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AHA 心肺复苏指南(实用中文版)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

2019/3/10
CPR2010国际新指南
修改要点-7
7.不建议在心脏停止时常规作环状软骨按压
理由:虽然环状软骨按压可在球囊面罩通气期间避 免发生胃胀气,并减少胃酸反流与吸入的风险, 但也可能阻碍通气 。
可能延迟或阻碍高级呼吸道装置的放置 仍可能发生吸入情形
要适当训练施救者使用此操作法很困难 。
2019/3/10
CPR2010国际新指南
新指南BLS部分
2019/3/10
2019/3/10
CPR2010国际新指南
关于判断
医务人员在检查反应时应该快速检查有无呼吸或不能正
常呼吸(即无呼吸或仅是喘息) 然后该人员启动急救系统并找到AED(或由其他人员 寻找) 医务人员检查脉搏的时间不应超过10秒,如果10秒内没 有明确触摸到脉搏,应开始心肺复苏并使用AED(如果 有的话)
已从流程中去除“看、听和感觉呼吸”
2019/3/10
CPR2010国际新指南
修改要点-1
1. 应提高急救人员与非专业施救者对心脏 停止的辨识能力
医务人员应电话指导非专业施救者于患者「没 有反应,沒有呼吸或沒有正常呼吸 (即仅有喘 息)」时开始 CPR,而无需检查脉搏对医务人 员亦不强调一定要先检查清楚脉搏(如10秒钟 内没有明确触摸到脉搏,则应开始CPR) 理由:紧急情况下,通常无法准确地判断脉搏 是否存在,特别是脉搏细弱时 。
2019/3/10
CPR2010国际新指南
修改要点-10
10. 儿童和婴儿使用AED 在无法取得手动除颤仪及配备剂量衰减 功能的AED时,可使用普通AED 理由:适用于婴儿和儿童有效除颤的最 低能量剂量及安全除颤的上限均不明确, 但>4 J/Kg (最大 9 J/Kg) 的剂量可有效 为儿童和动物实验模型的小儿心脏除颤, 且不会有显著的副反应
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官方简体中文版

本
题问要主的者救施有所对针
。据依的议建南指了出给 还外此。议建导指的容内训培苏复或作操苏复改更致导能可有 或的议争有及以学苏复于注专们他助帮在旨�师导会协脏心国 美和员人救急向面容内的要摘本。结总的更变和题 问要重些一》南指 )CCE( 救急管血心及 )RPC( 苏复 肺心 )AHA( 会协脏心国美 0102《对是”要摘南指“
录目
要 摘 》 南 指救急管血心及 苏 复 肺 心 会协脏心国美 0102《
n o i ta ic o s sA tr ae H na c ir emA 0 1 0 2 ©
授教 ,鸣一陆
对校版文中体简
DM ,keoH nednaV .L y rreT cSM ,DM ,srevarT .H werdnA DM ,retsuhS leahciM HPM ,DM ,aeR .D samohT BhC ,BM ,namlreP .M yerffeJ DM ,ydrebeP nnA y raM HPM ,DM ,ronnoC ’O .E t reboR DhP ,DM ,ramueN .W t reboR cSM ,DM ,nosirroM .J eiruaL DM ,kniL .S kraM DM ,kuhcneduK .J reteP DM ,namnielK .E acinoM DM ,lekniwttaK nhoJ SM ,DM ,hcuaJ .C drawdE DM ,yekciH .W t reboR P-TMERN ,DM ,nosugreF .D yerffeJ DM ,araihccuC tterB NEC ,NSM ,NR ,evaC .M anaiD DhP ,DM ,yawallaC .W notfilC DM ,illiB .E nhoJ DM ,ijnahB nahraF DM ,greB .A t reboR DM ,greB .D craM DM ,eryaS .R leahciM
2010AHA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①按压时除掌根部贴在胸骨外,手指也压在胸壁上,这容易 引起肋骨或肋骨肋软骨交界处骨折。 ②按压定位不正确。向下错位易使剑突受压折断而致肝破裂。 向两侧错位易致肋骨或肋骨肋软骨交界处骨折,导致气胸、 血胸。 ③抢救者按压时肘部弯曲,因而用力不垂直,按压力量减弱, 按压深度达不到5cm(图)。 ④冲击式按压、猛压,其效果差,且易导致骨折。 ⑤放松时抬手离开胸骨定位点,造成下次按压部位错误,引 起骨折。 ⑥放松时未能使胸部充分松弛,胸部仍承受压力,使血液难 以回到心脏。 ⑦按压速度不自主地加快或减慢,影响了按压效果。 ⑧两手掌不是重叠放臵,而呈交叉放臵。
1、吹气应有足够的气量,以使胸廓抬起,但一般不超过 1200mL。 2、吹气时间宜短,以占1次呼吸周期的1/3为宜;吹气频 率,8-10次/分。 3、操作前先清除患者口腔及咽部的分泌物或堵塞物。 4、有义牙者应取下义牙。遇舌后坠的患者,应用舌钳将 舌拉出口腔外,或用通气管吹气。 5、对婴幼儿,则对口鼻同时吹气更易施行 6、若患者尚有微弱呼吸,人工呼吸应与患者的自主呼吸 同步进行。 7、注意防止交叉感染。 8、通气适当的指征是看到患者胸部起伏并于呼气时听到 及感到有气体逸出。
中断按压时间不超过10s 确认气管导管位臵 : 临床评价:双侧胸廓有无对称起伏 两侧腋中线听诊两肺呼吸音是否对称 上腹部听诊:不应该有呼吸音 呼吸CO2监测或者食管探测
潮气量:500~600ml,胸廓明显 起伏 送气时间大于1s 频率:8~10次/分 避免过度通气
基 础 生 命 支 持 总 结
1.能扪及大动脉搏动,收缩压>60mmHg 2.患者面色、口唇、甲床、皮肤等色泽转红 3.散大的瞳孔再度缩小 4.呼吸改善或出现自主呼吸 5.心电显示明显的RS波 6.昏迷变浅,出现各种反射,肢体出现无意识的 挣扎动作.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首先评估现场环境安全1、意识的判断: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喂!你怎么了?”告知无反应。
2、检查呼吸: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1001、1002、1003、1004、1005…)告知无呼吸3、呼救:来人啊!喊医生!推抢救车!除颤仪!4、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告之无搏动(数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断五秒以上10秒以下)。
5、松解衣领及裤带。
6、胸外心脏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5cm)7、打开气道:仰头抬颌法。
口腔无分泌物,无假牙。
8、人工呼吸:应用简易呼吸器,一手以“CE”手法固定,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
9、持续2分钟的高效率的CPR: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30:2的比例进行,操作5个周期。
(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10、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听是否有呼吸音,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脉博动)。
11、整理病人,进一步生命支持。
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1、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区别于大约100次/分)3、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 ㎝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6、避免过度通气心肺复苏 = (清理呼吸道) + 人工呼吸 + 胸外按压 + 后续的专业用药据美国近年统计,每年心血管病人死亡数达百万人,约占总死亡病因1/2。
而因心脏停搏突然死亡者60-70%发生在院前。
因此,美国成年人中约有85%的人有兴趣参加CPR初步训练,结果使40%心脏骤停者复苏成功,每年抢救了约20万人的生命。
心脏跳动停止者,如在4分钟内实施初步的CPR,在8分钟内由专业人员进一步心脏救生,死而复生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时间就是生命,速度是关键,初步的CPR按ABC进行。
2010心肺复苏指南(中文版)

2010心肺复苏指南(中文版)《2010`AHA CPR&ECC 指南》新亮点《2010`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已经公开发表,该指南框架结构与《2005`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基本相似。
经过五年的应用实施,有相应的调整!几个最主要变化是:1.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1)尽早识别与激活EMSS;(2)尽早实施CPR: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经培训的普通目击者,鼓励急救人员电话指导下仅做胸外按压的CPR;(3)快速除颤:如有指征应快速除颤;(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2.几个数字的变化:(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分改为“至少100次/分”(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30:2)(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和呼吸(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PEA者常规使用阿托品(7)维持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8)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9)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3.整合修改了BLS和ACLS程序图2010新亮点:《2010`心肺复苏&心血管急救指南》《2010`AHA CPR&ECC指南》《2010`AHA CPR&ECC指南》成人CPR操作主要变化如下:突出强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保证胸外按压的频率和深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避免过度通气,保证胸廓完全回弹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1、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区别于大约100次/分)3、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 ㎝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6、避免过度通气CPR操作顺序的变化:A-B-C→→C-A-B★2010(新):C-A-B即:C胸外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2005(旧):A-B-C即: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C胸外按压生存链的变化★2010(新):1、立即识别心脏骤停,激活急救系统2、尽早实施CPR,突出胸外按压3、快速除颤4、有效地高级生命支持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2005(旧):1、早期识别,激活EMSS2、早期CPR3、早期除颤4、早期高级生命支持(ACLS)应及时识别无反应征象,立即呼激活应急救援系统。
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基础生命支持—BLS
• 非医务人员亦可实施,开始的时间越早越好 •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BLS手法是根据1980年
日内瓦国际会议决定的,由美国心脏病学会经历数次 国际心肺复苏会议不断改进完善所颁布的标准 • 2005第二次国际心肺复苏会议仍然推荐BLS按照英 文字母A、B、C、的顺序进行:A-气道;B-呼吸 支持;C-循环支持。
心跳骤停的心电图分型
• 心室停搏(伴或不伴心房静止) 心 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上表 现为一条直线。常见窦性、房性、结 性冲动不能达到心室,且心室内起搏 点不能发出冲动。
气道阻塞的常见病因
呼吸道阻塞系指呼吸器官(口、鼻、 咽、喉、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 泡)的任何部位发生阻塞或狭窄,阻碍 气体交换,或呼吸道邻近器官病变引起 的呼吸道阻塞,以至发生阻塞性呼吸困 难的总称。
无氧缺血时脑细胞损伤的进程
脑循环中断: • 10秒—— 脑氧储备耗尽 • 20-30秒—— 脑电活动消失 • 4分钟 ——脑内葡萄糖耗尽,糖无氧代谢停止 • 5分钟——脑内ATP枯竭,能量代谢完全停止 • 4-6分钟——脑神经元发生不可逆的病理改变 • 6小时—— 脑组织均匀性溶解
心跳骤停的常见病因
心肺复苏
A:即判断有无意识、畅通呼吸道。
a) 使病人去枕后仰于地面或硬板床上,解开衣领 及裤带;
b) 畅通呼吸通道,清理口腔、鼻腔异物或分泌物 、假牙等;
c) 开放气道手法:仰面抬颌法、仰面抬颈法、托 下颌法。
开放气道手法
• 仰面抬颌法 要领:用一只手
按压伤病者的前额, 使头部后仰,同时用 另一只手的食指及中 指将下颏托起。
心肺复苏
B:即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就是用人工的方法帮助病人呼吸, 是心肺复苏基本技术之一。
AHA心肺复苏指南2010

4
胸外按压速率: 每分钟至少 100 次
2010(新):非专业施救者和医务人员以每分钟至少 100 次
按压的速率进行胸外按压较为合理。 理由:心肺复苏过程中的胸外按压次数对于能否恢复自主循 环以及存活后是否具有良好神经系统功能非常重要。每分钟 的实际胸外按压次数由胸外按压速率以及按压中断(例如, 开放气道、进行人工呼吸或进行 AED 分析)的次数和持续时 间决定。 在大多数研究中,在复苏过程中给予更多按压可提高存活率, 而减少按压则会降低存活率。进行足够胸外按压不仅强调足 够的按压速率,还强调尽可能减少这一关键心肺复苏步骤的 中断。 如果按压速率不足或频繁中断(或者同时存在这两种情况), 会减少每分钟给予的总按压次数.
强调胸外按压
如果旁观者未经过心肺复苏培训,则应进行Hands-Only™ (单纯胸按压)的心肺复苏,即仅为突然倒下的成人患者进 行胸外按压并强调在胸部中央用力快速按压,或者按照急救 调度的指示操作。 施救者应继续实施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直至 AED 到达且 可供使用,或者急救人员或其他相关施救者已接管患者。 所有经过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应至少为心脏骤停患者进行胸 外按压。 如果经过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有能力进行人工呼吸,应按照 30 次按压对应 2 次呼吸的比率进行按压和人工呼吸。 理由:单纯胸外按压(仅按压)心肺复苏对于未经培训的施 救者更容易实施,而且更便于调度员通过电话进行指导。另 外,对于心脏病因导致的心脏骤停,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 或同时进行按压和人工呼吸的心肺复苏的存活率相近。不过, 对于经过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仍然建议施救者同时实施按 压和通气。
同步电复律
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
2010 AHA 心肺复苏指南(实用中文版)

下面的章节概述了生存链的前三个链环: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和启动急救反应系统、尽早CPR 及迅速除颤。按照认识施救者、患者和各种资源的实际多样性的方式介绍这些资料。
CPR 的概念性框架:施救者和患者的相互作用
CPR传统上将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相结合以达到优化循环和氧合的目的。施救者和患者的特 点可能影响CPR各部分的最佳应用。
当取来AED/除颤器时,如果可能则使用电极帖,不要中断胸外按压,打开AED“开”关。AED 将分析心律,指示施救者进行电击(即除颤)或继续CPR。
如果得不到AED/除颤器,继续CPR不要中断,直到更多有经验的施救者接手。
识别和启动急救反应
迅速启动急救和开始CPR需要快速识别心脏骤停。心脏骤停患者没有反应。没有呼吸或呼吸 不正常。心脏骤停后早期濒死喘息(agonal gasps)常见,会与正常呼吸混淆。即使是受过培训 的施救者单独检查脉搏也常不可靠,而且需要额外的时间。因此,假如成年患者无反应、没有呼 吸或呼吸不正常(即只有喘息),施救者应当立即CPR。不再推荐“看、听和感觉呼吸”辅助识 别(诊断)的方法。
第 6 页 共 83 页
2010 AHA 心肺复苏指南(实用中文版)
图2.CPR的组成成分(building blocks)
高度
训练
多名施救者协同 CPR
施救者熟练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救者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心脏骤停患者的救命者。CPR的方法和应用取决于施救者的培训、经验和 自信心。
胸外按压是CPR的基础(见图2)。所有施救者,不管是否受过培训,都应给所有心脏骤停患 者施以胸外按压。由于胸外按压的重要性,不论心脏骤停患者的年龄有多大,胸外按压应是给所
Translated by Li-Daohai
第 6 页 共 83 页
2010 AHA 心肺复苏指南(实用中文版)
图2.CPR的组成成分(building blocks)
高度
训练
多名施救者协同 CPR
施救者熟练程度
人工呼吸
30:2CPR
未经 训练
胸外按压
单纯胸外按压 CPR
有患者施行CPR的起始动作。有能力的施救者应该增加通气联合胸外按压。受过专业培训的一起 抢救的施救者应该互相协调分工,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实施胸外按压和通气。
图1.生存链。生存链的各环节是:立即识别和启动、早期CPR、迅速除颤、有效的高级 生命支持和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能有效完成这些链环(环节)的急救系统能使目击的室颤型心脏骤停的存活率几乎达到50%。 然而,在大多数急救系统里存活率更低,提示有机会通过仔细检查各环节和加强薄弱环节进行提 高。各个环节相互依靠,每个环节的成功取决于前面环节的效果。
第 7 页 共 83 页
2010 AHA 心肺复苏指南(实用中文版)
图3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简化流程
注:图3转载自2010 AHA CPR和ECC指南摘要(中文版)。
施救者应该着重进行高质量CPR: l 给予足够频率的胸外按压(至少100次/分钟); l 给予足够深度的胸外按压:
·成人:按压深度至少2英寸(5cm); ·婴儿和儿童:深度至少达到胸廓前后径的1/3,或婴儿1.5 英寸(4cm),儿童2英寸(5cm); l 每次按压后让胸廓完全回弹; l 尽量减少按压的中断; l 避免过度换气;
当取来AED/除颤器时,如果可能则使用电极帖,不要中断胸外按压,打开AED“开”关。AED 将分析心律,指示施救者进行电击(即除颤)或继续CPR。
如果得不到AED/除颤器,继续CPR不要中断,直到更多有经验的施救者接手。
识别和启动急救反应
迅速启动急救和开始CPR需要快速识别心脏骤停。心脏骤停患者没有反应。没有呼吸或呼吸 不正常。心脏骤停后早期濒死喘息(agonal gasps)常见,会与正常呼吸混淆。即使是受过培训 的施救者单独检查脉搏也常不可靠,而且需要额外的时间。因此,假如成年患者无反应、没有呼 吸或呼吸不正常(即只有喘息),施救者应当立即CPR。不再推荐“看、听和感觉呼吸”辅助识 别(诊断)的方法。
急救调度员能够和应该协助判断和指导以开始CPR。医护人员可结合其他信息帮助识别心脏 骤停。
胸外按压
迅速开始有效的胸外按压是心脏骤停复苏的基本内容。CPR通过给心脏和大脑提供血液循环 增加患者的存活机会。不管施救者的技术水平、患者的特征和可用的资源如何,施救者都应该对 所有心脏骤停患者施行胸外按压。
Translated by Li-Daohai
在美国和加拿大,急救医疗系统(EMS)治疗的院外心脏骤停的发生率估计是大约 50~55 / 100000人/年,这些患者25%是无脉性室性心律失常。估计院内心脏骤停发生率是3~6/1000入院
Translated by Li-Daohai
第 5 页 共 83 页
2010 AHA 心肺复苏指南(实用中文版)
一旦建立高级气道,医务人员将按每6至8秒给予1次通气(每分钟8至10次呼吸)的规则的速 率进行通气,可不间断地进行胸外按压。
在翻译和制作过程中,译者力求采用规范统一词汇,以增加可读性。但笔者发 现国内对复苏医学部分名词的中文翻译很不统一或规范。例如,“Cardiac arrest”在 国内 5 年制和 7、8 年制人卫版《内科学》统编教材和《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都译 为心脏骤停,这基本代表国内心血管专家的用法;而国内急诊医学专家、《中华急诊 医学杂志》主要采用心搏骤停,也有用心跳骤停或心脏停搏;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 员会则译为心脏停搏。类似还有 Asystole,国内上述这些专家或单位分别采用了心 室停搏、心室停顿、心室静止、心脏停搏和心搏停止等多种用法,第 7 版《内科学》 甚至在同一章节中采用了三种用法。类似词汇还有多个。因此笔者在翻译过程中对 此深感困惑和为难。为减少误解,在翻译过程中,笔者尽量采用大家熟悉的与国内 教科书一致的统一的词汇,并参考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网站公布的名词,另外 在部分中文词汇后面附有英文。在此,笔者强烈呼吁相关部门组织国内的心血管专 家、急诊医学专家和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医学专家,共同一起对复苏医学的部分 名词重新进行审定或修订,以规范和统一这些名词。也希望专家们在编写教科书时 能更加严谨、仔细和规范。
2010 AHA 心肺复苏指南
(实用中文版)
主译 李道海 审校 梁子敬
2010 AHA 心肺复苏指南(实用中文版)
2010 AHA 心肺复苏指南
(实用中文版)
翻译人员
李道海(lidaohai@) 彭 翔(drpx@) 曾量波(drzenglb@)
审校
李道海 梁子敬
Translated by Li-Daohai
第 4 页 共 83 页
2010 AHA 心肺复苏指南(实用中文版)
第 1 部分 CPR概述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一系列改善心脏骤停后存活机会的救 命措施。虽然 CPR 的最佳方法根据施救者、患者和可利用资源可以有所不同,但是,根本的挑战 仍然是:怎样才能获得早期和有效的 CPR。考虑到这种挑战,施救者识别骤停和迅速采取行动仍 然是《2010 AHA CPR 和 ECC 指南》优先考虑的。本章描述了心脏骤停流行病学概述、生存链每 一环节背后的原则、CPR 核心组成部分的概要和《2010 AHA CPR 和 ECC 指南》提高 CPR 质量的方 法(见表 1)。本章的目的是:把复苏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以改善 CPR 的结果。
如果有多位施救者,应该每2分钟轮换一次。
气道管理和通气
开放气道(用仰头抬颏法或托颌法)随即进行人工呼吸能改善氧合和通气。然而,这些动作 技术上存在挑战,需要中止胸外按压,尤其对于未受过培训的单一施救者。因此,未受过培训的 施救者将进行Hands-Only(单纯胸外按压)CPR(即进行胸外按压而不进行人工呼吸);而有能力 的单一施救者应该开放气道,进行人工呼吸同时给予胸外按压。如果患者高度可能是由于窒息引 起心脏骤停(例如婴儿、儿童或淹溺患者),应给予通气。
温馨提示:本中文版是个人兴趣所译,供日常学习及参考使用。 请勿用于商业目的和制作各类出版物。AHA 拥有本指南的版权,如 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Translated by Li-Daohai
第 2 页 共 83 页
2010 AHA 心肺复苏指南(实用中文版)
前言
《2010 AHA 心肺复苏指南》(实用中文版)是基于个人兴趣所译和制作。本指 南由与成人心肺复苏直接相关的 6 个部分组成,包括心肺复苏概述、成人基础生命 支持、电学治疗、CPR 技术和设备、成人高级生命支持以及心脏骤停后治疗。这些 内容原文取自最近发表在《Circulation》的“2010 AHA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然后经译者翻译成中文,整理后取 名《2010 AHA 心肺复苏指南》(实用中文版)。本指南未包括心血管急救和儿童心肺 复苏部分,欲进一步了解指南其他内容,请参阅原文或其他中文版指南。
当遇到突然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时,单个施救者必须首先根据没有反应和没有正常呼吸来识 别患者发生了心脏骤停。识别后施救者应立即启动急救反应系统,如果可行拿取AED/除颤器,并 从胸外按压开始进行CPR。如果AED不在附近,施救者应该直接进行CPR。如果有其他施救者,第 一位施救者应该指挥他们启动急救反应系统和拿取AED/除颤器;第一位施救者应立即开始CPR。
表1. 成人、儿童和婴儿基础生命支持关键步骤的总结
注:表1转载自2010 AHA CPR和ECC指南摘要(中文版)。
流行病学
尽管预防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但是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仍然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健康问 题,是世界上很多地区的主要死因。心脏骤停可发生在院内和院外。在美国和加拿大,每年大约 有35万人(约有一半是在院内)发生心脏骤停和接受复苏。这个数字不包括发生心脏骤停但没有 进行复苏患者的数量。虽然进行复苏并不总是合适(或正确),但是因为没有进行合适的复苏而 会失去很多生命和生存年限(life-years)。
者,同样,大约25%患者是无脉性室性心律失常。表现心室颤动(VF)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VT) 的心脏骤停患者比心室停搏(asystole)或无脉电活动患者有更好的预后。
绝大部分心脏骤停患者是成年人,但是美国和加拿大每年有数千婴儿和儿童发生院内或院外 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仍然是患者过早死亡的普遍原 Nhomakorabea,在存活率方面不断的少许改善能导致每年成千上 万的生命获救。
患者
大多数成人的心脏骤停突然发生,由原发心脏疾病引起;因此,由胸外按压产生的血液循环 是最重要的。相反,儿童的心脏骤停多数是由窒息引起,要达到最佳效果,需要同时进行通气和 胸外按压。因此,人工呼吸对于心脏骤停的儿童比成人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