复制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观察犬休克表现;探讨失血性休克的发病机制;探讨并比较生理盐水、高晶高胶液、高胶液对失血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1。

狗股动脉放血复制狗休克模型;2。

救治休克的狗:分成三组-—灌注生理盐水组,灌注高晶高胶液组,灌注高胶液组;3.记录相关指标,比较三组的实验结果从而探讨三种液体对狗休克治疗效果的不同.结果:对失血性休克的治疗效果从高到底排列如下:高晶高胶液、高胶液、生理盐水。

结论:扩容对失血性休克的治疗时有效的,用高晶高胶液进行扩容对失血性休克的疗效最好。

【序言】休克是在严重失血失液、感染、创伤等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下,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以致各重要生命器官和细胞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损害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休克的主要临床表现: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出冷汗(本实验动物狗体表皮肤无汗腺,故不会出现此表现)、脉搏频弱、呼吸困难、尿量减少、烦躁不安或神情淡漠等,代偿期,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则血压会进行性下降、甚至昏迷、皮肤紫绀、花斑、为无尿期,最后可导致DIC或MODS,甚至死亡。

机体在短时间内失血超过总血量的20%就容易发生休克。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给实验动物狗放血,使其血压达到40mmHg(5.33kPa)左右,这时候狗失血在20%左右,并通过维持这一血压时间的长短来达到休克的不同时期,复制休克的动物模型。

股动脉穿刺人工压鞘并发血肿甚至假性动脉瘤的病例分析

股动脉穿刺人工压鞘并发血肿甚至假性动脉瘤的病例分析

股动脉穿刺人工压鞘并发血肿甚至假性动脉瘤的病例分析发表时间:2018-09-28T13:33:11.923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8月24期作者:曾尤超1 徐永素2 刘涛1 刘锐1 姚声涛1(通讯作[导读] 血肿是介入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假性动脉瘤继发于血肿,丰富的经验和术中熟练正确的操作有利于减少并发症。

(1贵州省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科贵州遵义 563003)(2贵州省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贵州遵义 563003)【摘要】目的:探讨股动脉穿刺人工压鞘后并发血肿甚至是假性动脉瘤的原因和对策。

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过股动脉穿刺介入诊治的15例患者,在拔鞘后都采用人工按压的方法进行止血,且并发血肿、假性动脉瘤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该研究中的15例病人在股动脉穿刺后1例发生腹膜后血肿,11例发生股动脉血肿,3例发生假性动脉瘤。

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结论:血肿是介入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假性动脉瘤继发于血肿,丰富的经验和术中熟练正确的操作有利于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股动脉穿刺;人工压鞘;血肿;假性动脉瘤;病例分析【中图分类号】R5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4-0016-02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出现,介入性诊断和治疗已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

因为股动脉位置表浅且管径较大,周围又没有重要的组织器官所以是目前动脉造影及腔内治疗中最常选用的穿刺部位[1-4]。

穿刺部位的血肿形成是股动脉穿刺人工压鞘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而且假性动脉瘤又继发于血肿。

影响血肿甚至是假性动脉瘤形成的因素有很多,理论上推测有高龄、肥胖、病人的基础病变等,但是都缺乏统计学分析。

对此,本文将初步分析股动脉穿刺人工压鞘后并发血肿甚至是假性动脉瘤的形成原因。

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5月到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过股动脉穿刺介入诊治的15例患者,在拔鞘后都采用人工按压的方法进行止血。

失血性休克的治疗

失血性休克的治疗
补充血容量和积极制止出血是治疗的关键。两者不能偏废。否则病情将无法控制。
1补充血容量
变化来估计失血量。虽然失血性休克时,丢失的主要是血液但补充血容量时,并不需要全部补充血液。关键是抓紧时机及时增加静脉回流量。临床处理时,可先经静脉快速(30~45分钟内)滴注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溶液1000~2000mL若患者血压很快恢复正常并维持,表明失血量较小已不再继续出血,此时,如果患者的血细胞比容超过30%,表明能满足患者的生理需要(携氧能力),可不必输血。如上述治疗仍不能维持循环血量、血压仍很低时,表明其失血量很大,或继续有失血,则应输入血制品,包括全血或浓缩红细胞等,以保证携氧功能,防止组织缺氧。失血性休克时补给适量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溶液具有重要意义,补充因钠和水进入细胞内所引起的功能性细胞外液减少。降低血细胞比容和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毛细血管内血液黏度和改善微循环的灌注。临床上,可根据动脉血压和中心静脉压两个参数作综合分析,判断其异常现象的原因,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失血性休克的治疗
失血性休克在外科休克中很常见。多见于大血管破裂,腹部损伤引起的肝、脾破裂,胃、十二指肠出血,门静脉高压症所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通常在迅速失血超过全身总血量的20%时。即出现休克。主要表现为中心静脉压(CVP)降低,回心血量减少和一氧化碳(C0)下降所造成的低血压。在神经-内分泌机制作用下可引起外周血管收缩、血管阻力增加和心率加快。最终因微循环障碍可造成各组织器官功能不全和衰竭。及时补充血容量、治疗其病因和制止其继续失血是治疗失血性休克的关键。
补液试验,取等渗盐水250mL,于5~10分钟内经静脉注入。如血压升高而中心静脉压不变。提示血容量不足;如血压不变而中心静脉压升高0.29~0.49kPa(3~5cmH2O),则提示心功能不全。

创伤失血性休克诊治中国急诊专家共识

创伤失血性休克诊治中国急诊专家共识

创伤失血性休克诊治中国急诊专家共识创伤是指机械力作用于人体后所造成的机体结构完整性的破坏和功能障碍。

据WHO统计,全球约10%的死亡和16%的致残病例因创伤所致,同时创伤也是全球40岁以下人群的首要死因。

创伤失血性休克是指创伤造成机体大量失血所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受损的病理生理过程。

休克常常合并低血压(定义为收缩压<90mmHg(1mmHg=0.133kPa),脉压差<20mmHg,或原有高血压者收缩压自基线下降≥40mmHg)。

30%~40%的创伤患者死亡是因为失血过多所致,此类患者中,有一部分因为错误的救治方案及不恰当的治疗措施而死亡,据估计约占10%~20%。

急性失血是创伤首要的可预防性死因。

及时、快速控制出血,纠正失血性休克对于严重创伤患者至关重要,可有效减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目前我国尚无创伤失血性休克紧急救治的相关指南。

本共识旨在规范和提高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救治,为急诊医生提供诊疗依据。

1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病理生理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首先是血容量与血管容积的不匹配,造成外周组织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微循环变化、氧代谢动力学异常、炎症反应、凝血障碍以及内脏器官的继发性损害。

1.1 微循环变化创伤失血性休克最根本的病理生理改变是失血所致的微循环功能障碍,尤其是重要脏器微循环改变。

导致微循环功能障碍的主要机制包括:①休克产生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DAMP),如热休克蛋白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触发免疫应答及失控性炎症反应,引起血管内皮损伤、毛细血管渗漏、循环容量减少,最终导致组织灌注不足、细胞缺氧;②内皮损伤引起凝血系统激活、微血栓形成阻塞毛细血管及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加重组织缺血缺氧;③创伤所致的持续或强烈的刺激影响神经内分泌功能,导致反射性血管舒缩功能紊乱,加剧微循环障碍。

瘢痕妊娠流产大出血介入治疗7例分析

瘢痕妊娠流产大出血介入治疗7例分析
脉栓塞术在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应用 . 局解手术学杂志,2009,18: 173-174.
【关键词】 血管介入; 瘢痕妊娠; 子宫出血
胎盘植入、严重瘢痕妊娠等原因导致的子宫出血来势凶 猛,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患者生命。传统的非手术止血如宫 腔内纱块填塞、全身应用止血药物止血往往效果欠佳。过去 通常采用髂内动脉结扎术或子宫全切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近年采用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术,能够快速、高效止血。从而可 以避免子宫切除或髂内动脉结扎带来的风险。我院 2007 年 9 月至 2010 年 3 月收治 7 例瘢痕妊娠流产大出血患者采用介 入治疗,均取得满意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治 7 例瘢痕妊娠流产大出血患者,年龄 22 ~ 38 岁,平均年龄 28 岁,3 例两次剖宫产史,4 例有一次剖 宫产史,人流刮宫术中出血 3 例,药物流产出血 4 例,累计出 血量 1500 ~ 3600 ml,平均出血量 2267 ml。上述病例经补充 血容量,药物、宫腔填塞等常规保守止血方法无效,其中 3 例 出现失血性休克状态。 1. 2 方法 患者经积极抗休克治疗后生命体征稍稳定的情
作者单位: 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产二科
况下,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经 Seldinger 技术穿刺右侧股动 脉,置入导管鞘,引入子宫动脉导管、导丝,将子宫动脉导管选 择性插入双侧髂内动脉造影,发现病变血管后超选择性插管 入出血动脉内,再次造影证实为出血动脉后在透视监视下缓 慢注入明胶海绵颗粒行栓塞治疗。 1. 3 术后处理、观察 穿刺点止血、局部加压包扎,卧床休息 24 h,右下肢绝对制动 6 ~ 8 h,注意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及穿刺 部位有无渗血、淤 血 等,加 强 双 下 肢 按 摩 以 防 止 静 脉 血 栓 形 成,术后保留尿管 24 h,保持外阴清洁。并发症及处理: ①疼 痛: 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给予杜冷丁 50 ~ 100 mg 肌内注射即可缓解症状,无需特殊处理。②恶心、呕吐: 给予 止吐药物( 如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等) 对症处理。③发热: 体 温在 37. 8℃ ~ 39. 5℃ ,持续约 1 ~ 3 d。给予解热镇痛药物对 症处理。④少见并发症: 如盆腔感染、盆腔内脏器缺血坏死、 下肢动静脉血栓形成、局部皮肤坏死等未出现。 1. 4 疗效 7 例患者行介入血管栓塞治疗均 1 次止血成功, 术后 1 ~ 2 d 行清宫术,手术顺利,无明显出血,仅有少许血性 分泌物,均痊愈出院,术后 2 ~ 5 个月,患者均月经来潮,无闭

肺动脉导管的应用及护理

肺动脉导管的应用及护理

的老年患者虽然具有正常的生命体征以及血流动力学和呼 吸功能 , 然而此类人群具有高风险等特点 , 因此为 了防范和
及时监测潜在危险 ,应用肺 动脉导管进行监测具有十分重
要 的 临床 指 导 价 值 。 达 到 最 佳 的 血 流 动力 学 [】此 类 主要 ③ 4,
高患者 3 ;期 问共行 5 例 7次 S O 监 测 ,其 中 S O 低 于 v2 v2 5 %者 为 4例。 0 通过 以上监测后所得出的参数 , 我们对其进
行对 症 处 理 后 患 者 情况 得 以缓 解 ;另 外 在 监 测 期 间存 在一
例堵管现象 , 经处理后堵管得以改善 ; 同时所有患者无 出血 和感染情况发生 ; 7 围术期病人一般情况较差 ,均有 心 1例 肺功能不全 、 休克或高龄状况。肺动 脉导管常规放置两天 , 部分病例放置 三天 , 根据 获得血 流动力学参数 , 管理液 体 、
学技术和设备应用于临床 ,因此对帮助医务工作者对疾病
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起 到了不可估量的意义 、同时也对 促进 医学 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例 如本 次我们所利用 的肺 动脉导管f 就是 一种被广泛应用 A C) P
于危重症 患者 冶疗的监测工具【】为 了能够大大 降低 围手 1,
从 而能够使患者更加配合护理工作 ,同时我们还需注意 的 是 在患者叙述病情 时不 能随意打断或表现 出厌 烦情绪 、 而 要耐心 听取 , 协助 患者渡过精神上的难关。 做好 患者生命 ② 体征 的监测 , 一旦发现患者呼吸 、 血压与体温异常应调整血 管活性药物用量并即可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③穿刺部位皮 肤 的护 理 , 密切 观察穿刺部位有 无出血 、 液和血肿现象 , 渗
术期死亡率、 同时还能缩短患者住 院时间 , 进而极大地 减轻 了患者和家庭的经济 负担[】 于此种情况 , 2。 鉴 我们现在对肺 动脉导管的临床应用 以及相关护理总结报道如下 :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实验报告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实验报告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医学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作者:Aspirin实验日期:2013年12月18日院系:第一临床医学院专业:临床医学【实验题目】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实验目的】1.复制失血性休克的动物模型2.观察失血性休克时和抢救过程中动物的功能代谢变化及微循环改变3.了解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治疗方案【实验原理】休克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大出血、创伤、中毒、烧伤、窒息、感染、过敏、心脏泵功能衰竭等,以机体微循环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失血导致血容量减少,是休克常见的病因。

休克的发生与否取决于失血量和失血速度,当血量锐减,如外伤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妇产科疾病所引起的出血等,超过总血量的25%~30%,超出机体代偿的能力,即可引起心排血量和平均动脉压下降而发生休克。

根据失血性休克过程中微循环的改变,将休克分为三期:休克早期(休克代偿期或微循环缺血性缺氧期)、休克中期(可逆性失代偿期或微循环瘀血性缺氧期)、休克晚期(不可逆性失代偿期或微循环衰竭期)。

但依失血程度及速度的不同,各期持续时间、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及临床表现均有所不同。

对失血性休克的治疗,首先强调的是止血和补充血容量,以提高有效循环血量、心排血量,改善组织灌流;其次根据休克的不同发展阶段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环,必要是可予抗炎等治疗。

【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家兔(体重2.0kg以上)2.器材与药品器材:兔手术台、婴儿秤、兔用器械1套、动脉导管、三通管、气管插管、体温计、注射器(1ml、10 ml 、50 ml)、输液装置、丝线(7#、1#)、纱布、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药品:25%乌拉坦溶液、肝素生理盐水、1%普鲁卡因3.方法与步骤①麻醉固定家兔称重后,25%乌拉坦溶液按4ml/kg剂量经耳缘静脉注射麻醉,仰卧位固定于兔手术台上,减去手术部位被毛。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实验报告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实验报告

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医学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作者:Aspirin实验日期:2013年12月18日院系:第一临床医学院专业:临床医学【实验题目】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实验性治疗【实验目的】1.复制失血性休克的动物模型2.观察失血性休克时和抢救过程中动物的功能代谢变化及微循环改变3.了解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治疗方案【实验原理】休克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大出血、创伤、中毒、烧伤、窒息、感染、过敏、心脏泵功能衰竭等,以机体微循环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失血导致血容量减少,是休克常见的病因。

休克的发生与否取决于失血量和失血速度,当血量锐减,如外伤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妇产科疾病所引起的出血等,超过总血量的25%~30%,超出机体代偿的能力,即可引起心排血量和平均动脉压下降而发生休克。

根据失血性休克过程中微循环的改变,将休克分为三期:休克早期(休克代偿期或微循环缺血性缺氧期)、休克中期(可逆性失代偿期或微循环瘀血性缺氧期)、休克晚期(不可逆性失代偿期或微循环衰竭期)。

但依失血程度及速度的不同,各期持续时间、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及临床表现均有所不同。

对失血性休克的治疗,首先强调的是止血和补充血容量,以提高有效循环血量、心排血量,改善组织灌流;其次根据休克的不同发展阶段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环,必要是可予抗炎等治疗。

【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家兔(体重2.0kg以上)2.器材与药品器材:兔手术台、婴儿秤、兔用器械1套、动脉导管、三通管、气管插管、体温计、注射器(1ml、10 ml 、50 ml)、输液装置、丝线(7#、1#)、纱布、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药品:25%乌拉坦溶液、肝素生理盐水、1%普鲁卡因3.方法与步骤①麻醉固定家兔称重后,25%乌拉坦溶液按4ml/kg剂量经耳缘静脉注射麻醉,仰卧位固定于兔手术台上,减去手术部位被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mp rd o e aig t ,f i p e ,S c e s rt n te rc n df r n e n o l ain .Re u t:T e atra o ae p r t i n me l d s e d u c s ae a d h e e t iee c s i c mp i to s u c s ls h re l i
rcl e p e a en c t ee z t n i ain swi e rh gc s o k rp de tbih n fita e o sa c s fe t e e t p r h r v i ah tr ai n p t t t h mo a i h c , a i sa ls me to rv n u c e se ci y i l i o e h n v
比操作 时 间 、 补液 速度 、 救成 功率 及其 近 期并 发症 的 差异 。结 果 : 脉 导管鞘 组 耗 时为 ( .7 06 )mi, 抢 动 35  ̄ .3 n 中心静 脉 导 管组 耗 时为 ( . + .6 mi 。补 液速 度动 脉导 管鞘 组较 深静 脉导 管组快 ( < .1 。结论 : 脉导 管鞘 外周 静脉 直 97 1 ) n 4 3 P 00 ) 动
接 穿刺 置管 治疗 出血 性休 克 患者 , 快速建 立静 脉通 道 , 作有 效 、 可 操 便捷 。
【 关键 词】 脉导 管鞘 ; 动 外周静 脉 ; 管 ; 液速度 置 补
【 中图分 类号】 6 59 1 R 0. 7
【 文献标 识 码】A
【 编号】 1 7 — 7 12 1 )8a 一 6 — 2 文章 6 4 4 2 (0 0 0 ( )0 4 0
cte r h ahgo pt — o smigw s 35 + .3 mi,i - o smigc nr e o s ah tr ru a (.  ̄ . ) ah t et ru me cn u n a (.7 06 ) n t cnu n et lvn u te o pw s 97 13 es i me a c eg 4 6 mi. r r lnuinrt o epvn u ah t et opw r s r 户 0o ) C n ls n T eat a ah t i n A ti fs a f e e o s te rs ahg u ee at l .1. o cu i : h r r ctee d- eai o e d c e h r f e f< o el i r
n ovne t a dc n e in .
[ yw r s A tr ahtrset; e p ea vi; u e I uinrt Ke o d ] r yctee h a P r h r en T b ;n s ae e h i l f o
r a i h c n l ia au . eh d :A er s e tv n lsso 6 c s so e p e a re a ah trdrcl en h gc s o k a d ci c v le M t o s n l rtop ciea ay i f2 a e fp r h r atr lc tee i t v i i l i e y
Ap l a i n o r e i ls e t n t a f d e e o s c t ee l ia t d p i t f a t ra h a h i se d o e p v n u a h t r ci c lsu y c o n
o m o r g cs o k fhe r ha i h c
p n t e a d c n a e o sc t ee 0 c s s o e p p n t r t t n i n n , d h mo r a i h c l i a aa u c u n e tl v n u a h t ri 2 a e fd e u cu e sa i e v r me t a e rh g c s o k c i c d t , r r n c o n n l
LIY mig KUANG Y n ig HU u n , iyn , ANG ipig Jn n
(i u opt f a h i s itF sa i , u n d n rvne F s a 5 8 4 , hn ) Ls i si l n a Dir , oh nct G a g ogPoic , oh n 2 2 4 C ia h H aoN tc y [ s a t jcie T vla eat a c tee i c yp r h r enp n tr cnq ei ai t w t e  ̄ Abt c]Obet : oeau t t r r a tr r t ei ea v i u cuet h iu p t ns i h mo r v eh el h i de l p l e n e7 2 1 0 卷 期
应用动脉 导管鞘代替深静脉 导管治疗 失血 性休 克 的临床研 究
李玉明, 邝银英 , 黄金 平 ( 广东 省佛 山市 南海 区里 水 医院 , 广东 佛 山 584 ) 2 24
[ 要】 摘 目的 : 讨动 脉导 管鞘 外周 静 脉直接 穿刺 置管 技术 治疗 出血 性休 克 患者 的 临床应 用 价值 。方法 : 探 回顾 性分 析 2 6例 动脉 导 管鞘 外周 静 脉直 接 穿刺 置 管 与 2 0例 中心静 脉 导管 深 静 脉穿 刺 置管 的出 血性 休 克患 者 的 临床 资料 . 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