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设计基本原理概述

合集下载

建筑设计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建筑设计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建筑设计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建筑设计: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建筑设计是一门融合了艺术、科技与功能的学科,它涉及到建筑物的规划、设计与建造等多个方面。

一个成功的建筑设计需要不仅具备艺术感和创造力,更要注重实用性和可持续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一、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1. 功能性:建筑物首先要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

功能性指建筑物在满足人们生活、办公等实际需要的同时,切实考虑到不同空间的功能性定位。

例如,在设计住宅时,需要考虑房间的布局是否合理、交通流线是否顺畅等。

2. 空间布局:建筑设计需要合理布局内部空间以满足功能需求。

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舒适度。

在设计办公大楼时,需考虑到部门间联系、人员流动等,以提高办公效率。

3. 比例与尺度:建筑物的比例与尺度是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适当的比例和尺度能够使建筑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

例如,在设计一座桥梁时,需要考虑到桥梁与周围景观的比例和尺度,以营造一种视觉上的和谐感。

4. 结构安全:建筑设计必须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

结构安全是建筑设计的基本前提,需要考虑到各种自然力与人为力的作用,确保建筑物能够在不同的条件下保持稳定。

二、建筑设计的基本技巧1. 创新思维:建筑设计需要富有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创新的设计理念能够使建筑物在外形与内部空间布局上与众不同。

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尝试,寻找独特的设计元素和材料,可以提升建筑设计的独特性。

2. 材料选择:建筑物所使用的材料对于设计结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材料拥有不同的质感、颜色和形态,正确选择适合的材料可以增强建筑物的表现力。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材料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3. 光线与通风: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和通风可以提升建筑物的舒适度。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朝向、窗户的大小和位置等因素,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线和通风。

4. 色彩运用:色彩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元素之一。

适当的色彩搭配可以增强建筑物的视觉效果和表现力。

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建筑设计是将人类生活所需的各类空间、环境和建筑设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组织、有意义、有生命的构造体系,以达到良好居住环境和美学效果。

建筑设计是对建筑师智慧的体现,同时也是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产物。

本文将介绍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建筑设计。

一、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1.功能合理性建筑设计的首要原则是功能合理性。

建筑师必须要了解用户对公共空间、行业和个人住宅的需求,保证建筑物内外所组成的空间是符合功能合理性的。

2.美学效果建筑设计的第二个原则是美学效果,这是指建筑物的视觉效果,包括建筑的形式、结构、颜色、材料和细节等对于人眼的感官和视觉享受。

3.经济性建筑设计的第三个原则是经济性。

在设计过程中要涉及费用的各种方面,建筑师需要考虑到经济实际,把设计的成本和效益平衡。

4.适用性建筑设计的第四个原则是适用性。

建筑师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可持续性,包括建筑的寿命、维护费用等。

二、建筑设计的流程1.确定建筑物用途建筑师应在建筑项目开始前了解客户的需求,与客户讨论用途和限制。

在这个阶段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是否要达到售货、生产、居住、娱乐和公共建筑等要求。

2.场地评估和选择场地评估必须考虑用途、场地大小、公共交通和防火措施等因素,场地选择必须考虑场地的立地性。

3.模型设计这个阶段主要是设计师对建筑物模型的设计,包括形式和细节等方面的设计。

该阶段的设计将形式艺术与稳定的结构相结合,以确保模型的功能合理性、美观和经济性。

4.工程文件的制作在这个阶段,设计师需要制作出工程文件,包括所有资料、技术说明、制图和建筑物规格等内容。

5.招标和合同签订本阶段主要是讨论费用和服务协议方面的问题,包括建筑师所需担任的职责和约束条件。

6.现场施工建筑施工分为多个阶段,例如基础工程、墙体、屋面、装置、电气、零部件和园林等工作。

建筑师应定期与施工团队进行交流,以确保设计及施工符合规范。

三、结论建筑设计是一门艺术与工程学科的结合,其原则和流程是非常重要的。

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

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

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建筑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和科学,旨在创造功能性、美观性和可持续性的建筑物。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设计师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理,以确保最终产物满足用户需求并具备良好的设计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

1. 功能性功能性是建筑设计的首要原则。

建筑物的设计应该能够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提供适当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区划。

设计师需要仔细考虑使用者的行为路径、流线和空间布置,以创造一个舒适、高效的使用环境。

2. 美学美学是建筑设计的重要方面。

建筑物应该具备艺术性和审美价值,以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并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

设计师需考虑建筑的比例、形状、材料和色彩,以及其与周围建筑物的关系,以营造具有吸引力的建筑形象。

3. 结构和稳定性建筑物的结构和稳定性是建筑设计的核心原理。

设计师需要确保建筑物能够承受各种外部和内部力的作用,如重力、风力和地震力。

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是确保建筑物稳定性的关键。

4. 可持续性可持续性是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设计师需要致力于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以及最大程度地利用可再生资源。

通过采用节能设计、使用环保材料和实施可持续的运营管理,建筑物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并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5. 人性化设计人性化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关键原则之一。

建筑物应该为使用者提供舒适、安全和便利的空间和设施。

设计师要考虑人们的行为、需求和舒适需求,以创造令人愉悦的使用体验。

6. 结合环境建筑物应该与周围环境相结合,与自然和谐共存。

设计师需要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地的气候、地形和文化特点,以创造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建筑形态。

7. 创新性创新性是建筑设计的重要方面。

设计师需要具备创造力和前瞻性,不断追求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总结: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功能性、美学、结构和稳定性、可持续性、人性化设计、结合环境以及创新性。

在进行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原理,以创造符合用户需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物。

建筑学的基本原理与设计理念

建筑学的基本原理与设计理念

建筑学的基本原理与设计理念建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许多基本原理和设计理念。

本文将从建筑学的基本原理和设计理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建筑学的本质和目标。

一、建筑学的基本原理建筑学的基本原理是指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一些基本规律和原则。

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建筑学基本原理。

1. 结构原理:建筑物的结构是其存在和发挥功能的基础。

结构原理要求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确保建筑物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强度,以承受各种荷载和力的作用。

2. 功能原理:建筑物的设计应该根据其所需的功能来确定。

不同类型的建筑物有着不同的功能需求,因此设计师需要根据具体的功能要求,合理地布局和安排建筑空间。

3. 材料原理:建筑物的材料选择应基于其功能需求和可行性。

材料原理要求选择与设计目标相符合的材料,并考虑该材料的性能、耐久性和可持续性等因素。

4. 环境原理:建筑物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环境原理要求考虑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如用地的合理利用、能源的节约利用以及与周围建筑物的相互关系等。

二、建筑学的设计理念设计理念是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所持有的一些理念和思想。

下面介绍几个常见的设计理念。

1. 人本主义设计理念:强调建筑物与人的关系,将人的需求和舒适性放在首位。

人本主义设计理念注重创造以人为本的空间和环境,使人们在其中得到良好的体验和满足感。

2. 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强调建筑物的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要求建筑物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减少资源的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提高建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环境融合设计理念:强调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和谐性和统一性。

环境融合设计理念要求建筑物能够融入自然和人文环境,与周围的景观和建筑风格相协调,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4. 创新设计理念:强调在建筑设计中引入创新的概念和技术。

创新设计理念鼓励设计师突破传统的设计思维,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方法,创造出具有独特性和前瞻性的建筑作品。

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

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
五:建筑设计的要求和依据
1、建筑设计的要求 1)满足建筑功能要求; 2)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 3)具有良好的经济效果; 4)考虑建筑美观要求; 5)符合总体规划要求
第一节
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
2、建筑设计的依据: (一)使用功能 1、人体尺度和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 2、家具、设备的尺寸和使用它们的必要空间 (二)自然条件 1、气候条件:温度、湿度、日照、雨雪、风向、 风速等 2、地形、地质条件和地震烈度 3、水文
第一节
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
二:建筑的构成要素: 1.建筑功能:建筑的用途和使用目的. 不同类别的建筑具有不同的使用要求。
例如:交通建筑要求人流线路流畅,观演建筑要求有 良好的视听环境,工业建筑必须符合生产工艺流程的 要求,等等;同时,建筑必须满足人体尺度和人体活 动所需的空间尺度;以及人的生理要求,如良好的朝 向、保温隔热、隔声、防潮、防水、采光、通风条件 等。
傣族民居
北非住宅
第一节
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
2.按建筑的层数或总高度分类 1)、住宅建筑按层数分为: 1—2层为低层 3—6层为多层 7—9层为中高层 10层以上为高层; 2)、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高度超过 24M为高层(不 包括高度超过24M的单层建筑) 3)、建筑物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住宅或公共建筑均为 超高层建筑。
日本代代木体育馆--
丹下健三
法国卢浮宫改建
第一节
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
四.建筑设计的内容和程序
1、内容: 建筑设计:根据建设任务要求和工程技术条件进行房 屋的空间组合和细部设计,并以建筑设计图的形式表 示出来。 结构设计:配合建筑设计选择切实可行的结构方案, 进行结构构件的计算和设计,并用结构设计图表示。 设备设计:是指建筑物的给排水、采暖、通风和电气 照明等方面的设计。分别用水、暖、电等设计图表示

建筑入门知识建筑设计和结构的基本原理

建筑入门知识建筑设计和结构的基本原理

建筑入门知识建筑设计和结构的基本原理建筑入门知识:建筑设计和结构的基本原理建筑设计和结构是建筑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设计涉及建筑的外观和功能,而结构则关注建筑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本文将介绍建筑设计和结构的基本原理。

一、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建筑设计是实现建筑目标的过程,它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功能、美学、环境、文化等方面的要求。

以下是建筑设计的几个基本原理:1. 功能性:建筑设计应充分满足建筑的功能需求。

根据建筑的用途,设计师应考虑到各个功能空间的布局、大小、连接方式等,以达到功能的最佳实现效果。

2. 美学性:建筑设计要追求艺术美感。

设计师需要考虑建筑的比例、形状、色彩、材料等要素,使建筑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并且具有美感。

3. 环境性:建筑设计应与环境相融合。

设计师需要考虑到建筑在自然和人造环境中的位置、周围风景、气候条件等因素,使建筑与环境相协调。

4. 经济性: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经济成本。

设计师应在满足功能和美学需求的同时,尽量节约材料和能源,降低建造和维护成本。

二、建筑结构的基本原理建筑结构是建筑物的骨架,负责承受和传递荷载。

以下是建筑结构的几个基本原理:1. 平衡原理:建筑结构必须保持整体平衡。

平衡是指结构内各部分力的平衡状态,包括水平力和垂直力的平衡。

只有在平衡状态下,建筑结构才能保持稳定。

2. 强度原理:建筑结构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

强度是指结构抗荷载的能力,包括承受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的能力。

结构设计应根据建筑的用途和荷载情况,确定合适的结构尺寸和材料。

3. 稳定原理:建筑结构必须具备稳定性。

稳定是指结构在承受荷载时不失去平衡,并不发生倾覆、坍塌等不稳定现象。

设计师需要考虑结构的整体形状、支撑方式、刚度等因素,确保结构的稳定性。

4. 经济原理:建筑结构应追求经济效益。

设计师应根据建筑的用途和荷载要求,在保证强度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材料的使用量和成本。

总结:建筑设计和结构是一对密不可分的关系,设计决策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涉及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整体结构的合理性。

本文将介绍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承重原理、力学原理以及设计考虑因素等。

一、承重原理建筑物的承重原理是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任何物体都会受到与所受力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设计师要准确计算并考虑这些受力和相应反作用力。

常见的承重原理包括静力学原理、力矩平衡原理和内力平衡原理等。

静力学原理指出:在平衡状态下,所有受力所产生的合力和合力矩均为零。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设计师需要计算并平衡各种受力,确保建筑物在负载作用下保持平衡。

力矩平衡原理是建筑结构设计中常用的原理之一。

力矩是由力对物体的转动效果所产生的。

建筑结构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受力情况,合理分配力矩,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内力平衡原理指出:在结构内部,力的大小和方向在各个截面上均保持平衡。

设计师需要仔细计算建筑物内部的受力情况,并确保力的分布均衡,避免发生过载或局部破坏。

二、力学原理力学原理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涉及到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以及结构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

材料力学方面,建筑结构设计师需要了解不同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刚度、延展性等。

这些性能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等。

结构力学方面,设计师需要掌握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用于分析建筑物受力情况。

通过计算和模拟,设计师能够准确评估建筑物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结构动力学方面,设计师需要考虑建筑物在外部力作用下的反应。

风荷载、地震力等外部力会对建筑物的结构产生影响,设计师需要通过合理的设计方法来减小这些影响,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三、设计考虑因素建筑结构设计还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以实现合理的结构设计。

首先,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功能来确定结构形式。

不同的建筑物对结构形式的要求也不同,从而需要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和材料。

建筑物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

建筑物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

建筑物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
建筑物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结构平衡原理:建筑物结构设计必须保证结构内部的平衡,使结构在各种外力作用下保持稳定。

结构平衡是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也是保证建筑物安全性的基础。

2. 结构承载能力原理:建筑物结构设计必须考虑结构的承载能力,确保结构能够承受各种预期的载荷,包括静载和动载。

承载能力是衡量结构性能的重要指标,也是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的前提。

3. 结构传力原理:建筑物结构设计必须保证力的传递路径清晰、合理,使结构在承受载荷时能够有效地将载荷传递到各个部位,从而达到整体结构的平衡和稳定。

4. 结构耐久性原理:建筑物结构设计必须考虑结构的耐久性,即结构的寿命。

结构耐久性取决于材料的质量、结构的构造方式和维护状况等多个因素。

结构设计应保证结构的耐久性,以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要求。

5. 环境保护原理: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建筑物结构设计也应考虑环境保护因素。

结构设计应尽可能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建筑物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是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经济
性和可持续性的关键。

只有遵循这些基本原理,才能设计出安全、经济、可靠的建筑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知识点
• 1. 公共建筑通常以交通、使用、辅助三种空间组 成
• 2. 美国著名建筑师沙利文提出的名言‘形式由功能 而来’
• 3. 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采 用的是“自由灵活的空间组合”开创了流动空间的 新概念
• 4. 美国纽约赖特设计的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展厅空 间布置采用形式是串联式
的场所。 公共建筑的类型: • 医疗建筑,文教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 筑,体育建筑,交通建筑,邮电建筑,展 览建筑,演出建筑,纪念建筑。
• 公共建筑与总体环境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延 伸,相互渗透,相互补充。 公共建筑总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
• 1)环境中的空间与建筑. • 2)环境中的空间与场所. • 3)环境中的空间与绿化。
• 10.总图布置要因地制宜,建筑物与周围环 境之间关系紧凑,节约因地;适当处理个 体与群体,空间与体形,绿化和小品的关 系;合理解决采光、通风、朝向、交通与 人流的组织
• 11.建筑构图中对比的手法有:轴线对比、 体量对比、方向对比、虚实对比、色彩对 比
• 12.展览建筑应使用穿套式的空间组合形式
• 5. 赖特的古根海姆美术馆和贝律铭的华盛顿美国 国家美术馆东馆是运用几何形构图
• 6. 功能与流线分析是现代建筑设计最常用的手段 • 7.医院手术室内装饰宜选用灰绿色。 • 8.色相、明度、彩度是色彩的三要素;物体的三
元色为红、黄、蓝;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
• 9.光源与人眼处于0~30°时眩光最强烈。
• 2)次要使用部分.
• 3)交通联系部分. 公共建筑的交通联系:
• 1)水平交通
• 2)垂直交通
• 3)枢纽交通。 空间中的水平交通:过道,门厅,出入口 过道:内走廊,外走廊,走道。 空间组合中的垂直交通:楼梯,电梯,自动扶梯,坡道。
• 公共建筑外部体形的艺术形式构图中一般应注意 :
• 主要与从属. • 对比与协调. • 均衡与稳定. • 节奏与音律.
• 28.中国首先提倡“体形环境设计”教学思想的是梁 思成。
• 29.1992年巴西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签署了《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通 过《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
• 30.环境心理学一词是由美国人普洛尚斯基和伊特 尔森提出的。Kevin Lynch在他的《城市的意想》 中,提出城市认知地图的五个基本要素:路径、 标志、节点、区域、边界。
• 18.建筑构图原理的基本范畴有:主从与重 点、对比与呼应、均衡与稳定、节奏与韵 律和比例与尺度
• 19.超过8层的建筑中,电梯为主要的交通工 具。
• 20.建筑的模数分为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和 分模数,基本模数为100 mm。
• 21.一般平屋面的最小坡度为1:50。瓦屋 面无望板坡度1:2、有望板1:2.5。石棉 瓦坡度为1:3。波型金属瓦坡度为1:4。 压型钢板为1:7
• 22.建筑楼梯梯段的最佳坡度为26°34′。最大坡 度不宜超过38°。楼梯段部位净高≮2.20m,楼梯 平台部位净高≮2.00m。
• 23.板式高层建筑与塔式高层相比,具有体形系数 小,冬季耗热量少并且夏季通风散热好,节能好 。
• 24.白天热岛效应弱,晚间热岛效应强。地形条件 会影响热岛现象。
• 25.太阳能采暖建筑一般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被 动式太阳能建筑(passive solar building)指利用 建筑构件本身吸收太阳能,而不用设备。
• 26.建筑自动化系统(BAS)不包括宽带网系统。
• 27.生态建筑的三大宗旨:(1)节约资源、能源 ,减少污染,环境保护。 (2)以人为本,满足 人类要求。(3)与周围生态环境相融和。
二.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 1.掌握套内生活空间的布局与环境要求 • 2.掌握尺度和细部设计尺寸 • 3.熟悉各类住宅设计要点 • 4.了解公寓住宅设计标准和功能要求
• 1.居住建筑:是人类生存活动和社会生活必需的 物质空间,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建 筑类型。
2. 套型:为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而 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成套居住空间。
场所:活动场所;停车场所;集散场所 • 作用:1)主要给人们进行活动,游戏,缓冲,休
闲等作用2)主要包括汽车,自行车,停车作用三 种类型;
• 总体环境布局的空间与环境的关系:空间是主要 的,环境是与空间相结合.
• 公共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包括: • 1)利用环境. • 2)改造环境. • 3)创造环境.
公共建筑的功能问题中核心问题:
• 1)功能区分 • 2)人流疏散 • 3)空间组成 • 4)室外环境的联系。
公共建筑的功能问题中次要问题:
• 空间的大小,形状朝向,供热,通风,日照,采光照明等。 公共建筑的使用要求:
• 使用经济,在可能的条件下注意美观。
• 公共建筑空间的实用性之于组成类型:
• 1)主要使用部分.
公共建筑结构形式: • 混合结构. 框架结构. 空间结构.
建筑设备:
• 给排水,空气调节,人工照明,通讯线路,消防 ,其它管线等。
• 评价建筑设计的经济指标:建筑用地。建 筑面积。建筑体积。建筑材料。结构形式 。设备类型。装修构造。维修管理。
有效面积:能够有效使用的所有的面积=建 筑面积—结构面积。 使用面积=有效面积—交通面积。 结构面积=建筑面积—有效面积。 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衡 量环境好坏的标准。
现代建筑设计基本原理 概述
2Hale Waihona Puke 20年4月20日星期一一.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 1.掌握功能与空间组合方式 • 2.熟悉造型艺术的基本特点 • 3.掌握空间组合形式 • 4.了解尺度,视线设计及方法 • 5.了解技术和经济问题
一.掌握功能与空间组合方式
• 公共建筑: • 是人们日常生活和进行社会活动不可缺少
• 13.影剧院建筑空间组合的核心问题是观众 厅、舞台、休息厅、门厅之间的关系
• 14.博物馆设计一般要解决好三线问题—— 流线、视线、光线。
• 15.室外空间的构成,主要依赖于建筑和建 筑群体组合
• 16.在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的布局中 ,强调了各种空间之间的对比
• 17.中国古代木结构大致可分为抬梁式、穿 斗式和井干式三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