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引言概述:血液是人体内最重要的液体之一,它在人体内流动不息,为维持生命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血液的组成、功能、循环、疾病和保健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匡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重要的生命物质。

一、血液的组成1.1 血液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占血液总量的约55%,而血细胞占约45%。

1.2 血浆主要由水、蛋白质、糖类、脂类、盐类和激素等物质组成。

1.3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二、血液的功能2.1 运输氧气和养分:红细胞携带氧气,将其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细胞中,同时运输养分和代谢产物。

2.2 免疫谨防: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份,能够识别和泯灭入侵的病原体。

2.3 凝血功能:血小板在血液凝固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迅速阻塞伤口,防止过多出血。

三、血液的循环3.1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中心,通过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

3.2 小循环和大循环:小循环是指心脏将含二氧化碳的静脉血输送到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大循环是指心脏将氧合血输送到全身各处。

3.3 血压和血管:血液通过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流动,血压和血管的弹性对于维持血液循环至关重要。

四、血液疾病4.1 贫血:由于缺乏足够的红细胞或者血红蛋白而引起的疾病,会导致氧气供应不足。

4.2 血栓:血液凝固异常导致的血栓形成,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4.3 白血病:一种白细胞恶性增生的疾病,会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五、血液保健5.1 合理膳食:摄入富含铁质、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有助于维持血液正常功能。

5.2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血常规、血压和血糖等指标,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血液疾病。

5.3 锻炼身体:适量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保持血液健康。

结语:血液是人体内不可或者缺的液体,它承载着生命的重要任务。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引言概述:血液作为人体内最重要的液体之一,承担着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等重要功能。

本文将从血液的组成、循环系统、血液的功能、血液疾病以及血液的检测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血液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血液的组成1.1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负责运输氧气,白细胞参预免疫反应,血小板参预血液凝固过程。

1.2 血浆:主要由水、蛋白质、电解质和其他溶质组成,起到运输营养物质、代谢产物和激素等的作用。

1.3 血型:根据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差异,将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和O 型,血型不匹配可能引起输血反应。

二、循环系统2.1 心脏:血液通过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实现了血液的循环。

心脏由心房和心室组成,通过心脏瓣膜的开闭调节血液的流动。

2.2 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将氧合血输送到全身,静脉将含有代谢废物的血液回输到心脏,毛细血管则连接动脉和静脉。

2.3 循环过程:血液从心脏左心室通过主动脉进入全身动脉系统,经过毛细血管供给组织器官,然后通过静脉回流到心脏右心房。

三、血液的功能3.1 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红细胞携带氧气通过血液运输到身体各组织器官,同时运输营养物质满足细胞的生存需求。

3.2 排除代谢产物:血液通过运输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到肺脏进行排除,保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3.3 免疫功能:白细胞参预免疫反应,反抗病原微生物的入侵,维护机体免疫平衡。

四、血液疾病4.1 贫血:指红细胞数量或者功能异常导致血液携氧能力降低,引起疲惫、气短等症状。

4.2 血栓病:血栓形成导致血液循环受阻,可能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4.3 白血病: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导致异常白细胞增生,影响免疫功能。

五、血液的检测5.1 血常规检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等指标,评估机体的血液状态。

5.2 凝血功能检查:检测血液的凝血功能,评估出血和血栓疾病的风险。

5.3 血型鉴定:通过检测血液中的抗原和抗体,确定个体的血型,为输血和器官移植提供依据。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引言概述:
血液是人体内流动的液体组织,承担着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重要功能。

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对于理解人体的生理机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血液的组成、功能、循环、疾病和保健等方面展开教学设计。

一、血液的组成
1.1 红细胞: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

1.2 白细胞: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抵抗病原体。

1.3 血小板:参与血液凝固过程,止血作用。

二、血液的功能
2.1 氧气运输:红细胞携带氧气到达身体各个组织。

2.2 营养物质运输:将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个细胞。

2.3 代谢产物运输:将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输送到肺部排出体外。

三、血液循环
3.1 心脏:作为泵,推动血液流动。

3.2 血管系统: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负责输送血液到全身各处。

3.3 循环过程: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完成血液的循环。

四、血液疾病
4.1 贫血:红细胞数量不足或功能异常导致氧气运输不足。

4.2 血栓:血液凝固过度导致血管堵塞。

4.3 血液癌症:如白血病等恶性肿瘤。

五、血液保健
5.1 饮食:均衡饮食有助于血液的健康。

5.2 运动:适量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

5.3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血液疾病,采取相应治疗。

结语:
通过本文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血液的组成、功能、循环、疾病和保健知识,进而增强对人体生理机制的理解,提高对健康的重视意识。

血液作为人体内流动的组织,承载着重要的生命功能,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好自己的血液健康。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doc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doc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doc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血液的组成成份及其功能;
2.了解血液的流动方式与循环系统的结构及作用;
3.了解血液与健康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 血液的流动方式;
四、教学方法
1. 多媒体展示与讲解;
2. 小组讨论。

五、教学时序
序号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引入 1.展示血液组成图和心脏循环的示意图。

2.与学生互动,问一问学生知道的有关血液的知识。

1.观看展示的图片,思考有关血液的知识;
2.回答教师提问,讨论血液的重要性及功能特点。

二探究 1.讲解血液的成份及功能;
2.介绍心脏循环系统的结构及作用。

1.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
2.提出问题并与其他同学一起探究。

三交流分组讨论,讨论血液与健康的关系,并汇报讨论结果。

1.分组讨论,提供思路和引导;
2.掌握一定的社交技巧,发表自己的观点。

四归纳总结 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完成作业。

五走出课堂参观医院,观察医生如何采血及运营血液仪器等。

1.参观医院,增加实际操作经验。

2.在老师指导下,观察、学习。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引言概述:血液是人体内最重要的液体之一,它在人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以及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过程。

同时,还将探讨血液在人体内的调节作用和相关疾病。

一、血液的组成1.1 血浆:血液中约占一半的成份,主要由水、蛋白质、无机盐和营养物质组成。

1.2 红细胞: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其形状为双凸型,内含血红蛋白。

1.3 白细胞:具有免疫功能,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五种。

二、血液的功能2.1 运输氧气和养分:红细胞携带氧气和养分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2.2 排除代谢产物:血液通过携带二氧化碳和废物,将其从组织和器官中带走,然后通过肺和肾脏排出体外。

2.3 免疫谨防:白细胞在血液中发挥免疫功能,反抗外来病原体的入侵,保护人体免受感染。

2.4 维持酸碱平衡:血液中的碳酸氢根离子和氢离子可以通过酸碱平衡系统调节,维持人体内的酸碱平衡。

三、血液的循环过程3.1 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通过心脏收缩和舒张的运动,将血液从心脏推向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3.2 动脉和静脉的血管系统:血液通过动脉进入各个组织和器官,经过交换氧气和养分后,通过静脉回流至心脏。

3.3 微循环:血液通过弱小的毛细血管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气、养分和废物的交换。

四、血液的调节作用和相关疾病4.1 血液凝固: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可以在受伤时形成血块,阻挠血液过多流失,维持血液凝固的平衡。

4.2 免疫调节:血液中的白细胞和抗体可以识别和泯灭病原体,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4.3 血液疾病:血液疾病包括贫血、白血病、血栓等,这些疾病会影响血液的正常功能,需要及时治疗。

总结:血液作为人体内流动的组织,其组成和功能对人体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生理过程和相关疾病。

进一步研究血液的特性和调节机制,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并为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4-4-1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4-4-1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结合生活经验和观察分析,描述血液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②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2、过程与方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了解贫血、化脓以及伤口血液逐渐凝固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同学们形成正常的血液观,激发学生学生探索知识的奥秘【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血液的成分及各自的主要功能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3、难点突破:通过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研究病人的一些血细胞数目异常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枯燥的血细胞功能溶入生活中去学习。

【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分析法,讲授法【课前准备】1、血常规化验单.2、人血永久涂片.3、课件PPT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思路】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观察演示实验和解读血液常规化验单了解血液成分――根据血浆成分推断血浆功能――列表归纳血细胞的种类、结构及区别方法——归纳总结血液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我们都知道,长江、黄河养育了亿万中华儿女,同样,在我们体内也有一条生命之河,那就是血液,它像小河一样不停流动。

它能及时将养料运输给细胞,又能及时运走体内的废物,这条运输线就是遍布全身各处的血管。

血管里流动着血液。

那么,血液有哪些成分组成?各成分又有何功能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流动的组织——血液。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探索血液的组成师:出示经抗凝处理并出现分层现象的血液,提供收集的血液常规化验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讨论问题1.含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分成了几层?2.综合上述材料,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血液成分,分别应在什么层位?总结: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设疑:我们今天的课题是流动的组织——血液,让同学回忆我们上学期学的人体的四种组织,引导学生回答血液是结缔组织,具有运输功能,因为血液可以流动,所以血液称为“流动的组织”。

流动的组织——血液

流动的组织——血液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并能通过血浆和三种血细胞的功能归纳出血液的功能。

2、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能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能力目标:1、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三种血细胞功能的了解,学会运用知识,描述贫血、发炎、血流不止的现象及原因,培养自己看典型贫血化验单,发炎化验单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1、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2、培养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和难点】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难点:1、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组织。

2、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为什么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2、对失血过多的病人,为什么要及时输血而不是输液?3、为什么通过化验血液在一定程度上检查健康状况或诊断疾病?(二)新课教学:引导学生自学课本P51的资料分析,并出示课前准备好的血液分层实验结果,让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完成讨论1、2、3题。

一、血液的组成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二、血浆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血浆的资料,引导学生分析下列问题:1.从上述资料中可以看出血浆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2.血浆的主要功能有哪些?学生讨论、交流,达成共识:1.从上面资料要以看出,血浆是由水、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物质组成。

其中,水分是血浆的主要成分。

蛋白质、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重要物质。

另外,血浆中还含有一些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等)。

2.从上面资料要以看出,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

小结:血浆的组成(1)主要成分:水、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

(2)主要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引言概述:血液是人体内最重要的液体之一,它在人体内不断流动,为身体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也带走废物和二氧化碳。

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对于我们维持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环绕“流动的组织——血液”这一主题展开教学设计。

一、血液的组成1.1 血液的主要成份血液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

1.2 红细胞的功能红细胞携带氧气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带走二氧化碳。

1.3 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作用白细胞负责免疫功能,保护身体免受病菌侵害;血小板则参预血液凝固,止血作用。

二、血液的循环2.1 心脏的作用心脏是血液循环的中心,通过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将氧合血液和二氧化碳血液分别送到全身和肺部。

2.2 血液循环的路径血液从心脏经过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挨次流动,完成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输送。

2.3 血液循环的重要性血液循环保证了身体各部位的氧气和营养供应,维持了身体的正常功能。

三、血液的功能3.1 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输送血液通过红细胞携带氧气和营养物质到达各个组织和器官,维持它们的正常功能。

3.2 废物和二氧化碳的清除血液将身体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带回肝脏和肺部,经过代谢和排泄。

3.3 免疫功能白细胞在血液中起着重要的免疫功能,保护身体免受外界病菌的侵害。

四、血液的疾病4.1 贫血贫血是由于红细胞数量不足或者功能异常导致的疾病,会导致氧气供应不足。

4.2 血栓血栓是血液中凝块形成在血管内部,会导致血液循环受阻,严重时会引起心脏病和中风。

4.3 白血病白血病是一种白细胞异常增生的疾病,会影响免疫功能,导致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五、保持血液健康的方法5.1 健康饮食多摄入富含铁质、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保持血液健康。

5.2 锻炼身体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心血管健康。

5.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血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

结语:通过本文的教学设计,希翼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血液的组成、循环、功能、常见疾病以及保持血液健康的方法,从而增强对自身健康的重视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身体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主备单位:独山县第三中学七年级生物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结合生活经验和观察分析,描述血液成分
②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③解读血常规化验单,了解各种血细胞的功能及其病理表现,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④分组实验及讨论,在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
2、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血干细胞及其研究进程,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血液的成分及各自的主要功能
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
3、难点突破:学生课前搜索自己或家人的血常规化验单,研究自身的一些血细胞数目异常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自己寻求血细胞的功能来解惑,使枯燥的血细胞功能溶入生活中去学习。

三、教学设计思路
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观察演示实验了解血液成分――根据血浆成分推断血浆功能――分组实验、列表归纳血细胞的种类、结构及区别方法——分析血常规化验单理解血细胞的功能——通过知识运用巩固知识――关注常州电视台都市新闻坊追踪白血病女孩的事例,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达到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目的。

四、课前准备
师: 1、准备未加抗凝剂的血液(血块)及加抗凝剂的血液
2、显微镜、人血永久涂片
3、课件PPT流动的组织——血液
生:收集自己或自己家人的血常规化验单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设计
七、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