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使用操作规程
实验动物生产繁殖操作规程

实验动物生产繁殖操作规程实验动物生产繁殖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生物安全性,有必要制定一套操作规程。
以下是一份关于实验动物生产繁殖的操作规程。
一、实验动物种类选择1. 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选择适合的实验动物种类。
2. 参考相关文献和专家意见,选择品质良好、生理稳定的实验动物株系。
二、饲养环境1. 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2. 设立适当的隔离区域,防止交叉感染。
3. 确保饲养设施的清洁和消毒,避免病原体传播。
三、饲养管理1. 提供适宜的饲料和饮水,确保实验动物营养充足。
2. 定期检查饲养设施,维护设施的完好性和安全性。
3. 对实验动物进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四、交配配对1. 选择体质健康、性成熟的实验动物进行交配配对。
2. 确定适宜的交配时间和交配方法,提高交配成功率。
3. 记录交配配对的详细信息,方便后续数据分析和追溯。
五、妊娠管理1. 对成功交配的雌性实验动物进行妊娠管理,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和饲料。
2. 定期监测妊娠动物的体重、行为和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3. 根据实验需要,采取适当的方法确认妊娠状态。
六、分娩处理1. 雌性实验动物分娩前,提供安静、干燥、温暖的环境。
2. 监测分娩过程,确保无阻塞和顺利进行。
3. 针对分娩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
七、育仔管理1. 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包括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 提供适宜的饲料和饮水,确保幼仔获得足够的营养。
3. 定期监测幼仔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八、记录和追溯1. 记录每只实验动物的详细信息,包括个体特征、饲养情况和繁殖信息等。
2. 根据需要建立实验动物的家谱和个体编号系统,方便后续数据分析和追溯。
九、伦理和法规遵守1. 遵守相关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确保实验动物的福利和健康安全。
2. 获得繁殖和使用实验动物的合法许可和批准。
以上是一份关于实验动物生产繁殖的操作规程,通过严格执行这些规程,可以提高实验动物生产繁殖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确保科研工作的可靠性和生物安全性。
实验动物使用操作规程

实验动物使用操作规程1.目的和原则(1)最小化对动物的痛苦和不适;(2)使用合适数量的动物样本来得到可靠的实验结果;(3)保护实验动物的福利和健康;(4)尊重实验动物的权益,并进行相关伦理审查。
2.实验动物的选取与养殖(1)选择适合的动物种类和品系,以满足实验的需要,并减少对动物的痛苦和伤害;(2)根据动物实验项目的要求,选择符合条件的动物个体,如性别、年龄、体重等;(3)实验动物的养殖应符合动物福利要求,提供适宜的环境,保证其健康和舒适。
3.实验动物的处置(1)实验结束后,对于有生存力的实验动物,可以重新投入科学研究或用于教学等目的;(2)对于实验结束后不再需要的动物,应采取安全和安乐的方式处置,如人道处死、人道安乐死或安全地回收利用。
4.实验动物的饲养和管理(1)提供适合的饲料,满足动物的营养需求,并确保饮用水的供应;(2)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等参数,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3)定期对实验动物进行健康监测和疾病预防,注重动物的生理和心理福利。
5.实验动物使用的伦理审查(1)在进行实验动物使用前,应进行相关伦理审查,确保实验设计合理,符合科学和伦理的要求;(2)伦理审查应考虑到实验动物的福利和权益,并确保任何可能对动物造成痛苦或不适的实验项目得到充分评估和批准。
6.实验操作和技术(1)实验操作人员应经过充分的培训,熟悉实验操作的流程和技术,以减少实验中的风险和误差;(2)实验操作应具有可靠性和重复性,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动物的福利和安全。
7.实验动物的疼痛和不适的评估和减轻(1)在实验中,应对动物可能产生的疼痛和不适进行评估,采取措施减轻其痛苦;(2)如有必要,在实验中使用镇痛、麻醉药物或正当的处置方法来减轻动物的痛苦。
8.结果的记录和分析(1)对实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实验设计、操作过程和结果等;(2)分析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处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9.实验动物的替代方法(1)开发和推广替代方法,减少对实验动物的使用;(2)鼓励使用无动物实验方法,如体外实验、计算机模拟等。
动物实验操作规程

动物实验操作规程一、引言动物实验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动物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学、医学和药理学等领域的知识。
然而,为了保护动物权益和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我们需要制定一套严格的动物实验操作规程,建立科学、规范、公正的实验环境。
二、实验前的准备1. 确定实验目的和计划,明确实验所需的动物种类和数量,并做好相应的实验预算。
2. 选择适当的实验动物,应考虑到动物的生理特征、敏感性和实验目的。
3. 获取合法的实验动物,选择有资质和信誉的供应商,确保动物的健康和纯种性。
4. 设计和准备实验所需的实验设备、仪器和药剂,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试剂。
三、动物饲养与保健1. 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通风等因素,以及合适的光照和噪声水平。
2. 提供适宜的饲料和水源,确保动物获得均衡和营养丰富的饮食。
3. 定期检查动物的健康状况,关注饲养环境对动物的影响,如感染、寄生虫等问题及时处理。
4. 严禁对实验动物进行虐待和草率处理,确保动物的福利和尊严。
四、实验操作与观察1. 实验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熟悉实验流程和操作规程,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2. 严格按照实验设计和程序进行实验操作,避免对动物产生不必要的伤害。
3. 仔细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
4. 在实验过程中密切关注动物的行为和生理指标变化,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五、实验后的处理与评估1. 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设计和程序对动物进行合理处理。
如需要人道安乐死,应确保施行过程无痛苦和折磨。
2. 对实验所产生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统计学意义。
3. 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4. 在实验结束后评估实验的科学和伦理价值,总结经验教训并作出改进措施,提高实验质量和动物福利。
六、动物实验伦理1. 尊重动物权益,严格遵守动物防虐待法律法规,确保动物实验的合法性和道德性。
动物实验操作安全操作规程

动物实验操作安全操作规程一、实验室准备1. 实验室必须保持清洁整齐,地面干燥洁净,并且定期消毒。
2. 确保实验室内通风良好,避免有害气体积聚。
3. 存放在实验室内的实验动物必须有充足的饲养空间,以及足够的饮水、饲料。
二、实验操作前的准备1. 实验人员必须穿戴好相应的实验服、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个人防护用品。
2. 实验仪器设备必须经过检查和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3. 实验人员必须对实验目的和操作步骤进行充分了解,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三、动物安全操作规程1. 在实验操作前,必须对实验动物进行观察和检查,确保其健康状况良好,无任何疾病症状。
2. 在处理动物时,应轻拿轻放,避免受到伤害,同时也要尽量减少对动物的伤害。
3. 需要注射药物或采集样品时,实验人员必须掌握相应的操作技巧,并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在实验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动物的观察,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记录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5. 实验操作结束后,实验人员必须对实验动物进行适当的处置,如安置到相应的饲养区域等。
四、实验室设备操作规范1. 实验室内的设备必须经过合理的保养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2. 对于需要使用的设备,实验人员必须熟悉其使用方法,并按照操作手册进行正确操作。
3. 在使用高温设备时,实验人员应注意防止烫伤,必要时可以佩戴防热手套。
4. 实验室内的电气设备和线路需要特别注意安全,实验人员在操作时应遵守相应的操作规定。
5. 在使用刀具或锐利器械时,实验人员必须小心谨慎,以免发生意外伤害。
五、实验废料处置1. 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必须分类存放,如实验动物的排泄物要单独收集。
2. 废料的处理要符合环保要求,不能随意丢弃到自然环境中。
3. 实验废料必须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安全处理,以防止对环境和人体带来危害。
六、实验安全意识培养1. 实验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实验安全知识,了解实验操作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2. 实验人员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安全隐患时,必须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隐患。
实验动物检疫操作

实验动物检疫操作1. 目的为了规范实验动物的检疫,特制定此标准操作规程。
2. 不同动物检疫内容2.1 SPF级豚鼠的检疫2.1.1 新购进的SPF级豚鼠置于检疫室进行检疫,于购进动物第二天对其称重。
2.1.2 标记:2.1.2.1 豚鼠接收后,以盒为单位统一进行数字编号,如1号,依次类写。
2.1.2.2 每盒饲养不超过5只,对每盒内每只豚鼠用油性黑色或蓝色记号笔在豚鼠耳朵内表面进行数字编号,如1号,依次类写,以作标记。
2.1.2.3 填写盒标识标签,标签内容包括:专题编号、笼号、试验名称、动物性别、专题负责人。
2.1.2.4 将填好的笼标识标签插在标签卡套中,再固定于饲养盒的正中位置。
2.1.3 检疫期最低不少于七天。
2. 2 金黄地鼠的检疫2.2.1 新购进的金黄地鼠置于检疫室进行检疫,于购进动物第二天对其称重。
2.2.2 标记2.2.2.1 金黄地鼠接收后,以盒为单位统一进行数字编号,如1号,依次类写。
2.2.2.2 每盒饲养不超过1只。
填写笼标识标签,标签内容包括:专题编号、盒号、试验名称、动物性别、专题负责人。
2.2.2.4 将填好的笼标识标签插在标签卡套中,再固定于饲养盒的正中位置。
2.2.3 检疫期最低不少于七天。
2.3大鼠的检疫2.3.1 新购进的大鼠置于检疫室进行检疫,于购入动物第二天对其称重。
2.3.2 方法一2.3.2.1 大鼠接收后,以笼(盒)为单位统一进行数字编号,如1号笼(盒),依次类写。
2.3.2.2 每笼(盒)饲养最多5只,对每笼(盒)内每只动物采用黑色或蓝色油性记号笔在动物的尾巴部位划横线,以作标记,并对每只动物进行数字编号,如1号笼2号动物,动物编号即为"1-2"号。
2.3.2.3 填写笼(盒)标识标签,标签内容包括:专题编号、笼号、试验名称、动物性别、专题负责人。
将填好的笼标识标签插在标签卡套中,再固定于饲养盒的正中位置。
2.3.3 方法二2.3.3.1 大鼠接收后,选择所需要号码的耳标标号,用75%酒精消毒后,将其装入耳标钳。
实验动物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

根据实验动物的特点和数量,选择合适的运输工 具,如笼具、保温箱等。
运输过程监控
对实验动物的运输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动物 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惊吓、不缺水、不缺食。
到达目的地检查
到达目的地后,对实验动物进行身体状况检查, 确保动物健康无损。
实验动物管理制度与操作规 程
2023-11-04
目录
• 实验动物管理总则 • 实验动物繁殖与饲养管理 • 实验动物采购与运输管理 • 实验动物应用管理 • 实验动物废弃物处理与生物安全管理 • 实验动物管理制度监督与执行
01
实验动物管理总则
目的和意义
确保实验动物质量
通过规范实验动物的管理,保证实验动物的质量和健康状况,为 科研实验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定期对实验动物进行健康检查,包括体重、体 温、呼吸频率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实验动物饲料与饮水管理
选择合适的饲料
根据实验动物的不同品种 和生长阶段,选择适宜的 饲料,确保其营养需求得 到满足。
控制饲料质量
定期对饲料进行质量检测 ,确保饲料的新鲜度和营 养成分的稳定性。
提供清洁饮水
为实验动物提供清洁的饮 水,定期进行水质检测, 确保饮用水的安全性。
03
实验动物采购与运输管理
实验动物采购管理
供应商资质审核
确保实验动物供应商具备相应的资质,包括营业执照、许可证 和动物质量报告等。
动物质量评估
根据实验需求,对实验动物的质量进行评估,包括品种、遗传 背景、健康状况等方面。
采购合同签订
05
实验动物废弃物处理与生 物安全管理
实验动物废弃物处理
标准操作规程(SOP)——实验动物的处死和处置

一、目的
实验动物的处死和处置是进行动物试验的重要步骤。
在许多动物实验中,必须处死的实验动物应采用安死术,以减少动物不必要的痛苦。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中国国家流感中心的所有技术人员对实验动物进行处死和处置。
三、程序
(一)生物安全要求
接种过H5、H7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2N2亚型流感病毒的动物处死和处置操作需要在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ABSL-3)进行。
其它动物处死和处置操作需要在动物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ABSL-2)中进行。
(二)材料
1.实验动物:中小型实验动物,如:小鼠、大鼠、豚鼠、兔等。
2.其他:注射器、手术刀、药物等。
(三)实验步骤
1.大鼠和小鼠的处死
(1)颈椎脱臼法
1)操作者穿上工作服,戴上口罩和手套,将小鼠或大鼠放在表面粗糙的台面上,用左手拇指、食指按住鼠的头部。
2)右手将鼠尾根部用力向后上方拉,导致颈椎脱臼,动物立即死亡。
3)实验完成后将动物尸体放入生物安全袋中,集中焚烧处置。
(2)击打法
1)实验者穿上工作服,戴上口罩及手套。
2)右手抓住鼠尾,提起,用力摔击其头部,鼠痉挛后立即死亡。
3)用小木锤用力击打鼠头部也可致死。
4)实验完成后将动物尸体放入生物安全袋中,集中焚烧处置。
标准操作规程(SOP )——死和处置。
动物实验室操作安全规程

动物实验室操作安全规程动物实验室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医学试验的重要场所,但由于涉及到动物的生命和健康,操作安全应成为实验室工作的首要考虑。
本文将介绍一套全面的动物实验室操作安全规程,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一、实验室准备在进入动物实验室之前,实验人员必须全面了解实验所涉及的动物品种、操作流程和相关知识。
每位实验人员都应接受相关培训,并掌握基本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减少实验过程中的人为错误和事故发生。
实验室应按照规定的标准设置,拥有合适的实验场地、设备和工具。
实验环境应保持整洁、干燥,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实验材料和设备的摆放应合理,以确保实验人员的操作流畅和安全。
二、个人防护动物实验中,实验人员应严格执行个人防护措施,以避免接触到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在操作动物过程中必须戴上适当的口罩、手套和实验服,避免直接接触实验物品和动物体液。
同时,实验人员应经常洗手,特别是在完成操作或接触动物后,以保持干净和卫生。
三、实验物品处理实验室内的实验物品需要妥善管理和处理。
首先,实验人员应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在操作过程中,应防止实验物品的泄漏、破损和交叉污染。
实验物品应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储存和处置,尽可能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伤害。
四、动物操作在进行动物实验时,实验人员应基于动物品种和实验要求,理解和遵守相关道德和法律规定。
动物在实验过程中的福利和权益应受到关注和保护。
实验人员应确保操作过程轻柔、准确,以最大限度减少对动物的伤害和痛苦。
当实验人员需要进行动物手术时,应根据动物品种进行相应的麻醉和术前处理,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五、事故应急处理在动物实验室工作中,事故是无法避免的。
一旦发生事故,实验人员必须迅速采取应急措施,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例如,在实验物品泄漏时,应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并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处理。
在发生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时,实验人员应按照预先制定的应急计划行动,尽快撤离现场,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动物实验及设施设备操作规程1、屏障设施使用操作规程(1)人员进出进入一更前将头发盘起,在更衣室外消毒槽站立片刻换拖鞋进入一更,关闭一更门,将门反锁。
脱下外衣放入更衣柜,更换为灭菌后内衣,将一更门解锁。
打开二更门,更换二更拖鞋,进入二更,以感应式消毒器对手消毒,戴口罩、帽子,头发应全部塞入帽子里,消毒液洗手,戴无菌手套,然后穿隔离衣。
以手套将隔离衣袖口封紧。
在消毒液内擦洗手套,要将手套表面指缝、腕部仔细擦洗。
实验人员进入动物实验室,更换各自实验室的拖鞋。
每天操作完毕,各实验室拖鞋于消毒液中洗净取出于本室晾干。
摘去手套,将手套整体泡入另一消毒盒内,关闭二更内侧门,换拖鞋。
将二更外侧门边放置的拖鞋拿到内侧门边摆放整齐,人员即可离开,离开前将拖鞋在消毒液中浸泡5分钟。
进入一更,脱去无菌内、外衣,更换自己衣服,出一更,将无菌衣拿出。
开一更、二更紫外灯消毒。
每次进出动物实验室须填写记录表。
(2)物品进出外购的饲料经紫外灯照射20—30分钟后传入内储存室。
饲料在实验区内存放,不能超过两周。
夏季注意防霉防潮。
垫料经双扉高压蒸汽灭菌柜灭菌后传入内储存室。
小件笼具等经双扉高压蒸汽灭菌柜灭菌后传入内储存室。
大件笼具经消毒浸泡后,再喷雾消毒三遍方可进入。
不能耐高温物品如消毒液瓶等,将外表擦拭干净后,用消毒液浸泡消毒,由传递窗进入饲养室准备间。
所有实验用品先用消毒剂进行表面灭菌或喷雾灭菌后再放入传递窗中经紫外灯照射20—30分钟后从内储存室侧取出。
待洗刷物品经内储存室传入消毒室。
废弃物、动物排泄物装入塑料袋,密封后经污物传递窗传出。
实验结束后,实验用品通过内储存室传递窗传出。
(3)动物管理动物进入:动物引进应先放入隔离检疫室,待隔离检疫合格后移入饲养室。
动物进入洁净区前,首先按照动物运输箱上的标签,核对动物的出生日期、品系名称、性别、数量、供应单位名称、动物的微生物控制等级等是否与计划相符。
用消毒液如5%百毒杀、0.5%~1%过氧乙酸等喷雾消毒运输箱的表面。
将运输箱置于检疫室的传递窗内,再用消毒液喷雾,关上传递窗外门后,打开紫外灯照射10min。
打开运输箱,取出动物置于隔离检疫室饲养盒内。
检疫合格后进入实验区。
饮水:每天供给灭菌水。
注意检查瓶塞是否漏水或堵塞。
饲喂:饲料自由采食,充足供给,及时添加。
掉到地上的料块、发霉的及高压过度的饲料,及时移出,不再用于饲喂。
更换垫料:每周一、四,更换垫料。
周一用消毒液清洗饲养盒、盖。
将饲养盒内的垫料清扫干净,消毒夜清洗后,放入新垫料,把动物轻轻移回。
换下的垫料装袋及时移出。
操作时随车设一消毒盒,每隔1 0分钟洗手消毒一次。
淘汰处理:死亡动物装入塑料袋,密封后经污物走廊传出,放冷冻箱内暂存,集中送相关单位做无害化处理。
每次实验完毕后,动物尸体及实验废弃物处理时须填写记录。
(4)物品消毒原则:凡耐高压物品,均采用高压消毒的方法。
包括饲料、垫料、笼具、水、水瓶、隔离衣等。
不能高压物品,擦拭干净,用消毒夜浸泡后,再由传递窗进入饲养室准备间。
方法:将分装好的饲料、垫料、水等物品,由外门放入真空灭菌器内,关好门,设定好程序,检查无误后,启动灭菌器,待程序结束后,由内门将消毒物品直接移入饲养室,关好内门。
①笼具架a.先将笼具架用中性洗洁液擦拭,擦净污渍,再用清水冲净,最后抹布擦干。
可以高压蒸汽灭菌的笼具架用高压蒸汽灭菌。
预真空高压蒸汽灭菌器参数为脉动3次、132℃灭菌4分钟,干燥2分钟。
b.不能高压蒸汽灭菌的笼具架擦拭干净、消毒液表面消毒三遍后进入。
②饲养盒和垫料a.先清除盒内的污物,用水将盒的内外壁冲洗干净,晾干。
b.在适当位置放指示卡,注意饲养盒之间应留有缝隙,然后进行高压灭菌。
灭菌参数为脉动3次,132℃4min,干燥2min。
c.灭菌完毕后,应确认灭菌效果达到要求,再将饲养盒放到消毒后室,贴上标签,标明消毒日期。
存放时间不超过7d。
③垫料a.垫料应选择无毒性、无异味、无油脂、吸湿性好、粉尘少的材料。
b.垫料过筛后分装入鼠盒中,每盒2-3cm厚。
6个盒子一摞,每摞最上层盒子不装垫料。
置于高压蒸汽灭菌器灭菌室中。
关闭高压锅门,灭菌参数为脉动3次、132℃灭菌5min、干燥3min。
灭菌后的垫料贴上标签,标明灭菌日期。
存放于消毒后室。
存放时间不超过7d。
④饮水瓶a.清除饮水瓶里的剩水,清水冲净。
将其置于容器中,放入指示卡。
b.灭菌参数为脉动3次、132℃3min、干燥2min。
c.检查指示卡的颜色,确认灭菌效果达到要求,贴上标签,标明灭菌日期,放在消毒后室。
存放时间不超过7d。
⑤饮水a.将水瓶充分洗净后,摆放入盒,然后瓶中装入无菌水,将瓶塞歪放在瓶口上,不要盖紧。
在水瓶的适当部位贴上指示卡。
然后放入高压蒸汽灭菌器进行灭菌。
灭菌参数为置换20min、125℃30min。
b.灭菌后,查看指示卡的颜色,确认灭菌效果达到要求,将饮水瓶盖子盖紧,直接放入饲养室。
存放时间不超过7d。
⑥饲料首先检查饲料是否腐败、变质,确认质量合格后,将饲料分装成小袋,随机在两袋中放置指示卡,扎好袋口,高压蒸汽灭菌器灭菌室内上下层各放置一袋,袋与袋之间要有充分的空隙。
关闭灭菌器门,灭菌参数为脉动3次、132℃灭菌4min、干燥5min。
标明灭菌日期。
存放时间不超过7d。
⑦无菌水的使用仅限于饲养室的消毒用水。
⑧衣服、毛巾a.用中性洗涤剂洗净衣服、毛巾,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叠整齐。
b.将指示卡放在衣服、毛巾中间,内衣和猴服分开并标记清楚,然后用双层布袋包裹严密,置于容器中。
灭菌参数为脉动3次,132℃4min,干燥4min。
c.检查指示卡颜色,确认灭菌效果达到要求,置于第二更衣室衣柜中。
⑨新购置的物品a. IVC、笼具架等大型物品在一楼拆去包装,检查有无昆虫,然后搬至专用区域,进行安装、消毒。
b.消毒时,将笼具架的轱辘泡在消毒液中,笼具架表面用消毒液擦拭。
一般可用季铵盐类消毒液如新洁尔灭,也可以用百毒杀等。
擦拭完毕喷雾消毒。
再次检查其表面是否还有污物、昆虫等,然后进行第二次喷雾消毒。
搬至洁净区入口处进行第三次喷雾消毒。
c.其它物品进入均按相应操作规程。
⑩物品的定期消毒a.笼具架在每次更换垫料时用2~3%新洁尔灭或0.5%百毒杀消毒液擦拭。
b.手消毒液定期更换。
c.室内排气口的初效过滤器每周清洗一次,然后用上述消毒液浸泡,沥干水分后重新装上。
IVC的初效过滤介质每周清洗消毒一次。
d.传递窗每次使用后用消毒液擦拭,紫外灯照射15min。
e.饮水瓶、饲养盒每周高压灭菌1次,饲养盒盖每月高压灭菌一次。
(5)清洁卫生①环境清洁消毒动物实验室台面、地面及走廊每日工作后用抹布和墩布擦拭一次,每周一和周四用1%甲酚皂消毒液或0.1%新洁尔灭溶液擦拭或0.5%过氧乙酸喷雾消毒一次;三种消毒每三周更换一次,交替使用。
周边环境卫生区每天打扫,拖地,每周至少消毒两次。
紫外灯每天早晚开启两次,每次15分,不能与日光灯同时开启。
②实验用仪器设备的清洗消毒a.实验用的分析仪器和设备使用完毕后,用绸布擦拭后再用棉球蘸取75%b.实验中所用的器皿应洁净,其内壁应能被水均匀的润湿而无水的条纹且不挂水珠。
c.实验中的烧杯、锥形瓶、量杯等一般的玻璃器皿在实验完毕后,用2%洗涤灵或1%洗衣粉刷洗,再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水洗2~3次。
d.滴定管、吸管、容量瓶等器皿使用后用洗液浸泡4小时,取出后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纯化水润洗2~3次备用。
③清洁液的配制a. (2%)洗涤灵液的配制:取洗涤灵20ml,加水至1000时,做为清洗用。
b. (1%)洗衣粉的配制:取洗衣粉30克,加水至3000ml,做为洗涤用。
c. 洗液的配制:称取重铬酸钾80克,加少量蒸馏水加热,使其溶解,待半冷后,缓慢加入浓硫酸液100时,然后加蒸馆水至1000ml即成。
采取此方法制备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切不可把重铬酸钾的水溶液加入浓硫酸中,以免引起发热导致爆炸事故。
④消毒液的配制a. 1%甲酚皂溶液:取50%甲酚皂溶液20ml加水至1000时,即为1%的溶液,作为室内喷雾消毒用。
b. 0.1%新沽尔灭溶液的配制:取5%新洁尔灭40m1加灭菌水至2000m1,使之成为0.1%的溶液,作为器械等浸泡消毒用。
c. 0.2%过氧乙酸液的制备:将过氧乙酸1#和2#按体积1:1均匀混合,在室温条件下放置24小时,将混合后的过氧乙酸原液一份加入89份无菌水,即配制成0.2%的消毒液。
d. 75%酒精的配制:取95%酒精78.95m1加灭菌水21.05m1至100ml备用。
⑤每次洗刷消毒须填写记录表。
⑥环境控制实验期间每天记录环境温湿度情况。
屏障环境要求:温度20℃~26℃范围;相对湿度40%~70%。
通风换气:合理安排笼架位置,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氨浓度应小于14ppm,硫化氢含量应低于0.0001%。
及时更换过滤介质,初效每周更换二次,中效每⑦设备管理空调开启时,每周将空调滤尘网冲洗一次,晾干后再用。
禁止空调超负荷运转。
水管、暖气管道应每周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⑧操作失误及补救措施人员进入时,忘记换拖鞋,把拖鞋重新消毒,受累区域重新消毒。
饲料高压过度,发黑炭化,或有发霉时,应废弃不用。
⑨工作日程安排2、屏障设施日常维护规程(1)过滤层清洗要求①初效箱内初效滤层清洗要求:必须在系统待机状态时更换初效无纺布,主要是根据系统使用状况及季节气候变化情况,一般清洗更换期3天一次,同时清理箱内尘土。
②动物实验室内各个回风窗内过滤网清洗要求:必须在系统待机状态时更换,主要是根据实际情况,见脏时及时取下冲洗干净后即可装上。
(2)中效过滤袋更换要求必须在系统待机状态时更换中效过滤袋。
主要是根据系统实际使用状况,一般更换期为1个月一次,同时清理箱内尘土。
(3)动物实验室内各高效过滤器更换要求在初、中效过滤层确保良好的保护状态下,一般使用周期为3年更换一次。
(4)每次更换过滤器须填写记录表。
3、屏障设施开、关操作程序(1)系统开启操作步骤:冬天:依次开启总电源、开水泵、开启风机、开启电加湿。
夏天:依次开启总电源、开水泵、开启风机、开启风机压缩机、开启制冷压缩机。
(2)系统关闭操作步骤:依次关闭:关闭空调机组、关水泵、分离总电源。
4、普通设施日常维护规程(1)环境指标的控制与监测。
(2)兔饲养室、兔实验室为开放式,定期消毒。
(3)空调系统设有温、湿度自控装置,实验室配有温、湿度表,供随时检测记录。
(4)各房间均安装有紫外灯,用于环境消毒。
(5)动物尸体装袋放专用冰柜,由石家庄市医疗废弃物处置中心负责焚烧。
5、高压蒸汽灭菌器操作规程操作程序(1)灭菌前准备:①先打开总电源开关,然后打开蒸汽锅和灭菌器进水开关,检查水源压力是否达到0.15~0.30 MPa规定压力值;②检查蒸汽锅的水表位,是否在1/3~2/3规定水位处;③打开蒸汽锅电源进行预热;④准备整理待消毒的物品,放入灭菌室内,物品之间要有空隙,四周不要贴于器壁和门板,并放入化学指示卡,填写脉动真空灭菌器使用登记表;⑤检查密封圈、前封板和门板有无杂质和损坏,用干净的棉布进行搽洗;(2)灭菌操作:①关闭封闭门,当蒸汽锅炉压力达到0.4MPa规定压力值和灭菌器夹层压力达到0.2MPa规定压力值时,根据被灭菌物品选择灭菌程序,检查灭菌参数是否正确,启动运行程序;②灭菌过程中,操作人员不得远离设备,应密切观察设备的运行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防止意外事故发生;③做好灭菌效果的监测,记录存档,便于追踪调查;④灭菌结束后,关闭蒸汽锅炉电源,待室内压力回零后,方可打开后门取出物品;⑤灭菌物品从灭菌器中取出后,存放在指定位置,防止二次污染;(3)灭菌后工作:①打开前门,关闭总电源,切断设备控制电源和空气压缩机电源;②关闭供水阀门和冷却水阀门;③工作结束后对灭菌器进行清理,应保持灭菌器清洁干净,以防杂质堵塞;(4)维护与管理①脉动真空灭菌器由动物室专人负责管理;②蒸汽锅进水压力,水位必须达到规定值时才能打开蒸汽锅炉电源;③蒸汽锅炉压力必须达到规定值时才能启动灭菌程序,否则影响灭菌效果;④注意人身安全,在灭菌时远离排汽口,灭菌结束开启后门时要戴好防护用具,以免烫伤;⑤当化学指示卡指示灭菌不合格时,应从新灭菌处理;⑥非经培训过的工作人员,其他人不得乱碰和操作灭菌设备;⑦设备出现故障时,如工作人员不能解决的,及时关闭电源,与厂家维护人员联系进行维修,不得擅自拆卸进行维修,并做好相应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