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
网络原理实验报告

网络原理实验报告网络原理实验报告一、引言网络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网络的工作原理。
本实验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我们在网络原理实验中所做的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局域网,了解和掌握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具体实验内容包括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IP地址的配置、网络通信的测试等。
三、实验过程1. 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我们使用了三台计算机和一个交换机来搭建一个简单的局域网。
首先,我们将三台计算机连接到交换机上,确保每台计算机都能够正常连接到交换机。
然后,我们通过配置交换机的端口,将这三台计算机连接在同一个局域网中。
2. IP地址的配置在搭建好网络拓扑结构后,我们需要为每台计算机配置IP地址,以便它们能够相互通信。
我们使用了静态IP地址的方式进行配置,为每台计算机分配了一个唯一的IP地址。
通过配置IP地址,我们可以实现计算机之间的互联和数据传输。
3. 网络通信的测试在完成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和IP地址的配置后,我们进行了网络通信的测试。
我们通过在不同计算机上运行ping命令,测试计算机之间的连通性。
通过ping命令,我们可以发送一个网络数据包到目标计算机,并接收到该计算机的响应。
通过测试,我们可以判断网络是否正常工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简单的局域网,并配置了IP地址。
在进行网络通信测试时,我们发现所有计算机之间都能够正常通信,ping命令的结果都为成功。
这表明我们的网络拓扑结构和IP地址配置是正确的。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需要注意连接线的正确插入。
如果连接线插入不正确,计算机之间可能无法正常通信。
其次,IP地址的配置要确保每台计算机的IP地址不重复,并且属于同一个网段。
如果IP地址配置错误,计算机之间也无法正常通信。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网络的工作原理。
网络是由多台计算机通过网络设备连接在一起,通过IP地址进行通信的。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通用6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1一、实验目的1、熟悉微机的各个部件;2、掌握将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的方法和步骤;3、掌握每个部件的安装方法;4、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5、熟悉并掌握DOS操作系统的使用;6、掌握文件、目录、路径等概念;7、掌握常用虚拟机软件的安装和使用;8、熟悉并掌握虚拟机上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及使用;9、掌握使用启动U盘的制作和U盘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方法;10、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配置和优化方法。
二、实验内容1.将微机的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2.调试机器,使其正常工作;3.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
4.安装及使用虚拟机软件;5.安装WINDOWS7操作系统;6.常用DOS命令的使用;7.学会制作启动U盘和使用方法;8.WINDOWS7的基本操作;9.操作系统的基本设置和优化。
三、实验步骤(参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内容,结合实验过程中做的具体内容,完成此项内容的撰写)四、思考与总结(写实验的心得体会等)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2windows平台逻辑层数据恢复一、实验目的:通过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对误格式化的硬盘或者其他设备进行数据恢复,通过实验了解windows平台逻辑层误格式化数据恢复原理,能够深入理解并掌握数据恢复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能熟练运用这些软件对存储设备设备进行数据恢复。
二、实验要求: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对电脑磁盘或者自己的U盘中的删除的数据文件进行恢复,对各种文件进行多次尝试,音频文件、系统文件、文档文件等,对简单删除和格式化的磁盘文件分别恢复,并检查和验证恢复结果,分析两个软件的数据恢复功能差异与优势,进一步熟悉存储介质数据修复和恢复方法及过程,提高自身的对存储介质逻辑层恢复技能。
三、实验环境和设备:(1)Windows _P 或Windows 20__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
计算机网络实践报告5篇

计算机网络实践报告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场文书、书信函件、教学范文、演讲致辞、心得体会、学生作文、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工作报告、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rrespondence, teaching samples, speeches, insights, student essay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work repor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计算机网络实践报告5篇计算机网络实践报告1开学第一周我们就迎来了计算机网络实训,这门课程与上学期所学的计算机网络相对应,给了我们一个更深刻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机会。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引言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它使得我们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
为了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本次实验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网络实验。
一、网络拓扑实验首先,我们进行了网络拓扑实验,通过搭建不同拓扑结构的网络,观察其性能表现和通信效率。
我们尝试了星型、环状和总线型拓扑结构,并通过测量网络中的传输时延、带宽和吞吐量来评估不同拓扑结构的优劣。
结果显示,星型拓扑结构具有较好的扩展性和可靠性,但是对中央节点的要求较高,一旦中央节点故障,整个网络将无法正常运行。
而环状和总线型拓扑结构则相对简单,但是容易产生信号干扰和数据冲突等问题。
二、网络传输协议实验接下来,我们进行了网络传输协议实验,重点研究TCP/IP协议的性能和可靠性。
我们通过改变传输文件的大小、网络拥塞程度等因素,测试了TCP协议在不同情境下的传输速度和稳定性。
同时,我们也对比了UDP协议的传输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TCP协议在数据传输方面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流量控制能力,但是在高丢包率的情况下会出现明显的传输延迟。
相比之下,UDP协议虽然传输速度较快,但是无法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容易出现丢包和重传等问题。
三、网络安全实验随后,我们进行了网络安全实验,探讨了网络攻击与防御的相关技术。
我们采用了常见的入侵检测系统和防火墙来保护网络安全,通过模拟各种攻击手段,如拒绝服务攻击、端口扫描等,测试了网络的防护能力。
实验结果显示,入侵检测系统和防火墙能够有效地阻止大多数网络攻击,但是对于某些高级攻击手段,如零日漏洞攻击,仍然存在一定的漏洞。
因此,网络安全的保护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不断提升系统的安全性。
结论通过本次计算机网络实验,我们对网络拓扑结构、传输协议和网络安全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网络拓扑结构的选择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权衡,传输协议的选择应根据网络特性和应用场景进行调整,而网络安全则需要综合运用各种安全技术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安全性。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2. 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等。
3. 学习网络协议的作用和配置方法,如TCP/IP、DHCP等。
4. 通过实验加深对网络故障诊断和排除能力的培养。
二、实验内容1. 实验环境实验设备:一台PC机、一台交换机、一台路由器、双绞线、网线等。
实验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等。
2. 实验步骤(1)网络设备连接首先,将PC机通过网线连接到交换机的一个端口上。
然后,将交换机的另一个端口连接到路由器的WAN口。
最后,将路由器的LAN口连接到PC机的另一台交换机上。
(2)网络设备配置①交换机配置进入交换机命令行界面,配置交换机的基本参数,如VLAN ID、IP地址、子网掩码等。
②路由器配置进入路由器命令行界面,配置路由器的接口参数,如WAN口和LAN口的IP地址、子网掩码等。
同时,配置路由协议,如静态路由、动态路由等。
③PC机配置在PC机的网络设置中,将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信息设置为与路由器LAN口相同的参数。
(3)网络测试①测试PC机与交换机之间的连通性在PC机中ping交换机的IP地址,检查PC机是否能够与交换机通信。
②测试PC机与路由器之间的连通性在PC机中ping路由器的IP地址,检查PC机是否能够与路由器通信。
③测试不同VLAN之间的连通性在PC机中ping另一个VLAN中的设备,检查不同VLAN之间的设备是否能够相互通信。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PC机与交换机之间连通(2)PC机与路由器之间连通(3)不同VLAN之间的设备相互通信2. 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网络,并掌握了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网络设备之间的连通性、VLAN之间的通信等。
通过查阅资料和调试,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加深了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
四、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结构,掌握了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功能;3.学习使用网络配置工具进行网络的配置和管理;4.掌握网络通信的基本步骤和网络协议的作用;5.通过实验,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软件工具:Packet Tracer;3.实验设备: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
三、实验内容1.网络配置实验通过使用Packet Tracer软件,建立一个简单的局域网,包括一台计算机、一台路由器和一台交换机。
使用网络配置工具进行网络的配置和管理,实现计算机与路由器之间的通信以及计算机与交换机之间的通信。
2.网络通信实验通过Ping命令测试计算机与路由器之间的连通性,并观察分组的传输过程。
同时,使用Wireshark抓包工具,捕获网络数据包,并分析数据包的结构和内容。
可以观察到IP地址、MAC地址以及各类协议的使用情况。
四、实验步骤1. 打开Packet Tracer软件,创建一个场景,包括一台计算机、一台路由器和一台交换机。
2.使用网络配置工具,给计算机、路由器和交换机分配IP地址,并设置子网掩码。
3.配置路由器的路由表,将计算机所在的网段加入到路由器的路由表中。
4. 在计算机上通过命令行窗口,使用Ping命令测试与路由器的连通性。
5. 同时,启动Wireshark抓包工具,并对网络通信进行抓包。
6. 观察Ping命令的结果,判断是否与路由器连通。
7. 分析Wireshark抓包结果,观察数据包的结构和内容,了解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网络配置实验通过网络配置工具,成功配置了计算机、路由器和交换机的IP地址,并设置了子网掩码。
通过配置路由器的路由表,实现了计算机与路由器之间的通信以及计算机与交换机之间的通信。
2.网络通信实验Ping命令的结果显示,计算机与路由器之间连通正常。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一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三网络协议与网络服务的配置与管理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TCP/IP协议的理解。
2.明确IP地址、域名的实质。
3.熟练配置DNS、HTTP服务、电子邮件服务和流媒体服务。
二、实验预习内容1.写出非路由地址范围。
非路由IP地址是那些在Internet上不被分配的IP 地址,因为它们在Internet 上从来不被路由。
最常使用的非路由IP 地址包括:(1)10.x.x.x 网段,这是一个 A 类网址,从10.0.0.0 到10.255.255.255,共16777214 个可用IP 地址;(2)172.x.x.x 网段,这是一个 B 类网址,从172.16.0.0 到172.31.255.255;(3)192.168.x.x 网段,这是一个 C 类网址,从192.168.0.0 到192.168.255.255;2.写出Internet 常用协议和端口号。
http协议,端口号80;ftp协议,端口号 21;Telnet协议,端口号 23;电子邮件协议,端口号 25。
三、实验原理1.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
它为Internet上的计算机提供名称(即如“”的域名)到地址(即如“192.168.0.1”的IP地址)的映射服务以用于域名解析。
2.IIS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Internet信息服务。
它主要包括HTTP服务器、FTP服务器等。
它还包含活动服务器页面(Active Server pages,ASP)、服务器端的包含文件(Server Side Include)等组件。
Windows 2003 Server上提供的为IIS 6.0。
3.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
它是Internet上支持最广泛的文件传输协议,提供用于将文件从网络中的一个位置复制到另一个位置的服务。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USTC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USTC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USTC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网络实验旨在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提高对网络协议、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性能优化等方面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环境实验在USTC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进行,使用了以下硬件和软件设备:1、计算机:若干台配置相同的台式计算机,具备以太网接口和无线网卡。
2、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
3、操作系统:Windows 10 和 Linux(Ubuntu)。
4、网络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Wireshark 等。
三、实验内容1、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与分析使用 Packet Tracer 软件搭建了星型、总线型、环形和树形等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
对不同拓扑结构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包括可靠性、扩展性、传输效率等方面。
通过模拟数据传输,观察了网络拥塞、冲突等现象,并分析了其原因和解决方法。
2、 IP 地址配置与子网划分在 Windows 和 Linux 操作系统中,手动配置了 IP 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和 DNS 服务器。
学习了子网划分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划分不同大小的子网,提高了网络地址的利用率。
使用 Ping 命令和网络扫描工具,测试了网络的连通性和可达性。
3、网络协议分析利用 Wireshark 软件捕获网络数据包,对 TCP、UDP、ICMP 等常见协议的数据包格式和字段进行了分析。
观察了协议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过程,理解了连接建立和释放的机制。
分析了网络中的广播、组播和单播通信方式,以及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优缺点。
4、网络性能优化调整了网络参数,如缓冲区大小、MTU 值等,观察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实施了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策略,如滑动窗口机制、慢启动算法等,提高了网络的传输效率和稳定性。
对网络中的丢包、延迟和带宽利用率等性能指标进行了监测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
四、实验步骤1、网络拓扑结构搭建打开 Packet Tracer 软件,选择所需的网络设备和线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学校:中原工学院学院:计算机学院班级:网络092学生:李东杰学号:************日期:2010年12月25日实验1 WIN32网络配置命令使用一、实验内容:网络测试工具—PING.EXE网络配置查看程序—IPCONFIG.EXE网络链接统计工具—NETSTA T.EXE操纵网络路由表的工具—ROUTE.EXE地址解析工具—APR.EXE路由跟踪工具—TRACERT.EXE二、教学目的、要求:了解WIN32操作系统提供的各种网络功能的命令。
熟悉WIN32操作系统提供的各种网络命令的使用方法和输出格式。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掌握命令输出项的含义三、实验步骤1、最常用的网络测试工具-PING.EXE作用:Ping的主要作用是验证与远程计算机的连接。
该命令只有在安装了TCP/IP 协议后才可以使用。
原理:向远程计算机通过ICMP协议发送特定的数据包,然后等待回应并接收返回的数据包,对每个接收的数据包均根据传输的消息进行验证。
默认情况下,传输四个包含32 字节数据(由字母组成的一个循环大写字母序列)的回显数据包。
过程如下:(1)(1)通过将ICMP 回显数据包发送到计算机并侦听回显回复数据包来验证与一台或多台远程计算机的连接。
(2)(2)每个发送的数据包最多等待一秒。
(3)(3)打印已传输和接收的数据包数。
用法:ping [-t] [-a] [-n count] [-l length] [-f] [-i ttl] [-v tos] [-r count] [-s count] [[-j computer-list] | [-k computer-list]] [-w timeout] destination-list(1)判断本地的TCP/IP协议栈是否已安装Ping 127.0.0.1 或Ping 机器名说明:若显示Reply from 127.0.0.1....信息则说明已安装。
(2)判断能否到达指定IP地址的远程计算机C:\>Ping 192.168.0.1 或202.102.245.25说明:若显示Reply ...信息则说明能够到达,若显示Request timed out.则说明不能够到达。
(3)根据域名获得其对应的IP地址C:\>Ping 回车说明:显示的Reply from xxx.xxx.xxx.xxx…信息则xxx.xxx.xxx.xxx就是域名对应的IP地址。
(4)根据IP地址获取域名C:\>Ping -a xxx. xxx.xxx.xxx.xxx说明:若显示Pinging [xxx.xxx.xxx.xxx]...信息则就是IP对应的域名。
(5)根据IP地址获取机器名C:\>Ping –a 127.0.0.1说明:若显示Pinging janker [127.0.0.1]...信息则janker就是IP对应的机器名。
此方法只能反解本地的机器名。
2、网络配置查看程序-WINIPCFG.EXE(Win 95里)或IPCONFIG.EXE(Win 98/Me里)作用:该工具主要用于发现和解决TCP/IP 网络问题,可以用该工具获得主机配置信息,包括IP 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等等。
用法:(1)查看所有配置信息:Winipcfg 或Ipconfig /allHost Name(计算机名):jankerDescription(描述):PPP Adapater (点对点数据传输协议)Physical Address(MAC地址):00-A0-0C-18-31-4CIP Address(IP地址):202.96.168.10Subnet Mask(子网掩码):255.255.255.255 (用于识别是否在同一局域网内)Default Gateway(默认网关):202.96.168.10 (沟通不同网络的接点)DNS Server(域名服务器):202.96.199.162 (提供域名到IP的查询服务)NetBIOS over Tcpip(NetBios协议):Enabled (能)说明:如果计算机配置的IP 地址与现有的IP 地址重复,则子网掩码显示为0.0.0.0。
(2)刷新配置:对于启用DHCP 的Windows 95客户,请使用winipcfg 命令的release 和renew 选项,而Windows 98/Me客户用而不是ipconfig /release_all 和ipconfig /renew_all 命令,手动释放或更新客户的IP 配置租约。
3、网络连接统计工具-NETSTA T.EXE作用:该工具显示了您的计算机上的TCP连接表、UDP监听者表以及IP协议统计。
用法:可以使用netstat 命令显示协议统计信息和当前的TCP/IP 连接。
netstat -a 命令将显示所有连接,而netstat -r 显示路由表和活动连接。
netstat -e 命令将显示Ethernet 统计信息,而netstat -s 显示每个协议的统计信息。
如果使用netstat -n,则不能将地址和端口号转换成名称。
示例:(1)显示所有连接C:\>netstat -a(2)显示所有协议的统计信息C:\>netstat -s4、操纵网络路由表的工具-ROUTE.EXE作用:该工具用于显示和控制您的机器IP的路由表,主要显示的信息有:目标地址、网络掩码、网关和本地IP地址等。
用法:route [-f] [-p] [command [destination] [mask subnetmask] [gateway] [metric costmetric]]参数说明:(1)参数-f 清除所有网关入口的路由表。
该参数与某个命令组合使用,路由表将在运行命令前清除。
-p 该参数与add 命令一起使用时,将使路由在系统引导程序之间持久存在。
(2)command :print 打印路由;add 添加路由;delete 删除路由;change 更改现存路由;destination 指定发送command 的计算机。
mask subnetmask 指定与该路由条目关联的子网掩码。
如果没有指定,将使用255.255.255.255。
gateway 指定网关。
名为Networks 的网络数据库文件和名为Hosts 的计算机名数据库文件中均引用全部destination 或gateway 使用的符号名称。
如果命令是print 或delete,目标和网关还可以使用通配符,也可以省略网关参数。
metric costmetric 指派整数跃点数(从1 到9999)在计算最快速、最可靠和(或)最便宜的路由时使用。
示例:(1)显示全部路由信息:C:\>route print说明:route print和netstat –r具有同样的效果。
(2)添加一个路由C:\>route ADD 157.0.0.0 MASK 255.0.0.0 157.55.80.1 METRIC 3 IF 2说明:若IF参数没有给出的话,系统将尽力为网关157.55.80.1找一个最好的网络接口。
(3)删除一个路由C:\>route DELETE 157.0.0.05、地址解析工具-ARP.EXE作用:该工具用于查看和处理ARP缓存,ARP是地址解析协议的意思,负责把一个IP地址解析成一个物理性的MAC地址。
用法:arp -a [inet_addr] [-N [if_addr]]arp -d inet_addr [if_addr]arp -s inet_addr ether_addr [if_addr]参数说明:-a 通过询问TCP/IP 显示当前ARP 项。
如果指定了inet_addr,则只显示指定计算机的IP 和物理地址。
-g 与-a 相同。
inet_addr 以加点的十进制标记指定IP 地址,比如:202.102.245.32。
-N 显示由if_addr 指定的网络界面ARP 项。
if_addr 指定需要修改其地址转换表接口的IP 地址(如果有的话)。
如果不存在,将使用第一个可适用的接口。
-d 删除由inet_addr 指定的项。
-s 在ARP 缓存中添加项,将IP 地址inet_addr 和物理地址ether_addr 关联。
物理地址由以连字符分隔的 6 个十六进制字节给定。
使用带点的十进制标记指定IP 地址。
项是永久性的,即在超时到期后项自动从缓存删除。
ether_addr 指定物理地址。
示例:(1)显示当前ARP 项C:\>arp –a(2)添加一个静态入口C:\>arp -s 157.55.85.212 00-aa-00-62-c6-096.路由跟踪工具—TRACERT.EXE跟踪路由Tracert(跟踪路由)是路由跟踪实用程序,用于确定IP 数据报访问目标所采取的路径。
Tracert 命令用IP 生存时间(TTL) 字段和ICMP 错误消息来确定从一个主机到网络上其他主机的路由。
Tracert 工作原理通过向目标发送不同IP 生存时间(TTL) 值的“Internet 控制消息协议(ICMP)”回应数据包,Tracert 诊断程序确定到目标所采取的路由。
要求路径上的每个路由器在转发数据包之前至少将数据包上的TTL 递减1。
数据包上的TTL 减为0 时,路由器应该将“ICMP 已超时”的消息发回源系统。
Tracert 先发送TTL 为 1 的回应数据包,并在随后的每次发送过程将TTL 递增1,直到目标响应或TTL 达到最大值,从而确定路由。
通过检查中间路由器发回的“ICMP 已超时”的消息确定路由。
某些路由器不经询问直接丢弃TTL 过期的数据包,这在Tracert 实用程序中看不到。
Tracert 命令按顺序打印出返回“ICMP 已超时”消息的路径中的近端路由器接口列表。
如果使用-d 选项,则Tracert 实用程序不在每个IP 地址上查询DNS。
选项描述-d指定不将IP 地址解析到主机名称。
-h maximum_hops指定跃点数以跟踪到称为target_name 的主机的路由。
-j host-list指定Tracert 实用程序数据包所采用路径中的路由器接口列表。
-w timeout等待timeout 为每次回复所指定的毫秒数。
target_name目标主机的名称或IP 地址。
当我们不能通过网络访问目的设备时,网络管理员就需要判断是哪里出了问题。
问题不仅仅会出现在最终目的设备,也可能出现在转发数据包的中间路由器。
有3种方式用来探测一个数据包从源点到目的地经过了哪些中转路由器,这3种方式分别是:基于记录路由选项的路由探测,基于UDP协议的路由探测,基于ICMP Echo Request的路由探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