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软件概论教学大纲-杨荣民

合集下载

软件工程教学大纲2012年8月26日

软件工程教学大纲2012年8月26日

《软件工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与维护的工程学科,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结合当代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实际,系统地讲述软件工程相关知识(包括,软件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经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当前的技术方法等等),并选择典型的软件工程开发案例进行剖析,使同学能够在牢固掌握软件工程书本知识的同时,可以将所学灵活地应用于实际的软件开发中。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开发方向)的重要的专业课程。

是后续软件开发和实训课程的签到和基础。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教学目的: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方法、理论体系,熟练掌握一些常用的实用开发方法和技术。

理解工具对实现软件工程的作用,领会一些分析与设计原则的意义,能借助CASE工具、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实施跨越软件生命周期的完整开发。

了解软件工程各领域的发展方向,以及开发过程中应遵循的流程、准则、标准和规范。

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的应用问题(或模拟案例)。

教学要求:通过该课程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掌握软件工程的思想、方法、技术、手段,并将此运用到应用开发的工作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软件系统设计的完整性、整体结构的严谨性、解决方案的逻辑性、技术选择的先进性、编码格式的规范性、测试与检测方案的周密性、实施与运行维护的计划性等方面的出色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软件工程学基本原理、概念和技术方法、软件生存周期、软件项目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与软件维护等各个阶段的任务、过程、方法和工具。

教学难点:⑴软件项目的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阶段的任务。

⑵要使学生在学习了软件工程学的理论、原理、概念和技术方法的基础上,以课程设计小组的形式,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完成一项实际的项目任务。

四、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计算机导论》或《计算机应用基础(一级)》、C语言、VB程序设计、V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微机原理、计算机网络。

《软件工程概论》教学大纲(本科)

《软件工程概论》教学大纲(本科)

软件工程概论一、课程简介软件工程概论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计算机软件开发与应用的综合能力。

介绍软件的基本概念和软件工程的目标,通过对传统的面向过程的软件开发方法和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的介绍,使学生掌握开发高质量软件的方法;通过对软件开发过程和过程管理技术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如何进行软件度量和管理,怎样进行质量保证活动,从而能够有效地策划和管理软件开发活动。

为今后从事软件开发和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合传统教学内容要注重新技术、新知识的介绍,扩充知识面,引导学生走向求新、创新的境界。

二、理论教学内容1.绪论掌握内容:软件的概念、软件危机产生及表现;软件工程产生的背景,软件工程的定义、目标;软件开发方法学、软件工具、软件工程环境及软件工程管理;软件、软件危机、软件工程的概念。

了解内容:软件工程与软件过程的区别和联系。

2.软件开发模型掌握内容:生存周期的概念及引入生成周期的目的;几种常见的几种软件开发模型;当今流行的RUP、XP开发模型。

了解内容:软件开发方法学中的演进、往复、叠代、风险控制、阶段评审等思想。

3.可行性研究掌握内容:可行性研究的目的、任务和方法;三个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行性(法律可行性);经济可行性中开发费用的估算,技术可行性研究的步骤,研究报告和项目计划等文档。

系统分析与定义;系统流程图。

了解内容:经济可行性中开发费用的估算,技术可行性研究的步骤;问题定义与可行性研究的区别和联系。

4.软件需求分析掌握内容:需求分析概述部分:需求分析的必要性,任务,步骤,原则,面向结构与面向对象两种分析建模技术;结构化分析方法:数据流图DFD,数据字典DD,加工说明PSPEC,实体关系图;需求说明书模版与评审。

了解内容:分层DFD的画法及注意事项,数据字典和加工说明的编写;贯穿需求分析过程是遵循分层、抽象、分解的思想原则。

5.软件设计概述掌握内容:软件设计基本思想:软件设计过程、抽象与逐步求精、模块化与信息隐藏的概念;模块的独立性准则:高内聚,松耦合;模块结构的一些术语:模块的作用域与控制域;模块的扇入/扇出;模块的可见域与连通域;模块化划分的优化准则。

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软件工程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项目开发,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软件开发项目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等关键技术;3. 培养软件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的能力;4. 培养解决实际软件开发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软件工程导论- 软件工程的定义与目标- 软件工程的发展历程- 软件工程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2. 软件开发过程- 瀑布模型- 增量模型- 敏捷开发模型- 迭代开发模型- 螺旋模型3. 需求分析与规格说明- 需求获取技术- 需求分析与建模- 法律、伦理和专业责任问题4. 软件设计与建模- 结构化设计- 面向对象设计- UML建模工具的使用- 设计原则与模式5. 软件测试与验证- 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 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 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 测试策略与自动化测试工具6. 软件项目管理- 项目计划与进度管理- 项目风险管理- 团队协作与沟通- 质量管理与过程改进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讲解软件工程基本概念和原理;2. 实践项目: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软件开发项目,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等环节;3. 讨论与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软件开发案例,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4. 实验与实践:使用软件工程相关工具进行实验和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主教材:- 《软件工程导论》(第4版),Ian Sommerville,人民邮电出版社,2020年。

参考书目:- 《软件工程:实践者导向》(第9版),Roger Pressman,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年。

- 《UML和模式应用》(第3版),Craig Larman,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年。

- 《软件测试:原理、技术与工具》(第3版),武汉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软件测试团队,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

(完整word版)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完整word版)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代码与名称(小四号宋体加粗)课程代码: CS132201中文名称: 软件工程英文名称: Software Engineering二、课程概述及与相关课程关系软件工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是指导学生按照工程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开发软件系统的一门课程。

通过本课程学习, 学生能够掌握现代软件设计与开发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熟悉结构化和面向对象软件设计与开发的全过程;了解软件项目管理、软件维护等方面知识。

软件工程与前后课程间关联关系、课程群对应的局部鱼骨图分别如下所示:图例:应用方向软件工程课程群及对应课程群项目、学年项目(局部)图图例:三、课程教学对象与教学目的适用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目的: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相结合, 使学生初步具备运用软件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开发与维护软件的能力, 并提高学生编写相关技术文档的能力, 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工作交流能力。

*注: 该表所列指标可对照培养方案中所列指标来解释。

A: 认知, 指从教、学活动中、从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多种信息渠道获得知识, 侧重知识的获取, 没有实训要求。

B: 训练, 指教、学活动中由教师引导开展的基础测试或练习, 匹配有课程讨论、课后研讨等环节。

C: 实践, 指以学生为主导, 通过实练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 匹配有课程的三级项目或其它实践环节。

D: 探索, 指学生独立探寻问题、摸索、解答的活动, 不设置专门的考核。

(留空表示无该项要求)四、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及主要的教学方法本课程对主要软件开发方法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 结合实验和项目开发实践, 使课程的实践与理论教学内容紧密配合, 同步进行, 达到理论指导实践, 实践促进理论学习目的。

通过理论教学、实践(实验)、团队项目开发实践3环节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

教学中采用问题引导方式推进学生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 以为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讨论, 促进学生采用主动学习方法(active learning)。

《软件工程》教学大纲

《软件工程》教学大纲

《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软件工程》是一门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的专门介绍软件开辟思想、方法、技术、管理和应用的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树立良好的软件开辟理念,建立正确的、符合工程规范的、系统化的软件工程思想,训练软件分析的思维能力,掌握软件系统的各种开辟方法,提高软件设计水平,为以后的软件开辟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堂教学51 学时,机动3 学时。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为主,课外做开辟一个小型软件系统作业的实践活动为辅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面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专业。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软件、软件危机和软件工程的有关概念。

主要内容:软件和软件工程的有关概念以及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

教学重点:软件定义和软件产品特点;软件危机和解决软件危机的途径;软件工程定义和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软件工程的基本原则。

1、软件工程过程的定义2、软件工程的三要素3、软件工程工具本章采用课堂讲授和多媒体课件的方式进行教学。

1.5 学时。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软件和软件工程过程的有关概念,掌握软件工程过程、软件生命周期及其模型等内容。

主要内容:软件工程过程的概念、软件工程过程模型及软件工程过程技术和软件重用的基本理论。

教学重点:软件工程过程模型及技术。

教学难点:软件重用。

本章采用课堂讲授和多媒体课件的方式进行教学。

2 学时。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可行性研究的目的任务,掌握可行性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主要内容:系统需求识别的目标、过程,可行性研究的目的、任务、步骤,可行性研究的成本/效益分析的方法和系统体系结构建模、方案制定与评价。

教学重点:可行性研究的目的、任务、步骤,可行性研究的成本/效益分析的方法和系统体系结构建模、方案制定与评价。

教学难点:可行性研究的成本/效益分析的方法和系统体系结构建模。

1、硬件和硬件工程2、软件和软件工程3、人机交互工程4、数据库和数据库工程1、目的2、任务本章采用课堂讲授和多媒体课件的方式进行教学。

《软件工程(91410005)》教学大纲(理论)

《软件工程(91410005)》教学大纲(理论)

《软件工程(91410005)》教学大纲(理论)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软件工程课程编码: 91410005学时/学分:48/3 开课学期: 3适用专业:软件工程(专升本)课程类型:专业基础必修课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软件工程》是为从事软件产品、信息管理产品的生产与开发企业培养具有软件工程技术的软件分析、设计、开发和测试能力的实践型人才,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起重要的支撑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从工程化角度掌握软件系统的开发方法、开发过程。

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软件分析能力、软件设计能力、软件开发质量的意识,规范化软件开发的过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系统需求分析和软件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程序语言与编码风格,软件测试与软件可靠性,软件维护等概念与方法;软件项目管理的方法,同时增强软件质量保证的意识。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达到如下学习目标:了解:系统分析;系统设计方法;软件测试;软件工程标准化、软件标准化文档;项目管理与计划;软件质量保证以及软件工程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方向。

理解:软件工程的概念、原理;软件生命周期模型、软件危机等基本概念;模块的聚合性和耦合性;代码风格等。

掌握:软件工程的需求分析和软件设计的方法和技术;可行性研究和成本-效益分析;开发过程中应遵循的流程、准则、标准和规范等。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软件工程概述(2学时)知识点:软件的发展历史和软件危机,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及其要素,软件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软件生命周期,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

重点:软件工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软件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

难点:软件生命周期理论及软件基本原理。

第二章软件开发过程(2学时)知识点:软件过程概念及理论基础、软件过程模型、软件过程改进与CMM。

重点:理解软件的开发过程、软件过程模型等基础内容。

难点:了解敏捷方法的核心价值观与软件工程思想;了解软件工程改进与CMM的基本内容。

《软件工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

《软件工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

《软件工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软件工程》教学大纲及授课计划引言:软件工程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领域,对开发高质量软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两个方面,详细介绍《软件工程》课程的内容和组织安排,旨在培养学生系统地理解和应用软件工程的知识和技能。

第一部分:教学大纲1. 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1.2 学习目标1.3 先修要求2. 课程内容2.1 软件需求工程2.1.1 需求获取和分析2.1.2 需求规格化和验证2.2 软件设计与建模2.2.1 结构设计2.2.2 行为设计2.3 软件构建与测试2.3.1 编码规范和实践2.3.2 软件测试技术2.4 软件项目管理2.4.1 项目计划与进度管理2.4.2 风险管理3. 教学方法3.1 理论讲授3.2 实践操作3.3 课堂讨论3.4 项目实践4. 考核方式4.1 期中考试4.2 课堂表现和作业4.3 项目实践成果第二部分:授课计划1. 第一周1.1 课程介绍与教学大纲解读1.2 软件工程导论2. 第二周2.1 软件需求工程概述2.2 需求获取和分析方法3. 第三周3.1 需求规格化和验证基础3.2 用例建模与需求验证4. 第四周4.1 软件设计与建模概述4.2 结构设计原理与实践5. 第五周5.1 行为设计基础5.2 状态图与活动图6. 第六周6.1 软件构建与测试概述6.2 编码规范与实践7. 第七周7.1 软件测试基础7.2 单元测试与集成测试8. 第八周8.1 软件项目管理概述8.2 项目计划与进度管理9. 第九周9.1 风险管理基础9.2 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10. 第十周10.1 软件质量保证与持续改进10.2 课程总结与复习结语:本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学习软件工程的理论与实践,全面提升他们软件开发与管理的能力。

通过理论讲授、实践操练和项目实践等方式,学生将掌握软件需求工程、软件设计与建模、软件构建与测试以及软件项目管理等关键知识和方法。

软件工程教学大纲(小编推荐)

软件工程教学大纲(小编推荐)

软件工程教学大纲(小编推荐)第一篇:软件工程教学大纲(小编推荐)软件工程第一章软件与软件工程ν软件ν软件危机ν软件工程ν软件生存周期ν软件工程的最佳实践第二章软件过程ν软件过程模型ν基于构件的开发过程ν统一软件开发过程RUP(IBM RUP理论部分 2学时)ν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第三章软件项目管理ν项目管理的谱系ν软件项目管理的目的、任务和内容ν软件项目度量ν软件质量度量ν软件复杂性度量ν软件项目计划与估算ν风险分析与管理ν项目进度安排第四章需求分析ν需求分析基础ν需求分析方法ν需求分析模型ν软件需求管理ν基于用例的需求管理第五章软件设计ν软件设计基础ν软件设计过程ν软件总体结构设计ν软件过程设计技术与工具ν软件设计方法ν设计模式ν架构模式ν软件设计优化原则第六章面向对象的需求分析(IBM Rational相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4学时)ν面向对象的概念ν统一建模语言UML及十种视图ν基于UML的软件开发过程ν基于UML的需求分析ν基于UML的需求建模ν UML用例图的构建ν UML类图构建,类之间的关系描述ν使用IBM Rational Rose 进行需求建模(演示或上机实验)第七章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IBM Rational相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4学时)ν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过程ν基于UML的设计ν UML顺序图的构建ν UML协作图的构建ν UML状态图的构建ν UML活动图的构建ν使用IBM Rational Rose 进行设计实现建模(演示或上机实验)第七章软件测试(IBM Rational相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6学时)ν软件测试的目的和原则ν软件测试流程ν软件测试计划ν软件测试技术白盒测试黑盒测试ν软件测试策略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回归测试系统测试ν IBM Rational 自动测试工具⌝使用Rational Testmanager 进行测试设计(上机操作实验 4学时)"测试用例设计与实施"由测试脚本方式实施测试在Rational Robot中记录的自动测试脚本在Rational ManualTest创建手工测试脚本"用套件方式实施测试"测试实现"测试执行"测试结果分析与评估⌝使用Rational Functional Tester进行功能测试(上机操作实验4学时)"录制脚本"脚本回放"扩展脚本"测试对象地图和对象识别"数据驱动的测试"进行功能回归测试"可复用的测试框架"调试特性⌝使用Rational Functional Tester进行回归测试(演示或上机实验)⌝使用Rational Performance Tester进行性能测试(演示或上机实验)"创建测试"测试验证点"数据驱动测试"扩展测试"负载分析"运行调度"分析测试结果⌝使用Junit进行单元测试第八章配置管理(IBM Rational相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学时)ν配置管理简介ν软件资产管理ν团队开发模型ν CVS简介和UCM简介ν Rational Clear Case 简介ν Rational Clear Quest 简介使用Rational Clear Case和Rational Clear Quest进行统一配置管理和变更管理(演示实验下学期预计进一步扩展的实验)第二篇:软件工程教学大纲《软件工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软件工程英文名称:Software Engineering 学时数及学分:54学时3学分教材名称及作者、出版社:《软件工程导论》齐治昌、谭庆平、宁洪,高等教育出版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本课程为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海洋测绘与地理信息系统方向的专业知识课程。

课程主要讲授相关数据处理与制图软件,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相关计算机软件在测绘与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应用,掌握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图件绘制的基本方法。

2.设计思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目前海洋测绘和地理信息系统行业使用大量的商业化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成果的展绘,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目前行业内主流的数据处理和绘图软件的功能、应用和使用方法。

本课程采取理论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主要内容包括:(1)AutoCAD绘图应用。

掌握AutoCAD绘图的操作方法和技巧;(2)掌握Surfer11.0、Grapher10.0在地质制图中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工程地质制图中的应用;了解Coreldraw X4在地学矢量图件绘制过程中的基本功能,掌握绘制方法和基本技能;(3)ArcGIS地图制图和管理数据;(4)MATLAB的功能及其在测绘领域的应用;(5)了解上述常用工程软件的数据格式,掌握不同数据格式间的转换方法和技巧。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包括地质学基础、测量学相关课程、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海洋地质学,这些先修课程讲授的内容是学生了解本课程所讲授软件功能和应用的基础。

后置的相关课程包括海洋测绘与3S技术综合实习、毕业设计等工作技能类的课程,通过这些课程可以让学生掌握本课程所讲授软件在实际工作中的综合应用。

- 5 -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相关计算机软件在测绘与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应用,掌握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绘制图件的基本方法,最终培养学生对海洋测绘和地理信息系统行业实际工作中数据处理与制图软件的综合应用能力。

本课程教学采取理论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主要内容包括:(1)AutoCAD 绘图应用。

掌握AutoCAD绘图的操作方法和技巧;(2)掌握Surfer11.0、Grapher10.0在地质制图中的基本原理,了解Surfer、Grapher软件在工程地质制图中的优点及应用,了解软件的特点及适用范围,掌握其基本操作流程与技巧,能够结合相关地质技能理解图件表达的内容和含义。

了解Coreldraw X4在地学矢量图件绘制过程中的基本功能,掌握绘制方法和基本技能,能够利用Coreldraw实现地学基础图件的处理和分析;(3)ArcGIS制作地图和管理数据,包括地图创建、图层管理、数据的符号化显示、地图标注、版式设计和打印、数据的图表展示、创建报表、基于地图的查询、数据的栅格操作、ArcGIS的矢量数据编辑、ArcToolBox应用。

(4)了解MATLAB的特点、功能及其在测绘领域的应用,能够通过简单编程,进行简单的数据读写、矩阵运算、空间插值等数据处理,能够绘制基本二维、三维图形。

(5)了解上述工程软件的数据格式的种类、异同点,掌握不同数据格式间的转换方法和技巧,学会不同软件间数据交换和共享的方法。

三、学习要求
本课程共讲授6个软件,各软件自有其特点,软件的学习必须进行实际操作和使用,方可达到真正理解其功能、熟练掌握其方法和技巧的目的。

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完成课堂上老师要求的随堂练习;(2)由于所讲授软件结构复杂、功能繁多,仅靠课堂时间无法达到熟练应用的目的,要求学生课下自觉进行软件的操作和练习;(3)保质保量地独立完成课下作业。

四、教学进度
- 5 -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参考教材
《中文版AutoCAD 2016从入门到精通》,周跃文著,中国铁道出版社,2016 《Surfer10地学计算机制图》,白世彪等著,科学出版社,2012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详解》,田庆等著,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14 《MATLAB与测绘数据处理》,王建民,谢锋珠,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
2、主要参考书
- 5 -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大全》,欧阳霞辉著,科学出版社,2010
《ArcGIS 10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教程》,牟乃夏等著,测绘出版社,2015 《MATLAB 教程(R2014a)》,张志涌,杨祖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5 六、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E.其他: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
(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附:平时成绩的评价标准
七、学术诚信
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
- 5 -
行为。

他人的想法、说法和意见如不注明出处按盗用论处。

本课程如有发现上述不良行为,将按学校有关规定取消本课程的学习成绩。

八、大纲审核
教学院长:院学术委员会签章:
- 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