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手算模板
手算钢筋公式大全详细图解

钢筋翻样教程技术信念技术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下部非贯通筋长度(边跨)=max(1/3 Lo,a)+(左支座-保护层)+(h-保护层*2)/2或15d(上部无连接时候)Lo取柱相邻两跨较大值。
a=1.2La+Hb+0.5Hc下部非贯通筋(中间跨)=max(1/3 Lo左,1/3 Lo右)*26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基础梁主筋(梁外伸)技术信念技术信念基础梁箍筋根数(梁外伸)技术信念左边支座处加密箍筋根数=(L+1/2Hc-保护层)/加密间距+1右边支座处加密箍筋根数=(L+1/2Hc-保护层)/加密间距+1中间支座处加密箍筋根数=支座宽/加密间距+1柱边加密箍筋根数=(1.5梁高-50)/加密间距+1非加密箍筋根数=(净跨-左右加密区)/非加密间距-112技术信念技术-1纵筋长度=高Hn/3+1Hn/3+如果出现多层地下室,只有基础层顶面和首层顶面是为(柱截面长边)取大值15技术信念1层柱子主筋长度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非连接区Hn/3+max(Hn/6,hc ,500)+搭接长度LlE中间层柱子主筋长度纵筋长度=中间层层高-当前层非连接区+(当前层+1)非连接区+搭接长度LlE技术信念非连接区=max(1/6Hn、500、Hc)16技术非连接区=(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技术技术技术-1层箍筋根数计算按绑扎计算箍筋根数技术信念根数=(基础高度-基础保护层)/间距-1技术技术技术信念2829技术信念顶层箍筋根数计算根部根数=(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按焊接计算梁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间距+1梁高范围根数=梁高/加密间距非加密区根数=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技术技术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加暗柱暗柱剖面技术信念配筋平面图暗柱立面36加连梁技术信念37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技术信念。
梁板柱手算公式

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长度=梁全长—2×保护层+2×15d;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建筑制图P221)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4、支座锚固判断: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5、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梁全长—2×保护层抗扭钢筋:同上。
6、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建筑制图P211)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7、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例:加密区箍筋根数=(1.5Hc/100)+1,非加密区=(跨长-50×2-2×1.5Hc)/200+1;<二级抗震,@100/200> 8、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 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完整版)16g平法讲解钢筋手算公式

第五节 顶层纵筋构造
第五节 顶层纵筋构造
第五节 顶层纵筋构造
顶层中柱纵筋: 内侧钢筋弯锚=本层层高-本层露出长度-bhc+12d
=本层柱净高-本层露出长度+梁高-bhc+12d 内侧钢筋直锚=本层层高-本层露出长度-bhc
Hn-Max(Hn/6,Hc,500)
梁净高+12d 梁净高
顶层
内侧钢筋弯直锚判断:
计算
条件
16G系平法
插筋
hj-bhc≥LaE(La) max(6d,150)
hj-bhc<LaE(La)
15d
课堂练习题
手工计算本案例的基础插筋的长度
首层层高3600,梁高600,基础高度为1000,bhc为40,柱尺寸600*550, 纵筋12根,均为HRB335直径25钢筋,砼标号C30,二级抗震,考虑基础顶部作 为嵌固部位。
查表可得:LaE=34d;LabE=34d 本层露出长度=Max(Hn/6,Hc,500)
=Max((2800-600)/6,600,500)= Max(367,600,500)=600 柱纵筋内侧钢筋弯直锚判断: 600-20=580<LaE=37d=814→取弯锚 柱纵筋内侧钢筋长度=(2800-600)-600+(600-20)+12*22=2444mm 内侧钢筋根数:5根内侧钢筋 柱纵筋外侧钢筋:1.5LabE=1.5*34*22=1122<600-20+600-20=1160
2、3层
内侧:梁净高+12d
Max(Hn/6,Hc,500)
首层
嵌固部位
课堂练习题3
手工计算本案例的顶层柱纵筋的长度
顶层层高2800,梁高600,柱尺寸600*600,柱类型为角柱,柱钢筋信息为4根角 筋,b边一侧2根,h边一侧2根,均为HRB400直径22钢筋,砼标号C35,bhc为20 ,三级抗震。
梁钢筋手算表1

C25
下通长筋 10650 20 250 500 3525 350 350
C25
左端支座筋 10650 20 250 500 3525 350 350 3
C25
右支座筋 10650 20 250 500 3525 350 350 2
JKL5-1跨
C25
侧面构造通长筋 10650 20 250 500 3525 350 350
侧面构造筋
3跨
C25
下部钢筋
20 250 500 5200 450 450 20 250 500 5200 450 450 2
C25
箍筋
20 250 500 5200 450 450 37
一排 直径
二排 数量
二排 直径
间距
加密 区间
距
16
16 16
18
8
200 100
16
16
8
200 100
16
18
c25
侧面构造筋 9200 20 250 500 3550 450 450
C25
下部钢筋
9200 20 250 500 3550 450 450
JKL1-1跨
C25
箍筋
9200 20 250 500 3550 450 450 29
C25
右端支座筋
20 250 500 5200 450 450 3
C25
单构件小计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8
200 100
16
20
8
200 100
16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梁,板,柱,剪力墙,楼梯等)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第一章梁第一节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如下图所示)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钢筋手算实例

首层箍筋总根数=13+7+7+9=36根
首层箍筋总长度=1796*36=64656mm
7、2~3层箍筋长度计算(3.62~7.12、7.12~10.923)
公式:2层箍筋根数=max(Hn/6,500,Hc)/加密间距(柱根部)+max(Hn/6,500,Hc)/加密间距(柱上部) +节点高/加密间距+(柱高-加密长)/非加密间距 1、2层箍筋计算
=4247mm
首层钢筋根数=8根 首层钢筋长度=4247*8=33976mm
3、计算中间层柱纵向钢筋
中间层柱子纵筋长度=中间层层高-当前层非连接区+(当前层+1)非连接区+搭接长度
非连接区=MAX(Hn/6,Hc,500)
(参见G101-1P57)
中间层柱子纵筋长度=(7120-3620)-500+MAX((10923-7120-620)/6,400,500)+700 =3500-500+531+700 =4231mm
N=(2000-300+100-20-50*2)/100+1=18根
2.2、计算箍筋长度
单只箍筋长度,此箍筋有两个135°弯钩,所以弯钩增加长度为2*11.87d,梁保护层厚度为20mm
单只箍筋长度=2*(550+200)-8*20+2*11.87*8=1530mm 箍筋根数=32+32+18=82根 箍筋长度=1530*82=125460mm
柱钢筋计算实例
计算框架柱钢筋步骤
柱钢筋计算思路如图:
柱子钢筋
纵筋
基础插筋 中间层钢筋
箍筋 箍筋根数 单个箍筋长度
顶层钢筋
钢筋平法手算

嵌固 部分
1.无地下室:嵌固都在基础顶面
2.有地下室:嵌固在地下室顶面(首层地面), 基础顶面是否嵌固需要由设计者注明
嵌固部分
由设 计注 明
柱插筋的计算
基础插筋的计算公式: 长度=弯折长度a+锚固竖直长度+上层 露出长度+搭接长度Lle
柱插筋的计算
弯折长度a的取值
首层柱纵筋的计算
首层柱纵筋的长度: 本层层高-Hn/3+max(二层楼层净高Hn/6,500,hc柱截面长边尺 寸)+与二层纵筋搭接Lle(如采用焊接时搭接为0)
板块编号
板平法标注
板的钢筋种类
板受力筋的计算
1、当端支座为梁、圈梁、剪力墙时 面筋能直锚则直锚,不能直锚弯15d 底筋锚固为max(0.5ha,5d) 2、当端支座为砌体墙时 面筋水平段长度,弯折15d 底筋锚固为max(120,h,墙厚/2)
板受力筋的计算
板受力筋根数=(板净长-2个起步)/ 间距 起步:板筋间距/2
顶层内侧钢筋的计算
柱内层钢筋长度=本层层高 -下层露出长度-梁高+伸入 梁内长度
伸入梁内长度
总结
基础插筋长度 弯折长度a+锚固竖直长度+上层露出长度+搭接 长度
首层柱纵筋的长度 本层层高-Hn/3+二层露出长度+与二层纵筋搭接 Lle(如采用焊接时搭接为0)
中间层柱纵筋长度 层高-下层露出长度+上层露出长度+与上纵筋搭 接Lle(如采用焊接时搭接为0)
(Ln取左右跨较大值; 入支座内的长度为
以净跨长计算)
max(l’n,ln/3)
基础部分—基础梁
基础有外伸构造钢筋计算
关于钢筋算量(手算)

钢筋计算总结一、保护层厚度:为纵向钢筋(非箍筋)外缘至混凝土表面的最小距离。
无规定时取值as一般情况:基础40mm 框架柱30mm 框架梁25mm 板15mm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注: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二、钢筋每米重量:每米的重量(Kg)=钢筋的直径(mm)×钢筋的直径(mm)×0.006170.617是圆10钢筋每米重量。
钢筋重量与直径(半径)的平方成正比φ6=0.222 Kg φ8=0.395kg φ10=0.617kg φ12=0.888kg Φ14=1.21kg Φ16=1.58kg Φ18=2.0kg Φ24=2.47kg Φ22=2.98kg Φ25=3.85kg Φ28=4.83kg............Φ12(含12)以下和Φ28(含28)的钢筋一般小数点后取三位数,Φ14至Φ25钢筋一般小数点后取二位数三、箍筋计算1、双肢箍下料长度:无论箍筋还是拉筋,弯钩部分均按135°计算135°/135°弯钩矩形箍筋下料长度(l):按外包尺寸计算:l= 箍筋外包周长-3个90度弯曲调整值+2个135度弯钩增加值(1)、抗震结构l=箍筋4边外包尺寸-3×1.75d + 2×11.87d即l=2(b-2c+2d)+2(h-2c+2d)-1.75d×3+11.87d×2=2(b+h)-8c+26.5d =内包尺寸周长+26.5×箍筋直径(2)、一般结构(非抗震区),135°弯钩矩形箍筋下料长度(l):l=2(b-2c +2d)+2(h-2c +2d)-1.75d×3+6.87d×2=2(b+h)-8c +16.5d =内包尺寸周长+16.5×箍筋直径式中:b —构件截面宽;H —构件截面高;d —箍筋直径;c—主筋保护层厚;特别注意:计算过程中而采用内包尺寸时,箍筋下料长度=内包周长+26.5箍筋直径此点最容易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