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道绿廊规划文本

合集下载

涞水县绿道绿廊规划设计文本

涞水县绿道绿廊规划设计文本

目录第一章规划总则 (2)第二章规划重点 (4)第三章城镇绿廊绿道分类及组成 (5)第四章绿廊绿道系统规划设计 (6)第五章慢行道规划设计 (10)第六章节点系统规划设计 (11)第七章标识系统规划设计 (11)第八章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规划设计 (13)第九章近期建设规划 (15)第十章保障措施 (17)第十一章附则 (17)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一条为了适应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结合涞水县水系、道路、公园等规划建设涞水县绿道绿廊体系,从而创造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也为城镇内动物繁衍、迁徙提供绿色生态廊道。

因此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法令等文件编制此规划。

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以人为本、改善环境、服务民生”的要求,推进全县绿道绿廊建设, 构建绿道绿廊网络,配套完善服务设施、标识等各项设施,深入发掘绿道绿廊的综合功能,建立绿道绿廊运营的长效机制,推动城镇和区域生态保护、生活休闲及经济一体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三条规划原则坚持统一规划、统筹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因形就势、因陋见巧的原则;坚持便捷服务、安全舒适、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生态化、本土化、多样化的原则。

第四条规划目标到2020年,全县形成串联成网的线形绿色游憩空间和健身休闲慢行系统,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品质得到明显改善。

第五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3、《县城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4、《县城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5、《全国园林县城评选标准》(2004)6、《县城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7、《县城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设部(1993)784号文件;8、《县城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9、《县城绿线管理办法》(建设部2002年112号令)10、《县城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建设部2002年240号)11、《县城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GJJ75—97);12、《河北省县城规划条例》(2000)13、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城镇绿道绿廊建设导则(试行)》的通知(冀建城〔2012〕48号)14、《河北省县城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技术纲要》冀建城[1998]309号15、《河北省园林县城标准》和《河北省园林县城评选办法》冀建城[2001]297号16、《河北省城镇绿道绿廊规划设计指引(试行)》17、《涞水县城总体规划》(2006—2020)18、《涞水县城区系统规划》(2009—2020)第六条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涞水县行政辖区范围,其中核心区为总体规划确定城市规划区的范围。

2024年绿色长廊创建方案(二篇)

2024年绿色长廊创建方案(二篇)

2024年绿色长廊创建方案____年绿色长廊创建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 城市绿化问题日益凸显。

城市的建设发展过程中, 常常会出现高楼大厦林立、道路拥堵、空气污染等一系列的问题。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我们提出了创建绿色长廊的方案。

二、项目目标1.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通过创建绿色长廊, 将城市中的道路、河岸、公园等空地全部绿化, 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 打造宜居环境。

2.减少空气污染:通过植物的吸收和转化作用,减少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3.缓解交通压力:通过创建绿色长廊,可以给人们提供一个休憩的场所,缓解交通拥堵状况,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三、项目内容1.绿化道路在城市的主干道和次干道上, 通过植树造林, 将道路两侧的空地绿化起来。

根据道路的宽度和环境条件, 选择适合的树种进行种植, 形成一条条绿化长廊。

2.河岸绿化在城市的河岸地区, 通过植树造林, 将河岸两侧的空地绿化起来。

在河畔地带设置步行道和休闲设施, 为市民提供休憩和娱乐的场所。

3.公园绿化对于城市中的公园和绿地, 进行全面绿化改造。

在现有的绿地上增加更多的花草树木, 提高绿地的覆盖率, 丰富公园的景观。

四、项目实施步骤1.项目前期准备确定项目的可行性, 进行环境评估和规划设计, 制定项目工作方案。

2.募集资金通过政府投资、社会捐赠和专项资金等渠道, 筹集资金用于项目的实施。

3.区域绿化改造将城市划分为若干个区域, 分别进行绿化改造。

对于每个区域, 制定具体的改造方案, 包括树种选择、绿化设计等。

4.植树造林在确定的区域内进行植树造林工作, 选用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种进行种植。

并做好树木的养护工作, 确保树木的成活率。

5.建设步行道和休闲设施在绿化长廊的河岸地区和公园中, 建设步行道和休闲设施, 为市民提供休憩和娱乐的场所。

6.宣传推广通过各种媒体渠道, 宣传绿色长廊的建设成果, 提高市民对绿化工作的认知和参与度。

2023年道路绿色廊项目绿化方案

2023年道路绿色廊项目绿化方案

2023年道路绿色廊项目绿化方案一、项目概述2023年道路绿色廊项目旨在通过在城市主干道两侧建设绿化带,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

本绿化方案将围绕绿化设计、植物选择、景观布局和生态保护等方面展开,力争打造一个绿荫环绕、花香四溢的道路绿化廊。

二、绿化设计1. 绿化带宽度:绿化带宽度将根据道路交通情况和周边环境特点进行综合考虑,一般不少于5米,以保证足够的绿化空间。

2. 绿化带布局:绿化带将根据道路的弯曲情况和周边建筑物布局进行合理划分,保留和完善现有的绿化带,通过延伸和连接,形成一条连续的绿化廊。

3. 路灯和标志牌设置:路灯和标志牌的设置应与绿化带相协调,避免对植物生长和景观效果的影响。

三、植物选择1. 树种选择:推荐选择抗污染、适应性强的树种,如榆树、梧桐、法国梧桐等,根据道路宽度和周边环境特点合理搭配,形成层次感和丰富性。

2. 灌木和草本植物选择:根据绿化带的功能和美化要求选择适合的灌木和草本植物,如常绿灌木、花卉和草坪植物等,以增加绿化带的景观效果和生态功能。

四、景观布局1. 建筑物绿化:对绿化带中的建筑物进行绿化处理,通过种植藤蔓植物或垂直绿化方式,使建筑物与绿植相结合,增加美感和生态效益。

2. 道路景观小品设置:在绿化带的适当位置设置景观小品,如雕塑、喷泉等,以增加道路景观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3. 路缘石和人行道绿化:在绿化带和人行道之间设置路缘石,并进行合理绿化,营造一个整洁、美观的环境。

五、生态保护1. 水源保护:合理设置排水系统,收集和利用道路降雨水,减少污染物进入水体的可能性。

2. 生物多样性保护:在绿化带中保留或设置鸟类和昆虫的栖息地,增加生物多样性,鼓励市民关注和保护自然环境。

3. 抗震防灾:在绿化带的设计中,考虑地震和其他自然灾害的因素,选择抗震性好的植物和设施,并合理设置逃生通道和避难场所。

六、管理与维护1. 绿化带的管理: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绿化带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包括杂草清理、定期修剪和施肥等。

绿色廊道景观建设方案

绿色廊道景观建设方案

绿色廊道景观建设方案一、前言绿色廊道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态福利而设立的。

绿色廊道建设草案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以确保在可持续发展和区域规划方面的平衡。

二、设计概述2.1 设计目标绿色廊道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增加城市绿色空间,提供城市居民的生态福利。

从设计的视角来说,具体目标如下:1.增加城市的自然景观,为城市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2.保护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3.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态福利,为人们提供健康、安全、舒适的环境。

4.建设一个高品质的景观绿地体系。

2.2 设计要求1.绿色廊道的设计要遵循低碳、绿色、生态的原则。

设计时应注重节能、排放少、回收和循环利用,同时打造具有生态价值的环境。

2.绿色廊道的设计应考虑真实性和可持续性,保护自然环境、量身定做的开放空间和可靠的基础设施。

设计的同时应考虑到未来的发展需求。

3.绿色廊道的设计应具有适应性,不仅构思现实需要,还应能够适应未来的需求,同时考虑到季节性变化和地理环境差异。

三、方案实施3.1 建立绿化带针对不同的区域,选择不同的植被种植方案,建立绿化带。

建立绿化带要根据不同区域的植被类型、土地利用、气候及其他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种植方法,选用各种植物,包括草、灌木及树木种植。

这样可以优化城市绿化结构和增加生态价值。

3.2 建设步道和休闲场所在绿化带中间,在适当的位置,建设步道和休闲场所。

步道应平坦、宽敞、绿化,增加行人的步行舒适度,同时休闲场所应宽敞明亮、气息清新,如提供桌椅供市民休憩、读书或观鳟。

3.3 建立生态水系在城市绿地中,生态水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建立水系,可以起到净化环境、增加空气湿度、提高生态效益等效果。

对于自然流动的水体,应通过铺石或加一定程度的河岸线控制其流速和流向。

四、成果评估经过建设后,需要对建设的成果进行评估,包括景观、生态环境、社会效益、资金投入等方面。

绿色长廊创建方案范本(3篇)

绿色长廊创建方案范本(3篇)

绿色长廊创建方案范本为扎实做好创模工作,高标准完成我县凤蒙路绿色长廊工程建设任务,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目标任务我县境内凤蒙公路总长___公里,适宜建设产业林带长约___公里,两侧___米范围内适宜绿化面积___亩。

按照“区域连片,突出特色;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招商兴林”的发展思路,高标准实施凤蒙路绿色长廊工程建设。

建设标准(一)公路沟每侧向外___米范围内,栽植3—___排常绿树种,以广玉兰、香樟或高杆女贞为主。

苗木规格:要求高___米,米径5厘米以上,株行距___米______米或___米______米,每亩___株或___株(大苗下可套栽花、灌木等小苗,使每亩初植密度达___株以上)。

(二)公路沟每侧向外___米—___米范围,培育花卉苗木。

苗木规格:要求高___米以上,米径3厘米以上,株行距不小于___米______米,不大于___米______米。

扶持政策(一)公路沟外每侧___米范围内,适宜对外招商的地块,由县林业局牵头,所属地乡、镇政府负责招商建设;不适宜对外招商的地块,由属地乡镇政府___专业经济合作___或大户建设,用地期限不少于___年。

林带建成,并验收合格后,无论是招商建设的林带,还是乡、镇政府___建设的林带,其前___年土地租赁费,由县财政按每年___元/亩的标准补助;6—___年土地租赁费,县财政按每年___元/亩的标准补助;11—___年土地租赁费,承包企业自行负担。

今年建设过程中涉及的青苗费,县财政按亩___元/亩的标准补助。

(二)按照“谁造、谁有、谁受益”的原则,林木权属归相应企业、大户及专业经济合作___所有。

时间步骤凤蒙路绿色长廊工程建设分四个阶段进行:一是宣传发动阶段:___年___月底前,完成宣传发动、方案制定、任务下达、招商推介,以及土地和青苗面积丈量、登记造册、用地协议签定等工作。

二是整地挖穴阶段:___年___月上旬,完成挖界沟、整地、挖穴等工作。

绿色廊道建设实施方案

绿色廊道建设实施方案

绿色廊道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化问题日益凸显,城市绿地面积不足、绿地分布不均、绿地质量不高等问题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加强城市生态功能,需要加大对绿色廊道建设的投入,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

二、目标确定。

1. 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增加城市绿地面积;2. 优化城市绿地布局,形成连续、完整的绿色廊道网络;3. 增强城市生态功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三、实施方案。

1. 制定绿色廊道建设规划。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绿色廊道建设的总体布局和发展方向,明确各绿色廊道的位置、长度、宽度和功能定位。

2. 加大绿地投入。

增加财政投入,加强对绿色廊道建设的资金支持,保障建设资金的落实。

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采取多种融资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绿色廊道建设。

3. 完善绿地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绿地管理机构,加强对绿色廊道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绿地的长期稳定运行和良好状态。

4. 推进绿色廊道建设。

根据绿色廊道建设规划,分阶段有序推进绿色廊道建设工作,确保绿色廊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5. 加强宣传和教育。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市民对绿色廊道建设的认识和支持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绿色廊道建设的良好氛围。

四、实施保障。

1. 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的绿色廊道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任务,统筹协调绿色廊道建设工作。

2. 加大政策支持。

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对绿色廊道建设的支持力度和政策倾斜,为绿色廊道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3. 加强监督检查。

建立健全的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绿色廊道建设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五、预期效果。

1. 城市绿地覆盖率明显提高,城市绿地面积得到增加;2. 城市绿地布局得到优化,形成连续、完整的绿色廊道网络;3. 城市生态功能得到增强,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六、总结。

绿色廊道建设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绿道绿廊规划文本

绿道绿廊规划文本

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一条规划的编制背景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临城县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低碳城市建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构建全县生态安全新格局,为全县人民提供安全、舒适的户外活动平台,特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范围与规模本次规划编制范围:以临城县行政范围为界限,总面积797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依据与年限《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1992 年)《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 年)《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临城县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临城县城绿地系统规划(2009-2020年)》规划年限:根据国家城乡规划法的规定,结合临城实际,确定规划年限。

近期:2013~2015年;远期:2015~2020年。

第四条规划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2、通达便捷原则3、生态先行原则4、彰显特色原则5、以人为本原则第五条规划目标从建设宜居宜业的生态城区的目标出发,突出绿道绿廊网的生态和旅游休闲功能,达到绿量和布局的优化。

规划将临城县内自然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等通过绿带连接起来,形成点、线、面、环相结合的整体空间形态。

充分发挥临城县资源优势,突出地域特色,使绿道成网、景观相连、景随步移、人景交融,打造生态、休闲、宜游、宜行的绿色廊道,创造最佳的人居环境。

近期目标:完成首期规划绿道线以及示范段的建设,构建绿道的主体框架,使人们认识绿道、了解绿道、使用绿道。

为居民提供休闲锻炼、绿色出行旅游的场所。

中期目标:完成次要绿道线及配套设施的建设,使绿道形成初步网状,更加便捷通达。

加强宣传力度,使绿道观念深入人心;绿道沿线的商贸服务业更加成熟,对乡村经济起到带动促进作用;创建属于临城独特的旅游品牌,将临城打造成为邢台市旅游的新亮点。

远期目标:完成绿道连接线和部分偏远绿道建设工作,使绿道网更加完善合理。

2023年绿色长廊创建方案

2023年绿色长廊创建方案

2023年绿色长廊创建方案摘要:2023年,我们计划在城市中创建一条绿色长廊,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并增加公众的休闲和娱乐空间。

本方案包括选址、设计、植被选择、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目标:1.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增加城市绿化面积;2.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如空气净化、水资源保护等;3.增加公众的休闲和娱乐空间,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4.促使公众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方案细节:1.选址:(1)选择城市中的一条交通干道作为绿色长廊的主要轴线;(2)确保选址附近的社区和学校能够直接受益;(3)考虑空地使用权和周边建筑物的规划。

2.设计:(1)根据所选位置的特点,确定绿化长廊的宽度和长度;(2)保留现有的自然地形,并增加人工水体,如小溪和喷泉,以提供更多的水资源;(3)设计人行道和自行车道,以方便行人和骑车者;(4)安装数量合理的休息区和设施,如长椅、公共厕所等;(5)考虑使用可再生能源供电的照明系统。

3.植被选择:(1)选择具有适应城市环境的植物,如适应高温、干旱和污染的树木和草坪;(2)选择本地植物和乡土植物,以增加生态多样性;(3)安排植被的排列和种植密度,以确保植物的生长和良好的空气质量。

4.维护:(1)制定定期的植物养护计划,包括浇水、修剪和施肥等;(2)建立专门的维护团队,负责绿色长廊的管理和维护;(3)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对绿化长廊的保护意识。

5.预期效果:(1)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供更多的绿色空间;(2)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如净化空气、保护水资源等;(3)提供休闲和娱乐空间,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4)增强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结论:通过在城市中创建绿色长廊,我们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并增加公众的休闲和娱乐空间。

然而,这个方案的实施需要政府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我们才能实现一个更加绿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一条规划的编制背景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临城县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低碳城市建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构建全县生态安全新格局,为全县人民提供安全、舒适的户外活动平台,特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范围与规模本次规划编制范围:以临城县行政范围为界限,总面积797 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依据与年限《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1992 年)《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 年)《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临城县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临城县城绿地系统规划(2009-2020 年) 》规划年限:根据国家城乡规划法的规定,结合临城实际,确定规划年限。

近期:2013~2015 年;远期:2015~2020 年。

第四条规划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2、通达便捷原则3、生态先行原则4、彰显特色原则5、以人为本原则第五条规划目标从建设宜居宜业的生态城区的目标出发,突出绿道绿廊网的生态和旅游休闲功能,达到绿量和布局的优化。

规划将临城县内自然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等通过绿带连接起来,形成点、线、面、环相结合的整体空间形态。

充分发挥临城县资源优势,突出地域特色,使绿道成网、景观相连、景随步移、人景交融,打造生态、休闲、宜游、宜行的绿色廊道,创造最佳的人居环境。

近期目标:完成首期规划绿道线以及示范段的建设,构建绿道的主体框架,使人们认识绿道、了解绿道、使用绿道。

为居民提供休闲锻炼、绿色出行旅游的场所。

中期目标:完成次要绿道线及配套设施的建设,使绿道形成初步网状,更加便捷通达。

加强宣传力度,使绿道观念深入人心;绿道沿线的商贸服务业更加成熟,对乡村经济起到带动促进作用;创建属于临城独特的旅游品牌,将临城打造成为邢台市旅游的新亮点。

远期目标:完成绿道连接线和部分偏远绿道建设工作,使绿道网更加完善合理。

最终建设集生态、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绿道,创造安居、康居、乐居的人居环境,提升临城在邢台市的竞争力,成为邢台市旅游的中心点。

第二章绿道绿廊总体规划第6 条绿道绿廊规划原则(1))必须与周边城市绿道绿廊空间对接。

(2))必须与河流水系整治相结合:绿道与水系相结合是临城地域特色的体现,绿道建设可以利用和依托河流水系进行,同时绿道绿廊也就具备极为明显的水质改善功能。

(3))必须与旅游发展相结合:绿道绿廊通过串联各种旅游资源点,增加旅游资源的可进入性、可观赏性和趣味性。

(4))必须体现生态化和本土化:绿道绿廊本身就是生态学中的生态廊道,是将区域生态斑块串连成“网”进而成“面”的重要手段。

建设中尽可能以本土植物为主,保障本地生态安全。

第7 条规划布局理念临城绿道绿廊规划布局,区域角度重点考虑融入石家庄市、邢台市发展和生态资源整合发展,城市角度重点考虑居民游憩休闲方式的改变和城市结构的优化提升。

重点突出“融合、民享、生态、低碳”的理念:融合——融入石家庄、邢台发展民享——突显游憩休闲生态——带动旅游繁荣低碳——优化城市结构第8 条总体布局结构规划将以“四景两轴、三横三纵、五团一心”的布局结构,以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逐步衔接,逐层推进,做到点连线、线织面,不断完善和深化道路绿化建设,将临城县打造成为集生态、休闲、娱乐健身、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真正的宜居宜业的生态县。

(1))四景两轴根据临城县的资源特点,以郊野生态和风景名胜为两个主风景轴线,串联临城县的自然风景、园林风光、古村风情和历史风貌四种不同的旅游资源。

(2))三横三纵东西向三条绿道和南北向三条主要绿道组成绿道网的主要骨架,再以次要线路连接起来,形成覆盖整个临城县的绿网。

(3))五团一心将临城县分成五个风景组团,分别为临城主城区组团、小天池景区——蝎子沟国家森林公园组团、岐山湖片区组团、白云洞风景区组团、天台山景区组团,其中以岐山湖景区、白云洞景区形成的旅游风景区为中心,是绿道网最具旅游价值的景点,建设成为临城的旅游品牌。

临城主城区组团:该组团的主题是城市活力,核心旅游资源是城市游园、城镇新貌;包括的景点有蓝天生态园、花卉公园、百荟园、盘石丰乐园等。

小天池景区:包括的景点有莲花池松林区、驾游村民俗风情区、赵家沟野游区。

岐山湖片区组团:包括水上活动区、东西岸环湖游览区、露营活动区、鸟类观赏区、水生植物观赏区、渔家风情区等,是绿道建设的重点区域。

白云洞风景区组团:包括景点有溶洞科教区、溶洞游览区、山顶游览区,是绿道建设的重点区域。

天台山景区组团:登山石梯区、五谷仙顶区、天眼野游区、丹瀑溪流区。

第9 条绿廊系统规划(1))绿廊系统规划内容规划利用城市和城乡之间的道路、水道、等线状联系形成绿色廊道,串联公园( 如郊野公园) 、风景区、自然保护区、农田、林区、水域等大面积的绿色斑块,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空间保护体系。

将岐山湖景区、小天池景区规划为生态型绿廊。

其应满足动植物繁衍、迁徙和生存的生态环境,同时有效避免人的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及动植物繁衍、迁徙和生存造成干扰,其控制宽度一般不小于200 米;临城城区一号绿道线、二号绿道线及连接线规划为都市型绿廊。

其应满足人的休闲游憩要求和营造景观的需要,控制宽度一般不宜小于20 米,其中绿道慢行道路缘线与城镇建设区域的单侧距离不宜低于8 米;上述两个规划类型除外的规划为郊野型绿廊。

其应满足动植物迁徙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境,满足人们亲近大自然的需求,同时应有效避免人的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及动植物的消极影响,其控制宽度一般不小于100 米。

(2))绿化植被要求①根据实际情况,郊野绿廊尽量使用原有绿化植被,保持原始的景观特色。

②无论是道路绿带还是河岸植被带, 都要把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 综合考虑休闲游憩功能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③植物配置应以乡土树种为主, 兼顾观赏性和景观。

④以地带性植被类型为设计依据, 配置生态性强、群落稳定、景色优美的植被。

⑤可利用垂直绿化技术,增加空间的有效绿量,从而弱化建筑形体生硬的几何线条,增强美化、彩化的空间效果。

在景观较好的区域提供一些视线通廊,确保视野可达绿道周边的人文及自然景观。

⑥在污染区域, 针对污染源的类别, 配置相应的抗性强、具有净化功能的植物。

⑦紧邻慢行道的植物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乔木宜选用高大荫浓的种类,枝下净空应大于 2.2m ;严禁选用危及游人生命安全的有毒植物;勿选用枝叶有硬刺或枝叶形状呈尖硬剑状、刺状的种类。

(3))水体廊道建设①应根据河流的天然走向进行区域绿道的规划设计,避免随意改变河流的自然形态,即不宜采用裁弯取直、渠化、固化等方式破坏河流的生态环境。

②不宜在绿廊的河道水系中新建永久性的水工建筑物,包括混凝土坝、浆砌石坝、堆石坝、橡胶坝等。

③在规划和连通绿廊中水系时,应科学调查分析,严禁将高污染程度的水系引入洁净或低污染程度的水系。

④可采用人工湿地、水生植物吸附、膜处理技术等水质生态恢复措施,有效恢复绿廊中已经遭到污染的河流水系,改善、提高水质。

⑤应根据不同河段的功能,保证河流两侧缓冲带的宽度,不得影响天然河流或人工沟渠行洪安全。

⑥除非基于绿道通达性的需要,否则,应避免在河岸上修建新的道路。

⑦严禁在绿廊开山取石。

第10 条绿道规划绿道的建设通常有两种情况:第一,结合河流水系建设。

利用河流、小溪、水渠、生态湿地等,在河流两侧留出足够绿地空间的基础上,对滨水空间进行进一步合理规划,协调人类活动与滨水区域的自然生态关系;第二,结合道路改造。

利用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城市交通道路、铁路、乡村道路等机动车道,根据景观需求及道路的性质和功能,在适当的位置及适当的尺度开辟出游人步行及活动的区域,通过选取适宜性高,资源连接丰富的道路,将其改造成绿道。

本次规划在道路选线上根据这两种情况及临城县的现状,选择如下绿道线路:(1))1 号绿道线路分为三段,107 国道东镇县城北二环+白云洞、岐山湖景区+小天池景区,总长度约50 公里。

设置 5 个驿站,一级驿站 2 个,二级驿站 2 个,三级驿站1 个。

(2))2 号绿道线路鸭鸽营乡、北工业区、天台山景区+红旗大街南沿线、岐山湖景区+县城临城大道至107 国道,总长度约60 公里。

设置8 个驿站,一级驿站 2 个,二级驿站5 个,三级驿站 2 个。

(3))绿道连接线为了绿道有更好的通达性,形成回形网状,规划了一些绿道连接线,使绿道网更加合理和完善。

包括连接1 号线和2 号线的绿道线;红旗大街绿道线等。

(4))中心城区绿道线中心城区绿道除了上述的区域绿道和城市绿道外,均作为社区绿道,主要沿河沿路分布,以方便居民出入为出发点,生活区适度加大密度,使居民可以便捷地出入,中心城区社区绿道规划 5 条,总长度约15 公里。

除中心城区社区绿道之外,县城外围的乡镇应编制相应的社区绿道网规划,与区域绿道相衔接,在县域内形成完整的绿道网络。

第11 条慢行系统规划(1))慢行道的横断面本次规划根据不同线路和不同地段的实际情况和原有规划指引,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不同的横断面形式进行局部调整设计,使之与绿道建设的需要相吻合,宽度标准可参照下表。

各类慢行道的参考宽度标准慢行道类型慢行道宽度的参考标准(米)2 绿道类型都市步行道 1.5 郊野1.2 生态3 都市自行车道 1.5 郊野1.5 生态3 都市无障碍道 2 郊野1.5 生态综合慢行道 6 都市3 郊野2 生态(2))慢行道的铺装材料在满足使用强度的基础上,鼓励采用环保生态自然材料铺装慢行道路面,多采用软性铺装,常见的软性铺装和硬性铺装材料以及其优缺点见下表。

常见的软性铺装和硬性铺装材料以及其优缺点铺装铺面材料优点缺点分类裸土软碎木纤维性铺颗粒石适装中木料沥青硬性石块铺装混凝土自然材料,成本最低,维护较少,可塑性强自然材料,表面柔软,方便行走,成本适中自然材料,表面柔软,方便行走,成本适中自然材料,铺面柔韧性好,景观性和生态性好,用途多样表面坚硬,用途多样,天气适应性强,抗腐蚀,维护费用低自然材料,表面坚硬,用途多样,天气适应性强,抗腐蚀表面坚硬,用途多样,天气适应性强费用低比较脏,天气适应性差,用途局限易腐蚀(不耐高温、潮湿、阳光),后期维护较多表面容易受到侵蚀、冲刷,日常维护多铺设造价高,易受损坏,维护费用高,潮湿易滑并引起火灾铺设造价高,生态性差,容易造成污染铺设造价高,容易侵蚀,可能会存留坚硬的石角,对游人的安全存在一定隐患容易导致表面崎岖,铺设和维护费用均高,生第 12 条 标识系统规划 (1)) 规划原则①各类标志牌按统一规范的要求清晰、 简洁地设置,,从而实现对绿道使用者的指引功能。

其中道路交通等标志应按照国家规定 规范化设置;信息、指示等标识设计在统一的基础上,可体现区域特色和文化背景,应能明显区别于道 路交通及其它标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