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反馈型运放

合集下载

运放的开环闭环

运放的开环闭环

运放的开环闭环运放的开环闭环是电子电路中常见的概念。

运放(Operational Amplifier)是一种高增益、差分输入、差模输出的电子器件,广泛应用于模拟电路和信号处理领域。

它可以实现信号放大、滤波、积分、微分等功能,是许多电路设计中重要的基础元件。

一、运放的基本结构和特性运放通常由一个差分输入级和一个差模输出级组成。

差分输入级包含两个输入端和一个差分放大器,用于将输入信号转换为差分信号。

差模输出级包含一个输出端和一个输出级,用于将差分信号转换为单端输出信号。

运放具有以下特性:1. 高增益:运放的开环增益非常高,通常在几万到几百万倍之间。

2. 大输入阻抗:运放的输入端具有很高的阻抗,可以减小外部电路对输入信号的影响。

3. 小输出阻抗:运放的输出端具有很小的阻抗,可以提供较大的输出功率。

4. 宽带宽:运放具有较宽的频带宽度,能够处理高频信号。

5. 高共模抑制比:运放可以有效抑制共模信号的干扰。

二、运放的开环和闭环1. 开环运放:当运放的输出端未连接到反馈回路时,称为开环运放。

开环运放的特点是增益非常高,但稳定性较差,容易受到噪声和温度变化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很少直接使用开环运放。

2. 闭环运放:当运放的输出端连接到反馈回路时,称为闭环运放。

闭环运放通过反馈回路将一部分输出信号送回输入端,使得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存在负反馈关系。

闭环运放的特点是增益稳定、精确可控,能够提供稳定且精确的放大功能。

三、运放的反馈类型根据反馈回路的连接方式,可以将运放的反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类型。

1. 正反馈:正反馈是指将一部分输出信号直接或间接地送回到输入端,使得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正反馈会增强系统的不稳定性,容易产生自激振荡等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很少使用。

2. 负反馈:负反馈是指将一部分输出信号送回到输入端,并与输入信号相减,使得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负反馈能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减小非线性失真、扩大带宽等。

电压反馈放大器与电流反馈放大器的区别

电压反馈放大器与电流反馈放大器的区别

电压反馈放大器与电流反馈放大器的区别1.电压反馈放大器与电流反馈放大器的区别:1.带宽VS增益电压反馈型放大器的-3DB带宽由R1、Rf和跨导gm共同决定,这就是所谓的增益帯宽积的概念,增益增大,带宽成比例下降。

同时运放的稳定性有输入阻抗R1和反馈阻抗Rf共同决定。

而对于电流反馈型运放,它的增益和带宽是相互独立的,其-3DB带宽仅由Rf决定,可以通过设定Rf得到不同的带宽。

再设定R1得到不同的增益。

同时,其稳定性也仅受Rf影响。

2.反馈电阻的取值电流型运放的反馈电阻应根据数据手册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选取,而电压反馈型的反馈电阻的选取就相对而言宽松许多。

需要注意的是电容的阻抗随着频率的升高而降低,因而在电流反馈放大器的反馈回路中应谨慎使用纯电容性回路,一些在电压反馈型放大器中应用广泛的电路在电流反馈型放大器中可能导致振荡。

比如在电压反馈型放大器我们常会在反馈电阻Rf上并联一个电容Cf来限制运放的带宽从而减少运放的带宽噪声(Cf也常常可以帮助电压反馈型放大器稳定),这些如果运用到电流反馈放大器上,则十有八九会使你的电路振荡。

3.压摆率当信号较大时,压摆率常常比带宽更占据主导地位,比如同样用单位增益为280MHZ的放大器来缓冲10MHZ,5V的信号,电流反馈放大器能轻松完成,而电压反馈放大器的输出将呈现三角波,这是压摆率不足的典型表现。

通常来说,电压反馈放大器的压摆率在500V每us,而电流反馈放大器拥有数千V每us.4.如何选择两类芯片a,在低速精密信号处理中,基本看不到电流反馈放大器的身影,因为其直流精度远不如精密电压反馈放大器。

b.在高速信号处理中,应考虑设计中所需要的压摆率和增益帯宽积;一般而言,电压反馈放大器在10MHZ以下,低增益和小信号条件下会拥有更好的直流精度和失真性能;而电流反馈放大器在10MHZ以上,高增益和大信号调理中表现出更好的带宽和失真度。

当下面两种情况出现一种时,你就需要考虑一下选择电流反馈放大器:1,噪声增益大于4;2,信号频率大于10MHZ。

一种射频宽带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

一种射频宽带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

一种射频宽带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王一冰;彭安金【摘要】提出了一种射频宽带低噪声放大器的实现方式,使用宽带电流反馈型运放和宽带低噪声电压反馈型运放完成了0dB~60dB增益连续可调.由于输入信号幅度小、带宽宽,系统通过屏蔽盒进行处理提高了自身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输入电压最小峰峰值2mV,3dB带宽达0.3MHz~150MHz,最大输出正弦波有效值1.8V,在1MHz~100MHz频带内增益起伏小于1dB,性能优良,可广泛用于电子对抗、战术武器制导以及无线通信中.【期刊名称】《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41)003【总页数】8页(P383-390)【关键词】射频放大器;宽带;小信号放大;增益可调【作者】王一冰;彭安金【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41;西南民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722(西南民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宽带射频放大器广泛应用于雷达搜索探测、无人机侦察、卫星通信、电子对抗、战术武器制导以及民用无线通信中,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水平,因此成为诸多射频系统设计的关键.宽带放大器常用的形式有平衡结构式放大器、负反馈式放大器、有源匹配电路、电抗网络匹配、宽带电阻匹配、分布式放大器等[1].其中负反馈式放大器具有如下明显的优点:降低放大器对有源器件性能变化的敏感度;获得较好的输入阻抗匹配和较低的噪声系数;增加放大器的稳定性和线性度等[2].因此,负反馈技术被广泛地运用于宽带放大器的设计当中.现有的移动电视中数字增益可配置的射频放大器增益调节范围比较小[3].一种新的方法是采用射频自动增益控制放大器提高动态范围[4],当射频输入受到强干扰时,自动降低增益以免信号链路饱和,下变频后通过中频滤波器滤除干扰,以达到抑制干扰的同时不减少有用信号信噪比的目的.因此宽带射频放大器的带宽、高增益、增益平坦度、动态范围就成为设计的关键性指标.本宽带射频放大器要求达到指标如下:(1)电压增益≥60dB,输入电压有效值≤1 mV.电压增益在0~60dB范围内可调.(2)放大器BW-3dB的频率下限≤0.3MHz,上限≥100MHz,在0.3MHz~80MHz内增益起伏≤1dB;在50欧负载上最大输出正弦波电压有效值≥1V.1.1 增益可调设计方案一:电阻网络衰减.通过前级放大电路进行增益放大,后级由电阻网络衰减,实现0~60dB范围内宽带增益可调.方案二:采用压控放大器.采用压控放大器(VGA),其增益可由外部电压控制,实现一定范围内增益步进可调.方案三:采用程控衰减器.其衰减倍数可程控,实现步进的衰减.方案一采用电阻网络衰减,步进大难以做到连续衰减,而且存在负载效应影响精度.方案二采用VGA实现增益可调,但VGA方式带宽受到限制,难以实现150MHz.方案三采用程控衰减器.综合考虑,本次设计采用方案三,结合前级增益变化,后级由数字步进衰减器实现增益可调.1.2 放大器的宽带高增益设计按照指标的要求,信号通频带0.3~100Mhz最大电压增益Av≥60dB,增益带宽积达到100GHz,单级放大甚至两级放大都是难以做到的.因此通过将单级增益保持在 20dB以下,采用多级级联的方式实现60dB的目标.本系统中,采用两级固定增益实现30dB放大(后级50欧负载实得增益),中间级实现 0~50dB放大(后级50欧负载实得增益),末级-30dB~-60dB的衰减和0~20dB的增益(后级50欧负载实得增益).1.3 频带内增益起伏控制按照指标的要求,整个系统至少要满足在1~80MHz内最大增益波动不大于1dB.由于本系统是五级级联结构,且每一级都单独工作,而系统总的增益曲线为各模块的叠加.考虑最极端的情况,即各部分的最大增益波动点在同一位置,此时要保证各级最大增益波动小于0.2dB才可满足指标要求.因此,在进行单级设计时应该尽可能降低在1~80MHz通带内的波动,这就对芯片性能提出了挑战,必要时可通过外接LC网络进行一定的增益补偿.1.4 射频放大器的稳定性分析稳定性问题一直是放大器设计的重点之一.对于宽带放大器,稳定性问题尤为重要,在设计初期就要认真考虑.造成放大器不稳定的因素主要来自内部正反馈和外部耦合干扰.对于前者,可能由于布线不合理、放大器反馈设计不合理、单级增益过高,各级信号通过公共网络(如馈电网络)进行串扰等原因造成.因此首先应限制单级增益,对于高速电流型运放可以参考相应器件手册给出的建议反馈电阻.为了防止因馈电网络造成的串扰,可对每一级网络进行单独供电.在电路实际制作中,应合理布局布线,考虑电磁兼容性并采用各种抗干扰手段.根据设计要求,对所选芯片有如下要求:1)低噪声和低失真2)-3dB带宽应远超300KHz~100MHz范围3)在1~80MHz频带内,增益起伏小于0.2dB4)后一级驱动电流有效值需大于20mA考虑到输入级信噪比要高,选择电压反馈型运放.宽带低噪声单位增益稳定的电压反馈型运放OPA847,带宽为 3.9GHz,增益为 20倍时带宽为325MHz,可满足带宽要求且增益稳定,但是由于OPA847放大大信号时平坦度下降所以只选作输入级使用.中间级必须满足在1~80MHz频带内高增益,增益起伏小于1dB.由于电压反馈型运放增益带宽积一定,带宽本身会限制增益的提高,所以选择电流反馈型运放以减小增益的调节对带宽的影响.封装为SOT -23的低失真运放LMH6703,3分贝带宽为1.2 G,在频率100M内增益平坦,且增益最高可达10倍,可满足带宽、增益要求.OPA847的增益平坦度如下(图1选自德州仪器研发芯片OPA847的数据手册): LMH6703的增益平坦度如下(图2选自德州仪器研发芯片LMH6703的数据手册): 由图一、二可知我们选择OPA847、LMH6703能满足平坦度要求.LMH6703其输出电流可达90mA,作为输出级可满足最后一级驱动电流有效值需大于20mA的要求.综合以上,选择OPA847、LMH6703可满足设计要求.通过核心方案论证,本系统由OPA847作为输入级单级放大20dB,中间级通过电流型运放LMH6703实现10dB~60dB增益控制,再通过衰减网络进行-30dB~-60dB衰减,最后接入驱动级形成0dB~20dB的增益.系统框图如图3所示.本系统的放大倍数大于60dB,当电源去耦不好时各级信号电流在内阻上的电压降将产生互耦作用,而本系统的带宽很宽,信号很容易通过电源线相互耦合,若耦合信号起振,电路将产生寄生振荡.所以为了提高射频放大器的稳定性应尽量要做好电源去耦,除了在每个芯片的电源脚接去耦电容,还在电源线中接入了EMI滤波器.同时电流反馈型运放构建的放大器也容易因反馈阻抗值的变化造成自激振荡,因此每个运放的反馈电阻尽量靠近运放输入引脚,以免反馈回路中的分布电容引入新极点,必要时还进行了滞后相位补偿.4.1 前置放大器设计OPA847是电压反馈型运放,它组建的反相放大器抑制噪声能力强,且容易实现特征阻抗匹配,所以第一级由OPA847构成反相放大器以提高信噪比.通过方案论证和理论分析,系统前级电路采用宽带放大器OPA847实现20dB增益放大.OPA847为宽带放大器,带宽为3.9GHz,压摆率为950V/μs,完全达到指标要求.具体电路如图4所示.4.2 中间级放大电路中间级选用电流反馈型运放LMH6703构成同相交流放大器以实现源阻抗匹配.电流反馈型运放LMH6703的闭环增益和频率响应主要取决于反馈电阻的值.反馈电阻的取值决定着电流反馈型运放的工作稳定性.最佳值既可以保证最大带宽,也可以保证稳定地放大而不振荡,对于封装为SOT-23-6的LMH6703最佳的反馈电阻值为560Ω,封装为SOIC则最佳反馈电阻值为390Ω.同时,电流反馈型运放的反馈环路中不允许有电容,因为电容会降低反馈阻抗导致振荡.出于同样的原因,杂散电容也必须控制在运放的反相输入端周围.电流反馈型运放LMH6703的仿真测试图如下:输入10mV时LMH6703的输出波形如图6:电流反馈型运放LMH6703的3分贝带宽为1.2 G,在频率100M内增益平坦,可构成2级宽带放大器,完整电路图如图7所示.由电流反馈型运放LMH6703构成交流同相放大器,电流反馈型运放改变增益对带宽影响较小,所以在高增益的同时能满足带宽要求.且交流同相放大器输入阻抗高,有利于源阻抗匹配.根据每级的增益确定其反馈电阻和增益电阻,调节阻值由图8所示.4.3 衰减电路设计该系统设计的是增益从0dB到60dB可调,但因放大器的增益调到最佳可提高信噪比,为实现增益0dB在系统最后级设计-30dB到-60dB的衰减网络以抵消前级的增益.系统不同模块由同轴电缆传输,同轴电缆的阻抗为50Ω,因此Z0=50Ω.由于T型电阻网络电阻值较难买到,所以选择π型衰减网络,其衰减结构对应图9所示.当衰减30dB时R2基本保持在50Ω附近,所以采用定值电阻1K和5K的滑动变阻器串联组成R1完成30dB衰减.为避免π型无源衰减器的负载效应,后面接一级缓冲放大器.原理图如图10所示.再接入数字步进衰减器(步进值0.5 dB)新增0~-30dB衰减,即可得到-30 dB~-60 dB的总衰减.最后接入驱动级形成0dB~20dB的增益以驱动50欧负载,LMH6703输出电流可达90mA,作为输出级可满足最后一级驱动电流有效值需大于20mA的要求,电路图与中间级放大器相同.5.1 测试仪器① RIGOL DG4072 100MHz信号源② 泰克TDS2022C 500MHz示波器③ APS3003S-3D高精度线性直流稳压源5.2 测试方案与记录选取频率20MHz,输入电压固定为2.7mVpp,调整电路的增益,测试是否增益在0~62dB内可调.输入电压固定为2.7mVpp,增益选取最大增益62dB以在最坏情况进行测试,改变信号频率,测试-3dB带宽和带内增益平坦度如下.据测试记录可知,输入电压有效值小于等于1mV的时候,增益0~62dB可调,满足指标要求.据测试记录可知,电压增益为62dB的时候,-3dB带宽达到150MHz,在0.3MHz~90MHz频带内增益起伏小于0.8dB,完全满足指标要求.本文首先设计并分析了射频宽带放大器的总体方案,然后将指标分配给前级、中间级与末级,据此选择有源器件,采用多级放大与负反馈技术设计了射频宽带放大器,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本射频宽带放大器可广泛用于电子对抗、战术武器制导以及民用无线通信中.【相关文献】[1]刘畅,梁晓新,阎跃鹏.射频宽带低噪声放大器设计[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9(增刊):196-202.[2]刘抒民,田立卿.使用负反馈技术设计宽带低噪声放大器[J].遥测遥控,2007,28(6):59-63.[3]XIAO J,MEHR I,SILVA-MARTINEZ J.A high dynamic range CMOS variable gain amplifier for mobile DTV tuner[J].Solid-State Circuits,IEEE Journal of,2007,42(2):292-301.[4]WANG C C,LEE C L,LIN L P,et al.Wideband 70dB CMOS digital variable gain amp lifier design for DVB-T receiver's AGC[C]//Circuits and Systems,2005.ISCAS 2005.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on.IEEE,2005:356-359.[5]冈村迪夫.OP放大电路设计[M].王玲,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6]塞尔吉欧.弗朗哥.基于运算放大器和模拟集成电路的电路设计[M].刘树棠,等译.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7]PARIN V.Aanlysis of CDMA Signal Spetral Regrowth andWaveform Quality[J].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and Techniques,2001(49):2306-2314.[8]SHAH C A,VARSHNEY P K.A Higher Order Statistical Approachto Spectral Unmixing of Remote Sensing Imagery[J].IEEE,2004(2): 1065-1068.[9]张剑平.程控放大器及其精度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06,27 (6).[10]赵碧杉,曾攀,谢桂辉.一种可编程宽带放大器的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09.17(7):26-28[11]宋加磊,潘克修,陈斌,等.高性能宽带直流放大器的设计与实现[J].军事通信技术,2010.31(2):81-84.[12]尤志刚,邓立科,杨小军,等.基于反馈技术的宽带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J].通信技术,2011.44(2):149-153.[13]鹿璇,任翔,罗国君,等.一种可控宽带直流放大器的设计[J].宇航计测技术,2010.30(4):63-65.[14]王康,胡航宇,耿东晛.一种微弱信号的宽带程控高增益放大器设计[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11(1):9-12.[15]王俊杰,黄心汉.程控增益放大器和自动调整增益放大器的设计[J].电子技术应用,1998(4):50-51.。

集成运算放大器中反馈的类型和判别方法

集成运算放大器中反馈的类型和判别方法

集成运算放大器中反馈的类型和判别方法作者:周庆华来源:《硅谷》2014年第10期摘要在电子电路中,反馈的应用是极为广泛的,而集成运算放大器(简称集成运放)中引入的负反馈更对其电路的性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文章就集成运算放大器中反馈的类型进行了描述,并对反馈的几种不同判别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关键词集成运算放大器;反馈;反馈类型;判别方法中图分类号:TN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0-0132-021 反馈的分类(类型)将电路输出端输出的电压或者电流的全部或者其中的一部分,通过反馈电路引回到输入端(如图1)称为反馈。

图1反馈根据对输入端信号的增强或者削弱情况,又可以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不同的类型。

若Xd(净输入信号)>Xi(输入信号),即Xf(反馈信号)对集成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Xi(输入信号)起到了增强的作用,则此种反馈被称之为正反馈;若Xd(净输入信号)负反馈根据从集成运算放大器输出端引出的方式不同又可以分为电压反馈(或者电流反馈);根据引回到集成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形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串联反馈(或者并联反馈),最后再根据输出端和输入端不同的引出引入方式组合成四种类型的负反馈,即:电压-并联-负反馈、电流-并联-负反馈、电压-串联-负反馈、电流-串联-负反馈。

2 反馈的判别方法针对集成运算放大器而言,反馈的判别是有一定的步骤的。

首先判断有无反馈;接着判断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如果是负反馈,最后再判断负反馈的类型。

2.1 有无反馈的判别方法如果集成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和输入端有电路连接,并且反馈电路将输出端的电压或电流引入到输入端,则说明此时的电路有反馈(如图2)。

图2但有一种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电路需要特别注意,虽然看似有反馈,但实际电路是直接接地的,输出端的信号没有引回到输入端,此时的集成运算放大器电路是没有反馈的(如图3)。

图32.2 正反馈和负反馈的两种判别方法方法一:集成运算放大器正反馈和负反馈的通用判别方法一般采用的是瞬时极性法,具体的判别分成以下三个步骤:①先任意假设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的任一输入端在某一瞬间的极性(假设时可以假设极性为“+”,也可以假设极性为“-”);②根据反相输入端电位的瞬时极性与同相输入端电位的瞬时极性相反;输出端电位的瞬时极性与反相输入端电位的瞬时极性相反;输出端电位的瞬时极性与同相输入端电位的瞬时极性相同的三个标准(或者直接看集成运算放大器图形的符号,标示“+”相同符号的端口极性相同,标示“+”、“-”不同符号的端口极性相反),标出集成运算放大器另外一个输入端和输出端电位的瞬时极性;③根据反馈电路上所标示出的极性,与输入端标示的极性进行对比,即可以确定反馈类型。

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运算放大器的比较

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运算放大器的比较

阻 R 2 和内部电路 C P 决定, 而与增益设置电阻 R 1 无 体管匹配, 将不会产生失调电压。
关。 因此, CFB 放大器适用于带宽可编程放大器。
两个输入端是两个晶体管的基极。 虽然基极电
由(10) 式还可以看出, 对于 CFB 放大器, 如果 流 (偏置电流) 的绝对大小会随工艺及温度的变化而
(S ichuan Institu te of S olid 2S ta te C ircu its, C h ina E lectron ics T echnology G roup C orp ora tion, C hong qing 400060, P 1 R 1 C h ina)
Abstract: D ifferences betw een cu rren t feedback (CFB ) and vo ltage feedback (V FB ) op erational am p lifiers are
V o l133, № 2 A p r12003
文章编号: 100423365 (2003) 0220132204
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运算放大器的比较
庞佑兵, 梁 伟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第二十四研究所, 重庆 400060)
摘 要: 从闭环特性、开环特性、输入级、噪声等几个方面, 对电流反馈 (CFB ) 放大器和电压反馈 (V FB ) 放大器进行了详细的比较, 得出了 CFB 放大器和 V FB 放大器的一些基本特性和应用场合。 通过对这两种电路的比较, 有助于电路设计师在实际应用中选择最适合自己要求的运算放大 器。
CFB 放大器的开环跨导增益 Z (s) 均为无穷大。 因 此, 对于同相放大器, 其电路的理想传输特性推导如 下:

高速运算放大器型号列表

高速运算放大器型号列表

高速运算放大器——型号列表 制造商 产品类别 产品型号产品描述 ADI 公司 电压反馈高速运放AD812AR 低功耗电流反馈双运放 SN10501D 低失真,满幅输出高速运算放大器 SN10501DBVT低失真,满幅输出高速运算放大器 THS4120CD3.3V,100MHZ 全差分满幅度输出运放 THS4120ID3.3V,100MHz,43V/μs,全差分CMOS 运放(带关断功能) THS4121CD100MHZ 全差分满幅度输出运放 THS4130ID完全差分输入输出低噪声运放(带关断功能) THS4150ID完全差分输入输出高限斜率运放(带关断功能) THS4271D高速、高转换率、低失真差分运放 THS4275D高速、高转换率、低失真差分运放(关断功能) THS4500CD高速全差分运放 THS4501CD高速全差分运放 THS4505D宽带宽低失真全差分运放 TI 差分高速运放 THS7530PWP 高速全差分运放OPA2658U 双路,高速,低功耗,宽带,电流反馈型运放 OPA2677U 双路,宽带,高输出电流运放OPA2681U 双路,超高速,宽带,带关断功能,电流反馈型运放 OPA2684ID 双路,低功耗,电流反馈型运放OPA2691ID 双路,宽带,电流反馈运放带关断功能 OPA4658U 低功耗电流反馈运放OPA4684ID 四路,低功耗,电流反馈型运放OPA603AP 高速电流反馈放大器OPA658P 宽带,低功耗,电流反馈型运放OPA658U 宽带,低功耗,电流反馈型运放OPA685U 超带宽,电流反馈运放,带关断功能 OPA691ID 宽带,带关断功能,电流反馈型运放 THS3001CD 超高速,电流反馈运放THS3001ID 超高速,电流反馈运放THS3061D 单通道高速电流反馈运放THS3062D 双通道高速电流反馈运放THS3091D 单通道高速电流反馈运放THS3092D 双通道高速电流反馈运放THS3110CD 低噪声单通道高速运放THS3115ID 高输出电流运放电流反馈高速运放 THS3202D 2G 低失真电流反馈运放OPA2652U 双路,700MHZ,电压反馈运放TI 公司 电压反馈高速运放 OPA2690I-14D双路,高速,宽带,电压反馈型运放OPA2690ID双路,高速,宽带,电压反馈型运放 OPA2822U双路,低噪声,高速运放 OPA4650U四路, 高速,宽带,低功耗,电压反馈型运放 OPA642U高速运放 OPA650U高速,宽带,低功耗,电压反馈型运放 OPA657U1.6GHz,低噪音, FET 输入,高速,电压反馈型运放 OPA687U超高速,宽带,低功耗带关断功能电压反馈型运放 OPA690ID宽带,电压反馈运放带关断功能 OPA690IDBVT宽带,电压反馈运放带关断功能 SN10502D高速轨对轨视频运放 SN10503D低失真高速轨对轨运放 THS4001CD电压反馈放大器 THS4001ID电压反馈放大器 THS4011ID290MHz 低失真高速电压反馈单通道放大器 THS4021CD电压反馈放大器 THS4022ID电压反馈放大器 THS4052CD电压反馈放大器 THS4062CD180MHz 高速双放大器 THS4082CD175-MHz 双路低功耗电压反馈运放 THS4211D高速,极低失真电压反馈运放 THS4221D低噪声高速运放 THS4221DGN低噪声高速运放 THS4225D低噪声高速运放 THS4225DGN低噪声高速运放 EL4543IU 带共模同步译码功能的三通道差分双绞线驱动器 EL5171IS单通道,250MHz 差分双绞线驱动器 EL5172IS单通道,250MHz 差分线性接收器,单输出运算放大器 EL5172IY单通道,250MHz 差分线性接收器,单输出运算放大器 EL5410CS四路 30MHz 满幅输入输出运放 INTERSIL 公司 差分高速运放 EL9110IU差分接收器(5 pole),和均衡器 LT6230-10 LT1226LT1993-2LT1886LT6553LT6554LT1222LT1397LT1396LT1395LINEAR公司 高速放大器 LT1819LT1192LT1194LT1807LT1806LT1399LT1399HV LT6402-20 LT1398LT1254LT1253LT1252LT1815LT1817LT1816LT6231LT6232LT6230LT1739LT6211LT1794LT6300LT6210LT1809LT1810LT1203LT1225LT1205LT1221LT1227LT1259LT1260LT6551LT6550LT1814LT6206LT1813HV LT1229LT1228LT1230LT6205LT1223LT6207 LT1812 LT1204 LT1469 LT1191 LT1468 LT1805 LT1803 LT1193 LT1801 LT1800 LT1802 LT1804 LT1363 LT1994 LT1365 LT1206 LT1207 LT1126 LT1127 LT1795 LT1497 LT1360 LT1187 ,LT1364 LT1195 LT1362 LT1361 LT1190 LT1209 LT1632 LT1208 LT1633 LT1224 LT1220 LT1630 LT1631 LT1213 LT1214 LT1358LT1359 LT1216 LT1215 LTC6241 LTC6242 LT1355 LT1354 LT1356 LT1797。

怎么选择运放

怎么选择运放

怎么选择运放2011-05-04 01:31:28| 分类:技术资料|字号订阅运算放大器是整个模拟电路设计的基石,选择一个恰当的放大器对于达到系统设计指标至关重要。

1.运放供电电压大小和方式选择;2.运放封装选择;3.运放反馈方式,即是VFA (电压反馈运放)还是CFA(电流反馈运放);4.运放带宽;5.压摆率大小,这决定全功率信号带宽;6.Offset电压和Offset电流选择;7. Offset电压随温度的漂移大小,即ΔVoffset/ΔT大小;8.运放输入阻抗选择;9.运放输出驱动能力大小选择;10.运放静态功耗,即ICC电流大小选择;11.运放噪声选择;12.运放驱动负载稳定时间。

转载:在设计开关电源的模拟电路时,有的人根本不知道如何选择运放,手头有什么就用什么,也许你曾经这样做了100次,都幸运的成功了,但是第101次会怎么样哪?另外一些人是恰恰相反,抱这五六本原厂资料翻来翻去,结果好不容易寻到了梦中情人,又买不到。

不才向大家推荐一些俗俗的运放,肯定能买到,能适应大多场合。

1. 速度要求不高,或直流放大:LF441(单),LF442(双),LF444(四),TL084(四)(以上运放为JFET输入,阻抗极高,不必考虑输入端的阻抗平衡)OP07(单,高精度,有调零端,速度可是特别慢,用于直流放大不错)2. 速度比较高,音频范围,倍数不超过100:LF356(单),LF353(双),LF347(四),TL074(四)(以上运放为JFET输入,阻抗极高,不必考虑输入端的阻抗平衡)OP27(单,高精度,有调零端,速度比LF356快)NE5534(用于音响放大,音质很好,但输入阻抗低)3. 高速OP37(单位频响50MHz,但一定不能用做跟随器!在闭环增益小于5时会自激)4. 低压或单电源LM324(太慢)建议使用Maxim公司产品其他特殊场合,如视频放大,超线性放大,低漂移等要求,还是要在Internet上查查的说"你焊在电路板上的运放不是教科书上的理想运放!"设计电路时,在考虑了你所考虑的全部问题以后,请注意以下问题.1. 输出电压摆幅不要期望一般的运放的输出电压能达到供电电压,哪怕你的负载电阻为10M. 一般的通用运放的输出电压的峰峰值都与电源相差1~3V.2. 共模输入电压范围不要让你的运放的输入端的电位非常接近他的供电电压,否则你会被搞的焦头烂额.例如,你选用的是LF347运放(多数JFET运放都类似),供电电压为正负12V,正输入端电位为-11V,负输入端为-11.5V,你猜输出会是什么?或许你猜错了,是-10V.这就是你超出共模电压范围使用的结果.当然,如果你换成LM324,就没有这种效果了.幸好,现在Maxim公司和NS公司都推出了Rail to Rail 运放,他们的共模电压范围和电源电压相同.3. 输出电压摆率SR如果你正在用运放放大高频大幅值信号,一定不要忽略SR参数,他表示输出电压每微秒最大的变化量.举例说明,uA741的单位带宽为1MHz,SR=0.7V/us,如果你将他接成跟随器形式(增益=1),此时,如果你输入幅值为-5V~+5V,频率为200KHz的方波,那么,输出结果一定使你大失所望,他的输出居然是一个幅值只有2V左右的怪怪的三角波.略做补充:1. 对于低电势放大线路,还要考虑失调,温漂和输入噪音.2. 对于高精度线路,应注意共模抑制比,一般来说共模抑制比高的OP其线性较好.3. 注意输入电阻,双极型OP一般在几百K至几十M.运放的自激有多种可能引起:1. 补偿不足. 例如OP37等运放,在设计时,为了提高高频响应,其补偿量较小,当反馈较深时会出现自激现象.通过测量其开环响应的BODE图可知,随着频率的提高,运放的开环增益会下降,如果当增益下降到0db之前,其相位滞后超过180度,则闭环使用必然自激.2. 电源回馈自激.从运算放大器的内部结构分析,他是一个多级的放大电路,一般的运放都由3级以上电路组成,前级完成高增益放大和电位的移动,第2级完成相位补偿功能,末级实现功率放大.如果供给运放的电源的内阻较大,末级的耗电会造成电源的波动,此波动将影响前级的电路的工作,并被前级放大,造成后级电路更大的波动,如此恶性循环,从而产生自激.3. 外界干扰. 确切的说,这并不算自激,但现象和自激相似.输出产生和输入无关的信号.因为我们处于一个电磁波笼罩的环境之中,有50Hz和100Hz的工频干扰,数百Hz的中波广播干扰,数MHz的短波干扰,几十到几百Hz的电视广播和FM广播干扰,1GHz左右的无线通讯干扰等.如果电路设计屏蔽不佳,干扰自然会引入电路,并被放大.如果电路出现自激现象,首先应该判断是哪种原因造成的.第一种自激出现在运放闭环使用,而且增益较低的情况下,一般只有增益小于10的情况下才能出现.其实这种自激最好解决,正确的选择运放即可,对于一些高速运放,其厂家手册中都会注明最低的闭环增益. 与此相反,后两种情况都是在高增益情况下发生,这一点非常重要,可以准确的判断自激的原因.相对而言,后两种自激较难解决,本人不谦虚的说,只有具有一定的模拟电路设计经验,才有可能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基本原则是尽量增加地线的面积,在运放供电印脚附近,一定是附近增加高频退殴电容,采用高频屏蔽等方法消除自激,减小干扰。

高速应用中电流反馈运放电路

高速应用中电流反馈运放电路

高速应用中电流反馈运放电路电流反馈放大器不受基本增益带宽积的限制,随着信号幅度的增加,带宽的损失非常小。

因为可以在最小失真的条件下对大信号进行调节,这些放大器在非常高的频率下通常都具有优异的线性度。

而电压反馈放大器的带宽随着增益的增加降低,电流反馈放大器在很宽的增益范围上维持其大部分带宽不变。

正因为如此,准确地说,电流反馈运放没有增益带宽积的限制。

当然,电流反馈运放也不是无限快,其压摆率(Slew Rate)不受内部偏置电流的限制,但受三极管本身的速度限制。

对给定的偏置电流,这就容许不用通常可能影响稳定性的正反馈或其方法来获得较大的压摆率。

那么如何构建这些电路呢?电流反馈运放具有一个与差分对相对的输入缓冲器,该输入缓冲器大多数情况下常常是射极跟随器或其它非常类似的电路。

正相输入端具有高阻抗,而缓冲器的输出,即放大器的反相输入具有低阻抗。

相比之下,电压反馈放大器的输入都是高阻。

电流反馈运放的输出是电压,并且它与流出或流入运放的反相输入端的电流有关,这由称为互阻抗(transimpedance)的复杂函数Z(s)来表示(图1)。

在直流时,互阻抗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并且像电压反馈运放一样,它随着频率的增加具有单极点滚降特性。

电流反馈运放灵活性的关键之一是具有可调节的带宽和可调节的稳定性。

因为反馈电阻的数值实际上改变放大器的交流环路的动态特性,所以能够影响带宽和稳定性两个方面。

加之具有非常高的压摆率和基于反馈电阻的可调节带宽,你可以获得与器件的小信号带宽非常接近的大信号带宽。

在甚至更好的情况下,该带宽在很宽的增益范围内大部分都维持不变。

而因为具有固有的线性度,你也可以在高频大信号时获得较低的失真。

如何发现最佳的反馈电阻RF由于放大器的交流特性部分地取决于反馈电阻,这就让我们能够针对每一个特定的应用“量身定制”放大器。

降低反馈电阻的数值将提升环路增益。

为了保持稳定性和最大的带宽,在低增益时,反馈电阻要设置为较高的数值;随着增益的上升,环路增益自然降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流反馈型运放刚开始使用电流反馈型运放时,总会从资料上看到这样的信息:电流反馈型运放直流特性不好,适合放大高频的交流信号;带宽不因频率增加而减小,也就是没有增益带宽积的概念;再深一点,CFB运放的反馈电阻需为恒定的值。

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我看过很多英文应用手册。

但看完之后,总觉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终有一天,认真推导了电流反馈运放传递函数后恍然大悟,从理论上明白了电流反馈运放的原理。

现在整理总结一下我的学习过程,希望对大家有用。

我们开始研究电流反馈型CFB运放就从下面这个原理框图开始。

首先,CFB运放的输入端不是电压反馈型放大电路的差分输入端,而是一个从V+到V-输入端的一个增益为的跟随电路,这个增益非常接近于1,实际约为0.996或更高的值,但肯定小于1.00。

(如下图所示的CFB与VFB输入级的对比)这个跟随输入极有一个输出电阻Ri,理论上这个电阻应该等于0,但实际上为几欧到几十欧的水平。

用于反馈的误差电流信号就从Ri上流过从V-端口流出或流入。

关于CFB运放的输入级以后会专门拿出一小节来分析,且耐心等待。

这里只要理解为电流反馈运放的输入级是一个从V+至V-的跟随器就好了。

(a)VFB运放输入级 (b)CFB运放输入级误差电流通过镜像到第二级的增益阻抗Z(s)上形成电压。

注意,CFB 运放的第二级不是电压增益G,而是互阻增益Z(s)。

这是因为运放的输出是电压,而误差信号是个电流,只有通过互阻抗来实现I-V变换。

Rg和Rf是用于设定增益的反馈网络电阻。

与VFB运放很相似,很好理解。

•上一小节从CFB运放的原理框图解释了CFB的内部原理。

这一小节我们就来用简单的数学公式推导一下CFB运放的传递函数,从而揭示为什么CFB运放为什么需要固定反馈电阻的值。

还是看着下面的图,请拿出笔来纸来,如果想真正搞明白电流反馈运放的传递函数公式,明白的像电压反馈运放那样的话,一定拿出笔来,一步一步的推导。

(1)对V-输入端建立KCL方程,可得下式,这一步很容易理解。

对方程进行整以,乘以Rf,并移相把V-移到右边,得到方程式1:(方程式1)(2)又由于V+输入端到V-输入端是一个增益为,输出阻抗为Ri的跟随电路。

可以得到V-输入端的电压值:(方程式2)(3)又由于运放的输出电压等于,误差电流Ierr乘以第二级的互阻抗:这样我们得到下面的误差电流的表达式:(方程式3)(4)将方程式2和方程式3代入方程式1得到下式:(5)对上式进行整理得出Vo/V+, 即电流反馈CFB运放的闭环增益:到了上面的这一步,推导成功了一大半了。

请再耐心的分析一下,我们用CFB理想模型来简化上式:其中,Ri=0。

则上式就可以简写为:其中为外部电组网络构成的电压反馈系数。

之所以这样写是方便与电压反馈型运放进行对比。

到这里,我们可以放下笔,仔细端详一下这个公式,并联想一下VFB运放的传递函数,还没看出门道,那就再看看。

这一小节我们将回顾电压反馈型运放的传递函数的特性,并与电流反馈CFB运放的传递函数与相对比。

最后阐述VFB运放存在增益带宽积GBW的根本原因。

且向下看:我们先回顾一下电压反馈型运放的传递函数,也就是闭环增益:其中第二步到第三步的变化就是将分子分母同进除以AF,(AF也称之为放大电路的环路增益)。

我们将VFB运放的闭环增益方程与CFB运放的闭环增益方程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仔细端详上面的式子,分子上都一样,不同的是分母上的部分。

我们把VFB的分母中的AF称之为环路增益,也是我们管他们叫这个,而是他们本来就是环路增益。

因此CFB运放的Z(s)/Rf,也就是CFB运放的环路增益loop Gain。

下面我们就仔细分析一下运放的环路增益,并揭示VFB运放的增益带宽积的本质。

记得在大学学模电时,学到VFB闭环增益时,会这样讲,AF相对于1是一个很大的值。

因此1/AF的近似为0,则增益就近似等于1/F。

也就是外部电阻设定的增益值。

但上面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运放的开环增益会随着频率的升高而降低,如下图:因此随着频率的增加开环增益总能下降到与反馈系数1/F的倒数相同的时候。

此时的AF=1,并且对于不同的反向系数F(也就是不同的闭环设定增益),使AF=1的频率也不同。

此时的闭环增益如下式,看上去,增益下降为设定增益的1/F二分之一了。

这一个点就是放大电路的闭环带宽。

本质由运放的开环增益随频率上升而下降所决定的。

这一小节我们将深入分析CFB运放的传递函数,并从环路增益出发,阐述CFB运放的带宽与反馈系数F无关。

对于CFB运放的环路增益为Z(s)/Rf,如果我们假设Z(s)在任何频率都是恒定的。

只要选定Rf,则CFB运放的环路增益也会是恒定的,如下式:当然Z(s)也不可能是完全恒定的,它也有像VFB运放开环增益Aol的特性,如下图是电流反馈运放的互阻抗的曲线。

只是它的主极点频率偏高。

当Rf(下图的R2)选定后,环路增益的带宽也就确定了,不会随着反馈系数F的改变而改变。

OA-31因此,我们现在就可以理解,为什么CFB运放的带宽不随增益而改变这一问题了。

本质原因就是,CFB运放的带宽不是由运放反馈网络的反馈系数F与开环增益Z(s)所决定。

而只是由反馈电阻Rf和开环增益阻抗所决定。

在第2小节里我们为了便于分析将负向输入端V-的电阻Ri假设成理想的0欧。

这一假设便于分析,但并不能反应事实。

因此,现在我们再把Ri考虑进去。

刚CFB运放的环图增益就表示为:因此,前面提到的要使CFB运放的带宽恒定,需要将Rf设定为恒定的值。

实际情况是将下式设定为常数: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不同增益下,需要设置不同的Rf值,并且增益越高,反馈电阻Rf值选取的越低。

如下图是THS3001运放在不同增益下的推荐电阻值:在接下来的小节里,主要写一下电流反馈型运放独特的地方。

第一个独特的地方要说它的输入级。

对从模电课本学习过运放知识的同学都知道,运放的输入级是差分输入电路。

而电流反馈型运放的输入级刚不然,是一个近似跟随器的电路。

第一小节中也稍提到过。

如下图所示:这样的输入级的同向输入端(+IN)为第一级Q1的基级,这与电压反馈运放(VFB)是一样的。

但反同输入端(-IN)则不同,它是Q2的射极跟随器输出端。

注意:Q2的基级接到Q1射极跟随输出级,它比+IN电压高一个PN节电压(Q1发射极),它又比-IN端也高出PN节电压(Q2发射极)。

这样+IN通过不同管子的两个射极跟随器就到了-IN。

这样保证了两者的电压一致。

并具有射极跟随器的优点。

弥勒电容小,响应速度快。

但-IN由于是射极跟随器的输出端,因此这一点的阻抗特别小。

我们仔细观察(其实也不用太仔细),就会发现电流反馈型(CFB)运放的输入级不是对称结构的。

这也就决定了CFB运放的直流特性不会特别好。

(注:运放的直流特性好坏,是由输入级的严格对称所决定的)。

对于电流反馈型运放的失调电压有两个:一个是输出失调,它定义是在无输入信号时,为了使输出电压为,运放的同向输入端需要加的调零电压。

另一个是输入失调,它是指同向输入端(+IN)与反向输入端(-IN)之间的失调电压。

这是由Q1与Q2的射极压降不同所决定的。

在早期的电流反馈运放中,调零电路是相当复杂的。

要针对不同输入端设计不同的调零电路,如下图:有些小复杂吧。

这一小节来说说电流反馈型运放的另一个有特色的地方。

反馈电阻,这也是与电压反馈型运放最大的不同点之一。

本节深入聊聊这个电阻,并给出一组测试结果。

在一些资料中,常给出这样一句话,就是电流反馈型运放的反馈电阻要设成固定值。

其实不然!严格来说,应该是把电流反馈型运放的环路增益设成固定值。

如下式。

关于这公式的推导,在第4小节中有详细的描述这就要求不同的增益(1+Rf/Rg)下设定不同的Rf的值。

那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如果Rf设定不合适带来的问题。

下图就是在不同的增益下,使用固定值的Rf的频谱响应。

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在不同增益下使用同一固定的Rf的值,会使得频谱响应不平坦。

那么我们就得让Rf随增益动起来,从而得到平坦的频谱响应。

这也就是要固定环路增益原因。

为了使增益平坦,我们不得不优化Rf值。

其实也都是这样设计的。

对于一个固定的增益,如果反馈电阻Rf偏大那会怎样呢?反馈电阻Rf偏大,会带来了个好处,增加带宽,但也带来一个坏处,高频响应不平坦(peak)。

反馈电阻Rf偏小,会降低或消除高频增益不平坦,但也会降低电路的带宽。

这些文字说的太抽象了,还是看看测试结果。

下图是LMH6702在增益为2时,不同反馈电阻对应的频谱响应曲线。

这一测试结果很好的说明了上面的一段话。

(注:在Rf=270ohm时,频响曲线应该在高频时衰减并平滑的衰减下去,后面的尖峰是由于电路板分布电容的影响。

后面小节会详细聊分布电容)我们同时测量了PCB layout做的很好的OPA653的频响,在合适的Rf下,带内非常平坦。

这一小节开始,将介绍电流反馈型运放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个大问题:带内频率响应平坦。

电流反馈型运放一般都是用在高速放大电路中。

在宽带宽电路中的频响平坦度成为主要考量的问题。

影响带内平坦的主要原因,除上一小节讲到的环路增益,反馈电阻外。

分布电容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主要有负向输入端的分布电容,反馈分布电容,负载分布电容等。

对!“分布电容”这一小节先介绍负向输入分布电容的影响。

这个分布电容,主要是由于走线及引脚与地平面或电源平面而形成的电容。

初接触高速放大电路的工程师,可能会想,这么小的分布电容不会引起什么问题吧。

但事实上,它确实能引起问题。

下面先看一下运放负相输入端的分布电容在电路中的模型。

Cpi可以等效成负相输入端的杂散电容。

先从理论上分析,它将带来两个影响。

1. 它与Rg并联形成新的阻抗Zg=Cpi//Rg。

这个Zg可就不再是一个恒定值了。

它将随频率的增加而减小。

这将使这个放大电路的增益随频率而增加。

因为这个放大电咱的增益为G=1+Rf/Zg,而Zg随频率增加而降低。

2. 我们再回头来看CFB运放的放大电路环路增益,如下式中的Rg都要换成Zg。

这将使得环路增益成为二阶系统。

二阶系统哦,放大电路中多可怕的字眼啊。

为什么呢?因为,它少则降低放大电路的相位裕度。

多则嘛,就是把相位裕度给降低没了。

这样放大电路就震荡起来了。

总而言之,它将影响放大电路的稳定性。

to上一小节从理论上分析了CFB运放负向输入端的分布电容的影响。

大家可能觉得还是很空洞。

下面将从实验结果来验证上面的理论。

(我总是喜欢先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一个问题,然后再用实验来验证。

有了实验结果,会让理论更形象,也更让人记忆深刻)。

下面是工程师Michael Steffes用老的CFB运放做的实验结果。

它在上一小节的输入电容的位置,分别用0.5pF和5pF的电容做的实验。

当负相输入电容为5pF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