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学(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水文学(考试重点)

水文学(考试重点)

1.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研究对象:地球上的水.(1)水本身性质.(2)水与地理环境、人类的联系水文学的特点:一方面,具有自然属性,属于地球科学的范畴;另一方面,又具有社会属性,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

水文学:地球物理水文学、工程水文学、地理水文学地理水文研究的特点:宏观性:水体运动变化的自然规律、总体演化趋势综合性:与其它自然地理因素间的相互影响研究区域性:各水体的区域差异性水文现象的主要特点(水文现象: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存在和运动的各种形态。

)水循环永无止尽,水文现象在空间或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水文现象在时间上既有周期性又有随机性。

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特殊性。

水文效应:由于自然或认为因素,使地理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引起水循环要素、过程、水文情势发生变化,成为水文效应。

水资源的特性自然属性1,.可再生性2水循环过程具有无限性的特点,水资源具有可再生性。

但这种可更新的水量又是有限的。

3.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4年内与年际变化大;地区分布不均衡社会属性1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代替性2利与害的两重性世界水资源水资源是指全球水量中可为人类生存、发展所利用的水量,主要是指逐年可以得到更新的那部分淡水量。

.最能反映水资源数量和特征的是年降水量和河流的年径流量。

区域水资源总量:为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总和=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重复量水循环基本过程: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水循环机理:第一,水循环服从于质量守恒定律;第二,太阳辐射与重力作用,是水循环的基本动力;第三,水循环广及整个水圈,并深入大气圈、岩石圈及生物圈。

第四,全球水循环是闭合系统,但局部水循环却是开放系统。

第五,地球上的水分在交替循环过程中,总是溶解并携带者某些物质一起运动。

《水文学》复习资料

《水文学》复习资料

《⽔⽂学》复习资料第⼀章1、⽔⽂学:研究地球上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地理环境,⼈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现象:⽔循环过程中,⽔的存在和运动的各种形态。

3、⽔⽂现象的特点:①⽔循环永⽆⽌尽:任何⼀种⽔⽂现象的发⽣,都是全球⽔⽂现象整体中的⼀部分和永⽆⽌境的⽔循环过程中的短暂表现。

②⽔⽂现象在时间上的变化既具有周期性⼜具有随机性。

周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地球公转及⾃转,地球和⽉球的相对运动,以及太阳⿊⼦的周期性运动所导致的昼夜,四季交替的影响所致。

各因⼦本⾝在时间上也不断变化,因⽽⼜具有随机性。

③⽔⽂现象在地区分布上既存在相似性,⼜存在特殊性。

4、传统的⽔⽂学研究⽅法主要有--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地理综合法. 成因分析法:以物理学原理为基础,研究⽔⽂现象的形成、演变过程,揭⽰⽔⽂现象的本质、成因,其与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其定性和定量的关系,通常是建⽴某种形式的确定性模型。

数理统计法以概率理论为基础,根据实测资料,运⽤数理统计⽅法,求得⽔⽂现象特征值的统计规律,或对主要⽔⽂现象与其影响因素之间进⾏相关分析,求出其经验关系。

地理综合法按照⽔⽂现象地带性规律和⾮地带性的地域差异,⽤各种⽔⽂等值线图表⽰⽔⽂特征的分布规律,或建⽴地区经验公式,以揭⽰地区⽔⽂特征。

5、⽔温是⼀个很重要的物理特性,它影响到⽔中⽣物、⽔体⾃净和⼈类对⽔的利⽤。

6、海⽔温度的⽔平分布表⾯平均温度:太平洋>印度洋>⼤西洋;北半球⾼于南半球;南北纬0-30度之间印度洋⽔温最⾼印度洋热带海区三⾯受亚、⾮、澳⼤利亚⼤陆包围,并受暖流影响,所以⽔温最⾼。

;南北纬50-60度之间⼤西洋⽔温相差悬殊。

⼤洋⽔温的垂直分布,从海⾯向海底呈不均匀递减的趋势-在南北纬40°之间,海⽔垂直结构可分两层,即:表层暖⽔对流层(⼀般深度达600-1000⽶)和深层冷⽔平流层(庞⼤⽔体)7、表层扰动层——表层暖⽔对流层的最上⼀层(约0-100⽶)受⽓候影响明显,紊动混合强烈,对流旺盛,⽔温垂直分布均匀,垂直梯度极⼩。

(完整版)水文学原理考点

(完整版)水文学原理考点

水文学原理考试要点第一章绪论1、水文现象的特点:1.时程上的周期性和随机性。

2.地区上的相似性和特殊性。

第二章河流与流域1、概念:流域:汇集到地面水流和地下水流的区域称为流域流域面积:指河口断面以上地面分水线包围的面积水系:由干流及其全部支流组成的脉络相通的网状系统闭合流域:当流域的地面、地下水分数线重合,河流下切比较深,流域上降水产生的地面、地下水流能够全部经过流域出口断面时称为闭合流域。

非闭合流域:由于地面、地下分水线不一致,或者因喝到下切过浅,流域出口断面流出的水流并非完全是由流域上降水产生的水流时。

第三章水文循环与水量平衡1、水文循环的概念:水圈中的各种水体在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的作用下,通过这种不断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形式的往复循环过程。

水文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2、水文循环的分类:大循环、小循环、微循环3、水量平衡原理:对任何区域(或水体)、在任一时段内,其输入的水量和输出的水量只差等于其需水量的变化量并会应用水量平衡原理进行相关计算。

第四章降水1、降水的成因分类:1。

锋面雨2。

气旋雨3。

对流雨4.地形雨降水三要素:一点(或面上)的降雨量、降水历时与降水强度2、降水强度过程线:累积降雨过程线3、流域面平均降水量的计算方法,并比较几种常用的基本方法(算术平均法、泰森多边形法、等雨量线法、距离平方倒数法)的优缺点;4、掌握泰森多边形法计算流域面平均降水量。

第五章土壤水1、土壤水的分类:吸湿水、薄膜水、毛管水、重力水2、土壤水分常数:1.土壤水分常数用来表征土壤水分形态和运动特征。

2.不同形态的水反映了土壤不同的持水量,这种关系通常用一些土壤含水量的特征数值来表示。

3、土水势的总势:总水势只有大小无方向,而而水势梯度则是向量,总水势增加的方向为正,每种物质都要力图达到与其周围平衡的趋势,因此,水总是从总水势高的地方流向总水势低的地方,且水流运动的方向总是与水势梯度的方向相反。

生态水文学考试资料

生态水文学考试资料

生态水文学考试资料一。

名词解释1.水量平衡:是指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差额必等于该时段区域(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即水在循环过程中,从总体上说收支平衡。

2.可能最大降水:系指在现代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特定的区域在特定的时段内,可能发生的最大降水量。

3.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的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4.引潮力:引潮力指月球和太阳对地球上单位质量的物体的引力,以及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旋转时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这两种力组成的合力,是引起潮汐的原动力。

5.潮汐:海水周期性的涨退现象称为潮汐。

(潮汐是指海水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

)6.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

7.径流:流域的降水,由地面与地下汇入河网,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称为径流。

8.洋流:即海流,是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海水,从一个海区水平的或垂直的向另一海区大规模的非周期性的运动。

9.正常年径流量:天然河流的水量经常在变化,各年的径流量也有大有小,实测各年径流量的平均值,称为多年平均径流量,如果统计的实测资料年数增加到无限大时,多年平均流量将趋于一个稳定的数值,此称为正常年径流量。

10. 流域滞时:定义为净雨过程的重心到流域出口流量过程线的重心之时间距。

11.黑潮:北赤道洋流遇到大陆后,一部分向北在太平洋西部海域,西部海域形成势力强大的高温、高盐的透明度大的高速的洋流。

(起源于吕宋岛)二。

简答题1.水循环机理⑴水循环服从于质量守恒定律。

⑵太阳辐射与重力作用,是水循环的基本动力⑶水循环广及整个水圈,并深入大气圈、岩石圈及生物圈。

⑷全球水循环是闭合系统,但局部水循环却是开放系统。

⑸地球上的水分在交替循环过程中,总是溶解并携带着某些物质一起运动,诸如溶于水中的各种化学元素、气体以及泥沙等固体杂质等。

水文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水文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水文学考试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水文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水的运动与分布b) 水的化学成分c) 水的净化方法d) 水的测量和监测答案:a) 水的运动与分布2. 水文循环是指什么?a) 水从地球表面蒸发并形成云,最终降落回地面的过程b) 水沿地表流动的过程c) 水在地下蓄积并形成地下水的过程d) 水从地下蓄积逐渐被抽取和利用的过程答案:a) 水从地球表面蒸发并形成云,最终降落回地面的过程3. 下列哪个是水文学研究的重要参数?a) 水的颜色b) 水的味道c) 水的温度d) 水的压强答案:c) 水的温度4. 下列哪个工具可以测量水位的变化?a) 流速计b) 液位计c) 风速计d) 露点计答案:b) 液位计5. 下列哪个因素不会影响地下水的形成和储存?a) 水的渗透性b) 地层的结构c) 降水量d) 井水的使用量答案:d) 井水的使用量第二部分:填空题1. 水文学中,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河道或渠道的 ________。

答案:水量或液体体积2. 陆地上的水分以 __________ 的形式蒸发到大气中。

答案:水蒸气3. 河流的流速可以通过测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固定截面的水________ 来确定。

答案:体积或流量4. 地下水是指位于地下的水体,常常隐藏在 ________ 中。

答案:岩石或土壤颗粒之间5. 下雨过程中,水从云中向地面下降的过程被称为 ________。

答案:降水过程或降雨过程第三部分:解答题1. 简要解释水文循环的过程,并说明其重要性。

答案:水文循环是指水从地球表面蒸发形成云,通过降水最终回到地面的过程。

它的重要性在于维持地球水资源的平衡,确保适当的降雨和供水。

水文循环还会影响气候变化、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请简要描述一种常用的测量水位的方法,并说明其适用性。

答案:一种常用的测量水位的方法是使用液位计。

液位计通过测量液体的压力来确定水位的变化。

它适用于河流、湖泊或水库等水域的水位测量。

水文学考试重点

水文学考试重点

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海水盐度: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溶解物质的质量。

水资源:广义:世界上一切水体,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及大气中的水分,都是人类宝贵的资源,及水资源狭义:仅指在一定时期内,能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那一部分动态水体。

水循环:水循环是指在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的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水量平衡:所谓水量平衡,是指任意选择区域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差额必等于该时段区域(或水头)内蓄水的变化量,即水在循环过程中,从总体上说收支平衡。

蒸发:水由液态转为气态的过程。

水汽扩散:指由于物质、粒子群等的随机运动而扩展于给定空间的一种不可逆现象水汽输送:指大气中的水分子因扩散而由一地向另一地运移,或由低空输送到高空的过程。

降水:是自然界中发生的雨雪露霜霰雹等现象的统称。

降水要素:①降水量:指在一定时段内降落在某一面积上的总水量。

②降水历时与降水时间:前者指一场降水自始至终所经历的时间;后者指对应于某一降水而言,其时间长短通常是人为划定的,在此段内并非意味着连续降水。

③降水强度:指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以毫米|分或毫米|时计。

④降水面积:降水所笼罩的面积,以平方公里计。

可能最大降水:系指在现代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特定的区域在特定的时段内,可能发生的最大降水量(或暴雨)下渗:又称入渗,是指水从地表渗入土壤和地下的运动过程径流:流域的降水,由地面与地下汇入河网,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叫做径流。

径流的表示方法:①流量:流量Q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

②径流总量(W):指T时段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总水量。

W=QT3.径流深度R:指将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求得的水层深度,以毫米为单位。

水工考试知识点总结

水工考试知识点总结

水工考试知识点总结一、水文学水文学是研究水文现象及其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的一门学科。

水文学是水利工程学科中的基础学科,是水工程的理论基础。

1. 水文统计水文统计是水文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主要包括降水、径流和水情等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

水文统计包括年降水量、年径流量、径流系数等指标的统计计算方法。

2. 洪水频率分析洪水频率分析是根据历史洪水资料,通过数理统计方法,计算不同频率洪水的发生概率,确定各个频率的设计洪水及相应设计洪水位、设计洪水流量等。

洪水频率分析是水文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水利工程设计的重要基础。

3. 物理水文学物理水文学是研究水文变量间的物理关系和规律的学科。

主要研究降水入渗、径流形成、蒸发蒸腾等过程的物理机理和表征方法。

物理水文学的研究成果可以用于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4. 数值水文学数值水文学是将数学、物理和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水文学研究的学科。

主要包括水文数据处理、水文模型建立、水文模拟和预报等内容。

数值水文学的发展促进了水文研究方法的改革和水文预报技术的提高。

二、水利工程基础水利工程基础是水利工程学科的基础知识,包括水力学、水文学、土力学、工程地质等内容。

1. 水力学水力学是研究水的运动规律和水力现象的学科。

主要包括水流的运动、水流的特性、水力学实验方法等内容。

水利工程设计和施工都需要水力学的理论基础。

2. 水利工程材料水利工程材料是指水利工程建筑中用到的各种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砂石、钢筋、混凝土等。

水利工程材料的选用和使用对工程质量和工程寿命具有重要影响。

3. 水文测算水文测算是指对水文、气象、地形等相关资料的采集和处理,获取与水文学相关的数据。

水文测算的方法包括现场观测、实验测定、遥感技术等。

4. 水利规划水利规划是指对水利工程项目进行综合论证和规划设计,包括水资源调查、水质评价、水利项目选址和布局等。

水利规划是水利工程设计的前期工作。

5. 水工热力学水工热力学是将热力学的基本理论及方法应用于水力学、水文学等领域的学科。

水文学原理考试复习重点

水文学原理考试复习重点

第十章洪水波的分类、运动特征及波速河段蓄槽原理和蓄槽方程四种简单入流及其出流过程洪水波及圣维南方程组洪水波特征河长演算细点:洪水波变形洪水波运动方程河段蓄泄方程特征河长及其求算四种单位入流及其出流过程线任意入流过程的矩形离散化河段汇流系数求算河段特征河长洪水演算洪水波特征:洪水波两类变形特点圣维南方程组(连续与运动方程)洪水波的四种分类(运动方程中要素的取舍)及其实际对应的河道及水流情形山区大比降河床河流洪水运动特性及波速深大水库入库洪水惯性波的运动特性河段洪水演算:蓄泄方程,河床调蓄洪水的原理三种基本的槽蓄关系曲线特征河长假设与特征河长河段特点四种单位入流的数学表达式瞬时单位线的概念与表达式、积分意义四种单位入流的出流过程之间的关系任意连续入流的矩形入流逼近第十一章流域汇流过程地面径流成因公式流域汇流系统分析流域汇流计算:汇流计算途径汇流时间地面径流成因公式(卷积公式)、汇流曲线流域汇流系统特性(线性时不变系统)经验单位线(时段单位线)及流域汇流计算纳什利用流域汇流瞬时单位线进行流域汇流计算的思掌握内容等流时线概念(等流时快概念)用图形直观推导地面径流成因公式流域汇流曲线的种类:线性时不变流域汇流系统的特性(线性系统表达式)经验单位线(或称为时段单位线)瞬时单位线利用经验单位线推流计算(公式及计算过程)利用瞬时单位线进行流域汇流计算的思路(或思想)两种流域汇流计算途径的差异影响流域汇流的因素第九章流域产流掌握内容蓄水容量与田间含水量如何理解蓄水容量曲线概念流域内可以蓄满产流的包气带总面积和土壤含水量的关系蓄满产流的内在意义及蓄水容量曲线的特点抛物线形与指数线性蓄水容量曲线第八章产流机制包气带水量平衡要素构成及平衡方程产流机制的发展历程霍顿产流机制的核心论点四种径流成分的产流机制九种产流类型的组合两种产流模式第一章水量平衡与水循环水循环概念水循环的动力水文现象大循环及两种小循环概念水量平衡原理和通用水量平衡方程第二章径流表示与径流情势径流定义及其类型径流表示方法:流量、径流量、径流深、径流模数、径流系数净雨的定义(形成)及其含义一次降雨形成的典型流量过程线的径流成分来源及概念河川径流情势概念反映径流年内分配特征的两个指标及其意义反映径流年际变化的两个指标及其意义第三、四章重点——降水要素及计算降水要素及时空分布特征面降水量计算方法降雨资料的分析与插补——双累计曲线降水截留概念及植物对降雨的截留过程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研究对象:地球上的水.(1)水本身性质.(2)水与地理环境、人类的联系水文学的特点:一方面,具有自然属性,属于地球科学的范畴;另一方面,又具有社会属性,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

水文学:地球物理水文学、工程水文学、地理水文学地理水文研究的特点:宏观性:水体运动变化的自然规律、总体演化趋势综合性:与其它自然地理因素间的相互影响研究区域性:各水体的区域差异性水文现象的主要特点(水文现象: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存在和运动的各种形态。

)水循环永无止尽,水文现象在空间或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水文现象在时间上既有周期性又有随机性。

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特殊性。

水文效应:由于自然或认为因素,使地理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引起水循环要素、过程、水文情势发生变化,成为水文效应。

水资源的特性自然属性1,.可再生性2水循环过程具有无限性的特点,水资源具有可再生性。

但这种可更新的水量又是有限的。

3.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4年内与年际变化大;地区分布不均衡社会属性1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代替性2利与害的两重性世界水资源水资源是指全球水量中可为人类生存、发展所利用的水量,主要是指逐年可以得到更新的那部分淡水量。

.最能反映水资源数量和特征的是年降水量和河流的年径流量。

区域水资源总量:为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总和=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重复量水循环基本过程: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水循环机理:第一,水循环服从于质量守恒定律;第二,太阳辐射与重力作用,是水循环的基本动力;第三,水循环广及整个水圈,并深入大气圈、岩石圈及生物圈。

第四,全球水循环是闭合系统,但局部水循环却是开放系统。

第五,地球上的水分在交替循环过程中,总是溶解并携带者某些物质一起运动。

水循环的实质水循环就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气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及径流等环节,不断的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试述水循环的作用与效应1 水循环与地球圈层构造:在地球表层系统中,水圈处于主导地位,水圈中的水通过周流不息的循环运动,积极参与了圈层之间的界面活动,并深入4大圈层内部,将它们耦合在一起。

2 水循环与全球气候:首先,水循环是大气系统能量的主要传输、储存和转化者;其次,水循环通过对地表太阳辐射能的重新再分配,使不同经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得到缓解;再次,水循环的强弱及路径,还会直接影响到各地的天气过程,甚至可以决定地区的气候基本特征。

3 水循环与地貌形态及地壳运动:4 水循环与生态平衡5 水循环与水资源开发利用水量平衡是指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衡。

I.Q=ΔS水量平衡与水循环的关系水量平衡是质量守恒原理在水循环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是水循环持续不断的基本前提。

水循环是地球上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水量平衡是水循环内在的规律水量平衡方程式的通式I.Q=ds/dt,式中收入项I和支出项Q,可视具体情况进一步细分。

其简繁程度与所研究的对象以及时段长短有关。

例如,对于多年平均来说,Δs→0,可忽略不计;但对于短时段水量平衡方程式而言,蓄水变化量Δs非但不可忽略,而且必须细分为地表水体蓄水变量、土壤蓄水变量、地下水蓄水变量等。

陆地水量平衡方程通用方程:I.Q=ΔS陆地水量平衡方程:P陆-R地表-R地下-E陆.-T=ΔS陆多年平均:P陆-R = E陆蒸散发蒸散发包括蒸发散发蒸发:水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

根据蒸发面的不同,蒸发又可分为水面蒸发和土壤蒸发。

蒸散发不仅是水的交换过程,亦是热量的交换过程,是水和热量的综合反映水面蒸发是充分供水条件下的蒸发,即某一地区最大的可能蒸发量,也称为潜在蒸发或蒸发能力。

水面蒸发的大小受气象条件的控制。

影响蒸发的因素(供水条件、土壤特性、动力学及热力学因素)1供水条件.(不充分供水,充分供水)水面蒸发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以上的土壤蒸发蒸发能力,又称潜在蒸发量或最大可能蒸发量2动力学和热力学因素(动力学因素:影响蒸发面上的水汽分布梯度)a水汽分子的垂向扩散b大气垂向对流运动.热力学因素:(蒸散发的能量源泉) a 太阳辐射 b 平流时的热量交换水汽运输指大气中水分因扩散而由一地向另一地运移,或由低空输送到高空的过程。

水汽运输过程中,水汽的含量、运动方向与路线,以及输送强度等会发生改变,对沿途的降水以重大影响。

水汽输送主要有大气环流输送和涡动输送两种形式,并具有强烈的地区性特点和季节变化,时而环流输送为主,时而以涡动输送为主。

水汽输送主要集中于对流层的下半部。

我国水汽输送基本特点1存在三个基本的水汽来源,三条输出入路径,并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2.水汽输送既有大气平均环流引起的平均输送,又有移动性涡动输送。

.3地理位置、海陆分布与地貌上总体格局,制约了全国水汽输送的基本态势。

.4水汽输送场垂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降水是水循环过程的最基本环节,是水量平衡方程中的基本参数,决定一个区域水资源的多少。

.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是水汽和冷却凝结。

这空气的垂直上升运动是促使水汽冷却凝结的主要条件。

面降水的计算把实测的点降水量转化为全区域的降水量a算术平均法b垂直平分法(太森多边形法)c等雨量线法d客观运行法(算术平均法优点)方法简单易行,适合于区域内地形起伏不大,雨量站网稠密且分布较均匀的地区。

垂直平分法(太森多边形法)优点:适用于雨量站分布不均匀的地区。

缺点是把各雨量站所控制的面积在不同的降水过程中都视作固定不变,这与实际降水情况不符。

等雨量线法优点:.适用于面积较大,地形变化显著而有足够数量雨量站的地区。

计算精确度较高,并有利于分析流域产流、汇流过程。

下渗.下渗又称入渗,是指水从地表渗入土壤和地下的运动过程。

影响下渗的因素1.土壤特性的影响a土壤的透水性能和前期含水量b有机质含量2.降水特性的影响a下渗率随雨强增大而增大b强雨点击碎土粒,充填土壤空隙,减小下渗率. 3流域植被、地形的影响影响下渗时间;植被根系增加裂隙.4人类活动的影响径流的表示方法1.流量Q,m3/s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2.径流总量W,m3 T时段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总水量。

W=QT3.径流深度R,mm 指将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求得的水层深度。

R=W/F=QT/F4.径流模数M,L/s·km2 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F的比值;流域内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产生的径流量。

M=Q/F5.径流系数α,无单位比值某一时段的径流深及与相应的降水量之比值。

α=R/P河川径流是怎样形成的?1 降雨时形成径流的前提条件2 流域蓄渗过程降雨初期,大部分降水并不立即产生径流,而消耗于植被截留、下渗、填洼与蒸发。

在降雨过程中,当降雨强度小于下渗能力时,雨水将全部深入土壤中;当降雨强度大于下渗能力时,超出下渗强度的降雨,形成地面积水,蓄积于地面洼地,称为填洼。

随着降雨继续进行,满足填洼后的水开始产生地面径流。

流域上继续不断降雨,渗入土壤的水使包气带含水量不断增加,土层中的水达到饱和后,在一定条件下,部分水沿坡地土层侧向流动,形成壤中径流;下渗水流达到地下水面后,以地下水的形式沿坡地土层汇入河槽,形成地下径流。

因此,流域上的降水,经过蓄渗过程产生了地面径流,壤中径流和地下径流。

3 坡地汇流过程超渗雨水在坡面上呈片流,细沟流运动的现象,成坡面漫流。

满足填洼后的降水开始产生大量的地面径流,它沿坡面流动进入正式的漫流阶段。

坡面漫流在蓄渗容易得到满足的地方先进行,然后其范围不断扩大,地面径流经过坡面漫流而注入河网。

壤中流及地下径流在有空介质中运动。

4河网汇流过程各种径流成分经过坡地汇流注入河网后,沿河网向下游干流出口断面汇集的过程,即河网汇流过程,这一过程自坡地汇流注入河网开始,直至将最后汇入河网的降水输送到出口断面为止。

经过河岸调节和河槽调节过程,使出口断面的流量过程变缓,汇流历时延长,降低出口断面一下发生洪水的可能性。

径流形成过程实质上是水在流域的再分配与运行过程。

a产流过程中水以垂向运行为主,它构成降雨在流域空间上的再分配过程,是构成不同产流机制和形成不同径流成分的基本过程。

b汇流过程中水以水平侧向运行为主,水平运行机制是构成降雨过程在时程上再分配的过程,是构成流域汇流过程的基本机制。

影响径流的因素1.气候因素:A包括降水、蒸发、气温、风、湿度等。

B降水和蒸发的总量、时空分布、变化特性,直接导致径流组成的多样性、径流变化的复杂性。

C气温、湿度和风是通过影响蒸发、水汽输送和降水而间接影响径流的。

2.流域下垫面因素:下垫面是指与大气下层直接接触的地球表面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地形特征、地质条件、植被特征3.人类活动因素,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下垫面条件,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径流的过程、径流的数量、质量的变化。

壤中流发生于非均匀质或层次性土壤中的透水层与相对不透水层界面上,她可以发生在饱和水流情况下,也可以发生在非饱和水流情况下,一般前者是主要的,是形成洪水径流的主要部分。

壤中流产流条件1、要有供水,即上层有下渗水(必要条件)2、要有比上层下渗能力小的界面(前提条件)3、供水强度要大于下渗强度(充分条件)4、产生临时饱和带,还有具有产生侧向流动的动力条件,即坡度及水流归槽条件(充分)壤中径流的产生与降雨强度没有直接关系,它只取决于上层的下渗率。

当降雨强度小于上层下渗率时,只要上层下渗率大一下层下渗率,形成临时饱和带,即可产生壤中径流,而且此时只有壤中径流而无地面径流。

当降雨强度为最大,上层下渗率次之,下层下渗率最小时,既有地面径流,又有壤中径流发生。

河流的水情:河流的水文情势主要指河川径流的分布与变化,洪水、枯水的特征等。

水情要素.水情要素是用以表达河流水文情势变化的主要尺度。

.它包括水位、流速、流量等。

充分掌握水情要素资料,是研究河流水文的重要基础。

水位.指水体的自由水面高出某一基面以上的高程。

流速指河流中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呢移动的距离。

年径流量一个年度内通过河流某断面的水量,称为该断面以上流域的年径流量。

.实测各年径流量的平均值,称为多年平均径流量。

.实测资料年数增加到无限大时,多年平均流量将趋于一个稳定的数值,此称为正常年径流量。

可以用年平均流量Q(m3/s)或年径流总量W(m3)表示,也可以用年径流深R(mm)及径流模数M(L/s·km2)表示正常年径流量的推求1.资料充分时:算术平均法2资料不足时:利用参证变量的相关分析法延展资料系列(利用相邻流域的年径流量;.利用降水量) 3.缺乏实测资料时:等值线法;水文比拟法:利用参证流域的水文特征值年径流量的多年变化过程1河流各年年径流量的丰、枯情况,可按照一定保证率(P)的年径流标准划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