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选择题
虽有嘉肴练习附答案

《虽有嘉肴》练习(含答案)一、作品简介本文节选自《》,又名《》,儒家经典着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着的选集,《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着。
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二、课文字词句练习1、用“/”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请划三处(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请划两处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②弗.食()③不知其旨.也()④不知其善.也()⑤然后能自强..也()⑥虽有至.道()⑦教学相长.()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⑨教然后知困.()⑩.然后能自反..也()⑾然后能自强.()⑿学.学半()其.此之谓乎()4.古今异义。
虽.有嘉肴古义:()今义:()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学.学半古义:()今义: ()5.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三、把握文章论证思路本文在开头先以“”作类比引出“”,再从和两方面进行道理阐述,从而得出“”的观点,最后又引用“”来深化强调论点。
四、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五、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虽有佳肴》练习参考答案一、作品简介本文节选自《学记》或(《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着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着的选集。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着。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虽有嘉肴》阅读练习与答案

《虽有嘉肴》阅读练习与答案虽有嘉肴【出处】礼记【年代】战国时代【观点】实践出真知。
【原文】虽有嘉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3)。
虽有至道(4),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5)。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6)其此之谓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呼?(节选自《礼记学记》)【注释】⑴本节选自《学礼》。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
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XXX,记录XXX 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
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
⑵肴:带骨头的肉。
(3)旨:甘美的味道。
⑷至道:好到极点的道理。
(5)困:困惑。
(6)自反:反省自己。
(7)自强(qiang):督促自己,加强研究。
(8)学(xiao)学半:教别人,一半也是增加自己的知识。
前一个学,同“斅”,解释:教育别人;后一个学指向别人研究【译文】虽然有美味的食品,不品味,不晓得它的味美。
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研究,不晓得它的好处。
以是研究之后才晓得的不足,教人之后才晓得有不懂的地方,晓得了不足,这样当前就可以自我反省;晓得了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以是说教和学是相互增进,配合提高的。
【解读】进行实践必须抱着现实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以清醒冷静的态度面对现实,是一就是一,绝不说是二。
即使错了,也不敢于承认,使知道行合一,理论和实际联系在一起,反对空头理论。
这样就有了“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种自然而然的结论。
研究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当然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而不能掺杂使假或者骄傲浮躁。
正如XXX所说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另一方面,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铺相成。
这样来看问题,同样也是现实的和实际的。
虽有嘉肴虽有/佳肴,XXX,不知/其旨也;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虽有嘉肴》注释、翻译、默写、选择、阅读习题

《虽有嘉肴》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2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赏析辨识选择题】【课外阅读训练】三、理解性默写:①、《虽有佳肴》中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佳肴”类比“至道”,说明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的句子是:②、教学相长指教和学相互促进。
出自《礼记·学记》: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不知.其旨也人不知.而不愠B. 虽有至道.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 然后能自反.也其反.激之力D. 其此之谓.乎太守自谓.也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虽.有嘉肴故余虽.愚B. 不知其.善也欲穷其.林C.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公问其故.D.然.后能自强也满目萧然.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作者用对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
B. 作者通过列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C. 文中“教学相长”是指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一方面,“学然后知不足”,而后“自反”;另一方面,“教然后知困”,而后“自强”。
D. 短文多运用对偶句,这种句式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连用铺排,强化了比喻说理的效果。
6.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在学习上热心帮助别人、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B.文章首先通过比喻引出“弗学,不知其善”,接着论述教与学的重要性及辩证关系,最后才归纳出“教学相长”这个中心。
C.“学学半”运用引用论证,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观点,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D.本文为新时期教师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师生应多互动,学生要白主学习,才能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
专题27《虽有嘉肴》(过关检测)(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27:《虽有嘉肴》(原卷版)过关检测一、(2023春•北京市怀柔区•期末)阅读两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虽有嘉肴《礼记》ㅤㅤ【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劝学荀子ㅤㅤ君子曰:学不可以已①。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②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③功在不舍。
【乙】锲④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⑤。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于荀子《劝学》有删改)①已:停止。
②骐(qí)骥(jì):骏马,千里马。
③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连走十天也能到达。
④锲(qiè):用刀雕刻。
⑤镂(lòu):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
(1)请根据短文内容,给《劝学》中的画线句准确划分停顿,以“/”隔开。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学”的意思与“是故学.然后知不足”中的“学”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教学.相长也B.弗学.,不知其善也C.学.不可以已D.学.学半(3)下列对文中【甲】【乙】两句的翻译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翻译: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也不知道它的美味;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理解:类比引入。
由“弗食嘉肴,不知其旨”引出“弗学至道,不知其善”,强调了吃饭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B.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翻译:雕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理解:用雕刻过程中不放弃才能成功,来类比学习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论述了持之以恒对学习的重要性。
《虽有嘉肴》注释、选择、阅读习题带答案

《虽有嘉肴》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2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赏析辨识选择题】【课外阅读训练】二、选择题: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解析】A代词,它;动词,去往。
B知道;同“智”。
C即使;即使。
D表转折;表并列。
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A. 不知.其旨也人不知.而不愠B. 虽有至道.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 然后能自反.也其反.激之力D. 其此之谓.乎太守自谓.也【解析】A都是“知道,了解”。
B道理;道路。
C反思;反向。
D说;命名。
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A. 虽.有嘉肴故余虽.愚B. 不知其.善也欲穷其.林C.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公问其故.D.然.后能自强也满目萧然.【解析】A都是连词,译为“虽然”。
B代词,代指“它,至道”;后者是指示代词,译为“那”。
C前者译为“所以”;后者译为“原因,缘故”。
D前者是代词,译为“这样”;后者用作形容词词尾,译为“……的样子”。
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A. 作者用对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
B. 作者通过列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C. 文中“教学相长”是指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一方面,“学然后知不足”,而后“自反”;另一方面,“教然后知困”,而后“自强”。
D. 短文多运用对偶句,这种句式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连用铺排,强化了比喻说理的效果。
【解析】短文先以“嘉肴”与“至道”为喻,指出学习的重要性,这运用了类比的方法,A项中“作者用对比的方法切入话题”理解有误。
6.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本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在学习上热心帮助别人、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虽有嘉肴》测试一(重点字词句 含答案)

《虽有嘉肴》测试一(重点字词、句)班级:座号:姓名:一、解释加点词1.通假字(1)兑.命()(2)学.学半()2.一词多义其:(1)不知其.旨也()(2)其.此之谓乎()3.古今异义(1)虽.有嘉肴()(2)不知其旨.也()(3)然后能自强..也()4.词类活用(1)不知其善.也()(2)弗食.()5.同义词(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2)故.曰()6.重点词(1)虽有嘉肴..()(2)弗.食()(3)虽有至道..()(4)教然后知困.()(5)然后能自反..也()(6)教学相长.也()二、划分句子的停顿(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3)其此之谓乎!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特殊句式其此之谓乎!(倒装句)2.重点句(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5)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6)故曰:“教学相长也。
”(7)《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测试一(答案)一、解释加点词1.通假字(1)兑.命(同“说”)(2)学.学半(同“敩”,教导)2.一词多义其:(1)不知其.旨也(代它的)(2)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3.古今异义(1)虽.有嘉肴(即使)(2)不知其旨.也(味美)(3)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4.词类活用(1)不知其善.也(好处)(2)弗食.(吃)5.同义词(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因此)(2)故.曰(所以)6.重点词(1)虽有嘉肴..(美味的菜肴)(2)弗.食(不)(3)虽有至道..(最好的道理)(4)教然后知困.(困惑)(5)然后能自反..也(自我反思)(6)教学相长.也(推动、促进)二、划分句子的停顿(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3)其/此之谓乎!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特殊句式其此之谓乎!(倒装句)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2.重点句(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专题27《虽有嘉肴》(真题专练)(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27:《虽有嘉肴》(原卷版)真题专练【12023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语文真题】加点词语解释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委而去.之一狼径去.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皆以.美于徐公C. 七里之郭.出郭.相扶将D.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虽有嘉肴》)【22023年辽宁省本溪市、铁岭市、辽阳市中考语文真题】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B.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
《虽有嘉肴》《富贵不能淫》均出自《孟子》。
C. 《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张养浩,元代文学家。
山坡羊,曲牌名。
D.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是《登飞来峰》的作者。
【3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正义》)(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不知其善.也陈康肃公善.射B. 然后能自反.也窥谷忘反.C. 女有归.一屠晚归.D. 是.谓大同是.非木柿(2)把“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甲文引《兑命》佐证了观点:教学相长,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可以互相促进。
B. 乙文描述的大同社会中,人人都能够受到全社会的关爱,都能够安居乐业。
C. 乙文描述的大同社会中,人们都愿意竭尽全力地工作,但是不一定为了自己。
《虽有嘉肴》练习附答案

《虽有佳肴》练习(含答案)一、作品简介本文节选自《》,又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二、课文字词句练习1、用“/”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请划三处(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请划两处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②弗.食()③不知其旨.也()④不知其善.也()⑤然后能自强..也()⑥虽有至.道()⑦教学相长.()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⑨教然后知困.()⑩.然后能自反..也()⑾然后能自强.()⑿学.学半()其.此之谓乎()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今义:()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学.学半古义:()今义: ()[5.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三、把握文章论证思路本文在开头先以“”作类比引出“”,再从和两方面进行道理阐述,从而得出“”的观点,最后又引用“”来深化强调论点。
…`《虽有佳肴》练习参考答案一、作品简介本文节选自《学记》或(《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虽有嘉肴》选择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2课】
班级:姓名:
选择题: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知.其旨也人不知.而不愠
B. 虽有至道.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C. 然后能自反.也其反.激之力
D. 其此之谓.乎太守自谓.也
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虽.有嘉肴故余虽.愚
B. 不知其.善也欲穷其.林
C.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公问其故.
D.然.后能自强也满目萧然.
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用对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
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
B. 作者通过列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C. 文中“教学相长”是指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一方面,“学然后知不足”,而后“自反”;另一方面,“教然后知困”,而后“自强”。
D. 短文多运用对偶句,这种句式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连用铺排,强化了比喻说理的效果。
6.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在学习上热心帮助
别人、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B.文章首先通过比喻引出“弗学,不知其善”,接着论述教与学的重要
性及辩证关系,最后才归纳出“教学相长”这个中心。
C.“学学半”运用引用论证,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观点,增强
了文章说服力。
D.本文为新时期教师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师生应多互动,学生要白主
学习,才能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解析】A代词,它;动词,去往。
B知道;同“智”。
C即使;即使。
D表转折;表并列。
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A. 不知.其旨也人不知.而不愠
B. 虽有至道.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C. 然后能自反.也其反.激之力
D. 其此之谓.乎太守自谓.也
【解析】A都是“知道,了解”。
B道理;道路。
C反思;反向。
D说;命名。
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A. 虽.有嘉肴故余虽.愚
B. 不知其.善也欲穷其.林
C.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公问其故.
D.然.后能自强也满目萧然.
【解析】A都是连词,译为“虽然”。
B代词,代指“它,至道”;后者是指示代词,译为“那”。
C前者译为“所以”;后者译为“原因,缘故”。
D前者是代词,译为“这样”;后者用作形容词词尾,译为“……的样子”。
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 作者用对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
B. 作者通过列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C. 文中“教学相长”是指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一方面,“学然后知不足”,而后“自反”;另一方面,“教然后知困”,而后“自强”。
D. 短文多运用对偶句,这种句式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连用铺排,强化了比喻说理的效果。
【解析】短文先以“嘉肴”与“至道”为喻,指出学习的重要性,这运用了类比的方法,A项中“作者用对比的方法切入话题”理解有误。
6.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本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在学习上热心帮助
别人、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B.文章首先通过比喻引出“弗学,不知其善”,接着论述教与学的重要
性及辩证关系,最后才归纳出“教学相长”这个中心。
C.“学学半”运用引用论证,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观点,增强
了文章说服力。
D.本文为新时期教师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师生应多互动,学生要白主
学习,才能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
【解析】B项文中用的是类比手法,将“癌肴的美味”与“道理的好处”进行类比,并没有用比喻手法,表述错误。
故选B项。