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纺织品的后整理加工方法

合集下载

纺织品后整理原理和工艺

纺织品后整理原理和工艺

❖ 3.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树脂(DMDHEU或2D树脂) 2D树脂是我国目前使用较多的一类树脂, 性能比UF 及MF树脂优良, 整理后织物耐洗性好, 不易水解, 树脂初缩体本身反应性较低, 放置时不易生成高分 子缩合物, 可较长时间贮存, 只在使用条件下才与 纤维化合, 气味小, 对直接染料和活性染料的日晒 牢度影响较小, 应用于耐久压烫(D.P)整理甚为合 适, 但耐氯性能较差。
❖ 1.尿醛树脂(UF树脂) 粘胶纤维织物用尿醛树脂整理后, 织物手感丰满, 缩水率降低, 干湿强力显著增加, 抗皱性 提高。尿醛树脂是用尿素与甲醛制备的, 原料来源广, 配制方便, 成本低, 但不能用于棉织物, 因为棉织物用尿 醛树脂整理后, 强力下降太多, 游离甲醛量高。
❖ 2.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树脂) MF树脂初缩体性质接 近UF树脂。由于MF树脂分子量较大, 耐洗性比UF树脂 好, 可用于棉织物整理, 不但能获得较好的防缩防皱 性能, 强力损失也比UF树脂小。但经MF树脂整理后织 物有泛黄现象, 故不能用于漂白织物的树脂整理。将 MF树脂初缩体用甲醇醚化后, 也可提高其稳定性。
❖ (三)快速树脂整理工艺
❖ 该工艺是现在一种通用的树脂整理工艺, 其特点是工作 液中加入强催化剂, 如由氯化镁、氟硼酸钠、柠檬酸三 铵混合组成的协合催化剂(或其它强力混合催化剂), 在高温拉幅时一次完成烘干与焙烘, 从而缩短了高温焙 烘时间, 还免去了平洗后处理, 缩短了工艺。快速树脂 整理适用于轻薄织物、涤棉混纺织物等。工艺流程简 单, 不使用专门焙烘设备, 不需水洗, 快速, 节约能源, 可大大降低成本。
❖ 二、抗静电整理
❖ 衣服因摩擦带静电时, 常使裙子粘附在腿上, 外 衣紧吸在内衣上, 在一些易爆场所还会因静电 火花导致爆炸事故。

纺织基础知识之纺织品概述

纺织基础知识之纺织品概述

纺织基础知识之纺织品概述引言纺织品作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广泛的应用范围包括服装、家居用品、工业材料等领域。

了解纺织品的基础知识对于从事纺织相关行业的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纺织品概念、分类、生产工艺以及常见的纺织品种类进行介绍。

纺织品概念纺织品是指用纺织工艺制成的带有纱线结构的产品,由纤维、纱线及其改造品组成。

它的特点是柔软、透气、吸湿、舒适、耐久、美观等。

纺织品的质量与性能取决于原材料和生产工艺的质量。

纺织品分类根据纺织品的不同特点和用途,可以将纺织品分为以下几类:1. 成纤维纺织品成纤维纺织品是由人工合成的纤维制成的纺织品,常见的有聚酯纤维、锦纶纤维、腈纶纤维等。

这些纤维具有优异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服装、家居用品、工业材料等领域。

2. 天然纤维纺织品天然纤维纺织品是由天然产生的纤维制成的纺织品,包括棉纤维、麻纤维、丝绸等。

这些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湿性,舒适度较高,常用于制作夏季服装、床品等。

3. 混纺纺织品混纺纺织品是由不同种类的纤维混纺制成的纺织品,常见的有涤棉混纺、涤纶粘胶混纺等。

混纺纺织品综合了各种纤维的优点,可以改善纺织品的特性和性能,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4. 功能性纺织品功能性纺织品是指在纺织品中添加了特殊功能材料,具有防水、防火、防静电等特殊功能的纺织品。

例如防水抗菌织物、隔热织物等。

这些功能性纺织品在户外运动、医疗卫生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纺织品生产工艺纺织品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纺纱、织造和后整理三个过程。

1. 纺纱纺纱是将纤维进行拉伸和捻合,形成纱线的过程。

纺纱的主要目的是增加纱线的强度和均匀性。

根据纤维的性质和用途的不同,常见的纺纱方法包括锭细纱、环锭纱、气流纺等。

2. 织造织造是使用织布机将纱线交织成织物的过程。

通过在经纱和纬纱上进行交织,形成织物的纹理和结构。

织造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经编、纬编、针织等。

3. 后整理后整理是对织成的织物进行加工和整理,以改善其外观、手感和性能。

后整理工艺

后整理工艺

一后整理:在实际生产中,常将服装面料的练漂,染色,印花以外的加工过程称为整理,由于整理工序都安排在整个染整加工的后期,故常称为后整理。

服装后整理工艺种类包括一下几种:(1)仿旧整理:就是赋予新织物以“自然旧”的风格,整新如旧,较多应用于天然面料。

1.普洗:常用的一种柔软洗涤工艺.染色面在洗涤设备中经过一定时间的洗涤,为改善手感可添加适量柔软剂,使成品自然泛旧,不缩水,且手感柔软。

如水洗纯棉布、涤棉布。

2.石磨水洗:使用最普遍的一种方法。

需在洗涤设备中加入一种可漂浮于水面上较轻、多孔的重要物质—-浮石。

染色织物经磨滚,染料局部被磨去,织物表面产生自然仿旧,有时还会起磨毛起绒效果,颜色有深浅变化、手感柔软.如石磨牛仔服装.3.漂洗:也称漂色,在洗涤液中加一些染色脱色剂,服装颜色可得到褪色效果,经常用于平纹树皮布(用树皮纤维织制,如棉布、细帆布)。

漂洗一般用于深色服装。

4.酵素洗:在洗涤液中加入酵素粉,使面料特性产生变化.织物表面产生仿旧感,立体效果较好;手感变柔软。

5.喷砂:目的是获得一种局部的磨损效果。

在服装正常洗涤之前,由空气压缩机和喷砂装置产生的强气压射出氧化铝微粒完成喷砂工序。

磨损仅限于局部,靛蓝染色的纤维在磨擦力的作用下剥离织物表面,这道工序成本消耗较高,效率较低,且对工艺技术求较高,但它能获得常规洗涤不能达到的特殊效果。

6。

套色洗:在原有面料的颜色上,套一种与之差异较大的颜色,使其二者颜色互相融合,颜色效果自然、特别。

(2)磨毛整理:经磨毛整理的织物表面有一层短密细腻、均匀的绒毛,手感柔软,效果更显高档.磨毛的方法有多种:用金刚砂纸摩擦布面;针布起毛再剪齐绒毛;利用化学助剂使纤维膨化,并对织物进行松式洗涤产生绒毛.如磨毛卡其,砂洗双绉、电力纺,仿麂皮等. (3)折皱整理:经折皱整理的织物表面具有自然折痕,耐洗而不消退。

整理方法有:予以机械压力和热的作用,使布面产生不规则凹凸;手工起皱,可使织物获得任何形状的皱折,自然感强;绳状洗涤,使织物出现纵向皱纹,如树皮皱;揉搓加工,对合成纤维织物进行“力"与“热”的共同作用,皱纹永久耐劳。

后整理加工工艺

后整理加工工艺

后整理加工工艺【后整理加工工艺】一、引言其实啊,咱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很多物品,比如漂亮的衣服、舒适的床上用品,它们之所以能有那么好的手感、外观和性能,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后整理加工工艺。

这工艺就像是给物品来了一场魔法变身,让它们变得更加出色。

那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好好聊聊这个神奇的后整理加工工艺。

二、后整理加工工艺的历史1. 起源与早期发展其实啊,后整理加工工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

在古代,人们就已经开始尝试对织物进行一些简单的处理,以改善它们的性能和外观。

比如说,用天然的染料给布料上色,或者通过捶打和摩擦让布料变得更加柔软。

举个例子,在我国古代,丝绸的后整理就非常讲究。

工匠们会通过特殊的浸泡和晾晒方法,让丝绸更加光滑、亮丽,这可是当时贵族们追捧的宝贝。

2. 工业革命后的变革工业革命的到来,给后整理加工工艺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说白了就是,新的机器和化学材料的出现,让后整理工艺变得更加高效和多样化。

比如说,大规模的印染工厂出现了,能够快速地给大量的布料染上各种鲜艳的颜色;还有新的柔软剂和防水剂的发明,让布料具备了更多的功能。

3. 现代的创新与发展到了现代,后整理加工工艺更是不断创新和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新型的材料和技术被应用到了后整理中。

比如纳米技术的应用,让布料具有了更好的防污和抗菌性能;还有数码印花技术,能够实现非常精细和复杂的图案打印。

三、后整理加工工艺的制作过程1. 预处理在进行正式的后整理之前,首先要对原材料进行预处理。

这就好比做饭前要先把食材洗干净、切好一样。

比如说,对于布料,可能要进行清洗、去除杂质和预缩水处理,以确保后续的加工效果更好。

2. 主要处理环节(1)染色和印花染色就是给布料染上颜色,印花则是在布料上印出各种图案。

这可是让物品变得漂亮的重要步骤。

比如说,现在很流行的扎染工艺,通过把布料扎起来再染色,能形成独特的花纹效果,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指纹一样。

(2)柔软处理让布料变得柔软舒适,穿在身上或者用起来不会感觉硬邦邦的。

后整理工艺流程是什么

后整理工艺流程是什么

后整理工艺流程是什么后整理工艺流程是指在纺织品生产过程中,经过织造、印染、整理等前期工序之后,对织物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使其具备所要求的外观、质量和性能等特征的一套工艺流程。

后整理工艺流程在纺织品生产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改善织物的外观、耐久性和质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后整理工艺流程的一般流程和一些常见的后整理工艺方法。

一般后整理工艺流程一般后整理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主要整理和后整理三个阶段。

具体流程如下:1. 预处理(Pre-treatment)预处理是指在进行主要整理之前对纺织品进行一系列处理,以便达到后续整理工艺的要求。

主要的预处理工序包括洗涤、漂白、酶处理等。

预处理的目的是清除纺织品表面和内部的杂质,为后续整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 主要整理(Main finishing)主要整理是对纺织品进行涂层、印花、染色等处理,以改善其外观和质感。

主要整理的具体方法根据纺织品的特性和使用要求而定。

常见的主要整理工艺有:•涂层:采用涂层工艺可以使纺织品具备防水、防油等功能,常见的涂层材料有聚氨酯、聚酯等。

•印花:印花工艺可以为织物增添花纹和图案,常见的印花方法有平版印花、圆网印花等。

•染色:染色是将颜料或染料通过染料浴渍途径渗透到纺织品纤维内部,使其变色。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浸染、绑缚染等。

3. 后整理(Post-finishing)后整理是指对已经进行主要整理的纺织品进行加工,以提高其质量和性能。

后整理的具体工艺方法有:•烘干:烘干工艺可以使纺织品中的水分蒸发,提高纺织品的干燥速度。

•压光:通过压光机对纺织品进行压光处理,可以提高纺织品的平整度和光泽度。

•防缩定型:防缩定型是对纺织品进行高温处理,使纤维在一定程度上定型,减少织物的缩水率。

•整理卷绕:整理卷绕是将纺织品经过整齐卷绕,方便运输和销售。

常见后整理工艺方法除了上述的一般后整理工艺流程,还有一些常见的后整理工艺方法。

防水处理防水处理是一种重要的后整理工艺方法,可以使纺织品具备防水功能。

纺织品后整理

纺织品后整理
针铗链的作用类似丝光机布铗链的作用, 是两条由针板组成的环形长链,运行时针 板上的尖针刺入左右布边,带动织物向前 运行进入热风房并逐渐扩幅。热风房中循 环流动热空气,温度控制在聚酯纤维的玻 璃化温度与软化点之间,以190~210℃较 为合适,经过15~3Os作用,织物由针铗链 送出热风房,以适当速度将织物冷却,使 热定形状态得以固定,落布时,可向布面 吹冷风或绕经大冷水辊筒来降温,使织物 温度降至50℃以下。
防紫外线整理
• 。防紫外线整理可以通过增强织物对紫外
线的吸收能力或增强织物对紫外线的反射 能力来减少紫外线的透过量。在对织物进 行染整加工时,选用紫外线吸收剂和反光 整理剂加工都是可行的,两者结合起来效 果会更好
热定形工艺条件分析
4. 溶胀剂: 一般为水或蒸汽。
水分的存在使纤维中整个晶区的熔点下降。 使得湿热定形温度必须相应降低。
例如:锦纶经过湿热预定形后,其染色性能 中染料上染纤维的扩散速率提升。
对涤纶来讲:水的存在,有一定的增塑作用, 更有利于纤维的规整度趋向于一致,涤纶 的湿热定形的定形效果比干热定形好,但 需要更长的定形时间。
• 热定形设备以热风针铗链卧式热定形
机应用最广泛。
• 设备由进布装置、超喂装置、针铗链、
扩幅装置、热风房、出布冷却装置等 组成。
• 所谓“超喂”即喂布速度大于针铗链
运行速度,如此可降低织物经向张力, 有利于扩幅,又可使织物在经向能够 有一定的回缩 。
超喂装置
机器运转
• 机器运转时,织物由超喂装置上针铗链 ,
• 印染后整理加工中常使用耐久性、外施型
静电防止剂。
抗起毛起球整理
• 混纺织物中合纤比例高,纤维纤度小,纱
线捻度小,经纬密度稀的都易起毛起球。 从染整角度看,除了改变纱线与织物结构 外,染整工艺中的烧毛、剪毛、热定形均 可改善起球现象,混纺织物经过外施型树 脂整理,如用醚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也 有一定改善。

纺织类试题及答案

纺织类试题及答案

纺织类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以下哪种纤维不属于天然纤维?A. 棉B. 羊毛C. 丝绸D. 聚酯纤维答案:D2. 纺织工业中,通常所说的“三原色”指的是哪三种颜色?A. 红、黄、蓝B. 红、绿、蓝C. 白、黑、灰D. 黄、绿、紫答案:A3. 纺织面料的“经纱”是指什么?A. 与织物长度方向平行的纱线B. 与织物宽度方向平行的纱线C. 与织物对角线方向平行的纱线D. 与织物垂直方向平行的纱线答案:A4. 纺织面料的“纬纱”是指什么?A. 与织物长度方向平行的纱线B. 与织物宽度方向平行的纱线C. 与织物对角线方向平行的纱线D. 与织物垂直方向平行的纱线答案:B5. 以下哪种染色方法适用于天然纤维?A. 直接染色B. 还原染色C. 活性染色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纺织面料的后整理加工方法?A. 漂白B. 染色C. 印花D. 定型答案:ABCD2. 纺织面料的组织结构包括哪些类型?A. 平纹B. 斜纹C. 缎纹D. 网纹答案:ABC3. 纺织面料的分类依据可以是:A. 原料B. 组织结构C. 用途D. 工艺答案:ABC4. 以下哪些是纺织面料的染色方法?A. 直接染色B. 还原染色C. 活性染色D. 酸性染色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纺织面料的功能性整理?A. 防水B. 防污C. 防菌D. 防缩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纺织面料的染色过程。

答案:染色过程通常包括前处理、染色、后处理三个阶段。

前处理是为了去除纤维上的杂质,提高染色效果;染色是将染料与纤维结合,使纤维着色;后处理则是固色,提高染色的牢度。

2. 什么是纺织面料的缩水率?答案:缩水率是指纺织面料在洗涤或干燥过程中,尺寸发生变化的比率。

它是衡量面料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3. 请列举三种常见的纺织面料。

答案:常见的纺织面料有棉布、丝绸和涤纶。

纺织品后整理的六大技术给大家安排一下

纺织品后整理的六大技术给大家安排一下

本文摘自再生资源回收-变宝网()纺织品后整理的六大技术给大家安排一下国际上功能性纺织品的利润和高附加值往往通过后整理来实现。

那后整理的常用的实用技术有哪些呢?小编给您讲解一下。

一、发泡涂层技术发泡涂层技术最近有新的发展。

印度最新的研究表明,纺织材料的耐热性主要通过滞留在多孔结构中的大量空气来实现。

要提高经聚氯乙烯(PVC)和聚氨基甲酸酯(PU)涂层的纺织品的耐热性,只要在涂层处方中加入某些发泡剂、研究者说,PVC涂层所用的发泡剂比PU涂层更加有效,这是由发泡剂在PVC涂层中形成更有效的封闭空气层,邻接表面的热损失减少10%-15%。

二、有机硅整理技术最佳的有机硅涂层可使织物的抗撕裂性提高超过50%。

有机硅弹性体涂层的柔韧性高,而弹性模量低,在织物撕裂时允许纱线迁移并形成纱束。

一般织物的撕破强力总是低于拉伸强力。

然而当有涂层后,可使得纱线在扯破延展点上移动,两根或更多的纱线相互推动,形成纱束而显著提高抗撕裂性。

有机硅涂层能产生拒水效果,以致纺织品不会吸收太多的水分,以防浸湿效果重量增加较多。

该有机硅橡胶层可滤去阳光中大部分有害的紫外射线,且手感柔软。

有机硅涂层现已用于气袋织物、热气球、滑翔伞、大三角帆、帐篷、睡袋、以及许多高性能的运动休闲织物。

三、防水拒油整理技术荷叶的表面是一有规则的微结构表面,能够防止液滴浸湿表面。

该微结构使液滴和荷叶表面之间藏有空气。

荷叶具有天然的自洁作用,即超级防护性。

德国西北纺织研究中心正在使用脉冲UV激光产生的潜能,试图模仿这种表面。

纤维表面用脉冲UV激光(激发态激光)进行光子表面处理,以产生一个有规则的微米级结构。

若在气态或液态活性介质中改性,光子处理能与疏水或疏油整理同时进行。

在全氟-4-甲基-2-戊烯存在下,利用辐照,能与末端疏水基键合。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是尽可能完善改性纤维表面的粗糙度和结合适当的疏水/疏油基团,以获得超级防护性能。

这种自洁效果以及使用时所需维护少的特性,在高技术织物上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性纺织品的后整理加工方法对构成纺织品的常规纤维进行变性处理,是得到功能纺织品的一个有效途径。

如在亲水纤维上引入更多的强亲水基团,可以得到强吸水纺织品。

对纺织品进行浸渍吸附处理,是开发功能纺织品最实用的有效途径。

功能性物质通过这样的介质,在浸渍时被吸附结合于纺织品之中,从而使常规纺织品具有功能性。

这样的例子,如抗菌整理、防静电整理、拒污整理、微胶囊香味整理等。

涂层加工属复合式加工,将涂层的性能附加于纺织品上,使纺织品获得它所需要的功能。

涂层织物属于涂层制品的一部分,在涂层织物中织物是主体,涂层提供附加功能,如防水透气涂层、导电涂层、遮光涂层、防辐射涂层等等。

除了涂层之外,复合加工的其它形式还有层压,将不同功能的织物或功能层通过热熔树脂复合在一起。

另外,对织物进行复合金属薄层的层合、喷镀、溅镀以及化学镀等,可以得到金属化的纺织品,用于电磁波屏蔽的目的。

功能纺织品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单一的仅通过纺织的手段或仅通过染整的手段所开发的功能纺织品都是不完整的,所以,染整工作者要与纺织工作者密切合作。

目前,我们大多数的印染企业,在多数情况下都是进行来料式的加工,印染坯布由不同的纺织厂提供,纺织与染整的关系在形式上是非直接的、非技术的贸易关系,就管理体系来看,客观上不利于技术上的紧密合作,当然也就不利于开发出完整的功能纺织品。

功能性纺织品的开发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会面临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还会面对无法预测的市场风险。

当然,高回报与高风险是并存的,如果能按照科学、合理的手段,安排、评价和管理产品开发的整个过程,将会使未来的市场风险降低到一定的程度,使企业在激烈
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