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数据的分析学案
6.3统计图的选择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
四、畅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四、畅谈收获 五、作业:我们学校要建一个新的自行车停车棚,至少需要多大的面积?解决这个问题时大 作业: 家要思考需要哪些数据,这些数据你准备怎样收集?请大家下去后以小组为单位解决这个问 题,并将你们这组的方案形成文字后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畅所欲言
板 书 设 计
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教案、
课题 隋 雪 芹 教 学 目 标 设 计 统计图的选择 学校 荣成三十五中 的统计图. 的作 .2. .3.
教 学 方 法 设 计
课时 —— 教 统计图, ,
一课时 学 统计图, 题制作 的三 中 三 的统计图
制作人 的统计图—— 统计图 的 ,作 统计图, .
三 统计图 的 .2. 题选择 学 作图的 . ,体 统计 题,选择 的统计图 , 统计图, 统计图, 统计图中 . 统计图 的 , 三 统计图的 ,制作 选择, 一 学 统计 . 学 体 学 的 , 的 学. 教学 设计
一、 学 题 2008 的统计 1 2
体 , 的 , 学 教
设计
的成
设计
的
的
学
、
、
中 学 中的
中
中
、
题 统计图 统计图 的 的 体 学
题 统计图
学 的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互动设计 教师提示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归纳各自的特 点。让学生合作交流,培养观察思考归纳的 能力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二、 练习巩固
扇行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 占的百分比。
练习巩固: 三、练习巩固: 下面是某家报纸公布的反映世界人口情况的数据:50 年后世界 人口情况的数据(如图) 1、统计图的名称是什么?2、个统计图中得到哪些信息? 3、明同学根据上面的数据制成了下面的统计图。你们能告诉我 小明的这几个统计图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吗?(屏幕显示动画:世界人口情况数据图消失,显示三 种不同的统计图) 4、据小明制作的统计图,分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三幅统计图分别表示了什么内容?(2) 从哪幅统计图中你能看出世界人口的变化情况?(3)2050 年非洲人口大约将达到多少亿?你是 从哪幅统计图中得到这个数据的?(4)2050 年亚洲人口比其他各洲的人口总和还要多,你从哪 幅统计图中可以明显地得到这个结论?
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设计:6.3测量物质的密度学案设计(含解析)(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2.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3.学会测量液体和小石块的密度.自主探究一、密度的测量原理1.测量物质的密度的原理是,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密度是量(选填“间接测量”或“直接测量”).2.物质的质量可以用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可以用来测量.二、量筒的使用1.量筒是测量的工具.2.量筒上的单位标度是;量筒壁上的最大刻度是量筒的;量筒壁上相邻的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值.3.在量筒上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面,与液面,如果液面是凹形的,与凹面,如果液面是凸形的,与凸面.4.液体的体积可以利用量筒直接测量,固体体积也利用量筒测量,即先测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再测出量筒内固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总体积,两者相减就得到固体的体积.三、测量液体的密度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2.将烧杯中的液体倒一部分到量筒中,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2;3.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4.根据计算得出该液体的密度.四、测量固体的密度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2.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用细线系好石块,轻放入量筒中,记下此时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3.根据计算出该石块的密度.课堂检测1.实验室里有下列四种量筒,分别标有最大量度范围和分度值,要求一次较准确地量出100 g密度为0.8×103 kg/m3的酒精,则应选用的量筒是(前者标的是量程,后者标的是分度值)( )A.500 mL,10 mLB.100 mL,2 mLC.250 mL,5 mLD.50 mL,2 mL2.小明为测量老陈醋的密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空量筒的质量②向量筒中倒入适量醋,测出醋的体积③用天平测出量筒和醋的总质量.对上述实验步骤所持的观点应是( )A.所测出醋的体积一定不准确,不可取B.能测出醋的密度且步骤合理C.测出醋的密度值偏大,不可取D.易使量筒从天平上倾斜而摔碎,不宜提倡3.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液体的体积(V)及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总)可分别由量筒和天平测得,某同学通过改变液体的体积得到几组数据,并画出相关图象如图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跟液体的体积的关系的是( )4.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根据数据画出的图象如图所示.则量杯的质量与液体的密度是(A.20 g,1.0×103 kg/m3B.60 g,0.8×103 kg/m3C.60 g,1.0×103 kg/m3D.20 g,0.8×103 kg/m35.小平同学想知道一块均匀大岩石的密度,于是他从这块大岩石上砸下一小块,用天平称得其质量是27 g,将其放入装有80 mL水的量筒中,水面上升到90 mL,这一小块岩石的密度是kg/m3,它的密度与那一大块岩石的密度(选填“相等”或“不相等”).6.某小组测量一种易溶于水且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小颗粒物质的密度,测量的部分方法和结果如图所示.(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的处,然后调节,使天平平衡.接着,用天平测量适量小颗粒的质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砝码质量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称量的小颗粒质量是g.(2)因小颗粒易溶于水,小组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体积,所称量的小颗粒体积是cm3.(3)该物质的密度是g/cm3.(4)在步骤C中,若摇动不够充分,则测出的密度比实际密度值偏.参考答案自主探究一、密度的测量1.ρ=质量和体积间接测量2.天平量筒或量杯二、量筒的使用1.液体体积2.mL 量程分度3.垂直平行相切相切三、测量液体的密度4.ρ=四、测量固体的密度3.ρ=课堂检测1.C2.D3.B4.A 解析:由图象可知,当液体体积V=0时,所对应的质量m为量杯的质量,故量杯的质量m杯=20 g;要计算液体的密度,可任选表格中的一组数据,如选取第三组数据可得到:m杯+m液=80 g,即20 g+ρ液V液=80g,故ρ液==1 g/cm3=1.0×103 kg/m3.5.答案:2.7×103相等解析:小岩石的体积V=90 mL-80 mL=10 mL,则小岩石的密度为ρ= =2.7 g/cm3=2.7×103 kg/m3;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密度相同,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故小岩石的密度和大岩石的密度是相等的.6.答案:(1)零刻度线平衡螺母147.6 (2)60 (3)2.46 (4)小解析:在调节天平时,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读数时把砝码的总质量和游码所表示的质量加起来,读游码时要读左端刻度线表示的示数,读得示数为147.6 g.颗粒体积等于总体积减去细铁砂的体积,总体积为160 mL,细铁砂的体积为100 mL,则颗粒体积为60 mL.该物质的密度为ρ==2.46 g/cm3.若摇动不够充分,所测出的颗粒体积将比实际的偏大,测出的密度比实际密度偏小.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线,由图可知,A、B、C、三种物质的密度ρA、ρB、ρC和水的密度ρ水之间的大小关系是A.ρA>ρB>ρC,且ρA>ρ水B.ρA>ρB>ρC,且ρC>ρ水C.ρA<ρB<ρC,且ρA>ρ水D.ρA<ρB<ρC,且ρC>ρ水2.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物质的质量大于乙物质的质量 B.甲物质的密度大于乙物质的密度C.甲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关系 D.乙物质的密度为0.5×103Kg/m33.下列光路图中错误的是A.放大镜成像B.小孔成像C.平面镜成像D.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4.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符合A.10cm <f<20cm B.f>10cm C.f<10cm D.f>20cm5.如图所示,一束激光射入杯中,在杯底形成光斑,逐渐向杯中加水,观察到的光斑将会A.向左移动B.向右移动C.位置不变D.消失6.在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透过放大镜形成的像 B.看起来水没那么深C.桥在水中的倒影 D.灯光照射下形成的影子7.小王在探究熔化实验时,把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物质加热,通过实验记录,将温度随加热时间(环境情况和加热源是相同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象,从图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A.甲和乙都是晶体B.固体时甲的比热容比乙小C.甲的熔点比乙低D.乙固体时的比热容比液体时小8.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露水晶莹C.秋天,薄雾缥缈D.冬天,瑞雪纷飞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调节手机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C.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D.摩托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悠扬的琴声不可能是噪声C.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定大于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D.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不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二、填空题11.ICU重症监护室内配有充满氧气的钢瓶,供急救病人时使用,其密度为5kg/m3.若某次抢救病人用去瓶内氧气的一半,质量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其密度为_____kg/m3.12.如图所示是时下流行的手机自拍杆拍照的情景,与直接拿着手机自拍相比,使用自拍杆增大了A.物距B.像距C.像的大小D.焦距13.伊春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
数据的分析教案

数据的分析教案教案名称:数据的分析目标能力目标:学习并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学习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流程。
3. 掌握常用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一组数据并讨论,我们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利用?2. 分享经验:请学生分享自己对数据分析的了解和实践经验。
二、概念讲解(20分钟)1. 数据分析的概念:解释数据分析的含义,强调数据分析在决策和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
2. 数据分析的步骤:介绍数据分析的基本步骤,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清洗、数据处理和数据可视化。
三、方法和工具介绍(30分钟)1.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介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如描述统计、推论统计、回归分析等。
2. 数据分析工具和技巧:介绍常用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技巧,如Excel、Python、Tableau等。
四、案例分析(60分钟)1. 给出一个实际问题:根据一组给定的销售数据,学生需要分析销售趋势、找出销售增长的原因和提出改进措施。
2. 分组合作: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
3. 结果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和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和比较。
五、总结和延伸(20分钟)1. 学生总结: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数据分析的概念、方法和工具,并谈谈自己的收获和困惑。
2. 延伸学习: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应用数据分析的知识和技巧,思考如何将数据分析应用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否能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
2. 分析报告:要求学生提交一个关于案例分析的报告,包括数据收集、分析过程和结论等内容。
3. 总结讨论:结合学生的总结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1. 由于时间有限,只能介绍一些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需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进一步提升数据分析能力。
数据的分析 教案

数据的分析教案教案标题:数据的分析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并培养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据分析进行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并从中得出结论和提出建议。
教学目标:1. 了解数据分析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学会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技术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
3. 掌握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和技巧。
4. 能够运用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案例。
- 确保教学环境和设备良好。
2. 学生准备:- 提前了解基本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
- 准备笔记本和笔等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入数据分析的概念和重要性,解释数据分析在日常生活和职业领域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15分钟):- 解释数据收集的方法和工具,如调查问卷、观察、采访等。
- 介绍数据整理的步骤和技巧,如数据录入、数据清洗、数据转换等。
- 介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和技巧,如统计分析、数据可视化等。
3. 实例分析(20分钟):- 提供一个实际问题的案例,例如市场调研或学生调查等。
- 引导学生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 帮助学生从数据中得出结论和提出建议。
4. 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他们的数据分析结果和结论。
-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提出改进意见。
5. 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 强调数据分析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教学扩展: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数据分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可以考虑以下扩展活动:- 给学生更多的实际问题案例,让他们自主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并在班级中展示结果。
- 鼓励学生使用专业的数据分析软件或工具,如Excel、SPSS等,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技能。
-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企业或机构,了解他们如何应用数据分析解决问题。
数据的分析全章教案(原创)

数据的分析全章教案(原创)第一章:数据与信息1.1 数据的概念引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数据的存在。
讲解:数据的定义、数据的来源、数据的形式。
练习:学生举例说明数据的含义。
1.2 数据的特点引入:讨论数据的属性,如大小、数量、分类等。
讲解:数据的属性、数据的特点、数据的类型。
练习:学生分析一组数据的特点。
第二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2.1 数据的收集引入:解释数据收集的重要性,举例说明。
讲解:数据收集的方法、数据收集的工具。
练习:学生设计一个数据收集的计划。
2.2 数据的整理引入:强调数据整理的必要性,展示整理前后的对比。
讲解:数据整理的步骤、数据整理的方法。
练习:学生实践数据整理的过程。
第三章:数据的描述与展示3.1 数据的描述引入:通过实例说明数据描述的作用。
讲解:数据描述的方法、数据描述的指标。
练习:学生运用数据描述的方法。
3.2 数据的展示引入:展示不同形式的data visualization,强调其优势。
讲解:data visualization 的类型、data visualization 的工具。
练习:学生制作一个简单的data visualization。
第四章:数据的处理与分析4.1 数据的处理引入:讨论数据处理的目的,如去除重复、筛选等。
讲解:数据处理的方法、数据处理的工具。
练习:学生应用数据处理的方法。
4.2 数据的分析引入:解释数据分析的目标,如找出趋势、关联等。
讲解:数据分析的方法、数据分析的工具。
练习:学生实践数据分析的过程。
第五章:数据的应用5.1 数据在决策中的应用引入:讨论数据在决策中的重要性,举例说明。
讲解:数据在决策中的应用、数据在决策中的限制。
练习:学生分析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数据进行决策。
5.2 数据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引入:展示数据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医学、金融等。
讲解:数据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数据在其他领域的潜力。
练习:学生探索数据在其他领域的潜在应用。
数据的分析教案

数据的分析教案第一部分:导入数据的分析教案在信息时代,数据分析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解释各种现象。
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分析的定义和重要性。
2.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能够应用数据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1.数据分析的定义和重要性a.数据分析的定义:数据分析是指根据收集到的数据,通过运用统计学和相关软件工具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处理、分析、解释和预测,以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模式。
b.数据分析的重要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各种现象,发现问题和机会,并支持决策制定和问题解决过程。
2.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a.数据类型: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
b.数据收集: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实验、观察等方法。
c.数据整理:数据清洗、去除异常值、填补缺失值等。
d.数据描述:频数分布、中心趋势和数据离散程度的度量。
e.数据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等。
3.数据分析的方法a.统计学方法:基本统计量计算、概率论、假设检验等。
b.数据可视化:条形图、折线图、散点图、饼图等。
c.数据挖掘:聚类分析、关联规则挖掘、决策树等。
4.数据分析的应用a.市场调研:了解顾客需求、产品定位、竞争对手分析等。
b.金融分析:风险评估、投资组合分析、股票预测等。
c.医疗研究:疾病预测、药物疗效评估、流行病分析等。
d.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统计、人口分析、社交网络分析等。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教师引入数据分析的概念和重要性,并与学生分享一些相关的实际应用案例。
b.引导学生思考数据分析的作用和意义。
2.知识讲解和示范(15分钟)a.介绍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b.解释各种数据类型和数据整理的步骤。
c.展示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
3.小组讨论和练习(20分钟)a.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参与到实际的数据分析任务中。
数据的分析教案

数据的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流程和方法;3.能够运用数据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1.1 数据分析的定义和意义数据分析是指通过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从中提取有用信息,为决策提供支持的过程。
数据分析在商业、科学、医疗、金融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是一种重要的决策工具。
1.2 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数据挖掘。
其中,描述统计是对数据进行概括和描述,包括中心趋势、离散程度和分布形态等;推断统计是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推断,得出总体数据的特征和规律;数据挖掘是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发现其中的关联和规律。
2. 数据分析的基本流程和方法2.1 数据分析的基本流程数据分析的基本流程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清洗、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
其中,数据收集是指从各种渠道获取数据;数据清洗是指对数据进行去重、缺失值处理、异常值处理等预处理工作;数据分析是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模型建立等工作;数据可视化是指将分析结果以图表等形式展示出来,便于理解和交流。
2.2 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数据挖掘。
其中,描述统计是对数据进行概括和描述,包括中心趋势、离散程度和分布形态等;推断统计是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推断,得出总体数据的特征和规律;数据挖掘是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发现其中的关联和规律。
3. 运用数据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1 数据分析在商业领域的应用数据分析在商业领域的应用包括市场调研、客户分析、销售预测、风险管理等。
通过对市场、客户、销售等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制定更科学的营销策略和决策。
3.2 数据分析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数据分析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包括生物信息学、天文学、地质学等领域。
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和关联,为科学研究提供支持。
数据的分析教学设计

数据的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数据的分析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的概念和分类;2.掌握数据的整理和概括方法;3.学会运用统计指标进行数据分析;4.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的思维和能力;5.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数据的概念和分类;2.数据的整理和概括方法;3.统计指标的计算和应用;4.数据分析实例和案例分析;5.数据分析的思维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介绍数据的概念和分类,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思考和讨论。
2.数据的整理和概括方法(20分钟)讲解数据的整理和概括方法,如频数表、频率分布表、直方图等,通过例子进行实际操作和计算。
3.统计指标的计算和应用(30分钟)讲解常用的统计指标,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等,通过实例演示和应用,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4.数据分析实例和案例分析(30分钟)提供各种真实数据的实例和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并讨论分析的结果和结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5.数据分析的思维和方法(20分钟)引导学生总结和梳理数据分析的思维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6.小结和反思(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和反思,总结学生的收获和不足,提出下节课的预习要求。
四、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1.教学手段:讲授、示范、练习、讨论、案例分析;2.教学资源:课件、数据分析软件、实例和案例材料。
五、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在课堂上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指标的计算练习;2.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小组数据分析的案例报告,包括数据整理、统计指标计算、数据分析和结论等。
六、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企业或机构的数据分析中心,了解数据分析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2.引导学生进行数据科学竞赛或项目实践,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七、教学反思本设计主要通过讲授、实例演示、练习、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思维和能力。
通过真实数据的实例和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并讨论分析的结果和结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
3、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一、 课前复习:
1 数据1,0,- 3, 2, 3, 2,— 2的中位数是 _____________ ,众数是 _______ . 2、 某电视台举办青年歌手演唱大赛, 7位评委给1号选手的评分如下: 9.3 8.9 9.
2 9.5 9.2 9.7 9.4
按规定,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 将其余得分的平均数作为选手的最后得分. 么,1号选手的最后得分是 ________ 分. 3、 某公司员工的月工资统计如下:
月工资
/元 5000
4000
2000
1000
800
500
人数
1 2 5 12 30 6
、新课预习:(阅读课本P145—146页,完成下列各题)
1. 为了检查面包的质量是否达标, 随机抽取 了同种规格的面包 10个,这10个面包的质 量如图所示。
(1 )这10个面包质量的众数是多少? (1)
观察三幅图,你能从图中分别看出三支球队
队员年龄的众数吗?中位数呢?
(2) 根据图表,你能大致估计出三支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哪个大、哪个小吗?你是怎么 估计的?
110
1阳
108 10T 10^
IQ5 104 103 102
101
100 的
9S
(2)估计这10个面包的平均质量,再具体 算一算,看看你的估计水平如何。
盟
93 92
1
2 3^1 FS9 1O11
2. 甲、乙、丙三支青年排球队各有
12名队员,三队队员的年龄情况如图。
甲队队员年龄
人数
乙队队员年龄
丙队队员年龄
(3)计算出三支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看看你上面的估计是否准确?
三、小组合作,展示点评
例1.小明调查了班级里 20位同学本学期 计划购买课外书的花费情况,并将结果绘 制成了下面的统计图•
(1)在这20位同学中,本学期计划购买 课外书的花费的众数是多少?
(2)计算这20位同学计划购买课外书的平均花费是多少?你是怎么计算的?
(3) 在上面的问题,如果不知道调查的总人数,你还能求平均数吗?
四、巩固练习
1.某题(满分为5分)的得分情况如右图,计算此题得分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
2.某次射击比赛,甲队员的成绩如下
:
⑤ ①
□①1遍 ■②BC 诜 口③5[玩 □畝硏
(1)根据统计图,确定10次射击成绩的众数、中位数,说说你的做法, 与同
伴交流。
(2)先估计这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再具体算一算,看看你的估计水 平
如何。
3.下图反映了初三(1)班、(2)班的体育成绩
(2)你能从图中观察出各班学生体育成绩等级的“众数”吗?
(3)如果依次将不及格、及格、中、良好、优秀记为 55、65、75、85、95 分,分别估算一下,两个班学生体育成绩的平均值大致是多少?算一算,看
甲队员10次射击成绩
绩
成10o q £ 4^
9OP
£4 三 2
(1)不计算,根据条形统计图,你能判断哪个班学生的体育成绩好一些吗?
看你估计的结果怎么样?
(4)初三(1)班学生体育成绩的有什么关系?你能说说其中的理由吗?
4. 某鞋厂为了了解初中学生穿鞋的鞋号情况,对一所中学初二(1)班的20名男生所穿鞋号
实行了调查,结果如图所示。
(1)写出男生鞋号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2 )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中,鞋厂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
8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