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派简介
武术流派的简介

武术流派的简介中国武术的门类繁多,可以按地域、传承与起源、技巧(套路)特点等方式进行分类与命名。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武术流派的简介。
武术流派中国武术的门类繁多,可以按地域、传承与起源、技巧(套路)特点等方式进行分类与命名。
早期多把武术分为南、北两派,或者分为内、外两家,内家以太极、形意、八卦三门为代表,外家统称少林,分南北两大流派。
武术流派(或称"武术门派"),汉语语境主要按传承起源进行分类的总称,简称"门派"、"流派"。
武术流派拳术闪拳、白鹤拳、鹤拳、飞鹤拳、食鹤拳、宿鹤拳、鸣鹤拳、纵鹤拳、鹤拳道、梅花桩、少林派、武当派、心意拳、河南派心意拳、上海派心意拳、山西戴氏心意拳、形意拳、宋氏形意拳、尚氏形意、武术流派拳、车氏形意拳、太极拳、陈氏太极拳、杨氏太极拳、武氏太极拳、吴氏太极拳、孙氏太极拳、赵堡太极拳、和氏太极拳、八卦太极拳、忽雷太极拳、八卦掌、程氏八卦掌、尹氏八卦掌、咏春拳、洪门拳、意拳、劈挂拳、通背拳、五行通背拳、祁家通背拳、八极拳、燕青拳(迷踪拳)、螳螂拳、卢氏结构、转气心法、李贤康武术学、轨迹拳学、截拳道、谭腿、散手、散打、还有主要流派:中华武术五大流派:崆峒、少林、武当、峨眉、昆仑。
卢氏结构、抟气心法、太极导引、外功、铁沙掌、铁布杉闪拳闪拳是一种内外兼修;打化合一的拳术。
此拳以"闪"命名,为意之快、一闪即到,有瞬间到达的意思。
闪拳创始人华东海,根据钱镖投掷劲法演化成的拳术搏击。
其中创编了拳术、刀术、剑术、棍术、枪术、大刀、双刀、对练、闪拳搏击术等。
闪拳求的是有效、简单、快速、潇洒、具有实用价值的风格特点。
闪拳风格独特,有拳术和器械套路;有对练与实战搏击。
闪拳有五法:闪、意、掷、抢、神。
少林派发源于河南嵩山少林寺。
少林武术内容极为丰富,其中少林拳的精华被称为"少林五拳",系指龙拳、虎拳、豹拳、蛇拳和鹤拳,分为小洪拳、大洪拳、罗汉拳、梅花桩炮捶等几十种少林拳法,还有刀、枪、剑、铲、棒等器械的技击法,并创造出少林易筋功、小武功、阴阳功、混元一气功等气功。
武当全真龙门派武功

武当全真龙门派武功作者:宋学玉来源:《少林与太极》2011年第01期道教龙门派是“全真教”旗下的一个分支,它是“全真龙门派”的简称;而“武当全真龙门派”,则是在武当山流传形成的一个全真龙门派分支,一般简称为“武当龙门派”。
武当龙门派明末开始相继走出武当山建观续宗,至清朝、民国时期已遍布各地形成网络。
金世宗大定七年,陕西籍道士王重阳(1112—1170年)在山东宁海创立全真教,至此打破了中国道教自汉代以来的传统格局,形成“正一”、“全真”两大系统在教内沿传至今。
之后,王重阳门下七大弟子翘楚群类,秉承法统又各续分支。
其中,马钰创遇仙派、谭处端创南无派、刘处玄创随山派、邱处机创龙门派、王处一创嵛山派、郝大通创华山派、孙不二创清静派,世称“全真七子”,形成了全真教派的七大支柱体系。
由于全真创教初期受到元朝统治者的荫护,于是催生了它的快速发展。
钦点“全真掌教”这一史实,把元政府对全真教的尊宠推至空前绝后的历史顶点。
此后,全真教再也没有“掌教”之职出现,龙门派也因传承分支复杂而没有“掌门”一说。
全真教历任掌教是: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尹志平、李志常、王志坦、张志敬、祁志诚、张志仙、苗道一、孙德彧、兰道元、孙履道、苗道一(复职)、完颜德明。
全真教盛于元代,寂于明清,其间命运沉浮不定,仅出现过短暂的辉煌。
在风雨飘摇的历史长河中,全真派能够延传于今,其关键人物——全真龙门派祖师邱处机至关重要;而另一重要因素,则是有了明代皇家庙宇——武当山,才使它成为后世道教的主要流派。
邱处机(1148—1227年),字通密,号长春子,金末人。
他在王重阳去世后到墦溪穴居六年,后又赴饶州龙门山潜修七年,道行高深名响北壁。
全真教创立后的半个世纪里,是邱处机把它推向了历史巅峰,使之成为道教一大主脉。
同时,邱处机其人也深为金朝和蒙古帝国统治者所敬重,钦赐“神仙”,爵“大宗师”,诏封“国师”,命其掌管天下道教。
邱处机过世后,被元世祖追封为“长春演道主教真人”。
中国历代著名道观、道长简介(三)

三、全国十大著名道观1、北京白云观见中国历代著名道观、道长简介(二):道教两大祖庭2、武汉长春观位于武昌大东门东北角双峰山南坡,黄鹄山(蛇山)中部,观内崇奉道教全真派,以其创始人王重阳门人邱处机道号“长春子”而得名。
是我国道教著名十方丛林之一,为历代道教活动场所,称“江南一大福地”。
历史上著名的江西的庐山也设有长春观的下院。
该观被武汉市列为一级文物保护单位。
武昌长春观长春观历史悠久,道学源远流长。
相传古代,此地为湖汊,因多松树而称之为“松岛”。
楚地崇巫,故秦汉以后,此地设有“先农坛”、“神祗坛”、“太极宫”,为王侯祭祀天地、祖先之地。
据传道教始祖老子曾应弟子之邀赴庐山“会五老”,曾经过鄂州双峰山麓的“长松岛”。
后人附会此“松岛”即是“长松岛”,并建“老子宫”以纪念。
长春观一带在三国时是一片茂密的竹林,被称为“紫竹岭”。
《二十四孝》中孟宗“哭竹生笋”的故事就发生在长春观旁的螃蟹甲,长春观东院亦有孟宗祠亦纪念此事。
《鄂州志》中还言:“时有黄鹤飞腾于紫竹间”。
观旁的白鹤井有白鹤泉一口,是仙鹤们饮水之处。
又称吕仙炼丹井。
此井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修长江大桥后被封,但仍存。
北宋期间,双峰山建有元庆观,嗣承龙虎山阁皂派符箓金丹教义,为天师道道场。
南宋的朱熹在他的《鄂州社稷坛记》中真实地记载了这里设坛祭祀的情景:鄂州“城东黄鹄山,废营地一区。
东西十丈,南北倍差,按政和五礼画为四坛”。
元初,全真教龙门派创始人丘处机,因助元太祖成吉思汗平定天下有功,多次受封赏,并掌管天下道教。
丘处机仿佛教创十方丛林制度,派弟子至荆湖之地的武汉创办道教丛林,在松岛修建长春观。
丘处机号长春子,全真派北七真中称长春真人,弟子遂将此观定名长春观,以祭奉其师。
丘处机在元军南下时“一言止杀”、济世救民,因此也得民众拥戴。
每年农历正月十九为长春真人圣诞,长春观要举行隆重盛大的丘祖会,武汉民俗称之为“迎春会”,也称“燕九节”。
《桃花扇》作者孔尚任为此作有《燕九竹枝词》:“才是星桥又步云,真仙不遇心如结”,描绘了这一盛会。
传统武术武当山龙门派内功

传统武术武当山龙门派内功武当龙门内功源于龙门秘宗。
本功通过运内气,发外气治病,是内功推拿的基本功,也是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养生术。
现介绍功法如下:一、一元两仪预备式:站并步裆,立正,两脚跟相靠,脚尖分开,两手在身两侧往下按神,掌心朝下,指端朝前。
1、守中如一:屈肘两手抬至胸前,掌心转向上,中指相接,呼吸3次,两肘运气作轻微振颤,发放外气,两目平视,意守脐中。
2、旋转乾坤:两手旋腕,掌心均朝下,推至两腰肋处,近似如叉腰状,两臂稍内旋转,掌往下按,腋下形成两圆,呼吸3次,两上肢极轻微振颤,使之发放外气,意守脊中。
3、一元合掌:两手绕圆直肘在头上方高举,两掌相对,距约三寸,两脚跟同时提起,呼吸3次,两上肢根轻微振颤。
发放外气,意守内劳宫。
4、两仪平胸:两手向左右两侧绕圈而下,复收于上胸,两掌屈腕内收,虎口朝上,平胸分成环抱两球,两脚随势放平,脚尖微抬起,呼吸3次,两臂运功发放外气,使之振颤,意守胜中。
二、天地人和预备式:并步裆。
1、朝天显路:两手从上往下,直肘按至上胸腹下,再由下往上直肘高举过头,两掌端朝天,掌心相对,距约尺二,呼吸3次,两腿靠劲和两上肢轻微振颤运发外气,掌中有感,意守中指尖。
2、按地有门:两手复从上往下,直肘按至近地面半尺,两中指相接,掌心均朝下,两腿随势全蹲,两膝端外分,两目平视,呼吸3次,两脚、两肩背、肘、掌运气振颤,掌心得气,意守百会。
3、平人多寿:两手旋腕,屈肘,掌心朝上,由下徐徐上抬至脐平,虎口朝外,距约三寸,胸微挺,腹含蓄,呼呼吸,吸吸呼各3次,两上肢运发外气,掌心有感,意守涌泉。
4、气和生财:两手酌情向前后伸开,右掌在腹前,左掌在腰后,掌心相对,呼吸3次,上半身极轻微颤振运功,掌中自感气发,意守脐丹田。
三、三才通神预备式:马步裆、弓步裆。
1、三步乘踽:左脚向左横跨一步成马步裆,两手随势动向甩拢,不靠身体,左掌在腹前,右掌在腰后,掌心均朝上,呼吸3次,四肢轻微振颤运功,掌中发放外气,意守脐中。
道教,龙门派的简述

道教,龙门派的简述龙门派是全真道分衍的支派之一,它秉承全真教法,处于道教式微时的明清朝代。
该派尊全真七子之一的邱处机为祖师。
尊邱处机弟子赵道坚为创派宗师。
赵道坚 1163~1221年,原名九古,本籍檀州今河北密云,父任平凉府同知时,迁徙平凉今属甘肃。
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载其事,《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列有其传。
金大定十七年 1177年入道,十九年,师马钰于华亭今属甘肃。
二十年,马钰还终南,命其往龙门山师事邱处机,易名道坚。
元太祖十四年1219年,处机应成吉思汗之诏赴西域,选赵道坚从行,为十八随行弟子之一。
途经一年余,于1221年五月渡陆局河,七月越阿不罕山,十一月至赛兰城。
道坚谓尹志平曰:我随师在宣德时,觉有长往之兆,颇倦行。
后尝蒙师训,道人不以死生动心,不以苦乐介意,所适无不可。
今归期将至,公等善事父师。
数日示疾而逝。
邱处机命门弟子葬九古于东郭原上。
观上述赵道坚行谊及其所在的年代背景,他似无创建龙门派的行为和计划,而龙门派以之为宗主者,恐系出于依托。
后世龙门派道士为了证明赵道坚为该派创建人,却还有一番描绘。
《金盖心灯》卷一《赵虚静律师传》说:师姓赵,名道坚,号虚静,南阳新野人。
闻七真演教,独携瓢笠,谒长春邱祖,诚敬精严执弟子礼。
邱祖与语而奇之,说:次元门基石,天仙首领也。
改日续心灯,而撒播戒法者,必此子矣。
遂侍祖游燕阐教,祖乃传以清虚天然之秘,栖隐龙门者多载。
复出侍祖于白云观,统群众。
师于至元庚辰1280 正月望日,受初真戒、中极戒,如法行持,无漏妙德。
祖乃亲传心印,付衣钵,受天仙戒,赠偈四句,认为龙门派,计二十字。
师谨识之,未敢妄泄。
是为第一代律师。
修持凡三十年,功圆行满,将示化,始以戒法口诀,于皇庆壬子年 1312年,十月望日,慎重其礼,亲授河南道士张碧芝名德纯。
此传本之王常月《钵鉴》,其文稍简。
将此传与《祖庭仙真内传》《长春真人西游记》比较,除改动原籍外,首要是略而不提赵道坚的实在阅历,而将其年代拖延,侧重续写他在元世祖至元十七年 1280年,怎么受邱处机传三戒,付衣钵等事。
全真道龙门派龙门拳(龙门太极拳)於「e武馆」中的段位

全真道龙门派龙门拳(龙门太极拳)於「e武馆」中的段位编制说明文责:全真道龙门派龙门拳 香港区首任、唯一传人 李兴宗 2012/6/30A 概述武术与武道、传统与现代之间武术,在今天这现代文明社会里,到底只是一些人怀念过去强悍、威武、胜利的精神心理上的深层、甚至远古潜意识;或只是,尤其是传统武术中,历史上遗留下来 的,对国家民族文化英雄不能舍弃的情意结;还是,真的还有其客观、科学、医学,或是什么文化、艺术、学术、成长教育、生命教育方面的现实意义的,生存、生 命、生活的态度呢?纵使不同门派,不同武术,就是因为她们在各自形成、发展的漫长过程中,都有著她们各自的环境、历史需要和使命,才衍生出她们各自不同的风格、招式、和套路等;武术的原意,毕竟应该还是战场上搏击、搏杀的技术。
今天作为搏击、散打、甚至是所谓无限制综合搏击运动的武术,相对於那些真正战场上的,实在都只是竞技、游戏的一种而已。
因为,今天无论那处的法律,暴力危 害他人性命的,都是违法的,不容许的!只有所谓战争中战场上的,才勉强、甚至是,非常勉强的还可以说是「合法」的暴力,因为,例如明显的虐杀战俘,屠杀平 民,恐怖袭击等,一经查实,还是必须受到相关法律的追究、审判、制裁的。
这些,都完全是事实,是现代人类社会的文明共识。
甚至,实在,在今天这理应奉行法 治,遇上纷争,还是首先应该争取沟通、和解、谈判的人类社会里,我们是可以认为,没有一种行为,会比战争来的更粗暴、横蛮、原始、不理性、和令人痛苦、难堪的!所以,假如今天的武术,还是希望用作战场上的搏杀技的话,似乎就要变成好战的支持者了,那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意义,何况,战场上的搏杀,根本也已经 是枪炮的时代了,上战场要学习、练习的,大概首先是对枪炮的认识,是射击的技术,而搏击,搏杀,古来有说,「一胆,二力,三功夫」,根本都只是最直接了当 的技巧,而不是什么功夫武术的修养!武术,尤指中国传统武术,是一种修练,才出现如此博大精深、五花八门、形形式式的工夫,所以,我们有武术,作为修练知识、技术、技巧、型态、功效;有武 道,作为修练对生存、生命、生活,乃至是非、价值判断的态度。
科普古今道系(门派分类)一览

科普古今道系(门派分类)一览正一1.天师道(龙虎宗)(现分台湾和大陆两支)2.净明道(忠孝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3.茅山以及其分支法教(茅山支派繁多,少部分正宗,假的多。
)4.清微派(著名雷法派系,上海,台湾都有所传)5.神霄派(著名雷法派系,现已基本不独立活动,基本并入大宗派)6.天心派7.西河派8.南宫宗(符箓派系,)9.灵宝派(又称阁皂宗)10.东华派11.闾山派12.排鼓橹教13.太一教(虽归正一,但规定道士必须出家,)14.梅山派全真1.龙门派(支派为丹台碧洞宗、金山派、西竺心宗等)2.华山派3.清净派4.遇仙派5.随山派6.南无派7.嵛山派8.隐仙派(三丰派)如果按照道教学理的划分,有积善派、经典派、符录派、丹鼎派(金丹派)、占验派这五大类。
如果按照地区的划分:龙门派、崂山派、随山派、遇山派、华山派、嵛山派、老华山派、鹤山派、霍山派、武当派。
等十个大类。
如果按照历史上的道家创始人来划分:尹喜派(关尹)、正阳派(钟离汉)、纯阳派(吕洞宾)、海蟾派(刘操)、三丰派(张三丰)、萨祖派(萨守坚)、紫阳派(张伯端)、伍柳派(伍冲虚、柳华阳)、重阳派(王中孚)、少阳派(王玄甫)、金山派(孙玄清)、阎祖派(阎希言)等十二个大类。
如果按道门来划分:混元派(太上老君)、南无派(谭处瑞)、清静派(孙不二)、金辉派(齐本守)、正乙派(张虚静)、清微派(马丹阳)、天仙派(吕纯阳)、玄武派(真武大帝)、净明派(许旌阳)、云阳派(张果老)、虚无派(李铁拐)、云鹤派(何仙姑)、金丹派(曹国舅)、玉线派(樵阳真人)、灵宝派(周祖)、太一教(萧抱珍)、全真教(王重阳)、正一教(张宗演)、真空派(鼓祖)、铁冠派(周祖)、日新派、自然派(张三丰)、先天派、广慧派等二十四个大分类。
在中国道教的发展历史上:正一宗(张道陵)、南宗(吕纯阳)、北宗(王重阳)、真大宗(张清志)、太一宗(黄洞一)、五大宗派另有:天师道、全真道、灵宝道、清微道四大道教派别的划分法。
简述明清时期全真道龙门派在甘青地区的传播及其影响

简述明清时期全真道龙门派在甘青地区的传播及其影响本文就现有的文献记载和遗迹对明清时期道教龙门派在甘青地区的传播进行简单的梳理。
首先,厘清了道教龙门派的源流,即道教全真派丘处机创建的支流;其次,分析了龙门派在甘青传播的依据:一是甘青是龙门派的发源地,二是甘青地区历史上就是龙门派的传播地域,基础雄厚;第三,概述了龙门派对甘青地区道教的影响:一是在甘青地区遗留的雷神崇拜;二是“在家道”信仰。
标签:龙门派;甘青地区;传播;影响一、龙门派的源流金大定十年(1170),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在开封去世,他的七个道徒,世称“全真七子”的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和孙不二继续传教,这就是推戴七真而传宗的记载。
据清代闵一得在其编著的龙门派历史《金盖心灯》中的论述:龙门派是由丘处机开创。
因丘处机曾在陇州龙门山修道并收徒传法,故其弟子推尊丘处机为龙门派祖师。
其派名因“栖隐龙门而多载”而得。
根据现有史籍全真道在元代尚未出现宗派名称,宗派名称的出现,大致在明代中期。
据王志忠在《全真教龙门派起源论考》中的观点:道教龙门派是明代中后期全真道士在秘密授受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全真教改革派。
如果确定明代为龙门派的肇建时期,根据龙门派宗嗣传承来看,由于第二代张德纯活到元末,第三代以后才进入明代,据此可以推断该派尊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为祖师,尊丘处机弟子赵道坚为创派宗师,甚至尊张德纯为龙门派第二代律师均为假托,以此来抬高龙门派在全真道中的地位。
但龙门派究竟产生于何时,谁创建?由于文献的匮乏,学术宗教界一直争论不休,未有定论。
但可以肯定的是:王重阳是全真道的创立者,丘处机是把全真道推向鼎盛的重要人物,龙门派的兴起及代代传承则标志着全真道的不断发展与广泛传播。
二、明清时期全真道龙门派政治地位的变迁元朝时期,由于全真教得到了蒙古贵族的推崇,故而到了明代,受到了统治者的防范和抑制,其政治地位、经济实力一落千丈,只能在下层或者边远地区的民众中秘密传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门派简介
全真龙门派是全真道最主要也是最兴盛的一个支派,由全真七子之一的邱处机所创,因邱处机曾隐修陇州龙门(今宝鸡市)山,故取名“龙门”。
龙门派奉其为开派祖师。
龙门派教义思想承全真道教祖王重阳之传,以清心寡欲为修道之本;至清代王常月中兴,力图恢复全真初宗,强调真功真行,以持戒为基,见性为主;闵一得进一步融摄儒佛,开“龙门方便法门”,以三教同修,修身寡过。
“惩忿窒欲、融汇儒佛、遵行戒律、勤练内丹”,此四者大体上是现今龙门派最基本的修炼观点。
全真龙门派百字辈
道德通玄静真常守太清一阳来复本合教永圆明,
至理宗诚信崇高嗣法兴世景荣惟懋希微衍自宁,
未修正仁义超升云会登大妙中黄贵圣体全用功,
虚空乾坤秀金木性相逢山海龙虎交莲开现宝心,
行满丹书诏月盈祥光生万古续仙号三界都是亲。
全真龙门历任掌教真人暨传戒大律师
龙门启教真君长春邱祖师而下
第一代赵道坚
第二代张德纯
第三代陈通微
第四代周玄朴
第五代张静定
第六代赵真嵩
第七代王常月
第八代谭守诚(字心月)
第九代詹太林
第十代穆清风(字玉房)
第十一代朱一和(字自明)
第十二代袁阳举(字清举)
第十三代王来怀(字却尘)
第十四代白复礼(字照图)
第十五代程本焕(字香岩)、张本悟(字寿山)
第十六代张合皓(字朗然)
第十七代张教智(本字合智,一宇慧生)
第十八代吕永震(字干初)、孟永才(字豁一)
第十九代张园璇(字耕云)
第二十代高明峒(字云溪)
第二十一代陈至霖(字钟干,号毓坤)
第二十二代,王理仙
第二十三代,傅宗天[1997年于四川青城山羽化归真]
第二十四代李诚玉清代时期由武当紫霄宫张宗填道长传武当玉虚宫李诚玉道长为龙门派第二十四代掌门.李诚玉道长生于大清光绪年间, 2003年2月14日凌晨仙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