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古到今桥梁
中国著名桥梁简介

中国著名桥梁简介
1.赵州桥
赵州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南5公里处的黄河东岸,建于隋朝大业年间(605~618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桥长67.36米,宽8米,跨径为39米,是世界上现存第二大古代单孔石拱桥。
2.卢沟桥
卢沟桥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大望路南口。
此桥建于公元937年,它是元大都城中最大的一座桥梁。
桥孔长44米,宽7米,高12米。
这座桥是为了迎接在卢沟桥战役中牺牲的抗日将士而建的。
3.卢沟晓月
卢沟桥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的护城河上,是一座单孔石拱形石桥。
它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50年)。
卢沟桥是中国最古老的一座木结构桥梁,被称为“世界第一桥”。
4.广济桥
广济桥位于杭州市江干区境内,是江南地区最大的一座单孔石拱桥,也是杭州地区现存最长的一座桥梁,于明万历四十四年
— 1 —
(1616年)建成。
桥面上铺的石板,上面有刻着各式各样的图案。
广济桥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大屋以北、南堤上。
— 2 —。
桥梁发展历史

桥梁发展历史嘿,你知道吗?“这桥啊,那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呢!”桥梁的发展历史那可真是源远流长啊!从古至今,桥梁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早在原始社会,当人们遇到河流、山谷等自然障碍时,就开始尝试用简易的材料搭建桥梁。
比如用石头堆积起来形成的石桥,虽然简单粗糙,但那也是最初的尝试呀!这就好比是人类蹒跚学步的时候,虽然走得不稳,但好歹迈出了第一步,不是吗?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古代文明时期,桥梁的建造技术有了显著的提高。
像古罗马人建造的石拱桥,那坚固的程度简直令人惊叹!比如罗马的加尔桥,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这难道不是人类智慧的奇迹吗?就如同一位坚韧不拔的勇士,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到了中世纪,桥梁的类型更加丰富多样了。
木桥也开始广泛应用,在一些小河小溪上发挥着作用。
这时候的桥梁就像是人类社会中的毛细血管,虽然微小,但不可或缺呀!而近现代呢,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钢铁、混凝土等新材料的出现,桥梁的建造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钢铁大桥横跨大江大河,那雄伟的身姿让人震撼!就像那展翅高飞的雄鹰,充满了力量和威严。
像伦敦塔桥,不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吗?它不仅是交通要道,更是伦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在中国,也有许多著名的桥梁。
赵州桥,那可是隋朝时期的杰作啊!历经一千多年的沧桑,依然完好如初,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啊!还有现代的港珠澳大桥,那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又一个奇迹!它连接了香港、珠海和澳门,让三地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
这就像是一条纽带,紧紧地将人们联系在一起。
桥梁的发展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人类文明不断向前的象征啊!它让天堑变通途,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所以说,桥梁啊,真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你说呢?。
中国桥梁结构的发展史

1. 桥梁是道路的组成部分。
从工程技术的角度来看,桥梁发展可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期古代桥梁人类在原始时代,跨越水道和峡谷,是利用自然倒下来的树木,自然形成的石梁或石拱,溪涧突出的石块,谷岸生长的藤萝等。
人类有目的地伐木为桥或堆石、架石为桥始于何时,已难以考证。
据史料记载,中国在周代(公元前11世纪〜前256年)已建有梁桥和浮桥,如公元前1134年左右,西周在渭水架有浮桥。
古巴比伦王国在公元前1800年建造了多跨的木桥,桥长达183 米。
古罗马在公元前621年建造了跨越台伯河的木桥,在公元前 481年架起了跨越赫勒斯旁海峡的浮船桥。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公元前 4世纪时建起挑出石拱桥(拱腹为台阶式)。
古代桥梁在17世纪以前,一般是用木、石材料建造的,并按建桥材料把桥分为石桥和木桥。
石桥石桥的主要形式是石拱桥。
据考证,中国早在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就出现石拱桥,如出土的东汉画像砖,刻有拱桥图形。
现在尚存的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公元605〜617年,净跨径为37米,首创在主拱圈上加小腹拱的空腹式(敞肩式)拱。
中国古代石拱桥拱圈和墩一般都比较薄,比较轻巧,如建于公元816〜819年的宝带桥,全长317米,薄墩扁拱,结构精巧。
罗马时代,欧洲建造拱桥较多,如公元前200〜公元200年间在罗马台伯河建造了8座石拱桥,其中建于公元前62年的法布里西奥石拱桥,桥有2孔, 各孔跨径为24.4米。
公元98年西班牙建造了阿尔桥,高达52米。
此外,出现了许多石拱水道桥,如现存于法国的加尔德引水桥,建于公元前1世纪,桥分为3层,最下层为7孔,跨径为16〜24米。
罗马时代拱桥多为半圆拱,跨径小于25米,墩很宽,约为拱跨的三分之一,图1[列米尼桥示意图]3.为罗马时代建造的列米尼桥示意图4.罗马帝国灭亡后数百年,欧洲桥梁建筑进展不大。
11世纪以后,尖拱技术由中东和埃及传到欧洲,欧洲开始出现尖拱桥,如法国在公元1178〜1188年建成的阿维尼翁桥,为20孔跨径达34米尖拱桥。
桥的产生与发展

桥的产生与发展我国的桥梁,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以西周、春秋为主,包括此前的历史时代,这是古桥的创始时期。
此时的桥梁除原始的独木桥和汀步桥外,主要有梁桥和浮桥两种形式。
当时由于生产力水平落后,多数只能建在地势平坦,河身不宽、水流平缓的地段,桥梁也只能是写木梁式小桥,技术问题较易解决。
而在水面较宽、水流较急的河道上,则多采用浮桥。
第二阶段以秦、汉为主,包括战国和三国,是古代桥梁的创建发展时期。
秦汉是我国建筑史上一个璀璨夺目的发展阶段,这时不仅发明了人造建筑材料的砖,而且还创造了以砖石结构体系为主题的拱券结构,从而为后来拱桥的出现创造了先决条件。
战国时铁器的出现,也促进了建筑方面对石料的多方面利用,从而使桥梁在原木构梁桥的基础上,增添了石柱、石梁、石桥面等新构件。
不仅如此,它的重大意义,还在于由此而使石拱桥应运而生。
石拱桥的创建,在中国古代建桥史上无论是实用方面,还是经济、美观方面都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石梁石拱桥的大发展,不仅减少了维修费用、延长了桥的使用时间,还提高了结构理论和施工技术的科学水平。
因此,秦汉建筑石料的使用和拱券技术的出现,实际上是桥梁建筑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
故从一些文献和考古资料来看,约莫在东汉时,梁桥、浮桥、索桥和拱桥这四大基本桥型已全部形成。
第三阶段是以唐宋为主,两晋、南北朝和隋、五代为辅的时期,这是古代桥梁发展的鼎盛时期。
隋唐国力较之秦汉更为强盛,唐宋两代又取得了较长时间的安定统一,工商业、运输交通业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等十分发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东晋以后,由于大量汉人贵族官宦南迁,经济中心自黄河流域移往长江流域,使东南水网地区的经济得到大发展,经济和技术的大发展,又反过来刺激桥梁的大发展。
因此,这时创造出许多举世瞩目的桥梁,如隋代石匠李春首创的敞肩式石拱桥--赵州桥,北宋废卒发明的叠梁式木拱桥--虹桥,背诵创建的用筏形基础、植蛎固墩的泉州万安桥,南宋的石梁桥与开合式浮桥相结合的广东潮州的湘子桥等。
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1. 早期的桥梁工程:基础奠定1.1 古代桥梁的智慧说到我国的桥梁工程,咱们得从古代说起,那可是了不起的历史了。
古人那时候就已经开始在山间河流上修桥了,简直是智慧的结晶。
比如说,古代的赵州桥,您听过吗?它可是公认的“世界桥梁之最古老”的一个。
赵州桥不仅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还真是经得起岁月的考验,真是古代工匠的骄傲。
还有,咱们的悬索桥,在古代的时候就开始出现了,像是《清明上河图》里那些桥梁,都是当时的骄傲呢。
1.2 明清时期的进步到了明清时期,桥梁的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个时候,咱们的桥梁不仅数量增多了,而且设计也越来越精巧。
那些大气的石拱桥、优雅的木质吊桥,都给咱们留下了不少美丽的记忆。
尤其是明清时期的桥梁,不仅为了交通便利,还兼顾了美观,真是“行走的艺术品”呢。
像是北京的琉璃厂桥、上海的黄浦江桥,这些都是当时桥梁技术的经典代表。
再看那些清代的彩绘桥,真是让人觉得古人不仅有智慧,还有大气!2. 现代桥梁的飞跃:技术创新2.1 改革开放后的突破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桥梁工程简直是飞速发展了,像是坐上了火箭一样。
尤其是进入21世纪,咱们的桥梁技术就像开了挂一样,各种创新层出不穷。
看看那长江大桥、雄安新区的跨江大桥,简直是工程界的奇迹。
这些桥梁不光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呢。
像是武汉的长江大桥,那个真是让全国人民都惊叹不已,时至今日依然是交通的重要枢纽。
2.2 世界级的桥梁:走向国际如今的中国桥梁,已经不再只是“家里”的骄傲了,咱们的技术早已走向了世界舞台。
各种世界级的桥梁工程,咱们也有了,像是海南的南渡江大桥,真是把世界瞩目。
这些桥梁不仅体现了咱们的工程技术实力,也展示了中国的工程师们那种敢于创新、勇于突破的精神。
现在,咱们在许多国际项目中都是领头羊,真是让人自豪得不要不要的。
3. 展望未来:桥梁的美好蓝图3.1 智能化桥梁的未来未来的桥梁工程,不再只是单纯的钢筋混凝土了。
桥梁发展史

广济桥位于广东潮洲东门外,是我国古代一座交通、
商用综合性桥梁,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开关活动式大石桥, 有“一里长桥一里市”之说。
五亭桥 位于杨州瘦西湖内。
桥基为12条青石砌成大小不同 的桥墩;桥身为拱卷形,由3 种不同的卷洞联合,共15孔, 孔孔相通,亭亭之间的廊相连。
安平桥 位于福建晋江安海镇。桥面由7条大石板铺成,
阿维尼翁桥公元1178~1188年在法国建成,为
20孔跨径达34米尖拱桥。大桥本来长900多米,有22个拱孔, 是欧洲中世纪建筑的杰作。
安平桥属于中国古代连梁式石板平桥,始建
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历时十四年告成。现存古代 最长的梁式石桥,位于晋江安海镇, 原长2500米362 孔,现长2070米,332孔。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 之誉 。
20世纪30年代,预应力混凝土和高强度钢 材相继出现,材料塑性理论和极限理论的 研究,桥梁振动的研究和空气动力学的研 究,以及土力学的研究等获得了重大进展。
现代桥梁按建桥材料 可分为预应力钢筋混 凝土桥、钢筋混凝土 桥和钢桥。
随着时代的变迁,桥的种类逐渐变得多 起来。
随着高强钢丝和高强混凝土的不断发展,预应 力钢筋混凝土桥的结构不断改进,跨度不断提 高。
中 内 外 桥 梁 发 展 史
古代桥梁
人类在原始时代,跨越水道和峡谷,是利用自然倒下 来的树木,自然形成的石梁或石拱,溪涧突出的石块 谷岸生长的藤萝等。
纪 ~ 年前 左 右年 西) 周已 在建 渭有 水梁 架桥 有和 浮浮 桥桥 。 公 元 前 256 ,
据 史 料 记 载
1134 ,
中 国
在 周 代 ( 公 元 前 世
伊兹桥
钢筋混凝土桥
现代桥梁
新中国成立以后, 于1954年底,在长 江上建起了万里长 江第一桥——武汉 长江大桥。改革开 放后,特别是1995 年以来,随着建设 资金来源的多元化 及造桥技术的迅猛 发展,
中国古代桥梁发展史

中国古代桥梁的发展史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原始社会时期:在浙江余姚出土的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一些木梁柱结构的建筑,这是距今约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建筑,说明当时的人民已经初步掌握了建造木梁木柱桥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周秦时期:这是我国古代桥梁的创始时期。
西周时期,一些著名的桥梁开始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逐渐普遍运用,在桥梁建造中也有了铁器件。
两汉时期:西汉时期开始出现了石拱桥,如著名的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刻石。
东汉时期则出现了造型优美的石拱桥。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事较多,浮桥的架设明显增多,如杜预在河南孟津附近的黄河上架设的河阳浮桥、在今天的南京建造的朱雀大桁等。
隋唐五代时期:这是我国古代桥梁的鼎盛时期。
隋代建造了著名的赵州桥,唐代则兴起了许多著名的桥梁,如卢沟桥等。
宋元时期:宋代在桥梁建造技术上有了新的突破,如福建泉州洛阳桥等。
元代则建造了著名的卢沟桥。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在桥梁建造上更注重桥梁的艺术性和文化性,如北京卢沟桥上的石狮子、颐和园中的十七孔桥等。
中国古代桥梁的发展史不仅是一部技术史,也是一部文化史和艺术史。
从最早的木梁桥到后来的石桥、拱桥、浮桥等,中国古代人民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勤劳,不断推动桥梁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为中国的文化和艺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简述中国桥梁的发展史400字

简述中国桥梁的发展史400字在秦汉时期,中国的桥梁建设经历了一次重要的转变,木桥逐渐被石桥取代。
石桥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耐久性更强,成为古代桥梁建设的主要形式。
自秦汉时期至唐宋时期,中国的桥梁建设经历了一段辉煌的时期,许多著名的石桥如洛阳桥、赵州桥等建成,这些桥梁不仅在设计上具有独特的风格,而且在建设工艺上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随着元明清时期的发展,中国的桥梁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随之出现了吊桥、拱桥、梁桥等多种形式的桥梁。
在元明清时期,中国特别是南方地区的河流众多,桥梁建设成为当时一项重要的工程,为交通运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许多著名的古桥如赵州桥、锦溪大桥等都是在元明清时期建成的,这些古桥不仅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建筑工艺和文化内涵上也有着独特的价值。
近现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桥梁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世纪末,西方国家的钢筋混凝土技术传入中国,为中国桥梁建设带来了全新的材料和工艺。
20世纪初,中国的桥梁建设开始逐步采用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这种新型结构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为中国的桥梁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世纪以来,在中国的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桥梁建设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发展。
中国陆续建设了许多世界一流的大型桥梁工程,如长江大桥、京广铁路大桥、港珠澳大桥等,这些桥梁不仅在技术上具有先进性,而且在设计和建筑工艺上也达到了国际水平。
可以说,中国桥梁的发展历史是中国工程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从古代的木桥到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桥梁,每一个时期都反映了中国人民对桥梁建设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国的桥梁建设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故8望上背镶圆至9至净11 完八河安北
不5柱石水有形7.1跨21 工年。门京
(
多 做 介 绍
个头 。上 因 语 文 课 上 过 ,, 雕 刻 有 石 狮 4
拦 杆 共 2 6 9 间 , 各
面三 为角 削铁 角柱 方的 形分 。水 桥尖 面,
。. 桥9 墩米 迎。 水拱 面券 有接 尖近 端半
东门桥 ——绝
桥梁类型(Type of the Bridge):古代桥梁、拱 桥、圬工拱桥
所在地(Location):湖北、荆州
中文简介(Introduction in Chinese): 位于湖北省荆州市旧城(江陵)护 城河上。石拱桥,共9孔,每孔拱 顶处有一龙头,龙尾。解放后进行 了改建,龙头嘴设有喷水装置,喷 水如雾,光照水雾彩虹横贯,可称 一绝。
了大自然的无情考验,只是南岸的岸墩和锚锭装置发生了轻微位 移,使桥的长度增加了0.8m。除地震以外,还必须保证大桥在台 风季节能够经受住时速超过200公里狂风的袭击。为此对桥梁进行 了1%模型的风洞试验,在桥塔上安装了20个质量阻尼装置。 1988一l998年间,在日本大鸣门桥以北,建造了一座跨明石海峡 的大型悬索桥。该桥位于本州与四国之间的神户—鸣门线上,神 户市西南。明石海峡大桥是世界上第一座主跨超过1英里(为 1609m)及l海里(合l852m)的桥梁。两边跨也很大,每跨达960m, 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边跨。
桥的变迁:
3 米 , 墩 宽 6 . 5 米
3不 .等 4, 5自 米1 ,1 桥. 宽4
米
. 2 米 , 共 1 1 孔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9 2 年 ) 。 桥 全 长 2
(
·
于 金
明 昌 三 年
公 元
公 元 1 1 8 8 年 ) ,
·
桥外 始3 建0 于公 金里 大 定 二 十, 跨 永 定
宛 平 卢 沟 桥 在 北 京 广
圆明园残桥 ——古怪的桥
桥梁类型(Type of the Bridge):古代桥梁、 拱桥、圬工拱桥
所在地(Location):北 京、圆明园、景区
中文简介(Introduction in Chinese):
圆明园盛时,三园建有石、砖、木结构 的各式园林桥梁100余座,经过18 60年英、法联军焚毁及后为的破坏, 现只存单孔石拱残桥。后面为新建的拱 桥。 ——勿忘国耻
桥梁类型(Type of
the Bridge):古代 桥梁、悬臂梁桥、
程
梁桥
阳
永
所在地(Location): 广西
济
全长(Length):644 米
桥
建成时间 (completed year): 1916年
中文简介(Introduction in Chinese):广西 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永济桥,是一座4 孔5墩的木伸臂桥屋,全长644米, 建于1916年,5座墩台上均建有桥 亭,用桥廊把桥亭相互贯通。桥亭起着 重力平衡作用,把装饰与功能有机结合 在一起。
廊桥
明石海峡大桥
简介:目前世界上主跨最长的悬索桥,1998年4月5日建成通车。 它跨越日本本州—四国岛之间的明石海峡,最终实现了日本人一 直想修建一系列桥梁把4个大岛(本州、九州、北海道和四国岛)
连在一起的愿望,创造了本世纪世界建桥史的新纪录。大桥全长 3910m,主跨长1991m,桥面宽35m,设6车道;桥塔高280m,基 础沉箱的直径约80m,高约70m;两根大缆各由290根高强钢索构 成,直径为1.222m;总投资约40亿美元。大桥按可以承受里氏8.5 级强烈地震和抗150年一遇的80m/s的暴风设计。1995年1月17日, 日本坂神发生里氏7.2级大地震(震中距桥址才4公里),大桥附 近的神户市内5000人丧失,10万幢房屋夷为平地,但该桥经受住
钢构桥欣赏:
日本多多罗桥
简介:该桥是日本本州—四 国联络线上的一座重要桥梁, 主跨890m,边跨分别为270m 和320m,桥宽4车道;主跨采 用带正交异性板及空气减阻 装置的钢箱梁,梁宽25.3m, 高2.5m,边跨采用预应力混 凝土箱梁;塔高216.6m,为 菱型。全桥共设168道斜拉索, 每根斜拉索由168-394根直径 为7mm的镀锌钢丝组成。该 桥已于1990年动工,预计 1999年完成。
中国从古到今桥梁
水的结晶
中国劳动人民汗
南京长江大桥
桥式:钢桁梁桥 国家:中国 年代:1968 主跨度:160
南京长江大桥简介:
南京长江大桥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正桥为公路铁路双层钢连续桁梁桥, 上层为4车道公路桥,车行道宽15m,两侧人行道各宽2.25m;下层为双 线铁路桥。正桥长1576m,连同引桥总长:铁路桥6772m,公路桥4588m。 正桥10孔由1孔128m简支梁、3联(3孔为一联)9孔跨度各为160m连续钢 桁梁组成,主桁采用带下加劲弦杆的平行弦菱形桁架。采用悬臂拼装法 架设。桥址地质复杂,分别采用4种型式基础:(1)位于浅水而覆盖深 厚墩址处,采用重型混凝土沉井,穿越深度达54.87m,在国内首创纪录; (2)在基岩好而覆盖层较厚墩位处,选用钢板围堰管桩基础;并首次采 用大直径φ3.6m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3)在基岩较好,覆盖层较 厚,但水位很深的墩位处,采用首创的浮式钢沉井加管桩的复合基础; (4)在水深覆盖层厚,但基岩强度较低的墩位处,采用浮式钢筋混凝土 沉井,上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下部为钢与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利用 钢气筒充气、泄气来沲托纠偏,清基潜水作业深达65m。于1968年12月 建成。 铁道部大桥工程局设计、施工。
卢沟桥
主跨(Main Span):13.45米
桥梁类型(Type of the Bridge): 古代桥梁、圬工拱桥、拱桥
所在地(Location):北京、永 定河
全长(Length):212.2米
建成时间(completed year): 公元1192年
中文简介(Introduction 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