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知识结构图

合集下载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知识结构图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知识结构图

【例7】如图所示四幅图中,分别反映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的两幅
图是( D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错解】B、C
【错因分析】对近视眼,远视眼形成的原因理解不透彻而错选B或C。
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本领过大,使本来会聚在视网膜上的像,成在了视网
膜前方,②是近视眼形成过程;为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配戴发散透镜以
【错因分析】某些同学凭着感觉,误认为光在水面上发生镜面反射, 光线集中,所以迎着或背着月光走水肯定都是亮的。实际上由于水面 是平的,可以看作是平面镜。当月光射到水面上时,会发生镜面反射。 人迎着月光时,会有许多反射光线射入人眼,所以看上去这些水洼是 亮的;而人背着月光走时,几乎没有反射光线射入人眼,故看上去是 暗的。
反射定律:①三线共面;②两线分居;③两角相等 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分类漫镜反面射反射
应用:平面镜成像原特理点::光虚的像反、射像物等大、等距、像物关于镜面对称


折射规律:①三线共面;②两线分居;③两角不等
光的
池水变浅
折射 现象水中筷子变弯
在 光 的 世 界 里
光的传播
光源: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条件:同种均匀介质
光的直
小孔成像
线传播 应用影子的形成
日食、月食


光速:真空中光速c=3×108 m/s 水中光速等于34c

玻璃中光速等于23c
光的反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望远镜物目镜镜::相相当当于于照放相大机镜,,成成倒正立立、、放缩大小的的虚实像像、且聚光

走进彩色世界光光的的色三散原:色太:阳红光、被绿分、解蓝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初中物理知识结构

初中物理知识结构

初中物理知识结构图
第一部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机械运动声现象
第二部分:光现象
第三部分:透镜及其应用
第四部分:物态变化
第五部分:电流和电路
第六部分:欧姆定律
第七部分:电功率
第八部分:电和磁信息的传递
第九部分:多彩的物质世界
第十部分:运动和力
第十三部分:简单机械
各部分主要内容及要求第一部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机械运动声现象测量的初步认识
简单的运动
声现象
第二部分:光现象
第三部分:透镜及其应用
第六部分:欧姆定律
第七部分:电功率
第八部分:电和磁信息的传递
第九部分:多彩的物质世界
1、力
2、运动和力
第十三部分:简单机械
第十五部分热和能。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知识结构图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知识结构图

解:以地面为参照物,楼房是静止不动的。丙以自己乘坐的飞机为参照
物,看见楼房匀速上升,这样可以判定丙乘坐的飞机相对于地面是匀速 下降的。甲以自己乘坐的飞机为参照物,看见丙乘坐的飞机匀速上升,
但丙乘坐的飞机相对于地面正匀速下降,说明甲乘坐的飞机相对于地面
以比丙更快的速度下降。乙以自己为参照物,无论相对地面是静止,还 是以小于甲和丙的速度下降,或是匀速上升,都可能看到甲在匀速下降,
动但运动速度小于风速;乙火炬火焰飘动的方向与旗帜的相反,故乙 火炬一定向左运动且运动速度大于风速。
举一反三 2.甲、乙、丙三人各乘一架直升机。他们从自己乘坐的飞机里往外
看:甲看见丙乘坐的飞机匀速上升;乙看见甲乘坐的飞机匀速下降;丙
看见楼房和乙乘坐的飞机都匀速上升。你能判断甲、乙、丙三人乘坐的 直升机相对地面都是怎样运动的吗?请说明理由。
接着又以10 m/s的速度从坡顶沿原路匀速返回,经6 s到达坡底,该汽车 在上、下坡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 )
A.7.5 m/s
C.6.25 m/s D.3.75 m/s 【错解】B
B.8 m/s
v1+v2 【错因分析】此题易错解为 v= 2 =8 m/s 而错选 B。产生错误 的原因是不能正确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把求汽车全程的平 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值相混淆。求全程的平均速度只能选取汽车通过的 s总 全路程和通过全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来计算,即 v= t总
举一反三 3.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 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 她在50 m处的速度是6 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 m/s,则全程内的平 均速度是( B ) A.6 m/s B.6.25 m/s C.6.75 m/s D.7.5 m/s
【例5】寓言《龟兔赛跑》中说:乌龟和兔子从起点同时跑出,兔子 在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大觉。一觉醒来,发现乌龟已经悄悄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结构图及初中物理公式一览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结构图及初中物理公式一览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结构图及初中物理公式一览表凝华(放)熔点沸点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

日心说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谱线红移说明星系离我们远去。

1 AU (一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y .(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分子运动初步(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物体的运动状态用运动的快慢和运动的方向,物体运动的快慢或者运动的方向发生改变都叫做运动状态的改变。

力与运动物体在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牵引力大于阻力: 物体将加速牵引力小于阻力:物体将减速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二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平衡力压强与浮力简单机械和功简单机械定义: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目录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长度的单位(1) 1 nm=1×10-3μm=1×10-6mm=1×10-7cm=1×10-8dm=1×10-9m(2) 1 nm2=1×10-6μm2=1×10-12mm2=1×10-14cm2=1×10-16dm2=1×10-18m2(3)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指的是光在真空中行走一年的距离长度的测量(1)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看量程和分度值;( 所有测量工具第一步都是选择测量、分度值)②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③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④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⑤读数要估读到分度值后一位(初中物理只有刻度尺要估读)⑥注意单位(2)中考常考长度估值①中学生身高约1.6—1.8m,手掌宽度约10cm,②指甲宽度约1cm。

③中学生步长约50—70cm。

④居民楼房每层约3m。

教室门高约2m。

⑤考试所用答题卡宽度约30cm。

⑥一只新铅笔长度约18cm。

⑦物理课本长约26cm,宽18cm。

⑧1元硬币直径约2.4cm,10元人民币长约14cm。

⑨课桌高度约0.8m,椅子高度约0.4m。

⑩一张纸的厚度约0.1mm时间的测量(1)1h=60min=3600s(2)常见的计时工具:石英钟、电子手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3)机械停表的使用①读数: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读数。

②先读小盘的读数,单位分钟,③每分钟分为前半分钟和后半分钟④读大盘的读数,单位是秒,前半分钟就读0-30s,后半分钟读31-60s。

(4)中考常考时间估值①人脉搏跳动的频率约为70次/min,脉搏跳动一次时间约1s。

②正常人呼吸一次的时间为3s。

③做一次眼保健操时间为5min。

④中学生百米成绩约15s⑤人正常眨一次眼的时间约0.3秒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2)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初中物理知识大致结构

初中物理知识大致结构

初中物理知识大致结构初中物理知识大致结构中学物理知识的价值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物理知识是构成自然科学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基础,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在物理知识的形成和运用过程中有着丰富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它们是形成科学观念和提高科学技能的土壤和阶梯,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上述两个方面是研究并确定中学物理教育科学知识体系的构成及其分类的依据。

1 中学物理科学知识体系物理科学的内容不单由物理知识构成,而是由知识、观念、方法和实验基础组成的有机整体。

因此,物理学习就不单是知识的学习,还包括观念、实验基础的学习。

由于物理理论是建立在实验现象基础上的,实验基础与理论知识密切结合在一起,因此在学习内容分类时,我们把理论知识和实验基础归为一类,统称为物理知识。

这样,我们就有了物理知识、物理观念、科学方法三类物理学习的内容。

上述三类学习内容还不能明确地反映出物理知识的逻辑体系以及知识、观念、方法三者间的有机联系,因此学习内容分类中还必须加进物理知识结构这一部分。

不掌握物理知识结构就无法达到学习物理的目的。

布鲁纳就把结构的重要性放在首位,他强调指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布鲁纳的这一思想是很有借鉴意义的[1]。

另外,由于学习过程是学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没有学生对环境的作用就不能形成真正的学习,而学生对环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运用物理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同时形成相应的物理技能。

因此,掌握物理技能也是物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综上所述,中学物理科学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1)科学知识及其结构;(2)科学观念;(3)科学方法;(4)科学技能;(5)科学态度。

2 物理知识及其结构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它是研究构成自然界的物质的基本结构和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具体地讲,物理学研究大到天体,小到基本粒子的各种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作用,以及它们的运动规律,从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运动形式来划分,物理学可分为力学、声学、热学和分子物理学、电磁学、光学、原子和原子核物理学等分支,而每一分支的内容都包括物理现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三方面的内容。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课件眼睛和眼镜(含同步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课件眼睛和眼镜(含同步教案)

课堂导练
2.眼睛的调节: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 ___薄_____,对光的偏折能力变____弱____。看近处物体时 ,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____厚____,对光的偏折能力变 ___强_____。
课堂导练
3.(中考·绍兴)如图所示的眼球成像原理图中,晶状体和角 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凸__透___镜,请写出成像原理 与该图相同的一种仪器:_照__相__机__(_或__摄__像__头__等__)。
课后训练
【思路点拨】鱼眼的晶状体曲度大,会聚能力强,在陆地 上看远处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相当于近视眼, 应戴近视眼镜使光线的会聚能力减弱。 【答案】凸;前面;近视眼镜
THIS TEMPLATE DESIGNED FOR WEN XIAO YU
人眼看清物体的原理——
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
睫状体 角膜 晶状体
视网膜
正常的眼睛调节——看近处的物体时
近处
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强,近处物体射 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正常的眼睛调节——看远处的物体时
远处
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变薄,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弱,远处物体射来 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点拨】撤去眼镜片,像变得模糊,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时 光屏上重新出现清晰的像,说明移走眼镜片后,对光的会 聚能力减弱,说明移走的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则该 眼镜片应该是凸透镜,属于远视眼镜片,D符合。 【答案】D
课后训练
15.(2018·宁波)为了研究眼的成像原理,小科自主研制了 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的晶状体,通 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凸度大小。光屏和水透镜 固定在光具座如图所示的位置。点燃蜡烛后,调节水 透镜凸度,直至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________(填“ 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若将点燃的蜡烛向左移 动一小段距离,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 的像,应对水透镜________ (填“注水”或“抽水”)。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物态变化适用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级所需时六课时,每周两课时,课外两课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本中的第三章《物态变化》,内容相对独立,知识目标简单,物理现象直观,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本单元分为四个专题:1、温度计;2、熔化和凝固;3、汽化和液化;4、升华和凝华。

“温度”是本章知识结构的中心。

以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为主线,通过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展现了自然界水的循环过程。

通过实验,探究水的三种相互转化的条件,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现象,探究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过程的基本特征,归纳出三种物态变化的规律。

通过对这一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温度的概念及物态变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物态变化在改变我们的世界,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区别固、液、气三种状态,能描述其基本特征。

2.知道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

3.能用解释一些自然界中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1.利用物态变化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2.从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物理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尊重实验的科学素养。

2.将物理现象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应课标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知道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

2.知道物质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3.认识熔化和凝固现象,知道晶体的熔点,了解熔化或凝固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

4.认识蒸发现象,了解蒸发过程中吸热及其应用。

5.认识沸腾现象,知道沸点及沸点与压强的关系,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

6.知道液化现象,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7.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温度是怎么定义的?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2.物质有哪几种状态?这几种物态变化如何转化?3.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雨、雾、雪、冰、霜是怎么形成的?专题划分专题一: 1.温度1课时(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课外1课时专题二: 2.熔化和凝固 1课时(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课外1课时专题三: 3.汽化和液化 1课时专题四: 4.升华和凝华 1课时专题一温度所需课时1课时课外 1课时专题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识记温度的物理意义、摄氏温度是如何规定的、热力学温度是如何规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知识结构示意图
19中八年级物理
即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固、液、气。

(真空不能传声)
V固>V液>V气
: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

影响弦音调的因素即弦越短越紧越细则音调越高。

:由声源振动的振幅决定。

例: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都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光速是不变的
红、绿、蓝(RGB)
例: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都是光的反射现象
注: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规律(或特点):1、像与物等大2、正立3、虚像4、物距等于像距
例:装水杯中的勺子弯曲、河中叉鱼(真鱼在观察到的正下方)
: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
: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19中八年级物理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凸透镜对光有汇聚作用(如放大镜在太阳光下可以形成亮点)
通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焦点)、经过焦点的光线(平行射出)规律:①物进像退,像变大;②2F是成放大缩小像的分界点、1F是成虚
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的
望远镜:物镜是焦距较长的凸透镜,目镜是凹透镜或焦距较短的凸透镜
体温计:水银受热膨胀上升,但冷却不下降。

(原因:它有小缩口)
区别: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即溶化时或凝固时温度不变),而非晶体没有。

相同点:都是汽化、都要吸热(使液体和依附的物体温度降低)
不同点:
沸腾:1、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汽化;2、在一定温度下才能发
19中八年级物理
几点补充:
1、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保持不变,这时的温度叫该液体的沸点,沸点与液面上的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而气压又会随海拔的增大而降低。

2、日常现象与物态变化:
液化:雾、露的形成、夏天吃冰棍看到的“白雾”、烧开水时炉口喷出的“白雾”、冬天哈出的“白雾”
原子的核式结构(原子的行星模型):
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体积极小的
原子核里,核外电子绕核高速转动。

注意:
1、游码归零、调节平衡螺母(测量前);
2、物左码右、由大到小加砝码(测量时)
公式:ρ=m/V
单位:kg/m3(国际单位)g/cm3g/ml g/L
换算:l g/cm3=1 g/ml=1000kg/m3
应用: 1.可鉴别组成物体的材料。

2.可计算物体中所含各种物质的成分。

3.可计算某些很难
称量的物体的质量或形状比较复杂的物体的体积。

4.可判定物体是实心还是空心。

5.可计算液
体内部压强以及浮力等
19中八年级物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