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层物理学(复习)资料
油层物理复习重点

第一章第一节油气藏烃类的相态特征油层:能储集油气、并能让油气在其中流动的多孔介质。
油藏:深埋在地下的油气聚集的场所。
油田:一个地区地下所有的油藏构成油田。
油藏流体:油藏中的石油、天然气和地层水。
体系:一定种类和数量的物质组成的整体。
相:体系中具有相同成分、相同物理化学性质的均匀部分。
如地层油和气为不通的两相。
组分:体系中物质的各个成分。
如天然气(C1、C2、C3、C4……)。
组成:体系中物质的各个成分及其相对含量。
露点:温度一定,压力增加,开始从气相中凝结出第一批液滴的压力。
泡点:温度一定,压力降低,开始从液相中分离出第一批气泡的压力。
P-T相图:表示体系压力、温度与相态的关系图。
1单组分烃P-T相图⑴单组分烃P-T相图的特点①单一上升的曲线(饱和蒸气压线);②曲线上方为液相区,右下方为气相区,曲线上任意点为两相区;③C点为临界点,是两相共的最高压力和最高温度点。
④随分子量的增加,曲线向右下方偏移。
单组分烃特点:泡点压力=露点压力。
⑵单组分烃p-v相图的特点随温度升高,由气→液时,体积变化减小;临界点C处:由气→液,体积没有明显的变化。
临界点处:气、液的一切性质(如密度、粘度等)都相同。
其压力、体积、温度记为:Pc、Vv、tc。
当t>tc时,气体不再液化。
2两组分烃相图特点:①为一开口的环形曲线;②C点为临界点,是泡点线与露点线的碰头点;③泡点压力≠露点压力⑴任一两组分混合物的相图陡位于两纯组分的饱和蒸汽压曲线之间;⑵两组分的分配比例越接近,两相区面积越大;若两组分中有一个组分占绝对优势,则两相区面积相应变窄;相图向该组分的饱和蒸汽压线迁移;⑶两组分混合物的临界压力一般高于两纯组分的临界压力,临界温度居于两纯组分的临界温度之间;⑷两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差别越大,临界点的轨迹线包围的面积越大。
3多组分烃相图特点:①为一开口的环形曲线;②C点为临界点;③PC线—泡点线,其左上方为液相区;④TC线—露点线,其右下方为气相区;环形区内为两相区。
油层物理学-复习提纲

储层岩石的流体渗透性
《油层物理学》 复习提纲 基本概念:
原油相对密度 相态图 临界点 临界压力 临界温度 泡点压力 露点压力 反凝析 临界凝析压力 临界凝析温度 天然气 凝析气 干气 湿气 酸气 对比温度 对比压力 视(拟)对比温度 视(拟)对比压力 视(拟)临界温度 视(拟)临界压力 天然气相对密度 天然气粘度 天然气密度 天然气体积系数 天然气压缩率 天然气压缩因子
6
油层物理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3
第六章
储层岩石的流体渗透性
五 论述题: 1 简述石油天然气的化学组成。 2 油气藏按流体性质分为哪几种?典型地层流体的气油比、密度等;典型油气 藏的相图. 3什么是泡点、什么是露点? 4 什么是一次脱气(接触脱气)?什么是多次脱气(微分脱气) 5 什么是天然气相对密度、天然气体积系数、天然气压缩因子? 6 什么是原油的饱和压力、原始气油比、体积系数? 7试述地层流体划分的类别及主要指标 8不饱和油藏原油PVT实验中,各参数(Rs,Bo,Bt,μ,ρo)随压力变化规律 9简述确定天然气压缩因子的具体步骤。 10简述确定天然气组成的实际意义。 11高、低收缩率原油的高压物性及相图有何差异? 12简述泡点压力前后原油高压物性是如何变化的。从中你能得出影响原油高压 物性的主要因素是哪些? 13一次脱气和多级脱气对所测定的地层油体积系数及溶解气油比有何影响?一般 计算溶解气油比以哪种脱气方式为准?
Petro-Physics
油层物理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
第六章
储层岩石的流体渗透性
四.简要论述题 1、原油的物理性质性质; 2、原油的品位分类; 3、烃类体系的相态图; 4、地层水水型的判断法; 5、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条件; 6、岩石物理性质; 7、达西定律 ; 8、气体滑脱效应
油层物理复习资料.doc

泡点压力:温度一定时、压力降低过程中开始从液相中分离出第一批气泡时的压力。
露点压力:温度一定时、压力升高过程中从汽相中凝结出第一批液滴时的压力。
驱替过程:当岩石表面亲油时,岩样不能自动吸水,如要使水进入岩心使水驱油,则必须施加一个外力克服毛管力。
吸吮过程:当岩石表面为亲水性时,水能在毛管力作用下自动进入岩心,驱出了岩心中的油。
溶解油气比: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地面原油在地层条件(压力、温度)下所溶有的天然气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
地层油两相体积系数:当油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地层中原油和析出气体的总体积与它在地面脱气后原油体积之比。
毛管滞后现象: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由于饱和顺序不同,毛细管中吸入过程产生液柱的高度小于驱替过程产生的液柱高度。
毛管压力曲线:毛管压力与湿相(或非湿相)饱和度的关系曲线。
对比压力:气体所处的绝对压力与临界压力之比。
饱和压力:含气原油在降压过程中刚刚分离出气体时所对应的压力。
岩石压缩系数:地层压力每降低单位压力时,单位视体积岩石中孔隙体积的缩小值。
相对渗透率:多相流体共存时,每一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一个基准渗透率的比值。
剩余油饱和度:剩余油体积与孔隙体积之比。
天然气的分了量:在O°c、760mmHg下,体积为22. 4L的天然气所具有的质量。
简答题:为什么水湿储层的采收率要比油湿储层高?因为在水驱油过程中,亲水岩石山于注入水的自动吸入,可以减少粘滞引起的不同孔隙中液体流动速度的差异,克服粘性指进,使油水分布有利于水驱油,水所波及范围较大,水的润湿作用能充分发挥,因此采收率要高。
简述影响相对渗透率的因素?岩石空袭结构的影响;②岩石润湿性的影响;③流体物性;④油水饱和顺序的影响;⑤温度对渗透率曲线的影响;⑥驱动因素的影响。
简述确定天然气粘度(高压)的步骤?根据天然气的组成求出天然气的比重,并根据所得比重(查2-12图)求出天然气在一个大气压情况下的粘度Pl。
根据天然气的组成求天然气的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
油层物理学(复习)

第二节 储集岩的孔隙度
有效应力下的孔隙度 沉积岩的孔隙度是压实程度的函数,压实的作用力是岩石埋 藏最 大深度的函数。
某一深度D取得岩心时,岩心所承受的上覆岩层的压力为:
式中D:样品的实际深度,m; ρ:样品深度以上岩层的平均密度,g/cm3; PR:样品深度处地层流体的压力,MPa;
pe:样品所承受的有效上覆压力,MPa。
喉道、孔隙类型、孔隙结构
Φ(定义、 分类,测定) ) K(定义、单
位、达西定律、 滑脱效应、测定
Φ、K关系 影响因素 其他性质
分布(Si)
)
流体
状态(相图) 流体类别
气 Z,Bg,Cg,ρg,γg,μg
油 Rs,Ps,Co,Bo,Eo,Bt等
水 了解
油层物理学
饱和多相流体时岩石的物理性质
1、表面张力、表面能:形成条件、相关概念、影响因 素,测定方法 2、润湿性:A,θ,润湿滞后,斑状润湿,测定方法 3、毛管压力:概念,计算公式,测定方法,毛管压力 曲线的绘制与分析,H50的应用,孔吼分布特征参数的 求取 4、相对渗透率:定义、表示方法,与绝对渗透率的区 别,曲线绘制与分析,流度比,产水率,影响因素, 测定方法,应用
第一解储层岩石的孔隙空间与孔隙结构的概念,掌握孔隙结构 的研究手段;深入理解储层孔隙结构的特征,以及表征孔隙结构 的参数性质。 明确表征油藏储层岩石物理性质的参数特征,熟练掌握孔隙 度、渗透率、流体饱和度,以及比表面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
了解影响储集岩物理性质的地质因素;掌握、熟悉储集岩孔 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的测定方法及原理,掌握达西方程的应用 条件及范围。
5.可动油、气、水饱和度: 规定的符号为So、Sg、Sw。 孔隙中油、气、水体积中在油田开发所具有的压差下,可 以流动的油、气、水体积占孔隙体积百分数。
油藏物理复习

油层物理总复习第一篇1岩石的粒度组成:构成岩石的各种大小不同的颗粒含量,用重量百分数表示。
2岩石的比面:单位体积的岩石内岩石骨架的总表面积或单位体积岩石内孔隙总内表 面积。
单位:cm 2/cm 3 m 2/m 3 mm 2/mm 33泥质(粘土):胶结物泥质是沉积岩粒度分析中粒度小于0.01mm 的物质总和。
胶结类型:胶结物在岩石中的分布状况以及它们与碎屑颗粒的接触关系称为胶结类型。
4孔隙度:指岩石的孔隙体积与岩石外观体积的比值.常用百分数表示,记为φ 5绝对孔隙度:指岩石的总孔隙体积与岩石外观体积的比值 记为φa 6有效孔隙度:指岩石的有效孔隙体积与岩石外观体积的比值. 记为φe7流动孔隙度:指岩石中可以流动的孔隙体积与岩石外观体积的比值 记为φm8储层岩石的压缩性定义:地层压力每降低单位压力时,单位视体积岩石中孔隙体积的缩小值。
单位:9综合弹性压缩系数的物理意义:地层压力每产生单位压降时,单位岩石视体积中孔隙及液体的总体积变化量。
记为:Ct10流体饱和度:孔隙体积中某相流体所占的百分数称为该种流体的饱和度.常用百分数表示. 11达西的物理意义:粘度为1cp 的流体,在压差为1atm 的作用下,通过横截面积为1 cm 2,长度为1cm 的多孔介质,其流量为1 cm 3/s ,此时,孔隙介质的渗透率称为1达西。
12克林肯堡效应(气体滑动效应):表示的是气体在管道中流动时,管壁处流速不为零,而液体在管壁处流速为零。
13等效渗流原理:假设理想岩石的外表几何尺寸和真实岩石相同在仙童压差作用下,如果通过岩石的流体性质一致,在理想岩石的渗流阻力和真实岩石渗流阻力相同的前提下,通过真实岩石的流量与通过理想岩石的流量相同。
第二篇14天然气的组分:构成天然气的各种成分15天然气的组成:组成天然气每一种气体的量占总体积量的百分数。
16天然气的视分子量 M :0℃,760毫米汞柱,体积为22.4米3(升)的天然气所具有的重量定义为该种天然气的公斤(克)分子量。
油层物理复习资料

1.砂岩的粒度组成:是指不同粒径范围(粒级)的颗粒占全部颗粒的百分数(含量),通常以质量百分数来表示。
(筛析法、沉降法)粒度组成分布曲线:表示了各种粒径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数。
曲线尖峰越高,表明该岩石以某一粒径颗粒为主,岩石粒度组成越均匀;曲线尖峰越靠右,表明岩石粗颗粒越多。
粒度组成累计分布曲线:上升段越陡表明岩石颗粒越均匀。
2。
比面:单位体积岩石内孔隙总内表面积或单位体积岩石内岩石骨架的总表面积。
(砂岩的砂砾越细,其比面越大,骨架分散程度越高.)3。
胶结物:碎屑岩中除碎屑颗粒以外的化学沉淀物.泥质、钙质、硫酸盐最常见.4.空隙:岩石颗粒间未被胶结物充满或未被其它固体物质所占据的空间。
5。
岩石的孔隙类型1)按孔隙大小的分类超毛细管孔隙-孔隙直径大于0.5mm或裂缝宽度大于0。
25mm;毛细管孔隙—孔隙直径介于0.5~0.0002mm或裂缝宽度介于0.25~0.0001mm之间的孔隙;微毛细管孔隙—孔隙直径小于0.0002mm或裂缝宽度小于0.0001mm的孔隙.2)孔隙按连通性的分类:连通孔隙和死孔隙3)岩石孔隙按生成时间分类:原生孔隙、次生孔隙4)孔隙按组合关系分类:孔道、吼道6。
孔喉比:孔隙直径与喉道直径的比值.孔喉比越大对采油越不利,渗透率越低。
7.孔隙配位数:每个孔道所连同的喉道数,配位数越高采油越有利。
8.岩石的绝对孔隙度(φa)是岩石的总孔隙体积V a与岩石外表体积V b的比值。
9。
岩石的有效孔隙度(φe)岩石中有效孔隙的体积V e与岩石外表体积V b之比。
10.岩石的流动孔隙度(φf) 在含油岩石中,流体能在其中流动的孔隙体积V f与岩石外表体积V b之比。
(绝对孔隙度φa〉有效孔隙度φe>流动孔隙度φf)11.岩石孔隙度的测定:液体(水或煤油)饱和法,方法及步骤:a。
将已洗净、烘干的岩样在空气中称质量为W1;b.将岩样抽成真空然后饱和煤油,在空气中称出饱和煤油后的岩样质量记为W2;c.岩样饱和煤油后在煤油中称的质量记为W3。
《石油工程油层物理》考试复习资料

油层物理考试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粒度组成:指构成砂岩的各种大小不同颗粒的所占的百分含量。
(常用重量百分数表示)2、比面:单位体积的岩石内,岩石骨架的总表面积。
(用S表示)3、孔隙度:岩石孔隙体积Vp与岩石的外表体积Vb之比。
(用φ表示)4、岩石的压缩系数Cf:当储层压力下降单位压力时,单位体积的岩石中孔隙体积的减少量。
5、渗透性:岩石在一定压差下,允许流体通过的性质。
(渗透性大小用渗透率表示)6、绝对渗透率:当岩石孔隙为一种不与岩石发生反应的流体100%饱和,层流流动时测得的渗透率。
7、有效渗透率:多相渗流时,其中某一相流体在岩石中通过能力的大小,称为该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或相渗透率,用Ki 表示。
8、相对渗透率:多相渗流时,某相流体的相渗透率与岩石绝对渗透率之比。
流体饱和度:储层岩石孔隙体积中某种流体所占的体积百分数。
(用Si表示)9、残余油饱和度:以某一开发方式开发油气田结束时,还残余(剩余)在孔隙中的油所占据的体积百分数。
10、流度:多相渗流时某相流体的相渗透率与其粘度之比。
11、流度比(M):多相流动时,驱替相流度与被驱替相流度之比。
12、气体滑脱现象:低压气体渗流时,其流速在毛孔断面上的分布偏离粘性流体流动特性,出现气体分子在管壁处速度不等于0 的流动现象。
13、泡点压力: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开始从液相中分离出第一个气泡的压力。
14、露点压力: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开始从气相中凝结出第一滴液滴的压力。
15、等温反凝析: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随压力降低而从气相中凝析出液体的现象。
16、凝析气藏:地下原始条件为气态,随压力下降或到地面后有油析出的气藏。
17、天然气溶解系数α:温度一定时,每增加单位压力时,单位体积液体中溶解天然气气量的增加值。
19、偏差系数(压缩因子z):给定温、度压力、下实际气体所占体积与同温同压下相同数量的理想气体所占体积之比。
20、微观指进现象:指不同孔道中油水界面的推进位置差异随排驱时间越来越大的现象。
油层物理复习

油层物理复习油层物理复习一、名词解释1、溶解系数:当温度肯定时,每增加单位压力时,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解气量的增加值。
2、溶解度:压力为p 时,单位体积液体中溶解的气量。
3、溶解气油比:地层油在地面进展一次脱气,将分别出的气体标准〔20°C,0.101Mpa〕体积与地面脱气油体积的比值。
4、压缩因子:在给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实际气体所占有的体积与抱负气体所占有的体积之比。
5、压缩系数:在等温的条件下,单位体积气体〔地层油〕的体积随压力的变化率。
6、粒度组成:构成砂岩的各种大小的颗粒的相对含量。
一般以重量分数表示。
7、比面:单位体积岩石的总外表积。
8、确定渗透率:当岩石孔隙为一种流体完全饱和的时测得的渗透率。
9、有效渗透率:当岩石孔隙中饱和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时,岩石让其中一种流体通过的力量。
10、相对渗透率:岩石孔隙中饱和多相流体时,岩石对每一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岩石确定渗透率的比值。
11、气体滑脱效应:气体渗流时,其流速在毛孔断面上的分布偏离流体流淌特征,消灭气体分子在管壁处速度不等于零的流淌现象。
12、界面张力:作用于单位界面长度上的力。
13、润湿反转:由于活性物质的吸附,使固体外表的润湿性发生转变的现象。
14、润湿滞后:由于三相周界沿固体外表移动的缓慢而产生润湿角转变的现象。
15、毛管压力:由于界面张力的作用,毛管中两相流体弯曲界面上存在的附加压力,一般用 pc 表示。
16、楔压效应:珠泡或气泡静止时,由球形弯液面产生的毛管力。
17、滞后效应:当珠泡在两端压差的作用下,抑制摩擦阻力欲在孔隙中流淌时,由于润湿滞后,弯液面发生形变,产生其次种毛管阻力。
18、贾敏效应:珠泡通过孔道狭窄处变形产生的附加阻力效应,包括液阻、气阻效应。
19、综合压缩系数:油藏有效压力每降低 1Mpa 时,单位体积油藏岩石由于岩石孔隙体积缩小、储层流体膨胀而从岩石孔隙中排出的总体积。
二、简答题1、束缚水饱和度的影响因素?剩余油饱和度的影响因素?答:束缚水饱和度的影响因素有岩石的孔隙构造、岩石中的泥质质量分数、润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