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火设计原理

合集下载

建筑防火的性能设计方法

建筑防火的性能设计方法

48I主_论坛Topic F o r um/南方建筑,s。

ut h A r cM ect ur e2008.6建筑防火的性能设计方法Per f or m ance-bas ed D e s i gn M et hod of F i r e Saf et y i n B ui l di n gs黄镇梁H uang Zhe nl i a ng摘要了解建筑防火性能设计的概念和发展过程,熟悉防火性能设计的内容,讨论实施性能设计方法的问题。

关麓词建筑防火安全性能设计方法A B ST R A C T Th i s pap er expl o r es t h e conc ept o f per f or m ance-bas ed des i gn of f i r e s a fe t y i n bui l di ngs a nd i t s deve l opm ent.I t s t udi es t h e pri nci pl es of pe r f or m a nc e-bas ed desi gn o f f i r e s af e ty,a nd di s cus s es t h e pr ob l em s as s oci t ed w i t h t h e a pp l i c a t ion o f pe r f or m an ce—ba se d des i gn m et hed.K E Y W oR D S f i r e s af et y i n bui l di ng s.s af e f u nc ti on,des i g n m e t ho d中圈分类号T u一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232(2008)06—0048—03作者简介:广州大学建筑系教授、一级注册建筑师(广州,510006)建筑防火性能设计方法是建立在火灾学和消防安全工程学基础上的设计方法。

建筑防火课程设计pdf

建筑防火课程设计pdf

建筑防火课程设计 pdf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建筑防火的基本原理,掌握防火安全的相关知识。

2. 学生了解不同类型建筑火灾的特点,掌握相应的防火措施。

3. 学生掌握建筑防火设计的要求,能分析并评价建筑防火设计的合理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建筑防火知识,设计简单建筑的防火方案。

2. 学生具备查找和分析建筑防火相关资料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建筑进行防火安全评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树立防火安全意识,增强对火灾预防的重视程度。

2. 学生培养团结协作、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社会责任感。

3. 学生关注建筑防火技术的发展,积极倡导和参与消防安全工作。

本课程针对八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防火安全意识和技能。

课程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建筑防火的基本知识,提高防火安全意识,为创建安全校园和社会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1. 建筑防火基本原理- 火灾形成的原因及燃烧条件- 防火基本措施及其作用-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及选用原则2. 建筑火灾特点与防火措施- 不同类型建筑火灾的特点- 针对不同火灾特点的防火措施- 火灾案例分析3. 建筑防火设计要求- 建筑防火分区设计- 安全疏散通道设计- 消防设施设备及使用方法4. 建筑防火方案设计与评估- 简单建筑防火方案设计- 建筑防火安全评估方法- 案例分析与评价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本章节内容涉及教材第十五章“建筑防火”,具体教学安排如下:第一课时:建筑防火基本原理第二课时:建筑火灾特点与防火措施第三课时:建筑防火设计要求第四课时:建筑防火方案设计与评估教学进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筑防火设计原理

建筑防火设计原理

建筑防火设计原理建筑防火设计原理一、建筑防火设计的意义建筑防火设计是指在建筑设计中,考虑预防火灾发生和控制火灾扩散,以避免或减轻火灾对人员和财产的危害。

建筑防火设计的意义在于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通过建筑防火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物的防火性能,达到减轻火灾破坏,保障人员安全的目的。

二、建筑防火设计原则(一)防火分区的原则建筑物应该分为不同的防火分区,以减少火灾危害。

基本的防火分区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构筑物分区:将建筑物按照构造材料的性质及其抵抗火灾侵袭的能力进行分区。

2、用途分区:将建筑物按照不同的使用用途进行划分,以达到房屋内部疏散和救援的目的。

3、隔墙隔板分区:将建筑物按照不同耐火等级的隔墙和隔板等技术措施分区,以达到控制火灾的扩散。

(二)防火隔离的原则在建筑防火设计中,除了分区原则,还要注意防火隔离的原则。

具体而言,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隔离设计:在建筑物内设隔离区域,以达到控制火灾的目的。

2、隔离构造的设置:在建筑物内设置各种隔离构造,使火灾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控制。

(三)隔热减排原则在建筑防火设计中,还需要注意隔热减排原则,具体而言,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防火材料的选择:选择能够阻止火焰,抑制烟气和减少有毒气体排放的防火材料。

2、有害物质排放:控制火灾时有害物质的排放;3、热辐射控制:控制火灾时产生的热辐射的程度,以减轻火灾的破坏程度。

(四)建筑物疏散的原则建筑物的疏散是建筑防火设计的重要部分,在建筑防火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疏散通道:合理设置建筑物内的疏散通道,保证人员及时疏散。

2、安全出口:合理设置建筑物内的安全出口,保证人员疏散的速度。

3、灭火器材储备:合理储备消防器材,保证火灾发生后能及时消灭。

(五)消防通道及设施的原则在建筑防火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建筑物设计原则:1、疏散通道及逃生用通道:在建筑物设计中,应该考虑设置宽敞、便捷的疏散通道及逃生用通道。

建筑防火的原理和技术方法(三篇)

建筑防火的原理和技术方法(三篇)

建筑防火的原理和技术方法建筑防火是指在建筑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预防和控制火灾的发生,减少火灾对建筑物和人员的损害。

建筑防火的目标是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用性,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建筑防火的原理是基于火灾的发展规律和热传递规律,通过采用防火构造、防火材料和防火设施等措施,来控制火灾的发展速度,延长火灾的扑灭时间,减少火灾对建筑物的破坏和人员的伤害。

建筑防火的技术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设计防火技术:采用防火构造,如防火墙、防火隔离带、防火门窗等,来限制火灾蔓延的范围和速度,保护人员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

2.防火材料应用技术:使用防火性能好的材料,如防火板、防火涂料、防火玻璃等,来延缓火势的蔓延和扩大,保护建筑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电气防火技术:采用防火电缆、隔离开关、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设备,防止电气设备引起火灾或加速火势蔓延。

4.消防设施配备技术:建筑物内应设置适量、合理布局的灭火器、灭火器具和自动灭火系统,以及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应急照明设备等,方便人员疏散和扑灭初期火灾。

5.管理规范和培训教育技术:建立健全的消防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对建筑物进行定期巡查和维护,加强人员的防火知识培训和演练,提高火灾应急处置能力。

6.防火审查和监管技术:对建筑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进行审查,建立防火验收制度和消防监管机构,对建筑物进行定期检测和评估,确保防火措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总之,建筑防火是多种技术手段综合运用的结果,需要设计、施工、使用和管理方面的协调配合。

只有将上述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火灾的发生,确保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

建筑防火的原理和技术方法(二)建筑防火是指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用一系列原理和技术方法,预防和控制火灾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建筑及其使用者的安全。

下面将介绍建筑防火的原理和常用的技术方法。

一、建筑防火的原理1.1 消防三要素原理建筑防火的基本原理是以燃烧为主要考虑对象,根据火灾发生与燃烧扩散的基本条件,通过对消防三要素(可燃物、火源和氧气)进行控制,从而阻止火灾的发生和扩散。

建筑防火设计原理

建筑防火设计原理
么试验来确定?
5、民用建筑中哪些部位不允许采用可燃材料装 修?
6、设计题:有一高30m重要的办公楼,标准层里面有一
会议室(有一张大会议桌,12把沙发座椅,另有壁橱、双 人沙发)。 要求:墙面在距地90cm高范围内做墙裙,上面壁纸,上有 一挂镜线;地面铺设地毯;外窗设织物窗帘;吊顶采用龙 骨格栅外贴顶棚做法(如图所示)。
燃物质为乙烯,最薄弱构件的允许最大内压力 5KN/m2。
2020/2/2
计算该厂房所需的泄压面积及泄压比。
3m 9m
40m
18m
2020/2/2
第十一章 思考题
1、高层民用建筑的裙房及附属设施应如何布 置?
2、选择厂(库)址应注意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3、怎么对新建厂(库)区进行总平面布置? 4、管线敷设有哪些防火要求? 5、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在防火方面应注意哪些
曲线)? 4、如何提高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5、了解常用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6、了解构件耐火试验的装置和过程。
2020/2/2
第四章 思考题
1、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哪几级?各有什么特 点?
2、耐火等级划分的标准、基准和依据分别是什 么?
3、什么是高层民用建筑?确定高层起始高度主 要考虑了哪几个因素?
4、选定建筑物耐火等级应考虑哪几个因素? 5、了解常见生产和贮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表4—4、4—5、附录三、四)。 6、了解高层民用建筑的分类(表4—8)。
2020/2/2
第五章 思考题
1、室内装修工程包括哪些部位? 2、什么是轰燃?轰燃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3、可燃装修有哪些危害? 4、建筑材料按其燃烧性能分为哪几级?各由什
2020/2/2
第二章 思考题
1、 钢结构为什么不耐火? 2、什么是砼的爆裂?爆裂发生的原因? 3、预应力钢筋砼构件为什么比普通钢砼构

建筑防火的原理和技术方法

建筑防火的原理和技术方法

建筑防火的原理和技术方法建筑防火原理是依据社会集体行为的规律和结果,采纳相应的技术手段,实现控制建筑火灾发生,防止和减少火灾对人的生命以及财富造成危害的目的,知足人们对建筑消防安全的需要。

详细地说,就是依据建筑工程的建设目标,按照火灾发生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运用工程技术和经济方法,依照国家和地方的消防技术标准、规范和其余相关标准、规范,针对建筑的使用性质和火灾防控特色,从消防安全角度进行综合、系统的设计。

建筑防火的技术方法主要有:(一)总平面部署建筑的总平面部署要知足城市规划和消防安全的要求。

一是要依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生产经营规模、建筑高度、建筑体积及火灾危险性等,从四周环境、地势条件、主导风向等方面综合考虑,合理选择建筑物地点。

二是要依据实质需要,合理区分生产区、储藏区(包含露天储存区)、生产协助设备区、行政办公和生活福利区等。

同一公司内,如有不一样火灾危险的生产建筑,则应尽量将火灾危险性同样的或邻近的建筑集中部署,以利采纳防火防爆举措,便于安全管理。

三是为防备火灾因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热影响而致使火势向相邻建筑或同一建筑的其余空间延伸扩大,并为火灾扑救创建有益条件,在总平面部署中,应合理确立各种建(构)筑物、堆场、贮罐、电力设备及电力线路之间的防火安全距离。

四是要依据各建筑物的使用性质、规模、火灾危险性,考虑扑救火灾时所必要的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和消防扑救面。

(二)建筑构造防火建筑构造的安全部是整个建筑的生命线,也是建筑防火的基础。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研究建筑防火举措、规定不一样用途建筑物需采纳相应防火举措的基本依照。

在建筑防火设计中,正确选择和确立建筑的耐火等级,是防备建筑火灾发生和阻挡火势延伸扩大的一项治本举措。

关于建筑物应选择哪一级耐火等级,应依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规模及其在使用中的火灾危险性来确立,如性1 / 2质重要、规模较大、寄存名贵物质,或大型公共建筑,或工作使用环境有较大火灾危险性的,应采纳较高的耐火等级,反之,可选择较低的耐火等级。

建筑防火课程设计

建筑防火课程设计

建筑防火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建筑防火的基本概念,掌握不同类型建筑火灾的特点及防火要求。

2. 掌握建筑防火设计原则,了解防火分隔、安全疏散、消防设施等基本知识。

3. 熟悉我国建筑防火相关法律法规,理解其背后的原理。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建筑火灾的危险性,提出合理的防火措施。

2. 学会使用消防设施,掌握基本的灭火和疏散逃生技能。

3. 能够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建筑防火设计的初步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认识到建筑防火的重要性。

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建筑防火安全问题。

3. 激发学生对建筑防火领域的兴趣,鼓励他们为建筑安全贡献力量。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建筑防火意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中阶段,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对建筑防火知识了解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建筑防火的基本知识,具备初步的设计和分析能力。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以课程目标为依据,确保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1. 建筑火灾基本知识:包括火灾的定义、分类,建筑火灾的特点及危害。

教材章节:第一章《建筑火灾概述》2. 建筑防火设计原则:介绍防火分隔、安全疏散、消防设施等设计原则。

教材章节:第二章《建筑防火设计原则》3. 建筑防火材料与构造:学习不同类型的防火材料和构造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建筑防火材料与构造》4. 消防设施及其使用:掌握消防栓、灭火器、疏散指示标志等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

教材章节:第四章《消防设施及其使用》5. 建筑防火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建筑火灾案例,总结防火经验和教训。

教材章节:第五章《建筑防火案例分析》6. 建筑防火法规与标准:了解我国建筑防火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建筑防火设计原理

建筑防火设计原理

建筑防火设计原理汇报人:2023-12-14•建筑火灾概述•建筑防火设计原理•建筑防火材料与构造要求目录•建筑电气防火设计与规范要求•建筑消防设施与设备配置要求•建筑防火设计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01建筑火灾概述包括电气故障、燃气泄漏、人为纵火等。

火灾原因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甚至对环境造成破坏。

火灾危害火灾原因与危害由于建筑内部空间相对封闭,火灾容易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

蔓延速度快烟气危害大人员疏散困难建筑火灾会产生大量烟气,严重影响人员疏散和灭火救援。

建筑内人员众多,疏散通道可能被堵塞,导致疏散困难。

030201建筑火灾特点通过合理的防火设计,可以降低建筑火灾发生的概率。

减少火灾发生防火设计可以有效地延缓火势的蔓延速度,为灭火救援争取宝贵时间。

延缓火势蔓延防火设计可以保障建筑内人员的生命安全,减少人员伤亡。

提高人员安全防火设计的重要性02建筑防火设计原理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在建筑防火设计中,应采取措施控制这三个要素,防止火灾的发生。

根据燃烧三要素,可以采取不同的灭火方法,如冷却、窒息、隔离和抑制等。

在建筑防火设计中,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燃烧三要素与灭火方法灭火方法燃烧三要素建筑耐火等级与防火分区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等因素,将建筑物划分为不同的耐火等级,如一、二、三级等。

不同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应采取不同的防火措施。

防火分区在建筑物内部,根据耐火等级和使用功能等因素,将建筑物划分为不同的防火分区。

每个分区应采取独立的防火措施,确保火灾不会从一个分区蔓延到另一个分区。

在建筑防火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人员的疏散问题。

建筑物内应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确保人员能够在火灾发生时迅速找到逃生路线。

疏散设计在建筑物内,应设置明确的逃生路线,确保人员能够快速逃离火灾现场。

逃生路线应保持畅通,不得有任何障碍物阻挡。

同时,逃生路线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以便人员能够迅速找到出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防火设计 防火设计原理•本编所涉及内容:•第一章:防火设计原理 •第二章:防火设计分类 •第三章:防火分区设计 •第四章:防火疏散设计 •第五章:防火技术设计 •第六章:防火构造设计 •第七章:防火场地设计 第一章:防火设计原理•1.1.燃烧的基本知识 •1.2.建筑火灾的基本知识 •1.3.建筑防火设计的基本对策与措施 •1.1燃烧的基本知识 •1.1.1燃烧的条件 •燃烧是一种伴随着放热和发光现象的剧烈氧化反应,放热、发光和生成新的物质是燃烧的三个特征。

•发生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下列三个条件:•可燃物、氧化剂、点火源 •①可燃物:凡是在空气、氧气或其他氧化剂中可以发生燃烧反应的物质都称为可燃物。

•②氧化剂:凡是能和可燃物发生反应引起燃烧的物质都成为氧化剂。

•③点火源:点火源是具有一定能量,能够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能源。

•可燃物、氧化剂和点火源是构成燃烧的三要素,均为必要条件。

而这些要素的数量和质量则是构成燃烧的充分条件。

•1.1.2燃烧条件在防火设计中的应用 •所有防火设计与消防技术措施均是针对物质发生燃烧的条件而采用的。

•进行有效的防火设计,归根到底就是要阻止和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同时存在。

•1、防火的基本措施 •①控制可燃物•②隔绝空气•③消除点火源•④阻止火势蔓延•2、灭火的基本方法 •①隔离法•②窒息法•③冷却法•④抑制法•1.1.3火灾荷载和火灾荷载密度 •火灾荷载是指起火燃烧的建筑空间内所有可燃物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总值。

•火灾荷载是衡量建筑物室内所能容纳可燃物数量多少的一个重要参数。

•火灾荷载密度是火灾荷载与房间的特征参考面积之比,即单位面积的可燃材料的总发热量。

•1.2建筑火灾基本知识 •1.2.1建筑火灾形成的原因 •1、生活和生产用火不慎 •2、违反安全制度 •3、电气设备设计、安装、使用及维护不当 •4、自然原因引发 •5、人为纵火 •6、建筑布局不合理、建筑材料选用不当 •1、生活和生产用火不慎 •①生活用火不慎:•生活中各种用火活动,如吸烟、炊事用火、取暖用火、灯火照明、儿童玩火、燃放烟花爆竹、宗教活动等用火不慎导致火灾发生。

•②生产用火不慎•各种生产活动中用火不慎导致火灾发生。

•2、违反安全制度 •易燃易爆物品存储和使用不规范引发火灾或爆炸;•在存有易燃易爆物品房间内使用明火;•将性质相互作用的物品放在一起引发燃烧、爆炸;•焊接作业的时候没有采用防火措施;•机器设备操作和维护不当引发自燃、自爆;•家庭电器使用不当引发火灾等。

•3、电气设备设计、安装、使用及维护不当 •电气设备设计和安装不合理,如在储有易燃易爆房间使用非防爆型电气设备;•电气设备超过负荷、电气线路接头接触不良、电气线路短路;•电气设备老化导致短路等。

•4、自然原因引发 •自燃、雷击、静电,以及地震、海啸等引发的次生灾害。

•5、人为纵火 •犯罪分子、精神病人或者恐怖分子故意纵火。

•6、建筑布局不合理、建筑材料选用不当 •建筑布局方面,防火间距不合要求,没有考虑风向、地势等因素对火灾蔓延的影响,往往会导致火灾的扩大和蔓延。

•建筑构造、装修方面大量采取可燃材料,大大增加了建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和火灾造成的危害。

•1.2.2室内火灾发生的过程 •建筑火灾最初是发生在建筑物内部的某个局部区域或房间,然后由此蔓延到相邻的房间和区域,以至整个楼层,最后蔓延到整个建筑物。

因此,研究室内火灾的发展过程对建筑防火设计极为重要。

室内火灾的发展阶段1、起火期 2、成长期 3、全盛期 4、衰退期 •1、起火期 •起火期的特点是:火灾燃烧范围不大,仅限于初始起火点附近;室内温差大,在燃烧区附近存在高温,室内平均温度低;火灾发展速度较慢,火势不稳定;火灾发展时间因点火源、可燃物质性质和分布、通风条件影响长短差别很大。

•起火期防火对策:•灭火最佳时机。

•及早发现,及早扑灭。

•减少可燃物,及时疏散室内人员。

•2、成长期 •火灾由局部起火点开始横向蔓延,周围可燃物表面部分都卷入火灾中,这个阶段被称为成长期。

这时燃烧挥发出的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都一定浓度就会产生轰燃。

轰燃是指房间内局部燃烧向全室性燃烧过渡的现象。

•轰燃是从起火到火灾成形的过程,是前后两种状态由量变到质变阶段,是在短暂瞬间内完成的,故也被称作闪燃。

轰燃作为火灾发展两阶段的时间与性质的分界线,标志着火灾第三阶段全盛期的开始。

对于安全疏散而言,在轰燃发生前没有从室内逃出就很难幸存。

•成长期防火对策: •建筑构件,特别是吊顶材料为难燃或不燃材料。

•减少可燃物,推迟轰燃。

•自动灭火、排烟。

•轰燃前疏散室内人员。

•3、全盛期 •全盛期的特征是:室内可燃物被全面引燃,且燃烧速度剧烈加快,火灾以辐射、对流、传导等方式通过门窗及不耐火部位开始向相邻房间、空间蔓延,房屋结构受到考验甚至损害,混凝土和石墙材料可能产生爆裂。

•全盛期防火对策:•水平和竖向防火分隔阻挡火势蔓延。

•结构具有一定耐火能力。

•全楼避难。

•全力实施扑救。

•4、衰退期 •当室内平均温度降到温度最高值的80%就可以认为火灾进入了衰退期,这时可燃物质开始燃尽,火灾开始结束。

此时要防止二次火灾。

•衰退期防火对策: •消灭残火。

•防止二次燃烧。

•剩余烟气排出。

•主体结构稳定。

•从建筑防火设计的角度而言,其主要针对范围为起火期、成长期和全盛期。

做到既要防止火灾发生和及早发现、及早扑灭,将火灾控制和消灭在起火期和成长期阶段;而在火灾全进入盛期以后阻断火势蔓延,保障疏散和结构稳定,尽量较少生命和财产损失。

•1.2.3建筑火灾的蔓延形式 •火灾蔓延的实质就是热的传播,其蔓延形式主要有:•1、火焰蔓延 •2、热传导 •3、热辐射 •4、热对流 •1.2.4火灾蔓延途径 •1、内墙门窗 •2、隔墙 •3、楼板上的孔洞和竖向管井 •4、空心结构 •5、闷顶 •6、外墙窗口 •1.2.5影响建筑火灾严重性的因素 •火灾的严重性取决于火灾达到的最高温度及最高温度燃烧持续的时间。

其与建筑物中的可燃物的数量、燃烧性能以及建筑的类型和构造相关。

1、可燃物对火灾严重性的影响 ①可燃物的性质②可燃物的数量③可燃物的分布•①可燃物的性质 •燃烧时放出的总热量与燃烧物燃烧热值有关,热值越高,总热量越高。

•②可燃物的数量 •可燃物数量越大,火灾荷载就越大,火灾持续时间越长,室内温度也就上升的越高,破坏和损失也就越大。

•③可燃物的分布 •可燃物的分布对火势蔓延起着很大作用。

如果分开布置,火势蔓延会慢很多;堆的越高,越容易蔓延至房顶,进而蔓延至其他房间;如果物品堆放比较密实,暴露于空气和受热面积小,则蔓延的较慢。

•2、建筑布局对火灾严重性的影响 •①房间开口的大小和形状•②房间的大小和形状•③房间的热性能•①房间开口的大小和形状 •房间门窗洞口面积小,进入空气量小,火灾时燃烧就不充分;若开口大,进气量大,燃烧速度就会加快。

•②房间的大小和形状 •房间越大,能容纳的有效可燃荷载就越大。

房间进深较大,通过开口流入和流出的冷空气对所有可燃材料影响较小,所以比一般火灾温度更高。

从防火设计的角度,应当尽量极少房间的尺寸和高度。

•③房间的热性能 •火灾严重性取决于房间中达到的最高温度和达到最高温度的速度。

房间各个界面采用低导热系数的材料,火灾温度上升的速度就较快。

•1.3建筑防火设计基本对策和措施 •1.3.1建筑防火设计对策 •防火设计对策可以分为两大类:•主动防火对策:预防失火,早期发现、扑灭。

•被动防火对策:提高结构耐火性,防火分区,及时疏散。

•主动防火对策可以减少火灾发生和形成重大火灾的几率,被动防火对策可以减少重大火灾造成的损失。

防火设计中的主动防火对策主要用于起火期和成长期阶段,而被动防火对策主要用在全盛期阶段。

•所以在防火设计中,应当采取二者并重的原则。

•1.3.2建筑防火设计基本措施 •建筑防火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既要考虑各个部分的特殊性,又必须综合考虑整个系统的协调性,以达到整体优化的结果。

•按照建筑工种划分,建筑防火设计可以分为以下两类内容: •1、建筑设计防火措施 •2、建筑设备防火措施 •1.3.3建筑设计防火措施 •1、总平面防火设计 •2、建筑平面布置防火设计 •3、建筑构件的耐火等级和燃烧性能 •4、防火分区和防火分隔 •5、防烟分区 •6、安全疏散 •7、室内装修防火 •1、总平面防火设计 •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地形、地势和风向等因素,进行合理布局,尽量减少建筑物之间构成火灾传遍的危险性,并为消防车顺利扑救火灾提供条件。

•2、建筑平面布置防火设计 •平面设计从防火角度出发,解决人员密集场所、有危险源和重要消防设施的空间在平面、空间中的位置。

•3、建筑构件的耐火等级和燃烧性能 •要求建筑构件在火灾高温持续作用下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不破坏,不传播火灾,从而起到延缓和阻止火灾蔓延的作用,并为人员疏散、抢救物资和扑灭火灾以及灾后结构修复创造条件。

•4、防火分区和防火分隔 •使用耐火材料和构件将建筑空间分隔成若干防火区域,一旦某一区域起火,可以将其控制在该区域内,避免火灾扩大蔓延。

•5、防烟分区 •利用挡烟构件划分防烟分区,将烟气控制在一定区域内,以利于烟气排出和保证人员安全疏散及扑救工作顺利进行。

•6、安全疏散 •在火灾发生时尽快将室内人员和重要物资疏散出建筑物,以避免遭受火烧、烟熏中毒和房屋倒塌造成的危害。

•7、室内装修防火 •室内装修尽量做到采用不燃烧或难燃烧材料,以减少火灾的发生和降低火灾蔓延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