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亚夫《外国新闻传播史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八章 俄罗斯及苏联地区新闻事业史【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俄罗斯新闻史

俄罗斯新闻史
每位苏联公民都将拥有一部可视移动电话,天涯变咫尺;金钱将不再流通,因为任何商品都不限量免费 供应;食品店也会门可罗雀,大家通常在公共食堂大快朵颐,家庭主妇们只有节日期间才亲自下厨。 一切体力活都将由机器人代劳,罪犯、监狱、犯罪都将成为历史,因为人们心中充盈着幸福和踏实的感 觉;精心养护的小轿车将列队城市街道两旁,任何有需求的人都可用其代步,到达目的地后,你只需将 车辆停放在附近的停车场,供下一位公民使用。 但最普及的交通工具将是直升机,可以从随处可见的租赁站租到。当然,一本飞机驾照是不可或缺的, 但未来的苏联公民将个个诚信,工作人员索性省去了要求对方出示驾照的繁文缛节。就连120岁的老者也 能驾机出行。由于医疗保健宣传深入人心,一贯偏爱豪饮的苏联人将不再饮用任何烈酒,使用酒精成了 医院的专利。多家医院都能实施器官移植手术,给衰老的脏器以旧换新,让老人延年益寿。部分诊所仍 设在地球,但有一部分将迁至火星。 太空将与苏联公民的生活密不可分。星际摆渡飞船将执行从金星到火星的定期航线,载着求知欲旺盛的 少先队员、各行业的生产标兵、老当益壮的退休工人展开星际旅行。对月球的开发将相当完善,它已成 为人类的第二家园,加工月球金属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苏联生物专家还将令长眠于西伯利亚永冻土层中的猛犸象起死回生。热医学研究所刚刚唤醒第一头猛犸 象,其大脑已能工作,如今要做的是恢复其心率。在2010年二三月间,它将入驻莫斯科动物园,成为苏 联儿童的新宠……
报业
火星报
第一份全俄政治报。 1900年12月24日 创刊于德国莱比锡。 是“党的中央机关报”。 报头上印着: “试看星星之火, 行将燃成熊熊之焰”
真理报
消 息 报
火星报的宣传内容
同经济派论战
宣传党的纲领
组织工作
《火星报》的历史功绩

外国新闻传播史纲要课后习题复习

外国新闻传播史纲要课后习题复习

世界新闻业复习课后思考题:第一章P15第1、2题一、简述印刷术的发明对信息传播的影响?1.实现信息的规模化传播2.为新闻业的诞生做了技术上的准备3.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区域二、简述现代报刊在欧洲得以最早生产的五个相互依托的原因?1. 世界地理大发现使得欧洲的商业和工业从地中海贸易转向全球贸易,因此造成对新闻传播的规模化需求;2. 此时,欧洲地理上正在形成连成一片的文明地区,地理上进行贸易的关卡减少,传递信息的障碍也随之减少;3. 六个主要的欧洲民族(意,西,葡,德,法,英)经过文艺复兴运动,自然形成了各自的标准语言和文字,奠定了规模化新闻传播的语言文字基础;4. 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规模新闻传播的新技术条件;5. 文艺复兴后,文化从僧侣阶层的垄断下逐步解放出来,转向世俗社会,为规模化新闻传播提供了一定的读者群。

第二章 P99第1、2、3、6、8、9题三、简述欧洲国家新闻传播业发展的四个地区,以及它们各自的特征?1.西欧和部分中欧工业发达国家,包括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爱尔兰、卢森堡等,以及中欧的德国、奥地利、瑞士等;特点:新闻传播活动起步早、发展迅速、对世界影响巨大。

2.北欧诸国,包括瑞典、丹麦、挪威、芬兰、冰岛等国;特点:新闻传播活动和平渐进、内向发展、水平很高但是对世界影响不大。

3.地中海沿岸的其他工业化国家,包括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等国;特点:新闻传播活动萌芽早,但长期发展缓慢,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后步入发展的快车轨道。

4.苏联在欧洲的各加盟共和国以及欧洲中部和南部的原社会主义国家。

包括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

特点:历史上受专制主义影响较大,发展不快,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政治制度变革的混乱阶段,现已逐步走上稳定发展的道路。

四、简述现在欧洲新闻业的总体特定?(1)世界日报发行量最为集中的地区;欧洲的报业依然是世界报业发展的重心。

(2)广播电视大多实行公营与民营并行的体制。

外国新闻史核心考点笔记

外国新闻史核心考点笔记

外国新闻史核心考点笔记总论篇1、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1)口语传播时代:口语的局限性:转瞬即逝,不便于保存记录(2)文字传播时代:能够长期保存,扩大了人类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3)印刷传播时代: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使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可能,迎来了近代报刊的诞生。

(4)电子传播时代:远距离的实时传播成为现实,信息处理,记忆和传输能力在量和质两个方面都有了巨大飞跃。

2、人类的传播活动与传播技术的关系如何?新闻传播活动的发展表明,人类进行传播活动的能力是随着媒介的改良和发明而增强的;传播活动的形式也是随着媒介的发展而改变的;每一个新闻传播新时代的到来都以技术突破为前提,即它对传播技术的进步有依赖性。

但是,传媒发展的过程并非媒介依次取代的过程,而是一个依次叠加的过程,每一种技术都使人类的传播能力有了飞跃。

这种传播能力在进化过程中一代一代的积累、升华、传递,其实就是人类传播活动与传播技术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过程。

人类由于传播活动的需要,不断想方设法革新和发展传播技术,传播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又受到人类传播活动的种种制约。

纸草:是人类早期所使用的一种书写材料。

在古埃及,尼罗河畔野生的纸草充当了书写的材料,古埃及人以此来制作莎草纸。

公元前2000年,埃及统治者普遍使用这种莎草纸传布文字条令,记录各种信息,对整个社会体制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手抄新闻信:14,15世纪随着意大利沿海商贸经济的发展,商人对信息的需求量增大,出现了一些专业化的新闻从业者,他们利用新闻信这种古老的媒介,借助当时最先进最便捷的交通工具,抄送信息分送各处,获取酬金,史称手抄新闻信。

4、手抄新闻(威尼斯小报):在16世纪,在意大利港口城市威尼斯,首先出现了采访经济,政治,战争,船舶航期等信息的专门机构和从业者,并产生了商业化报:手抄新闻。

手抄新闻主要以经济信息为主,这已经是脱离了文件告示形式的纯粹的新闻了。

5、古罗马《每日纪闻》:是公告式的官方公报。

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新的世界格局中的新闻传播事业【圣才出品】

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新的世界格局中的新闻传播事业【圣才出品】

第六章新的世界格局中的新闻传播事业6.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俄罗斯新闻业1.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媒体的发展阶段(1)1992年初—1994年底:私有化与权力斗争1992年,叶利钦在全国范围内发布了“私有化”命令。

①固有媒体相继“非国有化”,呈现多元资本持股形态;②私营媒体大量涌现;③在媒体商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集团化趋势初见端倪,出现了第一批媒体寡头。

(2)1994年年底—1996年中期:第一次车臣战争和总统大选①叶利钦强化政府的舆论机构,充分发挥俄联邦政府新闻处和俄罗斯国防部新闻局的作用。

这一时期,俄罗斯媒体集中化的趋势继续扩大。

②通过对车臣战事以及总统大选直观而生动的报道,俄电视媒体的优越性充分显示出来,其影响力显然超过印刷媒体,成为主导性的媒体。

(3)1996年中期—1998年中期:寡头瓜分媒体与新闻战寡头瓜分媒体,并发展私立媒体。

在瓜分媒体市场的过程中,各利益集团之间经常发生矛盾、冲突。

每当这时,他们最常用的手法,就是利用自己掌握的媒体互相攻击、谩骂,彼此揭底、拆台,从而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揭丑运动”。

与寡头媒体的喧嚣相比,这一时期国家媒体的声音相对微弱。

(4)1998年中期至今:政府、媒体权力回归这一时期,通过对新闻媒介的整合与控制,政府、媒体权力回归。

2000年普京当选总统后,进一步加强了对寡头及其媒体的整治力度。

通过整治寡头及其所属媒体,普京加强了政府权威,同时也树立了自己的威信。

(5)俄罗斯媒介生态的现状近年来,绝大多数报刊的订阅率都出现了滑坡。

电视仍然是这个国家最普及的大众媒介,互联网发展迅速。

2.俄罗斯新闻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点(1)媒介产业集中化伴随着俄罗斯经济私有化的进程,两种新型的资本集团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崛起。

一是官僚(政治)资本集团,二是金融工业资本集团。

(2)媒介经营商业化苏联解体后,尤其是1992年俄政府实行自由价格政策以后,新闻媒体几乎全部被抛入市场经济的大潮中。

第十章--俄罗斯地区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十章--俄罗斯地区的新闻传播事业
25
4.颁布新闻法之后
第一部新闻法于1990年6月通过,8月生效
取消了新闻审查制度:公民享有任何形式的新闻自由, 包括通过公众媒体发表意见和见解以及寻找、选择、 获得和传播信息的权利,舆论不受检查
规定各种组织或公民个人都有权办报:不允许垄断任 何一种舆论工具
扩大了办报人的自主权限:生产经营权、人事任免权、 发稿权等,政府不得干预。
14
第二节 苏联时期的新闻传播事 业
一、社会主义报业体系的确立与发展 1.取缔反革命报刊 (1)《关于出版问题的法令》
1917.11.10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公布的第一个出版法令
(2)关于出版自由的交锋 (3)《关于成立报刊革命法庭的法令》 (4)《关于查封破坏国防的孟什维克报纸的
21
(4)戈尔巴乔夫时期
极力倡导公开性、透明度,指出舆论工具 是实行公开性的最有代表性和群众性的讲 坛,报纸应当支持公开性原则,应当将更 多的事实公之于众。
根据他的要求,在1986年前后,宣传政策 调整:
公开揭露社会生活中的阴暗面 大量触及时政、历史敏感问题 不同观点激烈交锋
22
在“公开性”原则的 引导下,在新闻媒体 的积极推动下,苏联 的新闻媒体完成了从 统一到分散、从有序 到无序的转变,为苏 共的解体埋下了伏笔。
26
三、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1.广播 1927年9月17日,莫斯科中央广播电台举办大型
广播音乐会,标志苏联广播事业诞生. 2.电视 3.通讯社
27
第三节 独联体国家的新闻传播事业
一、俄罗斯的新闻业现状 1.数量猛增 2.原有报刊变化大 3.新报刊各具特色 4.广播电视界的变革 5.通讯社的变化
信善和富于同情心。 歌曲《三套车》

2023年秋10月《外国新闻事业史》全国自考考题含解析

2023年秋10月《外国新闻事业史》全国自考考题含解析

2023年秋10月《外国新闻事业史》全国自考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1883年,买下《世界报》的报人是______。

A.北岩B.斯克里普斯C.普利策D.赫斯特2、日本最早的杂志《西洋杂志》的创办人是______。

A.岸田吟香B.村山龙平C.柳河春三D.子安峻3、查理二世复辟后,允许出版的两份官报是《国会情报员》和______。

A.《大众信使》B.《公众情报员》C.《政治信使》D.《不列颠信使》4、法国大革命前,被米拉波译为法文版并广泛发行的著作是______。

A.《人权宣言》B.《论出版自由》C.《国富论》D.《社会契约论》5、贝内特创办的报纸是______。

A.《论坛报》B.《世界报》C.《纽约时报》D.《先驱报》6、创办于公元前59年的古罗马官方公报是______。

A.《威尼斯小报》B.《法比信使》C.《报道》D.《每日纪闻》7、《文艺春秋》是日本最负盛名的______。

A.文学艺术杂志B.综合性杂志C.学术期刊D.女性杂志8、西亚国家中开办广播最早的是______。

A.土耳其B.新加坡C.马来西亚D.印度尼西亚9、西方世界最大的公共广播电视公司是______。

A.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B.日本广播协会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D.英国广播公司10、《每日电讯报》创办时间是______。

A.1854年B.1855年C.1856年D.1857年11、美国的时代华纳公司是世界第一大______。

A.通讯集团B.杂志集团C.媒介集团D.报业集团12、第一个把Agence这个词用于通讯社的人是______。

A.路透B.沃尔夫C.哈瓦斯D.赫斯特13、世界上第一家全球性的网上中文刊物名称是______。

A.《新华文摘》B.《青年文摘》C.《华夏文摘》D.《读者文摘》14、通常被认为是文字传播的发韧的是______。

A.手写传播B.图式传播C.印刷传播D.口头传播15、1925年日本开始的新闻传播事业是______。

外国新闻传播史——冷战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苏联、东欧国家新闻业的发展

外国新闻传播史——冷战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苏联、东欧国家新闻业的发展
192419531946年3月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了苏联19461950年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法令即第四个五年计划战后苏联报刊的全部工作就是调动广大工人群众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唠叨热情组织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保证第四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完成及时调整宣传方针调动各种传播手段包括消息通讯专题报道新闻评论等并且开辟新栏目全面介绍和推广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中的新经验和伟大创举从而促成全国性的劳动竞赛热潮的出现战后苏联报业修复了战争的重创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到50年代初苏联共有报纸8000种发行4500万份发行量超战前水平1946年以后随着斯大林个人威望的进一步提高在他的直接授意和领导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运动一个接一个展开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斯大林中央对思想战线的动向给予高度重视注意在这个领域内防止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侵蚀同时也反映了斯大林早在30年代即已采取的那种以行政命令手段对待思想意识问题的简单武断的做法不但没有改进反而更加严1946年8月联共布中央通过关于星和列宁格勒两杂志的决议谴责两杂志刊登反对苏维埃的异己作品并责令停办列宁格勒杂志撤换星杂志主编改组编辑部1948年联共布中央召开全国各主要杂志编辑部会议在会上联共布中央严厉批评旗帜杂志编辑部没有完成所应担负的任务在工作中犯了一系列严重的错误并责成旗帜杂志编委会和苏联作家协会书记处纠正编辑部的错误1949年文学报发表题为布尔什维克党性的伟大原则的社论批判旗帜杂志的自由化错误正是这一时期联共布中央创办了哲学问题杂志发表了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俄国唯物主义哲学中的传统问题论物质认识的本质等文章被指责为犯了严重的世界主义的错误因此被改组在这一系列批判运动之后苏联思想战线归于沉寂不同声音哑然消失了19531964赫鲁晓夫极力反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并借此对苏联的内外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与改他十分重视宣传工作把报刊作为推进改革的工具他认为以前的报纸言论过于沉闷保守因而允许有限度的开放新闻自由在赫鲁晓夫执政期间苏联意识形态领域的僵局被打破一些记者和作家开始触及过去属于禁区的问题持不同政见者的声音也出现了与此同时知识界也出现了一批向往西方社会所谓自由派记者和作家他们借批判斯大林之机攻击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引起苏共领导层的不安苏共二十二大提出了以扩大企业权限加强经济刺激等比较完整的改革思路和方法从而使苏联的经济改革及其理论指导原则较前大为深化大会以后为贯彻会议精神苏联掀起了一个为改革大造舆论的新高

《外国新闻事业史》笔记(六)

《外国新闻事业史》笔记(六)

世界⼴播电视业的政治分野和体制类型:政治分野:各国⼴播电视事业因社会政治制度的不同⽽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播电视,是为资产阶级、特别是垄断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需要服务的,它有商业化和垄断化的特征。

社会主义国家的⼴播电视,是为社会主义和劳动⼈民的根本利益服务的。

虽然各国社会发展⽔平不同、政治经济制度的不同,⼴播电视总体上都是为维护国家独⽴、经济发展、满⾜本国⼈民的信息和娱乐需要动作的。

体制类型:各国有很⼤差异。

体制有两层意思:①就⼴播电视机构本⾝⽽⾔,指它的所有制和经营管理机制;②就整个国家⽽⾔,指全国⼴播电视的格局以及国家进⾏法律和⾏政管理的⽅式。

⽬前主要⼏种体制类型:①国有国营(普/社、发)②国有公营(普/欧洲)③社会公营:⼀种是社会各界筹办并经营管理的;⼀种是某个公众团体经办并经营管理的。

④私有私营(普/美)⑤公私合营公共⼴播电视:国有国营、国有公营、社会公营。

⽐较重视社会效益,注重节⽬的教化功能。

商业⼴播电视:私有私营、公私合营。

谋求商业利润。

管理:对⼴播电视事业,社会主义国家的管理是直接、⾏政化的。

资本主义国家是宏观的、间接的。

第⼆节 美国⼴播电视业美国和世界⼴播事业的开端:最早获得营业执照的是西屋电⽓公司在匹兹堡办的KDKA电台,1920年11⽉2⽇正式播⾳。

全国⼴播公司命名为红⾊⼴播和蓝⾊⼴播。

哥伦⽐亚⼴播公司:16家电台联合组成。

三⾜⿍⽴的局⾯:全国⼴播公司、哥伦⽐亚⼴播公司、美国⼴播公司20世纪30-40年代是美国⼴播事业成长的黄⾦时代。

内容趋于对象化、专门化,电台更为地⽅化、⼩型化,数量继续增长。

商业电台⼀直是美国⼴播业的主体。

美国⼴播电视长期实⾏私有私营体制,通过《联邦通信法》。

⽬前美国的全国性商业⼴播电视:全国⼴播公司、哥伦⽐亚⼴播公司、美国⼴播公司、福克斯⼴播公司。

它们都有直属台(直接经营);附属台(签订合同)。

全国⼴播公司(NBC):1926年建⽴,⼀直在⼴播电视⽅⾯居于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 俄罗斯及苏联地区新闻事业史
8.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俄罗斯帝国时期的报业
1.报业开端
(1)彼得一世改革包括创办报刊。

1703年,他下令在莫斯科创办《新闻报》,自任主
编,开始俄国定期刊物的历史。

(2)宗旨是报道战争消息。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时期,该报经常发表文章,对俄国社会
民主工党进行攻击、诽谤。

《新闻报》慑于革命的威力于1917年底停刊。

(3)《新闻报》是俄国近代报刊史上创办最早、存在时间最长的官报。

它为沙皇专制
制度的巩固、发展和延续做了大量的舆论工作,是沙皇政府得力的统治工具。

报业开端 俄罗斯帝国时期的报业 资产阶级报刊的产生和发展 无产阶级报刊(从产生到十月革命) 取缔反革命报刊 苏联时期的报刊事业 建立无产阶级报业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联报业 战后苏联报业的发展和变化
广播的创立与发展 苏联广播电视与通讯事业 对外广播 电视
通讯社事业 苏联解体之前的新闻改革
苏联解体前后及俄联邦的新闻事业 苏联解体后俄联邦的新闻事业 俄罗
斯及苏联地区
新闻
事业史
2.资产阶级报刊的产生和发展
早期的资产阶级报刊分为两部分,即革命民主主义派报刊和民粹派报刊。

(1)革命民主主义派报刊
①1836年普希金在彼得堡创办《同时代人》,是一份文学和社会政治杂志。

1843年前是季刊,之后改为月刊。

②《祖国纪事》1839年创办于彼得堡,是文学和社会政治月刊。

③《钟声报》是亚·伊·赫尔岑和尼·普·奥加辽夫在国外出版的俄国革命刊物,1857年创办,最初为月刊,后来为不定期刊。

(2)民粹派报刊
①《俄国财富》于1876年在莫斯科出版,同年迁至彼得堡,是俄国科学、文学和政治刊物。

1879年以前为旬刊,以后为月刊。

②《欧洲通报》杂志是俄国资产阶级自由派的历史、政治和文学刊物,1866年3月一1918年3月在彼得堡出版,1866年一1867年为季刊,后改为月刊。

3.无产阶级报刊(从产生到十月革命)
(1)产生背景及工人报刊的出现
①1872年,沙皇政府修订1865年的报业法,使得原法仅有的一点宽松荡然无存。

而亚历山大三世登基后更加严厉。

②俄国1861年农奴制的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不彻底的改革,资本主义发展的速度缓慢,程度不高。

③从19世纪70年代起,群众性罢工斗争蓬勃发展,工人阶级逐渐壮大。

④1880年2月15日,“俄国北方工人协会”创办俄国历史上第一个工人刊物《工人曙光报》。

引导一些知识分子脱离民粹主义而走上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⑤19世纪80年代,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俄国传播,社会民主主义组织也开始萌芽。

⑥1895年,列宁成立“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奠定俄国马克思主义革政党的基础。

⑦“斗争协会”扩大出版活动,创办机关报《工人事业报》。

(2)工人报刊发展的特点
①在工人报刊中表露出手工业方式,涣散和动摇。

没有政治意义的报纸,地方报纸大多数原则不坚定。

②沙皇政府残酷迫害,许多社会民主主义组织和报刊都遭到破坏,阻碍俄国工人报刊的发展,无法满足工人运动的需要。

(3)第一份全俄政治报——《火星报》
①创办
1900年12月24日,第一份全俄政治报——《火星报》在德国莱比锡创办,先后在慕尼黑、伦敦和日内瓦出版。

②作用
a.同经济派论战,确立革命路线,为建党奠定思想基础。

b.制定并宣传党的纲领。

c.《火星报》为建党奠定组织基础。

(4)《火星报》后的布尔什维克报刊
①《前进报》
a.1905年1月4日,布尔什维克在日内瓦创办,是布尔什维克的第一份机关报,是一份周报。

1905年5月18日停刊;
b.《前进报》批判孟什维克的机会主义观点,指出无产阶级必须联合一切力量,抓住
有利时机,准备发动推翻沙皇政府的武装起义。

c.该报在捍卫和进一步制定新型政党的思想、组织和策略原则,在阐明革命提出的问题和准备第一次俄国革命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②列宁的办报思想
a.报纸出版期限问题。

必须按期出版,否则多数派的整个阵地会遭受巨大击。

b.组织写作力量问题。

要尽一切力量组织国内的写作力量,要亲自约稿、取稿和寄稿,不能等稿。

c.稿件内容问题。

报纸最需要的稿件是有关俄国生活问题的短文、同一主题的短评、各种问题的通讯、俄国地方出版物和专门出版物的摘要及引文、对俄国出版的报刊文章的评论等。

d.与编辑部联系问题。

要求大学生小组和工人小组与编辑部直接联系,投稿。

e.扩大订户问题。

坚决扩大订户,抓好这一工作,可以使“非法文献”在俄国传播的工作革命化。

f.文章题目的来源问题。

文章题目主要不应来自报社编辑部,而应存在于事实之中。

物色优秀的实干的撰稿人。

③《无产者报》
a.1905年5月27日在日内瓦创刊,同年11月25日停刊,列宁为主编。

b.该报完全继承布尔什维克的《前进报》的传统。

对俄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中的重大事件反应迅速,与孟什维克分子和其他修正主义分子进行无情的斗争。

c.针对当时俄国革命运动中的主要问题论证和阐明马克思主义策略,动员党和群众共同贯彻“三大”决议,为准备武装起义而斗争。

④《新生活报》
a.布尔什维克第一份合法日报,1905年11月2日出版于彼得堡。

实际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中央机关报。

b.该报发表许多指导性文章,配合党准备武装起义和开展大规模宣传活动这一中心任务。

c.该报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各项决议和措施的宣传者。

它同党组织和革命工人保持密切联系,在党和革命工人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⑤其他的布尔什维克合法报刊
《浪潮报》、《前进报》、《回声报》、《视觉报》、《新光线报》。


(5)群众性工人日报——《真理报》
①1912年5月5日,布尔什维克在彼得堡创办。

创刊号为对开大报,共4版,不登照片和插图,只有文字稿。

②政治纲领是在劳动群众中,散播关于工人阶级的朋友和敌人的真理,保卫工人事业的利益。

《真理报》大量刊登工人通讯,介绍工人生活情况及所受的剥削和压迫等。

出版全靠工人们捐款。

③该报在革命高涨的年代为布尔什维克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造就新一代的工人革命者——真理报派。

随着《真理报》成长起来的一代革命的无产阶级后来进行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真理报》无疑是俄国无产阶级未来光荣胜利的先驱者”。

(6)二月革命后的报刊
①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报刊
a.临时政府的机关报,《临时政府公报》、《人民报》。

b.立宪民主党人的杂志,《人民自由党报》、《白昼》、《言论》、《交易所新闻》以及苏瓦林的《新时报》、《莫尔瓦报》。

c.小资产阶级党派《工人报》、《前进报》。

d.各级苏维埃创办的机关报,《消息报》,名称各有不同。

②布尔什维克报刊
1917年3月18日,《真理报》复刊,成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和彼得堡委员会的机关报。

《真理报》在二月革命发挥的重要作用。

a.揭露临时政府的本质,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

b.宣传“四月提纲”,统一全党思想。

c.宣传四月代表会议精神,促进苏维埃改组。

d.宣传武装起义的方针。

③《真理报》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特点
包括:宣传目的明确;阶段重点突出;紧跟党的方针政策,报道集中连续,使党的声音深入民众之中。

充分发挥无产阶级政治报刊指导性作用。

二、苏联时期的报刊事业
1.取缔反革命报刊
(1)苏维埃政权建立不久,列宁签发一系列关于新闻出版法令.剥夺资产阶级的出版自由。

(2)到1919年底,除布尔什维克的报刊外,其他政治派别的报刊全部停刊或被查封。

2.建立无产阶级报业体系
(1)1917年11月9日,《真理报》作为俄共中央机关报在彼得格勒恢复出版。

列宁提出报刊要把经济报道放在首位,要注意政治方向。

(2)改造《消息报》。

使《消息报》在众多报纸中有独特的作用和地位。

要求《消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