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一课一练 8 诗三首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同步练习诗三首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同步练习诗三首

诗三首.下列加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分)31譬如()呦呦鹿鸣().芙蓉()yōu fúp ìA鼓瑟吹笙().羁鸟())吐哺(shēng bǔ B jī何时可掇())暧暧().三匝(duóài C zā.枉用())樊笼()越陌度阡(nwǎng mò D fá【答案】C.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分)23视死如归溘死.仿徨守拙 A夙兴夜寐.樊笼灵修缤纷 B信誓旦旦.羁鸟青袊马鞍 C载笑载言.驱谴窈窕鸳鸯 D【答案】B.下列画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分)33暧暧(昏暗).依依(轻柔而缓慢地飘升) A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问候,怀念)(陌,南北向的田间小路;阡,东西向的小路)B俗韵(本性,气质).山不厌高(满足)C.漫浩浩(形容无边无际)性本爱丘山(天性、本性)D【答案】B.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分)4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A.但为君故,沉吟至今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C.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D【答案】A.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分)35.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A.汝岂得自由B.慨当以慷,忧思难忘C.对酒当歌,人生几何D【答案】C页 1 第.下列各句中画线字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分)63例句: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乌鹊南飞.名余曰正则兮AB.又非君所详.天下归心D C【答案】A.下列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分)37.狗吠深巷中.开荒南野际.误落尘网中.蚓无爪牙之利B CD A【答案】C.下列对《短歌行》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分)83.曹操创作的《短歌行》艺术性很高,全诗运用多种表达技巧来表情达意,形象生动。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表达了诗人慨叹时光易逝、人生无奈的消极思想。

B.诗歌在最后用“周公吐哺”的典故,含蓄蕴藉地表达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

C.该诗抒发了曹操渴求人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高中语文《诗三首》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诗三首》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

人教版必修二《诗三首》同步练习1.下列加粗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青青子衿(jīn)呦呦(yāo)鹿鸣越陌(mài)度阡B.鼓瑟吹笙(shēng)绕树三匝(zā)暧(āi)暧远人村C.羁(jī)鸟恋旧林狗吠(fèi)深巷中久在樊(fán)笼中D.守拙(zuó)归园田周公吐哺(bú)榆柳荫(yìn)后檐2.下列词句书写错误的一组是()A.月明星稀误落尘网中鸡鸣桑树颠B.我有嘉宾长路漫浩浩池鱼思故渊C.譬如朝露兰泽多芳草桃李罗堂前D.契阔谈讌复得反自然少无适俗韵3.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长路漫浩浩漫:广阔无尽的样子B.枉用相存存:生存C.守拙归园田守拙:守住愚拙,这是谦虚的说法。

D.契阔谈讌契阔:聚散,这里有久别重逢的意思。

4.下列各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应饮酒作歌及时行乐。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了诗人仰慕天下贤士,思念之情绵绵不断。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从小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来喜爱山川田园间的生活。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彼此心同而身处两地,忧伤将伴随我们到老。

5.对下列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新愁。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首诗的后两句是古来名句,被誉为“神韵无伦”,作者借景抒情,含蓄地表达出淡淡的乡愁。

B.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殁,今日水犹寒。

——这首诗写出诗人在易水想起当年荆轲壮别的场面,表达了对荆轲及其业绩的钦仰之情。

C.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排闼tà:推门而入)送青来——这首诗描写了山下农家初夏景色,“护田”、“排闼”两句用拟人手法,把静景写得活灵活现。

D.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是一首感情深挚的离别诗,后两句用夸张手法,直抒胸臆,表达了离别的痛苦。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教学文稿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教学文稿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第二单元第七课一、课内双基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忧伤终老辟如朝露慨当以慷B.攸攸我心兰泽芳草周公吐哺C.山不厌高越陌度阡乌鹊南飞D.绕树三匝同心离居误落陈【答案】C(A.辟—譬,B.攸—悠,D.陈—尘。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少无适俗韵.(气质,性格) 忧思..难忘(功业未就而老将至的焦虑之情)B.食野之苹.(苹果) 越陌.度阡.(田间小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C.桃李罗.堂前(排列) 枉.用相存(枉驾,屈就)D.羁.鸟恋旧林(束缚) 乌鹊..南飞(乌鸦)【答案】B(苹:艾蒿。

)3. 下列句子中没有用“互文”手法的一句是( )A.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B.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D.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答案】 D4.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同时也是深刻的比喻。

B.用“乌鹊”比喻贤才,希望群贤毕至。

C.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来启发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边来。

D.这四句诗采用赋的手法,直陈其事,表现曹操求贤若渴。

【答案】D(“赋”的手法,直陈其事,不对,应为比的手法。

)5.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因怜贤才的无所依托,渴望其归己。

B.诗人以山海作比,引“周公吐哺”的典故作勉励,表明自己求贤不懈的耿耿赤诚。

C.诗人希望开创一个“天下归心”的大好局面。

D.诗人求才若渴,以古人自况,表明自己已成为天下人心目中的圣明君主,但却有未显声名之意。

【答案】D(“表明……”一句不对)6.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中的“俗”指社会风尚,就读书来说,也就是读书做官的一套。

“韵”指人们的气质性情的素养。

高一语文同步练习:2.7《诗三首》(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一语文同步练习:2.7《诗三首》(新人教版必修2)

诗三首·同步练习基础知识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人生几何几何:怎么样B.采之欲遗谁遗:遗留C.忧伤以终老终老:度过晚年,甚至去世D.何以解忧何以:为什么C(A项应解释为“多少”,B项应解释为“赠送”,D项应解释为“凭什么”)2.请默写出《短歌行》中劝说那些有才能的人应赶快“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的诗句。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表现了诗人渴望多纳贤才的博大胸襟。

请你也写出几句这样的名言名句。

示例:①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故天下归心。

②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③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④天空可以包容一切,而人心可以包容天空。

⑤世界上最浩翰的是海洋,比海洋更浩翰的是天空,但比天空更为浩翰的是人的心胸。

⑥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左传》)⑦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⑨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李斯《谏逐客书》)4.曹操在《短歌行》中感叹人生短暂。

请你围绕“人生”写几个比喻句,表达出你对人生的看法,只要与“人生”有关即可。

示例:人生就像一条河,经历丰富,才能源远流长;人生就像一座山,经历奇特,才能蔚为大观。

阅读理解与欣赏(一)归园田居(其一)五首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後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性本爱丘山性:天性、本性B、池鱼思故渊渊:河流C、暧暧远人村暧暧:温暖D、依依墟里烟墟:废墟A(B项应解释为“深水”,C项应解释为“昏暗、模糊”,D项应解释为“集市”)6.文中把“守拙”解释为“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二单元第七课一、课双基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忧伤终老辟如朝露慨当以慷B.攸攸我心兰泽芳草周公吐哺C.山不厌高越陌度阡乌鹊南飞D.绕树三匝同心离居误落【答案】C(A.辟—譬,B.攸—悠,D.—尘。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少无适俗韵.(气质,性格) 忧思..难忘(功业未就而老将至的焦虑之情)B.食野之苹.(苹果) 越陌.度阡.(田间小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C.桃罗.堂前(排列) 枉.用相存(枉驾,屈就)D.羁.鸟恋旧林(束缚) 乌鹊..南飞(乌鸦)【答案】B(苹:艾蒿。

)3. 下列句子中没有用“互文”手法的一句是( )A.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B.榆柳荫后檐,桃罗堂前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D.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答案】 D4.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同时也是深刻的比喻。

B.用“乌鹊”比喻贤才,希望群贤毕至。

C.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来启发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边来。

D.这四句诗采用赋的手法,直其事,表现操求贤若渴。

【答案】D(“赋”的手法,直其事,不对,应为比的手法。

)5.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因怜贤才的无所依托,渴望其归己。

B.诗人以山海作比,引“周公吐哺”的典故作勉励,表明自己求贤不懈的耿耿赤诚。

C.诗人希望开创一个“天下归心”的大好局面。

D.诗人求才若渴,以古人自况,表明自己已成为天下人心目中的圣明君主,但却有未显声名之意。

【答案】D(“表明……”一句不对)6.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中的“俗”指社会风尚,就读书来说,也就是读书做官的一套。

“韵”指人们的气质性情的素养。

“丘山”代表远离官场仕途的田园山林。

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中“羁鸟”“池鱼”喻指诗人自己。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8 诗三首》课时精选练习(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8 诗三首》课时精选练习(含解析)

诗三首1、下列加横线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青青子衿(jīn)呦呦鹿鸣(yāo)越陌度阡(mò)B.鼓瑟吹笙(shēng) 绕树三匝(zā)暧暧远人村(āi)C.羁鸟恋旧林(jī)狗吠深巷中(fèi)又在樊笼里(fán)D.守拙归园田(zuó) 周公吐哺(bú)榆柳荫后檐(yìn)2、下列加横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的一项是( )A.陶渊明洁身自好,他毅然决然告别龌龊的官场,欣然回到自己向往已久的田园,过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生活。

B.《求贤令》是东汉末年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的一篇散文,文章以开国中兴的历史经验,总结人才的重要,表达了他求贤若渴的情感。

C.《涉江采芙蓉》初读时十分单纯,而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中,“芙蓉”往往暗关着“夫容”,真可谓阳奉阴违。

D.希望厘清责任,学校的归学校,家庭的归家庭, 两方教育互补所缺,而不是在功利心的驱使下让家长越俎代庖,弄出虚假的“成果”来。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就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 最早见于萧统的《文选》,其艺术特色是长于B.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和“七子”(孔融、王粲、刘桢、陈琳、徐干、阮瑀、应场)。

C.“行”是古乐府诗的一种体裁,有“奔放”的意思,此类作品大多放情长歌,与“歌”相似,常合称“歌行体”。

D.陶渊明,东晋诗人,开创了我国田园诗的先河, 他的诗不仅在当时名气很大,而且在后代影响也比较深远。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山水田园在文学中出现并非从隐逸文化的意义上开始的,但对山水的表现方式却存在很大差异。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因此,刘勰以为,“庄老告退,山水方滋”,正表明了隐逸文人对自然审美的独特视角。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四节 诗三首练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四节 诗三首练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四节诗三首练习题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四节诗三首练习题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四节诗三首练习题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诗三首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暮春[宋]黄庚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宋]黄公度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花瓣飘落,柳絮飘飞,春风将尽,子规啼叫。

(2)没有直接描写桃花形态,而是借涧水暗写桃花之香。

(3)《暮春》一诗主要抒发了诗人惜春伤感之情。

《暮春山间》一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欣赏山中暮春之景的愉悦闲适之感。

2021-2022年高中语文 8.诗三首优秀学生寒假必做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

2021-2022年高中语文 8.诗三首优秀学生寒假必做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

2021-2022年高中语文 8.诗三首优秀学生寒假必做作业新人教版必修2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芙蓉.(rónɡ)俗韵.(yùn)羁.鸟(jī)B.后檐.(yán)暧暧.(ài)墟.里(xū)C.樊.笼(fán)呦呦.(yōu)契.阔(qiè)D.三匝.(zā)吐哺.(bǔ)掇.(chuò)提示:D项“掇”应读“duō”。

答案:D2.对词语的解释完全准确的一项是()A.还顾:回头看依依:轻柔而缓慢地上升几何:多少B.韵:本性、气质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苦多:很多苦C.墟里:指废墟同心:指夫妇感情深厚杂英:杂花D.遗:遗留守拙:不随波逐流杜康:酒的代称提示:B项中“苦多”是“苦于……太多”之意;C项中“墟里”是“村落”之意;D项中“遗”是“给”之意。

答案:A3.“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A.曹操、曹丕、曹植B.苏洵、苏轼、苏辙C.班彪、班固、班超D.杜甫、杜牧、杜荀鹤提示:这是四川眉山三苏祠的一幅题词。

答案:B4.《古诗十九首》是______________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名______________,世号靖节先生,自称______________,东晋诗人,我国第一位______________诗人。

答案:东汉《文选》潜五柳先生田园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下列对《短歌行》内容的阐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曹操在这首诗中表达的主题有消极的一面。

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B.本诗主要表达了求贤若渴的思想,这与当时曹操的思想是不一致的,实际上曹操嫉贤妒能,如杀死杨修就是实际情况。

C.“月明星稀”一句写景,描述准确,含意丰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一课一练8诗三首一、下列加横线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青青子衿(jīn)呦呦鹿鸣(yāo)越陌度阡(mò)B.鼓瑟吹笙(shēng) 绕树三匝(zā)暧暧远人村(āi)C.羁鸟恋旧林(jī)狗吠深巷中(fèi)又在樊笼里(fán)D.守拙归园田(zuó) 周公吐哺(bú)榆柳荫后檐(yìn)二、下列加横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的一项是( )A.陶渊明洁身自好,他毅然决然告别龌龊的官场,欣然回到自己向往已久的田园,过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生活。

B.《求贤令》是东汉末年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的一篇散文,文章以开国中兴的历史经验,总结人才的重要,表达了他求贤若渴的情感。

C.《涉江采芙蓉》初读时十分单纯,而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中,“芙蓉”往往暗关着“夫容”,真可谓阳奉阴违。

D.希望厘清责任,学校的归学校,家庭的归家庭, 两方教育互补所缺,而不是在功利心的驱使下让家长越俎代庖,弄出虚假的“成果”来。

三、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就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 最早见于萧统的《文选》,其艺术特色是长于B.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和“七子”(孔融、王粲、刘桢、陈琳、徐干、阮瑀、应场)。

C.“行”是古乐府诗的一种体裁,有“奔放”的意思,此类作品大多放情长歌,与“歌”相似,常合称“歌行体”。

D.陶渊明,东晋诗人,开创了我国田园诗的先河, 他的诗不仅在当时名气很大,而且在后代影响也比较深远。

四、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山水田园在文学中出现并非从隐逸文化的意义上开始的,但对山水的表现方式却存在很大差异。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因此,刘勰以为,“庄老告退,山水方滋”,正表明了隐逸文人对自然审美的独特视角。

①诸子作品中自然景物也止于“山水比德”式人格化比衬②山水自然逐渐上升为一种纯粹独立的审美对象③随着隐逸文人对自然的真实切人④《诗经》中的山水自然风景常常是赋比兴的渲染手段⑤不再仅仅是一种陪衬或象征A.④⑤③②①B.④①③②⑤C.③②①④⑤D.③①②⑤④五、下列关于修辞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涉江采芙蓉”中的“芙蓉”,按江南民歌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暗关“夫容”,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含蓄蕴藉,余味隽永。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四句诗,引用《诗经》成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期盼之情。

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两句诗,巧妙运用比喻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两句诗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抒发了诗人对恬淡自由生活的赞美。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涉江采芙蓉,__________。

采之欲遗谁?__________。

(《涉江采芙蓉》)2.《诗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本是女子表达对所爱之人的期盼与思念的,曹操在《短歌行》中借此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望。

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方宅”句,意思是说围绕住宅的土地有十来亩。

方,围绕的意思。

B.“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柳.桃李遍布房前屋后的情景。

C.远村、墟烟构成一幅远景。

“暧暧”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可以互换。

D.“狗吠”两句,描绘了一幅鸡鸣狗叫的农村生活图景,一切那么自然,那么纯朴。

2.“尘网”、“羁鸟”、“池鱼”、“樊笼”等词语比喻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八、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蒿里行曹操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注】蒿里:乐府曲调名,是送葬的挽歌。

据古代迷信的说法,人死灵魂归于蒿里。

1.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写了军阀之间的争权夺利,反映东汉末年动乱的社会现象,表达了诗人对人民遭受苦难的同情。

B.诗中暗含着诗人对割据势力的无比痛恨和要削平战乱,进而一举夺取汉朝政权的野心。

C.曹操的诗极为本色,《蒿里》语言朴实,明白如话,沉郁悲壮,用质朴的形式展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D.从结构上看,本诗可以分为上下两节:上节写原因,下节写结果。

2.诗歌在抒发情感上有何特色?请简析。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陶诗的自然美陶诗的美在于真,也就是自然。

这同他的思想、生活和为人是完全一致的。

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矫饰,一切如实说来,真率而又自然。

《五柳先生传》说:“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

”这表明了他的创作态度。

正如宋人黄彻所说:“渊明所以不可及者,盖无心于非誉、巧拙之间也。

”陶渊明爱的是自然,求的是自然,自然就是他最高的美学理想。

朱熹说:“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

”这些话正道出了陶诗的风格特点。

陶渊明的诗和生活完全打成一片,他似乎无意写诗,只是从生活中领悟到一点道理,产生了一种感情,蕴含在心灵深处,一旦受到外力的诱发(如一片风景,一节古书,一件时事),便采取了诗的形式,像泉水一样流溢出来。

陶诗纯以自然本色取胜,它的美是朴素美。

我们在陶诗里很难找到奇特的意象、夸张的手法和华丽的词藻。

如“种豆南山下”, “今日天气佳”, “秋菊有佳色”,全都明白如话,好像绘画中的白描,另有一种使人赏心悦目的韵味。

然而,如果仅仅是朴素平淡,不会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陶诗的好处是朴素中见豪华,平淡中有瑰奇。

正如苏轼所说,“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

”陶诗所描写的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那些在别人看来平平淡淡的东西,一经诗人笔触,就给人以新鲜的感觉。

如《归园田居》(其五)“山涧清且浅,可以濯我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不过是极平常的一条山涧,一只鸡,一束照明用的荆薪,在陶渊明笔下,便有了盎然的生趣。

农村生活的简朴,邻人的亲切,以及乡间风俗的淳厚,全都呈现在纸上,给人以美的享受。

然而陶诗的语言不是未经锤炼和雕凿的,只是不露痕迹,自然得很。

例如《杂诗》十二首屡次写时光的流逝,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语句表达,都锤炼得十分精粹。

“掷”人而去的日月,不肯“待”人的岁月,“催”人老的四时,都被赋予了生命。

掷字、待字、催字下得何等有力!“去去转欲速”,是说越到老年时间过得越快;“前途渐就窄”,是说越到老年人生的道路越窄。

这些都是体验深、容量大、言简意赅的诗句。

如果没有高度的驾驭语言的技巧,怎么能将诗写到这样纯熟自然的地步!陶诗富有哲理,但不是抽象枯燥的哲学说教。

他的诗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如“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些朴素自然的诗句,都像格言一样,言浅意深,发人深思。

清人潘德舆《养一斋诗话》说陶渊明“任举一境一物,皆能曲肖神理”,是很中肯的评论。

在中国古代的诗人里,陶渊明应该享有崇高的地位。

他的思想和为人确有令人不能不钦佩的地方。

他的自然、朴素和淳真所带来的艺术魅力,绝非那些“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语出《文心雕龙》)的时髦作品所能比拟的。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写诗主要是为自娱、示志,这种创作态度受到后人黄彻、朱熹的肯定。

B.陶渊明的诗歌语言全都平白如话,好像绘画中的白描,却令人感到赏心悦目。

C.陶渊明即使描写寻常景物,也带有盎然生趣,这与其诗和生活完全相融有关。

D.陶渊明所处的时代,作品讲求对偶辞采,他独树一帜的风格受到时人的推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旨在阐述陶诗的自然美,并从取材、语言、说理三方面进行论述。

B.文章举《杂诗》十二首的例子,是为说明陶渊明也意图追求诗句的精巧。

C.由潘德舆的话可知,陶渊明能从万物之中体悟哲理,并能把它写成诗句。

D.文章按“总—分—总”展开,先总说风格,再具体分析,最后总结升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爱自然,求自然,所以他把凡常事物拿来作诗,寻常景象借来析理,力图一振当时靡丽的文风。

B.我们在陶诗中很难看到雕琢的痕迹,既因为陶渊明写诗力图朴素,也因为其技巧圆融,作品浑然天成。

C.元好问评价陶渊明“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可以看做陶诗自然、朴素、淳真风格的一个注脚。

D.陶诗统一了朴素与豪华、平淡与瑰奇这些对立的审美范畴,达到了自然化的境界,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十、曹操在《短歌行》中感慨人生“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悔恨自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从珍惜时间的角度提炼观点,写一个200字左右的议论文段。

【参考答案】一、答案:C解析:A.喚yōu,B.暧ài,D.拙zhuō,哺bǔ.二、答案:C解析:阳奉阴违: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抗。

不合语境。

A项,洁身自好:指保持自身纯洁,不同流合污。

B项,求贤若渴:形容寻求贤才的心情非常迫切。

D项,越俎代庖:一般用来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

三、答案:D解析:陶渊明的诗到了后代才被重视,在他生活的年代并没有很大的名气。

四、答案:B解析:④是对首句中“山水田园在文学中出现”进行具体阐释,①中的“诸子作品”“也”是紧跟④的,由此可知选B。

五、答案:D解析:两句诗运用的是对偶的修辞手法,并非比拟的修辞手法。

六、答案:1.兰泽多芳草; 所思在远道; 2.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3.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1)泽;(2)衿,悠;(3)羁,渊。

七、答案:1.C; 2.“尘网”、“樊笼”,都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表示诗人已经看透了官场的污秽黑暗,表达了对官场的极度嫌弃。

“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意在说明误入官场,深受束缚,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田园的心志。

解析:1.“暧暧”与“依依”意义不同,修饰对象不同,不可互换八、答案:1.B; 2.直抒胸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