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基础第5章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福建宁德市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基础练习(含答案解析)

福建宁德市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基础练习(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 +、K +、Mg 2+、Fe 2+、4NH +、Cl -、Br -、23CO -、24SO -、23SO -中的若干种离子。

取该溶液做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

某同学设计并完成如图实验:下列有关判断中正确的是A .该溶液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说明溶液中一定存在Na +,不存在K +B .实验①后溶液呈黄色,说明原溶液中含Fe 2+C .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Na +、Cl -、Br -、23CO -、24SO -D .检测原溶液中是否含有4NH +,可取少量的原溶液,滴加足量的NaOH 浓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气体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CO 2、NO 2以及SO 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B .用活性炭为糖浆脱色和用臭氧漂白纸浆的原理相同C .为防止压缩饼干类食品受潮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铁粉D .黄河入海口沙洲的形成与用卤水点豆腐都体现了胶体聚沉的性质 3.下列关于N 、S 的化合物的性质解释错误的是 A .HNO 3需避光保存,是因为HNO 3见光易分解 B .SO 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因为SO 2有漂白性 C .NH 4HCO 3化肥需密封储存,是因为NH 4HCO 3分解 D .浓硫酸可用作气体干燥剂,是因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4.下列各组物质,不满足组内任意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反应的是( )甲乙 丙A()()32Fe NO aq()32NH H O aq ⋅ ()3HNO aq B NaOH(aq) ()3NaHCO aq ()24H SO aqC ()2SiO s C(s)()2H O gD()2Cl g()3FeBr aqNaI(aq)A .AB .BC .CD .D5.近年来在中国汽车的销量大幅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空气污染。

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中,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 、NO 和N 2B .反应中NO 为氧化剂,N 2为氧化产物C .NO 和O 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D .催化转化总反应为222催化剂2NO+O +4CO4CO +N6.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是 选项 目的操作A 清洗碘升华实验所用的试管先用酒精洗涤,再用清水洗 BCu 与浓硫酸反应后未见溶液变蓝色,为了观察生成了CuSO 4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蒸馏水 C 检验某溶液中是否有+4NH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NaOH 溶液,并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D制备Fe(OH)3胶体将NaOH 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 3溶液中A .AB .BC .CD .D7.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随开随用、随关随停”制CO 2 快速制备氨气 干燥HCl 气体 验证SO 2漂白性 ABCDA .AB .BC .CD .D8.硫酸盐(含SO24-、HSO4-)气溶胶是PM2.5的成分之一。

化工基础第二版第五章第三节答案

化工基础第二版第五章第三节答案

化工基础第二版第五章第三节答案1、倍半萜和二萜在化学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单选题] *A氮原子数不同B碳原子数不同(正确答案)C碳环数不同D硫原子数不同2、在溶剂沉淀法中,主要是在溶液中加入另一种溶剂一改变混合溶剂的什么实现的()[单选题] *ApH值B溶解度C极性(正确答案)D体积3、单萜和倍半萜在化学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单选题] *A氮原子数不同B碳原子数不同(正确答案)C碳环数不同D硫原子数不同4、羟基蒽醌类化合物中,大黄素型和茜草素型主要区别于()[单选题] * A羟基位置B羟基数目C羟基在不同苯环上的分布(正确答案)D羟基数目5、下列化合物可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的是()[单选题] *A七叶内酯(正确答案)B七叶苷C厚朴酚D五味子素6、水蛭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单选题] *A有机酸B蛋白质(正确答案)C多糖D生物碱7、从香豆素类的结构看,香豆素是一种()[单选题] *A内酯(正确答案)B羧酸C酰胺D糖8、以杜鹃素为指标成分进行定性鉴别的中药是()[单选题] * A满山红(正确答案)B黄芩C槐花D陈皮9、组成缩合鞣质的基本单元是()[单选题] *A黄烷-3-醇(正确答案)B酚羟基C环戊烷D哌啶环10、乙醇不能提取出的成分类型是()[单选题] *A生物碱B苷C多糖D鞣质(正确答案)11、下列含香豆素类成分的中药是(多选)()*A秦皮(正确答案)B甘草C补骨脂(正确答案)D五味子12、以下哪种方法是利用成分可以直接由固态加热变为气态的原理()A [单选题] * A升华法(正确答案)B分馏法C沉淀法D透析法13、关于黄酮类化合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多为液态或呈挥发性B多为无色C因分子内多具有酚羟基,多呈酸性(正确答案)D易溶于水14、七叶内酯的结构类型为()[单选题] *A简单香豆素(正确答案)B简单木脂素C呋喃香豆素D异香豆素15、碱水提取芦丁时,若PH过高会使()[单选题] *A产品质量降低B产品收率降低(正确答案)C苷键水解断裂D内酯环开环16、即有一定亲水性,又能与水分层的是()[单选题] * A正丁醇B乙酸乙酯C二者均是(正确答案)D二者均非17、有机溶剂加热提取中药成分应采用()[单选题] *A回流装置(正确答案)B蒸馏装置C萃取装置D分馏装置18、酸碱沉淀法中的酸提碱沉法主要适用于()[单选题] *A黄酮类B香豆素类C醌类D生物碱类(正确答案)19、结晶法一般是在分离纯化物质的哪个阶段常常使用的()[单选题] * A开始B中期C最后(正确答案)D以上均可20、二氢黄酮类专属性的颜色反应是()[单选题] *A盐酸-镁粉反应B四氢硼钠反应(正确答案)C硼酸显色反应D锆盐-枸橼酸反应21、苯丙素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是()[单选题] * A醋酸-丙二酸途径B丙二酸途径C莽草酸途径(正确答案)D氨基酸途径22、沉淀法的分类不包括以下哪一种方法()[单选题] * A水提醇沉法B碱提酸沉法C铅盐沉淀法D结晶法(正确答案)23、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常用的是()[单选题] *A溶剂提取法B水蒸气蒸馏法(正确答案)C超临界液体萃取法D超声提取法24、二萜的异戊二烯单位有()[单选题] *A5个B6个C3个(正确答案)D4个25、游离木脂素易溶于下列溶剂,除了()[单选题] *A乙醇B氯仿C乙醚D水(正确答案)26、淀粉含量多的药材提取时不宜用()[单选题] *A浸渍法B渗漉法C煎煮法(正确答案)D回流提取法27、浓缩速度快,又能保护不耐热成分的是()[单选题] * A水蒸汽蒸馏法B常压蒸馏法C减压蒸馏法(正确答案)D连续回流法28、萜类化合物在化学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单选题] *A氮原子数不同B碳原子数不同(正确答案)C碳环数不同D硫原子数不同29、黄酮母核具有的下列何种结构特点在碱液中不稳定()[单选题] *A邻二酚羟基(正确答案)B3-羟基C5-羟基D7-羟基30、在溶剂提取法中,更换新鲜溶剂可以创造新的(),从而使有效成分能够继续被提取出来。

化工基础学习知识原理第五章精馏题

化工基础学习知识原理第五章精馏题

五 蒸馏汽液相平衡1.1 苯(A)与氯苯(B)的饱和蒸汽压[mmHg]和温度[℃]的关系如下:t 80.92 90 100 110 120 130 131.8 p 0 A 760 1008 1335 1740 2230 2820 3020 p 0 B 144.8 208.4 292.8 402.6 542.8 719 760若苯—氯苯溶液遵循Raoult 定律,且在1atm 下操作,试作: (1) 苯—氯苯溶液的t —x(y)图及y —x 图;(2) 用相对挥发度的平均值另行计算苯—氯苯的x —y 值。

1.2 苯—甲苯混合液的组成x=0.4(摩尔分率),求其在总压p=600[mmHg]下的泡点及平衡汽相组成。

又苯和甲苯的混合气含苯40%(体积%),求常压下的露点。

已知苯—甲苯混合液服从拉乌尔定律。

苯(A)和甲苯(B)的蒸汽压p 0 A 、p 0B [mmHg],按下述Antoine 方程计算:式中t 为温度[℃]。

lg p 0 A =6.89740-1206.350/(t+220.237)lg p 0 B =6.95334-1343.943/(t+219.237)1.3 某双组分理想物系当温度t=80℃时,p 0 A =106.7kPa ,p 0B =40kPa ,液相摩尔组成为 x A =0.4,试求:(1) 与此液相组成相平衡的汽相组成y A ; (2) 相对挥发度α。

1.4 一双组分精馏塔,塔顶设有分凝器,已知进入分凝器的汽相组成y 1=0.96(•摩尔分率,下同),冷凝液组成x D =0.95,两个组分的相对挥发度α=2,求:(1) 出分凝器的汽相组成y D =?(2) 出分凝器之液、汽的摩尔流率之比L/V D =? 习题4附图1.5 在1atm 下对x=0.6(摩尔分率)的甲醇—水溶液进行简单蒸馏,当馏出量为原料的 1/3时,求此时刻的釜液及馏出物的组成。

设x=0.6附近平衡线可近视为直线,其方程为 y=0.46x+0.5491.6 某二元混合物原料中易挥发组分x F =0.4(摩尔组成),用平衡蒸馏的方式使50%的物料汽化,试求气相中易挥发组分的回收率。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第四版)第5章 外压圆筒与封头的设计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第四版)第5章  外压圆筒与封头的设计

2S e[ ]t压 [ pw ] Di S e
5.4
临界长度Lcr
实际的外压圆筒是长圆筒还是短圆筒,可根据临界长度Lcr来判定。
当圆筒处于临界长度Lcr时,则用长圆筒公式计算所得的临界压力Pcr 值和用短圆筒公式计算的临界压力Pcr值应相等。
t Se 2.2 E D 0
• 但由于各种钢材的弹性模量与泊桑比相差不大,因此选用高强度钢
代替一般碳钢制造外压容器,并不能有效提高圆筒的临界压力。
(3). 筒体椭圆度和材料的不均匀性
5. 外压圆筒的分类
5.1 长圆筒
• 当筒体足够长,两端刚性较高的封头对筒体中部的变形不 能起到有效支撑作用时,这类圆筒最容易失稳压瘪,出现
波纹数n=2的扁圆形。这种圆筒称为长圆筒。
2. 外压容器的失稳现象
• 外压圆筒的压缩应力还在远远低于材料的屈服点时,筒壁就已经突 然被压瘪或发生褶皱,即在某一瞬间失去原来的形状,这种在外压作 用下,突然发生的圆筒失去原形,即突然失去原来的稳定性的现象称 为弹性失稳; • 弹性失稳是从一种平衡态跃变为另一种平衡状态,实际上是容器筒壁 内的应力状态由单纯的压应力平衡跃变为主要受弯曲应力的新平衡。
t D0 2.5E L cr
3
S e D 0

2.5
Lcr 1.17 Do
Do Se
Lcr
1.3E t S e [ ]
t 压
• 当L>Lcr时,长圆筒; • L‘cr<L<Lcr时,短圆筒; • 若L<L'cr时,刚性圆筒。
D0 Se
•例 题
某一钢制圆筒,外径为Do=1580mm,高L=7060mm(切

化工基础 第五章 传质过程及塔设备(吸收)

化工基础 第五章 传质过程及塔设备(吸收)

① 气相在液层中鼓泡,气泡破裂,将雾沫弹溅至上一层塔板;
② 气相运动是喷射状,将液体分散并可携带一部分液沫流动。 说明:开始发生液泛时的气速称之为液泛气速 。
② 降液管液泛
当塔内气、液两相流量较大,导致降液管内阻力及塔板阻力增
大时,均会引起降液管液层升高,当降液管内液层高度难以维 持塔板上液相畅通时,降液管内液层迅速上升,以致达到上一 层塔板,逐渐充满塔板空间,即发生液泛。并称之为降液管内 液泛。

促进两相传质。

α= 50
Ⅲ Ⅰ三面切口舌片; Ⅱ拱形舌片; Ⅲ50×50mm定向舌片的尺寸和倾角
d.筛孔塔板 结构简单、造 价低廉、气体
压降小、生产
能力较大;缺 舌形塔板
点是操作弹性
范围较窄,小 孔筛板易堵塞。 e.导向筛板 如图
(导向筛板)
应用:用于减压塔的低阻力、高效率塔板。 斜台:抵消液面落差的影响。 导向孔:使气、液流向一致,减小液面落差。
沸点低的组分气化,达到分离的目的。 增湿是将干燥的空气与液相接触,水分蒸发进入气相。
②液相一液相 在均相液体混合物中加入具有选择性
的溶剂,系统形成两个液相。
(2)流一固相间的传质过程
①气相一固相 含有水分或其它溶剂的固体,与比较干燥的热 气体相接触,被加热的湿分气化而离开固体进入气 相,从而将湿分除去,这就是固体的干燥。 气体吸附的相间传递方向恰与固体干燥相反,它 是气相某个或某些组分从气相向固相的传递过程。
填料分类
球形 丝网波纹
波纹型
规整填料 孔板波纹
隔栅型 格利希隔栅
拉西环
勒辛环
鲍尔环
阶梯环
弧鞍环
金属环矩鞍
规整填料
混堆填料

化工基础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化工基础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化工基础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42.(2分) 题号:1550 第1章知识点:700 难度:容易离心泵启动之前要先灌满液,目的是防止()现象发生。

A. 堵塞B. 气蚀C. 气缚*****答案*****C37.(2分) 题号:1538 第1章知识点:700 难度:容易由于泵内存有气体,启动离心泵而不能送液的现象,称为()现象。

A. 气蚀B. 气缚C. 喘振*****答案*****B15.(2分) 题号:1208 第1章知识点:200 难度:中等柏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可以从题图中得到说明,若忽略A,B间的阻力损失,试判断B玻璃管水面所处的刻度。

()边1A. a位置B. c位置C. b位置*****答案*****A31.(2分) 题号:1517 第1章知识点:700 难度:中等理想流体在简单管路中作连续流动时,在管子直径小处,静压强就()A. 大B. 小C. 不变*****答案*****B1.(2分) 题号:2093 第2章知识点:100 难度:容易工业采用翅片状的暖气管代替圆钢管,其目的是()。

A. 增加热阻,减少热量损失;B. 节约钢材、增强美观;C. 增加传热面积,提高传热效果。

2*****答案*****C5.(2分) 题号:2325 第2章知识点:210 难度:容易流体与固体壁面间的对流传热,当热量通过滞流内层时,主要是以()方式进行的。

A. 热传导B. 对流传热C. 热辐射*****答案*****A4.(2分) 题号:2324 第2章知识点:100 难度:中等稳定的多层平壁的导热中,某层的热阻愈大,则该层的温度差()。

A. 愈大B. 愈小C. 不变*****答案*****A6.(2分) 题号:2084 第2章知识点:100 难度:较难3已知钢质园管(外半径为r) 外两层不等厚(b <b)保温材料的温度分布曲线如图示,则A 层导热系数( )B 层的导热系数。

A.小于B.不能确定是否大于C.大于D.等于*****答案*****C1.(2分) 题号:3324 第3章知识点:100 难度:容易气体的享利系数E值越大,表明气体()。

化工基础_第五章_5.1 -5.2

化工基础_第五章_5.1 -5.2

b、液体分布器
作用:使液体能够均匀地分布在填料层上。 类型:多孔型、溢流型。
(a)莲蓬头式
(b)多孔环管式
(c)溢流管式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d)排管式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C、液体收集及再分布装置 作用:将上段填料层流下的液体收集充分混合后,重新分 布在下段填料层上。 形式:
(a)截锥型
(b) “罗赛脱”型
b.漏液
气体通过筛孔的速度较小时,气体通过筛孔的动
压不足以阻止板上液体的流下,液体会直接从孔口落下,这种 现象称为漏液。正常操作时,一般控制漏液量不大于液体流量 的10%。相应的孔流气速为漏液点气速 。
稀溶液,气液两相的平衡关系遵循亨利(Henry)定律; 理想溶液的气液相间符合拉乌尔(Raoult)定律。
相间传质过程的方向和极限的判断:
①若物质在一相中(A相)实际浓度大于其在另一相 (B相)实际浓度所要求的平衡浓度,则物质将由A相向 B相传递;
P A > P A*
②物质在A相实际浓度小于其在B相实际浓度所要求
②板式塔上流体力学状况 塔板形式多样,下面介绍塔板上气液接触状态、漏液、 雾沫夹带、液泛等流体力学规律。
a.气液接触状态 孔速较低时,气体以鼓泡形式通过液层, 板上气液两相呈鼓泡接触,图(a). 随孔速的增大气泡的 数量而增加,气泡表面连成一片发生合并与破裂,板上液体 以泡沫形式存在于气泡之中,但液体为连续相,气体为分散 相,图5(b).孔速继续增大,气体从孔口喷出,液体由连续相 变为分散相,气体则由分散相变为连续相,图©.
3. 塔设备简介
传质过程有共同的规律,也有通用的传质设备。 气体吸收和液体精馏两种气液传质过程通常在塔设 备内进行。提供气、液两相充分接触的机会。 根据塔内气液接触部件的结构型式,分为填料塔与

《化工机械基础》第5章 外压圆筒与封头解析

《化工机械基础》第5章 外压圆筒与封头解析
第五章 外压容器之圆筒及封头的设计
5.1 概述 5.1.1.外压容器的失稳 均匀外压——容器壁 内产生压应力; 外压在小于一定值时 ——保持稳定状态; 外压达到一定值时, 容器就失去原有稳定性突 然瘪塌,变形不能恢复。
——失稳
1
回忆压杆失稳过程中应力的变化:
※压力小于一定值时,卸掉载荷,压杆恢复原形。 ※压力达到一定值时,压杆突然弯曲变形,变形不 能恢复。 ※失稳是瞬间发生的,压应力突然变为弯曲应力。
2.筒体几何尺寸的影响
Pcr =500水柱 壁厚为试件(1)的3/5,其他相同 Pcr =300水柱 长度为试件(2)的2倍,其他相同 Pcr =120~150水柱
比试件(3)增加一个加强圈,其他相同 12 Pcr =300水柱
序 号 1 2 3 4
筒径 D mm 90 90 90 90
筒长 L mm 175 175 350 350
7
(3).局部失稳
载荷:局部压力过大
局部范围的壳体壁内的压 应力突变为弯曲应力。
8
局部失稳:
9
5.2 临界压力
5.2.1 .临界压力概念(pcr)
当外压低于临界压力(p< pcr)时, 压缩变形可以恢复;
当外压等于临界压力( p= pcr)时,壁内压缩应力和变 形发生突变,变形不能恢复。
导致筒体失稳的压力称为该筒体的临界压力。
13
3.圆筒的椭圆度和材料不均匀性的影响
筒体失稳不是因为它存在椭圆度或材料不 均匀而引起的。但是,筒体存在椭圆度或材 料不均匀,会使其失稳提前发生。 椭圆度e=(Dmax –Dmin)/DN
14
5.2.3 长圆筒、短圆筒及刚性圆筒 1.钢制长圆筒 临界压力公式:
2E t S e 3 p cr ( ) 2 1 DO 钢制圆筒 0.3 则上式成为 Se 3 p cr 2.2 E ( ) D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 传质过程及塔设备5.2气体的吸收1.空气和CO 2的混合气体中,CO 2的体积分数为20%,求其摩尔分数y 和摩尔比Y 各为多少?解 因摩尔分数=体积分数,.02y =摩尔分数摩尔比 ..020251102y Y y ===--. 2. 20℃的l00g 水中溶解lgNH 3, NH 3在溶液中的组成用摩尔分数x 、浓度c 及摩尔比X 表示时,各为多少?解 摩尔分数//117=0.010*******/18x =+ 浓度c 的计算20℃,溶液的密度用水的密度./39982s kg m ρ=代替。

溶液中NH 3的量为 /311017n kmol -=⨯溶液的体积 /.33101109982 V m -=⨯溶液中NH 3的浓度//.33311017==0.581/101109982n c kmol m V --⨯=⨯ 或 . 3998200105058218ss c x kmol m M ρ==⨯=../ NH 3与水的摩尔比的计算//1170010610018X ==. 或 ..00105001061100105x X x ===--.3.进入吸收器的混合气体中,NH 3的体积分数为10%,吸收率为90%,求离开吸收器时NH 3的组成,以摩尔比Y 和摩尔分数y 表示。

吸收率的定义为122111Y Y Y Y Y η-===-被吸收的溶质量原料气中溶质量 解 原料气中NH 3的摩尔分数0.1y =摩尔比 (1110101111101)y Y y ===-- 吸收器出口混合气中NH 3的摩尔比为()...211109011100111Y Y η=-=-⨯=()摩尔分数 ...22200111=0010981100111Y y Y ==++4.l00g 水中溶解lg 3 NH ,查得20℃时溶液上方3NH 的平衡分压为798Pa 。

此稀溶液的气液相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试求亨利系数E(单位为kPa )、溶解度系数H[单位为/()3kmol m kPa ⋅]和相平衡常数m 。

总压为100kPa 。

解 液相中3NH 的摩尔分数/.//1170010511710018x ==+ 气相中3NH 的平衡分压 *.0798 P kPa =亨利系数 *./.0798*******E p x ===/液相中3NH 的浓度 /./.333110170581 101109982n c kmol m V --⨯===⨯/ 溶解度系数 /*./../()3058107980728H c p kmol m kPa ===⋅液相中3NH 的摩尔分数 //1170010511710018x ==+./ 气相的平衡摩尔分数 **.0798100y p p ==//相平衡常数 * (079807610000105)y m x ===⨯ 或 //.76100076m E p ===5. 10℃时氧在水中的溶解度表达式为*.6331310p x =⨯,式中*p 为氧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单位为kPa x ;为溶液中氧的摩尔分数。

试求总压为.101325kPa ,温度为10℃时,31m 水中最大可能溶解多少克氧?空气中氧的体积分数为21%.解 总压.101325 p kPa =空气中2O 的压力分数 .021A p p ==/体积分数空气中2O 的分压 *..021101325 A p kPa =⨯亨利系数 .6331310E kPa =⨯(1) 利用亨利定律*A p Ex =计算与气相分压..021101325A p kPa =⨯相平衡的液相组成为*. ..62602110132564210 331310A p x kmol O kmol E ⨯===⨯⨯./溶液 此为1kmol 水溶液中最大可能溶解.6264210kmol O -⨯因为溶液很稀,其中溶质很少1kmol 水溶液≈1kmol 水=18 kg 水10℃,水的密度.39997kg m ρ=/ 故 1kmol 水溶液≈.3189997m /水即 .3189997m 水中最大可能溶解.664210kmol -⨯氧 故 31m 水中最大可能溶解的氧量为 (6426421099973571018)kmol O --⨯⨯=⨯ ...4222357103211410O 114O kg g --⨯⨯=⨯=(2) 利用亨利定律*A A c p H =计算 ()...5369997== 167610/33131018ss H kmol m kPa EM ρ-≈⨯⋅⨯⨯ 31m 水中最大可能溶解的氧量为*(..)(.).5432021101325 16761035710A A c p H kmol O m --==⨯⨯=⨯/ 溶液 ...4222357103211410114kg O g O --⨯⨯=⨯=7. 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中的NH 3,进入吸收塔的混合气中,含NH 3体积分数为6%,吸收后混合气中含NH 3的体积分数为0.4%,出口溶液的摩尔比为30012 kmol NH kmol ./水。

此物系的平衡关系为*.076Y X =。

气液逆流流动,试求塔顶、塔底的气相传质推动力各为多少?解 已知.1006y =,则()/./..111100609400638Y y y =-==已知.20004y =,则()./..32000410004=40210Y =-⨯已知10.012X =,则*10.760.0120.00912Y =⨯=已知20X =,则*20Y =塔顶气相推动力 *3222 4.0210=Y Y Y -∆=-⨯塔底气相推动力 *1110.06380.009120.0547Y Y Y ∆=-=-=8.CO 2分压力为50kPa 的混合气体,分别与CO 2浓度为./3001kmol m 的水溶液和CO 2浓度为.3005kmol m /的水溶液接触。

物系温度均为25℃,气液相平衡关系*.5166210p xkPa =⨯。

试求上述两种情况下两相的推动力(分别以气相分压力差和液相浓度差表示),并说明CO 2在两种情况下属于吸收还是解吸。

解 温度25℃t =,水的密度为/3s 997kg m ρ=混合气中CO 2的分压为50p kPa = 水溶液的总浓度/39718ss c kmol m M ρ≈=水溶液 (1) 以气相分压差表示的吸收推动力①液相中CO 2的浓度 .32001 A c kmol CO m =/水溶液液相中CO 2的摩尔分数././4001=180********A x c c -==⨯ 与液相平衡的气相平衡分压为*...55416621016621018051030p x kPa -=⨯=⨯⨯⨯= 气相分压差表示的推动力 *503020p p p kPa ∆=-=-=(吸收)② 液相中CO 2的浓度30.05kmol m /A c =水溶液液相中CO 2的摩尔分数40.05/9.02710997/18A x c c -===⨯ 与液相平衡的气相平衡分压为*...554166210166210902710150p x kPa -=⨯=⨯⨯⨯= 气相分压差表示的推动力 *15050100p p p kPa ∆=-=-= (解吸)(2) 以液相浓度差表示的吸收推动力与气相250CO p kPa =分压平衡的液相组成为*..5550166210166210p x ==⨯⨯ 平衡的液相浓度①液相中CO 2的浓度./32001 A c kmol CO m =水溶液液相浓度差表示的推动力为*...3001666001000666kmol /m A A c c c ∆=-=-= (吸收)②液相中CO 2的浓度320.05 CO /A c kmol m =水溶液液相浓度差表示的推动力为*.../300500166600333A A c c c kmol m ∆=-=-= (解吸)10. 混合气含CO 2体积分数为10%,其余为空气。

在30℃、2MPa 下用水吸收,使CO 2的体积分数降到0.5%,水溶液出口组成41610X -=⨯(摩尔比)。

混合气体处理量为/32240m h(按标准状态,.,27315 101325K Pa ),塔径为1.5m 。

亨利系数188E MPa =,液相体积总传质系数(/)3350L K a kmol m h kmol m ⋅=⋅⋅,。

试求每小时用水量及填料塔的填料层高度。

解 (1)用水量计算....,...3112 2 010005010111000550310090995y Y Y Y -======⨯,,.,41610X -=⨯,20X = 混合气流量 2240 '10022.4G kmol h ==/ 惰性气体流量 ()()G G 'y .kmol h 1110010190=-=-=/用水量 G(Y Y )(..)L .kmol /h X X 41241290011100050315910610----===⨯-⨯ ../45159101828610kg h =⨯⨯=⨯(2) 填料层高度Z 计算水溶液的总浓度 /././3995718553s s c M kmol m ρ≈==体积传质系数 ./()3553502765 X L K a cK a kmol m h ==⨯=⋅液相总传质单元高度 .(.)42159102765154OL X L H K a Ωπ⨯==⨯⨯ .326m =①对数平均推动力法计算OL N气液相平衡常数 188942E m p === *..31101119411810X Y m -===⨯//*/./.5220005039453510X Y m -===⨯*..34411111810610= 5810X X X ---∆=-=⨯-⨯⨯*..5522253510053510X X X --∆=-=⨯-=⨯..ln ln .554125151581053510=220910581053510m X X X X X -----∆-∆⨯-⨯∆==⨯∆⨯∆⨯ 液相总传质单元数..41246100272220910OL m X X N X ---⨯-===∆⨯ ②吸收因数法计算OL N..41591018799490L mG ⨯==⨯**ln 2111111OL X X L L N L mG mG X X mG ⎡⎤-⎛⎫=-+⎢⎥ ⎪-⎝⎭⎣⎦- ().ln (3)4310118101187918792731187961011810---⎡⎤-⨯=-+=⎢⎥-⨯-⨯⎣⎦填料层高度 ...32627389OL OL Z H N m =⋅=⨯=12.用煤油从苯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中回收苯,要求回收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