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理论下《老友记》字幕翻译策略

合集下载

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作者简介:侯嘉乐(1986.7-),女,锡伯族,新疆伊犁人,西安外国语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西安710065)摘要:在影视翻译的过程中,如何解决选择配音还是选择字幕的矛盾,归化与异化的矛盾,音频、图像和字幕的矛盾等影视作品翻译中常见的矛盾成为研究的焦点。

功能派翻译理论的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活动,翻译时,译者根据发起者或委托人的要求,结合翻译的目的和译文读者的特殊情况,从源作品所提供的多源信息中进行选择性的翻译。

笔者试用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浅析《老友记》字幕翻译。

关键词:功能对等电影字幕翻译老友记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2-0000-02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开放,文化开放的步伐也渐渐加快,全球的跨文化交流已成为一种现实。

近年来,韩剧、日剧、美剧以及各个国度的影视文化,我们几乎都能感觉到它们的气息,影视翻译已经越来越重要。

影视翻译包括配音翻译和字幕翻译,初期我们所看的外国影片以配音翻译为主。

“近年来人们则更愿观赏原滋原味的英文和西方文化,经过配音的影片总让人有种隔靴搔痒的感觉,因此保持英文原音,采用中文字幕成为一种最佳的折衷方式。

”特别是互联网上字幕翻译小组的出现更是让大众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欣赏到国际上最新的电影。

目前在我国,既有从事影视翻译的专业机构,还有民间或者业余字幕翻译团体。

在国外,最早提出对等概念的是18 世纪英国翻译理论家泰特勒(a.f.tytler),他在《论翻译的原则》一书中给优秀的翻译定义为:“原作的优点完全移植在译作语言之中,使译语使用者象原语使用者一样,对这种优点能清楚地领悟,并有着同样强烈的感受。

”雅各布森(r.jakobson)分析不同语言词意的对等,他说从不同语言中寻求意义对等是语言的基本的问题。

奈达提出著名的动态对等或功能对等,指出“接受者和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原文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上相同。

浅析“老友记”幽默字幕翻译分析

浅析“老友记”幽默字幕翻译分析

浅析“老友记”幽默字幕翻译分析作者:王崇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5年第04期【摘要】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

国外电影和电视节目大量涌入中国。

因此,翻译学者和译员开始关注字幕翻译这一领域。

本文以目的论和文化翻译观为理论基础看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的幽默字幕翻译。

然后通过对不同翻译版本的对比分析,检验两理论应用于字幕翻译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关键词】字幕目的论文化翻译观基于前人研究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文以弗米尔的目的论和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为理论框架,采取个案研究及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对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的字幕翻译进行研究。

通过对其不同译本的比较分析,旨在发现目的论和文化翻译观应用于幽默字幕翻译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一、汉斯弗米尔的目的论弗米尔将目的原则阐述为两条规则:(1)原文和译文的互动由翻译的目的来决定。

(2)翻译的目的根据接受者不同而变化。

译者应用最适当的翻译策略来达到目的语文本意欲达到的目的。

他的理论包括三个基本原则,分别是: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

在这三原则中,目的原则居核心地位,其他二原则必须服从于它。

二、苏珊巴斯内特的文化翻译观苏珊·巴斯内特,当代英国最有影响的文化翻译论者。

她的文化翻译观要求在传递信息过程中移植文化,尽量保留差异,以文化交流为中心,倾向源语的原汁原味,不主张为了追求译文的“可懂性”而牺牲原文风貌。

三、“老友记”幽默字幕翻译分析文化幽默要依靠一定文化背景知识才能理解和欣赏。

老友记中使用了大量的文化幽默,这些幽默依靠一定的背景知识和文化意识才能取得幽默效果。

然而,在这些文化幽默中存在大量的文化缺省现象,只能为意向观众所理解。

而面对那些不了解西方文化的中国观众来说,要将这些文化幽默信息翻译出来无疑是对译者的巨大挑战。

Monica:(on phone) Okay,great! Bye.(Hangs up as Chandler enters.)So guess who’s coming to Thanksgiving dinner?Chandler: Sydney Poitier? Hehheh.莫妮卡:那好,太棒了!再见。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下《老友记》的幽默语言翻译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下《老友记》的幽默语言翻译

《老友记》的言语幽默主要来源于剧中六位主角之间的互动和社会现象的调侃。 在翻译这类幽默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理解幽默语境:准确理解原文中的幽默语境是翻译幽默的关键,这要求翻 译者对美国文化和社会背景有深入的了解。
2、传递文化内涵:《老友记》中的幽默常常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如流行 语、俚语、典故等。在翻译过程中,需要适当地处理这些文化元素,确保译文 对于目标语观众来说具有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
《老友记》幽默语言翻译策略
在翻译《老友记》中的幽默语言时,译者需要采取以下策略:
1、语言转换:为了保持原剧的幽默风格,译者需要进行语言转换,即将原剧 中的美式幽默转换为符合目标语观众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的幽默。
2、笑话编译:有时为了保持原剧的完整性和连贯性,译者需要对原剧中的笑 话进行编译,即将原剧中的笑点进行改编和重组,使其更符合目标语观众的口 味。
综上所述,功能对等理论对于《老友记》幽默对白字幕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 用。通过保持原意、尊重原文、考虑文化差异等方式,可以使非母语观众更好 地理解和欣赏《老友记》的幽默成分。然而,对于不同的文化和语言背景,完 全的对等可能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以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果。
一、功能对等理论
功能对等理论是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提出的,他认为翻译的目的是使译文在接 收者中产生与原文在源语读者中所产生的相同的效果。功能对等强调的是意义 和形式的对等,而非简单的词汇和语法的对等。这意味着,在翻译过程中,需 要充分理解原文的意义和风格,然后以目标语言重新表达,以实现与原文相同 的交际效果。
3、考虑文化差异,增强可接受 度
由于《老友记》是基于美国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创作的,其中的很多幽默成分对 于非母语观众来说可能难以理解。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文化的差异, 以增强字幕的可接受度。例如,在某一集中,瑞秋说“I don’t do laundry. It’s a chore I’m not responsible for.”其中“chore”在美国文化中 通常指“繁重的家务活”。在中文中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但通过“繁重的家 务活”这一翻译,中国观众可以理解瑞秋的意思。

功能对等理论分析《老友记》字幕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分析《老友记》字幕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分析《老友记》字幕翻译作者:王啸陈颖颖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0期摘要:本文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以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的对话字幕翻译为研究对象,将字幕翻译的翻译属性和字幕特征融合在一起,讨论字幕翻译问题中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在研究传递等值效果的字幕翻译策略中,以求使译入语观众能够在观赏影片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异国文化。

关键词:字幕翻译;功能对等;老友记[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0--01一、字幕翻译的特征Henrik Gottlieb教授提出的目前为止占比重最大且最重要的字母翻译特征为:书面性、添加性、同步性、短暂瞬时性以及多符号性。

二、功能对等理论分析《老友记》字幕翻译实例《老友记》是美国NBC电视台从1994年开播,并连续播放了10年的一部幽默情景喜剧,讲述6位年轻人在美国纽约的生活、爱情和事业中的故事。

其受欢迎程度不仅在美国,甚至被译为各种语言出口到全世界,深受人们喜爱,剧中各种金句经典自然也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而字幕翻译在这其中起到了不容置喙的关键作用。

例1:Joey: No, no, no, don't you dare bail on me. The only reason she's goin' out with me is because I said I could bring a friend for her friend.Chandler: Yes, I know, but her friend sounds like such a……Joey: Pathetic mess?—乔伊:你不能抛下我。

她答应跟我约会就是因为我答应给她朋友带一位男伴。

—钱德勒:我知道,但是她朋友好像是个十足的。

—乔伊:可怜虫?这个场景是情人节前夕,几个朋友聚在咖啡馆讨论每个人的计划时,乔伊和钱德勒的对话。

从功能主义的视角分析《老友记》字幕翻译的问题的开题报告

从功能主义的视角分析《老友记》字幕翻译的问题的开题报告

从功能主义的视角分析《老友记》字幕翻译的问题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老友记》是美国著名的情景喜剧,至今已经放映了26年。

该剧在美国和全球都拥有着极高的粉丝群体。

而在全球推广过程中,随着字幕翻译的逐渐普及,翻译问题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

因此本文对《老友记》的字幕翻译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其字幕翻译问题。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从功能主义的角度出发,探讨《老友记》字幕翻译的问题。

旨在准确理解和表达所传达的信息,以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其含义和情感。

三、研究内容1. 功能主义的理论和应用2. 论文使用的实证数据来源3. 《老友记》中存在的翻译问题4. 从功能主义的角度分析《老友记》字幕翻译问题5. 如何提高《老友记》字幕翻译的质量四、参考文献1. Gentle, V. (2019).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riends Subtitle Translations in English and Spanis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Research, 11(1), 36-48.2. Hatim, B. (2001).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translation. Pearson Education Ltd.3. Nord, C. (2005). 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or Training.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五、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已有相关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提出新的认识和见解。

此外,本文还采用功能主义视角,深度分析《老友记》字幕翻译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六、预期成果本文旨在探讨《老友记》字幕翻译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提高字幕翻译质量,使观众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其所含意义与情感。

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视角看字幕翻译的策略和方法以TED演讲字幕翻译实践为例

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视角看字幕翻译的策略和方法以TED演讲字幕翻译实践为例

功能对等理论为字幕翻译提供了有用的指导。这一理论强调翻译不仅仅是词汇 和语法的对应,更重要的是意义的对等,包括文化背景、语境、修辞等特点。 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字幕翻译者需要尽可能地传达原影片中的语言和文 化信息,同时保持语言的自然和流畅。
字幕翻译具有其特殊性。首先,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字幕翻译必须在很短 的时间内将对话和信息传达给观众。其次,字幕翻译不能像其他类型的翻译那 样可以自由地添加注释或背景信息。因此,字幕翻译者需要在保持原意的同时, 尽可能简洁明了地表达原影片中的对话和信息。
参考内容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观看外国电影已经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然而,语 言障碍可能会阻止观众充分理解和享受这些电影。此时,字幕翻译便显得至关 重要。字幕翻译的主要目的是将原语影片中的对话和信息以另一种语言精确、 及时地传达给观众。然而,如何准确传达原影片中的信息,同时又保持其文化 特色和情感韵味,对翻译者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
在生态翻译学的框架下,本研究发现TED演讲字幕翻译的主要策略为语言维、 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主要体现在对源语和目标 语的语言特点、语法结构、词汇等方面的灵活处理;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要求 译者充分考虑源语和目标语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审美取向等方面的差异,以 实现文化意象的准确传递;
功能对等理论在外国电影的字幕翻译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一方面,这一理论提 醒翻译者尽可能准确地传达原影片中的语言和文化信息,避免歧义和误解。另 一方面,它也强调了保持原影片的修辞和情感韵味的重要性,使观众能够像原 语观众一样理解和欣赏电影。
然而,完全的功能对等是很难实现的,因为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不可 避免的。因此,字幕翻译者需要在尊重原意的同时,发挥其创造性和灵活性, 以实现最佳的功能对等。通过使用类似的文化参照、习语、俚语等方法,字幕 翻译者可以在保持原意的同时,增加影片的本土色彩和观众的理解度。

《老友记》汉语字幕幽默翻译之分析基于功能主义的研究

《老友记》汉语字幕幽默翻译之分析基于功能主义的研究

《老友记》汉语字幕幽默翻译之分析基于功能主义的研究一、本文概述《老友记》作为一部经典的美国情景喜剧,凭借其幽默诙谐的剧情、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地道的口语表达,赢得了全球观众的喜爱。

作为该剧的重要传播方式之一,汉语字幕翻译在确保观众理解剧情的也通过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幽默表达,为观众带来了更多的观赏乐趣。

本文旨在从功能主义的角度出发,对《老友记》汉语字幕的幽默翻译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其翻译策略、技巧及效果,以期为中国情景喜剧的字幕翻译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强调翻译的目的和效果,认为翻译应以实现特定功能为导向,注重译文的接受度和可读性。

在《老友记》的汉语字幕翻译中,译者需要在保留原剧幽默风格的考虑到中文观众的审美习惯和语言习惯,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和技巧,使字幕翻译既忠实于原剧,又符合中文语境下的表达习惯,实现信息传递和文化交流的双重功能。

本文首先对《老友记》汉语字幕翻译的背景和意义进行简要介绍,明确研究的重要性和价值。

接着,通过对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基本观点进行梳理,为后续分析提供理论支撑。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选取《老友记》中的典型幽默场景,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深入探讨汉语字幕翻译中如何实现幽默元素的传递和再现,以及译者在处理文化差异和语言转换时所采用的策略和技巧。

本文将对《老友记》汉语字幕幽默翻译的效果进行评估,总结其成功经验与不足,并为中国情景喜剧的字幕翻译提供建议与展望。

二、理论框架: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功能主义翻译理论,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主张翻译应服务于特定的目的和功能,而非简单地追求原文与译文的字面对等。

这一理论强调,翻译活动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交际行为,其目标是实现原文在目标语言文化环境中的预期功能。

在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中,翻译被看作是一种有目的的、结果导向的行为,其核心在于“目的法则”(Skopos Rule),即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过程。

这一法则突破了传统翻译理论中对等或忠实的束缚,为翻译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性。

从功能对等角度谈双关语的英汉翻译——以美剧《老友记》字幕为例

从功能对等角度谈双关语的英汉翻译——以美剧《老友记》字幕为例

从功能对等角度谈双关语的英汉翻译——以美剧《老友记》字幕为例作者:徐滢来源:《校园英语》 2019年第12期【Abstract】Nowadays, television programs are crucial for information study and exchange worldwide. Since one of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the American TV series Friends is its humorous dialogues, the research target of this paper is the pun in the subtitling of Friends for its plenty of examples to explore. Therefore, this paper makes a deep analysis of some representative puns in Friends under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as well as a little contribution to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Key words】pun;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作者简介】徐滢,上海师范大学。

Ⅰ. IntroductionPeople are gradually getting familiar with more foreign TV programs due totheir strong desire and need to know the outside world. As a vital part in TV programs, subtitling helps the audience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lot. Therefore, this paper is to improve mutual learning and understanding between people from two different cultures.Ⅱ. Theoretical Frameworks2.1 The Definition of PunAccording to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pun is defined as the use of a word in such a way as to suggest two or more meanings or different associations, or the use of two or more words of the same or neatly the same sound with different meanings, so as to produce a humorous effect. (1989:832)2.2 The Definition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Eugene A. Nida puts forward his interpretation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in his 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 in Translating (2001:87): a term used to refer to the type of equivalence reflected in a TT which seeks to adapt the function of the original to suit the specific context in and for which it was produced.Ⅲ. Pun Translation in Friends under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3.1 Lexical EquivalenceExample: Phoebe: Hey, you guys, you know what Larry would say? He would say, “See you ladle.”菲比:你们知道莱瑞会怎么回答吗?他会说“勺后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对等理论下《老友记》字幕翻译策略
【摘要】本文运用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以《老友记》中的部分字幕翻译为例,分析并探讨字幕翻译的相应策略,从而证实“功能对等”原则在字幕翻译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功能对等;《老友记》;字幕翻译;翻译策略
一、功能对等理论简介
功能对等又名“动态对等”是由当代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提出的,此理论对翻译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动态对等”翻译并不等于传统意义上的自由翻译或活译,因为动态对等翻译要求译文在不同的语言结构中要尽可能真实地再现原文意旨;而自由翻译或活译没有此要求,自由翻译往往是译者任意地发挥。

功能对等理论的基本点是:将原文文本读者的理解和欣赏方式与译文文本接受者的理解和欣赏方式加以比较,即指译文接受者对译文的反应要基本等同于原文接受者对原文的反应。

二、《老友记》简介
《老友记》是美国的一部幽默情境喜剧,它的播出受到了全球观众的喜爱。

此剧中的人物主要有:富家小姐——rachel,厨师——monica,按摩师——phoebe,三流演员——joey,公司主管——chandler,古生物学教授——ross。

剧中将这6个朋友生活中的工作、爱情、友谊、矛盾、欢笑等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让全球观众感受到了美式幽默。

三、字幕翻译的功能对等
随着跨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外国影视受到越来越多国人的喜爱。

在此过程中字幕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

字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体,同样要遵循奈达的功能对等原则。

丹麦翻译家henrik gott—lieb提出了迄今为止最重要的字幕翻译特征即书面的、添加的、同步的、短暂瞬时性的、多符号性的。

字幕翻译的任务是在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下,根据导演及编剧的意图向译语观众最有效地传达相关信息。

四、功能对等理论下《老友记》字幕翻译策略
(一)归化与异化
归化,就是源语的语言形式/习惯和文化传统的处理以目的语为归宿。

即用符合目的语的语言形式/习惯和文化传统的最切近自然对等的概念进行翻译。

例如,(season1.7)罗斯正准备向瑞秋表白,瑞秋却遇到了保罗,并且和保罗一见钟情。

当瑞秋把保罗介绍给朋友后,罗斯即失望又气愤,于是跟保罗有了下面的话。

ross: do you know the word “crap-weasel?”
罗斯:你懂“二百五”是什么意思吗?
paolo: no.
保罗:不知道。

ross: that’s funny, you are a huge crap—weasel.
罗斯:真搞笑。

你就是一个超级二百五。

此对话中“你就是一个超级二百五。

”采用了归化法。


“crap-weasel”译为国人所熟悉的“二百五”,不仅充分体现出罗斯当时愤怒与无奈的纠结心情,而且很容易被国人理解,从而达到了功能对等对于理解效果上的要求。

异化,就是源语的语言形式/习惯和文化传统的处理以源语为归宿。

即尽量用源语的语言形式/习惯和文化传统进行翻译。

异化法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译文的原文特色,并向译语受众传播源语文化。

但由于文化背景和传统的差异使源语受众所熟知的某些词汇的文化内
涵并不为译语受众所熟知,因此采用异化法在某些情况下想要达到源语受众和译语受众对等的反应非常困难。

例如,(season 7.14)乔伊觉得领结会使其喉结不舒服,于是辩驳道:“but it hurts my joey’s apple.”(可是乔伊的苹果会痛。

)此句中“乔伊的苹果”采用了异化法。

据说,喉结是卡在亚当喉咙里的禁果,所以称为“adam’s apple”,而乔伊却认为喉结是以每个人的名字命名的,因而把其喉结称为“joey’s apple”。

当对《圣经》不甚了解的国人看到这样的译文后,并不能感受到此处的幽默。

也就达不到功能对等对于理解效果上的要求。

(二)直译与意译
直译,指的是在语言条件许可下,译文不仅传达原文的内容,还尽可能完整地保留原文的修辞风格及组句形式。

例如,(season2.11)在以下对话中,钱德幽默地回答了莫妮卡的问题。

monica: okey, this is so hard, i cant’t decide between
lamb or duck.
莫妮卡:好吧,这个很难,我分不清羊肉和鸭肉。

chandler: well, of course. lambs are scarier, otherwise,the movie would’ve been called “silence of the ducks”. 钱德:当然了,羔羊更可怕些,否则,那部电影就要叫“沉默的鸭子”了。

此对话中“沉默的鸭子”采用了直译法。

《沉默的羔羊》是一部风靡美国的电影,译者在此采用直译恰当地展现出了钱德的性格特征。

这不仅达到了功能对等的自然切近,而且也会使译语受众产生想要观看《沉默的羔羊》的愿望。

意译,也称自由翻译,它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

例如,(season1.14)罗斯正在餐厅和女朋友约会,恰巧遇到了其前妻和她的同性恋女友。

当罗斯的女朋友问他,她们是谁时,罗斯不想回答但又不得不回答于是就发生了下面的对话。

lady: who are they?
女士:她们是谁?
ross: the blond is my ex-wife. the woman touching her is her···close, personal friend.
罗斯:金发的是我前妻,碰她的是她的……亲密的,私人的朋友。

lady: you mean,they are lovers?
女士:你是说,她们是情人?
ross: if you want to put a label on it.
罗斯:如果你硬要这么说的话。

此对话中,“如果你硬要这么说的话。

”采用了意译法。

根据上下文,我们推出,罗斯的意思是:“是的,她们是情人。

”因此,根据功能对等原则,此处译文更贴近原文意思,便于译语观众理解。

五、结语
“功能对等”并不是译文与原文的完全对应。

在字幕翻译中为了使译语观众对影视内容产生与源语观众同样的感受,译者需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如直译、意译、归化、异化等,使译文达到最切近,自然和对等的效果。

本文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老友记》中的部分字幕翻译实例进行了分析,以此证实“功能对等”原则在字幕翻译中的有效运用。

【参考文献】
[1]eugene a.nida.翻译科学探索[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eugenea.nida&charlesr.taber.翻译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2001(04).
[4]李和庆.薄振杰.规范与影视字幕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5(02).
[5]万灿.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浅析老友记字幕翻译[j].黑龙江科技
信息,2009(30):2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