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土的水化膨胀作用和粘土胶体化学
泥浆工艺原理复习资料 (自动保存的)

《泥浆工艺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章——钻井液概论1.钻井液:指油气钻井过程中以其多种功能满足钻井工作需要的各种循环流体的总称。
钻井液功用:(1)携带和悬浮岩屑(2)稳定井壁和平衡地层压力(3)冷却和润滑钻头、钻具(4)传递水动力。
2.密度(1)低密度活性固相(粘土):2.2g cm-3 2.3g cm-3(2)低密度惰性固相(钻屑):2.5 g cm-3 2.7 g cm-3(平均:=2.6g cm-3)(3)钻井液密度低密度:g cm-3中高密度:1.8 g cm-3 2.5g cm-3高密度:2.5g cm-3 3.0 g cm-3超高密度: 3.0 g cm-3(4)加重材料API重晶石:=4.2 g cm-3石灰石粉:2.7g cm-3 2.9 g cm-3铁矿粉:4.9 g cm-3 5.3 g cm-3钛铁矿粉:4.5 g cm-3 5.1 g cm-3方铅矿:7.4 g cm-37.7 g cm-3(5)无机处理剂纯碱:2.5 g cm-3烧碱:2.0—2.2 g cm-33.钻井液密度作用(1)稳定井壁,防井塌。
(2)实现近平衡钻井技术,减少压持效应,提高机械钻速。
(3)平衡地层压力,防止井喷、井漏和钻井液受地层流体污染。
(4)钻开油气层,合理选择钻井液密度,减少钻井液对产层的伤害。
4.实际应用中,大多数钻井液pH控制在8—11之间,维持一个较弱的碱性环境。
酚酞变色点:pH=8.3左右;甲基橙变色点:pH=4.3左右。
常温下:10%Na2CO3(aq) pH=11.1;Ca(OH)2(饱和aq) pH=12.1 ;10%NaOH(aq) pH=12.9;5. 钻井液组成①分散介质+分散相+化学处理剂②连续相+不连续相③液相+固相+化学处理剂6.钻井液含砂量:钻井液中不能通过200目筛的砂粒体积占钻井液体积的百分数。
一般砂含. 【即粒径74的砂粒占钻井液总体积的百分数】第二章——粘土矿物和粘土胶体化学基础1.相:物质物理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
第二章 粘土矿物和粘土胶体化学基础

第二章 粘土矿物和粘土胶体化学基础
本章要求重点掌握内容:
23
2012-6-9
石油工程学院
24
(5)海泡石族(层链状结构)
海泡石族矿物俗称抗盐粘土,属链状构造的含水 铝镁硅酸盐。包括:海泡石、凹凸棒石、坡缕缟石(又 名山软木)。海泡石族矿物是含水的铝镁硅酸盐,晶体 构造常为纤维状,海泡石族矿物特点是硅氧四面体所
组成的六角环都依上下相反的方向对列,并且相互间
Al O-…... H+
粘土晶体的端面上吸附了OH-、SiO3
机阴离子聚电解质等。
2012-6-9
2-等无机阴离子或吸附有
OHSiO3 2-
石油工程学院
30
3. 正电荷 —— 表面电荷 来源:粘土端面上带正电荷的原因多数人认为是由于裸露在边 缘上的铝氧八面体在酸性条件下从介质中解离出OH-,如下式所 示:当PH<8时, 特点: 受环境PH值影响 。 粘土的负电荷一般多于正电荷,粘土一般带负电。 Al —O — H → Al+ + OH-
2012-6-9
石油工程学院
13
特点 晶格取代 主要在八面体中:Mg2+ Al3+ 晶层上下面为氧原子,分子间力连接,连接力弱, 水分子易进入引起晶格膨胀;晶格取代、带有较多负 电荷,能吸附等电量阳离子。水化阳离子进入晶层, 层间距增加。蒙脱石是膨胀型粘土矿物,增加了胶体 活性 补偿阳离子:Na+、Ca2+ 阳离子交换容量高:70-130 mmol/100克土 水化能力强。
粘土-水系统胶体化学

精品PPT
目录 上 页 下 页 退 出
4)粘土的阴离子吸附与交换 因为粘土只有边面上带有异性电荷正电荷,所以阴离子吸附与
交换只能发生在边棱上 .除上面影响因素外,几何结构因素也很重 要,如PO43-,AsO43-,BO43-等几何结构大小(dàxiǎo)与[SiO4]相似, 所以可被[SiO4]层边面所吸附,而SO42-,Cl-,NO3-本身形状特 别,不能被吸附。 ①阴离子交换顺序:OH->CO32->P2O74->PO43->I->Br->Cl->NO3>F->SO42②阴离子交换容量
ζ-电位:吸附层与扩散层之间电位 差。
粘土质点表面与扩散(kuòsàn)层之间的总电位差称热力学电位(ψ)>ζ
精品PPT
目录 上 页 下 页 退 出
3、影响粘土动电电位(diàn wèi)的因素
4 d D
电 动 电 位 ; 表面电荷密度; d-双 电 层 厚 度 ; D -介 质 的 介 电 常 数 。
精品PPT
目录 上 页 下 页 退 出
§5.3 瘠性料的悬浮与塑化 瘠性料-不易成型的料,可塑性较差。
一、非粘土的泥浆(níjiāng)体悬浮 使瘠性料泥浆(níjiāng)悬浮经常采用两种方法。
(1)控制泥浆(níjiāng)PH
Al2O3HCl2AlCl33H2O AlCl3H2O AlCl2OHHCl AlCl2OHH2O AlCl(OH)2HCl
精品PPT
目录 上 页 下 页 退 出
3、塑性流动 特点:施加的剪应力必须超过某一最低值(屈服(qūfú)值)以 后才开始流动。 泥浆、油漆、油墨等 4、假塑性流动:表观粘度随切变速率增加而降低。高聚物的 溶液、乳浊液、淀粉等 5、膨胀流动:粘度随切变速率增加而增加。氧化铝粉、石英 粉等。
粘土胶体化学

图1-2 铝氧八面体
第一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
3)层状粘土矿物的分类
单位晶层:由硅氧四面体片与铝氧八面体片组成的在C轴方向上能重复再现的最小单位,称单位晶层或基本结构层,也称单位晶胞。
四面体片和八面体片对称性相似(都是六角对称的),六角环大小相等,他们可以共用顶角氧原子而连接起来,组成层状粘土矿物的晶层,晶层在C轴方向上的有序排列就构成层状粘土矿物。
分子与离子分散 体系(溶液)
<1 nm
颗粒能通过滤纸,扩散很快,能渗析,显微镜和超显微镜下都看不见
表1-1按颗粒大小分类的分散体系
根据分类依据,不同聚集状态分散相的颗粒大小在1~100nm之间,则在不同状态的分散介质中均可形成胶体体系。气-气除外的其它分散体系均可形成胶体体系,如表1-2
第一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
第一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
2、常见粘土矿物
1)高岭石 高岭石是1:1型的层状粘土矿物,其晶体构造见图1-3。晶层面一层是氧,另一层是氢氧原子团。Å2。
图高岭石晶体结构示意图
第一章 粘土胶体化学基础
C轴间距:晶层中某一晶面与相邻晶层的对应晶面间的距离,单位为Å
晶格取代:占据晶格点阵位置的原子或离子被其它原子或离子取代而晶格点阵保持不变的现象。通常指硅氧四面体中的硅、铝氧八面体中的铝被其它原子(通常为低一价的金属原子)取代,如四面体中的Si4+被Al3+取代,八面体中的Al3+被Mg2+取代。
1:1型:一片四面体片和一片八面体片通过共用顶氧形成晶层, 它有五层原子面(一层硅、一层铝、三层氧(或羟基)面)如高岭石。 2:1型:两片四面体片和一片八面体片形成晶层,它有七层原子面,如叶腊石、蒙脱石。 2:1:1型:2:1型的晶层再结合一片水镁石片(三八面体)形成晶层,如绿泥石。
第二章粘土矿物和粘土胶体化学基础

Li+<Na+<K+(NH4+)<Mg2+<Ca2+<Ba2+<Al3+<Fe3+<H+
c. 离子浓度 离子浓度越大交换能力越强
四、粘土的凝聚性
(1)概念:粘土矿物(颗粒)在水分散体系状态下,通 过不同的联结方式产生絮凝或聚结(集)的现象。
膨胀性是衡量粘土亲水性的指标,亲水性越强,吸水量越 大,水化膨胀越厉害。 二、水化膨胀机理
各种粘土都会吸水膨胀,只是不同的粘土矿物水化膨胀的 程度不同而已。粘 土水化膨胀受三种力制约:表面水化 力、渗透水化力和毛细管作用。
二、 粘土的水化膨胀性
(1)表面水化 ①定义:由粘土晶体表面直接吸附水分子和通过所吸附的 可交换性阳离子间接吸附水分子而导致的水化。 ②表面水化机理 直接水化:粘土表面上的H+和OH-通过氢键吸附水分子 间接水化:通过所吸附的可交换性阳离子间接吸附水分子 (2) 渗透水化
D、CEC 大介于高岭石与蒙脱石之间(200-400mmol/kg)
☞蒙脱石由于晶格取代作用产生的负电荷由K+来平衡,由于 蒙脱石取代位置主要在Si-O四面体中,产生的负电荷离晶层 表面近,故与K+产生很强的静电力, K+不易交换下来。
☞ K+的大小刚好嵌入相邻晶层间的氧原子网格形成的空穴 中,起到连接作用,周围有12个氧与它配伍,因此, K+连 接通常非常牢固,不易交换下来。
2 粘土矿物带电量
CEC:pH值等于7的水溶液中1kg粘土中可被交换 出来的阳离子电荷总数。
粘土矿物的水化机理

蒙脱石晶体结构示意图
任务一:粘土矿物的晶体结构
二、几种常见粘土矿物的晶体构造
(3)伊利石
伊利石晶体结构示意图
任务一:粘土矿物的晶体结构
二、几种常见粘土矿物的晶体构造
任务一:粘土矿物的晶体结构
二、几种常见粘土矿物的晶体构造
一般情况下,随着地层深度的增加,伊利石含量增 加蒙脱石含量减少,因此,下部地层缩径现象少,以剥 落掉块、坍塌为主。
任务三:DLVO原理
经典DLVO原理
经典DLVO理论从胶粒间斥力位能与吸力位能相互作用的角度来研究胶体的稳定与 沉,认为带电胶粒之间存在着两种相互作用力,即双电层重叠时的静电斥力和粒子 的长程范德华吸力,它们的相互作用决定了胶体的稳定性。
该理论认为:分散体系颗粒之间的总位能VTD为其斥力位能(静电排斥作用势能)VER 吸力位能(长程范德华作用势能)VWA之和,即:
氢氧
任务一:粘土矿物的晶体结构
一、粘土矿物的两种基本构造单元
铝氧八面体晶片:多个铝 氧八面体通过共用的OH 连接而成的Al-O八面体网 络。
任务一:粘土矿物的晶体结构
二、几种常见粘土矿物的晶体构造
2、几种常见粘土矿物的晶体构造
(1)高岭石
高岭石晶体结构示意图
任务一:粘土矿物的晶体结构
二、几种常见粘土矿物的晶体构造
任务三:DLVO原理
DLVO原理及其应用
任务三:DLVO原理
内容
1.经典DLVO理论 2. 扩展DLVO理论 3. DLVO理论的实际应用
任务三:DLVO原理
DLVO原理名字的来源
由德亚盖因(Derjguin)和兰多(Landau)于1941年, 弗韦(Verwey)与奥弗比克(Overbeek)于1948年 各自提出。因此,通常以四人名字的起首字母 命名该理论。
粘土的水化膨胀作用

特点:
这是短距离范围内的粘土与水的相互作用
这个作用进行到粘土层间有四个水分子层的厚度,其厚度约为10Ǻ(1nm)
在粘土的层面上,此时作用的力有层间分子的范德华引力、层面带负电和层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引力、水分子与层面的吸附能量(水化能),其中以水化能最大
水化膨胀力可达2000~4000大气压
②渗透水化(Osmotic Hydration)——扩散双电层理论(粘土胶体化学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力B:黏土单元晶层—层间阳离子—黏土单元晶层之间的静电力
A<B——黏土只发生晶格膨胀(如钙土);A>B——黏土发生渗透膨胀,形成扩散双电层(如钠土)
③水溶液中电解质的浓度和有机处理剂含量
水溶液中电解质浓度增加,因离子水化与粘土水化争夺水分子,使粘土直连吸附水分子的能力降低
其次阳离子数目增多,挤压扩散层,使粘土的水化膜减薄。总起来是使粘土的水化膨胀作用减弱
粘土的水化膨胀作用
1、定义
水化膨胀:粘土吸水后体积增大的性质
膨胀性是衡量粘土亲水性的指标,亲水性越强,吸水量越大,水化膨胀越厉害
2、粘土矿物的水份
粘土矿物的水分按其存在的状态可以分为结晶水、吸附水和自由水三种类型。
①结晶水
存在方式:这种水是粘土矿物晶体构造的一部分
运动方式:只有温度高于300度以上时,结晶受到破坏,这部分水来释放出来
水分子易沿着硅氧层面进入晶层间,使层间距离增大,引起粘土的体积膨胀
伊利石粘土矿物(2:1),晶体结构与蒙脱石矿物相同,但层间有水化能力小的K+存在,K+镶嵌在粘土硅氧层的六角空穴中,把两硅氧层锁紧,晶格置换现象少
水不易进入层间,粘土不易水化膨胀
黏土膨胀率

黏土膨胀率
黏土膨胀率指的是黏土在吸水后体积变化的比率。
黏土是一种具有一定水分含量的土壤类型,其组成物质主要是黏土矿物质和有机质。
黏土在吸水后,由于水分分子进入黏土颗粒内部,并与黏土颗粒表面的矿物质和有机质之间形成吸附力,导致黏土颗粒间隔逐渐增大,体积膨胀。
黏土膨胀率的大小与黏土类型、含水量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黏土膨胀率较高的黏土类型包括膨润土和膨胀土,其含水量越高,膨胀率越大。
例如,膨润土在吸水后膨胀率可达到几倍甚至几十倍。
黏土膨胀率的测定可以通过实验室试验进行,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将一定量的干燥黏土样品置于一定溶液中,测定其吸水后的体积变化。
根据黏土膨胀率的测定结果,可以为黏土的使用和工程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例如,在土木工程中,黏土膨胀率的考虑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该膨胀率的变化会对土壤的稳定性和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产生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G植物胶对泥页岩水化膨胀有较强的抑制作 用,在基浆中加入2%的LG植物胶后,其相对 膨胀率只有19.80%。
5.影响粘土水化的因素
粘土矿物本身的特性 交换性阳离子的种类
水溶液中电解质的浓度
(1)粘土矿物本身的特性
粘土矿物因其晶格构造不同,水化膨胀能力也有很大 差别。 蒙脱石粘土矿物( 2:1 ),其晶胞两面都是氧层,层间 联结是较弱的分子间力,水分子易沿着硅氧层面进入晶 层间,使层间距离增大,引起粘土的体积膨胀。
(一)双电层成因与结构
由于粘土颗粒在碱性水溶液中带 负电荷(在端部则多数带正电荷 ),必然要吸附与粘土颗粒带电 符号相反的离子——阳离子到粘 土颗粒表面附近(界面上的浓集 ),形成粘土颗粒表面的一层负 电荷与反离子的正电荷相对应的 电层,以保持电的中性(平衡) 。粘土颗粒吸附阳离子使阳离子 在粘土颗粒表面浓集的同时,由 于分子热运动和浓度差,又引起 阳离子脱离界面的扩散运动,粘 土颗粒对阳离子的吸附及阳离子 的扩散运动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粘土颗粒与水的界面周围阳 离子呈扩散状态分布,即形成扩 散双电层。
吸附的Na+,由于Ca2+是二价离子,水化能力弱,因而
粘土颗粒的水化膜变薄,泥浆由分散转化为聚结而失去
稳定性。
2. 阳离子浓度
阳离子(例如Na+)虽水化能力强,粘土颗粒水化 膜厚,泥浆稳定,但Na+浓度有一合适的范围,若 Na+浓度过大,同样会使泥浆由分散转为聚结。 (1)阳离子浓度大,阳离子挤入吸附层的机会增 大,结果使电动电位降低,扩散层以及水化膜变 薄(即所谓压缩双电层),分散体系由分散转化 为聚结;
2. 扩散层
扩散层是吸附层外围起直到溶液 浓度均匀处为止(离子浓度差为 零)由水化阳离子及阴离子组成 的较厚的离子层。
这部分阳离子由于本身的热运动 ,自吸附层外围开始向浓度较低 处扩散,因而与粘土颗粒表面的 距离较远,静电引力逐渐减弱( 呈二次方关系减弱),在给泥浆 体系接入直流电源时,这层水化 离子不能与粘土颗粒一起向电源 正极运动而相反向电源负极运动 。扩散层中阳离子分布是不均匀 的,靠近吸附层多,而远离吸附 层则逐渐减少,扩散层的厚度, 依阳离子的种类和浓度的不同, 约为10~100 Ǻ。
3. 滑动面
它是吸附层和扩散层之间 的一个滑动面。这是由于 吸附层中的阳离子与粘土 颗粒一起运动,而扩散层 中的阳离子则有一滞后现 象而呈现的滑动面。
4. 热力电位E
它是粘土颗粒表面与水溶液 中离子浓度均匀处之间的电 位差。 热力电位的高低,取决于粘 土颗粒所带的负电量。 热力电位愈高,表示粘土颗 粒表面带的负电量愈多,能 吸附的阳离子数目也愈多。
若粘土颗粒吸附的是低价阳离子,吸附层中被阳离子中 和的电量少,电动电位高,扩散层中的阳离子数目多,扩 散层以及水化膜厚,粘土颗粒不易聚结。
钙膨润土用碳酸钠处理原理(***)
Na+取代Ca2+,因Na+为一价离子,且水化能力强,粘
土颗粒周围的扩散层以及水化膜厚,泥浆趋于分散稳定
相反,配制好的泥浆使用时受钙侵,Ca2+取代粘土表面
2r ( 0 ) g v 9
2
r —球形颗粒的半径,cm;ρ、ρ0—颗粒和分散介质的比重, g/cm3;η—分散介质的粘度,Pa•s;g—重力加速度,m/s2。
泥页岩比亲水量界面物理化学含义示意图
(2)膨胀量法
膨胀量:单位重量粘土的膨胀体积(体积不受 限制),另外一种表示方法水化应力,即体积保 持不变时,泥页岩水化所产生的应力效应
123
传感器
膨胀 量测 定仪
实例
采用NP-02型智能型页岩膨胀测试仪,以10% KCl为基本的参考标准,测量在不同LG植物 胶加量时的页岩的相对膨胀率。
(2) 从井壁稳定的角度来看,双电层理论也有 重要的指导意义:若所钻地层的膨润土含量 较高,在外界阳离子的作用下,ζ电位升高, 水化分散性增强,易使井壁水化分散,给钻 井工作带来井眼缩径、垮塌等不利影响。 因此,在石油天然气钻井、基础工程钻掘及 其他遇到泥岩、页岩、粘土等地层钻进时, 采取压缩双电层,降低ζ电位的措施,能使井 壁、槽壁的稳定性增强。
(2)渗透水化
当粘土层面间的距离超过10 Ǻ时,表面吸附 能量已经不是主要的了,此后粘土的继续膨 胀是由渗透压力和双电层斥力所引起的。 随着水分子进入粘土晶层间,粘土表面吸附 的阳离子便水化而扩散到水中,形成扩散双 电层,由此,层间的双电层斥力便逐渐起主 导作用而引起粘土层间距进一步扩大。 扩散双电层理论(粘土胶体化学最重要的理 论之一)。
四、泥浆的稳定性
泥浆分散体系的稳定是指它能长久保持其 分散状态,各微粒处于均匀悬浮状态而不 破坏的特性。 它包含两方面的含意,即沉降稳定性和聚
结稳定性。
(一)泥浆的沉降稳定性
沉降稳定性又称动力稳定性,是指在重力作用下泥浆中 的固体颗粒是否容易下沉的特性。泥浆中固体颗粒的沉 降决定于重力和阻力的相对关系。 根据Stokes定律,沉降速度为:
5. 电动电位ζ
它是滑动面处与水溶液离 子浓度均匀处的电位差。 电动电位取决于粘土颗粒 表面负电量与吸附层内阳 离子正电量的差值。
电动电位愈高,表示在扩 散层中被吸附的阳离子愈 多,扩散层愈厚。
(二)影响电动电位ζ的因素
阳离子的种类 阳离子的种类决定了阳离子电价的高低和阳离子的水化 能力。 当粘土颗粒吸附高价阳离子时,由于一个离子带的电荷 多,粘土颗粒表面的总电荷量一定时,吸附层中被阳离子 中和的电量多,于是电动电位低,扩散层中的阳离子数目 少,扩散层及粘土表面的水化膜薄,粘土颗粒易于聚结。
(2)阳离子浓度大,阳离子数目多,阳离子本身水 化不好,同时阳离子水化而夺去粘土直接吸附的水分 子,因而使粘土颗粒周围的水化膜变薄,分散体系由 分散转为聚结。 泥浆使用时受盐(NaCl)侵,是由于Na+过多,起了 压缩双电层的作用,使泥浆由分散转为聚结,甚至失 去稳定性。
又如钙膨润土用纯碱改性处理时,碳酸钠存在有 最佳加量,加量过大则起反作用,造浆量降低, 泥浆性能变坏。 此外,泥浆的分散稳定或聚结,还受阴离子的影 响。 如钙膨润土改性而加入钠盐,加入Na2CO3而粘土 颗粒分散;若加入NaCl,则粘土颗粒聚结。故泥 浆处理加入无机盐时,必须考虑阴离子的影响。
膨胀性是衡量粘土亲水性的指标,亲水性越强, 吸水量越大,水化膨胀越厉害。
2、粘土矿物的水份 粘土矿物的水分按其存在的状态可以分为结晶水 、吸附水和自由水三种类型。
(1)结晶水
这种水是粘土矿物晶体构造的一部分,只有 温度高于 300 度以上时,结晶受到破坏,这 部分水来释放出来。 (2)吸附水
粘土的水化膨胀作用
蔡记华
上次课主要讲授内容
粘土矿物的晶体构造
粘土矿物基本构造单元 常见粘土矿物的晶体构造 造浆粘土的选用
粘土的性质
本次课主要讲授内容
粘土的水化膨胀作用
粘土-水界面的扩散双电层 粘土在水中的分散状态
泥浆的稳定性
一、粘土的水化膨胀作用
1、定义
粘土吸水后体积增大的性质。
(三)双电层理论对粘土水化的应用分析 (1) 双电层理论对钻井泥浆应用的指导意义
原生膨润土矿多为钙膨润土,造浆时加入一价钠盐,提 供Na+,因离子交换吸附,扩散双电层中阳离子由Ca2+ 转为Na+,ζ电位升高,扩散层增厚,粘土分散,泥浆 稳定。 泥浆受钙侵时,Ca2+的浓度增大,扩散双电层中Na+转 为Ca2+,ζ电位下降,扩散层变薄,粘土颗粒聚结,泥 浆失去稳定性。 为处理泥浆而加入低价阳离子电解质时,应严格控制加 量,过量会起压缩扩散层的副作用,同时必须考虑阴离 子的影响。 反过来,可以通过加入低价或高价阳离子无机处理剂来 调节泥浆的分散或适度聚结,用以配制不同种类(分散 的或适度聚结的)的泥浆。
(1)表面水化 ①定义:由粘土晶体表面直接吸附水分子和 通过所吸附的可交换性阳离子间接吸附水分 子而导致的水化。 ②表面水化机理 直接水化:粘土表面上的H+和OH-通过氢键 吸附水分子 间接水化:通过所吸附的可交换性阳离子间 接吸附水分子 。
这是短距离范围内的粘土与水的相互作用 ,这个作用进行到粘土层间有四个水分子层 的厚度,其厚度约为10Ǻ(1nm)。 在粘土的层面上,此时作用的力有层间分子 的范德华引力、层面带负电和层间阳离子之 间的静电引力、水分子与层面的吸附能量( 水化能),其中以水化能最大。 水化膨胀力可达2000~4000大气压。
其次粘土层间吸附有众多的阳离子,层间的离子浓度远 大于溶液内部的浓度。由于浓度差的存在,粘土层可看 成是一个渗透膜,在渗透压力作用下水分子便继续进入 粘土层间,引起粘土的进一步膨胀。由渗透水化而引起 的膨胀可使粘土层间距达到120Ǻ。 增加溶液的含盐量,由于浓度差减小,粘土膨胀的层间 距便缩小,这也是用盐水泥浆抑制孔壁膨胀的原理。 粘土水化膨胀达到平衡距离(层间距大约为 120Ǻ )的 情况下,在剪切力作用下晶胞便分离,粘土分散在水中 ,形成粘土悬浮液。
由于分子间引力和静电引力,具有极性的水 分子可以吸附到带电的粘土表面上,在粘土 颗粒周围形成一层水化膜,这部分水可以随 粘土颗粒一起运动,所以也称为束缚水。
(3)自由水
这部分水存在于粘土颗粒的孔穴或孔道中, 不受粘土的束缚,可以自由的运动。
3、粘土水化膨胀的过程 各种粘土都会吸水膨胀,只是不同的粘土矿 物水化膨胀的程度不同而已。粘土水化膨胀 受三种力制约:表面水化力、渗透水化力和 毛细管作用。
三、粘土在水中的分散状态
可分为分散、絮凝、 聚结三种形态。 颗粒之间的联结有三 种情形:面-面接触, 边-面接触和边-边接 触。 实际:同时存在分散 、絮凝或分散、聚结 等形态
蒙 脱 石
高 岭 石
粘土在水中的分散状态示意图 A-分散不絮凝;B-聚结,但不絮凝;C边-面结合,仍分散;D-边-边结合絮凝 ;E-边-面结合,聚结且絮凝;F-边-边结 合聚结且絮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