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

合集下载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课件图文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课件图文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课件图文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六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第一课时《蚂蚁》。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探究蚂蚁的触角的作用,以及蚂蚁的群居生活方式。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知道蚂蚁的触角有嗅觉和触觉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知道蚂蚁的触角有嗅觉和触觉的作用。

难点:探究蚂蚁的触角的作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蚂蚁标本、放大镜、触角模型等。

学生准备:观察蚂蚁的生活环境,收集有关蚂蚁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5分钟)二、探究蚂蚁的触角作用(10分钟)1. 教师出示触角模型,引导学生观察蚂蚁的触角,让学生猜想蚂蚁的触角有什么作用。

2.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3. 教师进行实验验证,让学生观察蚂蚁在触角被遮挡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三、了解蚂蚁的群居生活方式(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蚂蚁的生活环境,让学生谈谈对蚂蚁生活方式的认识。

四、实践环节(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校园内的蚂蚁,记录蚂蚁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

板书设计:蚂蚁触角:嗅觉、触觉群居生活作业设计:1. 观察蚂蚁的生活环境,记录蚂蚁的生活习性。

2. 家长协助孩子在家进行蚂蚁触角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蚂蚁的标本,引导学生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知道蚂蚁的触角有嗅觉和触觉的作用。

在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观察校园内的蚂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蚂蚁的其他生活习性,如蚂蚁如何寻找食物,蚂蚁如何繁殖等。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蚂蚁搬家观察,深入了解蚂蚁的生活方式。

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知道蚂蚁的触角有嗅觉和触觉的作用。

难点是探究蚂蚁的触角的作用。

【K12学习】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优质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K12学习】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优质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优质课
教案与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本课首先从学生观察蚂蚁时遇到困难,然后指导学生怎样观察蚂蚁的活动情况。

通过学习本节课使学生了解蚂蚁的生活特征、从而爱护小动物。

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生观察蚂蚁的兴趣较高,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由于三年级学生年龄小,找不到最后的方法来观察蚂蚁的活动,看清蚂蚁的外形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1)通过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使学生懂得爱护小动物。

(2)指导学生用文字、图画记录观察内容,让学生了解蚂蚁外形特征。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关心小动物。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观察蚂蚁的活动。

教学难点:了解蚂蚁的生活特性。

教学过程。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蚂蚁》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蚂蚁》

送蚂蚁回家
1. 蚂蚁窝是怎样的? 2. 看看还有没有新的发现。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动物
5、蚂 蚁
触角 头
胸 足

蚂蚁的身体分为( 头)、( 胸)、( 腹)三部分,头 上有( 一对触)角,胸部有( 三)对。足
蚂蚁的特点
生活环境: 陆地上
身体结构:
身体分三节,有一对 触角、三对足
• 蚂蚁分泌的这种芳香物质称为信息素,由于它 的挥发性大,几分钟过后,食物都运回了窝巢, 香味也就消失不见了,免得再有蚂蚁前来,结果 扑了空。

触角(两对) 眼 壳


蜗牛的身体


1、蜗牛喜欢生活在 潮湿 的环境中。 2、蜗牛用 腹足爬行。
肛 门
后端
蚯蚓的身体
环 带口
前端
1、蚯蚓喜欢生活在 潮湿、黑暗的环境中。 2、蚯蚓用 皮肤呼吸。
答案: 蚂蚁
1、蚂蚁的生活环境 2、蚂蚁的食物 3、蚂蚁的身体结构 4、蚂蚁的类型和分工 5、蚂蚁认路
1、蚂蚁的生活环境
蚂蚁生活在土壤的洞穴里。
2、蚂蚁的食物
问:你能用什么引诱蚂蚁出来?
蚂蚁是找寻食物的高手,它们的嗅觉灵敏,很 容易发现食物。当它们发现食物时,会用特殊 的方法召集其他的同伴,合力把食物搬回家里 去,小蚂蚁和蜜蜂一样爱吃甜食,蚂蚁也爱喝 蜂蜜,知识蚂蚁并不挑食,什么食物都能接受。
• 4. 兵蚁:头大,上颚发达,可以粉碎坚硬 食物,主要保护蚁群。
蚁蚁后后
兵蚁
工蚁
5、蚂蚁认路
蚂蚁靠什么来识别道路?
蚂蚁的触角有辨别气味的功能
蚂蚁在行进的时候会分泌一种特殊气味的信息素, 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

科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蚂蚁课件

科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蚂蚁课件
蚁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雄蚁
蚂蚁家族组成成员
工蚁
兵蚁

胸 腹
触(chù)角



足(3对)
参照科学书第35页的蚂蚁 简图,画出蚂蚁的外形图 并标出各部分名称。
我来连连看

胸 腹

触角
蚂蚁的身体究竟分为几个部分
蚂蚁如何交换信息
关键词
触 角
分泌物
蚂蚁为何认识回家的路
蚂蚁的触角有辨别气味和交 换信息的功能;
蚂蚁在爬行的过程中会分泌一种特殊气味 的信息素,这种信息素就是蚂蚁传递信息 的工具。
巨头蚁 分布在非洲 热带地区, 全身黑褐色 食肉
红足猛穴蚁
分布大部分 亚热带地区 被捉时后腹 部竖起,并 喷射出白色 泡沫
蚁后
——群体的领导者,负责繁殖后代
雄蚁
——负责与蚁后交配,然后死去
工蚁
——负责寻找食物与建筑蚁穴等
兵蚁
——负责战斗、攻击
部分品种蚂蚁介绍
司机蚂蚁 生长在非洲 的东部和中 部,整只蚂 蚁长约4cm
子弹蚁 分布在亚马 逊盆地的雨 林中,身体 长约3cm, 剧毒
红蚂蚁 一般生长在 南非的亚热 带雨林之中 食肉
蚂蚁是个“大力士”
“神力” 从何而来?
腿部与 关节处会分 泌出特殊物 质三磷酸腺 苷(简称 ATP),ATP 在酸性物质 的刺激下会 释放出大量 的能量
蚂蚁的腿关节
辨一辩
1、蚂蚁是用头上的触角来交流信息的。 √
√ 2、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
3、不同的蚂蚁身体相差很大,没有相同点。 ×

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教学反思

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教学反思

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教学反思1、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教学反思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和身体结构,我们准备了工具和材料,走出教室,来到操场,上了一节具有特殊意义的课——这是同学们学习科学之后的第一次实地观察动物活动。

课堂上,我首先向同学们讲解了观察的目的、方法及需要注意的事项,然后和同学们一起来到操场上。

小家伙们用从家里带来的甜点心、糖块、果皮和馒头等引来了蚂蚁,然后便用我分发的放大镜开始观察,这项活动比较简单,一会儿功夫,每个同学便将蚂蚁的身体结构观察得清清楚楚。

同学们对于此项活动的兴致很高意犹未尽,这完全是我意料之中的。

我索性按计划让他们继续各自的观察活动,并再次强调在观察时要仔细认真。

同时,作为奖励,我将事先准备的樟脑球分发给他们,并指导他们使用:在蚂蚁经过的地方画一条线,或者画一个圆圈将一只蚂蚁圈起来,再观察蚂蚁的行动发生哪些变化……最终,活动取得了圆满结果。

回顾这次观察活动,我认为在组织学生观察小动物时,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观察活动要深入1、要尽可能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这也是观察生物的基本要求。

当我发现有的同学急于知道蚂蚁遇到食物后的表现,便将食物直接放在了蚂蚁面前,便马上提醒他们应该将食物放在离蚂蚁稍远一点的地方。

同时,让他们思考其中的'道理,进而引导他们查找资料了解到蚂蚁头部触角的作用。

2、要鼓励学生做到一边观察一边思考。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蚂蚁遇到小块食物时,便独自将食物搬回巢穴,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行进方向,显得比较轻松;如果遇到稍微大一点的食物,只靠一只蚂蚁搬运起来比较吃力时,它便会将食物拖回巢穴,这时如果再有一只蚂蚁赶过来帮忙,两只蚂蚁又会侧着身子来搬运;如果遇到比较大的食物,最先发现食物的蚂蚁,总是在食物上前后左右地考察一番,然后便赶回巢去搬来救兵,而且令人感到惊奇的是,搬来的救兵总是恰如其分不多也不少,更令人不解的是,这么多蚂蚁竟然可以同时用力。

三年级科学评课稿:蚂蚁

三年级科学评课稿:蚂蚁

三年级科学评课稿:蚂蚁三年级科学评课稿:蚂蚁三年级科学评课稿:蚂蚁1在我校举办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中,我听了一节由陈老师执教的科学课。

本节课的主题是《蚂蚁》。

听完整堂课,我觉得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作为学生的时代的我,在接受科学教育的过程中用得最多的是一本书、一只笔,耳朵听、笔头记。

可今天的孩子们真正是在体验、探索中学习科学、发现科学、探索科学。

孩子们在教师的引领下兴趣盎然地走进科学。

这节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很有启发性的。

1、课前素材准备:这个阶段主要针对教师备课。

陈老师课前收集许多蚂蚁以及准备供学生观察蚂蚁的瓶子;教师还制作幻灯片,下载有关蚂蚁活动的视频,用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学生深入了解蚂蚁的习性,同时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2、课堂情景体验:教师让学生自己仔细观察蚂蚁的身体结构、观察蚂蚁是如何交流的,然后学生小组交流展示,而不是教师直接给出答案。

我们英语教师和学生在上课时也应共同观看并体验相关素材,体会在不同情境下语言是如何应用的。

3、课堂知识归纳:学生根据自己在体验阶段得到的认识,给出答案,然后教师进行点评、补充说明。

学生们经过老师的纠正补充,对所了解的知识印象非常深刻。

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运用体验和归纳的语言点进行实际运用,教师进行评判和纠正。

在陈老师的“体验式”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大胆的表演者,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者。

在教学中,教师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善于从看似平淡的日常生活中搜集信息,让学生去体验;教师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讨论的机会,教师将开放性的讨论归结为有序的解决问题的过程,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三年级科学评课稿:蚂蚁2《蚂蚁》是《科学》三年级上册动物单元中的一个教学内容。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能确定观察主题,并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蚂蚁,会积极动脑筋、采用多种办法进行观察,了解蚂蚁基本的身体构造和生活习性。

2、能用语言、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并愿意与同学进行交流和相互评价。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课件图文(1)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课件图文(1)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课件图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我们周围的生物》的第一课时《蚂蚁》。

本节课主要通过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了解蚂蚁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蚂蚁,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和基本特征。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周围生物的关爱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蚂蚁的生活习性和基本特征。

难点:蚂蚁的触角的作用和蚂蚁的社会行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蚂蚁模型、蚂蚁图片、放大镜、观察箱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蚂蚁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蚂蚁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探究蚂蚁的生活习性:学生分组观察蚂蚁,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外部特征,如身体分为几部分,有什么特殊器官等。

3. 探究蚂蚁的触角作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蚂蚁在触角被遮挡后是否能正常寻找食物。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蚂蚁的社会行为,如分工合作、共同照顾幼虫等。

6. 课后实践: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蚂蚁,记录观察结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六、板书设计蚂蚁的基本特征1.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2. 有触角和足3. 社会行为:分工合作、共同照顾幼虫七、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蚂蚁,记录蚂蚁的生活习性和基本特征。

答案:蚂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触角和足。

蚂蚁具有社会行为,分工合作,共同照顾幼虫。

2. 思考蚂蚁的触角在生活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案:蚂蚁的触角起到嗅觉和触觉的作用,帮助蚂蚁寻找食物和识别路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蚂蚁,让学生了解了蚂蚁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课后,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其他昆虫,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习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蚂蚁》优质教案通用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蚂蚁》优质教案通用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蚂蚁》优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蚂蚁》这一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蚂蚁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社会行为以及蚂蚁与人类关系。

通过学习,让学生解蚂蚁生态特点,认识到小小蚂蚁背后蕴藏着大大智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蚂蚁基本身体结构,解蚂蚁生活习性和社会行为。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蚂蚁能力,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热爱,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蚂蚁社会行为特点及其与人类关系。

2. 教学重点:蚂蚁身体结构、生活习性以及观察和分析蚂蚁能力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蚂蚁模型、放大镜、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蚂蚁搬运食物视频,让学生初步解蚂蚁生活习性和合作精神。

2. 新课导入:a. 展示蚂蚁模型,让学生观察蚂蚁身体结构。

3. 例题讲解:a. 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蚂蚁生活习性和社会行为。

b. 分析蚂蚁与人类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蚂蚁在生态系统中作用。

4. 随堂练习:a. 学生分组观察蚂蚁,记录蚂蚁行为特点。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蚂蚁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社会行为及与人类关系。

六、板书设计1. 蚂蚁身体结构a. 头部:触角、眼睛、口器b. 胸部:三对足、一对翅膀c. 腹部:生殖器官、消化器官2. 蚂蚁生活习性a. 社会行为:分工合作、信息传递b. 食物来源:杂食性,喜欢甜食3. 蚂蚁与人类关系a. 生态系统中分解者b. 人类生活中益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观察身边蚂蚁,记录它们行为特点。

b. 思考蚂蚁为什能搬运比它们身体还重食物?2. 答案:a. 学生观察到蚂蚁行为特点可能包括:觅食、建巢、保卫、繁殖等。

b. 蚂蚁能搬运比它们身体还重食物,得益于它们身体结构、合作精神和信息传递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