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化学危险品特性危害及处置方法
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及应急处理研究

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及应急处理研究摘要当前,由于危险性化学品的存在,其安全性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其造成的危险事故的应急处置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化学品发生的危害事故对人社会群体的生财产以及人身安全具有很大的危害,并且一旦大声就很难控制。
因此,本文以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及应急处理研究为论点,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就如何防范和相应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理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危险特性;应急处理1 绪论1.1 研究背景某些行业对精细化学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行业结构调整速度也越来越快;技术革新的步伐也在加快,而且,电子设备的销量也在增长,化工行业的发展也在逐步扩大。
在我国,危险化学品生产厂家有2万多家,员工人数也有上千万,显然中国在世界上是最大的。
有些基本的有害化学品在国际上的产能是最大的。
经过几年的发展,化学品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目前国内的危险品市场很大,而且还在不断的发展。
1.2 研究意义因为大多数的化学物质都是不稳定的,而那些有毒的化学物品,也会存在着一定的不安全,在运输、装卸、储存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危及到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因此,必须要采取特别的措施。
因此,在工作的时候,很容易发生泄漏,火灾,爆炸等等。
从人身安全角度考虑,必须掌握有关的危险品特征,建立相应的紧急处置体系,以尽量降低危害,保证环境、人身及财物的安全。
2 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危险的化学物质和一般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它们都有自己的危险特点,而本身的危险性有如下几点:2.1 其燃烧与爆炸危害其中,液化气体、压缩气体、爆炸是属于可燃或容易爆炸的;易燃的固体,氧化剂,过氧化剂以及其他易燃的易燃和爆炸的流体。
一般来说,在日常的生产和应用中,都会出现一些不可控的情况。
将容易造成火灾、爆炸等灾害,导致巨大的财产和生命安全。
火灾和爆炸是一种毁灭性的事件,一旦出现了火灾和爆炸案,后果就会很严重。
化学危险品的危害及防护

化学危险品的危害及防护化学危险品是指那些在使用、储存或运输过程中可能对人体、环境或财物造成损害的化学物质。
它们具有一定的毒性、腐蚀性、爆炸性或易燃性等特性,因此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范,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化学危险品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1. 毒性危害某些化学危险品可能具有毒性,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常见的毒性危害包括吸入毒气或毒雾、皮肤接触毒物、摄入有毒物质等。
为了防止此类危害,需要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手套、防护服等保护自己免受毒性物质的侵害。
- 通风排气系统的使用,有效减少毒物浓度。
- 将危险品储存在标有警示标志的容器中,以便识别和防止误触。
2. 腐蚀性危害腐蚀性危害是化学危险品常见的危害之一,指物质对金属、皮肤、眼睛等引起腐蚀和损坏。
以下是防护措施的一些建议:- 穿戴防护衣物、防护面罩以及防护手套等装备,以防止化学物质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 在储存和使用危险品时,要确保容器完整密封,避免泄露。
在处理腐蚀性物质时使用专用的设备和容器。
3. 火灾和爆炸危害易燃物质和可燃气体具有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性。
以下是防护措施的一些建议:- 将易燃物质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明火和热源。
- 使用惰性气体(如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
避免使用水灭火,以免引发火灾或加剧火势。
- 在操作易燃物质时,要采取防静电措施,并避免产生摩擦火花或电火花。
4. 放射性危害放射性物质具有辐射性,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以下是防护措施的一些建议:- 佩戴辐射防护服和面具,减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 在储存和使用放射性物质时,要按照规定的安全操作流程进行,确保人员的辐射剂量在安全限度以内。
- 对放射性废物进行合理储存和处理,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5. 环境污染危害化学危险品的意外泄漏或不当处理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并对生态系统造成长期损害。
以下是防护措施的一些建议:- 建立合理的储存设施,防止危险品泄漏或溢出。
第二节 危险品的危险特性

第二节危险品的危险特性上节课我们介绍了危险品的分类以及针对于我们消防部门监管的范围,我们先提出了易燃易爆危险品的概念,我们知道了易燃易爆危险品包括易燃易爆化学品和民用爆炸品,而民用爆炸品不属于我们消防部门的监管范围,所以在第二节主要来学习跟我们有关系的易燃易爆化学品的危险特性,也就是危险品中的六大类15项,以及他们的火灾特点及扑救方法。
{//一、爆炸品(包括火工品和民爆品,前者属于军火炸药,属于国防科工委,后者属于治安部门管,有礼炮,花炮。
)一、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是人们为了存储,运输和使用的方便,人们用加压和降温的方法将气体压缩和液化而产生的。
这类物品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会增大容器的内压力,使容器破裂爆炸或导致气瓶阀门松动漏气导致火灾、中毒事故。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按照它们的危险特性也可以分成3类。
(一)分项第2.1项易燃气体(H2、液化石油气LPG、压缩天然气CNG、CO等)易燃,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2.2项不燃气体(压缩空气、氧气、氮气、等)不燃、无毒。
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会增大容器的内压力,使容器破裂爆炸。
有的气体有助燃作用。
第2.3项有毒气体(液氨、煤气、液氯、水煤气(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物))有的有毒气体易燃,有的有毒气体还有腐蚀性和刺激性,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会增大容器的内压力,使容器破裂爆炸或导致气瓶阀门松动漏气导致火灾、中毒事故。
下面就来分析一下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主要危险特性(二)主要危险特性:(7种)1、易燃易爆性。
在<化学危险物品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品名表>所列出的81种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中,易燃气体约占到了75%。
由于气体燃烧,无须物态的变化,且可燃物和氧化物的接触面积大,所以具有的比液体和固体更易燃烧和燃烧速度快的特点。
当扩散到空气中的易燃液体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明火就会发生急剧的化学反应,而产生巨大的破坏性的爆炸。
这就是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易燃易爆性。
化学实验室常见危险品及其使用注意事项

化学实验室常见危险品及其使用注意事项 1.爆炸品特性:摩擦、震动、撞击、碰到火源、高温能引起激烈的爆炸.实例:三硝基甲苯、硝化甘油、硝化纤维、苦味酸、雷汞等。
保管与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装瓶单独存放在安全处.使用时要避免摩擦、震动、撞击、接触火源。
为避免造成有危险性的爆炸,实验中的用量要尽可能少些.2.易燃气体特性:遇明火易燃烧;空气的混合物达到爆炸极限范围,遇明火、星火、电火花均能发生猛烈的爆炸.实例: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等。
保管与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要密封(如盖紧瓶塞)防止倾倒和外溢,要远离火种(包括易产生火花的器物).3.易燃品(1).易燃液体特性:易挥发,遇明火易燃烧;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达到爆炸极限范围,遇明火、星火、电火花均能发生猛烈的爆炸.实例:汽油、苯、甲苯、乙醇、乙醚、乙酸乙酯、丙酮、乙醛、氯乙烷二硫化碳等.保管与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要密封(如盖紧瓶塞)防止倾倒和外溢,存放在阴凉通风的专用橱中,要远离火种(包括易产生火花的器物)和氧化剂。
(2).易燃固体特性:着火点低,易点燃,其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混合达一定程度,遇明火或火星、电火花能激烈燃烧或爆炸;跟氧化剂接触易燃烧或爆炸。
实例:硝化棉、萘、樟脑、硫黄、红磷、镁粉、锌粉、铝粉等。
保存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跟氧化剂分开存放于阴凉处,远离火种。
(3).自燃品特性:跟空气接触易因缓慢氧化而引起自燃。
实例:白磷(白磷同时又是剧毒品)保管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放在盛水的瓶中,白磷全部浸没在水下,加塞,保存于阴凉处.使用时注意不要与皮肤接触,防止体温引起其自燃而造成难以愈合的烧伤.(4).遇水燃烧物特性:与水激烈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并放出大量热。
实例:钾、钠、碳化钙、磷化钙、硅化镁、氢化钠等.保管与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放在坚固的密闭容器中,存放于阴凉干燥处。
少量钾、钠应放在盛煤油的瓶中,使钾、钠全部浸没在煤油里,加塞存放。
4.强氧化剂特性:与还原剂接触易发生爆炸。
中学安全教育日的危险品识别与处理

中学安全教育日的危险品识别与处理
中学生时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学习知识的同时也需要学会保护自己。
中学安全教育日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学生们了解如何识别和处理危险品,保障自己的安全。
首先,危险品的种类非常多,比如化学品、尖锐物品、易燃物品等,其中化学品是中学生接触最多的。
在实验课上,学生们可能会接触到各种危险化学品,所以在课堂上要认真听从老师的指导,不随意触摸或品尝实验用品。
如果不慎接触到化学品,应立即用水冲洗皮肤,及时就医。
其次,尖锐物品也是中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危险品。
比如剪刀、刀片、针等,这些物品一旦使用不当就会造成伤害。
在使用这些物品时,要注意手部姿势,避免伤害自己。
如果不小心被尖锐物品刺伤,要及时用消毒药水处理伤口,避免感染。
再次,易燃物品也是中学生需要警惕的危险品之一。
比如酒精、香水等,这些物品一旦遇到明火或高温就会引发火灾。
因此,中学生要远离明火,避免在易燃物品周围玩耍。
如果发生火灾,要迅速离开现场,保持冷静,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避免吸入有毒气体。
最后,中学安全教育日不仅是学生学习如何识别和处理危险品的机会,也是老师和家长教育学生的重要时刻。
老师和家长要重视中学生的安全教育,定期进行安全演习,让学生们掌握正确的应急处理方法。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让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更加安全。
总的来说,中学安全教育日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让学生们认识到危险品的潜在危害,学会如何正确处理。
中学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不仅要关心学业,更要注重安全,保护自己和身边的同学。
只有做到安全第一,才能让学习生活更加快乐、健康。
危险化学品处置方案

危险化学品处置方案背景介绍危险化学品指具有毒性、腐蚀性、爆炸性或燃烧性等性质,对人体、环境和财产可能造成危害的物质。
在工业生产、科研实验、医疗卫生等领域中,危险化学品的使用比较普遍。
但如果危险化学品的处置不得当,就会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
危险化学品处置的基本原则在处理危险化学品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遵循“三不原则”危险化学品的处置应该遵循“三不原则”,即尽可能不使用、不储存、不产生危险化学品。
2. 划分危险化学品类别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别,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处置。
3. 采用“从源头上消除危险”在危险化学品的设计、生产、运输等各个环节中,采用科学的管理措施,从源头上消除危险。
4. 选择适当的危险化学品处置方法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类别、性质以及数量等因素,选取适当的处置方法,确保安全有效。
危险化学品的处置方法1. 投放到危险化学品专门集中区为了避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伤害,应该将不同种类的危险化学品分别存储在专门的储化室中,以避免不同种类的危险化学品之间互相污染。
一旦使用过的危险化学品应当及时投放到危险化学品专门集中区内。
2. 彻底清洁在危险化学品使用后,需要进行彻底的清洁处理,保证没有残留物。
化学清洗剂需要采用特殊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
3. 收回回收利用对于不具有大量危害的危险化学品,可以进行收回回收利用,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4. 热容器保温在处理含有较高水分或含水的危险化学品时,需要注意危险性较大。
这种情况下,需要采用特殊的保温容器,将危险化学品封闭起来,加热并充分稀释,然后运往符合安全标准的场所进行处理。
5. 运往危险品处置专业单位处理对于数量较大的危险化学品包装容器,应该装入专业车辆中,并送往危险品处置专业单位进行处理,确保安全。
在此过程中,需要完整的安全控制措施。
性质类别及处理方法品类名称危险特点建议处理方式酸类有强酸特性,具有腐蚀性尽量不要使用,如果必须使用,应遵循处理原则以及使用安全操作规程碱类有强碱特性,对皮肤有腐蚀性在使用过程中要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品,在处理后尽量少产生废弃物有机溶剂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尽量减少使用,需要使用时进行安全处理,并在使用后进行密闭处理食品添加剂长期摄入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尽量使用绿色无毒的食品添加剂,如果不能避免,应注意安全用量,并在使用后进行彻底清洁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危险化学品处理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因此必须制定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以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遵守使用原则和安全规程,不得私自使用危险化学品;•定期对危险化学品专门集中区进行安全检查;•加强营业厅和储化室的防盗安全措施;•营业厅和储化室内要明确标示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和储存位置;•储运危险化学品的车辆要定期检测和维护。
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危险品目录
1、丙酮
2、异丙醇
3、三甲基氯硅烷
4、磷酸
5、甲酸
6、四氢呋喃
7、乙酸乙酯
8、硫酸
9、乙酸
10、盐酸
11、亚硫酸
12、乙醇
13、甲酸
14、乙腈
15、二氯甲烷
16、氨水
17、三乙胺
18、五氯化磷
19、氢氧化钠
20、石油醚
21、三氯乙烷
22、吡啶
23、六甲基二硅烷
24、正已烷
25、液氨
26、三氧甲烷
27、醋酸酐
1.4重要原辅料-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表1.4-1 丙酮
表1.4-2异丙醇
表1.4-3三甲基氯硅烷
表1.4-4磷酸
表1.4-5甲酸
表1.4-6四氢呋喃
表1.4-7乙酸乙酯
表1.4-8硫酸
表1.4-9乙酸
表1.4-10盐酸
表1.4-11亚硫酸
表1.4-12乙醇
表1.4-13甲醇
表1.4-14乙腈
表1.4-15二氯甲烷
表1.4-16氨水
表1.4-17三乙胺
表1.4-18五氯化磷
表1.4-19氢氧化钠
表1.4-20石油醚
表1.4-21三氯乙烷
表1.4-22吡啶
表1.4-23六甲基二硅烷
表1.4-24正己烷。
主要危险化学品危害特性全解

主要危险化学品危害特性甲醛一、标识中文名甲醛、蚁醛、福尔马林英文名Formaldehyde分子式CH2O;HCHO相对分子质量30.03CAS号50-00-0危险性类别第8。
2类其他腐蚀品化学类别醛类。
二、主要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无色,具有刺激性和窒息性的气体,商品为其水溶液主要用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原料,也是炸药、染料、医药、农药的原料,也作杀菌剂、消毒剂等。
三、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本品对粘膜、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有强烈刺激性。
接触其蒸气,引起结膜炎、角膜炎、鼻炎、支气管炎;重者发生喉痉挛、声门水肿和肺炎等。
对皮肤有原发性刺激和致敏作用;浓溶液可引起皮肤凝固性坏死。
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可致死。
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甲醛蒸气,可出现头痛、头晕、乏力、两侧不对称感觉障碍和排汗过盛以及视力障碍.本品能抑制汗腺分泌,长期接触可致皮肤干燥皲裂。
甲醛是一种具强还原性的原生质毒素,进入人体器官后,能与蛋白质中的氨基结合生成所谓甲酰化蛋白而残留在体内,其反应速度受pH值温度的显著影响。
进入人体的甲醛亦可能转化成甲酸强烈地刺激粘膜,并逐渐排出体外。
四、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或用2%碳酸氢溶液冲洗.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洗胃。
就医。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燃烧性不燃闪点(℃) 50℃/37%爆炸下限(%)7引燃温度(℃)300℃爆炸上限(%)73最小点火能(Mj)无资料最大爆炸压力(Mpa)无资料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灭火方法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六、泄漏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化学危险品特性危害及处置方法
一、氯气
特性:黄绿色有刺激臭味气体。
危害:刺激眼及上呼吸道,严重时引起化学性肺炎与肺水肿、皮肤灼伤。
一般易燃性气体或蒸气都能与其形成火灾或爆炸。
(如松节油、乙醚、氨气、烃类、氢气、金属粉末)等呼入极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
处置方法:人员迅速撤离泄漏区至上风向,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气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用管道将泄漏物导至还原剂(酸式硫酸钠或酸式碳酸钠)溶液,也可以将漏气钠瓶浸入石灰乳液中;各种防毒面具均能有效防护进入高浓度区,必须全身防护,采用隔绝式面具。
二、氨气
特性:无色有刺激性恶臭气体。
危害:极易于液化、易燃,接触氨可引起严重灼伤;水溶液有腐蚀性;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处置方法:人员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至上风向,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防止皮肤接触;切断电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高浓度泄漏区用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泄漏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设备内,储罐区最好设稀酸喷洒设施;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置,修复、检验后再用。
三、苯系毒物
特性:易燃有刺激性和毒性;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易着火、爆炸;蒸气比空气重,能与氧化物发生强烈反应。
危害:腐蚀性较强;对人体有严重损害,重症者可昏迷、抽搐、呼吸及循环衰竭;为致癌物。
处置方法: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雾状水扑灭小面积火灾,保持容器冷却;用活性炭或其他惰性材料或沙土吸收,也可用不燃性分散剂乳液刷洗,经稀释后放入废水处理系统;如大量泄漏,立即建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无害化处理。
四、有机磷农药
特性:常温下较稳定;受热或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释放出毒性气体;遇明火、高热可燃。
危害:剧毒;通过呼吸道、皮肤及消化道进入人体引起中毒。
处置方法: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电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环境中小范围污染,可用3%-5%氢氧化钠溶液、
碳酸钙或漂白粉和大量洗涤水冲洗;经稀释过的污水排入废水系统,阻止药液流向水源;被污染的工具和包装材料须及时用熟石灰或碱水消毒处理,无用的要集中焚烧,禁止使用酸碱灭火剂。
五、氢氟酸
特性:氢氟酸是氟化氢气体的水溶液,为无色透明至淡黄色冒烟液体;与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引起爆炸。
危害:对皮肤和粘膜有极强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处置方法:喷雾状水,减少蒸发。
用沙土、干燥石灰混合,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
溶于水后用碳酸钠中和,然后用氯化钙沉淀。
也可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冲洗水排入废水系统。
六、硝酸
特性:加热时分解,产生有毒烟雾,强氧化剂;与可燃物和还原性物质发生激烈反应,爆炸,强酸性;腐蚀大多数金属(铝和其合金除外),与许多常用有机物发生非常激烈反应,引起火灾和爆炸性危险。
危害:蒸气对眼睛、呼吸道等粘膜和皮肤有强烈的刺激性。
处置方法: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少量泄漏时用沙土、干燥石灰、苏打灰混合后回收;大量泄漏时应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内。
七、硫酸
特性:强烈的腐蚀性和吸水性;与水大量放热,可沸溅;遇易燃物(如苯)或可燃物(如糖、纤维素)接触发生剧烈反应,甚至燃烧,生成有毒烟雾,稀酸腐蚀常用金属生成氢气。
危害:对眼睛、皮肤、呼吸道有很强的腐蚀性。
处置方法: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或用沙土、干燥石灰、苏打灰混合后回收;回收物应安全处置,可加纯碱—消石灰溶液中和;大量泄漏时应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内。
八、盐酸
特性:对大多数金属有强腐蚀性;与活泼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与氰化物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危害:对皮肤、眼睛、呼吸道有很强的刺激性。
处置方法: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或用沙土、干燥石灰、苏打灰混合后回收;用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碳酸钠、消石灰)等中和。
大量泄漏时应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内。
九、氰化物
特性:在空气中易潮解,放出氢氰酸,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使氰化物溶液释放出氰化氢,遇热、遇湿、酸引起反应而易着火,高温时与亚硝酸盐或氯酸盐熔融并引起爆炸。
危害:对人体有强烈的毒性。
处置方法: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避免扬尘,减少飞散;处理一般采用碱性氯化法,加碱使水处于碱性条件,再加过量次氯酸钠、液氯或漂白粉处理。
十、醇类
特性:易燃,遇高热、明火有引起着火、爆炸危险,与强氧化剂(如硝酸、硝酸银)猛烈发生反应,有着火和爆炸的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
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引着回燃。
危害:有毒,中枢神经抑制剂。
处置方法:用沙土、干燥石灰混合,然后用无火花工具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也可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废水排入废水系统,用沙土、二氧化碳灭火。
十一、液化气、天然气
特性:易燃,与空气相混形成爆炸混合物遇明火爆炸。
危害:低毒,高浓度有刺激和窒息作用。
处置方法:查清现场情况,紧急疏散周围人员;清除火源,切断阀门断料源或堵漏,高压喷水强制冷却;严禁明火,防止爆炸;可组织开花喷雾水流对泄漏气体驱散,稀释,可用水、干粉、二氧化碳灭火。
十二、油类
特性:易燃易爆。
危害:一次性高浓度汽油蒸汽能导致死亡。
处置方法:对燃烧罐体使用干粉或泡沫灭火器,并进行强制降温;发生油料泄漏应迅速堵漏,并收集转移至废物处理场安全处置。
十三、氢氧化钠
特性:强碱,遇酸、水放出大量热,能使可燃物着火。
危害:具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皮肤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
处置方法: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应急处理人员穿防酸碱工作服,泄漏处理中避免扬尘,尽量收集,也可大量用水冲洗,废水流入处理系统;液碱泄漏应构筑围堤或挖坑收集,用泵转移至槽车内,残余物回收至废物处理场安全处置;用水、沙土扑救,防止雨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