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饭店建筑分析
寻根_建筑大师贝聿铭谈香山饭店设计

寻根——建筑大师贝聿铭谈香山饭店设计关 晟采访孙 捷译 孙凤岐校作者单位:美国哈佛大学译者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校者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收稿日期:1997年7月 本篇是哈佛的《亚太评论》杂志对贝聿铭就香山饭店设计的专访,经作者同意,在此献给读者。
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香山饭店是中国经济改革之初所建造的一批最新的旅馆建筑之一。
那是一次对“第三种方式”的尝试,一种为中国在不久之后发生的转变所尝试的新本土建筑风格。
它地处北京郊区香山,这里曾是皇家狩猎场,以秋天满山的红叶而闻名。
贝最终的设计是一幢谦虚的与逐渐倾斜的山坡结合在一起的建筑,它淹没在了香山的枫树和松树之中。
白粉墙,灰瓦顶,还有几何形状的窗子,这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儒家文人的古典园林,而贝氏家族本身就曾拥有这么一座被誉为典范的园林——苏州的狮子林。
在设计了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和肯尼迪图书馆,确立了他的现代主义大师的领衔地位之后,贝又回到了这个他17岁时就离开了的国家,并试图重新发现他自己的根。
香山饭店对贝聿铭来说正是这样一个寻根的作品,但从那时起,它显然已不仅仅是一个个人作品了,香山饭店的设计对中国年轻建筑师是个极大的鼓励。
关:1979年,你接受了中国政府委托,在香山设计一座饭店,这项业务最吸引你的是什么?贝:是中国。
实际上在1974年,大约在我离开中国40年后,我随一个美国建筑师小组回到了中国,对我来说她完全是一个新的国家了。
毛泽东是当时的领导人,我家的园林已经成了公园。
1978年我应谷牧副总理的邀请再次访华,并在清华大学做了学术报告,我对听众们说:你们要更考虑周到些。
那时,他们还没有建造什么,只有一些小规模的工程在进行,当然这不包括北京饭店,它太高了,而且我认为它的形式也不恰当。
他们应该考虑一下总体的影响,考虑一下象紫禁城这样的因素,而它给传统的和谐硬加上了某些东西。
对一个建筑师来说,周围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我想我的话是起了作用,对此我一直十分自豪,那以后,在紫禁城附近的区域再也不允许建造高层建筑了。
北京香山饭店设计浅析

北京香山饭店设计浅析摘要北京香山饭店的设计和建成,对中国建筑民族化的追求和探索,对中国现代建筑的贡献和影响,有着相当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当前社会缺乏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拓展与深化,导致与当代社会文化的疏离。
本文阐述摆脱千篇一律的国际化转向批判的地域主义本土建筑是我们这一代及以后几代人共同的责任。
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关键词香山饭店中国建筑民族化责任1979 年,在北京西郊的香山公园内,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主持设计了香山饭店,随即引发了中国建筑界的强烈震动。
这座水平方向延伸的、院落式的建筑,以一个大家闺秀式的粉墙黛瓦出现在众人面前。
结合地形蜿蜒曲折,为了保护其内的百年古树,形成了11个院落,将体积约15万立方米的庞然大物切成许多小块,以达到“不与香山争高低”的目的。
一、北京香山饭店设计的特征香山饭店入口的低调与简单的小广场,为后面的丰富的院落拉开序幕。
进入大门就能看到一个开阔并经精心设计的中庭――常春四合院,四面白墙上磨砖对缝的青砖将菱形窗连缀呈一组颇富江南园林特色的图案。
常春四合院是贝聿铭在对中国传统“院”的理解之上,运用园林的设计元素和现代空间的处理手法,对中庭空间的全新阐释。
而覆盖在常春四合院上采用完全现代化的玻璃采光顶也汲取了中国传统的九脊顶精髓。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几条又深又长的走廊,两种空间相互辉映,有松有驰,给人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
后花园内远山近水、叠石小径、高树铺草布置得非常得体,既有江南园林精巧的特点,又有北方园林开阔的空间。
前庭和后院虽然在空间上是绝然隔开的,但由于中间设有常春四合院,那里的水池、假山和青竹,使前庭后院具有连续性。
方形和圆形,是香山饭店的两种几何符号,增强了建筑的韵律感。
灰白方圆的不断重复,加强了整组建筑的统一识别性。
北京香山饭店

祝你有好的灵感!
贝聿铭:给年轻设计师的十大忠告
1、好好规划自己的路,不要跟着感觉走。 2、可以做设计,切不可沉湎于设计。 3、不要去做设计高手,只去做综合素质高手! 4、多交社会三教九流的朋友! 5、知识涉猎不一定专,但一定要广!
6、抓住时机向工程管理或行政方面的转变! 7、逐渐克服自己的心里弱点和性格缺陷! 8、工作的同时要为以后做准备! 9、要学会善于推销自己! 10、该出手时便出手!
传统建筑特点的运用:
1、布局上沿用轴线布局 2、传统符号的重复运用(圆形,方形,菱形) 3、覆盖在常春四合院上采用完全现代化的 玻璃采光顶也汲取了中国传统的九 脊顶精髓。 4、园林手法的运用 5、硬山和单坡屋顶 6、颜色搭配
园林手法的运用
打破传统体现现代;
1、打破传统的对称式布局 2、突破传统的大屋顶 3、庭院空间中前庭绿化较少 按照广场空间设计以此非传统的园林设计手 法来满足现代旅馆的功能需求。 4、后花园即长春四合院三面被建筑包围朝南 一面敞开远山近水叠 石小径高树铺草布置 得非常得体既有 江南园林的精巧又 有北方园林的开阔。 5、材料的运用将现 代与传统完美的结 合起来。
建筑与环境的完美融合
总结
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充满了中国传统园 林的特点,山,水,池,石融为一体,加上 三角形、菱形几何体的设计,传统而不失现 代,对光与影的运用及表达更是值得我们学 习和借鉴。建筑融合自然的理念主导者贝聿 铭一生的作品,香山饭店体现了建筑与环境 的完美融合,同时也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 美融合。
方形的运用
圆形的运用
色彩方面
在色彩运用方面,香山饭店主要采用白、灰、黄褐三色。三色 的搭配使其显得纯净而自然,古朴而典雅。 白色是主调,白色的墙面,包括外墙和内墙,白色的顶棚, 屋架,白色的桌面,茶几和灯具; 灰色是仅次于白色的中间色调,在室外用在勒脚、门窗套, 联系窗户的装饰格带,屋顶、围墙压顶等处,而且一律用 磨砖对缝; 在室内,用在地毯,卧具,沙发,办公桌椅等处,黄褐色, 用作小面积点缀性,如墙面花岗石勒脚,木材的楼梯,室 内装饰格带,竹制的窗帘等处, 这三种颜色组织在一起,无论室内室外,都十分统一,和 谐高雅,使来到香山饭店的人们,看到每一个细小的部件 都不会忘记是在香山饭店。
香山饭店论文

《建筑与世界名园赏析》结课论文——园林2011级北京香山饭店香山饭店一、简介项目名称:北京香山饭店地点:北京香山公园静翠湖西侧建成时间: 1982年造价:饭店总投资6260万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预算造价3579.3万元,单方造价979元;土建工程实际造价25218641元,单方造价规模:规划用2875平方米。
建筑物占地面积11700平方米,占39.62%。
娱乐和公共用房地7572平方米,占20.7%。
服务用房14510平方米,占39.68%。
建造者贝聿铭介绍:美籍华人建筑师,同济大学名誉教授,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
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
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1935年远赴美国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
代表作:肯尼迪图书馆,中银大厦,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苏州博物馆等总述:香山饭店建筑别具一格,既有中国古典建筑的传统特色,又有现代化的服务设施。
整个饭店依凭山势,蛇蜒曲折,院落相间。
饭店中心面积为七百八十平方米,仿北京四合院天井形式颇具特色。
饭店拥有262套客房,设施齐备、宽敞舒适。
饭店还设有各种形式规格的会议室、多功能厅、宴会厅及完善的配套设施和服务。
风格各异的餐厅、完善的娱乐设施为宾客提供多方位的服务二、区位分析北京(图1)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中国的政治、文化、科教和国际交往中心,中国经济、金融的决策和管理中心,[1]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办公所在地,位于华北平原的东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和河北省。
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拥有6项世界级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
北京香山饭店位于北京西山风景区香山公园内(图2),距离市区二十公里。
香山饭店景观建筑分析

•
在施工过程中,云南山石运到现场,很多人为其奇美所动,着意重新安排 显要位置,以致置于“溢香厅”的对景位置。现在看来与“清音泉”有些争景 和重复。“烟霞浩渺”
•
对面的墙体砌得欠妥,松树遮挡不够,致使远景与近景的联系不紧,中间 隐约出现了隔断。“高阁春绿叶”和“古术清风"仍然显得分量稍轻,建筑气氛过 浓而园林气氛不够。 • 现景台”和“青盘敛翠”的挡墙处理稍显呆板,不够自然。其他如“流水 音”的坐凳过重、庭园中的石桌凳造型不够理想等等,主要是设计上考虑不够 造成的。 • 香山饭店建成后,在京的建筑界专家对其选址和建筑创作提出了不同的看 法,但就庭园来说是成功的,还弥补了建筑上的一些不足。就建筑为庭园创造 了主庭园和其他几个庭园空间而论,应该归功于建筑师的精心安排。
•
•
四、景观与意境
• 香山饭店大小庭园共13处,除人口的前庭和屋顶花园外,设计师承担了11处庭园的设计。 • 主庭园。该园位于“溢香厅”(玻璃大厅)以南,面积约7000平方米,东西为客房。 • 庭园中保留古松柏40多棵,还有两棵百年以上树龄的大银杏。为了给这些大树创造合适的 生长条件并使周围地形有机地联系起来,湖面成钟形,东西宽40米,南北长50米,面积 1400平方米。原有“流水音”中心线位置与建筑的南北轴线向东偏离3.5来,为了使建筑构 图更稳重、水面与建筑的关系更紧密,将“流水音”移至中轴线。这样水面也就分成了一 大一小,以小村大,又增加了景深。中心水面平静开阔,与三层的建筑物在体重、横竖线 条的比例都达到均衡和协调。白粉墙映在湖中,苍松翠柏回清倒影,几株金色的银杏、红 色的枫树幻影摇动,丹黄朱翠,丽而不妖,艳而不俗,胜似金碧辉煌的雕粱画栋。
二、历史与现状
• 香山在历史上是着名的风景区。据记载,在辽代(938年前后)为私人所有,盖 有住宅。金代开始建寺院,金大定26年(1186年)修建丁行官。金章宗时(1190 1208年)又在这里增建了“会景楼”和“祭星台”。从此这里就成了历代皇家的园圃和 游山幸寺。此后,元、明、清代都有扩建,规模较大者在清乾隆10年(1745年), 乾隆亲题二十八景,并定名“静宜周’’。1860年和1900年帝国主义者两次入侵北京, 周内大部遭焚毁。现香山饭店坐落在原“虚朗斋”和”学古堂”一带,其西南为“璎洛 岩竹,东西分别为原有的“郁兰堂”和“伫芳楼”。饭店院内尚存“流水音”亭座和“璎洛 岩”的延续地形。民国时期建起了“慈幼院”的一部分建筑。1957年开设了香山饭店, 以后又添建了大餐厅和一部分住房。1978年北京地震后经查原有房屋属危险建筑, 1979牟决定全部拆除改建为园林式的高级饭店。
建筑观察之香山饭店

建筑观察之香山饭店建筑师背景: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贝聿铭为苏州望族之后,出生于民初广东省广州市,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也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
建筑概况:香山饭店建筑独具特色,一九八四年曾获美国建筑学会荣誉奖,整座饭店凭借山势,高低错落,蜿蜒曲折,院落相间,内有十八景观,山石,湖水,花草,树木,与白墙灰瓦式的主体建筑相映成趣,饭店大厅面积八百余平米,阳光透过玻璃屋顶泻洒在绿树茵茵的大厅内明媚而舒适。
建筑与环境:由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设计。
饭店依凭山势,院落相间,具有中国古典建筑的传统特色。
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
主庭院巧置有“曲水流觞”(见流杯亭)、“洞天一色”、“古木清风”等庭院十八景。
另有“冰裂纹”大地毯、赵无极画、会见松、飞云石庭院四绝。
总体积约15万立方米,但并没有视觉的庞然,建筑师结合地形,巧妙地营造出高低错落的庭院式空间,匍匐在层峦叠翠之间,如同植物漫地生长。
这座依偎在香山怀抱的建筑,为了保留珍贵的古树,局部建筑园林建筑的性格。
水光山色、参天古树融为一体......建筑平面分析与功能组织:贝氏在平面布局上,沿用中轴线这一具有永续生命力的传统。
院落式的建筑布局形成了设计中的精髓:入口前庭很少绿化,是按广场处理的,这在我国传统园林建筑中是没有的,但着眼于未来旅游功能上的要求;后花园是香山饭店的主要庭院,三面被建筑所包围,朝南的一面敝开,远山近水,叠石小径,高树铺草,布置得非常得体,既有江南园林精巧的特点,又有北方园林开阔的空间;由于中间设有“常春四合院”,那里有一片水池,一座假山和几株青竹,使前庭后院有了连续性。
建筑交通流线及空间组织:建筑的前庭、大堂和后院,分布在一条南北的轴线上。
空间序列的连续性,营造出中国传统建筑庭院深深的美学表现。
“曲水流觞”流华池中心有小桥与平台相连,---仿王曦之之《兰亭序》中“曲水流觞”之意。
香山饭店(分析)PPT

定期举办促销活动和特色活动,如主 题晚宴、品酒会等,吸引新客户并保 持老客户的兴趣。
服务质量与顾客体验
服务质量
香山饭店注重服务质量,提供专业、 周到的服务,确保顾客在入住期间享 受到舒适、贴心的照顾。
顾客体验
关注顾客体验,从客房布置、餐饮服 务到活动安排等方面,力求满足顾客 的个性化需求,提升顾客满意度。
景观设计风格
自然主义风格
景观设计以自然主义风格 为主,强调与自然环境的 融合和共生。
人文景观
景观设计注重人文元素的 融入,如设置文化雕塑、 景观小品等,提升景观的 文化内涵。
多层次景观
通过植被、水景、小品等 多种元素的组合,营造出 多层次的景观效果,提供 丰富的视觉体验。
03
香山饭店的经营策略
市场定位与品牌形象
足了客人的需求。
多样化的餐饮服务
饭店拥有多个餐厅和酒吧,提供各 种美食和饮品,满足了客人的味蕾 需求。
完善的会议设施
饭店拥有各种规格的会议室和宴会 厅,提供先进的会议设备和专业的 会议服务,满足了商务客人的需求。
服务品质优势
专业化的服务团队
香山饭店拥有一支专业化的服务团队,员工服务态度好、业务能力强,为客人提 供了贴心、周到的服务。
市场定位
香山饭店将目标市场定位为高端 商务旅客和休闲度假旅客,提供 高品质的住宿、餐饮和会议服务 。
品牌形象
香山饭店以豪华、舒适、安全和 私密为品牌形象,营造宾至如归 的氛围,提升客户忠诚度。
营销策略与推广
营销策略
采用多渠道营销策略,包括线上预订 平台、社交媒体推广和与旅行社合作 等,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客户来源。
绿色发展
积极采取环保措施,降低能耗和排放,实现 绿色发展。
贝聿铭对香山饭店设计理念

贝聿铭对香山饭店设计理念贝聿铭作为世界知名的建筑师,他的设计作品总是充满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建筑思想。
他对于香山饭店的设计理念也不例外,他通过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完美的居住和休闲场所。
贝聿铭的设计理念首先体现在建筑的整体布局上。
香山饭店位于香山公园的腹地,周边环境非常优美。
他充分利用了建筑场地的地势特点,将建筑物设置在山坡上,采用了分层的设计方式。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还能够最大化地保留原始的山景。
建筑和自然环境的结合,营造出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景观。
其次,贝聿铭注重了建筑与自然之间的交流。
他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了建筑物与人们的互动关系。
不论是在建筑的外部还是内部,他都通过大面积的玻璃窗和开敞的空间布置,使人们能够充分地感受到自然的美景。
从任何一个角度都能够看到美丽的山景,这样一来,人们在其中居住、工作、休闲时都能得到最充分的享受。
此外,贝聿铭的设计还体现了对于环境保护的思考。
他在香山饭店的设计中尽可能地利用可再生资源和环保材料。
他采用了大量的玻璃和钢结构,既能够满足建筑的功能需求,又能够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同时,他还在建筑的屋顶设置了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太阳能的利用,为饭店提供了可再生的能源。
这种富有环保意识的设计理念不仅体现了贝聿铭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关注,还为后来的建筑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总的来说,贝聿铭对于香山饭店的设计理念是通过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为人们创造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居住和休闲场所。
他注重建筑的整体布局,充分考虑到建筑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并倡导环保材料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他的设计理念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还对于环境保护提供了积极的思考和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山饭店建筑分析香山饭店位于北京西山风景区的香山公园内距离市区20公里占地3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由著名建筑师贝聿铭设计。
香山饭店建筑结合地形依凭山势采用了水平方向延伸院落式的建筑具有中国古典建筑的传统特色融中国古典建筑艺术、园林艺术、环境艺术为一体。
香山饭店分为四个主要的功能区公共活动区客房区游憩区和后勤供应区。
公共活动区以长春四合院为主体居中与其它三个功能区取得紧密、简捷的联系。
后勤供应区紧挨公共活动区并靠近交通要道联系方便。
客房区采用水平方向延伸布置曲曲折折。
走道很长但走道上多半有景可赏。
游憩区三面被客房区和公共区所包围但朝南一面敞开可以借后花园的景色增强了建筑环境空间的层次感。
在庭院的设计处理上香山饭店多处借鉴了江南园林的艺术特色同时又兼备了北方院落布局中轴线的形式。
庭院空间中前庭绿化较少按照广场空间设计以此非传统的园林设计手法来满足现代旅馆的功能需求。
后花园即长春四合院三面被建筑包围朝南一面敞开远山近水叠石小径高树铺草布置得非常得体既有江南园林的精巧又有北方园林的开阔。
还有若干小庭院沟通了香山自然景色与香山饭店的联系用简洁的处理取得了丰富的效果。
前庭和后院虽然在空间上是绝然隔开的但由于中间有长春四合院的一片水池、几座假山、几株青竹使前庭后院有了连续性。
光彩夺目的四季厅从形式、尺度上看类似于
北方四合院但其空间的抑扬明暗的强烈对比又表明这是一座扩大的苏州园林的天井里面的假山水池也很好的呼应了这一点。
长春四合院是贝聿铭在对中国传统“院”的理解之上运用园林的设计元素和现代空间的处理手法对中庭空间的全新阐释。
而覆盖在长春四合院上采用完全现代化的玻璃采光顶也汲取了中国传统的九脊顶的精髓。
这种“大屋顶间的空间---庭院”的基本传统元素被重复运用形成了大量的室外庭院空间。
在立面造型方面贝聿铭放弃了古典式的大屋顶客房各翼的顶层部分采用了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中常见的形式----硬山和单坡屋顶形成一种韵律体现了传统风格。
三角形构架的顶棚是传统四坡顶的新阐释。
深色的钢管浅色的玻璃重复着园林厅堂室内黑椽与青瓦面的关系。
最令人震撼的还在于它的外观形象醒目的白墙美丽的线脚深色的压檐。
在香山饭店大片白色墙面上窗户与窗户之间用磨砖对缝的青砖联接减少单调感青砖起纯装饰的作用。
香山饭店中的窗的设计非常精妙墙面上重复的菱形窗是园林建筑屋脊上竖置叠瓦的高度抽象-----将传统建筑的纹样加以改造重新利用。
窗户对于中国人而言它不单有放进光线和新鲜的空气的作用而且它是一个画框通过这个画框可以欣赏室外的景色。
所以园林建筑的开窗样式需要慎重考虑。
公共建筑的艺术形式离不开统一与变化的原则。
除了将苏州庭院的长廊曲径、假山水榭尤其是建筑屋宇与周围自然景观相辅相成的格局以
及光影美学的运用作为建筑符号运用在香山饭店的设计中外。
贝聿铭在香山饭店的设计中采用的另一种手法是重复使用两种最简单的几何图形。
主要利用正方形和圆形大门、窗、空窗、漏洞窗两侧和漏洞的花格、墙面上的砖饰壁灯宫灯都是正方形甚至连道路脚灯的楼梯栏杆灯都是正立方体。
又巧妙地与圆组织在一起圆则用在月洞门、灯具、茶几、宴会厅前廊墙面装饰南北立面上的漏窗也是由四个圆相交构成的
连房间门上的分区号也用一个圆套起来这种处理手法深藏
着设计人的某种意图体现了中国人内圆外方的宇宙观和中
国道家传统的行为方式。
这种装饰符号的重复出现运用手法的一致使香山饭店的整体风格与传统元素统一而协调也使
观者得到了极为统一的视觉享受。
建筑需要重复建筑上的部件、装饰和色彩也需要重复只有重复才可以产生韵律。
只有重复重复到使人感到音调的时候再做一些小小的变化会
给人以格外丰富的感觉。
在建筑色彩方面香山饭店也延续了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风格。
从室外到室内基本上只用三种颜色白色是主调墙面、顶棚、屋架、桌面、茶几和灯具灰色是仅次于白色的中间色调勒脚、门窗套、屋顶、围墙压顶处黄褐色用作小面积点缀墙面花岗石勒脚、木楼梯、室内装饰格带、竹制窗帘这三种颜色组织在一起统一和谐形成整个建筑和环境的主调氛围。
由此可知香山饭店建筑设计将形式美法则中统一与变化的手法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材料的选
用方面贝聿铭也是别具匠心。
饭店的窗户采用了北京城墙上的那种旧式瓦片做装饰。
这种瓦片具有与众不同的深灰色光泽简约而不失优雅。
还有小花园的装饰方面贝聿铭采用了云南石林那如剑一般的石灰岩柱给人一种凝重森然神秘脱俗
的感觉与饭店的灰瓦十分匹配。
那些岩石也为花园平添了一份神秘的原始气氛。
可见在建筑造型艺术的处理中材料的质感和色感也是表现建筑的重要方面。
香山饭店是园林建筑。
园林建筑是由园林和建筑两部分组成两者互相利用、互相衬托互相渗透是有机地交织在一起的不可分割的。
然而香山饭店建筑设计只有庭院具有一定传统园林的色彩建筑本身并
没有多少园林味。
这是香山饭店设计的缺憾。
总的来说香山饭店是一个很成功的设计。
我们应该从像这样的一些成功范例学习提高我们的建筑素养开创建筑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