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方案设计文件深度要求(最终版)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施工图编制深度规定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施工图编制深度规定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施工图编制深度规定一、总则本文规定了建筑工程施工图编制深度,以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和经济。
所有建筑工程单位和设计单位都应严格遵守本规定的规定。
二、工程施工图编制深度建筑工程设计文件包括建筑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施工图设计是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的最终成果,也是实现设计方案的具体实施方案。
施工图设计应当详细、准确、完整、合理,不应含糊、模糊、疏漏和矛盾。
(一)施工图编制原则1、施工图应符合设计方案的要求,施工图中表述的、未在设计方案中体现的要求,须经有关设计人员的审批才能实现。
2、施工图应包括建筑工程的所有技术要求和技术标准。
3、施工图应重视施工图的细节,并且应确保施工图的正确性和连续性。
(二)施工图的主要内容1、施工图的构成:施工图应包括建筑结构图、建筑设备图、布置图、剖面图、明细图、构造图、雨水处理图、排水图等。
2、施工图的细节:施工图应准确反映施工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设备使用,并确保工程质量的稳定性。
应在施工图中注明具体施工方法、材料等细节问题。
3、施工图的详细标注和表述:施工图中应详细标注建筑物中的所有材料,包括不同种类的材料、品牌、型号等信息。
4、施工图的图示:施工图中应包括建筑物的所有截面图,以及建筑物的平面图,从而能够更好地展示建筑物的整体结构。
(三)施工图编制深度1、一般建筑工程:施工图应包括建筑结构、机电安装、建筑装饰等所有技术要求和技术标准。
同时在施工图中详细标注建筑物的材料、工艺等。
2、特殊建筑工程:如桥梁、隧道等建筑,施工图应包括桥梁纵断面、横断面、剖面、梁模和模板等,同时应标明各个主要结构材料的来源、品种、数量等。
3、大型建筑工程:如大型体育场馆、展览馆等建筑,施工图应详细标注建筑物内部各种设施的布置、通道位置、灯光设计等信息,并有图示说明。
4、复杂的建筑工程:如城市综合体、购物中心、大型酒店等建筑,施工图中应包括详细的空气调节、消防系统、声学处理等工程。
建筑工程施工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3年版)

建筑工程施工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3年版)建筑工程施工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3年版)1. 引言本规定旨在规范建筑工程施工文件的编制,确保施工文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编制施工文件时,应遵守以下深度规定。
2. 施工图纸2.1 施工图纸应详细、全面地展示建筑工程的结构和细节,包括但不限于平面布置、立面设计、构造细节等信息。
2.2 施工图纸的编制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确保结构、安全、使用寿命等方面的合规性。
2.3 施工图纸应与设计图纸一致,并注明变更和修改的内容。
3. 工程量清单3.1 工程量清单应准确、详尽地列出建筑工程的各项工程量和材料用量。
3.2 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确保计量单位、计算方式等方面的准确性。
3.3 工程量清单应与设计图纸和合同要求一致,并注明变更和调整的内容。
4. 技术规范4.1 技术规范应包括工程施工的基本要求、操作规程、质量控制要求等内容。
4.2 技术规范的编制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4.3 技术规范应与设计要求和合同要求一致,并注明变更和调整的内容。
5. 安全生产手册5.1 安全生产手册应包括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规定、应急预案、安全操作指南等内容。
5.2 安全生产手册的编制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5.3 安全生产手册应与设计要求和合同要求一致,并注明变更和调整的内容。
6. 环境保护方案6.1 环境保护方案应包括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监测要求等内容。
6.2 环境保护方案的编制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友好性。
6.3 环境保护方案应与设计要求和合同要求一致,并注明变更和调整的内容。
7. 结论建筑工程施工文件的编制深度规定对于保证施工质量、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所有相关人员应按照本规定的要求进行文件编制,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完整版)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

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4.1 一般要求4.1 1 施工图设计文件。
1 合同要求所涉及的所有专业的设计图纸(含图纸目录、说明和必要的设备、材料表,见第4.2节至第4.8节)以及图纸总封面;对于涉及建筑节能设计的专业,其设计说明应有建筑节能设计的专项内容;2 合同要求的工程顶算书;注:对于方案设引后直抵进入施工图田设计的项目,若合同未要求编制工程预算书,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包括工程概算书(见第3.10节)。
3 各专业计算书。
计算书不属于必须交付的设计文什,但应按本规定相关条款的要求编制并归档保存。
4.1.2 总封面标识内容。
1 项目名称;2 设计单位名称;3 项目的设计编号;4 设计阶段;5 编制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和项目总负责人的姓名及其签字或授权盖章;6 设计日期(即设计文件交付日期)。
4. 2 总平面4.2. 1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总平面专业设计文件应包括图纸目录、设计说明、设计图纸、计算书。
4,2.2 图纸目录。
应先列新绘制的图纸,后列选用的标准图和重复利用图。
4.2.3 设计说明。
一般工程分别写在有关的图纸上。
如重复利用某工程的施工图图纸及其说明时,应详细注明其编制单位、工程名称、设计编号和编制日期;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见表3.3.2,该表也可列在总平面图上),说明地形图、初步设计批复文件等设计依据、基础资料:4.2. 4 总平面图。
1 保留的地形和地物;2 测量坐标网、坐标值;3 场地范围的测量坐标(或定位尺寸)、道路红线、建筑控制线、用地红线等的位置;4 场地四邻原有及规划的道路、绿化带等的位置(主要坐标或定位尺寸),以及主要建筑物和构筑物及地下建筑物等的位置、名称、层数;5 建筑物、构筑物(人防工程、地下车库、油库、贮水池等隐蔽工程以虚线表示)的名称或编号、层数、定位(坐标或相互关系尺寸);6 广场、停车场、运动场地、道路、围墙、无障碍设施、排水沟、挡土墙、护坡等的定位(坐标或相互关系尺寸)。
建筑方案设计文件深度要求(最终版)

A、最迟在方案报建前。
B、具体时间前期、后勤相互商量、由后期提出。
C 、如仅为概念方案、投标方案不用评审。学术方案(即不在建设口实施
的) 也不评审。
•也绝非铁板一块,需考虑市场因素:
•1、绝对要考虑市场因素。 •2、正确对待“擦边球”问题,要尊重相关管理部门的意见 , 允许“擦边球” 存在,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今年消防审批的动向机构。
•3、问题的出现和设总协调能力的倔起。特别考验和加强着设总的能力。
四、评审重点
1、总的来讲,视项目情况、择重点不同、大致有以下情况:
概念方案、务虑方案原则上均不作报建评审。
合同中规定,只作方案设计、只作前期设计(严格程度可能有所放松)
仅为投标方案、前程扑朔莫疑的方案(也可能放松或不评审)
纪念性建筑,精神层面较重、实用功能较弱的方案(不评)。
甲方给予设计方进一步的设计指示、批复,指导设计方进行设计修改 (方案修改)或下一步设计。使建设项目更加接近投资方、建设方的
要求。(当然,也必须是逐步解决各种技术问题,满足国家现行各种
管理规范的前提下)。
从以上目的可以看出方案的以下几点:
方案做出来后,呈现对象主要是人(建设方、管理方)。而不
是指导施工,是提供便于决策,而不是建设实施。
2.没有接手人,只有接手所(所总)所总接手 3.暂时还未确定接手所技术中心老总接手 无论哪种情况,都要带问题交接,如暂时没有接手所,老总评审后,应作出经老总的 认可的评审记录,将完整的评审内容保存,并在交接时合盘托出。 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如解决不了,由谁进行调整?
从上面可看机制管理的重要性、指(加强责任心的机制)、图也看了、评 审也过了,就是执行难的问题也要解决。 •其它细节 打印图。 时间节点。
建筑方案设计深度的国家规范要求

建筑方案设计深度的国家规范要求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建筑方案设计深度的国家规范要求1.2.方案设计一般要求方案设计文件(1)设计说明书,包括各专业设计说明以及投资估算等内容;对于涉及建筑节能设计的专业,其设计说明应有建筑节能设计专门内容;(2)(3)设计委托或设计合同中规定的透视图、鸟瞰图、模型等。
方案设计文件的编排顺序(1)封面: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编制年月;(2)扉页:编制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项目总负责人的姓名,并经上述人员签署或授权盖章;(3)设计文件目录;(4)设计说明书;(5)设计图纸。
设计说明书设计依据、设计要求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与工程设计有关的依据性文件的名称和文号,如选址及环境评价报告、用地红线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立项报告的批文、设计任务书或协议书等;(2)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包括标准的名称、编号、年号和版本号);(3)设计基础资料,如气象、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地震基本烈度、区域位置等;(4)简述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项目设计的要求,如对总平面布置、环境协调、建筑风格等方面的要求。
当城市规划等部门对建筑高度有限制时,应说明建筑物、构筑物的控制高度(包括最高和最低高度限值);(5)简述建设单位委托设计的内容和范围,包括功能项目和设备设施的配套情况;(6)工程规模(如总建筑面积、总投资、容纳人数等)、项目设计规模等级和设计标准(包括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建筑防火类别、耐火等级、装修标准等);(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及各分项建筑面积(还要分别列出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建筑面积)、建筑基底总面积、绿地总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停车泊位数(分室内、室外和地上、地下),以及主要建筑或核心建筑的层数、层高和总高度等项指标;根据不同的建筑功能,还应表述能反映工程规模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住宅的套型、套数及每套的建筑面积、使用面积,旅馆建筑中的客房数和床位数,医院建筑中的门诊人次和病床数等指标;当工程项目(如城市居住区规划)另有相应的设计规范或标准时,技术经济指标应按其规定执行。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全文...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全文)建设部文件建质[2003]84号关于颁布《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3年版)的通知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国务院各有关部门:为进一步贯彻《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确保建筑工程设计质量,我部组织中南建筑设计院(主编)等单位编制了《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3年版),经审查,现批准颁布,自2003年6月1日起施行;原《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1992年版)和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建筑方案设计竟选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建设[1995] 230号)所附的《城市建筑方案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自2003年6月1日起同时废止。
附件:《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3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三年四月二十一日前言本规定依据国家建设部[2001]建设技函字051号文修编,旨在配合贯彻实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79号令)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93号令)。
本规定与1992年版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对方案设计的深度要求;——根据工程建设项目在审批、施工等方面对设计文件深度要求的变化,对原规定中大部分条文作了修改,使之更加适用于目前的工程项目设计,尤其是民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
——将原规定中“电气”、“弱电”两个专业合为“建筑电气”一个专业。
本规定由国家建设部批准。
本规定由中南建筑设计院负责解释。
本规定的主编单位为中南建筑设计院,参编单位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杨允立教锦章党春红管式勤茅红年杨云祥周经文李霆刘迪先熊江崔长起涂正纯陈孝华王传荣马友才叶志青聂钢目录1. 总则2. 方案设计2.1 一般要求2.2 设计说明书2.3 设计图纸3. 初步设计3.1 一般要求3.2 设计总说明3.3 总平面3.4 建筑3.5 结构3.6 建筑电气3.7 给水排水3.8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3.9 热能动力3.10 概算4. 施工图设计4.1 一般要求4.2 总平面4.3 建筑4.4 结构4.5 建筑电气4.6 给水排水4.7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4.8 热能动力4.9 预算1 总则1.0.1 为加强对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工作的管理,保证各阶段设计文件的质量和完整性,特制定本规定。
建筑方案设计深度的国家规范要求

建筑方案设计深度的规要求1.2.方案设计2.1 一般要求2.1.1 方案设计文件(1)设计说明书,包括各专业设计说明以及投资估算等容;对于涉及建筑节能设计的专业,其设计说明应有建筑节能设计专门容;(2)总平面图以及建筑设计图纸(若为城市区域供热或区域煤气调压站,应提供热能动力专业的设计图纸,具体见第2.3.3条);(3)设计委托或设计合同中规定的透视图、鸟瞰图、模型等。
2.1.2 方案设计文件的编排顺序(1)封面: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编制年月;(2)扉页:编制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项目总负责人的姓名,并经上述人员签署或授权盖章;(3)设计文件目录;(4)设计说明书;(5)设计图纸。
2.2 设计说明书2.2.1 设计依据、设计要求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与工程设计有关的依据性文件的名称和文号,如选址及环境评价报告、用地红线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立项报告的批文、设计任务书或协议书等;(2)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包括标准的名称、编号、年号和版本号);(3)设计基础资料,如气象、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地震基本烈度、区域位置等;(4)简述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项目设计的要求,如对总平面布置、环境协调、建筑风格等方面的要求。
当城市规划等部门对建筑高度有限制时,应说明建筑物、构筑物的控制高度(包括最高和最低高度限值);(5)简述建设单位委托设计的容和围,包括功能项目和设备设施的配套情况;(6)工程规模(如总建筑面积、总投资、容纳人数等)、项目设计规模等级和设计标准(包括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建筑防火类别、耐火等级、装修标准等);(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及各分项建筑面积(还要分别列出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建筑面积)、建筑基底总面积、绿地总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停车泊位数(分室、室外和地上、地下),以及主要建筑或核心建筑的层数、层高和总高度等项指标;根据不同的建筑功能,还应表述能反映工程规模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住宅的套型、套数及每套的建筑面积、使用面积,旅馆建筑中的客房数和床位数,医院建筑中的门诊人次和病床数等指标;当工程项目(如城市居住区规划)另有相应的设计规或标准时,技术经济指标应按其规定执行。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1年版)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1年11月前言本规定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79号令〕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第662号令〕,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1年版〕根底上修编而成。
本规定与2021年版规定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新增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内容。
——新增装配式建筑设计内容。
——新增建筑设备控制相关规定。
——新增建筑节能设计要求,包括各相关专业的设计文件和计算书深度要求。
——新增结构工程超限设计可行性论证报告内容。
——新增建筑幕墙、基坑支护及建筑智能化专项设计内容。
——根据建筑工程工程在审批、施工等方面对设计文件深度要求的变化,对原规定中局部条文作了修改,使之更加适用于目前的工程工程设计,尤其是民用建筑工程工程设计。
本规定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
本规定的主编单位为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参编单位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中建科技集团。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总负责人:李霆总那么、一般要求局部:刘炳清建筑、总平面局部:翁皓、党春红、李春舫、林莉结构局部:李霆、徐厚军、郑瑾建筑电气局部:杜毅威、熊江给水排水局部:金鹏、涂正纯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热能动力局部:郑小梅、杨允立、吴光林、马友才技术经济局部:张变兰、聂钢建筑幕墙局部:王书华基坑工程局部:陈义平建筑智能化局部:耿望阳装配式建筑局部:叶浩文、樊那么森、李文、孙占琦、蒋杰、马涛、王炜、张沂1 总那么 (1)2 方案设计 (2)2.1 一般要求 (2)2.2 设计说明书 (2)2.3 设计图纸 (6)3 初步设计 (8)3.1 一般要求 (8)3.2 设计总说明 (8)3.3 总平面 (9)3.4 建筑 (11)3.5 结构 (14)3.6 建筑电气 (17)3.7 给水排水 (20)3.8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24)3.9 热能动力 (26)3.10 概算 (28)4 施工图设计 (30)4.1 一般要求 (30)4.2 总平面 (30)4.3 建筑 (32)4.4 结构 (36)4.5 建筑电气 (43)4.6 给水排水 (46)4.7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50)4.8 热能动力 (53)4.9 预算 (57)5专项设计 (58)5.1 建筑幕墙 (58)基坑工程 (61)5.3 建筑智能化 (64)5.4 预制混凝土构件加工图设计 (69)条文说明 (74)为加强对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工作的管理, 保证各阶段设计文件的质量和完整性,特制定本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案评审流程 评审需求的提出由项目接手方提出。若有任务情况,交出方可催促接手方提出评审 要求 接手方设总(重要项目接手方所总工、总建参加)技术中心相关总工、总建。 •带着问题交接 不能报喜不报忧; 前期人员与后期人员应有与甲方的见面会、介绍会。 公司工作交接为例,有3种情况的交接:
1.有接手人接手人 2.没有接手人,只有接手所(所总)所总接手 3.暂时还未确定接手所技术中心老总接手 无论哪种情况,都要带问题交接,如暂时没有接手所,老总评审后,应作出经老总的 认可的评审记录,将完整的评审内容保存,并在交接时合盘托出。 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如解决不了,由谁进行调整?
缺可行性研发报告 ; 缺设计任务书; 缺立项报告。
•2、管理部门各自为政,政出多门
报建实为报规,其它行政管理部门缺位。 项目审批困难,关卡难过及关卡不作为备案制、抽查制使大量初期需解决的问题得不 到解决,搁置到后期,给设计上造成难以估量的困难。
•3、倒置式、逆向管理
未按客观规律及科学的方法,既按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浅至深,去伪存真、不 断优化的设计过程。 事物总是先有原因,后有结果,不应倒置,现在管理恰恰相反,前章节所叙述的方 案的目的(就是要修改的) 我公司在建委、规划部门利用一切机会发表看法。
2、厦门水仙大楼与台商参观地下室 3、审反而将成都市规划管理条例放得较松,原因规划上的 问题反正要过规划审查。反过来,规划上不考虑的要管得深,特别是消防、消防设计 规范。
总平面、总图是重点。其中:建筑定性、防火间距、消防扑救面、内天井、地下 车库出入口、可能产生地质危害、灾害的特殊地形处理。
问题有大、有小、有宏观、有微观,但如有对后期设计带有重大影响的部分,均 应在评审中将问题提出。如电梯台数、疏散形式等可能影响到总图、间距、指标等 。 有时一个微小的间距,在整体设计中都有举足轻重的问题。
例:0误差较为典型; 无回复、无结果
本不应在课堂上讲这些,但这是摆在诸位面前的一个严谨的客观现实,是诸位必须面 对的,回避不得。
•4、设计上的分工
•一竿子到底与方案、后期施工图的分割; •公司现有力量的统盘考虑; •充分发挥个体特点、特色、长处; •方案所与施工图为主的设计所、方案人员:施工图人员。
•1、绝对要考虑市场因素。 •2、正确对待“擦边球”问题,要尊重相关管理部门的意见 , 允许“擦边球” 存在,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今年消防审批的动向机构。 •3、问题的出现和设总协调能力的倔起。特别考验和加强着设总的能力。
四、评审重点
1、总的来讲,视项目情况、择重点不同、大致有以下情况:
概念方案、务虑方案原则上均不作报建评审。 合同中规定,只作方案设计、只作前期设计(严格程度可能有所放松) 仅为投标方案、前程扑朔莫疑的方案(也可能放松或不评审) 纪念性建筑,精神层面较重、实用功能较弱的方案(不评)。 功能性极强的建筑、现实性、大量性建筑必须评审。
从以上目的可以看出方案的以下几点: 方案做出来后,呈现对象主要是人(建设方、管理方)。而不
是指导施工,是提供便于决策,而不是建设实施。 既然是提供给人作决策,决定了方案可变性、反复性。 既然不是提供实施的成果,相对于施工图,在工程建筑上承担
的法律责任相对较小。 有决策的修改。 有自身的修改。
那么怎样才算是方案设计的完成?
须做到两个方面的满足:
投资方的要求
使用方的要求,绝大多数建筑 精神上的要求,少数建筑
甲方需要和社会要求
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的要求: 建设局、规划局、消
防、人防、环卫、交通、文物、房管、河道及航 管、航空等诸多部门共同管理。
二、目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及设计现状:
•方案设计的难点
•1、设计依据不足(一分为二的看待)
A、要在行业内站得住 B、注册师 从工作上讲,基础越雄厚,在设计上、结构上、在诸多工种面前越有发言 权。你越有发言权,你越能把控项目。
一种天生的威信
例:知识的全面 1、罗马小体育馆 2、建筑在结构中(详见下页图) 3、亚丁
相反,基础越差,发言权越少,最后变成一条“牛” 例: 1、与李祖原事务所的一次合作
例:马尔康体育馆的视线设计问题。 强化设计深度要求 甲方要求违则的,甲方要求作假的等非技术问题,技术上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行 政、经营负责人给予答复。 举例:天合 凯旋水样
2、让自己的知识全面化才能专业化
从公司的角度,需要知识结构较全面的人才,特别是设总,更需要复合型 人材,不能只会做方案,也要会做施工图。 从个人来讲,也应是全面的人才。
三、如何应对(有无解决办法)
1.严格执行国家“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做深、做细
•设计单位的确存在方案不细,单纯追求眼球效应 •过去是他不管,我就不做。 例:应改为他不管,我仍考虑。
2.建立一套与目前建筑设计管理现状相适应的机制。完善方案设计向后期设计平稳 接洽、过渡关系。
•方案评审机制, 该机制应注意两点: 接手方先看先议(加强责任心机制) 技术中心的总工、总建评审、仲裁(第三方介入机制)注:适用于项目设计的反复、修改。 原则上是有修改就应有评审。 交接制度:交接 双方 对面积的核算;相互提出对规程、规划的理解;由第三方裁决。
建筑方案设计文件深度要求
—如何使方案设计趋于合理、全面 如何使方案设计更接“地气”
主讲人:公司总建筑师 张祝建
一、建筑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划分、阶 段划分的目的、方案设计阶段的目的
一般划分按二阶段和三阶段。 就方案阶段而言,方案对建设项目的规模、大小、投资估计都应有一
个概括。对内部功能的确定、使用目的的追求, 各功能片块之间的关 系,对建筑自然环境及城市规划环境风貌(人文环境)的影响,作一 个合理的、文字及图示的描述。 供投资方、建设方(简称甲方)作出相应决策提供依据,并以此获取 甲方给予设计方进一步的设计指示、批复,指导设计方进行设计修改 (方案修改)或下一步设计。使建设项目更加接近投资方、建设方的 要求。(当然,也必须是逐步解决各种技术问题,满足国家现行各种 管理规范的前提下)。
从上面可看机制管理的重要性、指(加强责任心的机制)、图也看了、评 审也过了,就是执行难的问题也要解决。 •其它细节 打印图。 时间节点。
A、最迟在方案报建前。 B、具体时间前期、后勤相互商量、由后期提出。 C 、如仅为概念方案、投标方案不用评审。学术方案(即不在建设口实施 的) 也不评审。
•也绝非铁板一块,需考虑市场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