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节选)语段阅读训练附答案
精梳版名著导读《长征》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

名著导读《长征》阅读练习及答案1.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树增历时六年、精心打造的巨著《长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军长征80年以来,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地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
2.1934年,有一群共产党人为了追寻理想与信仰,为了改变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带领着一支队伍,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穿越千难万险,用血肉之躯走出了一条光辉之路,创建了一个崭新的中国,这支队伍名叫中国工农红军,叫这条光辉之路名叫长征。
长征从瑞金(地名)出发,到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结束,总里程约为两万五千余里,历时两年零五天。
3.按长征时的行政区划和习惯称谓,红军长征经过的省为11个:江西(赣)、福建(闽)、广东(粤)、湖南(湘)、广西(桂)、贵州(贵或黔)、云南(云或滇)、陕西(陕或秦)、四川(川或蜀)、西康、甘肃。
4.长征翻过的山有20多座,主要有:五岭山地的越城岭,云贵高原的苗岭、大娄山、乌蒙山,横断山脉东部的岷山(大雪山)、夹金山、邛崃山,以及六盘山等。
5.红军在长征中渡过的大河有30多条,主要有江西的章水、贡水、信丰水,湖南的潇水、湘水,贵州的乌江、赤水河,云南的金沙江,四川的大渡河、小金川,甘肃的滑水等。
6.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7.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是:对共产主义坚定信仰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无私奉献精神;是顾全大局、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
8.1934~1935年间,中国红军长征的路上,因为遵义会议,使毛主席重新回到了中国红军的领导层,重新获得了军事指挥权,从而改变了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命运。
9.1936年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东北的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合,至此,红军三大主力实现大会师,红军长征宣告结束。
10.红军翻越的长征途中的第一座大雪山是夹金山。
11.红军长征途中,有几次重要的会师,懋功会师是长征途中重大事件之一,红军先头部队于1935年6月14日到达懋功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会师。
《长征》节选练习题与答案

第五课《长征》节选测试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猝.然(cù)泥泞.(nìng)缰.绳(jiān g)溢.出(yì)B、蓦.地(mù)哽咽.(ya)扳.机(bān)刨.地(páo)C、愕.然(a)急骤.(zh?u)牦.牛(máo)掠.过(lüa)D、篝.火(gōu)先驱.(qū)哀鸣.(míng)绚.丽(xuàn)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A、绚丽犹豫哀鸣翩翩起舞B、笼罩有倾凝视万籁俱寂C、缰绳漫长道歉马赛曲D、疲惫颤抖旋即灰心丧气3、给下列句子填上合适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刘少奇走到担架前,()地停在了脚步,自语地:“担架上的人呢?”②警卫员低声哭泣:“首长,粮食,,”彭德怀()地抬起头,望着战马。
③周团长,,沉吟片刻,突然把手中所剩不多的那袋炒面扔到战士面前,()从担架上爬下来,艰难地向水塘爬去。
A、下意识慢慢毅然B、不自觉缓缓坚决C、下意识缓缓坚决D、下意识缓缓毅然4、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B、班主任一走进教室,原先人声鼎沸的教室里立刻万籁.俱.寂..。
C、北部湾以它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投资者前来投资开发。
D、诗人匠.心.独.运.,为我们描绘了一副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山水画。
5、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改正。
①网络谣言,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扰乱了社会秩序。
②事实表明,网络谣言的泛滥和滋生,会扰乱许多人,使其成为受害者。
③开展“绿色网络”进校园,是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彭德怀:“你冤枉他了。
”B、刘少奇:“我和彭军团长的炒面呢?”C、循着歌声,只见蔡畅面对夜空纵情歌唱“马赛曲”。
D、“主席!”众人异口同声地喊。
长征》节选练习题及答案

长征》节选练习题及答案第5课《长征》节选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依照注音写汉字。
猝.然()愕.然()道qiàn()冤wang()2.下面的句子,每一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在表中,然后改正。
(1)夕阳西下,如血的晚霞冉红了无边无际的草地。
(2)篝火慢慢化作一轮火红的朝阳,夜幕中的草地又赢来了彩霞玄丽的一天。
3.“特写”是影视艺术的一种手法,目的是为了突出某个人物、某个细节。
请你分析下面两句“特写”的作用。
(1)草地上倒下各种头向着北、舍命挣扎前进的红军烈士。
(2)刘少奇怀中的战士拿着那袋所剩不多炒面的手慢慢松开,啪的一声,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掉在了草地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警卫员以身护马,伸出双手大声喊:“不!不!……”之后,电视镜头上是“长时刻的静寂”。
请你摸索,现在,刘少奇同志、彭德怀同志、警卫员同志各在想什么?注意应符合人物各自的性格,也应符合剧情的进展。
刘少奇同志:彭德怀同志:警卫员同志:二.阅读明白得、分析。
夜幕覆盖着无边无际的草地,簇簇篝火映着一群又一群饥饿难耐的红军指战员。
万籁俱寂的草地夜空,突然飞来用法语演唱的《马赛曲》的歌声。
循着歌声,只见蔡畅面对夜空尽情唱歌《马赛曲》。
围坐在篝火旁边的,有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成仿吾、冯雪峰、邓颖超、贺子珍、李伯钊等数十名男女红军。
徐特立、成仿吾等受到《马赛曲》的感染,情不由己地站起,用法语放声唱歌,慢慢地草地上回荡着混声合唱《马赛曲》。
董必武、邓颖超、贺子珍等可不能用法语演唱,但都深深地被这歌声所鼓舞,一扫满面的疲乏之色。
《长征》节选习题含答案.doc

《长征》节选习题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填空题(共4题)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泥__________________( ) 疲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丽( ) __________________然( )__________________地( ) __________________散( ) __________________咽( ) __________________火( )【答案】nìng bèi xuàn cù mò qū gěng gōu难度:偏难 知识点:字音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依然 愕然 猝然 毅然(1)(周团长)突然把手中所剩不多的那袋炒面扔到战士面前,________从担架上爬下来,艰难地向水塘爬去。
(2)警卫员________回身抱着战马的脖子失声地哭了。
(3)刘少奇焦急地:“小同志,快醒醒。
”这个同志________一动不动地低头坐着。
(4)刘少奇大惊:“你哭什么?”彭德怀:“你冤枉他了。
”刘少奇________一怔。
【答案】(1)毅然 (2)猝然(3)依然 (4)愕然难度:偏难 知识点:词语3. (大连中考)按要求修改下面这段文字。
①一个勇敢自救的人,不仅遇到怎样的险阻,都不会放弃对成功的追求。
②当你在艰难的境地里勇往直前的时候,哪怕你只有一根可以活动的手指,只要一气呵成地用它去敲击成功之门,总有一天,会敲开那扇门。
③在这个世界上,除非你自己放弃,否则没有雷电可以击垮你,没有可以吞没你的巨浪,没有荆棘可以阻挡你。
(1)第①句中,有一处关联词语使用有误,你的修改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第②句中,有一个成语使用错误,它是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
名著导读《长征》阅读练习及答案

名著导读《长征》阅读练习及答案1.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树增历时六年、精心打造的巨著《长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军长征80年以来,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地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
2.1934年,有一群共产党人为了追寻理想与信仰,为了改变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带领着一支队伍,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穿越千难万险,用血肉之躯走出了一条光辉之路,创建了一个崭新的中国,这支队伍名叫中国工农红军,叫这条光辉之路名叫长征。
长征从瑞金(地名)出发,到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结束,总里程约为两万五千余里,历时两年零五天。
3.按长征时的行政区划和习惯称谓,红军长征经过的省为11个:江西(赣)、福建(闽)、广东(粤)、湖南(湘)、广西(桂)、贵州(贵或黔)、云南(云或滇)、陕西(陕或秦)、四川(川或蜀)、西康、甘肃。
4.长征翻过的山有20多座,主要有:五岭山地的越城岭,云贵高原的苗岭、大娄山、乌蒙山,横断山脉东部的岷山(大雪山)、夹金山、邛崃山,以及六盘山等。
5.红军在长征中渡过的大河有30多条,主要有江西的章水、贡水、信丰水,湖南的潇水、湘水,贵州的乌江、赤水河,云南的金沙江,四川的大渡河、小金川,甘肃的滑水等。
6.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7.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是:对共产主义坚定信仰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无私奉献精神;是顾全大局、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
8.1934~1935年间,中国红军长征的路上,因为遵义会议,使毛主席重新回到了中国红军的领导层,重新获得了军事指挥权,从而改变了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命运。
9.1936年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东北的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合,至此,红军三大主力实现大会师,红军长征宣告结束。
10.红军翻越的长征途中的第一座大雪山是夹金山。
11.红军长征途中,有几次重要的会师,懋功会师是长征途中重大事件之一,红军先头部队于1935年6月14日到达懋功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会师。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2)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2)一、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毛泽东对长征的总结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①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上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
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都没有。
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
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
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么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
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②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
中国共产党,他的领导机关,他的干部,他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
(1)我知道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________②________(2)我能试着给短文分层,用“‖”标出来。
【答案】(1)反问;设问(2)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上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
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都没有。
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
小学语文《长征》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长征》练习题及答案一、看拼写词语。
二、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红军不怕(),万水千山()。
五岭逶迤(),乌蒙磅礴()。
金沙水拍(),大渡桥横()。
更喜岷山(),()尽开颜。
三、形近字组词。
闲()迤()腾()渡()闷()施()藤()度()征()岭()崖()磅()证()铃()涯()傍()岷()浪()委()暖()眠()粮()逶()缓()四、请你自学毛泽东的词。
清平乐六盘山1935年10月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两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五、读短文,回答问题。
《吻》片断她师范学校毕业,20岁刚过就做了教师。
这天,有个学生上课时不好好听讲,做小动作,被她叫到了办公室谈话。
他相信谈话的力量,她用了许多美好有力的言辞,激动的脸蛋都红了。
学生被她的热情和言辞感动了。
盯着她的面孔,她的小辫,她的嘴唇,沉醉了。
忽然,学生跑了过来,亲了她一下,然后,学生和她都惊呆了。
她还从来没有被爱过,没有被吻过呢。
这天晚上,她大哭了一场。
1、这篇短文情节发展有两个出乎意料:一是()出乎师生意料,二是()出乎读者意料。
2、这篇短文的主人公应是()。
(1)她(2)学生(3)她和学生3、学生“沉醉了”的原因是()。
(1)学生被她的美丽所吸引。
(2)学生被她的热情和言辞被打动了。
(3)学生正在思索她说的话。
4、这篇短文的题目《吻》的含义是()(1)一个调皮的学生亲了老师一下。
(2)一个老师从来没有被吻过。
(3)对学生应进行说服教育。
(4)热爱学生的老师得到了学生的爱。
5、文中的女老师“用了许多美好和有力的言辞”教育孩子,是怎样的言辞呢?请你根据想像补写几句话。
6、女教师大哭了一场的原因是()。
(1)她还从来没有被吻过呢。
(2)调皮的学生亲了她一下,她很生气。
(3)得到学生的热爱,她很激动。
(4)她还太年轻,经受不住挫折。
六、试一试,给下面的上联对上下联。
门前绿水长答案:一、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万水千山二、略三、闲(闲置)迤(逶迤)腾(欢腾)渡(渡河)闷(闷热)施(施加)藤(藤蔓)度(欢度)征(征途)岭(山岭)崖(山崖)磅(磅礴)证(证明)铃(铃声)涯(生涯)傍(傍晚)岷(岷山)浪(海浪)委(委托)暖(温暖)眠(安眠)粮(粮食)逶(逶迤)缓(缓慢)四、略五、1、学生吻老师;老师大哭一场。
《长征》(节选)语段阅读训练附答案

《长征》(节选)语段阅读训练附答案《长征》语段阅读训练附答案《长征》语段训练阅读《长征》节选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草地上的担架:一条腿的周团长倒在担架上,两个抬担架的战士坐在地上,饿得连头都抬不起来了。
周团长拿起身边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看着低头坐在担架前边的那个战士,无力地:“小同志,你吃一口吧?”担架前边的战士依然无声地低着头。
周团长自语地:“他可能睡着了。
”他吃力地转过身,看着坐在担架后边的那个战士:“小同志,你把它吃了吧?”这个战士无力地说:“周团长……我,不行了,你吃了它……还能走出草地……”周团长生气地:“我是个残废,吃了它也走不出草地去。
”这个战士:“不!不……”周团长痴痴地看着担架旁边的水塘,似在自语:“他们都是因为我呀……”这个战士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只能微微摇头。
周团长依然在自语:“他们还年轻,应该活下来……”沉吟片时,突然把手中所剩不多的那袋炒面扔到战士面前,毅然从担架上爬下来,艰难地向水塘爬去。
战士微微地睁开眼,看见周团长吃力地爬向水塘,他本能地拿起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蓦地站起,又倒在了担架旁边。
周团长回身看了看再也爬不起来的战士,又转过身全力向水塘爬去。
1.选文中哪些词语表明周团长选择了死亡是经过深思熟虑的?2.处于极度饥饿中的周团长和战士互相推让炒面,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品质?3.作为攻占娄山关的英雄周团长,没有勇往直前,却爬进水塘赴死。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4.从该部分的几段文字看,下列表述不当的一项是A.电视文学剧本主要抓住人物活动来表现社会生活,塑造人物形象。
B.电视文学剧本一般不需要借助景物来表现人物或中心意思。
C.电视文学剧本要有情节。
D.电视文学剧本一般没有大段大段的人物心理描写。
5.红军长征七十多年后,崔永元带着21位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再次踏上长征路,他们沿着70多年前红军长征主要路线徒步走向终点,并完成各类体验活动、采访活动及若干公益任务。
对此很多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材料选自“新浪网”,假如请你作客新浪嘉宾聊天室,发表自己对这一行动的看法,你将如何说?材料一:长征不仅是中国的壮举,更是世界的奇迹,我们有理由来发扬这种精神,我建议把它发展成一项体育运动,定期组织活动,让全世界人民都来参加这项比马拉松还厉害得多的运动,以纪念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征》(节选)语段阅读训练附答案
《长征》(节选)语段阅读训练附答案
《长征》(节选)语段训练
阅读《长征》节选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草地上的担架:一条腿的周团长倒在担架上,两个抬担架的战士坐在地上,饿得连头都抬不起来了。
周团长拿起身边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看着低头坐在担架前边的那个战士,无力地:“小同志,你吃一口吧?”
担架前边的战士依然无声地低着头。
周团长自语地:“他可能睡着了。
”他吃力地转过身,看着坐在担架后边的那个战士:“小同志,你把它吃了吧?”
这个战士无力地说:“周团长……我,不行了,你吃了它……还能走出草地……”
周团长生气地:“我是个残废,吃了它也走不出草地去。
”
这个战士:“不!不……”
周团长痴痴地看着担架旁边的水塘,似在自语:“他们都是因为我呀……”这个战士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只能微微摇头。
周团长依然在自语:“他们还年轻,应该活下来……”沉吟片时,突然把手中所剩不多的那袋炒面扔到战士面前,毅然从担架上爬下来,艰难地向水塘爬去。
战士微微地睁开眼,看见周团长吃力地爬向水塘,他本能地拿起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蓦地站起,又倒在了担架旁边。
周团长回身看了看再也爬不起来的战士,又转过身全力向水塘爬去。
1.选文中哪些词语表明周团长选择了死亡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2.处于极度饥饿中的周团长和战士互相推让炒面,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品质?
3.作为攻占娄山关的英雄周团长,没有勇往直前,却爬进水塘赴死。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4.从该部分的几段文字看,下列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A.电视文学剧本主要抓住人物活动来表现社会生活,塑造人物形象。
B.电视文学剧本一般不需要借助景物来表现人物或中心意思。
C.电视文学剧本要有情节。
D.电视文学剧本一般没有大段大段的人物心理描写。
5.红军长征七十多年后,崔永元带着21位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再次踏上长征路,他们沿着70多年前红军长征主要路线徒步走向终点,并完成各类体验活动、采访活动及若干公益任务。
对此很多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材料选自“新浪网”,假如请你作客新浪嘉宾聊天室,发表自己对这一行动的看法,你将如何说?
材料一:长征不仅是中国的壮举,更是世界的奇迹,我们有理由来发扬这种精神,我建议把它发展成一项体育运动,定期组织活动,让全世界人民都来参加这项比马拉松还厉害得多的运动,以纪念为国捐躯
的英雄儿女。
91岁高龄的李中权将军曾参加过长征,他告诉选手们:“我当年长征时,才二十出头,真的是吃过草根,吃过皮带。
你们重走长征路是继承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应该千秋万代传下去。
”
材料二:除了走路外一切都是形式:没有敌人围攻追杀;渡河有人给准备船;洪水过了再下水;爬山给准备向导、绳索并提供天气预报……有医生全程跟踪,没有任何危险。
这是什么长征呀?分明是在作秀。
材料三:崔永元坦承:“的确,现在长征路线的交通等条件已经发生了巨变,也没有敌人在追我们,但是如果他们认为这是在炒作,那请他们来走一回。
我们不光是用脚在行走,更是用心在丈量,在体会一种精神!”
参考答案
1.痴痴地、沉吟片刻、毅然、艰难地、全力2.表现了红军官兵在生死抉择关头都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崇高品质和巨大的人格力量。
3.这是在特定情况下采取的特定行动,周团长的赴死,不是消极怯懦的回避艰难,而是为他人着想,从大局出发,把生的希望让给年轻战士,以惨烈的壮举来催唤人们勇往直前,鼓足走出草地的革命信心,其行为充满了悲壮的人格魅力。
(意近即可)4.B。
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